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书
天堂之火 豆瓣
FIRE FROM HEAVEN
作者: 瑪麗‧瑞瑙特 / Mary Renault 译者: 鄭遠濤 基本書坊 2014
☆當代歷史文學大師──瑪麗‧瑞瑙特「亞歷山大三部曲」巨作之一。中文版全球首度發行!
☆橫越時間的經典:原文初版發行逾四十年後,入圍2010年「曼布克遺珠獎」(Lost Man Booker Prize)決選名單。
☆難望項背的藝術成就:古希臘的人物、風俗、戲劇、服飾之美,藉作者翔實、優雅述說,再現眼前。
☆「借著亞歷山大三部曲,同性愛小說第一次躋身主流文化......它迫使讀者拋開自己的條框,接納一個已消逝世界的原貌。」──知名歷史學家湯姆.霍蘭德(Tom Holland)
愛教人恥於蒙羞,渴求光榮。
《天堂之火》深刻描寫出一位馬其頓男孩的成長史。身為亞里斯多德的得意門生,他十二歲贏得第一場戰鬥,斬首對戰之敵;十六歲,接下權戒成為攝政,代理國王掌管馬其頓;十八歲指揮騎兵,意氣風發地衝向生命初戰,也衝向注定日後所向披靡的一生。他是「人類的守護者」,亞歷山大。
「這些兵士正是他身體的血液,他知道他們是會追隨他赴湯蹈火的人。假使有一天他們不再跟他走,他會開始死的。」
尚未成為眾所崇敬的亞歷山大帝前,這位由力量與美麗併生的男孩,依天性揮霍著對世界的愛,因斯巴達教育學會節制。他的父親是驍勇善戰的馬其頓王,善妒聰穎近乎巫女的母親,卻堅持自己的孩子為神裔。雙親間的爭鬥、懷疑,宮廷裡的權謀、篡位,讓他自小便懂得政治算計與仇恨;但幼年相伴長大的男孩,赫菲斯提昂,卻讓他學會了愛與被愛。
他們回敘了戰鬥,在枕間輕聲細語。一時兩人沉默下來,在那當口能聽見軍營的聲響,和佩林蘇斯城牆上遙遙傳來的夜更,敲鐘聲手手相傳,是未眠的證據。/他的手從銅色肩膀滑入那一把凌亂的頭髮。亞歷山大的頭蹭著他的手,彷彿一隻強有力的獸甘願受撫摸。赫菲斯提昂想起他當初的稚氣;有時那恍若昨日,有時又遠似半生。「大家都知道。他知道,你也知道。這是帶不走的。」
瀟灑昂揚的男孩正滿溢驕傲,他確信,故事結尾,自己終會與荷馬筆下的無敵勇者阿基里斯齊名。少年亞歷山大說:「沒有人能歸還眾神的禮物,人只能試著認識。」
2015年10月3日 已读
看的民间自译,期待简体版。这本看完我彻底倒向了赫亚【。
正经书
家族 豆瓣
The Family
6.7 (6 个评分) 作者: [美]马里奥·普佐 / 卡罗尔·基诺 译者: 秦维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本书是普佐未完成的遗作,围绕在十五至十六世纪产生过两个教皇和许多政治及宗教领袖的有名的博尔吉亚家族展开故事。后由小说家卡罗尔·基诺续写完成。梵蒂冈教廷内外的敌人正密谋杀死罗德里戈·博尔吉亚——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在与敌人周旋、努力统一意大利城邦之时,亚历山大六世仍然坚持帮助他的孩子们寻找人生的方向。遗憾的是,他的权利和爱还是不能逆转降临到他孩子身上的厄运。博尔吉亚家族的成员在亲人之爱和各自无法抗拒的欲望之间饱受挣扎。这一史上第一个黑手党家族变幻莫测的故事为文学大师马里奥·普佐的一生画上了完美句号。
2015年1月6日 已读
只看了兄妹,别的都跳着看了,其实感觉一般啦,不过有兄妹就好_(:3」∠)_
正经书
东方故事集 豆瓣
9.0 (41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译者: 林青 / 廖练迪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 10
目录:
译本序
王佛保命之道
马尔科的微笑
亡人的奶汁
源氏亲王的最后一次爱情
迷恋涅瑞伊德斯的人
燕子圣母堂
寡妇阿弗罗迪西亚
失去头颅的迦梨
科内柳斯·伯格的悲哀
作者后记
2014年12月31日 已读
非常美TvT奶奶我爱你
正经书
灿烂涅槃 豆瓣
