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时光匆匆老去 豆瓣
IL TEMPO INVECCHIA IN FRETTA
作者: (意)安东尼奥·塔布齐 / Antonio Tabucchi 译者: 沈萼梅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10
塔布齐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时光匆匆老去》出版于2009年。 本书截取了二十世纪欧洲历史的几个关键瞬间,阐释时间流逝之残酷和人类存在之谜。他的每个故事都抓住人物存在的一些片段,放在一起就仿佛扭曲而看似荒诞的阿尔钦博托式肖像画:没有局部就没有整体,只有放在更大的画面 中,局部才具有意义。
——————
卡尔维诺之后意大利最重要的散文作家
安东尼奥•塔布齐 追寻时光的奥义
——————
读了《时光匆匆老去》的人很快就会意识到,他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与现在的意大利文学相比,那是一个更高、更优雅的世界。
——意大利《二十四小时太阳报》
安东尼奥•塔布齐生于比萨斜塔脚下,所以他喜欢倾着看世界,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神秘。而有塔布齐小说为伴的生活,就好像一个包着外衣的球,打开以后你发现现实就是假象的姐妹……“生命是由空气构成的,一吹,它就不见了。”他写道。位于塔布齐叙事核心的,就是这种命运的脆弱感,更像是忧郁的奏鸣曲。
——法国《快报》
塔布齐的作品,对心碎之人有种几乎触摸得到的同情。
——《纽约时报》
塔布齐是个非常细心的观察家,完美演绎了过去二十年欧洲的叙述及审美趋势。
——《今日世界文学》
游戏的终结 豆瓣
Final del juego
8.6 (56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莫娅妮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拉美“文学爆炸”主将 幻想小说大师
胡利奥•科塔萨尔 经典短篇小说集
《游戏的终结》是科塔萨尔的早期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故事延续了科塔萨尔早年的幻想小说特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致的封闭结构,先驱性的主题,梦魇般的离奇画面,以及对存在主义及人性的初步探讨。正如科塔萨尔所说:“我知道,这样的故事没有人用西班牙语写过,至少在我国是这样。我国有另一类故事,博尔赫斯的故事是令人赞叹的。但是我写的是另一种。”
罗生门 豆瓣
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 译者: 楼适夷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2 - 1
芥川龙之介编著的《罗生门》内容介绍:像他那种兼备很高教养和趣味,以及和汉洋的学问的作家,今后将不会有。从集悠久的传统和趣味,以及欧洲的学问于一身的意义上说,芥川龙之介该是过渡期的日本代表性作家,因为在我们下一个时期,将不会有和汉的正统的传统与趣味表现于文艺中。
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才华横溢、学力丰厚、思想深刻、气品高迈、文字清丽,在艺术琢磨上颇有功力的作家。一起来翻阅《罗生门》吧!
死于威尼斯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Death in Venice
8.1 (135 个评分) 作者: [德] 托马斯·曼 译者: 钱鸿嘉 / 刘德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5
《死于威尼斯》采撷了作者两篇精彩的中篇小说,读者从中可领略到这位大文豪的创作特点。居首之篇《死于威尼斯》属“艺术家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文字优美,是作者本人的得意之作,也得到评论界的大力推崇,二十世纪初,德国文学界出现了一颗光灿夺目的巨星,它华光熠熠地照亮了欧洲整个文坛,赢得了世界各国千百万读者,这就是一九二九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托马斯·曼。1971年由英国和意大利合作搬上银幕,影响深远。

《特里斯坦》是作者的成熟之作,以一座疗养院为背景,通过对作家史平奈尔和一位温柔美丽的富商太太之间的暖昧关系的描写,反映德国当时上层社会的病态生活。
十一种孤独 豆瓣
