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买
中世纪之美 豆瓣
Arte e bellezza nell’estetica medievale 所属 作品: 中世纪之美
7.9 (15 个评分) 作者: [意] 翁贝托·艾柯 译者: 刘慧宁 译林出版社 2021 - 8
本书是艾柯论述中世纪美学理论、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作品。中世纪之美在艾柯笔下呈现出自成一体的活力,它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在教条的思想环境中悄然演变,直到发展出成熟且具有批判性的观念体系,对现代所继承的传统做出了基于中世纪视野的修正。
艾柯的论述从中世纪文本中汲取 了神学、诗学、神秘主义、柏拉图主义的思潮,他探讨的艺术作品涵盖了教堂、雕塑、珠宝、绘画、音乐和古抄本。经过艾柯的解读和阐释后,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作品流溢出一种原始和独特的美感,它的缜密性和普适性直至今天都能够在我们身上激发出新鲜的见解。
——————————————————————————————————
中世纪是大教堂的世纪,上帝之树,千枝凌空,万叶纷披;中世纪是大城堡的世纪,断壁巨石铭刻着隐约在岁月深处的琱戈玉钺;中世纪是手抄本的世纪,神秘的文字寂寂地轩昂在灿烂的羊皮纸上。艾柯徘徊在教堂和城堡,翻开尘封的书页,写出中世纪的艺术,把读者引入圣域一瞥艺术的神性之光。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范景中
艾柯的《中世纪之美》带领读者走出两个常见的误区:一、中世纪不存在美学;二、即便存在,那也是以智性美代替了世俗意义上的审美感性。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艺术史和美学学者 沈语冰
博学如艾柯,也有他的起点,那就是中世纪美学。他反对将中世纪视为“蒙昧时期”,而将其视为欧洲近代文明的坩埚。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数字之美,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人文之美,爱留根纳的秩序之美,直到托马斯•阿奎那,确立了中世纪经院美学的庞大系统。这是著作等身的艾柯在博士论文后的第二本书,他自嘲说:“我以年轻学者的笨拙方式讲述了一个故事,但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这个故事。”——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相信艾柯。
——复旦大学教授,书评人,豆瓣网艾柯小组组长 马 凌
这部轻松易读的作品直到今天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艾柯显然对中世纪艺术充满了热爱。
——《波士顿环球报》书评专栏作者 罗伯特•泰勒
如果你是一位想了解中世纪美学的读者,你会发现市面上没有哪本书比艾柯的这部作品更审慎、更优美、更精妙、更予人以启发。
——《艺术月刊》书评作者 A. C. 巴雷特
边缘与中心 豆瓣
所属 作品: 边缘与中心
作者: 杰克•菲利普•格林 译者: 刘天骄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7 - 8
从1607年第一块英属美洲殖民地的建立,到1788年《联邦宪法》的正式批准,大西洋两岸的不列颠人和美洲人始终面临一个巨大的宪制困境。这个困境用埃德蒙·柏克的话来说就是:强大的主导权力对于维系一个庞大、不相连、极其多样化的帝国是非常有用的,但它究竟该如何与边缘的自由和安全 相协调?
