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亲密 (2022) 豆瓣 IMDb TMDB
Close
7.9 (270 个评分) 导演: 卢卡斯·德霍特 演员: 蕾雅·德吕盖 / 艾米莉·德奎恩
其它标题: Close / 透明人
故事围绕两个13岁的男孩展开,他们的关系长久以来非常亲密,但同学之间对他们的关系产生猜忌,使他们不得不分道扬镳。而当一场悲剧发生时,其中一个男孩被迫面对他为什么与他最亲密的朋友疏远。
2022年12月4日 看过
前半的灵动被后半的情绪堆叠无尽摧毁,太恐怖了。色彩好强。
法国
解体概要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法】E. M. 齐奥朗 译者: 王振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 - 9
齐奥朗是一位奇特的作者,数十年来,全世界好几个代的文艺青年,在自己最私密的神圣空间里,藉由他的眼睛,重新看待身处的这个世界,究竟有什么意义,或是为什么没有意义。《解体概要》是齐奥朗第一部法文作品,于一九四九年发表,随即获颁Rivarol奖(针对以法文写作的非法裔作家)。不久就由他的朋友,诗人策兰翻译成德语。从此之后,齐奥朗拒领各种奖项。 本书是法文世界里首次正面提出“解构”一词,并以其为核心多侧面展开清醒的分析。齐奥朗表现的清醒,源自于他长达七年的失眠。由于失眠者面临的,是对存在、对自我的虚构的质疑。
2022年11月30日 已读
看到之前想读的短评写的事“再版了!希望新译本还不错。”
真是……显得书架上的宋刚译本愈加珍贵了。
哲学 法国 萧沆
一个男人的位置 豆瓣 Goodreads
La Place
8.4 (48 个评分) 作者: [法]安妮·埃尔诺 译者: 郭玉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 10
在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两个月后父亲去世了,安妮·埃尔诺以此为契机,讲述了一个男人的一生。他出生于世纪之交,不得不早早离开学校,先是当农民,然后在工厂做工,后来成为诺曼底一家小杂货店的店主,直到1967年去世。他自我克制,勤奋工作,谨言慎行,努力维持着一个男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却始终无法摆脱对滑落回下层社会的恐惧。
作者用冷酷的观察揭示了困扰她父亲一生的耻辱,以及因阶层限制带来的父女之间的疏远和痛苦。这本父亲的传记也是一名知识分子女儿背叛的故事——背叛她的父母、她的成长环境,在亲情和耻辱之间,在归属和疏离之间的分裂。
2022年11月14日 已读
平实但非常精确地描述了一个男人寻找自己不同位置的细节:能撑起生活的一家之主、在重要人物面前能不羞怯的身份、能跟得上女儿眼界(努力但逐渐放弃且以愤怒发泄这种不甘)的父亲、在女儿朋友面前能不丢份的父亲,种种种种。
但很明显,努力却徒然。
安妮·埃尔诺 法国
火山挚恋 (2022) 豆瓣 IMDb TMDB
Fire of Love
8.5 (439 个评分) 导演: 萨拉·多萨 演员: 米兰达·裘丽 / 卡提亚·克拉夫特
其它标题: Fire of Love / 火山之恋
Katia和Maurice Krafft除了彼此相爱之外,还深深迷恋着火山。二十年来,这对热爱冒险的法国夫妇纵情于与自然之间惊险、刺激的“三角恋”。两人追随全球的火山喷发和余波,用惊艳的摄影和震撼人心的影像记录他们的发现,并通过媒体和巡回演讲与好奇的观众们分享自身经历。最终,Katia和Maurice于1991年日本云仙 (Unzen) 的一次火山爆发中丧命,但他们给世人留下了关于自然的丰富知识和遗产。
这部隽意满满、充满视觉震撼的作品荣获2022圣丹斯电影节美国纪录片竞赛单元最佳剪辑奖,同时亦被选为2022瑞士真实影展开幕片。
2022年11月14日 看过
浪漫与危险,短暂而热烈。
法国 纪录片
一个女孩的记忆 豆瓣 Goodreads
Mémoire de fille
8.1 (43 个评分) 作者: [法]安妮·埃尔诺 译者: 陈淑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 10
在《一个女孩的记忆》这本新书中,安妮·埃尔诺重温了1958年夏天在诺曼底担任夏令营辅导员的经历,并讲述了她与一个男人度过的初夜。当他移情别恋时,她意识到她已经把自己的意志交给了他,像是没有了主人的被征服者。六十年后的今天,作者发现自己可以抹去中间的岁月,重新回忆这个她曾想完全忘记的年轻女孩。将那个夏天不可磨灭的记忆带入现实,埃尔诺发现,她写作生涯的重要和痛苦的起源是建立在耻辱、暴力和背叛的基础之上。
2022年11月13日 已读
疼痛别扭的私日记,即使用“她”述写“我”,也很难旁观地看这一切。
安妮·埃尔诺 法国
一个女人的故事 Goodreads 豆瓣
Une Femme
8.8 (90 个评分) 作者: [法]安妮·埃尔诺 译者: 郭玉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 10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自己的人类学家”、女性主义代表作家 安妮·埃尔诺
