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企鹅经典:小黑书 第二辑 豆瓣
Penguin Little Black Classics
8.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等著 译者: 李玉民 / 郑远涛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4
《企鹅经典:小黑书》是企鹅出版集团在成立80周年之际开始推出的系列“文学册子”,选目磅礴丰富,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寻找传世之作。此次出版的中英双语版本,从英文原版的选目中,为中国读者精心挑选了30部兼具经典性与当代性的作品,分三辑推出。除可读性较高的短篇小说之外,还收录了一些诗歌及未曾译介过的非虚构作品。
第二辑不乏著名作家颇为有趣的篇目,如奥斯卡•王尔德的警句集《只有乏味的人会在早餐时才华横溢》,艾米莉•勃朗特首次译介成中文的诗篇《夜晚在我周围变暗》,科幻小说先驱乔治•威尔斯的预言性故事《显微镜下的失误》,以及巴尔扎克著名《人间喜剧》中的两个精彩短篇组成的《无神论者做弥撒》等。
【编辑推荐】
★ 文学名家“非典型”代表作,超越时空的个性化经典,总有一本适合当下的你。
★ 一本小书,两副面孔:中英双语,正反阅读。
★ 经典三段式封面,黑白色调简约高级,既是值得收藏的文学经典,也是上镜百搭的时尚单品。
★ 口袋书开本设计,后勒口自带卡、票插槽,通勤与旅行的最佳伴侣。
【名人推荐】
★ 所谓经典,就是能够经过时间的淘洗依然幸存的作品,企鹅经典选取的就这样的作品。把小黑书放进口袋,仿佛怀揣着几个世纪都未曾熄灭的小小火光。
——青年作家 蒋方舟
★ 这套《企鹅经典:小黑书》在全球畅销的理由之一是冷经典,经典意味着名家名作,冷意味着未被大众所熟知的。有些是作家偏爱的,有些是作家的处女作,有些是从未出过单行本,有些是第一次从原文译介。这套小黑书几乎让所有的大师放下偶像包袱,让读者可以从轻薄的短篇小说或诗歌和名家赤诚相见,重新发现名家的内心世界 。
——青年作家 马伯庸
★ 相信时间筛选出来的作品。我记得有一位先生说过,节省时间就是读名著,读大师的作品。
——青年作家 阿乙
★“小黑书”囊括外国文学名家经典,以独特的视角,精中选精,小篇幅,大分量。
——《哈利•波特》译者 马爱农
2019年8月31日 已读
内容还行,但仔细想想这套书的出版思路就是鸡贼
小说 诗歌
兔子,跑吧 豆瓣
Rabbit, Run
作者: (美)约翰·厄普代克 译者: 刘国枝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8
《兔子,跑吧》是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系列的第一部,也是奠定厄普代克文学成就的重要作品。“兔子四部曲”历时三十年创作完成,全套书紧密贯通,似一气呵成,每一部又可单独成篇,共塑造了约一百五十个大小不等的鲜活人物,因此成为全面展示美国中产阶级生活图景、深刻探索美国中产阶级灵魂现状和救赎的史诗性巨著。
《兔子,跑吧》是“兔子四部曲”的第一部。故事发生在1959年3月至6月。讲述年轻的主人公“兔子”哈利因不满平庸的工作和家庭生活而离家出走、不断逃跑的经历。
曼斯菲尔德庄园 豆瓣
Mansfield Park
8.5 (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简·奥斯汀 译者: 项星耀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著名女作家。本书是作者主要作品之一。善良懂事的芬妮由于家境穷困,从小被寄养在富裕的姨妈家。姨妈家的两个表姐虽然聪敏美丽,但都高傲任性,幸亏表兄埃德蒙的亲切关怀,才使她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得到安慰和快乐。成年后的芬妮也常随表姐表兄参加社交聚会,他们在牧师家里结识了风流倜傥的青年克劳福德和他的妹妹玛丽。埃德蒙对美丽机智的玛丽一见倾心,芬妮的两个表姐则拼命追求克劳福德,未料克劳福德在逢场作戏后发现自己真心喜欢的是芬妮,而芬妮深爱的却始终是温和真诚的埃德蒙……陷入感情纠葛的这几对青年男女最后的结局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39幅原版插图生动再现经典场景。
黑暗中的绽放 豆瓣
The Secret Lives of People in Love: Stories
作者: [英国] 西蒙·范·布伊 译者: 李露 / 卫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9
“活着,同时并不存在,是可能的”
奥康纳短篇小说奖得主西蒙•范•布伊
令人心碎的处女作
这十八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曾被命运击碎,但他们都背对未来,以圣徒般的怜悯面向偶然、回忆和伤痛。面对不可言说之物,作家西蒙•范•布伊用大量的留白所积蕴的诗意,和命运、死亡一样坚固。唯有爱的伤痛和善意,才能让我们超越时间和现实的设定,实现最惊心动魄的救赎。
逃离 豆瓣
Runaway
