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历史与阶级意识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匈牙利] 格奥尔格·卢卡奇 译者: 杜章智 / 任立 商务印书馆 1992 - 10
本书贯穿了必须恢复被第二国际的领袖们所遗忘和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哲学意义的思想。在书中,作者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后提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具体的总体的范畴”、“历史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物化”等一系列概念、表述并使“阶级意识问题”在本书中占据相当主要的地位。
2019年11月7日 想读
82年生的金智英 豆瓣 Goodreads
82년생 김지영
8.2 (65 个评分) 作者: 趙南柱 译者: 尹嘉玄 漫遊者文化 2018 - 5
你們可以對一切都覺得理所當然,
我卻再也沒辦法繼續忍氣吞聲。
可是我只有變成別人,才能為自己說話。
我是金智英,1982年生。
★「BTS防彈少年團」團長南俊 網路直播推薦書籍
★最值得買來送給男性友人讀的一本書!
★韓國國會議員、政策立案者必讀的轟動之作!
★韓國正義黨黨鞭大聲呼籲:
文在寅總統,
盼您擁抱這本《82年生的金智英》!
「希望10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不再讓1992年生的金智英陷於絕望。」
․․․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生於首爾。
她有著那世代女生的菜市場名,生長於平凡的公務員家庭,大學就讀人文科系,畢業後好不容易找到還算安穩的工作,31歲和大學學長結婚,婚後三年兩人有了女兒。
接著,在眾人「理所當然」的期待下,她辭掉工作當起平凡的家庭主婦……
某天,金智英的講話和行動變得異常起來,與丈夫講話時,用的是自己母親的口吻,或者化身成已經過世的學姊,脫口而出驚人之語;到釜山婆家過節時,又有如自己母親上身般,以「親家母」的身分向婆婆吐露內心的不滿。
最後丈夫決定帶她接受心理諮商,就在與醫師的對話中,她慢慢揭露出自己的人生故事……
* * *
弟弟的一切東西都無比珍貴,不是哪個阿貓阿狗都可以觸碰的,偷吃弟弟奶粉還會被重男輕女的奶奶打
高中時遭到補習班男同學跟蹤,反而被父親責罵,認為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著要保守、行為要檢點,危險的時間、危險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免,否則問題出在不懂得避免的人身上
求職時被問過:遇到客戶性騷擾會做何反應;經常遭受面試官對她的外貌批評,甚至經歷不必要的肢體接觸
因為年紀最小又是女生,每天得負責幫其他同事泡咖啡,並忍受應酬灌酒
公司會優先提拔男性,而且他們薪水還比較高,但是難伺候的客戶卻會交給女職員,因為覺得「沒有必要把比較有可能長期留在公司服務的男同事逼太緊,叫他們做苦差事」
結婚後沒多久親戚長輩就開始關切何時生孩子,還一口斷定是她身體有問題才懷不上
生了小孩卻不得不辭職在家帶小孩,而且丈夫不能理解自己生兒育女會有的損失,認為他也會幫忙家事也會負責撫養就好
好不容易稍微脫離筋疲力竭的育兒生活,在外面喝咖啡喘口氣,卻聽到別人說:「命真好,我也好想用先生賺來的錢買咖啡喝、整天到處去閒晃……」
我是金智英,1982年生,
這是我的故事,或許也是妳們的真實人生……
* * *
這本書宛如人生現場直播,述說女性在社會中所感受到的一連串恐懼、疲憊、錯愕、驚嚇、混亂與挫折。透過女主角金智英的人生具體探討了社會對於女性的不公與偏見體現在哪裡?這些看不到的性別歧視如何制約和壓抑女性的人生?女性在家庭、職場、婚姻中到底犧牲了什麼?
