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牧夜手记 豆瓣
作者: 徐钺 知识出版社 2010
一部小说。
主人公是一个二十七岁的漂泊者,以翻译和写作谋生;然而将这个人物与所有他者区分开来的是——他自十二岁的某一天便开始失眠,在此后十五年的时间里再未安睡过。他的亲人、他所爱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个离开了他,然而,他将此视作一种被预言的宿命。他将那个似 乎永远召唤着自己,却又并未真正现身的声音描述为一个大写的“他”——一个匿名的巨大在场。
后来,主人公在偶然中见到了一个同样具有某种波希米亚气质的、却更加年轻的被召唤者,一个似乎同时以“我”和“他”的影子出现的人物;并且,读到了他的一本尚未完成的笔记。然而,故事中的“我”并不知道:这正是那匿名的声音读出自己的开始。“我”只是翻阅着那本笔记,在夜晚写下更多掀动宿命的文字,一步一步,走向那被预言的黑暗入口……
2019年9月13日 想读
塞壬史 豆瓣
作者: 叶美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 - 3
《塞壬史》是作者叶美生活跌宕之后,动用反思之力书写的一部精选集。正如诗人批评家苏晗所说:“作者拒绝以轻柔的笔调纾解记忆,相反,她执拗地逼视它、否定它,走向另一条无人的道路。其后,诗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语言景观:异质的、自动陌生化的字词大量出现,句法也显得拗怪一颇类似塞壬的歌声,神秘地摇曳着,又携带彻骨的锋利与危险。”
2019年9月13日 想读
舌形如火 豆瓣
作者: 厄土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 - 5
《舌形如火》是青年诗人厄土2003至2013年的诗歌创作选集,由《日常诗》、《瞬间诗》、《昨日诗》及《居住诗》等部分组成。其写作具有较强辨识度,在同代优秀诗人看来,属于“从超验经验出发,上升且浸入此刻存在的诗歌”。本集选录厄土不同阶段的作品,清晰地表达了其忠于自身的修辞立场,通过语言的精确表达和对形式的追求,在超越经验、精神救赎的探索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融合方面具有启示意义。
2019年9月13日 想读
鲍勃·迪伦诗歌集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 鲍勃·迪伦 译者: 西川 / 陈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6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囊括迪伦逾半世纪创作经典
迪伦与布莱克、兰波、惠特曼和莎士比亚比肩而立。
他不是为了歌唱永恒,而是叙说我们周遭发生的事物,如同德尔斐的神谕在播报晚间新闻。
他的作品之美就是最高的等级,改变了我们关于“诗歌是什么”以及“诗歌何为”的观念。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战后铁器时代的游吟诗人,首次将歌词带入经典文学殿堂
鲍勃·迪伦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范畴内,创造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尽管这个结果可能让人惊奇,但要是你回望过去的5000年,你会发现诗人荷马和萨福。
他们写下的充满诗意的篇章,其本意就是用来表演的,鲍勃·迪伦就是如此。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长 莎拉·丹纽尔
▼百万张脸孔唱过的歌,撼动一个时代的灵魂之声
那些在风中飘荡的,随暴雨而至的,在红色天空下的
致纽约的,致青春的,致战争的,致爱人的
那些获得2016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奥斯卡奖、格莱美奖的
被百万面孔传唱的,被乔布斯熬夜解读过,让金斯堡失声痛哭的
369首歌词,精心打磨,一书囊括。
▼华语诗界×乐界优秀译者,联袂呈献千面迪伦之歌
西川 陈黎 张芬龄 奚密 李皖 冷霜 陈震 曹疏影
马世芳 胡续冬 包慧怡 罗池 厄土 胡桑 周公度
▼创意设计,中英对照
收录鲍勃·迪伦逾半世纪创作生涯中31张经典专辑共369首作品
中英对照,精注详注,兼顾英文歌词的原汁原味与中文翻译诗性之美;
创意包装,摇滚美学:外包装箱为六〇年代风格复古旅行箱,整箱含八册诗集;
每分册为“薯片袋”式外包装+口袋本诗集,以“薯片袋”这一有着强烈美式风格的创意包装,
我们试图打破快消品与经典读物的疆域,在消费主义的时代里横冲直撞,让人与诗歌重新相遇。
2019年9月13日 想读
写作法宝 豆瓣
On Writing Well: The Classic Guide to Writing Nonficrion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津瑟 译者: 朱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 9
本书以其合理的建议、清晰的表述、温和的风格而为读者称道。本书为所有想要写作的人而写,不论你想写的是人、地方、科技、商务、运动、艺术还是你自己。书中的原则和观点,已经被几代作家和学生分享。
本书为30周年纪念版,增加了新的前言,以及撰写家史及回忆录的章节。
2019年9月13日 想读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豆瓣
作者: 波德莱尔 译者: 郭宏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0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精选波德莱尔的文艺批评论著27篇,内容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诸领域,基本囊括了其美学思想的方方面面。波德莱尔具有相当精细的鉴赏力,突出地反映了时代思潮的更迭,既上承浪漫主义传统,又蕴含现代主义新观念的萌发。
2019年9月11日 想读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豆瓣