◇献给一个女人、一位母亲的简短而痛苦的“安魂曲”
◇简体中文版全新修订上市,译稿精心打磨,展现原著的写作风格
◇成千上万的男人和(特别是)女人,在她的毫不妥协的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重磅推荐
埃尔诺“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出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她“始终如一地从不同角度审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
安妮·埃尔诺是新自传文学的女王。
——《时代周刊》
让人联想到加缪的《局外人》和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经典回忆录《安详辞世》。
埃尔诺对她母亲的回忆如同一个极简主义的启示,简洁而犀利,以外科医生手术刀的精准度直刺心脏。
——《洛杉矶读者周报》
这部自传体小说既涉及一个特定的女人,也涉及每个女人。小说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曾经充满活力和独立的女人在老年时的残酷现实。从不感情用事,始终保持克制,这是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青春和岁月、梦想和现实的深刻动人的故事。
——《柯克斯书评》
◆内容简介
《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安妮·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感人叙述。在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后,作者开始了令人生畏的时光倒流之旅,她试图捕捉真正的女人,那个独立于女儿而存在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小镇、死在巴黎郊区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女人。
她探讨了母亲和女儿之间既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将她们分开的疏远的世界,以及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爱之人这一无法逃避的事实。在这部平静而有力的致敬作品中,埃尔诺想要为她的母亲争取最大的公平:将她描绘成她自己。正如作者所说:“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2022年11月13日 已读
一切如某位母亲所回忆的一句话:“我做了一切可以让我女儿幸福的事情,可她却没有因此而更加幸福。”
平民母亲身份的禁锢和幸福,从安妮平实文字里透出的真诚,一字一句敲击,很难置身事外。
年幼时觉得,“有时,我甚至会想,如果她死掉对我也没什么影响。”
等到回顾母亲一生,“我梦见自己躺在一条小河的中央。从我的腹部,从我再次如少女般光滑的阴部里,涌出丝状的植物,软软的,漂浮着。那不仅是我的阴部们也是我母亲的。””
安妮·埃尔诺 法国
轻松自由 (2014) 豆瓣 TMDB
Libre et assoupi
8.0 (182 个评分) 导演: 本杰明·格德杰 演员: 巴普蒂斯特·勒卡普兰 / 夏洛特·勒·邦
其它标题: Libre et assoupi / 轻松懒散
塞巴斯蒂安(巴普蒂斯特·勒卡普兰 饰)生命中只有一个心愿:什么也不做,舒服地待着。他的世界,就是他的床和沙发。他并不想努力生活,只想轻松地活着。塞巴斯蒂安的两个室友安娜(夏洛特·勒·邦 饰)和布鲁诺(费利克斯·莫阿蒂 饰)则不断地尝试各种工作,在室友的影响下,塞巴斯蒂安不得不做一点事来改变现状……
2022年10月20日 看过
你这,开开心心跟我说了80分钟无所事事的快乐,无赖又松弛地活着,最后10分钟突然告诉我,哦你只是因为没遇到那个让人产生正常动力的人?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
法国
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 豆瓣
Surveiller et punir
9.6 (41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刘北成 / 杨远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9
《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一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2022年9月22日 已读
福柯对权力运作的发展有着极为敏锐的嗅觉,分析得透彻又激情,惩罚由肉体到心灵,统治也如是。
