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传统十论 豆瓣 Goodreads
9.1 (47 个评分) 作者: 秦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 10
本书所收的系列文章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作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余光中精选集 豆瓣 谷歌图书
9.6 (5 个评分) 作者: 余光中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1 - 1
“世纪文学60家”书系入选作家,均以“精选集”的方式收入其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之外,我们还约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研究性序言,编制了作家的创作要目,其意都在于为读者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创作上的特点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必要的导读和更多的资讯。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凝聚了数十位专家的心血,寄括着数以万计的热爱中国现当代文学读者的殷切希望。我们期望她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历罗的淘洗,像那些支持这项事业的朋友们所祝愿的那样:“世纪文学60家”将作为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经典,高等学校文科考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为世人所瞩目。
在台湾文坛上,在大陆最广为人知、并为各界欣赏的作家大约只有余光中了。当年他仅凭一首小小的《乡愁》就赚得无数人的眼泪,至今仍令许多飘泊海外的游子为之唏嘘感慨泪湿襟衫。余光中的四十年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入,其以现代诗和散文享有盛誉,堪称双绝;他还写评论、做编辑、从事翻译,其独特的笔法,光耀中华文坛,其诗作多发抒诗人的悲悯情怀,对土地的关爱,以及对一切现代人、事、物的透视解析与捕捉,本书选录了他精彩作品中的一部分。
法兰西组曲 豆瓣
9.1 (1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译者: 袁筱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5
《法兰西组曲》创作于历史的战火之中,它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了一九四零年巴黎大逃亡,法国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卷入了这悲剧性的混乱之中。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没有放过逃亡中不计其数的怯懦,同样也没有放过人民在这场逃亡中所显现出的团结一致的微弱火花。画面中有被情人抛弃的情妇,有被粗俗平民恶心坏了的大资产阶级,有堵塞了法国各条公路、在突如其来的轰炸中受伤而被丢弃在农庄的伤者……接着,敌人占领了这块麻木而惊恐的土地。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布西小镇不得不迎来德军的进驻。占领边的出现激化了社会矛盾和居民的挫败感,人们醒来了……
在这样一个读者几乎已经忘记古典小说家魅力的时代,内米洛夫斯基用她生命最后几年的痛苦和光彩夺目的才华,以虚构世界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曾经的过去:人物、事件和背景。
燕尾蝶 豆瓣
7.4 (53 个评分) 作者: [日] 岩井俊二 译者: 张苓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 6
在圆都,固力果,火,富士藏,林等一群来自异域的淘金者,怀着美丽的梦出来闯世界,兴致勃勃地做着卖淫、拾荒、偷坟掘墓等人类最原始的职业。固力果收留了无家可归的小女孩,给她起名“凤蝶”。
一次偶然,他们发财了,有了自己的酒吧“My Way”和自己的乐队“燕尾蝶”,固力果即将出道成为红歌星。然而,厄运也来了,杀手、警察一路寻来,八封杂志也如获至宝,等待他们的是血腥而惨烈的命运……
终于,固力果,火,林,还有凤蝶,带着那些实现的,或未曾实现的梦想回到圆都,重新骤到一起。
凤蝶笑了,她胸前的蝴蝶翩翩欲飞……
挪威的森林 豆瓣 Goodreads
ノルウェイの森
8.2 (689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 2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用吉他射击的人 豆瓣
作者: [意大利] 巴里科 译者: 罗晋标 / 陆素珍 2005 - 10
本书共收录47篇文化随笔,内容主要涉及音乐和戏剧,但也有影评、书评、体育、绘画、科技、考古、宗教、政治等广泛领域的文章,均为巴里科为意大利《新闻报》和《共和国报》撰写的专栏,向我们展现了意大利这个古老国度的当代文化生活全貌。文章中充满了一个观察家的独特视角和文化品性,深邃优美,富于哲思。因为是发表在报章上的随笔,所以篇幅的要求使得作者在惜字如金的条件下主题铿锵却又不失精巧雅致,巴里科堪称一位《用吉他射击的人》。
海上钢琴师 豆瓣
9.1 (13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阿利桑德罗·巴里科 译者: 吴正仪 / 王天清 南海出版公司 2005 - 8
从巴里科显而易见的虚构情节中,读者能够领略到童话的般的美妙和历险式的惊悚。他的小说中有人世间战乱和凶杀的腥风血雨,更有心灵中爱情和温情的这时圣角落。他独独的亦真亦幻的故事,浓缩人类悠长的历史,凝聚人类复杂的情感,既古老又新鲜,既传统又现代,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本书集结了他的三部重要的小说代表作《蚕丝》、《不要流血》、《愤怒的城堡》及一部被改编成电影并迅速风靡世界的剧作《海上钢琴师》。每一部作品都题材迥异,但皆具有乐曲般的特质,并以舞台剧的形式铺陈,颇具实验性。巴里科认为,重要的不是在解释这个世界,而是不解释。
白先勇经典作品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7 - 9