作者: [德]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王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3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本雅明的目光转向了以《恶之花》闻名的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在书中,本雅明与波德莱尔一起对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渐次熄灭的煤气灯、把人固定在土地上的住房牌号、日渐堕落成商品生产者的专栏作家”发出挽歌式的哀叹,一起作为“城市的闲逛者”躲在人群里注视着这个嘈杂的商品物质世界,一起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发出“震惊”的慨叹,却又在结尾处理性而忧郁地击碎了波德莱尔的现代主义英雄之梦。本雅明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内心的敏锐,使得这部构筑在浩瀚的引文之上的辉煌之作更多了一份诗意的绵长。 本书并非本雅明生前特意写作而成的书,而是他著名的写作计划“拱廊街”中“拱廊研究计划”的几篇完成稿,只是由于作者的突然离世,这个工程也戛然而止。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人与自身异化所做的斗争。
2019年9月11日 想读
情节!情节! 豆瓣
作者: 诺亚·卢克曼(Noah Lukeman)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 7
情节不仅仅与一个伟大的创意相关,好的情节是众多创意和写作要素的集合体,包括人物、经历、悬念、冲突和上下文。最好的故事是人物和层层推进的悬念冲突的有机结合。 本书从理论到实践都围绕着关于故事的古老规则展开,涵盖了人物、悬念、冲突这些文学作品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新意,提供了新颖的案例和练习。对于小说家、电影编剧、剧作家、非虚构作家甚至诗人,不论你是在修订作品还是着手创作一部新作品,都能从本书中得到创意的激发。
2019年9月11日 想读
失落的一代 豆瓣
8.2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潘鸣啸 译者: 欧阳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 - 1
对中国上山下乡运动的全方位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一章
本书从思想理论的角度,对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衰进行了最系统深刻的剖析。
本书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知青史的精审之作。
1966年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城镇中学生先“闹革命”,当红卫兵,后被遣送到农村去。据统计,1968至1980年间的下乡人数,大约有一千七百万。这场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运动,名为“上山下乡运动”,在世界或在中国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运动对整整这一代城镇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使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影响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城市社会,甚至农村社会。这整一代人可以被称作“失落的一代”。
本书揭示了发起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分析了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所引致的后果。本书也探讨了下乡运动进行了二十多年(包括“文化大革命”前小规模的运动),为何会在1980年突然寿终正寝,并且研究了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政治及经济上留下了什么印记,以及它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应该占一个什么位置。
本书对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作了全方位研究,指出其动因不仅在经济人口方面,也在政治方面,论述之广泛,分析之深入,构成了当代中国史研究重要的一章。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作者是第一位用中文在中国发表知青问题论文的西方学者,是第一位深入到知青中并且从事知青研究的西方学者,同时还是唯一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研究知青问题为己任的西方学者。
刘小萌,知青史专家
作者是法国汉学家,却对中国当代历史有极为准确的洞察。作为同龄人,他对于中国知青的命运既有深切的同情理解,又有立足国际视角的冷静分析。我也是当年的知青,对此书颇为认同和喜爱。
丁东,书评人
这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及充分的论据阐释了当年发生的令人心寒的历史事实。
Andre Laliberte, China Quarterly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虽为一重要事件,但却远不如红卫兵造反那么广为人知。如今,潘鸣啸终于为我们完成了一本含有确凿证据的学术论着。
Lucien Bianco, China Perspectives
眼前这本巨作汇集了曾经经历过那悲惨时期的各路英雄的面谈记录,对纷繁杂陈的中国资料抽丝剥茧寻根究底,经过长期酝酿,最终给我们清晰地勾画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侧面。
Marie-Claire Bergere, Vingtieme Siecle
2019年9月11日 想读
给青年诗人的信 豆瓣 Goodreads
Briefe an einen jungen Dichter
9.1 (142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 冯至 雅众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 - 12
比诗更像诗的十封信,你我都是青年诗人。
.