全文以金智英的記憶為敘述主軸,偶爾引用了統計資料、文獻報導來支持那些記憶,意圖將她的人生刻畫得更為寫實、普遍,就是在這樣平凡有如紀錄片的人生中,蘊藏著令人心驚的現實批判。從小說主人公名字開始,到其經歷的人生故事,在她身上仿佛每個人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讀來感同身受,也令人心痛。
【作者的話】
因為身為女性而受到各種限制與差別待遇,
導致沒有辦法獲得付出後應有的成就,
甚至認為那是因為自己無能而深感自責的女性,
希望她們在閱讀完這本書以後,可以獲得一些安慰。
得獎紀錄
韓國2017年書店評選文學小說類年度最佳書籍
新書暢銷榜Top1,實體、網路書店小說類Top1
韓國2017上半年最賣座小說,上市至今累積銷量破60萬冊
阿拉丁書店暢銷冠軍,連續 23 週前十名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 總榜第二名,並獲頒年度作家大獎
名人推薦
王春子(插畫家)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李濠仲(《上報》主筆/作家)
林靜如(律師娘)
御姐愛(作家) 一致推薦
(姓名以筆劃排序)
韓國書評
那些至今被許多女性認為只是日常生活中會經歷的事情、不特別認為有什麼問題的事情、一些被忽略的議題等,統統都被這本小說點了出來。……作者在刻畫金智英這個角色人物時想要跳脫女性框架,不只停留在好像是為女性訴苦或者發聲的角色,而是獲得更廣、更普遍的共感帶(包括男性以及不同世代的讀者)。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會比其他女性主義書籍話題性十足的原因所在。――文化評論家張德賢
閱讀到最後,你甚至分不清自己究竟是金智英,還是金智英其實就是自己,因為她的人生正好如實呈現著「身為女性的人生」。……金智英的症狀雖然難用醫學角度說明,但是如果從「在對女性不友善的社會中消音」的角度來看,是可以充分理解的,她只是透過這些女性替自己站出來發聲罷了。――女性學者金高蓮珠
韓國網路書店讀者迴響
如果還有人沒讀過這本書,會想要強力推薦一定一要翻翻看,這是一本徹底點醒我的書,那些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原來一點也不合理。김상희
看著金智英的人生故事,彷彿看見了自己的未來,因為知道自己一定也難逃這樣的命運,所以讀著讀著默默留下了心有不甘的眼淚,這個世界一直在不停改變,但是要等到身為女人的我能徹底立足的世界到來,恐怕還有一段路要走。정예린
我竟然花不到一天就看完了她的一生,因為那是非常熟悉、幾乎和我的人生一模一樣的故事。那些婚前不知道、生小孩前不曾想過的鬱悶與煩惱,以及可想而知的未來,這根本不是一本小說,而是我的人生報告書。보리숲
難以否定的事實,一旦開始閱讀便再也停不下來,身為出生在韓國的女性必讀,至少要先從我們開始改變。이한나
2019年11月6日 想读
Hey, Kiddo 豆瓣
作者: Jarrett J. Krosoczka Graphix 2018 - 10
A National Book Award Finalist!
In kindergarten, Jarrett Krosoczka's teacher asks him to draw his family, with a mommy and a daddy. But Jarrett's family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His mom is an addict, in and out of rehab, and in and out of Jarrett's life. His father is a mystery -- Jarrett doesn't know where to find him, or even what his name is. Jarrett lives with his grandparents -- two very loud, very loving, very opinionated people who had thought they were through with raising children until Jarrett came along.
Jarrett goes through his childhood trying to make his non-normal life as normal as possible, finding a way to express himself through drawing even as so little is being said to him about what's going on. Only as a teenager can Jarrett begin to piece together the truth of his family, reckoning with his mother and tracking down his father.
Hey, Kiddo is a profoundly important memoir about growing up in a family grappling with addiction, and finding the art that helps you survive.
2019年11月5日 想读
Becoming Unbecoming 豆瓣
作者: Una Myriad Editions 2015
A devastating personal account of gender violence told in graphic-novel form,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1970s Yorkshire Ripper man-hunt.It's 1977 and Una is twelve. A serial murderer is at large in West Yorkshire and the police are struggling to solve the case - despite spending more than two million man-hours hunting the killer and interviewing the man himself no less than nine times.Through image and text Becoming Unbecoming explores what it means to grow up in a culture where male violence goes unpunished and unquestioned. With the benefit of hindsight Una explores her experience, wonders if anything has really changed and challenges a global culture that demands that the victims of violence pay its cost.
