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密度蓝 - 标记
遥远的星辰 豆瓣 Goodreads
Estrella Distante
8.4 (113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张慧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1
故事以"我"的视角讲述了维德尔的"传奇生平"。开篇讲与我同是文学社的维德尔给人的感觉睿智得体相貌出众自学成才,与人保持距离相当神秘,但没人不妒忌他,因为只有他征服了文学社的两位女性。遗憾的是姐妹最后终结于死亡。我因入狱得已目睹维德尔首次空中写诗表演,于是开始娓娓到来维德尔及其身边人物的故事,大家的经历、找寻以及各自的结局。最终只有我再次见到并认出维德尔,只不过这是一次赏金行动。
2016年3月27日 想读
悟空传 豆瓣
今何在
8.0 (66 个评分) 作者: 今何在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6 - 1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这段话引自被誉为“最佳网络作品”而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悟空传》,这是一部同时受到《西游记》和《大话西游》影响的优秀作品,但是又绝不是二者的简单复制,解读悟空传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所以究竟怎样,你一定要看了才知道。
猪八戒和孙悟空虽然都神通广大,但在命运面前终究是软弱无力的小人物。顶天立地的美猴王实际上仍然是那个充满惊恐的小猴子,而决心与命运抗争的天逢若非紧急也终究不肯以猪的面目见阿月。神仙尚且如此,何况吾辈生来渺小的小人物呢?随着年纪的增长,少年时素怀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壮志早已经烟消云散,只剩下一个行尸走肉的家伙还在苟延残喘。自己何尝不是一只因为知道自己身份而在午夜对月痛哭的猪啊!但他们最终战胜了命运,而我呢?
2015年7月18日 想读
光明王 豆瓣
Lord of Light
8.6 (4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杰·泽拉兹尼 译者: 胡纾 重庆出版社 2008 - 8
地球已经成为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往事。一小群人远航至一个落后的蛮荒星球上。他们将发达技术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获得永生。然后为自己披上印度诸神的伪装.成为高高在上的神明。 只有一个人敢于起而反抗。 他的信徒将他视为神祗,尊他做无量萨姆大神,可他宁愿去掉“无量”和“大神”而自称萨姆。他从未宣称自己是神,也从未否认过自己是神。无论肯定还是否认都不会给人带来丝毫益处,而沉默却显得意味深长……
无数年后,乘坐飞船的人类来到一个新的世界。他们击败当地的土著,如纯能生态的罗刹、灼热之母,统治了这个世界,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在这里生息繁衍。
他们被称为“原祖”。
但是,这并不是有一个人类开疆拓土、创建新世界的故事。掌握着高科技的原祖们能够将自己的意识传输进入另一具躯壳,一次次传输使他们永世长存。
但是,这并不是又一个关于长生的故事。手握无与伦比的技术,面对这个荒蛮世界,原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相当于天神。
于是,他们成了神祗,他们的后代成为匍匐在神坛之下的凡人。
于是,技术不再是技术,而是这些天神的“神性”,是他们的“法力”。“死神”、“夜之女神”、“梵天”、“湿婆”……各具神通。意识传输也不再是意识传输,而是一次次的转世轮回。
以轮回为手段,这些天神可以随时向世人显示自己的威力。种姓制度将凡人分成不同等级,也可以参与转世轮回。向神祗效忠、奉献,凡人便能逐步提升自己的种姓,直至成为半神甚至天神。掌握在所谓“业报大师”手中的心理探针可以探察出任何反叛行为和念头,然后,大师们回将反叛者的下一生变成能操人语的低等动物,甚至拒绝为他们转世,让他们遭到“真正的死亡”
这一切有一个前提——决不能让凡人得到技术,他们必须永远蒙昧。天神们会亲自出马,抹掉人间科技的火光,甚至不惜发动大战。
但是,原祖中间仍有正直的人,他们决心帮助凡人。为此,他们被逐出天庭。
萨姆就是这些人的领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神祗们借用了婆罗门种姓制度,萨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借用了人类原古时期的佛教,与婆罗门制度对抗。信徒们称他悉达多、佛陀、觉者、缚魔者、光明王。
他战败了。天神们不敢杀死他,更不敢让他转世,于是将他的意识传进遥远的电离层,希望将他囚禁起来,直到永恒。
但萨姆还有战友,和他一样,是被放逐的天神。他们将他从囚禁处拯救出来,把他的意识输入一具新躯壳。这便是这部小说的开始。之后,作品以倒叙的手法回顾了萨姆以前的战斗。全书最后一部分结束倒叙,浓墨重彩大书萨姆的新战斗,萨姆的胜利,以及人类的胜利。
2015年3月26日 想读
过于喧嚣的孤独 底层的珍珠 豆瓣
8.9 (39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译者: 杨乐云 / 万世荣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1
本书收录的《过于喧嚣的孤独》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推迟了我的死亡”。本书第二部分《底层的珍珠》是作者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作品。

陆续推出的这套“赫拉巴尔精品集”,系中国青年出版社完整购进版权,著名翻译家由捷文直接译出。
2014年10月23日 想读
来自新世界 (上下) 豆瓣
新世界より
