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哲学的指引 豆瓣
How to Be a Stoic: Using Ancient Philosophy to Live a Modern Life
7.2 (5 个评分) 作者: 马西莫·匹格里奇 译者: 王喆 未读·思想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7
如何控制自身的欲望?如何应对职场关系?
普通人是否需要掌握前沿科技?
金融危机时如何处理财富?
抑郁、愤怒时应该怎么做?
孤独是不是坏事?
如何战胜残疾与精神疾病?
如何看淡生死,做个坚韧不拔的人?
作者结合西方哲学、遗传学和演化生物学知识,鼓励我们用科学理解世界,用哲学指引生活, 分清哪些事必须坚持,哪些事必须放弃,保持开放的心态。跟随古罗马智者爱比克泰德学习斯多葛处世之道,能解答21世纪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媒体评论】
可读性非常强,用好懂的文字、哲人对话和许多历史轶事给人以启迪。
——《华盛顿独立书评》
马西莫·匹格里奇为所有立志成为新世代马可·奥勒留的人写了一本很棒的启蒙书。
——认知心理学家 唐纳德·罗伯特森
本书证明了以下三点:一,斯多葛派思想在今天依然适用;二,斯多葛派的智慧能用生动的文字来表达;三,作者天赋异禀,将哲学转化成抚慰人心、提升自我的文字。
——《谷歌时代的柏拉图》作者 丽贝卡·戈尔茨坦
【编辑推荐】
★ 科学用来理解世界,哲学用来指引生活,写给21世纪的《沉思录》。 纽约城市大学哲学教授/生物学家,结合遗传学、演化生物学知识,与罗马智者展开一场跨时空对话,汲取斯多葛 (Stoic)处世哲学,用科学/哲学解答当下生活难题。
★ 话题多元,紧贴现实,既是生活指导手册,又是哲学箴言录 以斯多葛派智者语录开篇,从世界观、人生价值、爱情、家庭、职场,聊到理财、 旅游安全、减肥、残疾、孤独与抑郁、临终关怀,哲学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
★ 实用又有启发性,带你亲身体验一种古罗马哲学生活 。作者结合亲身经历,探讨在信息时代如何随时体验古罗马哲学生活。书后包含【实用主义12守则】,马上动手,自我提升。
★ 哲学版的《自控力》,让我们掌控生活,做自己的主人。斯多葛派曾培养出“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思想家蒙田、哲学家叔本华,并影响了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位美国总统。它鼓励我们尽可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听天由命,更要尽力生活。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豆瓣
7.6 (17 个评分) 作者: 刘擎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4
★ “中文世界公共写作的典范”
★ 一本在剧变时代成为一个清醒的现代人的思想指南。
★ 作为以政治哲学教授的身份介入国内火爆综艺《奇葩说》的学者,刘擎老师让哲学走下神坛,用真正人性的智慧和学者的温柔圈粉,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马东、蔡康永、李诞、宋丹丹、杨幂、一众辩手,以及数千万观众。
★ 知名学者+《奇葩说》导师刘擎教授解读现代思想,呈现观念与现实的完美结合,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在风险与意外交织的年代重建现代人对未来的想象。蔡康永、李诞、刘瑜、施展、李筠诚挚推荐!
★ 这本书搭建与多元价值对话的桥梁,理解现代世界的复杂性,为焦虑的现代人拨开观念的迷雾,打开更广阔的思想视野,反思现代人的精神道德困境,重获对个人生活的掌控感。
★ 从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到反思自己的生活所身处的世界,如何接触生活的更多可能、开垦属于自己的领地,打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重获崭新的“自我理解”。
【内容简介】
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纵向传承与外来文化的横向互动中,在这种“纵横交错”的文化背景下,刘擎教授通过发人深省的文字启发我们以理性化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和自己,思考“人应当信奉什么”“应当怎样生活”“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等诸多问题。
这部作品兼具敏锐的历史意识与深切的现实关怀。刘擎教授结合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众多元素,解读社会发展变化、思想的演进,以求大众在面对这个时代时,能够辨析问题与观念的来龙去脉,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重建对未来的想象。
【名人推荐】
我们常常放弃自己,想要蒙混度日;但刘擎教授不想放弃我们,他希望我们醒来。这就是他的热情、他的可爱、他的理直气壮。知道他在乎我们,谁还能把脸转开呢?
