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书
汉书补注(全十二册) 豆瓣
所属 作品: 汉书补注(全十二册)
10.0 (5 个评分) 作者: 班固 / 校注 王先谦 译者: 王先谦 注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在中国史学史上,《汉书》是与《史记》地位并隆的史学名著,历来研习注释者代不乏 人,最负盛名者,前有唐颜师古,荟萃先代23家注疏,参以己意;近有清王先谦,征引注解百余家,亦加精辨。王氏之集注多吸收清代如王念孙父子等训诂大家之精良成果,不但能发前人所未发,亦能纠正颜氏之失,诚为研读《汉书》者之首选。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汉书》标点本,用《汉书补注》本作为底本,惟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仅收入颜师古注而未收王先谦补注。今则汇集专家,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氏虚受堂刻本为底本,吸纳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百衲本、中华书局标点本以来的研究成果,将《汉书补注》全本予以整理标点出版,以惠学者。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二十四辑) 豆瓣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0
本书汇辑学术名家与学术新秀精心撰写的论文十九篇,内容涉及经学、礼学、校勘学、文献学、版本学、历史学等传统学术的多方面的各层面,文献学术价值很高,反映了融通历史、学有援据的研究水平和学术水平。本书辑录善本佚文,发前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之所未见,推陈出新,包罗宏富,见解深刻,详赡而精,丰富了中国传统经学文献研究,体现了海内外经学研究和文献研究的优秀成果,拓展了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推进了学术前沿的研究进展。
生命政治的诞生 豆瓣 谷歌图书
Naissance de la biopolitique〔此譯本有2019年5月3印本〕 所属 作品: The Birth of Biopolitics
作者: [法]米歇尔·福柯 译者: 莫伟民 / 赵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1 其它标题: 生命政治的诞生
米歇尔•福柯展示了18世纪的政治经济如何标志着一种新的治理理性的出现——以更少的治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他开始分析这种自由主义治理性的各种表现形式,其目的是描述一种政治合理性,在其中,生命和人口的各种具体问题被提出。用福柯的话说:“将自由主义作为生命政治的总体框架来研究。”
自由主义治理术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当今世界面临着什么样的治理危机,导致了什么样的自由主义治理的改革?正是为了回应这一诊断任务,福柯研究了20世纪两支自由主义流派——德国的秩序自由主义和芝加哥学派的新自由主义。这是米歇尔•福柯在法兰西学院授课过程中和当代史领域中唯一一次涉及该主题。
古代五岳祭祀演变考论 豆瓣
作者: 牛敬飞 中华书局 2020 - 6
五岳祭祀是中国古代山川崇拜的最高形式,关系整个东亚文化圈内的山川信仰,深入研究五岳祭祀演变,是研究古代山川信仰的重要突破口。本书以“古代五岳祭祀演变考论”为题,通过对秦汉以来历朝五岳祭祀做出通代考察,总结归纳出五岳祭祀史上的主要环节,揭示五岳祭祀变迁的思想动力以及五岳在历朝的政治地理意义。
说真话的勇气 豆瓣
所属 作品: 说真话的勇气
9.2 (5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钱翰 / 陈晓径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1
本书为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在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之一,授课时间为1984年,也是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最后的演讲。三个月后,他离开了人世。在此年度的课程中,福柯的视觉起点是对古希腊的直言概念所做的分析,直言的特点是说话者真实的言语。通过对苏格拉底与犬儒主义的解析,福柯对于直言的分析涉及三个方面:对说真话方式的分析、对治理术的研究和对自我实践的识别。福柯认为,灵魂应当观察自己,它就像一只眼睛,在力图反观自我的时候,不得不通过看另一只眼睛的眼球的反光,来看到自己。这样就开始把自我当成与肉体在本体上分离的现实,形式就是灵魂,它有可能也有伦理上的责任来自我反观,这开启一种说真话和直言的模式,它的功能和目的是把这个灵魂最终重新引领到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世界中。