8.9 (14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贵志祐介 译者: 丁丁虫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1
“离开小町回头去看,有一件事我看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小町,很扭曲。
为了维持小町的安定和秩序,不断杀害孩子们的小町,还能称之为人类的社会吗?人类从涂满鲜血的历史中走过,才抵达如今的状态。然而即使是和过去最黑暗的时代相比,今天的小町也是并不值得自豪的替代品。
我们已经无法在神栖六十六町活下去了。小町不许我们活下去。只要被打上了失格的烙印,便无法再回到当初了。这不是对待人类的方式,而是和甄选不良品一样的做法,你不觉得吗?当烧瓷窖开启的时候,走型的、有裂纹的瓷器,等待它们的就是被敲碎的命运。”
2014年9月20日 想读 w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诗选2 豆瓣
8.3 (38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译者: 胡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 - 2
辛波斯卡正适合我对优秀文学家的定义,她的作品深刻而透明,同时没有放弃娱乐性。我为她知道我的存在而感到荣幸。
——伍迪·艾伦(知名导演、作家)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辛波斯卡继《万物静默如谜》之后又一经典诗集。
在这本诗集中,诗人用机智、迷人的声音与语调 ,诉 说了对家人的怀念与赞美、对世间种种生活的爱、对消逝的时间与国度的迷恋、对日常和万物的诗意描摹,隐隐折射出诗人内心的丰富世界和她的寂寞生活。
书中收录《告别风景》《事件的版本》《从无馈赠》《我致力于创造一个世界》《在赫拉克利特的河中》《时代之子》等80多首隽永的诗作,同时重译了《万物静默如谜》中广为流传的《一见钟情》《种种可能》《在一颗小星星下》等10余首作品,可以在不同的译文中窥见经典的韵味。
作品入选“新浪中国年度十大好书”“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以及国内外个版本教科书
激发幾米创作灵感,令陈绮贞着迷,受基耶斯洛夫斯基推崇
........................................................................................................................................
辛波斯卡以精确的讽喻,揭示了人类现实中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辛波斯卡的诗,涉及每个人从自己生活中得知的一切。
——切斯拉夫·米沃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看到了《一见钟情》,它所表达的意念和《红》这部电影十分相近。于是我决定留下这本诗集。
——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导演)
辛波斯卡是激发我最多最美丽灵感的诗人。
——幾米(知名绘本作家)
在辛波斯卡的诗里,我知道少女的力量,我知道无辜的杀伤,我知道接二连三的疑问可以组合成一首停不了旋转的舞码。
——陈绮贞(知名歌手)
辛波斯卡用她的日子证明,抽签探望病人、出席葬礼、绑紧鞋带、填写履历表,这些就是诗人该做的事,该记录的永恒。
——“新浪中国年度十大好书”授奖辞
2014年1月6日 想读
作品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9
===============
庄生寓言 晚唐诗风
伤逝缅怀 哀乐皆容
岁月欢愁×时代光影
===============
这是林文月六十岁时出版的散文作品,被誉为“从未有过的浓稠、华丽、奇诡”,代表林文月后期散文的重大转变,很多非常著名的散文皆出于此,包括《从温州街到温州街》《父亲》《我的舅舅》《风之花》《红大衣》《礼拜五会》等。
文章源于作者五十多岁时、一次天明以前的梦,十分怪异荒谬,却非常难忘,又仿佛启示良多,便将梦境铺写成文。梦或现实的记忆,随着笔尖流动,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条理。作者藉此反省过往人生的各个阶段,将岁月欢愁凝结为流动着生命光影的、美丽不可方物的动人文字。
本书也是这部名作问世二十年以来,简体版独家授权,首次出版。
【经历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我们的生命才丰饶起来。我逐渐明白欢愁得失无常的道理。先哲睿智的语言往往需要我们用生命中极大极可贵的代价去体会,包括失去心爱的事物,甚至敬爱的人物;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终于了悟,如何珍惜现今所拥有。我用文字记下生活,事过境迁,重读那些文字,惊觉如果没有文字,我的生活几乎是空白的。——林文月】
2013年12月28日 想读
荒野侦探 豆瓣
Los Detectives Salvajes
9.2 (50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杨向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4
★《2666》作者天才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成名作。
★波拉尼奥作品版图里的重要作品,处于波拉尼奥作品文学三角的顶端。
★进入《2666》的一把钥匙,波拉尼奥作品必读。
★与《2666》有可查证的关联:
虚构了同一个城市 圣特莱莎。
在第二部分中提及阿琴波尔迪。
在一场对话中,2600年被指为不祥之年。
在2666的笔记里,波拉尼奥说过,“2666的叙述者是阿图罗•贝拉诺[《荒野侦探》主人公]。2666就要煞尾了。朋友们,就说到这里吧。这是我所做的一切,我全部的生活经历。如果我还有力气,肯定会哭上一场。阿图罗•贝拉诺跟各位说:永别了!”