史学泰斗杰克·菲利普·格林研究指出,中心与边缘之间权力分配的难题不仅困扰着大英帝国的治理,还同样考验着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不论是独立革命还是南北战争,历史经验仿佛表明:中心与边缘之间的权界争议,似乎始终摆脱不了分离、武力或威胁的命运。
【名家推荐】
格林教授的名著《边缘与中心》在学术创见上,应与伯纳德·贝林的《美国革命的意识形态起源》和戈登·伍德的《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齐名。他是跨大西洋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从17世纪英国宪制结构及其演变入手,抽丝剥茧,清楚地梳理出自北美殖民地建立到美国革命前夕这一时段英国政体与殖民地政体之间的“权力”博弈和“权利”消长,凸显了“权力”与“权利”之间极为微妙的转换,不仅为美国革命的发生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宪政解释,而且也一针见血地说明了早期美国宪政的核心内容。该书见解独到,思想深邃,是了解美国宪政起源与传统的必读之书。——王希(宾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讲座教授)
历史学家眼中的法律史和法律人眼中的法律史呈现为不同的图景,这种因学科分野而造成的对完整历史的手术化切割妨碍着人们对历史自身逻辑的完整理解。作为一位历史学家,格林摒弃了门户之见,从约翰•菲利普•里德等法学界的法律史家那里汲取了许多真知灼见,从而对美国革命和建国做出了极富洞见且很有说服力的解释,勾勒出了宪法形式在革命前后的连续性,分析了这种藕断丝连对于美国建国之后的政治稳定性所具有的意义。在英国本土不成文宪法传统、殖民地宪法传统和英帝国宪法传统这三重结构中,格林敏锐地看到:随着英帝国疆土的拓展,试图加强向心力的帝国宪制对英国本土宪制的核心价值造成了挤压,从而导致殖民地政治力量诉诸英国本土宪法价值的抗争。1787年美国宪法恰是借助联邦制,解决了英帝国着手发展但未及完成的宪制构想。制度因革,损益可知,本书堪称英帝国史、美国建国史和法律史领域的一部杰作。——郑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对习惯于将美国革命理解为一场巨大历史断裂的读者来说,格林提供的是相当新颖且引人入胜的历史连续性叙事。他将帝国史的眼光贯穿始终,证明了北美殖民地镶嵌在大英帝国的宪法结构之中,并受到帝国内部宪法争论的深刻影响,甚至革命与立宪的制度想象也深受这一背景的影响,并最终产生了一个新的“共和帝国”。——章永乐(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大法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礼记注 豆瓣
所属 作品: 礼记注
作者: 〔汉〕郑玄 注 / 王锷 点校 中华书局 2021 - 6
《礼记》是中国最重要的典籍之一,郑玄注则是最重要的《礼记》注本。自郑玄注行世至今,二千余年,传本寔繁,其文字舛互,指不胜屈。王锷教授致力《礼记》、郑注有年,前以宋本纂图互注礼记为底本,汇校唐石经、宋抚州公使库刻本、婺州蒋宅刻本、日本足利学校藏本等二十余种版本,撰得《礼记郑注汇校》,深得学界肯定。今在此基础上精订文字,细裁校语,厘为《礼记注》,以期通行,方便各界读者使用。
春秋长历二种 豆瓣
作者: 〔晋〕杜预 / 〔清〕陈厚耀 中华书局 2021 - 6
《春秋长历二种》包括晋代杜预所著《春秋长历》和清代陈厚耀所著《春秋长历》。杜预参照《乾度历》、《泰史历》等,推算、编订春秋240年甲子、朔闰和日月食,编成《春秋长历》一书,对后世春秋学和历法研究产生深远影响。清代学者陈厚耀精研历学,对杜预《长历》加以续补,主要从历证、古历、历编、历存四个方面加以推阐,既可补杜历阙佚,又能正其讹误。二书参照使用,对深入研读《春秋》极有裨益。今将二书合刊,以飨读者。
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家论绘画 豆瓣
作者: 马钦忠 商务印书馆 2021 - 3
本书共分为十三章,选取了海德格尔、萨特、福柯、齐泽克等哲学家对艺术的解析与批评,尝试探讨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家的艺术观。本书的论述朝两个方向展开:一方面从其哲学的基本问题所论及的绘画作品出发,说出了什么精彩问题,作为其哲学观点的证据之一,或者在其哲学系统之外“多出些什么”;另一方面,梳理此作品或者艺术家在艺术史及批评语境中的坐标,提供一个对照版本,然后分析、评述之。本书作者坚持评论的要点是:学术的魅力是怀疑和思考,而不是盲目跟风;不论多精彩的解释也都是某种“观点”之一。故书中批评和证错多于赞美和肯定。图释和附录是本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某一论者所渉及的作品,以图文对照方式提供分析和欣赏要点,引导读者由读画而思考书中论题。对于诸多哲学家都论及的某位画家及作品,笔者以整体个案方式附于书后,目的是以斑窥豹,透视笔者所提供的思考基础和方法。
仪礼释官 豆瓣
所属 作品: 仪礼释官
作者: (清) 胡匡衷 撰 / 陈功文 点校 中华书局 2020