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信,关于诗歌、人生、孤独、自我、职业,诗意对谈。
.
里尔克的精神知音,著名翻译家、诗人冯至经典译本,全新再版。
.
全书经冯至先生之女冯姚平女士以及师承于冯至先生的德语翻译家韩耀成先生指导校正。
┉┉┉┉┉┉┉┉┉┉┉┉┉┉┉┉┉┉┉┉┉┉┉
.
里尔克留给我们这样十封给青年诗人的信。
.
“里尔克除却他诗人的天职外,还是一个永不疲倦的书简家;
这十封信浑然天成,无形中自有首尾;向着青年说得最多。”
.
如何成为一个诗人,如何面对寂寞,如何解决职业的苦恼?
二十岁的年轻人致信诗人里尔克,倾吐生活的种种疑惑不安。
同样年轻的诗人如何给出答案?
.
十封里尔克的信完整呈现,特别收入里尔克诗作十八首;
特别附录冯至论里尔克四篇及里尔克作品节选两篇。
┉┉┉┉┉┉┉┉┉┉┉┉┉┉┉┉┉┉┉┉┉┉┉
.
“第一次读到这一小册书信时,觉得字字都好似从自己心里流出来,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兴奋。”“里尔克是一个稀有的书简家,……几年来,这几册书简每每是我最寂寞、最彷徨时候的伴侣。”——冯至
.
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
.
在我们的时代,纯粹的诗人是罕见的,但也许更为罕见的是纯粹的诗人存在,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茨威格
.
里尔克凭借着《杜伊诺哀歌》和《给青年诗人的信》获得了显赫的声名。——《纽约时报书评》
2019年9月11日 想读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豆瓣
作者: 傅雷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 - 11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一书,是傅雷在参考法国博尔德(Bordes)《美术史二十讲》及晚近诸家美术史的基础上,整理扩充而成。书稿成于20 世纪30 年代,部分章节曾发表于民国《艺术旬刊》,至1985 年始由三联书店印行出版。
全书分二十讲,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以来,乔 托、多那太罗、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开兹等西方艺术巨匠和艺术流派,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装饰等美术门类。“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不单分析了一些绘画、雕塑作品,同时接触到哲学、文学、音乐、社会经济、历史背景等等。对青年读者来说,如何丰富自己的知识,是很有教益的。对从事美术史研究的人来说,有些问题值得思考,例如美术史应该如何编写等等。”(庞薰琹《〈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与傅雷先生》)
此次整理出版,以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年手稿影印本为底本,参考了 三联书店1988 年印本、2016 年印本,对译名和字词用法做了适当调整,并随文意选配插图。
2019年9月11日 想读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孙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6
莫言 阎连科 韩少功 苏童 力荐作品!