《全景敞视主义》一章读得十分痛苦,22世纪的中国竞比17末世纪的防疫措施更加严厉决绝。“瘟疫是人们在理想地确定规训权力运作的过程中的一个考验。”毫无疑问,政治凌驾于科学与人民至上的制度完美运行了强大的规训和监视测试。
法国 米歇尔·福柯
巴黎,我爱你 (2006) 豆瓣 TMDB
Paris, je t'aime
8.1 (535 个评分) 导演: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 伊桑·科恩 演员: 朱丽叶·比诺什 / 威廉·达福
其它标题: Paris, je t'aime / 我爱巴黎(港)
这是2006年戛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众多著名导演参加了这部包含有十多个小故事的影片,其中包括科恩兄弟、杜可风等等。制片人希望通过这部众多导演参与的影片讲述发生在巴黎的几乎所有的情感。片中的十多个小故事有的看似荒诞不经、有的看似毫无头绪,但是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其中 每个导演想表达的“真理”。
一个还算小有成就的中年男友,在路边停车时,突发感概,为什么满街上的人,只有自己形单只影?就在这时,一个女人因为低血糖晕倒了在他的车旁,热心的男人将她扶进了自己的小车后座休息,两颗孤独的心由此靠近。
塞纳河畔,三个年轻人在调戏着路过的年轻女子。其中一个发现了就在他们旁边有一个戴头巾的漂亮女孩,女孩离开时不小心摔倒了,那个年轻人跑过去把她扶了起来。爱情在两人中间慢慢滋长。
一间画室里,一个法国男孩对另一个男孩一见钟情,絮絮叨叨的讲着自己是如何抑制不住和他谈话,讲着自己是如何被对方的气质所吸引……然而另一个男孩对他却无动于衷,最后,法国男孩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离开了。这时,男孩用英语问旁人,“刚才他在讲什么?我法语不好。”随后,男孩冲出了画室,奔跑着去追寻自己的爱情。
……
一个美国中年妇女来到巴黎旅游,她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此时她多么希望自己就是法国人,能长此居住在这个陌生而又极具魅力的城市。她想起了自己的前男友,虽然两人已经分手了十一年,他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最后,他参观了巴黎的公墓,看到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安静的躺在那里,她也感悟了。
2022年8月25日 看过
虽然参差不齐,但看拼盘电影就是轻松啊。
法国
全职 (2021) 豆瓣 TMDB
À plein temps
7.8 (61 个评分) 导演: 埃里克·格拉韦尔 演员: 劳尔·卡拉米 / Anne Suarez
其它标题: À plein temps / 失速母亲(台)
朱莉在巴黎一家豪华酒店打工,工作非常辛苦,还要努力照顾在乡下的两个孩子。后来,她得到了一个期待已久的工作面试机会,但一场全国性的罢工爆发了,导致公共交通系统陷入瘫痪。一直以来,朱莉努力在生活中维系着一种平衡,而这种脆弱的平衡被突发事件所打破。为了得偿所愿,她冒着随时都会碰壁乃至失去一切的风险,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疯狂赛跑。
2022年8月24日 看过
所有都被高度的不确定所焦虑着,你不知道今天能否顺利坐车上下班,不知道是否会迟到,不知道翘班会不会被抓包,也不知道面试会不会通过,还要面临无数因为不确定所带来的食言。
而造成这些困扰的单亲全职妈妈、罢工、远途上班等等,换到我们只要一个绿码就办到了。
法国
欺骗 (2021) TMDB 豆瓣
Tromperie
5.7 (17 个评分) 导演: 阿诺·戴普勒尚 演员: 蕾雅·赛杜 / 艾曼纽·德芙
其它标题: Tromperie / Deception
An adaptation of Phillip Roth’s 1990 novel “Deception”
2022年6月30日 看过
就有点平
法国
巴黎夜旅人 (2022) 豆瓣 TMDB
Les Passagers de la nuit
8.0 (182 个评分) 导演: 米夏埃尔·艾斯 演员: 夏洛特·甘斯布 / 基多·雷昂-里希特
其它标题: Les Passagers de la nuit / 巴黎路人
1981年法国大选,左派首次推翻保守派的长期执政,人们欢欣涌上巴黎街头庆祝祖国新生。然而,刚经历病痛与婚变的伊莉莎白,却面临了艰困的挑战,毫无工作经验的她,必须重回社会,抚养向往成为诗人的儿子、满怀社会理想的女儿,与因缘际会而暂时收留的街头陌生少女。一个屋檐下,四个截然不同的灵魂在醉人的巴黎努力生存;生活的残酷与不堪,随着摇曳且迷幻的乐声,被塞纳河畔的夜色轻轻抚慰。
2022年6月20日 看过
法国人真是太爱电影了,电影开场五分钟就不让入场,赶不上《鸟人》看《圆月映花都》也不亏嘛!看老电影、听广播、谈心、做爱,生活如水中碎月般毁不掉也抓不住。“我们曾以为瞥见的,我们的碎片,会由我们的梦来滋养。”原声太加分了。
法国 米夏埃尔·艾斯
电影书写札记 豆瓣