《仪礼释官》十卷,清胡匡衷撰,陈功文点校。是书主要详考《仪礼》十七篇所见诸侯之官,博参郑《注》、贾《疏》,旁及其他经传,时下按断,展现了有周一代侯国设官分职之大略,为后人研究先秦诸侯国的官职、官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书剖决昭晰,考证精详,实为治《仪礼》者不可缺少之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汉唐注疏写本研究 豆瓣
作者: [日]古胜隆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该文集分为考证篇和思想篇,上篇展现了作者在文字学、音韵学、文献考证等领域的扎实功底,这是经学研究必备的学术根基;下篇是作者对汉唐时期经学注疏进行深入开拓的几篇力作,每一篇都具有相当的开拓性。比如对于中国释奠礼,作者具有长时段的积累,此文条理出了释奠演进的内在脉络。比如对于儒家经疏吸收老庄思想,作者的研究独步学坛,其中多篇论文具有引领的学术意义。比如对于南北朝隋唐义疏学,作者的研究早已打出旗帜,对其中义疏讲经的体例、对律疏的影响等的研究,已成为必参之作。另外,作者能运用大量中日第一手资料“写本”作为研究的素材,是确保该文集居于学术前沿、能够引发广泛影响的重要条件。
中古医疗与外来文化 豆瓣
作者: 陈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3
本书从文化交流史的角度,将具体的医疗活动放到广阔的中外文化背景中考察,利用古希腊、罗马、波斯、阿拉伯、印度的医学典籍或宗教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追溯隋唐医籍中的外来理论、药物用法以及胡方的本来面貌,乃至宗教观念在医疗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以"从希腊到长安"的视域,通过源与流的比较,加深了对隋唐社会生活史的认识,从而揭示本土对外来文化的曲折改造进程,综合展现了隋唐医疗的复杂面貌,深化了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本书将域外典籍、出土文献与中国传世史料相互比勘,突破以往医疗史、宗教史、社会史与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使之成为多层次的整体考察,体现了作者跨学科研究的良好意识。
战国文字形体研究(全2册) 豆瓣
作者: 孙合肥 中华书局 2021 - 1
本书稿以出土战国文字材料为基础,在全面搜集字形数据的基础上,对战国文字形体的若干现象进行细致梳理。同时将战国文字置于古汉字发展的历史背景中,采用共时研究与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察战国文字的形体风貌。书稿选取简化、繁化、替换、移位、旋转、讹变、类化、区系特征等八个方面为切入点,考察分析战国文字形体的具体现象。
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 豆瓣
作者: 吴小如 著 谷曙光 编注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20
《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是著名戏曲史家、戏曲评论家吴小如的戏曲批评文集全编。吴小如的戏曲批评写作以“良史”为指归,“务求翔实,力戒虚夸”,他高深的传统文化造诣,使得他在京剧流派史研究、京剧表演鉴赏、唱腔赏析等方面的文章,既花团锦簇,又高屋建瓴,是集厚重的学术深度、宽广的学术范畴和优美文笔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该书以时间为主线、文章题材为副线,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谷曙光教授编注,以全新的体例,在突出《京剧老生流派综说》等名作的基础上,全面收录了吴小如七十多年来有关戏曲理论、演出史料、宗派发展等方面的戏曲文章,立体、历史地呈现了吴小如的戏剧批评造诣。
该书的出版,既是对七十余年的京剧演出史、流派史、文化史、制度史、理论发展史、传播史的有效梳理,也为当今戏曲批评提供了宗师级的批评角度、批评视野甚至批评工具。
日本世说学文献序录 豆瓣
作者: 张伯伟 凤凰出版社 2021 - 6
本书可以说是《日本世说新语注释集成》的姊妹篇。书中除了对冈白驹《世说新语补觽》、释文雄《世说新语补鸡肋》、服部南郭《大东世语》、林榴冈《本朝世说》等《注释集成》已收诸书的解题作损益修改外,还增加了日文注释本、仿作本以及和刻本的序录。同时,对存目文献也尽可能寻觅其蛛丝马迹,以供读者参考,以期将日本《世说》学文献以一个较为完整的面貌呈现给学术界。
图像理论 豆瓣
Picture Theory: Essays on Verbal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 所属 作品: 图像理论
作者: [美] W. J. T. 米切尔 译者: 兰丽英 拜德雅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1 - 8
-编辑推荐-