——蔡康永
刘擎老师就是那种不认同你的观点,也愿意与你诚恳讨论的人。他的观点我也很多不认同,或者干脆没看懂,但觉得都该认真对待,都该看看,因为这位赤子的气质让你只能信赖。
——李诞
刘擎可能是最配得上“娓娓道来”这个词的学者,他的语言干净而准确,讲道理善于以退为进,他总在追问最重大的问题,但并不急于找到答案,而是引领着读者探寻沿途层峦叠嶂的风景。
——刘瑜
这个世界会变好吗?相信身处当下动荡多变、思想激辩时代的年轻人面对这一问题,多少会有迷茫与彷徨。刘擎老师在这本书里,将高远的哲学观念与世界真实状况的联系展示给大家。如果你对时代与自身有困惑,来跟随他做一次思想的体操与观念的探险吧。
——施展
刘擎老师一直是中文世界公共写作的典范。他奇妙地把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清晰明快、亲切友好、情义满满地呈现给读者。没有居高临下的训导,只有真诚的智识邀约。他约我们一起思考和讨论关乎我们每个人的议题,在清明的理智中携手走向未来。
——李筠
2022年6月21日 已读
这是一本,若不是作者在电视上出了名,应该不会有出版社出版的书。文章质量并不低,但是其本身并没有什么体系,没有整体性。文章也都属于导读,书评,感想,简介类型。给我个人的收获,就是通过它接触了《源泉》这本优秀的小说,另外对政治哲学中的自由主义的相关文章帮助我认识了和思考自由主义。而其他的对政治哲学学者,书籍,电影,时政相关的介绍文章,都不太引起我的兴趣。最后,谁能告我,这个题目里的清醒,是不是指代西方的Woke?
哲学 散文 散文随笔 随笔
生命之书 豆瓣
The Book of Life:Daily Meditations with Krishnamurti
8.1 (21 个评分) 作者: [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 胡因梦 译林出版社 2011 - 6
本书是克氏教诲的精选,诸多内容内地读者都不曾接触。对于尚未领略克氏智慧之光的人而言,它是最佳入门读物,深入浅出,完整详实。对于已经入门的读者而言,它是深化之书,厘清困惑,涤净烦忧。绝对值得再三阅读,细细品味。
你可曾安静地坐着,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劲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详地坐着?这时你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会听到远处的喧闹声以及近在咫尺的细微声响。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声音都听进去了。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在不强求的情况下产生了惊人的转变。这份转变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
封底推荐
当他进入我的屋里时,我禁不住对自己说:“这绝对是菩萨无疑了!”
—— 纪伯伦(Kahlil Gibran)
在我人生中,克里希那穆提曾深深地影响我,帮助我突破了重重的自我设限。
—— 迪帕克•乔普拉(Deepak Chopra)
克里希那穆提的话带给人一种非比寻常的亲切感:优美、富有诗意,其博大精深犹如浩瀚的虚空一般。
——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
克里希那穆提的语言赤裸而富有启发性,它替代了障碍竞赛和捕鼠器,令日常生活变成一种喜悦的过程。
——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
听克里希那穆提演讲,就像在听佛陀传法,如此的力道,如此原创的大家之言。
—— 赫胥黎(Aldous Huxley)
一种深奥而新颖的自我认识之道,为个人解脱及成熟之爱带来更深的洞识。
—— 罗洛•梅(Rollo May)
我认为克里希那穆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意义就是:人必须为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外在的宗教或灵性上的权威所左右。
—— 范•莫里森(Van Morrison)
克里希那穆提带给我深思的机会,并促使我去追求自己几乎不理解的东西。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
2022年7月9日 已读
冥想是全然的觉知,认识实相。冥想是智慧的开端。智慧开始于理智与情感的统一。统一来自自我的消除。
冥想 哲学 思维 成长 散文
大师教你生活之道 豆瓣
作者: 爱比克泰德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7 - 8
本书内容包括:力所能及与力所不及、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适当的本质、论前进与进步、对于未受教育的人而言,天赋是危险的等。
2022年9月12日 已读
爱比克泰德值得反复阅读。这本书似乎是谈话集的选译,从某本英文译本转译。
哲学 斯多葛主义
狂热分子 豆瓣
True Believer :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
8.6 (15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里克·霍弗 译者: 梁永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自1951年出版后,《狂热分子》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2022年10月2日 已读
本书虽以《狂热分子》为题目,但实际主题还是群众运动。群众运动其实涵盖面比较广,包括政治运动,宗教运动,革命运动,罢工运动。其实也可以统称为集体运动。与涂尔干在《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提出的一样,霍弗也看出,人需要参与集体活动获得活力,但他说那往往是失意人,缺乏自我意义感,创造性。需要投身集体活动,追求某种神圣事业来完成自己的认同与实现。集体主义采取种种高压与怀柔手段控制起成员,采取暴力对待反对者,鼓励自我牺牲。集体运动需要言辞人来引发,狂热者来推动和行动人来巩固。本书是洞见式写作,不以举证逻辑见长,但直击人心,箴言俯拾皆是,让人不得不击节赞叹。好书!