一次残忍的阅读,就像又看了一遍《活着》。
这是一本由5个中篇组成的小说集。这5个小说都试图从人的精神里身体里挖到一个最深最疼痛的地方,然后把这份疼痛无限放大。这些从人心里长出来的丑恶、恐惧、无助深深刺痛了每一个看到的人。
这是由生活在不同角落的小人物们构成的一部小说集,可能是下岗工人,可能是高校的年轻老师,可能是绝望捍卫弱智女儿的母亲,还可能是试图用身体来感知这个世界的孤儿。他们汇合在一起就是关于生和希望的故事。
2019年9月11日 想读
流动的盛宴 豆瓣
8.3 (1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汤永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4
2019年9月11日 想读
她在红尘外 豆瓣
作者: 许晓 海天出版社 2019 - 9
《她在红尘外》是国内首部探访女性修行者生活的非虚构作品。文笔流畅、扎实,题材罕见,在当下具有独特的意义。资深媒体人的一次长途旅行,她独自一人,历时四个月,跨越十个省份,行走了三万公里,从福建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了浙江、江苏、山西、湖北、河南、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一直走到了西藏珠峰大本营的绒布寺。它既是一本游记,也是一部心灵成长史。她将用独属于女性的感性,记录了对修行人的观察和寻访,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俗世里的人,是如何通过这次游历,找到人活在世间摆放自己的方法。
2019年9月11日 想读
血酬定律 豆瓣
8.5 (39 个评分) 作者: 吴思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3 - 8
本书提出了血酬和元规则等概述,这些概念代表了我力所能及的深度。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从晚清到民国,吃这碗饭的人比产业工人多得多。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所拼抢的东西,这就是“血酬定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却可以推出许多惊人的结论。如果再引入一些因素,一层一层地推论下去,还可以解释书中的其他概念,成为贯穿全书的基本逻辑。因此,作者把“血酬定律”当作书名。
2019年9月11日 想读
污名 豆瓣
作者: 姚星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6
污名是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系统中一种差异化的存在。本书追溯了污名研究的缘起、发展脉络和理论流派的形成,深入地分析了既有污名研究的问题及其理论困境;从主体建构视角对差异与污名问题进行了辨析和论述;梳理了污名的负面效应与社会危机,探讨了走出污名之可能与政治文明的社会之可能。
2019年9月10日 想读
龙卧亭杀人事件(上) 豆瓣
龍臥亭事件〈上〉
8.2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島田莊司 / [日] 岛田庄司 译者: 刘珮瑄 译林出版社 2010 - 11
御手洗洁离开日本后,石冈和己突然接到一桩奇怪的委托。神秘女子二宫佳世口口声声说自己被怨灵纠缠,竟要石冈陪她去驱邪?!
在灵感的指引下,两人所到之处居然是深山中的诡异旅馆——龙卧亭。当夜,旅馆三楼突然起火,一人中枪倒地,但不可思议的是,那竟是一间完完全全的密室!
旅馆老板、寺庙主持缘何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恐惧?可怕的黑衣人画像究竟代表着什么?死亡的阴影在龙卧亭上空挥之不去……
迷雾重重的龙卧亭,接连发生的诡谲命案,下一名牺牲者将会是谁?
2019年9月10日 想读
转化的象征 豆瓣
作者: [瑞士] 卡尔·荣格 2011 - 4
《转化的象征•荣格文集(第2卷)》宣告了荣格与弗洛伊德关系的结束,同时也成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奠基。整本书的创作正如荣格所言,是一场心理爆发。他将医疗心理学从当时充满主观与个人偏颇的情势中解放出来,让大家了解潜意识是一种客观的、集体的心灵,并把自己的研究对象从个别的病例转向了神话,转向了文学,在进行这些研究的过程中,创立了原型理论。
2019年9月9日 想读
整体论 豆瓣
Holism: A Shopper's Guide
作者: [美] 杰瑞·福多 / [美] 欧尼·勒炮 译者: 刘小涛 / 何朝安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整体论:一本购物指南》是美国当代著名(分析)哲学家杰瑞·福多和欧尼·勒炮合作的重要语言哲学著作。
《整体论:一本购物指南》的核心论题是语义整体论。
《整体论:一本购物指南》作者富于洞察地看到,语言哲学中的原子论和整体论之争可以重述为一个形而上学问题-一语义性质究竟是不是非原子性质?从这个观察入手,通过分析几种支持语义整体论的论证(现在看来,也是20世纪出现的几种主要论证),作者认为,迄今为止,支持语义整体论的动机还没有得到有力辩护,哲学(以及认知科学)文献中所提供的支撑语义整体论的论证都不具有理性的说服力;意义原子论和意义整体论二者都还没有真正被驳倒。
对从事语言研究的学者,同情某种整体论的有识之±,以及想考虑哲学问题(特别是语言的意义和心灵的内容)的人,《整体论:一本购物指南》应富于启发。
2019年9月9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