2019年11月5日 想读
On a Sunbeam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Tillie Walden First Second 2018 - 10 其它标题: On a Sunbeam
Two timelines. Second chances. One love.
A ragtag crew travels to the deepest reaches of space, rebuilding beautiful, broken structures to piece the past together.
Two girls meet in boarding school and fall deeply in love—only to learn the pain of loss.
2019年11月5日 想读
蓝色小药丸 豆瓣
Pilules Bleues
8.9 (89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弗雷德里克·佩特斯 译者: 陈帅 / 易立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11
假如有一天,与HIV携带者相爱
作者亲身经历改编,13个国家出版
重启人生,爱是唯一的救赎
....................
※编辑推荐※
你为什么爱我?
因为当你穿过人行道时,就像在和整条街做爱;因为每天早晨醒来的你,闻起来就像热腾腾的羊角面包。
因为和你 在一起我很开心。
因为你让我笑。
因为你尊重我,还不招我烦。
因为你鼓励我,你很聪明,也很诚实。
因为我喜欢你的眼睛、你的屁股;喜欢抚摸你的下巴和脖子;喜欢你皮肤的味道、你的小肚子、你粗糙的手、你眉毛的弧度。
因为你是唯一让我认真对待的人。因为你大胆又豪放、强大又脆弱。
因为你会思考,你让我向往一个理想的世界。
因为你让我觉得我是个好人。
因为,跟你想的相反,你是我认识的所有人中最懂得生活的。
☆这本该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爱情故事,但当卡蒂说出那句“我是HIV携带者,我的儿子也是”时,平凡的爱情童话瞬间从幸福的云端跌落到冰冷的地面。面对需要终生服用蓝色小药丸的母子两人,“我”的爱情和生活要以怎样的方式继续?
☆本书关注“HIV携带者”(HIV感染的最后阶段才是AIDS,AIDS是一种综合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不是一种“疾病”。)这个特殊群体,这在国内文学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它以作者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展现了在绝症的阴影下,人们如何相爱、相守,感人至深。
☆非常难能可贵的是,故事并没有走“可想而知”的悲情路线,也丝毫不见社会舆论的陈词滥调和耸人听闻的狗血剧情。相反,它以清新、平和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从未放弃生活、从未放弃爱的故事,哀而不伤,是献给所有遇到困难的人的一剂良药。
☆本书真实呈现了艾滋病从治疗和社会层面上对患者精神的折磨,深刻探讨了“我”作为未患病的伴侣,内心经历的激烈斗争和痛苦煎熬,字里行间带有浓浓的人文主义关怀,同时富有教育意义。
☆本书画风非常有特点,作者放弃了与一般浪漫爱情故事相符的唯美风格,转而运用了现实与抽象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意在让读者感受疾病的可怕、现实的残酷,同时也传达出这样的意味:现实不那么美好,但和这种不美好同样真实的,是我们的爱。
☆本书故事情节推进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从自己日记中摘录的话开启对一个个生活片段的回忆,给读者以娓娓道来的讲述感。这也使得全书丝毫没有流水账似的记叙,而是只将影响故事走向的、引发思考的情节展示出来,有一种不疾不徐的节奏感。
☆同名改编电影于2014年在法国上映,观众反响热烈,成为一时热议话题。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自传性质的作品,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爱人卡蒂从相遇、相知、相爱,到同居并共同抚养子女的点点滴滴。而与一般爱情故事不同的是,卡蒂从恋爱之初就告诉“我”:她是一名HIV携带者,她和前夫的儿子也是……
虽然前路困难重重,但二人还是凭借着对彼此矢志不渝的爱,克服了种种心理难关,摸索到了安全的相处模式,始终没有松开彼此的手。
作品虽然主题沉重,但哀而不伤,在清新、浪漫、感人的同时富有教育意义、引人深思。
.....................
※获奖记录※
2001年 日内瓦市青年漫画奖
2002年 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官方选择奖”提名
2002年 克拉科夫法国文化协会“安古兰最佳法语漫画奖”
.....................
