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 - 标记
神话全书 豆瓣
Dioses y mitos de todos los tiempos
作者: [西班牙] 阿图罗·马塞洛·帕斯夸尔 / [西班牙] 泰奥·戈麦斯 译者: 何泠樾 / 郝小斐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 - 8
ゆ 编辑推荐
◎ 手持弓箭的淘气丘比特,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打开魔盒放出灾厄的潘多拉,重复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这些脍炙人口的希腊神话故事,《神话全书》娓娓道来,书中更有罗马、埃及、美索不达米亚、腓尼基、波斯的神奇传说,这六部分构成了书的主体内容。神话词典部分,包含两千多个词条,收录世界上所有地区与民族的神话人物。从巴比伦、东亚到托尔金的中洲世界,从美洲的玛雅、印加、阿兹特克到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无所不包,一本书收藏世界神话。
◎ 六百余幅世界名画、名胜古迹和文物照片,105克无光铜版纸全彩印刷,随正文对应排版,让神话更直观,让艺术更有趣易懂,不知不觉中得美育润泽。以赫菲斯托斯故事为例,起首是一幅整页的帕特农神庙门楣上赫菲斯托斯雕塑,在故事正文内,依次配了丁托列托(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三杰之一)、布歇(洛可可风格大师)、斯普朗格(佛兰德斯画家)、希腊陶瓶画、维拉斯凯兹(西班牙黄金时代大画家)的关于赫菲斯托斯的绘画,这些艺术品品再现了火神和维纳斯的婚姻、他锻造的精美物品等两大方面内容。《神话全书》不只是神话故事,更是一座神话艺术博物馆。
◎ 与故事、画作匹配的,还有丰富的延伸栏目。神话谱系,帮助理清纷乱的人物关系,比如地母盖亚独自生育,和乌拉诺斯、乌拉诺斯的精血、蓬托斯、塔尔塔洛斯生育的子女,读故事理不清的纷繁头绪,神谱上人物关系一目了然;宙斯在神界的伴侣和人间的情人以及众多的子女也是如此。小栏目,插在文中介绍知识点,比如被宙斯惩罚肩扛天空的阿特拉斯,后来建筑领域常用他的形象做男像柱;巴比伦神话中的大洪水和诺亚方舟对照,可以见出神话故事的流传演变。每章末尾的大栏目,介绍与每个神相关的文学、艺术、音乐、电影作品,以及神话发源地和文物古迹。勾勒出通往神话世界的超详细导览图,也可作为旅行小助手。
ゆ 内容简介
本书由阿图罗·马塞洛·帕斯夸尔与泰奥·戈麦斯合作完成。阿图罗·马塞洛·帕斯夸尔是一位杰出的讲述者,为我们揭开古代众神与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以及故事背后隐藏的秘密。泰奥·戈麦斯则补充了词典部分,为本书收尾,网罗世界各地的文化与信仰,集结所有天神、人物的简介,呈现包罗万象的神话人物,旨在向读者整体展示世界诸种神话,这些神话现在仍然是世界文化和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以高超的方式讲述了众神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时间的长河中从未褪去光彩。神灵和神话曾经是我们祖先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并孕育了我们的文化。这些神话一方面是我们恐惧和匮乏的寄托,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正是它们鼓舞着我们一次又一次战胜挫折,从而使人类得以发展。《神话全书》是一部关于文明起源的重要作品,是一位极好的生活之师,它会教给你生存之道和获胜方法。
2020年7月10日 想读
自由的历险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张育仁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 1
这是中国的第一部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同时也是著者在学术旅途中的一次精彩的思想历险。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将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及实践的产生与发展,直至走向悲剧结局的历史,置放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主义思潮和中国百年来现代化进程的探险背景之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独到的阐释,不仅视野雄阔、气象宏大,而且追根溯源,见解精辟,尤其引人格外注目的是,著者跨越了新闻知识和技术的狭窄局面,同时从文化、哲学、伦理、政治、经济等多种角度去审理和读解自由主义的悲剧涵义,并且以大量鲜人为知的思想史实,连缀成一幅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家和实践家血肉丰满的精神长卷,使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凸显出了非常特殊的精神意义。
2020年7月10日 想读
书店 豆瓣
The Bookshop
7.4 (21 个评分) 作者: [英]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 译者: 张菊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5
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
1959年,一位善心的寡妇弗洛伦斯·格林,带着她仅有的财产,决心开一家书店。那是镇上唯一的书店。这个看上去不切实际的想法最终取得了成功,却也引出小镇人们深藏的恶意。为了丰富邻里的日常生活,她得罪了加马特夫人,镇上位高权重的贵妇。弗洛伦斯的仓库不断漏水,渗进地窖,接着书店也难逃灾祸。她终于开始怀疑一件事:一个没有书店的小镇,也许并不想要一家书店。
悲喜剧圣手
"二战后最伟大的五十位英国作家"之一
朱利安·巴恩斯、乔纳森·弗兰岑的文学偶像!