8.3 (29 个评分) 作者: 郝舫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6 - 7
柯特·科本,一个来自穷街陋巷的邋遢大王,自小便蒙受敌意的眼光;一个精神上的朋克小子,从来只汲取叛逆的乳汁。他贯彻着加缪大叔的主张:人的根本面目之一,便是反抗。
柯特·科本从不自封英雄。他向来在内心的无助和道德的虚妄之间抑郁,他反感的并不是自孩提时代便只身承受的痛苦,他畏惧的是此一痛苦的毫无意义甚至毫无出路,一直到他找到吉他、找到音乐、找到摇滚。他从此跻身在命运与恶行、病痛与名利的夹缝之间,寻找那可以寻找的、挽救那可以挽救的、期盼那可以期盼的。
柯特·科本是另类英雄。在已经骄横凯旋的物质主义和消费文化面前,他举起了朋克摇滚的螳臂。他是溯流的漏船,他是带伤的逆子。他装着不知道,这已是一个用现金换算一切的世界,人们已经习惯乃至已无法想象还会有另一种生活和思想方式的存在。至少,我们的面目都已以谋生的媚笑出现,即使是曾经最为不羁的艺术家,也不再敢把挑战的手套扔到生计的严峻面孔面前。
在满目的唯唯诺诺之中,终于有像柯特·科本这样一种非主流和反主流的孤独的反抗之声响起,它映现出的是一个最痛苦之人的影像。他也背负内疚的隐疾,可他毕竟重现了从现代主义到朋克摇滚的颠覆性微笑和救赎性灵光。
世纪末音乐的黄昏,他依然在孤寂中伫立,头在散乱的金发中低垂。他拒绝了一本正经的命运的怜悯,拒绝了他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情人——朋克摇滚的垂青。他举目凝望,依然有海湾的斜阳晚照;他低头顾盼,竟然有幻梦般奇妙的快乐升腾。他紧握枪,如同紧握温暖而美丽的情人,他要游完他的溯流航程。枪口抬起了,枪机在静默中滑动,从最响亮的轰鸣中,飞出了那颗子弹;只有它自己知道,它是颗多么悲哀的子弹,因为它击毁的,是20世纪最后一场英雄梦。
2014年12月13日 已读
讲真,你们打的都是情怀分吗ˊ_>ˋ矫情成这样也是服了,如果说科本本人很惨烈的话,这书就是把惨烈打扮漂亮了让她站街啊,这搔首弄姿的。不过好多科本粉好像都喜欢这样,大概这就是我不太喜欢涅槃的原因
正经书
请宰了我 豆瓣
Please Kill Me: The Uncensored Oral History of Punk
7.9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莱格斯·麦克尼尔 / 吉里安・麦凯恩 编著 译者: 郝舫 / 时颖 花城出版社 2005 - 1
这部《请宰了我:一部叛逆文化的口述秘史》采用最真实、最生动的口述体方式,由当事人回忆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朋克、地下音乐潮流,包括“地下丝绒”、吉姆·莫里森、伊基·波普、戴维·鲍依、纽约妞乐队、帕蒂·史密斯、雷蒙斯乐队、性手枪乐队等乐队及明星人物的叛逆、自毁。充斥着性、毒品、酒精、离经叛道,既是带动文化浪潮的音乐天才,同时,又是十足的混蛋生活。与此同时,这部口述秘史还涉及上世纪60至70年代许多著名的文化先锋人物,如安迪·沃霍和他的“工厂”、约翰·辛克莱、马尔科姆·麦克拉伦,讲述了他们如何制造了60至70年代的众多新文化事件及明星人物。
2014年12月13日 已读
本来为了看小薇的结果意外地被泡泡萌到了_(:3」∠)_时代真是一去不复返
正经书
追踪1789法国大革命 豆瓣 Goodreads
Sur les traces des révolutionnaires: Une aventure dont vous êtes le héros
8.1 (16 个评分) 作者: [法]塞德里克·格里穆 译者: 刘润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2
这本书就是一盘棋,而读者就是其中的一颗棋子——你可以自由选择哲学及意识形态,穿梭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之间:路易十六、丹东、罗伯斯庇尔……以逻辑和好奇心为武装,读者将按照自己选择的浏览路线身临其境这场革命的波折与鼎沸。