7.6 (17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李文俊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 - 11
卡拉,十八岁从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脱丈夫和婚姻;朱丽叶,放弃学术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车上偶遇的乡间男子;佩内洛普,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无踪影;格雷斯,已然谈婚论嫁,却在一念之间与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个下午……逃离沉闷的家庭,逃离乏味的婚姻,逃离令人窒息的生活……逃离,不是因为渴望,只是因为厌倦。逃离,不过是短暂的梦幻。
包法利夫人 豆瓣
9.5 (11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居斯塔夫·福楼拜 译者: 周克希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 - 10
【内容简介】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被奉为具有文学史里程碑意义的现实主义名作。
福楼拜以细腻的笔触写了一个受过教育的农家女孩嫁给乡医,却心比天高,向往更奢华、浪漫的生活,在经历了两次出轨,面对其虚荣带来的累累负债,最终不得善终的故事。福楼拜通过对法国省外生活的工笔描写,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腐朽堕落的社会生活和小市民的鄙俗与猥琐。
另一面,福楼拜将故事格局限定在巴黎周边的小乡镇里,他专心写的就是一个出轨的故事,写的是当婚姻并没有给予对爱情的期待,当新奇的魅力褪去,裸露出情爱永恒单调时的那些遭遇。
【编辑推荐】
★ 《包法利夫人》是“文体大师”福楼拜代表作,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不可规避的世界名著之一。福楼拜也由此被誉为“自然主义之父”“法国新小说派鼻祖”。
★ 这是一个想死又巴不得能住在巴黎的女人的故事。人都具有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我们都是爱玛·包法利。
★ 《包法利夫人》最初连载时,曾被指控为淫秽之作,后被奉为“最完美的小说”。
★ 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译本全新修订。
【名人推荐】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真正的杰作。——雨果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日期,它点出某些东西结束和某些东西开始。——米兰·昆德拉
重读《包法利夫人》,有益地使我认识了完善的、也是残酷的写实。——王安忆
我私心感谢周克希先生翻译了此书,让我感觉到书变得薄了,从而读完全文,影影绰绰地望见福楼拜的居心。真正的阅读当然是读原文,有色彩也有韵律,但对不识原文的我,这样的翻译就是恩赐了。我看见周先生的一字一句,看见他努力在中文里找出和原文相称的节奏。他的译文是可以读的。我曾出声地读,很舒服……我欣赏周先生如履薄冰的翻译态度,欣赏他对文学的福楼拜式的沉溺。这么说,此书在中国真是找对了翻译者。——陈村
金银岛 化身博士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英)史蒂文生 译者: 戚咏梅 / 赵毅衡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
《金银岛》的故事主要从吉姆的角度展开,作者成功地把握了一个孩子的观察视角,使整个叙述从遣词造句到说话口吻都符合孩子的语言习惯。为青少年读者描绘的这幅探奇冒险的寻宝图,既散发着浓厚的孩童情趣,又飘逸着诱人的冒险气息,使这部作品一直深受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化身博士》是史蒂文生另一部风格迥异的作品。这是一个幻想的故事,描写人的内心同时并存善恶两种力量。主人公杰基尔医生具有双重性格,他平日里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好医生,但内心却活动着种种邪恶的念头。这部作品无疑是用高度的文学技巧写成的。它把读者从现实引入另一个天地,那里发生种种不平常的事情,但是却被解释得合情合理。史蒂文生用离奇非凡的想像境界来表现他对人性的深刻怀疑,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类外表面貌和道德本质的对立。
失控的玩具 豆瓣
乱れからくり
7.6 (1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泡坂妻夫 译者: 曹逸冰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3 - 4
“车祸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啊?”