哲学 宗教 社会科学 群众运动 集体狂热
The Spirit in Man, Art, & Literature (Collected Works of Jung Vol. 15) 豆瓣
作者: C. G. Ju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 11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 G. Jung is a multi-volume work containing the writings of psychiatrist Carl Jung.
Routledge published the first English-language edition of this set in the United Kingdom, whil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ublished it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part of its Bollingen Series of books.
2022年12月28日 已读
本书9篇文章。Paracelus的评传两篇,一篇纪念卫礼贤,两篇写弗洛伊德,两篇写心理学与艺术之关系,价尤利西斯和毕加索各一篇。全书核心,即是反对他老师弗洛伊德用个体心理动力学分析一切。荣格写弗洛伊德尽是批评,对Paracelus和卫礼贤却赞赏有加。Paracelus的医学观与荣格的心理学观有相通之处,认为个体健康不仅是个体的事儿,更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卫礼贤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欧洲,让荣格意识到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是因为欧洲文化所致,异地异时就不适用。荣格从心理学出发对于艺术和文学的评论,则是论证伟大作品是反映了时代心理而不是个人心理,并一再指出弗洛伊德将艺术品还原为艺术家的“个人情结”是毫无价值全无道理非常离谱的。荣格认为尤利西斯和毕加索的画作在时代心理上想通,都是对时代的反动,对美学的扩展。
psychology 哲学 英文原版 荣格 评论
中国哲学十九讲 豆瓣
作者: 牟宗三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0 - 3
牟宗三,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哲学大家刘述先曾说,牟宗三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
《中国哲学十九讲》为牟宗三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九讲,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中国哲学的特殊性问题、先秦诸子的起源及系统、魏晋玄理的内容及价值、佛教的哲学问题、宋明儒学等。书中所讲,关系到中国哲学的系统格局与义理综述。书中厘清的问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性。
2022年12月13日 已读
本书,我并没有读懂多少。不是书的问题,是我的能力问题。本书不介绍中国哲学基础,而是提高一个层次,在“第二序”上对比,辨析,厘清儒释道,法家,名家,魏晋玄学等在哲学上的主要系统和义理上,并与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以及希腊斯多葛等学派哲学等哲学对照阐发。其中对佛教的介绍花的笔墨最多,其次是道家相关的玄理和儒家。不难看出,作者主要突出中国哲学中为西方哲学所难以理解的“内容真实”,“非分别说”,圆教的意义等常常被西方哲学视为“神秘主义”的重要之处。我读不懂,是因为我没有中国哲学的基础,儒释道三家的经典也好,论述也好,都没有读过。即便如此,阅读过程还是非常的high,作者的某些论述确实有其自洽完满之处。读过此书,方觉自己应该花时间去读读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和佛,重打一下中国文化的基础。
哲学 社科
道德经 豆瓣
作者: 老子 译者: 高文方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7
2022年12月30日 已读
短时间内把道德经过一遍,目的是对其有个总体概念。
总体说来,这本书是写给统治者的,教给统治者如何平天下,治理百姓。道经部分是讲这世界如何运行类似于西方哲学里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徳经部分就是要告诉君主圣人当如何顺应天道以达长治久安的目的。
普通人拿道德经来做修身,也并非不行,但要明白这书写来,不是指导民的,而是指导君的,指导领导者的。要拿来修身,也是要把自己往领导者那方面修炼时,更有用。
会再次精读的
中国文化 中国文学 哲学 宗教 经典
Verissimus 豆瓣
作者: Donald Robertson St. Martin's Press 2022 - 7
In the tradition of Logicomix, Donald J. Robertson's Verissimus is a riveting graphic novel on the life and stoic philosophy of Marcus Aurelius.