※名人推荐※
佩特斯选择以一种平和的、举重若轻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是因为他想呈现的只是一个真实而平凡的普通人的爱情故事,里面没有英雄、没有法官、没有榜样,更不存在殉道者。他用朴实无华的画面过滤了一切过于煽情的表达,用无可辩驳的诚恳避免了各种惊世骇俗的假象。由此而达到的令人震撼的效果是真实而持久的,即使已经合上书很长时间,人们依然沉浸在感动的漩涡中。
——蒂埃里•贝勒弗鲁瓦(比利时作家、记者、漫画编剧)
2019年11月5日 想读
Wrecked Hearts 豆瓣
作者: Mathilde Kitteh / Luca Oliveri Peow 2016
Sci-fi Dark Shojo! Did you know people can have feelings in space! This book is 2 stories set in the Wrecked Ship universe, with shape shifting android-cats, hockey on Mars, high-school crushes, sexy dreams, and futuristic book production.
2019年11月5日 想读
The New Ghost 豆瓣
作者: Robert Hunter Nobrow Press 2011 - 5
A beautifully rendered, literally haunting tale of the afterlife, Robert Hunter's The New Ghost follows a spectral entity on his first day at work: dark, gentle, poetic, and heart-warming all at once, it is an atmospheric tale to dash the conventions of comics and leave you thirsty for more from this young storyteller. Part of the Nobrow 17x23 series.
2019年11月5日 想读
The Best We Could Do 豆瓣 Goodreads
The Best We Could Do
作者: Thi Bui Abrams ComicArts 2017 - 3
An intimate and poignant graphic novel portraying one family’s journey from war-torn Vietnam from debut author Thi Bui.
This beautifully illustrated and emotional story is an evocative memoir about the search for a better future and a longing for the past. Exploring the anguish of immigration and the lasting effects that displacement has on a child and her family, Bui documents the story of her family’s daring escape after the fall of South Vietnam in the 1970s, and the difficulties they faced building new lives for themselves.
At the heart of Bui’s story is a universal struggle: While adjusting to life as a first-time mother, she ultimately discovers what it means to be a parent—the endless sacrifices, the unnoticed gestures, and the depths of unspoken love. Despite how impossible it seems to take on the simultaneous roles of both parent and child, Bui pushes through. With haunting, poetic writing and breathtaking art, she examines the strength of family, the importance of identity, and the meaning of home.
In what Pulitzer Prize–winning novelist Viet Thanh Nguyen calls “a book to break your heart and heal it,” The Best We Could Do brings to life Thi Bui’s journey of understanding, and provides inspiration to all of those who search for a better future while longing for a simpler past.
2019年11月5日 想读
喧哗与骚动 豆瓣
9.3 (4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8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作家花费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欢的小说。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本书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2019年11月5日 想读
论革命 豆瓣
作者: [法] 托克维尔 著 / 弗朗索瓦丝·梅洛尼奥 编 译者: 黄艳红 / 崇明 上海三联书店 2016 - 9
托克维尔编著的《论革命——从革命伊始到帝国崩溃》是托克维尔在撰写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之后构思的另一部巨著,可以看作是前者的续篇,但在完成之前就去世了,留下了一些提纲、部分成形的章节和大量笔记,主要讨论了1787~1789年以及督政府到拿破仑政变这两个时期,少量涉及恐怖和拿破仑帝国。本书反映了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意义的极其深刻的思考和剖析。
2019年11月5日 想读
我默默地恨着你 豆瓣
I Hate You - You Just Don't Know It Yet
6.6 (7 个评分) 作者: [德]纳丁·雷德里希 译者: 塔奇拉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10
欧美独立漫画界傲娇女孩 丧酷吐槽小绘本,替你说出爱情里的大实话。
有人看哭,有人看笑,有人假装看不懂,有人默默移开视线……你在心里恨着谁?
=======
看星星的时候,我会想起你。你,把我的世界打翻在地。你真讨厌。又懒,又倔,又自大。
为何我偏偏离不开你?