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
8.2 (45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耶茨 译者: 陈新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2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历代大师 豆瓣
Alte Meister. Komödie
7.1 (7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托马斯·伯恩哈德 译者: 马文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8
那些整天把艺术史挂在嘴上的人天天到这里来,用他们那些关于艺术史的胡说八道充塞参观者的耳朵,他们每天赶着十几个班的学生经过博物馆的展厅,用他们那些喋喋不休的蠢话去毁掉这些幼稚孩子们的一生。研究艺术史的人实际上是消灭艺术的人。艺术史家鼓唇弄舌谈论艺术,直至把艺术谈论得寿终正寝。艺术活生生地被艺术史家谈论致死。
——《历代大师》
音乐评论家雷格尔每隔一天就要到艺术史博物馆,坐在丁托列托的同一幅画像前,三十多年来从不间断,直到某一天他妻子离世。时隔半年之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幅画像前,并邀请老朋友阿茨巴赫尔第二天去博物馆与他会面。通过阿茨巴赫尔的眼睛,我们得以了解雷格尔:他妻子的死,他关于自杀的想法,他对大师们的评论,以及最后,此次会面的目的。既充满悲观又兴高采烈,既憎恶有加又十分滑稽,《历代大师》是一部有关文化、天才、国家、阶层、艺术价值和人类自命不凡的讽刺性喜剧。
2014年7月12日 已读
批判像是情感的宣泄,而变得廉价。只有在他妻子死亡的那段才看得出功力。三星是因为后七十页弥补了半本读得很不舒服的感觉。
伯恩哈德 奥地利 小说
失乐园 豆瓣
7.1 (4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渡边淳一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作家出版社 2010 - 4
《失乐园(全译本)》是一部梦幻与现实、灵与肉、欢悦与痛楚相互交织的震撼心灵的杰作。奇妙的心理活动与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溶入到异域特有的四季更迭的绮丽环境里,令人回肠荡气。《失乐园(全译本)》在日本出版后曾长期雄踞畅销书排行榜榜首,改编成同名电影和电视剧上演后家喻户晓,形成所谓“失乐园现象”。
2014年8月18日 已读
一样是外遇,中国人就只能写出伦理剧,日本人就是性、爱、死亡……
小说 日本 渡边淳一
金阁寺 豆瓣 Goodreads
金閣寺
8.7 (31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唐月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小说取材于金阁寺1950年被僧徒焚毁的真实事件,描写年轻的僧徒林养贤出于对金阁寺美的妒忌,纵火烧毁金阁寺的犯罪过程,刻画僧徒对传统美既爱又恨的扭曲心态。作品以金阁寺与人生相比,描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关系。
首席女法医3 豆瓣
6.8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帕特丽夏·康薇尔 译者: 蓝目路 南海出版社 2009 - 7
四对年轻情侣被严重侵蚀的尸骸陆续出现,首席女法医斯卡佩塔的取证困难重重,她被迫连续8次写下“死因不明”。
又一对情侣失踪了,女方母亲来自政界高层。背负沉重破案压力的首席女法医,在逐步逼近真相的过程中,猛然发现每个案件都被人为抹去了一个重要物证——一张神秘的红桃J,而她自己也陷入了更大的危局……
冤罪者 豆瓣
冤罪者
6.7 (11 个评分) 作者: (日)折原一 译者: 袁斌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6
《冤罪者》内容简介:年轻女人接连离奇惨死,已经定案的凶手突然翻供。究竟谁是杀人者,谁又是冤罪者?折原一为何称“王”?“叙述性诡计”是日本推理小说中一种独特的悬念设置方法。一般的推理小说,总是以“凶手是谁”“怎样作案”为核心,读者的推理进程与故事中侦探同步。“叙诡”小说则另辟蹊径,作者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精妙的伏笔,将凶手巧妙隐藏起来,使读者不容易看到真相。读者极有可能被作者的 “欺骗艺术”骗到,读到最后一页,忍不住拍桌子大叫,我要冲到日本去咬他!