英国文学最独特、最优雅的声音。——《卫报》
传统叙事的巅峰之作。它产生的影响不仅悠远绵长,更在时光中历久弥新。——《纽约时报》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简约的文风和对英语的创造性贡献,让她成为最接近简·奥斯汀的文学继承人。——A.S.拜厄特
2020年7月10日 想读
英国哲学:从霍布斯到休谟 豆瓣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ume 5: British Philosophy: Hobbes to Hume
作者: [英] 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 译者: 周晓亮 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 - 7
★编辑推荐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
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史上耀眼的“明星”哲学家们及其哲学思想,还对那些通常被史书忽略的哲学家们给予一定关注。
◎细致的哲学流派谱系研究
科普勒斯顿以深厚的学养勾勒出各哲学体系的逻辑发展和内在联系,试图以“永恒哲学”的原则完成历史材料的挑选工作,提供连贯而有意义的哲学历史解释。
◎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引用
作为一本以“成为教科书”为目标的哲学史,其中广泛吸纳了各种古代、近代、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鼓励学生在学习哲学史之后去阅读哲学原典,拿起书来读。
★媒体推荐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一部意义深远的史书……博大精深、清晰易懂且面面俱到。”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我们只能对每一幕报以掌声,并期待落幕时掌声再次响起。”
《思想》(Thought):“视野广阔且客观,全面且学术,统一且均衡,力荐。”
★内容简介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
本书各卷为读者研究特定时期的哲学提供观念引导,其中第5卷涉及17—19世纪英国哲学,特别聚焦于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哲学相关思想,二者思想回应了英国内战中的诸多问题,同样也关注到休谟的经验主义。
2020年7月10日 想读
孤独六讲 豆瓣
7.3 (241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自序
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
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
2020年7月10日 想读
刘少奇选集 豆瓣
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 人民出版社 2004
编辑出版《刘少奇选集》,是为了适应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和研究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学习和研究刘少奇同志的生平和思想的需要。选集分为上下两卷,上卷选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著作,下卷选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著作。
刘少奇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写了大量的文章、文件、电报、书信,并作了很多重要的讲话。收入选集的,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少是过去未公开发表过的。
收入选集的著作,凡是刘少奇同志生前公开发表过的或有手稿的,都保持原貌,只做了少量文句和史实的校正;对讲话记录稿做了文字整理。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还做了题解和注释。题解附在各篇第一页的下面,注释按顺序号附在卷末。
2020年7月9日 想读
北京闻见录 豆瓣
作者: 朱家溍 著 / 杨良志 编 北京出版社 2020 - 4
辑录文物大家朱家溍写北京的散佚文字,漫忆亲闻亲见的故宫往事与旧京第宅,品味皇家文化与士大夫文化诸般细节。
漫忆亲闻亲见的故宫往事与旧京第宅,
品味皇家文化与士大夫文化诸般细节。
编辑推荐
本书辑录了多篇朱家溍先生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散佚文字,完整地展现了北京皇家文化、士人文化、市井文化。
内容简介
朱家溍先生是资深清史专家,尤因其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经历,对北京故宫以及清代史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作者生长于北京,对北京城的历史地理、地缘风貌、文物古迹又熟稔于心。本书将作者于北京亲闻亲见的历史掌故、宅园古迹、饮食戏曲等娓娓道来,展现出一幅老北京上至皇家文化、下至市井风俗的画卷。
