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三家巷(共四册) 豆瓣
作者: 欧阳山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7
欧阳山的长篇小说《一代风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文革结束前,中国文学的创作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反映无产阶级革命的小说空前繁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代风流》与其他小说相比,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
史诗般的革命画卷是小说《一代风流》给我的第一点感受。似乎作家欧阳山已立下雄心壮志要写出一部反映中国革命来龙去脉的历史小说。《一代风流》包括《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圣地》、和《万年春》五卷,共二百章、一百五十万字。它以宏阔的笔调再现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世间上跨越了五四运动后的国民大革命、国内各民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地域上囊括了广州、广东、上海、重庆、延安、华北等广大土地。作品塑造了社会中各个阶级的一系列典型人物,把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阶级斗争描写的有条不紊。可以说,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审视,《一代风流》都称得上是一部气势蓬勃的鸿篇巨制。
痴人说梦 豆瓣
作者: 张若愚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 11
本书作品主要描写中原的山川、风物及文革期间亲历的诸多噩梦。作品使人感到清纯,字里行间都饱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仿佛带着他的呼吸与体温。特别是有些作品中,作者把真实的情愫与形象巧妙地副进散文的体式中,从而使散文在形式与意义上增添了新的韵致与魅力。
编辑推荐 :
作品使人感到清纯,字里行间都饱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仿佛带着他的呼吸与体温。特别是有些作品中,作者把真实的情愫与形象巧妙地副进散文的体式中,从而使散文在形式与意义上增添了新的韵致与魅力。
没有国家的人 豆瓣
7.4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库尔特·冯内古特 译者: 刘洪涛 / 黄翠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9
《没有国家的人》是冯内古特自1997年的第十四部小说问世之后,出版的第一部非虚构性作品,可以称之为随笔或评论。《没有国家的人》也是作者自1997年宣布封笔以来的第一部作品。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现实世界、特别是对美国现行政策的批判书,表达了作者的忧患意识和世界良心。这部书写作形式极其自由,作者在不同的话题之间来回穿梭,时而政治评论,时而文学艺术,时而历史人生,嬉笑怒骂,遣怀低吟,皆成文章。全书呈现多主题的变奏,时而文学艺术,时而政治评论,时而历史人生,特别是对“9·11”以来的美国社会和美国人的心灵有敏锐而透彻的把握。字里行间体现着作家高超的幽默感,洞察世事的卓越智慧以及对世界的忧患意识。有时乐观,有时沉痛,甚至绝望,而思想的活力和批判的力度贯穿始终。书中还有作者本人画的草图和手写字体,强烈得传达出冯氏特有的行文风格。
野草 豆瓣
9.5 (235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豆瓣 谷歌图书
9.6 (9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 4
编辑推荐:本书收作者一九零七年至一九二五年所作论文二十三篇。其中《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旨在介绍西方科学发展历史。《文化编至论》、《摩罗诗力说》重点介绍西方的哲学思想、文学思潮。《我之节烈观》等十九篇是对中国几千年古老文明的痼疾进行全方位批判。
青春 豆瓣
Youth: Scenes from Provincial Life ll