主体解释学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主体解释学(精)/法兰西学院课程系列
作者: [法]米歇尔·福柯 译者: 佘碧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1 其它标题: 主体解释学
在本书中,福柯主要通过解读柏拉图的《阿尔西比亚德篇》,明确阐释了“修身伦理”在西方历史上的变迁。它历经了四个时期:古希腊时期,即修身只是贵族子弟成为未来统治者的必修课;希腊化—罗马时代,修身变成一般人立身处世的要求;基督教一统天下之后,“摈弃自身”成了新的律令;笛卡儿时代,“关心自己”转化成“精神关心”,即通过怀疑达到自我的确定性。福柯认为,修身牵涉与真理和权力的关系,当代责任伦理的缺点就在于吧责任这个伦理概念法律化或科学化,它成了人们逃避成为道德责任人的手段。
不正常的人 豆瓣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不正常的人
9.6 (5 个评分) 作者: [法]米歇尔·福柯 译者: 钱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1 其它标题: 不正常的人
通过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福柯找出西方社会中三类不正常的人:自古罗马时代即有的畸形人,17-18世纪的需要改造的人以及18世纪末的手淫的儿童。到了19世纪,这三类人一同被建构为“不正常的人”,成为社会的危险,也成为法律、教育、医学、精神病学的知识和权力的对象。
福柯向我们展示了规范化权力如何出现、它的形成以及它得以安置的方式。它从不只依靠一种制度,通而是过各种方式,在不同的制度中建立起来,最终在西方社会中扩展了它的统治权。
惩罚的社会 豆瓣 谷歌图书
所属 作品: The Punitive Society
10.0 (5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陈雪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11
本书为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在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之一,授课时间为1972-1973年。
授课中,福柯提到自从监狱被发明以来,刑事问题被看做是唯一的对犯罪行径的解决方式。福柯在本课程中,首次着手研究监狱形式的司法和社会特征,从长期以来不作为刑罚而是作为惩罚的监禁如何在社会中迅速转为刑罚这一问题开始深入,指出在过去监狱并没有被包含在刑法理论中,它在别处产生,为了其他的原因而形成,在某种意义上,对监狱的接受过程是从外部过渡到刑法理论的,而事后刑法理论有责任使监狱成为正当合法的。本课程与三个方面相悖——霍布斯/阿尔都塞,克劳塞维茨/戈夫曼,马克思/汤普森——其全部论据是围绕着五个基本的主题展开的:一是从镇压向生产方面的转折;二是政治经济学和非法活动理论的发展;三是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分析的区别;四是道德谱系学;五是与之相伴的“规训—惩罚”。
韩柳文研究法校注 豆瓣
所属 作品: 韩柳文研究法校注
作者: 林纾 著 / 武晔卿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11
近代古文名家林纾全面解析韩愈、柳宗元之文章秘法,带你领略中国古文之美
社科院文学所刘宁研究员导读推荐
-----------------------------------------------
阐韩柳奇思,如数家珍,授赏鉴之钤键
发文宗妙笔,金针度人,示写作之通衢
-----------------------------------------------
◎ 相关推荐
天下文章,能变化陆离不可方物者,只有三家:一左、一马、一韩而已。
——林纾
当清之季,士大夫言文章者,必以纾为师法。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
世所震惊于纾的,乃在他的翻译小说;其实,纾之基本的志业,还是在古文——翻译不过是他古文的运用。
——邵祖恭
韩柳古文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历代品评者众,林纾这部《韩柳文研究法》自出手眼,对理解韩柳古文极有裨益,因此自问世至今,一直是阅读韩柳古文难以绕开的津梁。
——刘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 内容简介
唐代韩愈与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其文章被后世奉为典范。林纾所著《韩柳文研究法》,遴选韩柳佳作一百四十余篇,逐篇剖解其文理与技巧,揭示谋篇立意、用字遣词之妙,并重视同类文章的比较分析。与一般文学评论者不同,林纾本身即为古文名家,引领一时文坛,又曾翻译外国文学百余部,深谙东西方文学之所长。故林氏评点韩柳文,能踵武桐城而后出专精,往往独标新解、别具会心。其理念与方法,不但可助读者一窥韩柳文心之奥秘,提升古文鉴赏水平,对于现代文的写作也大有裨益。