2020年7月9日 想读
母乳与牛奶 豆瓣
7.5 (6 个评分) 作者: 卢淑樱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6
编辑推荐:
人类在文化传统里常常将女性称颂为生命之母、国民之母、文明之母。赞美建构了理想的母亲,但只有在客观面对和反思有关母亲的真实历史时,人们才会意识到,母亲需要的不仅仅是颂歌,母亲更需要国家、社会和所有人的真正理解、尊重和帮助,而这一切可以从研究母亲的历史开始。
==============================================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展现近代中国牛奶哺育的兴起过程,探讨其背后折射出的近代中国母亲的内心世界和她们所承受的历史命运。近代中国牛奶哺育的实现是近代中国婴儿哺育方式转变的结果,这一改变帮助女性解放了一部分母职,与传统思想产生碰撞,最终掀起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别秩序对母亲角色的重塑。本书作为新妇女史的一部分,不仅为母亲历史补白,更是以妇女作为母亲的眼光探索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化。
本书采取论述与经验并重的模式,分析母亲角色和牛奶哺育之余,也会描写母亲的哺育经验。在文字资料之外,也参考了电影、照片、漫画等图像资料,力图整合出较全面的近代中国母婴史。牛奶作为一种西方的物质和饮食文化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也可展现中国现代性的进程。
=========================================
学者推荐:
这本书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它为如今看来是单向度的过程增加了深度——即“现代女性”的文化崛起和新的经济实力,摒弃旧习俗和美的理想,以及对科学和卫生的偏爱。卢淑樱令人信服地表明,这些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世俗变化过程,不如说是一个社会钟摆。我特别欣赏她将乳品生产能力、家庭价格敏感度、消费者愿望和品牌推广等多种因素结合起来的能力,以及将健康和福祉的观念转变为她对母性文化理想的讨论的能力。这本书集中体现了食品研究的新趋势,为进一步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平台。
——杜博思(Thomas David DuBois),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博士
理想母亲形象与实际母亲经验的差距反映出,在现代国家构建的过程中两性对母亲角色的分歧意见,客观看待和分析了中国女性在近代历史中的真实处境。卢淑樱的研究结论不仅新颖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王若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2020年7月9日 想读
外面是夏天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바깥은 여름
8.6 (91 个评分) 作者: [韩]金爱烂 译者: 徐丽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8
《外面是夏天》是金爱烂的第四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七篇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在经历“失去”,失去孩子,失去父亲,失去能用母语与之交流的人……金爱烂似乎有意将这种种失去之痛揉碎,均匀地分布在字里行间,让痛感不时击中读者的心。在本书中,作者依旧保持着都市生活观察员和记录员的角色,叙述平实,贴近生活。
《外面是夏天》是第四十八届东仁文学奖获奖作品,其中《沉默的未来》《您想去哪里》分别为作者赢得第三十七届李箱文学奖和第八届年轻作家奖。

作者简介 · · · · · ·
金爱烂,1980年生于韩国仁川市,毕业于韩国艺术综合学校戏剧院剧作系。2002年短篇小说《不敲门的家》获得第一届大山大学文学奖,该小说又发表于2003年《创作与批评》春季号,从此开始文学活动。著有小说集《老爸,快跑》《噙满口水》《你的夏天还好吗?》,长篇小说《我的忐忑人生》(改编电影由宋慧乔、姜栋元主演)。曾获《韩国日报》文学奖、今日年轻艺术家奖、申东晔创作奖、李孝石文学奖、金裕贞文学奖、年轻作家奖、李箱文学奖、东仁文学奖等。
2020年7月9日 想读
当所有愿望实现 豆瓣
作者: [奥] 托马斯·格拉维尼奇 译者: 刘海宁 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0 - 7
◆如果可以实现三个愿望,你会如何选择?
我想要纯粹的自由,死神的会面,还有更多。
于是,它们都实现了。
◆我认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着一些黑暗而具有毁灭性的愿望。
——托马斯•格拉维尼奇
◆编辑推荐
◎一部从日常生活中衍生的黑暗童话——当你许下的愿望皆可实现,是否真的进入 了梦想人生?