8.0 (23 个评分) 作者: [南非] J.M.库切 译者: 王家湘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4 - 4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青春》不同凡响,写法也特别。它并非采用这类作品常见的第一人称途述,主人公也是一位名叫约翰的年轻人,但库切总是称之为“他”。这样的口气不大像是一种自述,因而读来自有疑问:“他”就是他自己么?有一点可以肯定,库切本人的年龄和履历都跟书中的主人公相吻合,至于那里头的诸多细节是否也是作者所亲历,想来已难以考证。库切写“他”十九岁到二十四岁几年间的生活经历,一个南非大学生跑到伦敦做了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朝九晚五的公司职员,饭碗不用担心,却还是郁闷。这个岁数的年轻人不是意气风发就是躁动不安,却玩不出轰轰烈烈的名堂,由于生性缺少热情,干不成大事也惹不出乱子。他也需要被爱抚的感觉,但性爱从来没有给他带来生命的光辉,只是在吞噬时间和精力……你想,这种内敛的性格,这般平淡无奇的生存状态,还能做出什么样的文章呢?可是,库切就有这样的本事,一段春梦无痕的人生就让他写得楚楚动人。他把年轻时的自己作为他者来观照,再度审视青春的彷徨之途。
北大精神及其他 豆瓣
作者: 陈平原 2000 - 1
作者在回顾北大教育史,思想史,学术史中,除了凸显史家的眼光,更期望引导读者走向历史深处,思考若干重大部题。在百年中国的叙事框中讨论北大的得失成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还涉及到如何进入历史、包括研究的策略与叙述的笔调。
纸牌的秘密 豆瓣
8.4 (19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贾德 译者: 李永平 昆仑出版社 1997 - 3
《纸牌的秘密》则以童话寓言来诠释世界和人的意义,在它丰富有趣的童话情节中,人们被不知不觉中带地了当代诠释学和语言学里。《纸牌的秘密》以寓言说大寓言,甚至世界的本质就是个寓言。《纸牌的秘密》已不只是哲学,更是极好的文学,乔斯坦·贾德愈来愈精彩了。《纸牌的秘密》已可列入经典作品之中。
《纸牌的秘密》是一个由一连串的思考实验编织成的生活哲学。读它,使人情不自禁要落入良好百勇敢思考之流里头去寻寻觅觅。和《苏菲的世界》一般,它也是一部文艺风味浓郁的哲学作品。
塞莱斯廷预言 豆瓣
The Celestine Prophecy: An Adventure
6.8 (10 个评分) 作者: 詹姆斯・莱德菲尔德 / 唐建清 译者: 张建民,唐建清译 昆仑出版社 1997 - 3
半个世纪以来,一种新的意识进入人类社会,这是一种只能被视为超验的、精神的新意识。如果你开始读这本书,那也许你已经觉察到某种变化,内心已经感受到这一点。
这种意识源于我们对生活发展方式的更高层次的感悟。我们注意到那些偶然事件,在特定的时刻发生,引出特定的个体,猛然间将人的生活引向一个新的重要的方向。也许,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任何人更能感知到这些神秘事件的深刻意义。
安妮日记 豆瓣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8.3 (34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安妮·弗兰克 译者: 彭淮栋 海南出版社 1996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出心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蓓根的五亿法郎 豆瓣
7.1 (7 个评分) 作者: [法] 儒勒·凡尔纳 译者: 联星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6 - 10
印度贵妇人蓓根的一笔五亿法郎的遗产,分给了两个继承人,一个是法国善良的医生沙拉塞恩,另一个是德国化学教授苏尔策。沙拉塞恩医生用这笔遗产建设了一座理想的城市,居民们过着劳动、幸福、和平的生活。而苏尔策教授却建立了一座军火工厂,生产大规模毁灭性的武器,其目的是破坏和平居民的幸福生活。青年工程师马尔塞深入虎穴,粉碎了苏尔策的阴谋,而这座兵工厂也就转产制造农业机器和工业装备。
古丽雅的道路 豆瓣
作者: [苏] 叶·伊林娜 译者: 任溶溶 海天出版社 1996 - 10
本书叙述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中女英雄古丽雅的故事,朴素而真实地描写了那构成女英雄内部动力的坚强意志和性格的成长过程。
古丽雅从小就具有勇敢而刚强的性格,曾经是电影里的有名儿童演员、十年制中学和“水利工程和土壤改良学院”的学生。她是少年先锋队员、青年团员。投身卫国战争中的救护工作,在火线上被接受入党,二十刚时英勇地为国牺牲。本书了她这短促而光辉的一生,逐个阶段地、极细致地刻画了女英雄在小姑娘时期、少女时期和成人时期精神上的成长和所达到的高度(原书名《第四高度》,即指她英勇勇殉国时所达到的最后的精神上的高度),把读者带到了她的内心世界里。
本书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是一本优秀的学生课外阅读书。
原始人类 豆瓣
Hominids
作者: (加拿大)罗伯特·J·索耶 译者: 叶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曾有一种人类与我们的祖先智人共存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是进化谱系中与我们关系最亲密的兄弟手足。
他们是尼安德特人。他们会使用火,能制造工具,并且懂得艺术。但在两万多年前,他们的进化链突然中断,有人猜测,是我们祖先的入侵导致了他们的灭绝。
但如果这个曾经繁盛一时的人种逃过了劫难,世界将会怎样?