2014年9月14日 已读
好玩倒是挺好玩儿的,法国大革命时发生的事情差不多都能过一遍,不过这RPG式的叙述也就不要求啥深入理解了。。。SL多次终于达成HE,最终分数直觉83,社会73,找时间把其他线过一下好了qwq
正经书
秦始皇 豆瓣
作者: (日)吉川中夫 译者: 纪太平 1989 - 2
2014年8月24日 已读
小时候第一次知道扶苏是在这本书。。。当时扼腕叹息了好久OJZ
正经书
神话 豆瓣
作者: [美]依迪丝·汉密尔顿 译者: 刘一南 华夏出版社 2010 - 4
《神话:希腊、罗马及北欧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是一部世界知名的经典,一部令无数读者着迷而欣喜的作品,讲述了超越时间的神与英雄们的故事。依迪丝·汉密尔顿的《神话》是空前成功的,作为西方文化基石的希腊、罗马及北欧神话——那些从古至今激发着人类创造力的神和英雄们的故事——在书中变得栩栩如生。我们在奥林匹斯山与希腊诸神柑遇,在瓦尔哈拉殿堂与北欧诸神相逢;我们演绎特洛伊战争和俄底修斯历险的戏剧;我们听伊阿宋与金羊毛、丘比特与普叙刻、弥达斯国王的故事;我们发现星座名字的起源……《神话》的权威性和明晰性受到全世界好评,是汉密尔顿的伟大杰作——所有关于神话的书都以它为标尺。
2014年7月20日 已读
好看好看!基本上把脉络都理清楚了。话说我总觉得希腊神话给我的感觉跟中国先秦的故事差不多,风骨相似。被这本安利了赫尔墨斯qwq北欧神话讲得太少了稍微有点遗憾。
正经书
莫班小姐 豆瓣
作者: [法国] 泰奥菲尔·戈蒂耶 译者: 艾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
主人公莫班小姐出身富贵人家,父母相继去世。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她仍然对男人一无所知。她隐约感到男人在女人面前和在男人之间表现得不一样,她想在真正了解男人之后再把自己的心奉献。于是,她穿上男装开始游历,以男人的身份观察男人,以两种眼光、两个自我去看待世上的男人和女人,——为了找到理想中的男子。途中她遇到了罗赛特和诗人达尔贝特,一次独特的感情经历,莫班小姐收获了一份独特的感情体验,更收获了一份独特的发现,同时她本人也代表了女性中一种独特的对待自己、对待生活、对待情感的行为方式。
2014年7月17日 已读
看来看去还是小姑娘尼侬最适合莫班小姐了w这本确实是让人体会到了黄金、大理石和大红颜料的感觉。
正经书
阿基里斯之歌 豆瓣
The Song of Achilles
6.7 (9 个评分) 作者: [美]玛德琳·米勒 译者: 黄煜文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14 - 5
禁忌之爱撼动了古希腊史诗——英雄阿基里斯封印千年的生死秘恋
-------
2012年英国柑橘奖获奖图书、《纽约时报》畅销榜最佳图书
------------
长矛从我发际掠过
近得如同爱人的气息
如果唯有死亡才能让爱情不灭
我愿以鲜血交换永不分离
-------------------
《阿基里斯之歌》以凄美的文字融入希腊神话,讲述了神和女神、国王和王后、不朽的荣耀和凡人的爱情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娓娓道出一个三千年前的爱情故事,书写了禁忌之爱。地位尴尬的王子帕特洛克罗斯年少时因错手杀人被父亲流放,遂而遇上另一高贵完美王子阿基里斯。虽然两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阿基里斯还是和背负着耻辱的王子成为了朋友。阿基里斯怜惜帕特洛克罗斯,聆听他的寂寞和愁苦,两人共同分享温暖,谱出不为世俗接受的恋情。特洛伊爆发战火,根据命运的预言,两人面临分离,却又誓言绝不离弃对方。除了共赴黄泉,他们能够战胜一切、永远相伴吗?