“我也是一头雾水。车祸前,有好几个人看见天上掉下了什么东西。”
“啊,我也看见了。”
“说火球的人有,说黑烟的也有。小胜,你看见什么了?”
“这……因为我一直盯着前面的油罐车,没仔细看……好像是条白烟。”
“唯一确定的是,朋浩的车被那玩意儿砸到了。”
荒凉山庄-上下册-全译本 豆瓣
作者: [英国] 查尔斯·狄更斯 译者: 张生庭 / 张宝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 - 9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荒凉山庄(上下)》内容简介:小说的一条线索围绕大法官法庭审理“加迪斯控告加迪斯”这一神秘财产诉讼案展开。加迪斯家的一个先人发了一笔横财,去世前留下了遗嘱,但遗嘱稀奇古怪,没人可以读懂。后代们为了争夺遗产,消耗了青春,献出了满腔热情,但最终只能心灰意冷,甚至郁郁而终。大法官法庭对这个案件的审理一拖再拖,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诉讼费用耗完了所有财产,整个案件也就不了了之。很多人成了僵化死板的法律条文和墨守成规的国家机器的牺牲品。作品充分暴露了英国司法制度的腐朽和无能、律师们的贪心本性和龌龊行径。小说的另一条线索围绕伊斯特·萨摩森小姐及其生母德罗克夫人的秘密展开。伊斯特是德罗克夫人在婚前与霍顿船长偷情所生的私生女。德罗克夫人以为情夫和孩子早已不在人世,自己的秘密永远不会被揭穿。但狡猾邪恶的家庭律师图经霍恩偶然发现了这个秘密,对德罗克夫人步步紧逼,后者选择了离家出走,最后死在了昔日情夫的墓前。而夫人的私生女在监护人约翰·加迪斯的庇护和帮助下,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十一张牌 豆瓣 Goodreads
11枚のトランプ
7.7 (2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泡坂妻夫 译者: 张永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3 - 4
力见刑警问道:“速足三郎跟本案有关?被害者身旁的物品,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鹿川答道:“恐怕犯人是疯子吧,其用意真是难说。倘若那九件物品和两位被害者真跟那个有关……”
力见问道:“那个?哪个?”
“十一个魔术——九种物品再加上两名被害者,这正好跟‘十一个魔术’对应。”
“ 十一个魔术?”
“我半年前出版了一本小说《十一张牌》,副标题是‘纸牌魔术小说集’……”
“纸牌魔术小说集?我也算读过不少小说,但这种类型真是头回听说。你这本书确实是小说吗?”
“我觉得算是小说。”
去见那个男人 豆瓣
Going to Meet the Man
作者: [美]詹姆斯·鲍德温 译者: 胡苏晓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美国黑人文学的巅峰、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詹姆斯•鲍德温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
詹姆斯•鲍德温的文字充满诗的质地和音乐节奏,笔锋细腻而带感情,作为他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去见那个男人》以惊人的直率,坦诚道出美国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白人至上的观念、对黑人的种族歧视等,揭示了人类爱与恨、种族冲突的根源。其中《桑尼的蓝调》一篇被许多高校选入文学课指南的短篇小说集里。
——————————————
我完完全全地受惠于詹姆斯•鲍德温的文字,它让作为作家的我获得了释放。——托妮•莫里森
詹姆斯•鲍德温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罕见的作家。——诺曼•梅勒
詹姆斯•鲍德温天性追求真实。这一天性召唤他在高山上讲述真实,在哈莱姆区宣讲真实,在巴黎左岸吟唱真实。他的诚实和勇气引领他发现真相,并在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中将之描写出来。他是一个巨人。—— 玛雅•安吉罗
这本小说集是詹姆斯•鲍德温风格最尖锐的一次展示,令人惊叹。——《纽约时报》
2019年11月15日 已读
武断地说,美国黑人写的东西感觉从整体上比美国白人有更稳定的基地,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一些结结实实需要对抗的东西。
小说 短经典 美国 詹姆斯·鲍德温
她不是我妈妈 豆瓣
Maman a tort
6.0 (12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普西 译者: 白雪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5
一个发生在五天之内的奇特故事
一部颠覆读者认知的悬疑小说
法国大师级作家米歇尔•普西悬疑新作
这是预先布下的局,任何一个打开本书的人都将成为局中人
真相不在书里……
当人性与公义背道而驰,你坚持什么,又相信什么?
