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国王的两个身体 豆瓣 Goodreads
The King’s Two Bodies: A Study in Mediaeval Political Theology
8.8 (14 个评分) 作者: 恩斯特·H·康托洛维茨 译者: 徐震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1
对嗣后的思考是人类最基本的思考,政治体亦然。
“国王的两个身体”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法学家创制的概念:国王有一个“自然之体”,他个体的肉身,可生病、会疲弱、可朽坏;同时,国王另有一个“政治之体”,永远存续、不可朽坏。然而,政治体世俗化的下发展历史塑造了超越时间的“祖国 ”和“人民”这样的观念,并自然地引向这个身体的“头”,即国王的永久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古今政治体的根本问题。
康托洛维茨耗时十年,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目眩的研究,深入探索了“两个身体”的中世纪渊源,从浩瀚的史料中清理出各种与“二体”有关联的思想谱系——都指向一个根本问题:政治体永久性,即人民政体的“头”的永久性问题。他精心雕琢自己一生的巅峰之作,试图用历史材料本身散发出的魅力,抵御激进主义的思潮,揭示现代国家的生成问题。
必须指出:英国剑桥史学派和法国年鉴史学派所建构的西方史学强大话语权,让《国王的两个身体》作为政治思想史经典的谱系,被某些意识形态的蜘蛛网所遮蔽。《国王的两个身体》会让今天的读者想到这样的道理:斩首作为政治体的人民身体的“头”,无异于斩除一个人民国家应该景仰的高贵精神——这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文明传统的珍珠彻底破碎。
2019年10月17日 想读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豆瓣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作者: (美)约瑟夫·熊彼特 译者: 吴良健 商务印书馆 1999 - 2
熊彼特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经济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其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综合反映了其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方面的思想观点。
本书是论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的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它以创新理论为基础,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研究社会制度形态问题,得出了资本主义存在不下去,社会主义行得通,资本主义可以自动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结论。
本书可供我国学术界研究、评论之用。
2019年10月16日 想读
芝加哥学派 豆瓣
作者: 约翰·范·奥弗特瓦尔德 译者: 王永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 1
芝加哥大学为何汇聚了那么多带来经济和商业变革的思想家?为何出了那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本书对此给出了详尽而深入的回答。作为第一部研究芝加哥经济学派历史的著作,本书不仅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文笔优美、妙趣横生,读来不仅可以掌握芝加哥学派的历史,对大学如何办学、如何培养顶尖学术人才,对了解杰出学者的成长之路等等,都会很有启迪。
2019年10月16日 想读
朋友还是对手 豆瓣
Vienna and Chicago: Friends or Foes? A Tale of Two Schools of Free-Market Economics
作者: [美]马克·史库森(Mark Skousen)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本书是马克·史库森(Mark Skousen)的又一部力作。基于他对两大学派经济学家的访谈,揭示了他们各自的强势和弱势,在每章的结尾部分都对“谁对谁错”作出了研判。最后,全书的分析得到了令人惊喜的结论,正如作者在全书结尾所期望的,这两个争论不休的学派有望增进他们共同的理论基础。
2019年10月16日 想读
人口原理 豆瓣
作者: 马尔萨斯 译者: 丁伟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7 - 1
《人口原理》讲述人口问题与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粮食的匮乏和人们希望减少人口以至最后能消除人口同资源不相适应的各种措施有关的问题。虽然生存斗争一直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但对人口问题深入的理论探讨,则是因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相对人口过剩和其他社会问题的大量涌现而开始的。自从有了第一位人口理论家的名字,“萨尔萨斯的窘境”就成了人口问题的代名词。在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及70年代的人口爆炸之后,以限制人口增长为建立社会和谐之根本的理论,一度被世界各国视为不可动摇的公理。而随着中、印两个超级人口大国在21世纪的飞速崛起,巨大的人口和同样巨大的市场成就了经济起飞的新模式,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无疑遭受了当头一击。人口增长将成为财富增长不可逾越的障碍的著名论断,是否仍将如马氏的预言,如期成为这两个新兴大国发展中遭遇的瓶颈?人们将拭目以待。
2019年10月16日 想读
人口论 豆瓣
作者: (英)马尔萨斯 译者: 郭大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
马尔萨斯的基本论题是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趋势的思想。它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认为由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食物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赶不上以几何级数增加的人口需要,并认为这是“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
2019年10月16日 想读
尤利西斯 豆瓣
Ulysses
9.4 (23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金隄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5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 Blo 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本书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布卢姆日”。
2019年10月16日 想读
存在与时间 豆瓣
Sein und Zeit
8.1 (20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 陈嘉映 / 王庆节 合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4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019年10月16日 想读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 豆瓣
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作者: [德国] 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 王庆节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之一、其内容原为海德格尔的成名作《存在与时间》的写作计划之一部分
本书主要是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成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其目的在于将形而上学疑难作为一种基始存在论的疑难展现出来。基始存在论就是对有限的人的本质作存在论上的分析工作,是人的亲在的形而上学,它与所有的人类学,甚至与哲学的人类学都保持着根本性的区别,出?何种意图和以怎样的方式对一个基始存在论的观念做阐释工作,在什么范围之内以及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之下提出“什么是人?”这一具体问题,海德格尔在书中论述得非常清楚,为我们深刻领会《纯粹理性批判》提供了难得的精神食粮。