------------------
世上有一种作家,能够化古老的传说为神奇的故事,尘封千年的特洛伊战争,埋葬的依旧是温柔带血的人性。她让我们不是爱上历史,而是爱上那历史里的人!这就是玛德琳·米勒。 ——严歌苓
一场千古对决的战争,一部十年写就的作品,只是要告诉我们:爱,永远活着!爱情,原本就不分神与人,不分男与女,不分美与丑,不分贵与贱,甚至不分生与死。古老的神话人物,阿基里斯与帕特洛克罗斯,鲜活历历就在眼前。是爱战胜了死亡,也战胜了悲伤,是爱让人类的灵魂如此高贵! ——海外著名文学评论家 陈瑞琳
2014年6月21日 已读
“长矛掠过我的发际,近得如同爱人的气息”←简直戳死。话说我居然没站错CP,有点高兴。#论如何文艺地炖肉#
正经书
围城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围城
9.1 (795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 2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曾小幅修改过几次。《围城》 自从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推崇。由于1949年后长期无法重印,这本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1960年代,旅美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对本书作出很高的评价,这才重新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人们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从1990年代开始,也有人提出对本书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幽默作品。除了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之外,作者夹叙其间的文字也显着机智与幽默。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卖弄文字,语言显得尖酸刻薄。但这一说法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
2014年6月7日 已读
赵辛楣着实很可爱~“我总希望将来有一天你会有几秒钟留给我”
正经书
欧洲文学史(第2卷) 豆瓣
作者: 李赋宁 商务印书馆 2001 - 4
《欧洲文学史(第2卷):十九世纪欧洲文学》是一部既能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地反映欧洲文明诞生以来文学嬗变的全过程,又有强烈的时代感的新的欧洲文学史。旨在帮助读者和学生既能获得有关欧洲文学传统的基本知识,又能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对社会做出贡献。全书共分三卷,内容上自古希腊、罗马,下迄20世纪80年代。
2014年5月30日 已读
波德莱尔那一节写得太好了。简直恨不得背下来,回头翻了下是郭宏安写的,原来他译的恶之华 巴黎的忧郁我高中就看过了。。。为啥那时候觉得他翻译得好差orz
正经书
地海传奇:地海巫师 豆瓣
A Wizard of Earthsea
8.8 (110 个评分) 作者: (美)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蔡美玲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10
牧童雀鹰天生拥有法力,他渴求更强大的力量和更深奥的知识,于是选择离开故乡,前往传奇的巫师学院学习,以求出人头地。为了证明实力,他当众施展禁忌法术,召唤亡灵,却铸成大错。他召唤出的恶灵追捕着他,太古的邪恶诱惑着他。为了弥补过错,他步上了一段从未有人完成的追寻之旅,直到海洋的尽头、世界终结之处……
2014年5月20日 已读
要聆听,先静默。欧吉安师父><
正经书
失明症漫记 豆瓣 Goodreads
Ensaio sobre a Cegueira
8.9 (258 个评分) 作者: [葡] 若泽·萨拉马戈 译者: 范维信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2
你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部冷酷的作品?