他们矮小敦实的身体比我们更强壮,他们的脑容量等同于甚至超过我们,他们极有可能最终进化出另一种崭新的文明。
某天,地底深处的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一个尼安德特人神秘地出现在重水槽中,一扇沟通我们宇宙与尼安德特宇宙的窗口自此打开……
本书系“尼安德特”三部曲的首部,2002年在美国著名的科幻杂志《类比》上连载,并获得2003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奖。
一句頂一萬句 豆瓣
作者: 劉震雲 九歌出版社 2009 - 8
沒有神的世界裡,人只能一輩子都在尋找,尋找一個人,和他說一句知心的話,一個人內心的洪流,其實已經足夠淹沒整個世界﹗──劉震雲
從《手機》的真話之難尋與說謊之必要,到《我叫劉躍進》人際間的偶然與必然,鬼馬作家劉震雲費時三年創作《一句頂一萬句》為生而為人,「覓知音」之必要。
賣豆腐的楊百順與工人牛愛國祖孫兩人不約而同地失去生命唯一能吐露心聲的知音後,傷心之餘下,一個出走,一個回歸,他們尋尋覓覓,與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試圖表達內心的矛盾與無助。從荒野的鄉村到繁忙的大都會,由20世紀中葉到新世紀初,不論是高高在上的縣長、鎮長,還是老師、理髮師、屠夫、染坊工、傳教士等尋常百姓,當說話成了唯一的溝通管道,語言又無法直達核心,孤獨便永遠如影隨形!
尋常人的事件,串連成不平凡的故事。中國大陸首刷四十萬冊,劉震雲說這是目前為止,他最滿意的作品。
Fortune Smiles 豆瓣
作者: Adam Johnson Random House 2015 - 8
In six masterly stories, Johnson delves deep into love and loss, natural disasters,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and how the political shapes the personal. “Nirvana" portrays a programmer, whose wife has a rare disease, finding solace in a digital simulacrum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Hurricanes Anonymous,” a young man searches for the mother of his son in a Louisiana devastated by Hurricanes Katrina and Rita. “George Orwell Was a Friend of Mine” follows a former warden of a Stasi prison in East Germany who vehemently denies his past, even as pieces of it are delivered in packages to his door. And in the unforgettable title story, Johnson returns to his signature subject, North Korea, depicting two defectors from Pyongyang who are trying to adapt to their new lives in Seoul, while one cannot forget the woman he left behind.
Unnerving, riveting, and written with a timeless quality, these stories confirm Johnson as one of America’s greatest writers and an indispensable guide to our new century.
愿人生从容 豆瓣
作者: 贾平凹 九州出版社 2016 - 11
★贾平凹文学生涯中极高水平散文精选,愿你人生从容,献给每一个在生命旅途中跋涉的人。
★【献给每一个在生命旅途中跋涉的你】:在这孤独的世间,你我都是生命的的朝圣者,也是生命的跋涉者,我们追寻人生的真意,难免失望和迷茫。贾平凹先生的文字,直指本心,洞彻心扉,无异于荒漠中一道清泉。
真正的从容,不是躲避纷争与喧嚣,而是平静地面对困惑与烦恼。人生的旅途,苦与乐总是相随,禁得住多少曲折,才配得上多少幸福。
贾平凹先生用诚挚朴素的笔触,写他所见、所感的人和事,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灼目的智慧。
读过书中贾平凹先生呈现的人生片段,我们终将明白,从容不是随波逐流,不要过早地顺从强悍的命运,唯有默守初心,才能做成真的自己。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淡定从容地过这一生。
文学回忆录 Goodreads 豆瓣
8.8 (273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口述 / 陈丹青 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开讲时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约翰·克里斯托夫 豆瓣
作者: [法] 罗曼·罗兰 译者: 许渊冲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 - 1
《约翰克里斯托夫》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