一个满嘴酒气的陌生男人,承诺要满足约纳斯三个愿望。约纳斯正深陷家庭和情人的两难之中,也常渴望了解生命和死亡的意义。之后的生活,不可思议的事件陆续发生:目睹数场离奇死亡,侥幸避免空难,遭遇重大家庭变故,彻夜失眠后的奇遇……隐秘欲望的一一实现,究竟会带约纳斯走向何方?悬念丛生的故事,直入内心的拷问,古老的欲望主题,于现代重现。
◎继承20世纪欧洲文学“末世”传统,呈现诸多超现实场景:时间静止的报刊亭,突发洪水的城市,无数条迎着月亮划去的小船,电闪雷鸣的陡峭山峰上互相追杀的三个幽灵……
◎奥地利畅销书作家、米兰·昆德拉盛赞的作者托马斯·格拉维尼奇代表作,入围德国图书奖。
格拉维尼奇的作品被翻译为20种语言,曾获奥地利国家文学促进奖、德语侦探小说大奖——“葛劳斯奖”、德国文化基金会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多次入围德国图书奖。米兰·昆德拉曾在随笔集《相遇》中谈及阅读格拉维尼奇作品的感受,给予很高的评价。
◆内容简介
小说借童话中经典的“满足愿望”情节模式开启,讲述了一个现代故事,探讨了人性欲望和生命意义的主题。
主人公约纳斯一个受困于庸碌生活的中年人,关系平淡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儿子是他的慰藉,却也是无法言说的重担,尤其在遇到情人玛丽之后,他内心的欲望愈发汹涌。一天他在公园里遇到了一个陌生人,强行承诺要满足约纳斯三个愿望。接下来的生活看似循规蹈矩,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件却陆续发生:他亲眼目睹了多次死亡事件,甚至还侥幸避免了一场空难;晚上失眠出门,却总是看到许多神秘超现实的情景;更神奇的是,他的妻子突发心脏病去世,情人的丈夫也不告而别,约纳斯得到了彻底的自由,但痛苦却始终萦绕着他,将他步步逼向对人生真相的拷问。
◆媒体推荐
托马斯·格拉维尼奇创作了一部精巧的小说,这部小说巧妙地在日常写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梦境之间取得了平衡。
——德国广播电台
在托马斯·格拉维尼奇的这部作品中,噩梦如同童话故事一般拉开序幕。
——《法兰克福评论报》
在平淡的日常场景中,格拉维尼奇巧妙地唤起了人们的恐惧:看似无害的阴暗思想酿成了意想不到的死亡事件。他以一张充满象征意味的神秘人物网,勾勒出主人公所有愿望都实现了的人生。
——《新苏黎世报》
◆获奖记录
2009年入围德国图书奖
2020年7月9日 想读
启迪 豆瓣
9.1 (14 个评分) 作者: [德] 汉娜·阿伦特 编 译者: 张旭东 / 王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德国文化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在西方思想界的地位和影响,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蒸蒸日上,目前已毫无疑问地跻身于二十世纪最伟大作者的行列。而在这一小群杰出人物之中,本雅明又属于更稀有、更卓尔不群的一类。对此,早在六十年代末,当“本雅明热”横跨大西洋在北美登陆之际,汉娜·阿伦特就在她为英文版《启迪》(Illuminations,纽约,一九六八年)所作的长篇导言中详加阐述。
本书具体收录了:《从“资产阶级世纪”中苏醒张旭东》、《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汉娜阿伦特》、《论尼古拉·列斯克夫》、《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题》等文章。
2020年7月9日 想读
国家与市场 豆瓣
作者: [美] 亚当·普沃斯基 译者: 郦菁 / 张燕 格致出版社 2009 - 3
    《国家与市场》一书介绍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作者亚当・舍沃斯基将经济与国家解析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系统地分析了国家组织对于经济运转的效用,区分了引发国家对经济的积极或消极反应的不同情况。
2020年7月9日 想读
日本陆军的轨迹(1931~1945) 豆瓣
昭和陸軍の軌跡
作者: [日] 川田稔 译者: 韦平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4
日本陆军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打倒了一直推行国际和平协调外交、在国内也比较稳定的政党政治。它是怎样逐步走向侵华战争,然后对美开战,走向太平洋战争的?领导这个时期日本陆军的永田铁山、石原莞尔、武藤章、田中新一等人,持有什么样的政治军事构想?本书的焦点就在于此。
2020年7月9日 想读
活下去,但是要记住 豆瓣
作者: 何怀宏 北京出版社 2020 - 2
本书是作者近年间阅读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些文章选编。书中以历史与文学为切入点,寻找关于生命存在的样态。对于一些读者而言,关注和阅读那些有影响力或生命力的文学作品,是进入时代和社会,尤其是进入其中生活着的人们的心灵的最好途径。作者从思想,尤其是哲学的角度关注文学,无疑也为阅读提供了一种可以深入的可能性。
内容简介
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既立足于又面向着时代与社会。本书选取史铁生、薛忆沩、梁鸿、韩寒及何怡等人的代表作品,以哲学的视角给予观照,从跨越20世纪50—80年代的阅读经历当中,感受时代变迁的脉络,更借以捕捉那些橫亘在心灵深处永不褪色的话题:时代的碾压、现实的束缚、生命的抗争、希望的追逐、善意的救赎……