Marcus Aurelius was the last famous Stoic of antiquity but he was also to become the most powerful man in the known world – the Roman emperor. After losing his father at an early age, he threw himself into the study of philosophy. The closest thing history knew to a philosopher-king, yet constant warfare and an accursed plague almost brought his empire to its knees. “Life is warfare”, he wrote, “and a sojourn in foreign land!” One thing alone could save him: philosophy, the love of wisdom!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Marcus Aurelius’ life and philosophical journey is brought to life by philosopher and psychotherapist Donald J. Robertson, in a sweeping historical epic of a graphic novel based on a clos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evidence, with the stunning full-color artwork of award-winning illustrator Zé Nuno Fraga.
2023年3月2日 已读
本书是本漫画小说,讲述罗马第16任皇帝马可奥勒留的一生。书名Verissimus是拉丁语,意思为“最真”。罗马皇帝哈德良用这个词作为“外号”称呼马可。马可奥勒留显然非常得哈德良的赏识,在其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哈德良就要求自己的继承人收养马可,并指定马可为王位继承人。马可从小就被哲学吸引,常做哲学家打扮,并且师从几为斯多葛主义哲学家,学习哲学。马可统治期间,罗马帝国战争不断,还爆发过几次瘟疫,马可常常陷入东征西讨的动荡军旅生活。而他的家庭也常遭妻子不贞,子孙无能的谣言供攻奸。可谓内忧外患。斯多葛主义哲学始终是他的生活哲学。在动荡的军旅中,他留下了劝诫许多自己的笔记,成为斯多葛主义哲学的经典《沉思录》。
biography stoicism 传记 哲学 英文原版
Stoic Wisdom 豆瓣
作者: Nancy Sherm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1 - 5
How do we find calm in times of stress and uncertainty? How do we cope with sudden losses or find meaning in a world that can easily rob us of what we most value? Drawing on the wisdom of Epictetus, Marcus Aurelius, Seneca, and others, Nancy Sherman's Stoic Wisdom presents a compelling, modern Stoicism that teaches grit, resilien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close relationships in addressing life's biggest and smallest challenges.
A renowned expert in ancient and modern ethics, Sherman relates how Stoic methods of examining beliefs and perceptions can help us correct distortions in what we believe, see, and feel. Her study reveals a profound insight about the Stoics: They never believed, as Stoic popularizers often hold, that rugged self-reliance or indifference to the world around us is at the heart of living well. We are at home in the world; they insist that we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in cooperative efforts. We build resilience and goodness through our deepest relationships.
Bringing ancient ideas to bear on 21st-century concerns--from workers facing stress and burnout to first responders in a pandemic, from soldiers on the battlefield to citizens fighting for racial justice--Sherman shows how Stoicism can help us fulfill the promise of our shared humanity.
In nine lessons that combine ancient pithy quotes and daily exercises with contemporary ethics and psychology, Stoic Wisdom is a field manual for the art of living well.