本次整理出版之《韩柳文研究法校注》,在原书基础上增添章节,使其条理分明,并对疑难字句进行训释,以便现代读者阅读、理解。
左传撷华 豆瓣
所属 作品: 左传撷华
作者: 林纾 译者: 石瑊 / 王思桐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11
《左传》是中国古代重要典籍,不仅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在文学上也被奉为经典。本书撷取《左传》菁华八十余篇,逐一分析其层次结构、用字炼句、宾主调度、照应收局等作文之法,并对篇中权谋诈计、诡辩辞令颇有诛心之论。与一般文学评论者不同,林纾本身即为古文名家,引领一时文坛,又曾翻译外国文学百余部,深谙东西方文学之所长,故其鉴赏古文,往往能独辟蹊径、别有会心,多为文家经验之谈。
林纾的评点,不但可助读者一窥左氏文心之奥秘,提升古文鉴赏能力,而领会其中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现代文写作,也将大有收获。
秦砖 豆瓣
作者: 刘三解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7
★★★
葛承雍、马勇、张帆、蒙曼联袂推荐
凤凰网历史频道创始主编力作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大秦帝国事实重构
……………………
◎ 编辑推荐
★ 用制度经济学详尽解析大秦帝国运行逻辑的历史著作
★ 通过对出土简牍和传世文献的详细解读,重建一个我们闻所未闻的完整的秦朝制度模型
…………………………
◎ 媒体推荐
这部著作给世人展示的是一个新的历史画卷,远不是我们过去讲的商鞅变法、军功爵制、长平之战等熟悉的画面描摹,而是在苟刻严密的社会结构下,隐伏着一个随着统一六合却快速走向崩溃的宿命。
——葛承雍,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这部书不仅具有丰厚的专业学术含量,而且好读、有趣,令人不由自主地接续作者思索。
——马勇,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本书借助社会科学理论视角,以大量出土文献资料为依托,对“秦制”具体内容和秦朝兴亡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富有创见,值得重视。
——张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
《秦砖》这本书就是力图通过一系列埋藏两千年之久的地下文献——秦简,来钩沉一个极重要而又极遥远的王朝,这个王朝既有“大秦帝国”的美誉,也有“暴秦”的恶评。这个王朝的运作方式,常常被人用“汉承秦制”的方式一语带过,它的挣扎与迷惘也因此被淹没在“雄汉”的严整与恢宏中,成为一个模糊而残破的背景。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
◎ 内容简介
秦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的制度深深地影响了其后的中国古代社会。那么,这一制度面貌到底为何,存世文献中的“秦制”是否为真正的“秦制”?“秦制”由何而来?在商鞅变法至秦朝灭亡的150年间,“秦制”本身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本书将尝试对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引入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及张家山汉简等基层政务运作相关的记录细节,通过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力役制度”“兵役制度”“军队编制”“爵位制度”“文书吏制”“郡县官制”“财政制度”“商业制度”和“基层管理”的分期变化均有触及,又各有侧重;细致地重构了《商君书》《史记》《汉书》等存世文献中构建的“秦制”体系,以期追溯“秦制”的由来、解析秦帝国的运行逻辑,并挖掘秦帝国的速亡原因。
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 豆瓣
所属 作品: 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
作者: 马长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6
本书为马长寿先生遗稿,系利用关中发现的碑铭25种,从其题名的姓氏、官爵、姓氏变迁、婚姻关系、阶级分化、部族融合等方面,研究这一时期关中各族的历史,初步解决了过去很难弄清的问题。此书系以碑铭证史的典范,得到了治史者的高度评价。
宋钘学派遗著考论 豆瓣
作者: 林志鹏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8 - 1
本书在考证与宋钘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尝试复原该派的思想面貌,并梳理宋子与其他战国诸子之关系,冀能对于宋钘其人其书及该派的学术源流有更深入的了解。全书分上、下编。上编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相关文献的整理及校释;二是在文本校理的基础上,讨论文献的性质及学派归属问题。下编则据上编考证之成果,进一步描述宋钘学派的思想面貌,勾勒其学。
