其年🛏天天躺 - 标记
王阳明·龙场悟道 豆瓣
作者: 许葆云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8
《王阳明》三部曲,以雄健的笔力,细致描写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对王阳明创立心学的精神历程做了深刻细腻地分析,同时生动再现了明朝弘治末年至嘉靖初期复杂多变的政局。
作者潜心研究王阳明及其思想多年,创作态度极其虔诚。在本书写作期间,他四处搜集散佚的史料,并多次进行实地走访,前后花费三十余万元,历时十年创作完成。
本书生动地还原了当时明王朝各种政治势力的激烈角逐,对各种权谋的描写尤为精彩,在此前提下,详细讲述了王阳明在宦海浮沉中高人一筹的处世智慧,堪称体悟心学智慧的最佳读物。
在许葆云看来,当今社会要取得成功,强调的是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而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强调自我价值的只有王阳明。——《华商报》
许葆云笔下,“阳明心学”教会人们重视良知,重视完善自我,重视对社会的责任,这些内容在当下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南京日报》
许葆云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将书中情境带到众人面前。——《西安晚报》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阳明三部曲”这套历史小说中,除了王阳明的理论和经历之外,还特别描述了他的情感生活,“书中的两段情感生活是贯穿始终的,可以说是一条线索,同时这也是历史上可以查证的。”——《东方卫报》
内容简介
《王阳明•龙场悟道》讲述了王阳明如何被贬龙场而悟道的经历。正德初,宦官专权,王阳明因仗义执言,被廷杖、流放贵州龙场。一路上被追杀,遭遇海难,辗转江湖,生命受尽践踏,人生似乎已至绝境。这一切并没有熄灭王阳明心中的那盏明灯,奋力自救,于龙场一夜悟得“知行合一”的大道,在绝境中完成自救;与苗人交朋友,和土司交往,平定战祸;受邀去贵阳教书,曾经的“绝境”已变成了桃源。
2014年1月8日 已读
前半本满满的张居正即视感,可惜许葆云写的不如熊召政好啊……多给点分吧
传记 历史 王阳明 许葆云
潜规则(修订版) 豆瓣 谷歌图书
8.4 (51 个评分) 作者: 吴思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 2 其它标题: 潜规则
这部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著作中,作者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案例,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但它一时还难以消失,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后根除潜规则。
品三国(下) 豆瓣
7.6 (44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 3
下部的内容是讲赤壁之战以后,魏蜀吴三大集团虽然还有打打杀杀,但已经无法吃掉任何一个集团,然后三个集团各自发展,各自称帝,形成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的形势。接下来又讲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晚年性格的矛盾,和魏蜀吴三国必然灭亡归于晋的历史进程。
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 豆瓣 Goodreads
7.8 (64 个评分) 作者: 徐皓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7 其它标题: 刀背藏身
《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收入徐皓峰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间完成的三个短篇新作:《师父》《国士》《刀背藏身》。

《师父》已获《人民文学》杂志短篇金奖。

另外三篇小说《倭寇的踪迹》《柳白猿别传》《民国刺客柳白猿》创作于2003至2005年,已 由作者改编成电影作品。

十年武侠短篇创作的轨迹和变化已经呈现在这里了。

武侠小说是中国很长的一条脉,从司马迁的《刺客列传》,到明清的志怪小说,到金庸古龙。司马迁写的为什么档次高,它写失败。以前诸如还珠楼主这样的大家,武侠小说都是写现实生活。徐皓峰的武侠小说,一个是写失败,一个是写当代。把武侠小说移植到当代生活里,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他的解决之道是,描写上简化武功招式,更多是集中在两个人为什么要出手,加大了人物的心理,重点放在了练武人的心态上。以前的武侠小说,写的抗争是一个是非,朝廷坏、武侠对。但是现实生活是更复杂的问题,它很多不是好坏,而是一个无奈。
2014年1月3日 已读
北方理念,刀法是防御技,刀背运用重于刀刃,因为人在刀背后。 这本集子武侠是皮,里子是人性。 ps:16开就16开32开就32开能好好的开本吗。
徐皓峰 武侠
汉字树1 豆瓣
漢字樹
作者: 廖文豪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
《汉字树:活在字里的中国人》突破了传统文字学的窠臼,作者廖文豪先生摆脱了一贯以来依托于偏旁部首的解读方式,通过数据库技术整理提炼出来,从汉字的人文特征入手,将意义上互有联系的汉字都归拢在了一棵神奇的汉字树里。每一个字,都有属于自己的生长故事。书中历史和地理知识信手拈来,语言严谨又不失趣味性,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造字时的挣扎与想象,也帮助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重新建立与汉字的关系。《汉字树:活在字里的中国人》在详细介绍500个与“人”有关的汉字的同时,也海量收集了这些与“人”有关的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等,读者可根据汉字树状图之间的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地逐步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带你轻松玩转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帮你找到藏在汉字里的中国人。《汉字树:活在字里的中国人》装帧匠心独具,通过不同的护封折叠方式,你能拥有高级黑和土豪金两种封面。展开后又是一份精美的汉字树挂图。