虽然我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代表作
入选诺贝尔学院“所有时代百部最佳文学作品”
被《泰晤士报》誉为“当今世界最卓越的一部作品”
与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卡夫卡的《审判》并驾齐驱。——《柯克斯书评》
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让我们把握到捉摸不定的现实。——诺贝尔颁奖辞
萨拉马戈和马尔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两位作家,但在我看来,萨拉马戈对现实的隐喻更强。——著名作家 苏童
----------------------------------------
繁忙的路口,绿灯亮了,中间车道的头一辆汽车却停止不前,司机在挡风玻璃后面挥舞着手臂,围观的人打开车门之后,才知道他在喊:我瞎了!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巩膜像瓷器一样洁白致密,然而他却一再绝望地喊着:我瞎了!我瞎了!
一位路人送他回家,却被传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医生成了第三个牺牲品。失明症迅速蔓延,整个城市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2014年5月12日 已读
前半段看得我恨不得跟着喊太太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啊!后半段真的好像末世文orz
正经书
欧洲文学史(第1卷) 豆瓣
作者: 李赋宁 编 商务印书馆 1999 - 11
《欧洲文学史(第1卷):古代至十八世纪欧洲文学》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目录简介:古希腊文学、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诗歌和伊索寓言、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散文、新喜剧及田园诗等、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戏剧、古罗马散文、古罗马史诗等。
2014年4月29日 已读
第一卷终于看完了,感人【。
正经书
一地鸡毛 豆瓣
8.3 (56 个评分) 作者: 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 3
旧作集《一地鸡毛》绝无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实生活,收集了刘震云自认为最好的短篇《土塬鼓点后:理查德.克莱德曼》、中篇《温故一九四二》、长篇《口信》。刘震云说,重新出这本集子,有了一个看自己过去作品的机会,他看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
一部琐碎人生的范本。一部关系学的教科书,再现了单位这一微观天地,鸡毛蒜皮,纤毫毕现,不嫌其俗,不掩其恶,“酱缸”之臭,人心之险,一一展示无遗。王朔指出,它一扫以往的英雄主
2014年4月27日 已读
别想太多过得会更舒服。但是干嘛不积极一点
正经书
巨人传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法)拉伯雷 / none 译者: 鲍文蔚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 4
这是一部语言荒诞不经,又爱玩文字游戏的书,也是一部研究价值大于阅读价值的书。小说的主人公是父子两代巨人(以儿子庞大固埃为主),讲述了父子两代巨人的学习经历、战场上的神奇表现,以及儿子巨人庞大固埃游历各个神奇岛屿的经历,父子两代巨人都都具有超乎寻常的体魄和力量,在 他们身上,拉伯雷不仅表现了人的价值和伟大,更着重强调了人文之于教育重要作用。卡冈都亚两次受教育的情节与以明显。他原本聪慧过人,但几十年的经院教育却要把它变成呆头呆脑,糊里糊涂,只有在改为接受人文主义教育之后才变成名副其实的“巨人”。这当中所体现的不拘一格的教育思想,对后来教育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巨人传》表现了作者拉伯雷对于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批评、对于神权统治的批判以及对于愚昧主义的批判,表现了对解放个性的渴望,提倡全面学习科学知识,提倡把政权从神的手中夺回,还给人民。
2014年4月20日 已读
其实那些粗俗语言是真不喜欢ˊ_>ˋ
正经书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豆瓣
8.9 (21 个评分) 作者: 张隆溪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 - 7
二十世纪形形色色的西方文论如果说有什么明显的总趋势,那就是由以创作为中心转移到以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对十九世纪实证主义的批评理论和研究方法步步紧逼地否定。批评家的目光从作者的社会背景、身世缩小到作品,从作品整体缩小到作品的语言文字,从阅读的作品缩小到作品的阅读,以至于研究阅读而抛开作品,使批评本身成为一种创作。
二十世纪文论不再那么看重诗人英雄的创作,却强调批评的独立性,乃至宣告作品与作者无关,作品的意义需借助读者(即批评家)才能显示出来。
大致说来,现代西方文论经历了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结构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亦即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这样几个阶段。