8.2 (26 个评分) 作者: 罗贝尔·布列松 译者: 张新木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日前,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法国著名导演罗贝尔•布列松的《电影书写札记》。此书是布列松的工作日记,在此他写下他的发现,寥寥数语却形成一个人的一切:他的情趣,他的好恶,它引导布列松进入电影创作的天国。在其朴素的语言和持重的风格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真理的向往,对完美的执著,我们能理解他那永不止息的战斗,反对妥协和庸俗,对抗金钱的权势。这些文字见证了布列松的希望与失望、向往与抗拒。它们既深刻又真实,犹如鲁宾逊•克鲁索日历上的印迹。这些笔记,梦想和激情,向我们展示了肉体与精神的互补性,展示了形体的语言,声音的语言。
这些文字不仅仅是这位资深导演的日记,而且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它们是伤痕,是痛苦印记,是稀世珍宝。在我们这个夜晚(为点亮银幕之光而必须到来的创作之夜),这些文字宛如灿烂的群星,为我们照亮了通向完美的简朴而又崎岖的小路。
加加林 (2020) IMDb 豆瓣 TMDB
Gagarine
7.9 (58 个评分) 导演: 范妮·莉娅塔徳 / 杰里米·特鲁伊 演员: 艾森尼·贝斯利 / 琳娜·库德里
其它标题: Gagarine / 仰望星空的少年
16岁的尤里一直住在加加林大厦——一个地处巴黎郊区巨大的公共住宅项目。他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当他所爱的社区即将被拆除时,尤里与朋友们组成了小小的抵抗联盟,意图拯救加加林大厦,把冰冷的水泥屋改造成梦幻的飞船。老旧公屋拆除,激起的是社会底层的嗟叹,但影片用独特的影像风格、大胆音效设计和打破常规的视野淡化了真实事件中的苦涩无奈,其散发的青春气息格外动人。加加林不仅是居民楼代号、功勋宇航员的姓氏,更是走出舱门的脚步和瞭望别样星辰的视角。
2022年6月19日 看过
废墟之美!拆迁亲人朋友,种种“抛弃”下创造自己的宇宙飞船,最后的配乐和太空中的加加林社区,极致的残酷浪漫。走出影厅打开spotify却正好是《人类不宜飞行》。
法国
拜拜笨蛋 (2020) 豆瓣 TMDB
Adieu les cons
6.9 (16 个评分) 导演: 阿尔贝·杜邦泰尔 演员: 维尔日妮·埃菲拉 / 阿尔贝·杜邦泰尔
其它标题: Adieu les cons / 蠢蛋告別式(台)
阿尔贝·杜邦泰尔执导,并与维尔日妮·埃菲拉主演喜剧新片[拜拜笨蛋](Adieu des Cons,暂译)。一个身患绝症的理发师(埃菲拉将饰)决定去寻找她少女时期怀孕后放弃养育的孩子。她与一个厌倦了自杀的官僚(杜邦泰尔饰演)相遇后,官僚与一个失明的档案管理员一起加入了她的探索。本片将于6月开机。
2022年6月19日 看过
过于荒诞式的浪漫,结尾也太突兀了,这个“浪漫”一下子打断了整部片的基调。
法国
两个阿尔弗雷德 (2020) IMDb TMDB 豆瓣
Les Deux Alfred
6.9 (12 个评分) 导演: 布鲁诺·波达里德斯 演员: 桑德琳娜·基贝兰 / 德尼·波达利德斯
其它标题: Les Deux Alfred / Les 2 Alfred
亞歷山大失業,銀行戶口又被凍結。他的妻子正在執行一個為期兩月的絕密核能潛艇任務。她不在家時,他必須證明自己可以照顧孩子並找到工作。經過一次超乎現實的面試後,他以試用形式獲聘在初創企業The Box 工作,自此進入了一個被粉刷成綠色,並實行嚴格禁止小孩進入的世界。亞歷山大每日不是被同事賽弗琳指使得團團轉,便是無休止的電話會議和沒完沒了的團隊建設時間,想要在當中保守他的秘密絕對不是一件易事……
在绝望之巅 豆瓣
Sur les cimes du désespoir
7.4 (55 个评分) 作者: [法]E. M. 齐奥朗 译者: 唐江 2022 - 6
◎“二十世纪的尼采”、现代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E.M.齐奥朗初试啼声之作 中文简体版首次译介

在绝望之巅挣扎,燃起超脱生死的激情
将眼泪变成思想,发出反叛的野蛮呐喊
————
【编辑推荐】
※E.M.齐奥朗是现代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的 尼采”。其作品以断章体的形式和对痛苦磨难、虚无主义等问题的思考而著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苏珊·桑塔格、伊塔洛·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保罗·策兰、萨缪尔·贝克特等诸多当代名家一致推崇。
※《在绝望之巅》是E.M.齐奥朗初试啼声之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存在主义式的绝望令人震惊而又振奋,展现了一种新奇的、抒情的、反体系化的哲学风格,奠定了他的创作基调,成为他之后作品的思想源泉,是了解齐奥朗思想脉络的必读之作。
————
【内容简介】