2014年1月1日 已读
2014年第一本书。图文并茂,趣味十足的文字书,有孩子的更建议买一本。
廖文豪 文字 甲骨文
这些人,那些事 豆瓣
8.5 (242 个评分) 作者: 吴念真 译林出版社 2011 - 9
吴念真累积多年、珍藏心底的体会与感动。
他写的每个故事,都蕴藏了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跟他一起回望人生种种,您将学会包容、豁达与感恩……
本书是吴念真导演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
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他真情挚意的笔,如此跃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泪交织的同时,也无可取代的成为烙印在你我心底、这一个时代的美好缩影……
特别收录 吴念真近年唯一小说创作《遗书》,写下对胞弟离开人间的真情告白
特别邀请 作家雷骧绘制插画,看两位大师以图文激荡出精采火花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这些人,那些事》
2013年12月30日 已读
当初网易云阅读抽奖中了,但是没有我要的书,于是给我寄了这本,没看就送人了。看这书之前刚好看了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是讲朋友讲亲人,但是阅历一下子就出来了。前者掩饰不住为自己风流往事的炫耀,后者平淡的语言里流露出的感情却更深入人心。很多人说吴念真跟《一一》里的的NJ一样心平气和,几乎是本色出演。这才是真的故事。
台湾 吴念真 散文 随笔
中国经济迫切十问 豆瓣
作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编 译林出版社 2013 - 1
《中国经济迫切十问》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栏目组织,就时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发问,邀请众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实际从业者等撰文作答,内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时事、民生民情以及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和行业。数十多位专业人士,数十多篇精辟文章,冷静把脉当下中国经济。
2013年12月29日 已读
小羽推荐到看完拖了有八九个月了。看完算是粗略了解了点经济方面的一些改革,一些发展。没有通读,挑了感兴趣的,经济盲看不透彻,平时也不关心经济,看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啊……
社会 经济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豆瓣 谷歌图书
5.7 (247 个评分) 作者: 张嘉佳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 11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张嘉佳献给你的心动故事。
最初以“睡前故事”系列的名义在网上疯狂流传,几天内达到1,500,000 次转发,超4亿次阅读,引来电影投资方的巨资抢购,转瞬便签下其中5个故事的电影版权。每1分钟,都有人在张嘉佳的故事里看到自己。
读过睡前故事的人会知道,这是一本纷杂凌乱的书。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在叙述,叙述他走过的千山万水。那么多篇章,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单的,有疯狂的,有无聊的,有胡说八道的。当你辗转失眠时,当你需要安慰时,当你等待列车时,当你赖床慵懒时,当你饭后困顿时,应该都能找到一章合适的。
我希望写一本书,你可以留在枕边、放进书架,或者送给最重要的那个人。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随便打开一篇就可以了。
——张嘉佳
2013年12月29日 已读
张佳玮张嘉佳,两个张公子,确实是有差距滴。小故事,还可以吧,或者是已经过了看这种文字的年纪。
张嘉佳 故事
既见君子 豆瓣 Goodreads
8.0 (54 个评分) 作者: 张定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诗中虽处处有鸟兽草木,但它们从来都是人世的投影。鸢飞鱼跃,是人的境界;黍稷方华,是人的情感。兴观群怨,事父事君,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事情,处处都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和认识。因而,这本书正是通过努力触碰和谈论一些最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当下的生命。
-----------------------------
先是挑着看,然后又通读一遍,真是很喜欢。且时或想起十几年前草写《诗经别裁》时的情景,觉得心态竟是十分相似,然而却是很久没有这样去读诗了,羡慕,更是钦慕“既见君子”的与古人相会,除了体贴也还有贴心的想象。虽然是个人化的,但是我却忍不住悄悄相随成为约会的窥视者,收获了一腔欢喜。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作者写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也是叙说当下。诗歌不仅让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更印证着我们生命中的缺失。将自己读诗体验付诸这样一种本真的叙事,是令人称羡的创作,这其中有一点天真,一股灵气,还有深沉而细腻的襟怀与情感。