而读者如果重新读一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大赞作者的智慧与狡猾。这就是“读者与作者脑力对决”的由来。
折原一是日本推理界唯一专门从事“叙诡”写法的作家,将这一风格推到巅峰,被盛誉为“叙述性诡计之王”,江湖人称“魔力折原”,并因此与东野圭吾、京极夏彦同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最高大奖。《冤罪者》将“叙述性诡计”与“欺骗艺术”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被誉为同类型小说的“最高杰作”。你还在等什么?现在,请开始你与折原一的脑力对决吧。 请小心,凶手绝不会是你想到的任何一个人!
独眼猴 豆瓣
片眼の猿
6.7 (12 个评分) 作者: [日] 道尾秀介 译者: 珂辰 译林出版社 2010
传说某地有999只猴子,每一只都只有左眼。某天,一只双眼健全的猴子诞生了。然而,它却成为了大家的笑柄,饱受排挤与嘲笑。最后,它选择了戳瞎自己的右眼与大家同化。它失去的真的只是一只右眼吗?
长有奇怪耳朵的私家侦探,电车上的神秘女子,七年前自杀的伴侣,一张张宿命的扑克牌……
商业间谍案背后到底掩藏着怎样的惊天黑幕?
“缺失了右眼”的人们到底该怎样负重前行?
倒错的死角 豆瓣
倒錯の死角-201号室の女
7.3 (4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折原一 译者: 李盈春 新星出版社 2011 - 10
★新本格派魔术师折原一代表作
★“鲇川哲也与十三个谜”票选第一名
★系列作品日本销量破百万
★“倒错系列”第一弹
N重逆转,绝对挑战脑神经!
即使告诉你哪里有陷阱,
你还是会掉进去!因为——
其实你也被阴险的作者设计进去了!
我是一名翻译,近日来我家对面新搬进一位妙龄少女,她勾起了我无限的偷窥欲望。只要她不关窗,我就能将室内看个一清二楚。
我一边翻译一边偷窥,并将偷窥到的情节写进日记。只不过,对面屋里发生的一切越来越诡异,我嗅到了罪恶的气息……
★★★
我初来东京,现独居在某公寓的201室。 东京生活新鲜而有趣,我将这一切全都写进了日记。目前我的工作和恋情都在稳步发展,只有一点不顺心——总觉得有人在偷窥我。
我必须做点儿什么,报警不足以解我心头之恨!
东京岛 豆瓣
6.3 (6 个评分) 作者: [日]桐野夏生 译者: 陈岩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7
——第44届谷崎润一郎奖获奖作品
——日本女性冷酷文学先驱桐野夏生最新大作
——天堂还是炼狱,人类极限状态下本能的赤裸展示
——在驱使人类欲望之岛上诞生的新创世记
——1个女人,31个男人,1座小岛……
《东京岛》书中描写了32个人被困在太平洋的某个岛上。被困者当中,只有清子一人是女性。她时时刻刻都在期待有船前来相救,但却一直没有。这里是地狱抑或乐园?作者描写了人们在被剥下食欲、性欲和感情的外壳后,为了基本生存不得不进入的各种极限状态。
火车 豆瓣
8.0 (79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部美雪 译者: 张秋明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7
【火车】 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
《观无量寿经》云:人以恶应堕恶道,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俱至,必有火车来迎。
《火车》于1993年荣获第6届山本周五郎奖
2008年荣获“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排行榜 “20年最佳”评选“专业人士部门”第1名、“读者投票部门”第2名
入选英国《卫报》推荐“亚洲10大推理悬疑小说”
《读卖新闻》称之为“日本20年来最了不起的推理悬疑小说”
《火车》具有浓郁的社会派色彩和典型的“宫部风情”,于无声处温婉从容地铺陈出一个曲折震撼的当代悲凉故事:
停职期间的警察本间受侄子的委托,帮忙寻找他突然杳无踪迹的未婚妻彰子。本间循着彰子的过往,逐渐发现她失踪的背后暗含无限隐情,她似乎一边在亡命奔逃,一边又时欲登上那辆凄凉的命运之车。
望着无边的黑暗,本间不由寒从心生:谁在追赶她?谁是“火车”上的魔鬼?她究竟在哪里?随着调查深入,悲凉骇人的真相缓缓打开……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豆瓣
A Room with a View
6.0 (5 个评分) 作者: E.M.福斯特 译者: 巫漪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6
《译文经典•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20世纪英国小说巨匠E•M•福斯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亦是他最为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篇章。一位出身英国书香之家的大家闺秀露西在佛罗伦萨旅行时,遇到英国青年乔治,乔治对她的倾慕令她禁不住心动,当露西和乔治在英国重逢后,露西的真情一发而不可收,最后她冲破传统束缚,解除既定的婚约,选择了跟她相爱的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也成为影史经典。