《在绝望之巅》是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E.M.齐奥朗的首部作品,写于作者饱受抑郁症和失眠症困扰时期。齐奥朗在其中对种种形而上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主题涉及荒谬、异化、抑郁、失眠、爱情、狂喜、苦难、贫穷、善恶等。本书以一种新奇的、抒情的、反体系化的哲学风格,奠定了齐奥朗的创作基调,作为这位现代哲学家的思想源泉,意义重大。
《在绝望之巅》既是齐奥朗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精致的散文语言、断章体的创作形式和悲观的哲学思想有机结合,表现出荒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态度,对西方知识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
【名人推荐】
“齐奥朗是当今思想最精细,写作最具力量的人之一。”——苏珊·桑塔格
“他是一位杰出的反叛者,也是一位独具怀疑精神的厌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们在人类存在的虚无当中惊醒过来。”——诺曼·马内阿
2022年6月13日 已读
22岁的萧沆老师,充满着自信和激情澎湃中独自清醒的骄傲,犀利刺耳,也免不了年轻时的强烈中二之气。
法国 萧沆
阿德尔曼夫妇 (2017) 豆瓣
Monsieur & Madame Adelman
7.7 (147 个评分) 导演: 尼古拉斯·贝多斯 演员: 多莉亚·蒂利耶 / 尼古拉斯·贝多斯
其它标题: Monsieur & Madame Adelman / Mr & Mme Adelman
当著名作家维克托·阿德尔曼逝世时,一位记者联系上了他的妻子莎拉,希望能抢先报道这位伟大作家的一生。随着记忆的帘幕被缓缓拉开,维克托和莎拉这场近半个世纪的爱恋过程终于呈现在世人眼前。然而在甜蜜生活的背后,这对世人眼中的模范夫妻究竟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丈夫背后的神秘女子又究竟是谁? 当浪漫的爱情遭遇不忠的背叛,当真爱背后是熊熊燃烧的野心,他们究竟该如何解决婚姻的种种危机?
2022年5月25日 看过
一生爱恨纠葛的法式浪漫演绎,用法语说出那些报菜名似的作家名字总是尤为好听。很喜欢电影里诚实的喜好厌恶表达。居然是自编自导自演处女作,牛逼。
法国
很可能是魔鬼 (1977) 豆瓣 TMDB
Le diable probablement
7.4 (47 个评分) 导演: 罗伯特·布列松 演员: Antoine Monnier / Tina Irissari
其它标题: Le diable probablement / 大概是魔鬼
该片以回忆的方式记叙了一个忧郁的巴黎青年人努力寻找现代大都市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故事。他在宗教,政治中找不到幸福和生活的理由,甚至在他自己身上也找不到。于是他把时间花在两个女人的身上,希望这样能够永久联系在一起。
2022年4月22日 看过 对抗虚无我们能做什么?猛烈又消极的抵抗,抓不到握不住的意义,厌恶活着,但也不想去死。以为在死前会有些崇高的理想,却也被啪得一声打碎。
是谁在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可能是魔鬼。
男主真的好美…
法国 罗伯特·布列松
疯癫与文明 豆瓣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9.1 (33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刘北成 / 杨远婴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12 - 9
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段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做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做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他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2022年3月21日 已读
疯癫与文明:理性掌握了话语权,手持审判尺,压制非理性并将其构筑成了疯癫,此为文明史。

“书斋生活,完全陷于抽象思辨,劳心不劳力,这些会产生极其灾难性的后果。梯索解释说,在人体中,经常工作的部分首先变得强壮坚实;体力劳动者的手臂肌肉和纤维首先变得强硬,使他们身强力壮,健康长寿。‘读书人的脑子首先硬化,使他们常常变得无法连贯地思维。’其结果必然是痴呆症。知识变得越抽象复杂,产生疯癫的危险性就越大。”
法国 米歇尔·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