——李庆西(《书城》杂志执行编委)
在这些文字尚未被收束起来印成一册书时,我曾一篇篇搜集它们,打印了带在上班路上看。你看到你心里最深的困苦无告,作者都帮你说了出来;你看到一代代伟大深邃的心灵,是怎样在人世跌宕;你知道了这些都是必须要走的路,你会通过这些桥,去往更开阔的地方。对于这样一本书,除了读、摘抄和体会,很难再说更多。我不吝啬用“最好”来形容它——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写古典诗歌与诗人的书,里头每一篇都是最好的怀人文章。
——肖海鸥(读者)
我一直想谈谈那些过去时代的诗与人,不是做文学批评,也不是做考据翻案,约翰逊《诗人传》那种,我更是没有资格,也觉得于己无益。倘若硬要为自己的谈法寻个究竟,或者可以用“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这句陶诗来比附。T·S·艾略特在《安德鲁·马韦尔》的开头说道:“这里没有任何翻案文章要做,谈论他只是为了有益于我们自身。”张文江老师在讲丹霞天然禅师的时候说:“好玩的是我们自己。”他们的这些话给我开辟出一条道路,至于能通向哪里,自己也不能确定。
——张定浩(本书作者)
2013年12月28日 已读
说起来杭州今天刚好有《既见君子》读书会,可惜是在良渚那边略远就不去了。
读过去的诗,也是在说当下的事。
ps:这书装帧比较有新意,但是强迫症可能会很受不了……
品三国(上) 豆瓣
有2006年12月第13次印本。書附光盤
7.5 (59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 7
《品三国》上册共计20余万字,包括易中天截至2006年8月在《百家讲坛》所讲的内容,基本囊括了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三国的24集内容。其中有2/3的内容是电视台中播过的,有大约1/3的内容未播出。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
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总是自相矛盾,众说纷纭?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他前期有着什么样的功过得失?作者易中天从平民角度为读者解读。虽然书的底稿是来源于讲稿,但编者表示,书的内容要比电视播出的丰富,“易中天对自己曾经在电视上讲过的内容进行了修补,把原来意犹未尽的话在书里全都补全。”
梵高生活 豆瓣
7.3 (17 个评分) 作者: 丰子恺 新星出版社 2013 - 11
◎封藏八十余年,华丽新版
◎丰子恺书写梵高,大师笔下的大师
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丰子恺却说艺术不是孤独的。
梵高:一个西方基督教徒,狂热,神经质。丰子恺:一个东方佛教徒,冲和,恬淡。两人却都有着与世无争、自信深情的艺术之心。
◎佳文名画,一书双璧
丰子恺之女亲题书名,彩印多幅梵高等大师名作,图文交辉。
本书是丰子恺编著的梵高传记,述荷兰著名画家梵高一生行止和创作历程。二十多岁后才真正致力于绘画的梵高,三十七岁即离世,留下多幅名作。他以短暂生命燃烧的艺术之火,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绘画艺术。他激情洋溢、带些神经质的鲜明个性,对宗教、绘画的狂热和曲折命运,至今引人怀思。丰子恺以淡雅而不失热烈的笔调描述了梵高的一生,让读者感受梵高没入在艺术中的生命和他对太阳的渴慕。
离魂 豆瓣
8.1 (36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海豚出版社 2010 - 8
《离魂》,约55千字。共收录了11篇故事,包括《离魂》、《狮子头》、《杭城藏王》、《现世报》、《日南至•野女出》、《吴大刀》、《扶乩》、《祝由》、《场中少一个》、《放枪》、《巴图鲁》,分别于2008—2009年度载于《东方早报》。这11个故事涉及神怪、道法、传奇等方面,故事以戏弄的笔法演义人世荒谬、站在流行的端头吟哦古文历史,此外,鲜明的叙事风格背后有着对写实传统的不断思索、作品与时代脉动强烈合拍。
善用佳软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张玉新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4
与同类图书不同,《善用佳软:高效能人士的软件应用之道》一书专注于办公、影音图像、资料管理、系统工具、文字处理等五大类应用软件,涉及AutoHotkey、Evernote、Vim、IrfanView、GIMP、Ditto、7-Zip、Everything、LibreOffice、极点五笔和为知笔记等热点软件使用当中的难点、技巧,不仅有技术、操作层面的内容,更难得的是,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从中提炼出了软件的应用思想、应用原则。此外,本书在与读者的互动上也采取了新颖的形式,图书内容精选自博客,注明网址出处,读者可以方便地到“善用佳软”的博客上扩展阅读,并与网友交流。
毫无疑问,本书是一本颇具特色的,具有原创性、思想性的软件学习实用手册,展现了作者本人优秀的IT价值观。如果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在软件应用方面做到“善”,即善于利用有用、适用的软件去做有用的事,善于享受应用软件的过程,善于在软件应用过程中去挖掘、发现新的功能,甚至善于通过软件应用去沟通、知人和交友,那可真是“善莫大焉”了。
本书适合一切想提高个人工作、生活和学习效率的人士阅读。特别是对那些追求小而精、小而强大的自由软件的读者,以及对当前功能日益繁杂、体态愈发臃肿的“主流软件”感到不满的读者,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一定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请记住:最知名的软件,未必是最优秀的软件;最优秀的软件,未必是最适用的软件;深入分析需求,详细比较功能,打造最佳方案!