2020年7月9日 想读
大屠杀 豆瓣
The Holocaust
作者: [英]劳伦斯·里斯(Laurence Rees) 译者: 朱任东 译林出版社 2020 - 4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世界历史最黑暗一面的研究和剖析,作者力求解答两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即“大屠杀”这种扭曲、畸形的反人类罪行究竟因何存在?它又是怎样的存在?本书讲述了1919年到1945年的历史,涉及19世纪的反犹主义、20世纪30年代对犹太人的屠杀,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杀人工厂”……
【名人评价及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大屠杀历史极致清晰的讲述,它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大屠杀的起因和怪诞心理,而且厘清了它的混乱发展脉络。
——安东尼•比弗,《诺曼底登陆》的作者
这部杰作是独一无二的,它以极具可读性的方式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大屠杀是如何发生的,其中既有这段历史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也有大屠杀受害者的痛苦回忆,以及作恶者令人不寒而栗的讲述。
——伊恩•克肖爵士,《地狱之行:1914—1949》的作者
本书中有许多此前从未出版过的大屠杀受害者和纳粹施害者的证言,它探寻了大屠杀的每一个方面,从这一想法的开启,到灭绝营的解放,里斯为我们完整讲述了那段最令人类蒙羞的历史。
——安德鲁•罗伯茨,《战争风云: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史》的作者
【内容介绍】
劳伦斯•里斯在二十五年的时间里采访了纳粹德国和大屠杀的幸存者和作恶者,并将亲历者的证言与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有机地整合进这段影响广泛的历史之中,揭示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恶名昭著的犯罪是如何进行的。里斯认为,对犹太人的仇恨无疑是纳粹思想的核心,但如果不把纳粹也计划屠杀数百万非犹太人考虑进去,我们就不能充分理解大屠杀的本质。里斯指出,其实并不存在一个大屠杀的总体蓝图,它是一系列恐怖犯罪的不断升级。毋庸置疑,希特勒要为所发生的一切承担最主要的罪责,但里斯也提醒我们,罪孽带有普遍性,而其后果也具有持续性,这也是“最令人不安和闪烁其词的核心问题”。
2020年7月9日 想读
用野心对抗野心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王建勋 东方出版社 2020 - 3
《联邦党人文集》被公认为仅次于《独立宣言》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重要文献,内容围绕1787年宪法的基本架构和制度安排展开。可以说,美国宪法的几乎所有主要内容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说明和解释。
《联邦党人文集》在汉语世界问世多年,近年又出版了若干新译本,但人们对它的阅读却远远不够,且存在诸多误解。如何评价这部经典著作?它在美国政治史上地位如何?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作者撰写了这部“讲稿”。其目的就是要把《联邦党人文集》中晦涩难解的表达尽量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同时,把看似结构零散的文本勾连在一起,让读者掌握其内在的逻辑框架,领会其整体的思维脉络。此外,这部《讲稿》还为读者理解《联邦党人文集》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作者选择其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制度价值的核心问题进行重述与阐释,试图解释当时的美国人为何要制定一部新宪法,他们为何对某些问题存在重大争论等。
2020年7月9日 想读
生命是赌注 豆瓣
Med livet som insats: berättelsen om Vladimir Majakovskij och hans krets
9.2 (8 个评分) 作者: (瑞典)本特·扬费尔德 译者: 糜绪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5
在这本马雅可夫斯基的权威传记中,扬菲尔德从围绕马雅可夫斯基的文学圈子着手,来展开对于马雅可夫斯基短暂一生的追述。其中,布里克夫妇与马雅可夫斯基的爱情与友谊组合可以说既是政治与美学先锋派的化身,也是崭新的先锋道德之化身。马雅可夫斯基是头号革命诗人,奥西普是文化界领衔思想家,而莉丽则因其自由解放的爱情观而成为现代女性的象征。本书也介绍了马雅可夫斯基身边的其他人物,他们的命运都和那个兼具英雄气概与悲剧色彩的年代密不可分。
2020年7月9日 想读
攫权 豆瓣
作者: [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译者: 李小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7月9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