俄国形式主义者雅各布森提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形式主义特征,即文学性。英美的新批评派也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背景、作者身世这类“外在”因素,而应集中注意作品的本文(text)和肌质(texture),也就是作品的文字和各种修辞手法。
在战后十年间,新批评成为英美文论的主流和正统,新批评家对文学作品条分缕析的“细读”取得出色的成果,直到六十年代结构主义兴起之后,才失去原来的声势。
新批评以作品为中心,强调单部作品语言技巧的分析,就难免忽略作品之间的关系和体裁类型的研究。结构主义超越新批评也正在这些方面。
结构主义把每部作品看成文学总体的一个局部,透过各作品之间的关系去探索文学的结构。
索绪尔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批评影响极大,批评家把具体作品看成文学的言语,透过它去探索文学总体的语言,于是作品不再是中心,作品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批评家的兴趣转移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同类型作品的共同规律。结构主义文评对体裁研究贡献不小,普洛普研究童话,列维—施特劳斯研究神话,为结构主义文评奠定了基础,在叙述体文学的研究中成绩尤为显著。结构主义文论家都把语言学的模式应用于文学,去研究文学的规律,甚至直接说文学的“语法”。
结构主义文评往往把同一类的许多作品归纳简化成几条原理。
托多洛夫就认为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语法”,实际上就是思维或认识的普遍规律,掌握了这“普遍的语法”,也就把握住了“世界的机构本身”。
结构主义发展到后来,有人对遵照语言学的榜样遍寻隐藏在作品本文下面的结构表示怀疑。法国文论家罗兰·巴尔特曾经出色地将索绪尔关于符号的理论加以发挥,把它应用到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他后来放弃了在作品本文的符号下面去寻找总的结构这种努力,而强调每部作品本身的特点和符号本身的魅力。巴尔特要读者不要理会作品文字下面有什么意义,而在阅读过程中创造意义,去享受作品文字提供给他的快乐。雅克·德里达认为,并没有一个超然于作品之外的结构决定作品的终极意义,写作是独立的符号系统,而不是指事称物、开向现实世界的窗户。
后结构主义不是回到英美新批评那种对本文的解释,因为它把文学作品视为符号的游戏,批评是参加这样的游戏,而不是去给作品以解释,找出一个固定的意义。批评家现在留意的是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本身,而不是最后得出的结果,这就和德国文论中对文学阐释和接受问题的研究汇合起来,形成当前西方文论中一股声势浩大的新潮流。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有几个特点是很突出的。一个是注重形式:……都把分析作品本文当成批评的主要任务或出发点,而不是把作品看成一个容器,里面装着历史、现实、思想、感情或者叫着内容的任何东西。另一个是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索绪尔语言学对结构主义的影响,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关系,都是显著的例子。
2014年3月27日 已读
上学期的文学批评课算没白上,一个下午看完了,如饮甘泉
正经书
树上的男爵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豆瓣
The Baron in the Trees
9.2 (389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吴正仪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一次倔强的反抗,让科希莫从十二岁起就决定永不下树。从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是不是真的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
2014年2月26日 已读
"她是吊死的""谢谢,我也一样"/与地面保持距离,即使在最后灵魂也要向高处飞
卡尔维诺 正经书
窄门 豆瓣
8.1 (15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德烈·纪德 译者: 马振骋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 - 8
《窄门:纪德 道德三部曲》内容简介:杰罗姆与表姐阿丽莎自小青梅竹马,偷偷地彼此爱恋着,他们的爱情也得到了周围人的支持,他们以全部的纯真与热情,一心只想为对方而变成更好的人。但爱得愈深,愈不能忍受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不完美,尤其是当阿丽莎目睹了母亲与他人私奔、妹妹过着平淡而又毫无爱情可言的婚姻生活后,而愈加不能忍受任何阻碍通往完美爱德的崎岖,她甚至将自己的存在看做杰罗姆穿越“窄门”、接近上帝的最大障碍。于是她转向迷狂的宗教信仰,为了让爱人更加自由地到达天国彼岸、获得比爱情所能给与的平凡幸福“更好的”东西,她选择了逃离,最终孤独死去……
2014年2月20日 已读
美德之路只容一人通过。总觉得朱丽叶之外的人都太矫情了ˊ_>ˋ
正经书 纪德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