2013年12月26日 已读
公司有这本书就拿来翻了一下用到的几个软件。定位其实很奇怪啊,介绍的软件不接地气,很多人不常用,而搞技术的是不会买这种书的,直接网上看更方便更详细,还有更新,毕竟软件迭代这么快。
所以这种东西网上看看就好了
IT 工具
黑客与画家 豆瓣
Hackers and painters:big ideas from the computer age
9.1 (9 个评分) 作者: 保罗·格雷厄姆 译者: 阮一峰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 10
本书是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 的文集,主要介绍黑客即优秀程序员的爱好和动机,讨论黑客成长、黑客对世界的贡献以及编程语言和黑客工作方法等所有对计算机时代感兴趣的人的一些话题。书中的内容不但有助于了解计算机编程的本质、互联网行业的规则,还会帮助读者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迫使读者独立思考。
本书适合所有程序员和互联网创业者,也适合一切对计算机行业感兴趣的读者。
2013年12月25日 已读
这书很多观点都让我大开眼界,非常推荐的一本书。
lisp那一章居然有binghe帮助翻译!盖茨照片那一段也很逗:因为微软公关顾问不授权使用比尔盖茨照片,作者只能用了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警察局提供的照片(1977年,比尔盖茨因为无证或超速驾驶被捕)
IT 科技
我执 豆瓣
7.8 (157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
2013年12月23日 已读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梁文道。和菜头在评论里说梁文道是在左右互博,出版《常识》之后又推出一本《我执》。左右互博真是形容的太好了。
散文 文化 梁文道 随笔
吾国教育病理 豆瓣
8.8 (22 个评分) 作者: 郑也夫 中信出版社 2013 - 9
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
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
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
令全社会马首是瞻的官员高学历
过度复习是摧毁创造力的利器
情商对常人重于智商
意志力的缺乏是当代社会的精神癌变
科技史是打通文理的金桥
行政化与单一化是孪生兄弟
《吾国教育病理》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
其姊妹篇《科场现形记》则从教育领域中你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你想象不到的事实。
2013年12月16日 已读
内容是极好的,但是读着有点枯燥
教育 郑也夫
三国机密(下) 豆瓣
7.9 (48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 8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大战拉开帷幕。
汉献帝白龙鱼服,深入官渡战地,曹丕随献帝前往,历经九死一生。
表面看,袁曹两军攻城略地轰轰烈烈,谁知实际的操控者却是沉迷酒色的郭嘉和隐居东山的蜚先生。而多年前的一场爱恨情仇埋下了他们仇恨的种子?
谁会是官渡之战真正的智者,谁才是官渡之战背后最大的赢家?
2013年12月10日 已读
这个坑能继续下去就好了。这个郭嘉太吊,这个贾诩太让人喜欢。人生在世,当有兄弟如仲达。
三国 马伯庸
寻他千百度 豆瓣
作者: 金庸 著 / 黄子平 选编 中华书局 2013 - 8
金庸以武侠小说名家,被誉为“华语世界武侠泰斗”,本书收录金庸先生半个世纪以来经典散文作品四十篇。金庸挂印封笔较早,散文写得不多,他对历史、对人生、对文化的深切理解和博闻多识,与他行诸文字的篇幅有点不成比例,正因为少,才弥足珍贵,可堪典藏!金庸的十八般文艺在本书中得到完美展示,影评,剧评,围棋史话,文史札记,史论……都值得品味!
2013年12月4日 已读
能看的其实真的不多……
散文 金庸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 豆瓣
程浩
7.1 (11 个评分) 作者: 程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1
程浩去逝后,母亲给他整理的文字中,有一部十余万字的日记。日记写于2009年一次濒临死亡的状况后,记录了程浩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生命光影。日记中少有鸡毛蒜皮、人生琐事,多为对生命、对人世的反刍与思考,记录了无数让他内心激荡的段落和时光。之中有少年维特般的烦恼,有对人性的感慨,有对命运的嘲讽,有对自己严苛的鞭策……他在几年间,迅速成长成熟。本书几乎按照原貌收录了这部分内容,希望呈上一个完整的生命印迹。
上学记 豆瓣
8.8 (13 个评分) 作者: 何兆武 口述 / 文靖 执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我想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个人前途的光明、美好,可是这又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一定是个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在腐败下去,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这两个条件在我上学的时候恰好同时都有。当时正是战争年代,但正因为打仗,所以好像直觉地、模糊地,又非常肯定地认为,战争一定会胜利,胜利以后一定会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一定能过上非常美好的生活。
——何兆武
本书曾获:
第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08年)
华语图书传媒大奖(2006年度历史传记书)
2013年12月2日 已读
1.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一定是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在腐败下去,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
2.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我来说,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
何兆武 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