都柏林人 豆瓣 Goodreads
Dubliners
8.8 (117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王逢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9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成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终成一代巨匠。《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称得上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了。1914年出版,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是上上之品。
有翼之暗 豆瓣
翼ある闇 メルカトル鮎最後の事件
7.7 (70 个评分) 作者: (日)麻耶雄嵩 译者: 张舟 新星出版社 2014 - 8
一封委托书与一封恐吓信同时寄到了私人侦探木更津悠也的手上,他与助手香月抵达今镜家,自此踏入了苍鸦城的杀戮世界。今镜家的成员一个个身首异处,无人猜透凶手的意图与布局;困境中,人们终于迎来了另一位侦探——麦卡托鲇……
马尔特手记 豆瓣
8.4 (16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曹元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7
勒内·玛丽亚·里尔克(1875—1926),20世纪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其作品浩瀚,题材涉及广泛,有诗歌、小说、书信、日志、传记、艺术随笔等;一生还译有大量英、法、美、俄等国的文学作品,可谓多才多艺。
《马尔特手记》为里尔克创作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它叙述一个出生没落贵族、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麦青年诗人的回忆与自白,某种程度上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小说由71个没有连续情节,又不讲时间顺序的笔记体断片构成,因为共同的主题——爱、孤独、恐惧、疾病、死亡、上帝、创造等,集中表达了作者终生关注的各种精神问题,在精神暗流上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有机整体,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最重要的先驱作品之一。
《马尔特手记》系译者花费多年心血精心翻译而成,也是国内唯一的全译本。
2015年1月5日 已读
说实话,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一直都有两种感觉:首先就是对于这样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感情的描绘的崇敬。但是,与此同时,我都会想到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面说的,这样的情绪只属于矫揉造作的知识分子。每每想到后者,我就会觉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说的那些东西其实并非不可理解。
奥地利 小说 里尔克
冷月 豆瓣
The cold moon
7.2 (14 个评分) 作者: [美]杰弗里·迪弗 译者: 严志军 / 张沫 译林出版社 2008 - 9
寒冷的十二月夜晚,一轮满月高挂在纽约市的上空,此时发生了两起命案。凶手在两个现场都放置了同样诡异的古董钟,还附上一张署名为“钟表匠”的纸条!犯罪学家林肯·莱姆和警探萨克斯受命组成调查组,在扑朔迷离的线索之间抽丝剥茧,在物证、推理和目击供词之间艰难取舍,终于找到了钟表匠的经销商,他已售出十只钟表,这意味着将有十位受害人在纽约死于非命,且作案手法将异常残忍:割腕、放血、砸碎喉咙、火刑……古董钟发出的每一声嘀嗒,都意味着一个生命即将结束……
第七重解答 豆瓣
La Septieme Hypothese
8.7 (69 个评分) 作者: [法]保罗·霍尔特 译者: 王琢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深夜时分,一个奇怪的身影在街道上游荡。他脸色惨白,还有一个奇怪的长鼻子。见鬼!这好像是大瘟疫时期欧洲医生的装束…… 半个小时之后,另一个人俯身倒在一个垃圾桶上面。他仍旧是一副中世纪的医生的装束--黑色的披风,高礼帽,一根银头的拐杖,皮质的小药箱……而在垃圾桶里,竟然蜷缩着一具尸体,满脸都是惨不忍睹的毒疮……一九三八年的伦敦发生瘟疫了?不可能!赫斯特警官绞尽脑汁也无法找出另一种完美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