-
《2666》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写给失败一代的情书
永远年轻,永远荒唐地悲伤
-
十七岁的墨西哥法学院学生马德罗热爱诗歌,时常逃课参与诗歌班的讨论。在那里认识了自命为“本能现实主义诗人”的贝拉诺和利马。他们与其他诗人和艺术家为伍,在酒吧争论诗歌,大麻、酒精、性爱样样不缺。该诗派的精神领袖——女诗人蒂纳赫罗——据传多年前在墨西哥城北面的索诺拉沙漠失踪了。一半为了理想,一半为了躲避仇家,他们决定深入沙漠寻找她的踪迹,同行的还有妓女鲁佩。
离开墨西哥城后,他们被目击到在巴黎、特拉维夫、维也纳和巴塞罗那出没,干各种零工为生,却从未有人看过他们写的任何一行诗!年轻的诗人们经历了二十年不可逆的生命体验与幻灭……
《荒野侦探》是波拉尼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甫出版即一鸣惊人。1999年获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智利国家图书协会大奖等,也因此让波拉尼奥扬名国际文坛,从此跻身拉丁美洲一流作家之列,称他为最具原创性、自马尔克斯以来最重要的作家。
2013年12月23日 想读
世间的名字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 8
《世间的名字》是著名爱书人唐诺最新的一部散文集,首次抛开书评、导读、阅读范畴,不谈书,还原为散文家唐诺自身,专注如刺猬,通达似狐狸,言志兼抒情,雄辩亦温柔,谈各种皮相——富翁、烟枪、骗子;谈各种职业——医生、网球手、编辑;谈各种身份——老人、哥哥、同学与家人,对唐诺而言:深度就在表面,名字即是实相。旁征博引却不枯燥乏味,冷眼嘲讽底下有着一副热心肠,时而深沉曲绕,不厌其烦再三辩证;时而直抒胸臆,用起大白话,字字句句凿进人心槛底,足见唐诺人情练达,功力深厚。
2013年12月1日 想读
新千年文学备忘录 豆瓣
9.6 (55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黄灿然 译林出版社 2009 - 3
卡尔维诺从三个方位写这本书:作家、读者、批评家。就其观点的成熟度而言,他这时已来到生命的最后期。作为作家他有特别的阅读需要,作为读者他有极大的好奇心和胃口,作为批评家他有独特的眼光和行文。三者结合起来使他写出这本高密度的小书:几万字即能纵横古今世界文学,梳理一条条綫索, 把不同倾向不同风格的作家一串串连接起来,使我们在文学的迷宫中豁然开朗,眼前一亮。
这本小书不是具体谈论某位作家某些作品,而是谈论不同作家的共通点和差异性。这些作家和作品都成了卡尔维诺阐述他的论点的例子,而他的论点又都是长年累月阅读这些作家和作品之后形成的。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似乎综合了卡尔维诺自己在书中推崇的各个特色:既轻快又准确,既形象又繁复。
2013年12月1日 想读
百器徒然袋-雨 豆瓣
百器徒然袋―雨
作者: 京極夏彥 译者: 王華懋 獨步文化 2012 - 2
「哇哈哈哈,久等了!我就是普天之下,唯有一人的偵探,榎木津禮二郎!!」
神‧榎木津禮二郎領銜主演,痛快冒險大混亂活劇第一彈!
另一個京極堂系列,爆笑妖怪推理《百器徒然袋--雨》2012年開春歡樂登場!