文選李注義疏 豆瓣
所属 作品: 文選李注義疏
作者: 高步瀛 著 / 曹道衡、沈玉成 校箋 中華書局 2018 - 11
《文选》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典籍,唐代李善注是《文选》的权威注本,皆为定评。李善注引书宏富,据统计达一千五六百种,其中许多书都已散失,佚文赖李注保存至今,对辑佚和考订名物训诂,有极大价值;同时,李善注成书后由于传抄脱误,又兼“六臣注”合并“五臣注”与“李善注”,今本李善注辑自“六臣注”,导致文字羼乱,有待梳理。出于研究和订正的需求,历代学者对李注《文选》的研究都很重视,至高步瀛先生《李注文选义疏》而集大成。高先生博通四部,学殖深厚,选注笺疏,尤为所长,惜因病早逝,未能竟《义疏》全功。然残膏剩馥,沾溉无穷,中华书局特请著名文史学者曹道衡、沈玉成点校整理,以飨读者。
裙带资本主义 豆瓣
Crony Capitalism: Corrup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outh Korea and the Philippines 所属 作品: 裙带资本主义
6.8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康灿雄 (David C.Kang) 译者: 李巍 / 石岩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8
为什么所有关于亚洲经济发展的文献都没有触及韩国的金钱政治问题?怎样才能同时理解韩国一方面在1997年之前的高效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又在1998年至1999年暴露出了腐败泛滥和低效无能的问题?“政治”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本书中,康灿雄阐明了两个论点。第一,在韩国和菲律宾,都是政治而不是经济考虑主导了政策制定。第二,在政府和商业精英所形成的一个小而稳定的组合中,如果双方保持势力的均衡,那么,金钱政治确实能降低交易成本并促进经济增长。通过集中关注政商之间以优惠政策换取贿赂的交易,康灿雄认为政治博弈驱动政策选择,技术官僚面对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干预,无法保持自主性,同时,商业精英和政治精英为谁获得租金而角力。即使在韩国,腐败也远远超出想象——腐败已经严重到令人无法回避的地步;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此作出解释。
瘗鹤铭新考 豆瓣
作者: 王家葵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 7
本书为艺术史的研究著作。《瘗鹤铭》自宋初进入文人视野,便受到极度追捧,热情至今不衰。但有关《瘗鹤铭》的作者、拓本情况、书法价值等,却一直众说纷纭。作者通过对《瘗鹤铭》文本的考订,将相关人物的历史以及具体的行迹相互参证,以追求当时历史真相为目标,以严谨文献基础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述,通过“《瘗鹤铭》的时代和作者”“《瘗鹤铭》的石刻拓本”“《瘗鹤铭》的书法与摹习”等方面的分析,而得出对《瘗鹤铭》文本作者的一种有所根据的推断。
死与重生 豆瓣
作者: 李虹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 8
本书为汉代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从死亡观念中的生命意识、解除术给身体以清洁、作为生居与死所中介的墓葬和死后生命的变形四个部分,从死亡与再生观念、解除之术、墓葬构造与功能、再生仪式等方面相互贯通,对墓葬背后的汉代信仰要素进行系统的解释和论述。
尊右军以翼圣教 豆瓣
作者: [意]毕罗(Pietro De Laurentis)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 5
本书是介绍名碑《集王圣教序》(立于673年1月1日,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著作,也是意大利汉学家毕罗专门研究《集王圣教序》的最终总结。《集王圣教序》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历史上三位影响力甚大的人物——玄奘、唐太宗李世民和书圣王羲之的事迹。太宗、高宗王朝的中国已经非常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首都长安是充满着国际气息的大都市,同时汉人文士也具有开放包容的性格,书法作为汉人文化独有的艺术,理所当然也会受到当时的文化氛围的薰染。本书一方面以严谨的文献基础与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述了《集王圣教序》的立碑动因和历史环境,另一方面对此碑的制作和书法特征做了逐字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