一个三岁半的孩子坚称他的妈妈不是他妈妈,他的爸爸也不是他爸爸。然而幼儿园老师和警方 调查后都确认,孩子的父母确实是他的父母,不是领养、不是法院判决,也不是儿童援助机构的安排。按照父母的说法,这孩子的想象力过于丰富了。
一个仅仅三岁半的孩子,他的记忆会留存多久?这些记忆真是他自己的还是有人刻意灌输?
谁会相信他?
2019年11月20日 已读
不要以为书里整了个儿童心理学家出来讲了一堆理论,就看不出这里的核心诡计是鬼扯。
小说 悬疑 法国
晚间新闻 豆瓣
The Evening News
作者: [加] 阿瑟·黑利 译者: 任烨 中信出版社 2017 - 8
小说讲述的是一群敬业而充满正义感的新闻工作者解救绑架人质的故事。在跌宕起伏的情节里,折射着社会生活中政治与经济、正义与邪恶、善良与丑陋复杂的关系。小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电视台的王牌主播、“晚间新闻”主持人斯隆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恐怖分子绑架了他的妻儿。没人比他更清楚,现在家人的命运取决于他过去的情敌、电视网的头号记者哈里·帕特里奇的帮助与否,取决于电视网台美丽而冷酷的CEO的决定,取决于斯隆本人越境追踪绑匪的决心,取决于让人心跳骤停的危险和死亡的最后高潮.....
印度之行 豆瓣
A PASSAGE TO INDIA
作者: [英] E. M. 福斯特 译者: 冯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9
莫尔太太和阿黛拉•奎斯蒂德小姐结伴来到印度的小城昌德拉布尔,探望担任殖民地官员的儿子和未婚夫,她们很快就感觉到陷入那与世隔绝并充满偏见的英印社会当中,为了能探索“真实的印度”,她们跟当地的一位印度穆斯林医生阿齐兹成为朋友,并在对方的热情邀请下同游郊外的名胜马拉巴尔石窟。在精神恍惚间,阿黛拉感觉受到了阿齐兹的攻击,由此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英国统治者与印度民众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双方成为针锋相对的两个敌对阵营。当地公立学校的校长塞西尔•菲尔丁公开站到了为阿齐兹辩护的阵营,在庭审过程中逐渐认清真相的阿黛拉也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终于洗脱了阿齐兹的不白之冤。
《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被公认为作者最优秀的文学成就;小说不但深刻地揭示和批判了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更脱出政治与民族的窠臼,力图指明人类在一个至今尚不为我们的头脑所理解的宇宙中生存的困境,致力于探索整个人类何以自处、共存与救赎的终极道路。小说极富象征意味与哲理深度,既引人入胜又诗意盎然,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
冷泉港 豆瓣
Cold Spring Harbor
7.3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耶茨 译者: 袤宁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9
田园牧歌般的美国梦碎故事
国内首次引进出版
∽ ∽ ∽
希望的背阴面,不是绝望,而是无法逃离的重蹈覆辙。
-
二战前美国,谢泼德父子在纽约西村遇上了汽车抛锚,谁都不会想到接下来的一场萍水相逢会再度改变儿子埃文——一个英俊却愚笨的年轻人——的命运。他匆匆与心思稚嫩的瑞秋步入婚姻,这也是他第二次结婚,然而两人似乎注定要重蹈双方父母的悲剧覆辙,婚后的现实很快击破了他们关于未来的美好幻想。面对生活的围困,埃文和瑞秋绝望地尝试各种逃离途径,却发现它们殊路同归地通往冷泉港这座海边小镇……
-
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泰晤士报》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周日电讯》
美国最好的战后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为他身处的时代贡献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说,也给今天有幸一读的读者带来了乐趣。
——《独立报》
理查德·耶茨以如此清醒的同情刻画他笔下的人物,带着对自己年轻时代的怅惘追怀,同时又不遗余力地揭露众生的自我欺骗,以及他们面对失意人生的浑浑噩噩。
——《波士顿评论》
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生活的真相。
—— 《时代周刊》
耶茨是一位诚实得近乎残忍的作者。他绝不会让任何读者幸免于难。
—— 《卫报》
写作的人,比身体活得久一些;耶茨朝自己内心的荒芜处走,走得越深却好像触碰到更多的人。他写庸常生活中的绝望,写得太透了,凭这个就差不多可以不朽。
—— 阿乙