◎第一回〈鳴釜-玫瑰十字偵探的憂鬱〉:
為了替遭逢橫禍的外甥女討回公道,我在友人的介紹下結識美貌無匹,言行舉止卻超級破天荒的偵探榎木津禮二郎。
在他的蠻橫亂入下,事情愈來愈混亂,我好像也不知不覺中成了奴僕之一……
榎木津本回名言──
「我來指揮!我來指揮!我說的話可是絕對的!」
◎第二回〈瓶長-玫瑰十字偵探的鬱憤〉:
我抱著輕率的心情,走進玫瑰十字偵探社,
卻撞進了偵探正因為被父親逼著找尋失物,大發脾氣的混亂現場。
結果被捲進根本搞不清東南西北的尋找失物之旅……
榎木津本回名言──
「你想對我盡臣下之禮,對吧?很正確的心態,值得嘉許。」
◎第三回 〈山颪-玫瑰十字偵探的憤慨〉:
我被陷入瓶頸的漫畫家友人纏到受不了,
替他前往中野向京極堂打聽可供作畫題材的消息。
沒想到就連在古書肆家中也逃不開榎木津的糾纏,
成為他的尋找山颪大業的奴僕,再次捲入一場奇異的藥膳料理風波……
榎木津本回名言──
「惡勢力會消滅,我會繁榮昌盛,這不就是宇宙的定理嗎?」
2013年9月16日 想读 器物百岁而成精。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豆瓣
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
8.7 (304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魏然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6
★马尔克斯自认为掌控得最好的作品。
★这是一个残忍的犯罪故事,一部极具张力的小说,为此我写了三十年。——加西亚•马尔克斯
★它综合了我以往所有作品的元素,我希望写的东西百分之百、准确无误地达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
“凶手千方百计找人阻止他们行凶,得到的却是所有人的漠视、旁观。”
1951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个朋友在全镇人面前惨遭杀害。“我如此急切地想要讲述这桩案件,也许是它最终确定了我的作家生涯。”
1981年,经过30年的调查和思考,马尔克斯终于找到这出悲剧的关键。
此时的马尔克斯,为抗议独裁统治,已经进行了5年文学罢工。然而为完成这一作品,他打破誓言,写下了这部触目惊心的悲剧——《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次年,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3年7月31日 想读
寡人有疾 豆瓣
6.7 (17 个评分) 作者: 苗炜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10
•苗炜“反成功主义”叙事杰作。
•很多读书人和文艺青年都知道三联有个闷骚苗师傅。但只有读过《寡人有疾》,人们才会意识到他作为一个严肃小说家有多么优秀。
•在满纸智识乐趣中,看三个失败的医生如何徒劳无功地治死自己的病人。
—————————————————————————
《寡人有疾》一共有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诗人与医 院》,讲唐朝诗人卢照邻,得了麻风病,遇到医圣孙思邈,虽然治不好病,但诗人信奉孙思邈的哲学;第二个故事叫《蒙古兵和瘟疫》,蒙古入侵开封之前,开封城里闹瘟疫,名医李东皋控制住了瘟疫,蒙古兵随后杀进了城;第三个故事的背景在民国时期,名字叫《父与子》,一个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医生,用现代化的医疗手段,治死了他的父亲。
2013年6月2日 想读
流动的盛宴 豆瓣
A Moveable Feast
7.7 (8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汤永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
1920年代上半叶,海明威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流动的盛宴》这本书,记录的正是作者当日的这段生活。不过这本书的写作却是在将近四十年以后,换句话说,盛宴的“现场”早已消失,作者和读者都只是在记忆中追寻那段过往岁月,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这些记忆都已在时光的透镜里失焦、变形。所有有关巴黎的记忆都杂糅成一种对于巴黎的共同的历史记忆。在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关于巴黎的虚构或非虚构作品中,《流动的盛宴》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扉页上的题献——“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已经成为巴黎的“文化名片”,被广为传诵。在这部半纪实半虚构的作品中,二十年代巴黎文人圈的风俗画卷徐徐展开,那些当时在世界文坛、艺坛上呼风唤雨的人物都被寥寥数笔勾勒出生动的素描像,与这座城市、这部书永远融为一体。
2013年5月26日 想读
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 豆瓣
Miss Pettigrew Lives for a Day
8.0 (5 个评分) 作者: [英]温妮弗瑞德·沃森 译者: 意闲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0
一颗被埋没了半个世纪的珍珠