★ 美国视觉研究领域最杰出的理论家W. J. T. 米切尔的经典代表作,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和视觉艺术领域的必读书目,时隔15年重译出版。
☆ “图像转向”时代的理论宣言,为三个简单的问题提供多种答案:图像是什么?图像和语言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些问题会引起任何实践或理论上的兴趣?
★ 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研究的杰作,在从古至今的媒介和再现模式中打开“形象/文本总问题”。
-内容简介-
什么是形象?它们与语词有什么不同?更确切地说,W. J. T. 米切尔所追问的是,在20世纪后期,在人们普遍认为视觉力量空前强大、文化研究中“图像转向”已经取代了“语言学转向”的时候,图像(及图像理论)在起什么作用?
在本书中,作者探索了图像在关于文化、意识、再现的理论中的作用方式,并将理论自身视为一种图绘的形式。本书的目的不是要生产一种“图像理论”,而是要将理论图绘为再现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实践活动。借用当代有争议的电影,比如斯派克•李的《为所应为》和奥利弗•斯通的《刺杀肯尼迪》,以及媒体对国家新闻的报道,米切尔考察并说明了视觉形象在唤起或压制公开辩论、集体情感与政治暴力上的塑造性力量。
作为美国视觉研究领域最杰出的理论家之一,本书作者为贯穿文化(从文学到视觉艺术再到大众媒体)的可见性与可读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丰富的解释。
-媒体/名人推荐-
这是最精彩的作品……米切尔分析和评论的深度及敏锐的洞察力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可以说,没有其他作者能够如此特别地切入形象与文本之间的缝隙,如此出色地使作品生机勃勃。
——爱德华•萨义德
这本书十足是一个巧克力盒子,装满了成熟的思考……对外行读者来说容易理解,对研究者来说非常迷人,对课堂来说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资源。
——《图书馆杂志》
一切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东西都消融在这场令人着迷的讨论中,这场讨论或者也可以被命名为“图像意欲何为?”它们是想与文本和平相处,还是要把文本推开?在这个能从微软公司获取全部艺术画廊作品、字母的多样书写不再是能指的必然选择的时代,米切尔“将威廉•布莱克、维特根斯坦与斯派克•李相联系”这一戏谑而广博的尝试正当其时。
——《村声•文学副刊》编辑精选
日本昔话(上下册) 豆瓣
日本の昔ばなし 所属 作品: 日本民间故事选
作者: [日]关敬吾 译者: 美空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5
听,这很久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故事——
也不知真的发生过还是没发生过,
即便没有,
必当真有过来听呀——
“讲了一百万次的故事”日本卷。“讲了100万次的故事”系列,是乐府文化故事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套丛书中,我们收集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深厚生命力的民间传说、神话和童 话故事,它们都是来自往昔的声音,呈现出故事的原初面貌,更呈现出不同民族和整个人类童年的模样。这些故事与大自然和想象力密不可分,让我们看到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精神世界,也看到了人性和文化的发展脉络。这些故事像人类的DNA密码一样,在讲述中传递讯息。它们或熟悉,或陌生,阅读这套丛书,就像在世界各个地域深度旅行一样,领略着不同的精神传统。
本书为精装上下册套装,其底本是日本民俗学家关敬吾编《日本の昔ばなし》三卷本,由美空翻译,小满绘图。结集在这里的民间故事,如《桃 太郎》《浦岛太郎》《摘瘤子的 老爷子》《一寸法师》《割了舌头的麻雀》等都是从古至今在日本流传、为村中老翁老妪们代代传讲的传统民间故事,也就是笔录的口承故事,故事类型多样,想象丰富,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极佳读物。
古老的昔话随着岁月流转被口口相传地保留了下来,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作为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的弟子,关敬吾在搜集整理这些故事的时候,也在探究这些改变,其中涉及了日本古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心理、观念信仰等,跟着民俗学家探究这些改变的发生,也是阅读本书的一大趣味
华阳国志系年考校 豆瓣
作者: 汪启明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21 - 1
汪启明著. 华阳国志系年考校.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02.