耶茨被埋没,是因为阅读耶茨,像是把牙齿生生挫磨到牙龈的过程,不打麻药,揪心地疼痛。
—— 卡洛琳•西
我辈孤雏 豆瓣 Goodreads
When We Were Orphans
7.0 (4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石黑一雄 译者: 林为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3
英国伦敦,1930年代。少年得志的克利斯托夫·班克斯已经是全英国闻名遐迩的大侦探,他的破案传奇早已在伦敦社交圈中口口相传。然而,多年来,一桩未解的悬案却久久地在名侦探的心头挥之不去,那便是儿时他生身父母在旧上海滩的离奇失踪案。“追逐着父母消逝的暗影”,我们的主人公从纸醉金迷的伦敦上流社交圈一路寻觅,最终回到了侵华日军炮口下的上海。这绝非一次温存的归乡。在这座曾经车水马龙,如今遍地狼烟的城市中,等待着他的是一个黑暗的秘密,一个残酷的真相,而他那福尔摩斯式的童话人生也将如同他的儿时故乡一样,化作一片废墟……
2019年12月31日 已读
所有的「我认为我当时是快乐的」表述都太有代入感了
小说 石黑一雄 英国
去斯万家那边 豆瓣
作者: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 周克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6
《去斯万家那边》为《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小说一开头,叙述者醒来后躺在床上。童年时代的回忆,在贡布雷姑婆家的生活情景,清晰地重现了出来。然后小说的时间倒退十多年,我们看到了他家的朋友斯万与奥黛特之间的一段恋情。斯万的女儿吉尔贝特,后来是叙述者在巴黎时单恋的对象。
《追寻逝去的时光》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家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大量的感想和议论。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庞大交响乐。
半生缘 豆瓣
9.2 (104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 6
《半生缘》讲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曼桢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与来自南京的沈世钧相爱,世钧深深同情曼桢的处境,决定与之结婚。曼璐终于也嫁人了,姐夫祝鸿才是个暴发户,当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厌弃之心,曼璐为了栓住祝生出一条残计……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张爱玲的笔下一晃就过去了,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而岁月变迁绿树早已成荫……
本书收录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初载一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一日《亦报》,题《十八春》,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上海亦报社出版单行本;经张爱玲改写后,以《惘然记》为题连载于一九六七年二月至七月《皇冠》月刊,一九六九年七月皇冠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改名《半生缘》。
恶魔预知死亡 豆瓣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顾效龄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7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标杆劳伦斯·布洛克
侯孝贤、王家卫、梁朝伟、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为之迷狂
为证明越战老兵无辜,马修再度出马
我们所有的悲悼终究是为了我们自己
◎ 编辑推荐
☆ 劳伦斯·布洛克,“纽约犯罪风景的吟游诗人”,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杰出代表,多次获得安东尼奖、爱伦•坡奖、夏姆斯奖等推理小说界重要奖项。他的魅力跨越东西大洋,征服欧亚口味不同的读者,两获日本马耳他之鹰奖,更斩获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的钻石匕首奖。
☆ 他的作品不止受到推理迷欢迎,更备受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推崇,在中国拥有众多名人明星书迷:侯孝贤推荐给梁朝伟,梁朝伟推荐给王家卫,王家卫邀请他写剧本;朱天文读完了布洛克的小说,来到纽约,按照书中描写,追寻马修走过的路……