1938年,家庭主妇温妮弗瑞德·沃森把积聚多年心血的书稿《派蒂格鲁小姐的大日子》寄给伦敦书商,换来一句“伤风败俗”的恶评。沃森又拜访多家书商,小说最终得以出版,迅速成为当时少女少妇喜爱的“桃色新闻指南”。二战暴发,这部格调轻松的小说在肃穆的战争气氛中销声匿迹。62年以后,《泰晤士报》突发奇想,将已届94岁高龄的沃森请去做专访,擅于把握时机的佩塞芬妮书社趁热打铁买下此书版权,首印22,000册,一周内就被抢光,此后屡屡加印。时隔60多年,《派蒂格鲁小姐》竟奇迹般地登上文艺类畅销书排行榜,《卫报》称之为“不能解释的跨世纪文化现象”。现实中小说出版这一神话恰好映照了小说里写的故事,正如《每日邮报》所感慨的:“此书让我们懂得,人人都有咸鱼翻生的一天。”
2002年,沃森夫人在欣慰中含笑去世,《派蒂格鲁小姐》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各大电影公司也瞄准这个时机,准备把小说搬上大银幕。时逢近年来女性电影如日中天,本片讲述明星与助理之间的故事情节,酷似大热影片《时尚女魔头》,不同的是,电影《派蒂格鲁小姐》的女主角还是英国人,故事背景仍设在四十年代末,并全程在取景费用高昂的伦敦拍摄,整个故事都在同一天发生,集中了矛盾与冲突,与《时尚女魔头》同样吸引人眼球,又保持了原作的魅力。
2013年5月26日 想读 英伦轻快小说?好像从没读过。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豆瓣 Goodreads
Last Evenings on Earth
8.2 (226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4
◎《2666》作者波拉尼奥首部短篇小说集
◎令人着迷、苦寻的答案。挫败,但并非失败的旅程。
◎《2666》屡获2012年各项读书大奖: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是惟一入选的外国小说;《中国图书商报》年度影响力图书;入围新浪读书年度十大好书等。
◎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由十四个故事组成,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是“B”:一个智利流亡者,在南美和欧洲漫无目的地游荡,串起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的故事,几乎都是在流亡生活中理想破灭的一代人,如何挣扎于边缘,困于梦魇。这些人犹如在一场梦中,在不同的故事中不断改换着形象、名字或背景。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2013年5月4日 想读
梦想家彼得 豆瓣
The Daydreamer
8.1 (2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孙仲旭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5
这是麦克尤恩写给孩子的第一本书,讲的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彼得所做的白日梦。在英美两国,《梦想家彼得》都是以带插图的童书形式出版,而在许多别的国家,是以较为严肃的供成年人阅读的形式出版。
正如作者本人在序言中所说,我们之所以喜欢儿童书,是因为我们的孩子读这些书时的快乐,这跟文学关系少一点,而跟爱关系多一点。麦克尤恩在写作和为他的孩子大声朗读《梦想家彼得》时,他开始觉得忘了伟大的儿童文学传统,为成年人写本关于儿童的书,用的是儿童也能理解的语言,这样也许更好。他希望它的主题——想象力本身——对那些拿起一本书的人来说,都有所参与。
2013年5月4日 想读
九歌十辨 豆瓣
作者: 张元勋 中华书局 2006 - 8
本书对《九歌》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科的基础上,梳理《九歌》之章句,对诸多难辩之谜作了破解。作者认为,《九歌》是求子高谋之祀的祭仪纪实。其篇次所反映的是九歌之祀的神次,神次的排列当与先秦之祀规的“顺祀”、“配祭”、“祭不越望”诸仪则有关。东皇太一是名震华夏的古帝太吴伏羲氏。云中君应是位居楚国的民族神、地方神、乡土神即云梦神君。二湘诗的主人是舜爱二妃。二司命即“虞北二星”。从虚北司命为“二星”来看,“玄冥”本是两位,而这才是司命为二的真相 !东君是射日驱旱之傩祭,犹“后羿射日”之类。北晋的河伯出现在南楚的祀仪中当与《九歌》的原始面貌有关。山鬼、国殇与礼魂皆祭人鬼。鬼魂对人的威胁是难以忽视的,《九歌》祀人鬼而分列三祭,则是这种隆祀人鬼的最好史证。本书论点新颖,资料翔实,是研究与学习楚辞、先秦文学的重要参考书。
2013年4月29日 想读
繁花 豆瓣 Goodreads
8.7 (282 个评分) 作者: 金宇澄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3
这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繁花》让人为之一震,小说的好处自有高人评说----程永新
优雅之野心,当今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文体----张辛欣
近年来最有看头的小说---吴亮
2013年4月25日 想读
谈美 豆瓣
8.9 (56 个评分) 作者: 朱光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1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谈美”“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具振聋发聩之用,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2013年3月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