2023年3月12日 已读
不要读这本书。如果你对斯多葛主义感兴趣,去读塞内卡,西塞罗,爱比克泰德,马克 奥勒留,或者其他当代的Stoic作者比如Ryan Holiday吧。这本书不值得读。我对书的批评:1. 作者夹杂大量的与哲学无关的政治观点,且毫无必要,毫不掩饰,毫无廉耻的偏向美国的政治左派。2. 她在书中披露自己鼓励学生养成受害者心态,保持痛苦状态,而完全没有鼓励学生用斯多葛主义去让自己摆脱或战胜痛苦,获得成长。3. 对斯多葛主义的评价居然有这个哲学是来自于dead white men,看不惯其在硅谷大亨中,在男性中,在白人至上中流行,一副认罪者姿态夹杂清高感,令人作呕。
哲学 斯多葛主义
庄子现代版 豆瓣
作者: 流沙河 北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3
2023年3月25日 已读
庄子三十三篇,最喜欢的是 大宗师,尤其喜欢其讲什么是真人,修炼层次那一节。恰恰这段流沙河先生认为其“稍嫌离题”。庄周先生也是个怼天怼地的性子,三皇五帝没有一个入其眼的,各派圣人也得不到他半句赞扬。尧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儒家,墨家,名家等等,在他眼里,都是不安分的祸秧子。按照他的说法,有学问的就该避世不做官,做君主的就该无为不折腾,做百姓的就该干啥干啥。做啥圣人,做啥明主,不如一起来修真。流沙河翻译的挺好,语言诙谐,配得上庄子的犀利。帮助人们用白话理解庄子,功德无量。
哲学 庄子 道家
金花的秘密 豆瓣 Goodreads
7.8 (16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荣格 / [德] 卫礼贤 译者: 张卜天 商务印书馆 2016 - 7
本书为荣格对道家经典《太乙金华宗旨》的长篇评述,为东西方思想深度碰撞的经典著作。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译成德文,荣格读后大为赞叹,声称此书帮他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如荣格所说,中国用朴素的语言揭示出深刻的真理,带来了金花的优雅芬芳,使西方人对于生命和道有了新的感受。
2023年4月1日 已读
本书从德文版翻译出,原书分为这样几部分:容格对《太乙金华宗旨》翻译者汉学家卫礼贤的纪念文章,容格对《太乙金华宗旨》的评述,卫礼贤翻译的《太乙金华宗旨》并简介和《慧命经》部分。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来自两本经书,读经读得很开心,不能说全读懂了,但《太乙金华宗旨》和《慧命经》讲的是冥想和运气的法门,技术的部分并没有特别难的地方,可以照着练。荣格的评述,对着西方人讲东方,无论是哪方的人,读起来都不容易懂。本书需要你懂些西方宗教,心理学,再知道些东方的智慧看得懂一些经文,才能看明白。我能读得开心,大噶是因为自己书读得杂,在东方文化中度过生命中的前二十多年,后又在西方生活。我对通过读西方人讲东方的书,教我认识自己的来处,有种回家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哲学 宗教 心理学 灵修
精神政治学 豆瓣
7.7 (44 个评分) 作者: [德] 韩炳哲 译者: 关玉红 中信出版社 2019 - 1
当今世界已逐渐走向精神政治时代。
数字技术正从单纯的监控向主动的操控过渡,人们凭感觉做出的所谓“自由决定”将很快被操控。
无所不在的大数据和新自由主义伦理观造成了资本主义权力的转移和扩张,破坏了个体自由,压制了个体的空间和自主性。
本书扣人心弦地描绘了新自由主义精神政治导致的种种危机。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疲怠社会》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
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
---------------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法国哲学家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这本书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最敏锐、最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几本小书,大题小做、举重若轻,触及现代人生活的多个层面,是东西方人文精神碰撞的结晶,走进了读者的心灵。
——何道宽,翻译家,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
在韩炳哲看来,工业资本主义并没有转向共产主义,而是从后工业的非物质生产方式逐渐演化为新自由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于是我们进入了“精神政治学”的时代。新自由主义虽有自由之名,实际上只不过是放松了身体控制而走向了全面的精神控制,由数字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所形成的精神性的“全景敞视监狱”无所不在,而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我们貌似有了自由之“身”,但是“精神”却被囚禁于其中而不自知。
——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他推进了大众社会考察的很多关键范畴,比如对倦态与山寨的思考,在本雅明的技术复制与福柯的生命政治之后,他发现了“数字全景监狱”的新现象,以此把社会批判理论推进到“心灵政治学”的层面,重新连接了哲学与经验。在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哲学家与策展人
这本书是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对政治价值的深彻考问。数字化时代的浪潮把精神政治推向尖峰;掩卷沉思,才发现一切新鲜面孔背后都是精明权力的老把戏。