我默默地恨 着你。
=======
给爱情中小心翼翼的你。
欢迎来到恋爱内心戏小剧场。
第1幕[失望]“你的生活,你最重要。”“最好不要跟我说话。”
第2幕[愤怒]“滚!”“擦!”“莫名其妙!”
第3幕[纠结]“自从我们在一起,我连屁都没放过。”
第4幕[戏精]“你的身材最棒啦。”
第5幕[寂寞]“救命……”
简洁有力的画风,精准毒舌的反讽,直视爱情中的小确丧、“柠檬糖”和“真香现场”。
《芬兰人的噩梦》治愈了社恐,《我默默地恨着你》会让爱过的人暗暗点头、偷偷泪目、释怀而笑。
2019年11月5日 想读
我的現實與網遊被戀愛喜劇侵蝕了 01 豆瓣
俺のリアルとネトゲがラブコメに侵蝕され始めてヤバイ
作者: 藤谷ある / 三嶋くろね 译者: 趙聖媛 東立出版社 2013 - 4
鷺宮慧太是線上RPG的重度玩家。雖然慧太操縱的是女性角色,還加入一個成員幾乎都是女性玩家的公會,參加網聚的時候卻被誤認成公會裡唯一的男性角色「騎士大人」,所以不管在現實或遊戲裡都大受青睞!這是某種陷阱嗎?
橫跨網路與現實的on & off-line戀愛喜劇!
2019年11月4日 想读
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 豆瓣 Goodreads
7.0 (24 个评分) 作者: [日]松浦弥太郎 译者: 张富玲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0 - 6
《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松浦弥太郎人生医药箱》是松浦弥太郎青年时代践行的幸福论,在这本书中,松浦弥太郎分享了他对人生中所有“不安”与“寂寞”的解决方案。
害怕孤独、失去、变老、疾病、贫穷、失败......人的种种烦恼常常来自内心的不安与寂寞。也曾经历这一切的松浦弥太郎,为读者写了19封信,对症下药开出人生处方,讲述如何与自己和解,是一本心灵励志类的教科书。
本书特别收录松浦弥太郎写给中国读者的一封信。
------
★日本生活美学大师、《100个基本》作者松浦弥太郎,治愈你所有烦恼的人生医药箱,重版再来!
★不讲大道理,只有小哲学!你所有的烦恼,都是来自内心的“不安”与“寂寞”!
★写给读者的19封信,19个简单建议,助你放松心情,笑对人生;4个生活课题,效用强大,值得长期挑战。
★海量金句,常读常新;媒体热议,名人转载;影响无数读者的幸福论!
★浦睿飞行本,轻型纸,便携易读,时刻充电。
2019年11月3日 想读
無職轉生 ~到了異世界就拿出真本事~ 02 豆瓣
無職転生 ~異世界行ったら本気だす~
7.7 (7 个评分) 作者: 理不尽な孫の手 / シロタカ 译者: 羅尉揚 台灣角川 2015 - 8
★令人憧憬的人生重來型轉生奇幻小說!
★描寫主角努力向學的故事引人入勝!
生前是個三十四歲無職尼特族的男子轉生到異世界,開始邁向新的人生。
轉生後名叫魯迪烏斯的這名男子被授予在菲托亞領地的最大都市「羅亞」擔任家庭教師的工作。
魯迪烏斯原本認為自己應該有辦法應付家庭教師這點小事,
然而身為他學生的大小姐──艾莉絲卻凶暴得遠遠超乎他的想像……!
為了讓不肯聽話的艾莉絲能夠服從自己,魯迪烏斯下定決心要實行某個作戰!
他出生至今將挑戰的最重大任務即將展開──
眾人憧憬的人生重來型轉生奇幻小說,第二集!在熱烈反應下迅速推出!