☆ 布洛克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马修系列的历史可能比在座许多人的生命都长。”这是一个从警局辞职、没有执照的私人侦探,离异、独居,与妓女厮混,和街头混混为友,起初沉迷波本威士忌,参加匿名戒酒会后滴酒不沾。他的侦探手法不是像福尔摩斯那样坐在贝克街221号里叼着烟斗推理分析,而是穿行于纽约大街小巷,与不同阶层身份的人士交谈,寻找每一块可能的拼图。
☆ 从1976年登场的《父之罪》到2005年谢幕的《繁花将尽》,再到2011年补完时间线的《一滴烈酒》,读者可以随着马修·斯卡德特有的步调,游走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 纽约之于布洛克,正如洛杉矶之于钱德勒,城市才是他们笔下永远钟情的主角。
☆ 读者说,布洛克的本领是先在血腥里看见恐怖,然后把恐怖化成悬疑,再在悬疑里寻求理解,理解杀人者为何而杀,被杀者因何而死。
☆ 阅读此书时,建议打开地图APP,定位纽约,跟着马修来一场肾上腺素飙升的解谜之旅。公用电话亭里有人被杀,警方在流浪的越战老兵身上发现了子弹弹壳,一切似乎一目了然,然而马修不这样认为。
◎ 内容简介
一名有为的出版社律师被人枪杀在暗夜的纽约街头,而警方找到的凶手是一名终日游晃街头精神有问题的游民,纽约引起一阵恐慌,议论不断,然而疑犯的弟弟不相信受了越战刺激的哥哥会是凶手,央求马修出面侦探,以找出真正的凶手。
◎ 媒体推荐
当今的犯罪小说作家中,若要找一名堪称雷蒙德·钱德勒与达谢尔·哈梅特的传人,则非劳伦斯·布洛克莫属。
——《旧金山纪事报》
当然,这些情节都不是真实的,可除了布洛克,还有谁能驾驭这样的故事呢?引人入胜的悬念,滑稽搞笑的场景,大胆成功的尝试……总之,这是布洛克的杰作。
——《圣路易斯邮报》
布洛克书中最大的主角不是杀手凯勒、不是谭纳、也不是马修,而是一个城市——纽约。
——《人物》杂志
读者始终一路追随马修从年轻气盛直到老而弥坚,从酗酒到滴酒不沾,以他特有的步调踽踽独行于兼具犯罪诡谲与人文艺术氛围的纽约。
——《诚品好读》
◎ 名人推荐
在阅读马修·斯卡德的过程中,感觉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我年少混街头但没有混到顶的“遗憾”,或朋友们笑我有黑道情结,在读马修时皆获得满足。马修跟米克·巴卢,男人对男人之间的关系,很过瘾。他们爱看拳击,我也很爱。马修像牛头犬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脾气,有时还违反法律,同时又充任法官和陪审团执行法律,甚至像在代替上帝执行正义,都让我记起少年情怀。
拍《悲情城市》时,我常让梁朝伟看些书。空闲时,他就在旁边看书。拍完后,我习惯了看到好看的书就寄给他,或者去香港时顺道带给他。他可能也介绍给王家卫看,后来他们拍《蓝莓之夜》,找的编剧就是布洛克。
—— 侯孝贤
美国有个作家叫布洛克的,写的关于探案的书很棒。或许有机会我会跟他合作。
—— 梁朝伟
作者聪明到既放了大量好莱坞元素,又以他对元素步步为营的反讽,既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又反讽了自己的俗又有力。
—— 张大春
劳伦斯·布洛克小说里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不是福尔摩斯式的推理细节,它或许是散乱无用的,但就像一堆拼图,到了正确的时候轻轻摇一下,就会拼出来。
—— 朱天文
作为一个类型作家,同时又作为一个不愿驯服、抗拒的越界者,劳伦斯·布洛克皆做了精彩、高难度的表演和贡献。
—— 朱天心
◎ 获奖记录
劳伦斯‧布洛克获奖记录:
世界推理迷大会的安东尼奖(Anthony Awards):1987、1991年度长篇小说,1994、2001年度短篇小说集;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埃德加·爱伦·坡奖(Edgar Awards):1978年度平装本初版,1983、1992、1995年度长篇小说,1985、1991、1992、1994、1998、1999、2017年度短篇小说,1994年获颁终身大师奖(The Grand Master Award);
美国私人侦探作家协会的夏姆斯奖(Shamus Awards):1982、1983、1987、1990、1991、1992、1994、1995年度长篇小说奖;1985、1994年度短篇小说奖,2002年获颁终身成就奖,2009年“马修‧斯卡德”获年度角色奖。
英国推理作家协会的钻石匕首奖(Cartier Diamond Dagger Award,被誉为英国侦探推理小说的诺贝尔奖):2004年度;
日本的马耳他之鹰奖:1987、1992年度。
2020年3月24日 已读
“我害怕事情会失败,因为这总是发生。我害怕会有可悲的结局,因为这总是发生。而我最害怕的是,在所有可以说可以做的事情都说了做了之后,结果都是我的错。因为在我内心深处,在我骨血深处,我相信永远都是我的错。”
侦探小说 劳伦斯·布洛克 小说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