内容提要:
晋常璩《华阳国志》问世以来,或以为史,或以为志,或以为地记。实际上都是因为其中体例较乱。本次整理,书家多次翻刻。宋人刻本今已不见,明清两代刻本、钞本众多,但错、讹、衍、倒之处不少。任乃强、刘琳二先生在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豆瓣
所属 作品: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6.3 (7 个评分) 作者: 谢天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5
权力游戏中臣民如何明哲保身?一部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态史,揭示制度之弊如何激发人性之恶。
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为何盛行讲假话、做违心事?
臣民如何通过讲假话、做违心事来面对喜怒无常的帝王?
为什么说讲假话、做违心事的这种性格、语言、心理和行为都是专制主义的产物?
古代历史从来不只有文人生活风雅、美好的一面,朝堂之上的残酷超乎你的想象。
想要在集权统治下明哲保身,为何要学会“拍马屁”才行?
在这本《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中,你或许可以一窥一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态史,堪称古代官场现形记;也是一本史实和评论俱佳的历史小品。书中以中国古代君臣关系、臣民心理为切口,剖析专制主义的内涵,以批评的笔触,呈现出专制主义的产生过程、权力结构的确定,以及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臣民心态的种种表现。
作者着眼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的心理刻画,以读史札记的形式,分析从先秦至清代君臣间的心机和智术,以及忠臣义土的应对苦心,别善恶,寓褒贬,辛辣精准地揭示了制度之弊如何激发人性之恶。史论结合,展示了古代朝堂上的生存法则,以及集权政治下的君臣博弈。
【名家推荐】
虽然,中国以往的史书,在记述事实和人物中也可以窥见心灵的跳动,但以存在决定意识为旨趣,着眼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的心理刻画,则是史学领域和方法上的开拓,而剖析人物心态又是推动和激发历史反思的机杼。谢天佑同志很快步入“历史心理学”的门槛,从个别到两千年臣民心态的分析,给研究中国历史增添新的养料,做了学术上的开垦工作。
——陈旭麓,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
谢先生并非仅仅是一位为历史而研究历史的学者;他是一位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知识分子。和许多他同时代的,包括作家巴金先生在内的“仁人志士”一样,谢先生用重千斤的史笔,为我们提供了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邵勤,美国新泽西学院历史系教授,曾任哈佛大学瑞德克里夫高级研究院和德国洪堡大学的研究员
【本书卖点】
1.一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态史,堪称古代官场现形记。
书中透析了自先秦至清代以来朝堂上的臣民生存法则,既有“千古谏臣魏征”“杯酒释兵权”“王安石变法”等跌宕起伏、动人心弦的故事,也有围绕日常互动中呈现的君臣关系、派系政治,力图重返历史现场,捕捉历史人物的微妙心迹,展示集权政治下君与臣的博弈;