2019年11月3日 想读
《转生的巨人》 豆瓣
作者: 王晋康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8 - 3
王晋康是中国科幻大师级人物,目前已创作500多万字作品,并获得18次中国科幻银河奖。其作品在读者群中具有不俗的市场号召力,同时他也是目前国内除刘慈欣之外最重要的科幻作家。但因其作品出版签约分散在十几家出版社和出版公司,目前市场上整体操作王晋康作品的出版单位尚未出现,导致喜欢他的作品的读者群很难一次性买到王晋康多部作品。
为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扩大“科幻虫”系列的品牌价值,我们签约了王晋康中短篇力作50余篇共计200余万字,分成多册出版。
本部作品以《转生的巨人》命名,作者同名小说已被“南派泛娱”收购,并按IP概念打造成漫画,为进一步推广成影视作品做准备。“南派泛娱”为《盗墓笔记》作者与人合办的影视公司,目前已推出多部影视作品。王晋康与“南派泛娱的合作”属于强强联手,对这一系列作品的推广将起到很大助推作用。本庥内还收录了王晋康其他多篇作品,其中包括《豹》《生存实验》《拉格朗日墓场》《母亲》《挑战美杜莎》《七重外壳》《天火》《透明脑》等。
2019年11月3日 想读
一场游戏一次消遣 豆瓣
A Sport and a Pastime
7.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詹姆斯·索特 译者: 杨向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9
爱仅仅是他人讲述的故事吗,一个对我们自身来说虚幻的东西,只在梦境中摇曳发光?
.
六十年代初的法国,“我”在巴黎邂逅了四处游荡的耶鲁大学辍学生菲利普•迪安,一个“活着的偶像”。“我”和迪安驾驶着一辆德拉奇古董跑车寻欢作乐,直到迪安遇见法国女孩安-玛丽,一个炽热燃烧的幻梦的对象,由此展开了一段充满感官魅惑的爱情故事。
“我”在窥视的片断与想象之间追随着迪安与安-玛丽的罗曼史,犹如读者的同谋般进入到令人目眩的欲念与情感深处。在短暂的时间及依附于它的一切之外,爱情究竟是什么?是否仅仅是艺术的构想,他人描述的不可能的虚幻之物,被创造出来只为以某种方式理解生命中的相聚和分离?
《巴黎评论》终身成就奖得主詹姆斯•索特最著名的代表作,“《一场游戏一次消遣》为文学的主要工具——即想象力——确立了新的标准。一部关于法国恋情的悲剧小说,实际上却颇具雄心而曲折地探究了故事讲述本身的性质和意义,以及我们需要创造浪漫故事的深层原因。”(莎拉•霍尔)
.
评论推荐:
“在世的小说家中,没有人写出比《一场游戏一次消遣》更令我仰慕的作品……它是我所知道的最接近完美的美国小说。” ——雷诺兹•普莱斯(著名作家、学者)
“詹姆斯•索特写出的句子胜过当今任何一个美国写作者,这在小说读者中是一个信仰。”——理查德•福特(普利策文学奖得主)
“对于那些会从阅读中获得强烈乐趣甚至上瘾的人来说,他是一个特别令人满足的作家。我将詹姆斯•索特列为少数我渴望阅读其全部作品的北美作家之一,并且迫不及待想看他还未出版的书。”——苏珊•桑塔格(著名作家、艺术评论家)
“詹姆斯•索特仅用一个句子就能令人心碎。”——迈克尔•德达(著名评论家,普利策批评奖得主)
“索特是那种最为稀有的现象:实干家成为了一位成功的、比成功更卓越的艺术家——他的事业是海明威梦寐以求的。”——约翰•班维尔(布克奖得主)
“索特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但具有不寻常的敏锐、智慧和美妙。”——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著名小说家)
“一位敏感、传奇、智慧的作家,拥有一流的平衡感。”——约瑟夫•海勒(美国著名小说家,《二十二条军规》作者)
“詹姆斯•索特教我将写作浓缩为最本质的东西。坚持正确的词,并且记住‘少即是多’。他告诉我一个情节可以同时是一条直线和一幅拼贴画,而张力和透视是流动的;还有,伟大的艺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产生。这些教导还在继续。”——裘帕•拉希莉(普利策文学奖得主)
“詹姆斯•索特是一位技艺臻于完美的说故事的人。”——《巴黎评论》
2019年11月2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