——贾克防,西北师大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在他精确、冷静的诊断之下,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种种技术进步都显示出新自由主义秩序对人类生活的全面宰制。资本主义这一以自由为名的型态早已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联合体,它不再用身体的强制、思想的管控维持自己的意识形态统治地位,而是渗透到我们精神的每一个角落,感官、情绪、欲望都成为新自由主义生产—消费机制的利用对象,让我们在丝毫不觉得丧失自由的情况下拱手出让自己的自由,这就是韩炳哲所说的精神政治的含义。在这样的统治秩序中,我们主动按照功绩社会的竞争标准进行自我管控,因此深陷抑郁症的旋涡,我们将自己的爱欲投射到各种感官消费之上,因此遭受爱的无能为力,我们沉浸在社交媒体的群体话语噪音中,却无法形成任何统一的集体整治行动。韩炳哲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与福柯、阿多诺、列维纳斯、阿甘本进行思想碰撞,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小刚,中山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
大数据的应用,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精准……精准营销、精准医疗等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在可以预测、推演的时代,任凭感觉而生的行动是任性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音乐、电影、艺术带来的感动是可以被测量的吗?还是人类不知不觉已经成为数据的囚徒?在这样的时代,个体的空间与自由需要重新被思考,重新被定义。
——郑悦,《IT经理世界》杂志编辑总监
在《精神政治学》中,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将批评的炮火集中到了大数据时代的新自由主义身上。韩炳哲指出,新自由主义政权催生出了一套更甚于福柯笔下“全景敞视监狱”的权力操控系统,这种权力技术恰恰是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主奴辩证法的颠倒——顺从的主体对于自己的屈从性恰恰是毫不自知的。权力技术不采再取禁止、防护、镇压的手段,而是伴随着主体的积极参与、自我袒露和过度消费。换言之,大数据背景下诞生了一个新的数字化阶级社会,除了福柯(和边沁)的“全景监狱”之外,在韩炳哲笔下进一步诞生了一个“筛选监视机制”。对新自由主义与数字化阶级社会的分析,不仅仅是一项哲学知识考古学的工作,它在根本上是政治性的,其答案就在于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等哲学家对主体的超越性之中。
——毛竹,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世界哲学》编辑部
2023年4月27日 已读
读这本书,完全是好奇现代的哲学家们在忙些什么。读过一遍,觉得文章拗口难懂,因为许多名词,也不见作者做什么解释,就论述起来。想来书不是给我这种门外汉写的,只有浸淫在学科中的同行能懂。
试着总结所学到的:作者认为现在以鼓励消费与社交,同步于数字化的西方资本主义可以被称作“新自由主义”。在新自由主义中的人,不再被他人所剥削。而是自己身兼业主和雇员,以自己剥削自己的”自我剥削“形式,来完成资本对于人的统治。新自由统治表面上是自由的,每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但实际上是被迫的看似自由的去工作,去产出。一旦不产出,就会被异化,就会被冠以某种精神有问题的帽子。于是,个体被迫进行自我优化,自我激励。作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政权具有了精神操控的权力,玩儿的是精神政治学,唯有痴傻者(哲学家)能避其锋芒。我说开悟者也可。
哲学 政治学 新自由主义 精神
Oneness With All Life 豆瓣
作者: Eckhart Tolle Plume 2009 - 10
#1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Eckhart Tolle highlights the most inspiring and beautiful insights of A New Earth
When Oprah announced A New Earth as her 61st Book Club selection, it skyrocketed to #1 on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list, selling over five million copies in paperback and remaining at the top of the list for twenty-two consecutive weeks . In A New Earth , renowned spiritual teacher Eckhart Tolle describes how our current ego-bas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 operates. The purpose of this book is to bring about a shift in consciousness, or in his words, an awakening. An essential part of this awakening is the recognition of the ego, and our attachment to things, the past, and enemies.
In Oneness With All Life , Eckhart Tolle has picked the essential phrases and paragraphs-the gems of the book-that he feels are most important and reorganized them so readers can focus on the most powerful ideas. Beautifully packaged with evocative artwork and design, it is the perfect gift for anyone with a well-worn copy of A New Earth who wants deeper insight into this seminal work.