2.一本史实和评论俱佳的历史小品。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如何生存?权力游戏中臣民如何明哲保身?为什么小心谨慎、假话连篇会成为臣民求生的必然之术和心理常态?作者从史实出发,结合“历史心理学”推演分析君臣言行,用反思的眼光看历史;书中不乏其辛辣、精准的评论,观点新颖,见解独到;
3.一本见识高远的“大家小书”。本书篇幅不大,文字不多,但研究视角别致,从政治史、心理学等角度着笔,从个别到两千年臣民心态的分析,笔触精准细腻,见识高远,于作者特定的时代而言,有开疆之功;
4.语言通俗流畅,却又辛辣精准,不夸张,不说教。
本书从容地分析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臣民心理,以及这种心理对政治、文化、社会礼制等方面的影响。书名看似学术性很强,但书中内容通俗化,有故事性且内容丰富,轻松易读,不失为一本大众历史普及读物;
5.经典再版,名家推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已故谢天佑教授的遗著,30年后再版,本书在原书的基础上,增补了作者后人及学生提供的诸多材料,更为全面展现作者的学术风貌。同时,本书附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陈旭麓先生原序,以及美国新泽西学院历史系教授邵勤总序;
6.本书装帧精美,简洁典雅,接面装,书脊布纹选用质朴的雅格纹,封面选用竖纹云萱纹纸,专色印刷且局部烫印。
时间与东亚古代世界 豆瓣
作者: 刘晓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3
本书以研究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对东亚的影响,探明东亚地区时间文化的特质为主要目的。全书由上编“东亚古代时间文化体系论略、中编“四季循环中的东亚”和下编“东亚时空与东亚民俗”三部分组成,整体上对东亚地区时间文化展开研究。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时间体系是由一整套的文化观念结构而成,以古代中国人构筑的宇宙模式为支撑,所以共同使用中国古代历法的文化地带,就受到古代中国人所构筑的宇宙模式影响,同时也就共同拥有这一整套的文化观念,并因此自然而然地拥有诸多共同的文化特征。
黄庭坚全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黄庭坚全集(上中下)
作者: [宋]黄庭坚 / 刘琳 李勇先 王蓉贵 点校 中华书局 2021 - 4
1. 了解宋诗特色,不能不读黄庭坚。论宋诗,以江西诗派为主流,而黄庭坚是该诗派开山宗匠,可代表宋诗之特色,不可不看。
2. 全面了解黄庭坚,必读其文。黄庭坚的书简、题跋等小文章,富有理趣,很多论做人、治学、书法的文字,也有极精辟的见解。
3. 作为全集,本书篇目收录相当齐全。本书底本是历代最全的黄庭坚诗文集,整理时又据墨迹和他书进行了补充,使本书成为目前市面上收录齐全的版本。
4. 修订初版讹误,质量升级。本书初版于二十年前,本次再版,诗词部分重核底本,更正了文字讹误;剔除了伪篇,并增补部分新篇。质量更胜一筹。
5. 附录资料丰富齐全,附人名索引,为读者提供方便。索引收录标题及正文中的人名,同人异称、多人合称、亲属关系也都有标注。还附有黄庭坚的传记、年谱、历代评论等资料,实用性很高。
………………
本书为黄庭坚诗文全集,包括《正集》三十二卷,《外集》二十四卷,《别集》十九卷,《续集》十卷,《补遗》十卷,附录七种和人名索引。本书底本为光绪义宁州署刻本《黄文节公全集》,参校十二种版本,由四川大学刘琳、李勇先、王蓉贵先生点校。门类、编序等编次仍依底本,采用分体分类编排的形式。除底本所收篇目外,还据他书增补诗、词、文十卷,并附有传记、年谱、历代评论和人名索引等资料。本书收录篇目齐全,资料丰富,校勘精良,是读者了解黄庭坚诗文的优选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