2019年10月16日 想读
少女不十分 豆瓣
7.9 (23 个评分) 作者: 西尾 維新 講談社 2011 - 9
少女はあくまで、ひとりの少女に過ぎなかった…、妖怪じみているとか、怪物じみているとか、そんな風には思えなかった。―西尾維新、原点回帰にして新境地の作品。
2019年10月16日 想读
逻辑学导论 豆瓣 Goodreads
Introduction to Logic
8.8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欧文·M·柯匹 / [美] 卡尔·科恩 译者: 张建军 / 潘天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3
《逻辑学导论(第11版》所选用的有关政治、哲学、科学及多领域当代论争的鲜活的论证实例,展示了许多严肃的学者和思想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逻辑原理的应用,使逻辑学习既内容充盈又富有生活气息。书中也选用了许多谬误性论证作为例示与辨谬训练资料,以使学生明了对逻辑法则的忽视或误用如何使论证走入误区。书中也有少量论辩推理的例子,这些例子是为说明逻辑原理而特别编制的,但使本书卓尔不凡的,还是那些精心选自许多不同领域文献的丰富多彩的新颖实例。
2019年10月15日 想读
电影艺术观念 豆瓣
作者: 游飞 / 蔡卫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7
《电影艺术观念》是一部全面阐述世界电影艺术观念的著作,其显著特色在于将权威的电影学术理论与生动的电影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电影历史脉络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独特的电影艺术表达与多元的国际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学术性与实践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电影艺术素养。
《电影艺术观念》是一部电影艺术理论著作(涉及好莱坞经典叙事体系、蒙太奇、长镜头、现代及后现代电影观念),又不乏对电影艺术家进行的创作个案研究(涉及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奥森·威尔斯、戈达尔、伯格曼和科波拉等电影艺术大师),它还可以被当作一本风格独特的世界电影史(涉及类型电影、先锋派、纪录电影、新现实主义、“新浪潮”、新好莱坞和独立电影等重要流派)。
2019年10月15日 想读
现代电影美学 豆瓣
作者: 雅克·奥蒙 / 米歇尔·玛利 译者: 崔君衍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0 - 4
《现代电影美学》现为巴黎第三大学电影专业教材。四位作者分别是巴黎第三大学电影美学教授雅克·奥蒙、米歇尔·玛利、马克·维尔内和《电影手册》编辑阿兰·贝尔卡拉。
本书涉及符号学、叙事学和精神分析学等电影研究新学科,涵盖了雨果·门斯特伯格、贝拉·巴拉兹、谢尔盖·爱森斯坦、安德烈·巴赞、让·米特里、罗兰·巴尔特、克里斯蒂安·麦茨等电影理论大家的重要思想。
本书超越了时间的局限性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不仅是对已发生事实的归纳总结,更是对于未来的指导和预言。
2019年10月15日 想读
电影美学 豆瓣
作者: [匈]巴拉兹·贝拉 译者: 何力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3 - 9
本书是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的重要著作。作为电影美学理论的大家之说,这本书在电影理论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本书核心内容是通过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及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来探讨电影艺术本性。书中关于无声电影艺术经验的总结、关于有声电影的功过和电影艺术的三大特点等论述,至今仍被电影研究家广泛引用。
2019年10月15日 想读
电影批评 豆瓣
8.8 (49 个评分) 作者: 戴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3
《电影批评》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之一种。作者从具体电影的批评方法入手来进行《电影批评》写作,具有文学案例研究的方式。在进入具体的文本分析之前,《电影批评》作者先简洁而概要的介绍这一种批评理论的大致情况,比如批评对象、理论来源、主要内容等等,然后再进入到对具体电影文本的解读和分析,这样学生可以非常细致的了解怎样进行电影批评。
2019年10月15日 想读
影视美学 豆瓣
6.3 (6 个评分) 作者: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5
本书是作者多年授课的讲稿,在2002年出版的《影视美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补充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把影视艺术放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中,探讨了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影视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及其发展流变;下编则把影视美学放在文化的整体构架中,同时结合影视艺术的实践探讨了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美学特征、审美心理等。
全书既有理论的深度和系统性,又深入浅出、通晓易懂,被全国多所院校作为影视专业的必修课教材,经修订后更为系统全面,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影视美学基础教材。
2019年10月15日 想读
Dota 2 豆瓣
作者: Surhone, Lambert M.; Tennoe, Mariam T.; Henssonow, Susan F.
2019年10月15日 想读
Dota 2 Game Guide 豆瓣
Find tips, tricks, hacks and cheats with our ProGamer eBook guides. Play the game as a pro and beat your opponents to advance further in the game. Complete all levels with ease and find useful insight secrets from professional gamers. Become the expert with this easy to understand eBook gaming guide.
2019年10月15日 想读
DOTA 2 豆瓣
作者: Valve Corporation Dark Horse 2017 - 8
The heroes of Dota 2 forge eternal legacies amidst the chaos of battle as they ward off assaults on their Ancient and push ever closer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emy's. Now glimpse beyond mere allegiance to Radiant or Dire into the storied lives of these legendary warriors with Dota 2: The Comic Collection.
Valve and Dark Horse are proud to present eight premier comics—collected in print for the first time—that delve into the characters and universe of the most played game on Steam. Offering a glimpse into the origins of the Ancients and the deeper workings of the world they inhabit, Dota 2: The Comic Collection is a chronicle that celebrates the passion of Dota 2 players everywhere.
2019年10月1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