科技哲学十五讲 豆瓣
作者: 林德宏 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4 - 10
《科技哲学十五讲》探讨的是科学的起源,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科学认识的自身特质和价值,技术的本质和价值,科技在人和自然界的互动中的功能,科学在整个人类历史文明中的作用。人类的精神中有两样成就始于惊奇,哲学和科学,但它们却有不同的遭遇。
上古时代,哲学是王,而现在,科学取而代之。这种转变本身就是科技哲学的一个话题。
玛雅 豆瓣
Maya
7.6 (14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乔斯坦·贾德 译者: 江丽美 作家出版社 2007 - 10
《苏菲的世界》作者贾德最新哲学小说,入选联合国读书人每周新书金榜。
在南太平洋的国际换日线上,痛失爱女的生物学家遇到一对神秘夫妻。这位西班牙妻子安娜有一种惊人的美。每个人看见她觉得似曾相识,可是都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作者在永生与必死之间,在天使与蟾蜍之间,宣告了人类对于永生的憧憬及对生命永不妥协的渴望。
2023年10月25日 已读
2008年就标记想读的书,到2023年才读完。

忽然觉得,此书和《没有个性的人》很像,都是试图用小说的形式,给人类的思想做一个“时间胶囊”。“热带峰会”一章正是汇集了20世纪末人类面对意义问题思想。不知道贾德是不是有这个野心。

书的核心,无疑是安娜的52个箴言。52对应52张纸牌。而箴言对应的问题,则是宇宙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人的意义。这些问题,也就是贾德所探讨的。

书有三重叙事:荷西像法兰克讲述安娜的故事,古生物学家法兰克写信给前妻薇拉讲他与一对西班牙夫妇荷西和安娜的故事,作家约翰讲述所有这些人的故事。而且约翰有点儿主动推动所有这些故事的发生,对应那句箴言“假如真有上帝,他必然善于留下身后的线索。不仅如此,他还是个隐藏秘密的艺术大师”。

实际上,每句箴言,书中都有对应的情节。贾德把这些情节编制的非常精心。玛雅是什么?少女,雏菊,五月花,巨大,主要,宏大,许多,幻想,世界灵魂。很多事情的发生,要等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意义。

所以,生命短暂的人类,不必着急在眼前的事情看到什么意义。
哲学 小说 灵性 觉醒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豆瓣
9.0 (53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钱春绮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说出他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一本查拉图斯特拉的说教集或者说是查拉图斯特拉的行藏录,又有点像圣者传一类的书,但这位圣者并不是宗教的圣者,而且本书并不像一般宗教书那样枯燥乏味,却是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散文诗。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全书以汪洋恣肆的诗体写成,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苏鲁支语录 豆瓣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8.9 (7 个评分) 作者: 尼采 译者: 徐梵澄 商务印书馆 1992 - 2
尼采的一部主要著作,便是这《苏鲁支语录》,甚为鲁迅所欣赏。鲁迅最初加以翻译,用的是文言,题曰《察罗堵斯德罗绪言》,是第一卷《序言》的前三节。 那译笔古奥得很,似乎是拟《庄子》或《列子》。以原著的思想及文采而论,实在类乎我国古代的“子书”。宋五‘子’尚不在其列。这是华文第一译。后下鲁迅再度翻译,用的是白话,从新开始,止于《序言》的前九节,题曰《察拉斯忒拉的序言》,后附注解,刊于一九二O年六月《新潮》杂志第二卷第五期。此后有郭沫若的译本,题曰《察拉斯屈拉图如是说》,亦止薄薄一本,似是节译。后下鲁迅属徐梵澄将全书四卷译出,交郑振铎出版,时在一九三五。书名乃鲁迅所定,郑振释还作了一页序言,便是书端这序。郑序中说还有楚曾先生的一译本,当时未便出版两种译本,是以未取。此外另有高岸先生的译本,似乎后下皆已行世。那么,此译之外,至少还有两种译本流传。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Robert M Pirsig William Morrow & Company 2005 - 8
A narration of a summer motorcycle trip undertaken by a father and his son,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becomes a personal and philosophical odyssey into fundamental questions on how to live. The narrator's relationship with his son leads to a powerful self-reckoning; the craf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leads to an austerely beautiful process for reconciling science, religion, and humanism. Resonant with the confusions of existence, this classic is a touching and transcendent book of life.</p>
This new edition contains an interview with Pirsig and letters and documents detailing how this extraordinary book came to be.</p>This P.S. edition features an extra 16 pages of insights into the book, including author interviews, recommended reading, and more.
哲学谈话录 豆瓣
作者: [古希腊] 爱比克泰德 译者: 吴欲波 / 郝富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 8
在一个你无法把握的世界里,你能否让自己有限的一生散发出人性的极度光辉?在古代西方,这是斯多亚派哲学家最为关注的问题。由爱比克泰德的学生阿里安(Arrian)汇集其老师的即席言谈而成的这本《哲学谈话录》,为我们展现的正是这位命途多舛的斯多亚派哲学家对人生至善的理性探讨,教诲我们智者应如何顺应人的本性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