《白先勇经典作品》的作者白先勇,一九三七年出生,广西桂林人。一九五一年随其父白崇禧到台湾。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上大学时开始小说创作,一九六三年赴美国就读爱荷华大学小说创作班,获硕士学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孽子》,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话剧《游园惊梦》,电影剧本《玉卿嫂》,评论文集《蓦然回首》等。
兄弟(上) 豆瓣
8.2 (184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 - 8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李兰去上海看病,而“文革”开始,宋凡平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虐待,但他坚持给病中的妻子写信,隐瞒了事实真相,用想像出的美好生活欺骗着妻子,但最终仍然逃脱不了惨死的命运。李兰为宋凡平守孝,7年不洗头,而李光头和宋钢则在相互照顾中成长……
兄弟(下) 豆瓣
7.1 (118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 3
宋钢在下部里面遭遇的命运是他所在的工厂破产,他也越来越潦倒,后来因为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他在40多岁时自杀了。他自杀时,林红和李光头正在同一张床上。宋钢在临死之前,给林红和李光头都写了一封信。
林红是一个典型的连接今天和过去的女性,不同于80年代以后出生的女性。宋钢的死,让她在生意场上变得像以前的李光头一样很成功,而李光头则变得没有了任何欲望,挣钱没有了任何兴趣,唯一的愿望就是,上太空,把哥哥的骨灰盒拿到太空去。
在尾声里,余华交代了李光头的命运。“他要上太空去。他还专门请了两个俄罗斯留学生教他俄语,还进行体能锻炼。因为李光头在电视里看到,在太空的轨道上,每天可以看16次日出和16次日落。李光头要把宋钢的骨灰盒放在,太空的轨道上,让宋钢遨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最后,李光头用俄语说:‘我的兄弟宋钢就是外星人了’。”
活着 豆瓣 谷歌图书
9.0 (256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5 其它标题: 活着
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二:1939~1947年作品 豆瓣
作者: 张爱玲 哈尔滨出版社 2003 - 10
张爱玲的作品第一次以全集的形式出版;其中收录了一些张爱玲从未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作品,近2万字。本套图书在内容上和台湾皇冠出版社的版本是完全一样,这套《张爱玲典藏全集》的封面图片首次以张爱玲本人的14张照片作为背景,这在整体的设计布局中不仅保证了风格上的一致,而且也使得这套书相对于其他所谓的作品集而言,显得文化层次更高,制作工艺更精致,视觉效果更唯美。
小团圆 豆瓣
7.9 (159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4
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张爱玲
《小团圆》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出张爱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在她历史中过往来去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于此处实现了历史的团圆。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正映现了我们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
万水千山走遍 豆瓣
8.6 (28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7 - 7
《万水千山走遍》记录了三毛返台后,再度出走,游历中南美洲以及首次回归故土的旅行见闻,共十八篇。在荷西去世之后,三毛鼓起生活的勇气,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鲁迅作品十五讲 豆瓣
9.3 (12 个评分) 作者: 钱理群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 9
本书是“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作品是应该终生阅读的,本书所起的是一个“导读”的作用,即引导年轻朋友去读鲁迅作品。每一讲都会对鲁迅的某篇或某几篇作品做详细的文本分析,同时引发开去,谈鲁迅思想与文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并连带一批作品;而每一讲后面,都开列“阅读篇目”,便于读者自学。
茨威格小说集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高中甫 / 韩耀成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2 - 6
中短篇小说十六篇

灼人的秘密
夏天的故事
桎梏
恐惧
热带癫狂症患者
奇妙之夜
巫山云(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月光巷
看不见的收藏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
雷泼莱拉
旧书商门德尔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一颗心的沦亡
一对酷似而又迥异的孪生姐妹
象棋的故事
一个法国人的一生 豆瓣
Une vie française
作者: [法]让-保尔·杜波瓦 译者: 韩一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8
本书于2004年获得了费米娜文学奖,小说细腻中带着幽默,忧郁中不失活泼,作者在轻快的叙事中浸透着对人性、政治、社会和生命的厚重思考。
小说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为生活背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保尔·布利科一生的人生经历,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对人性和政治的境域主义思考,折射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生存情境,读来发人深省。
“我”从小便生活在死去哥哥的阴影下,粗暴的祖母是“我”儿时难以挥去的梦魇。为了文凭学习,青春时期的消遣和放纵,被一个好婚姻拘囿,成了两个孩子的保姆,然后因意外的成功而致富。不知不觉中,“我”跨越了小资产阶级生活的全部阶梯。然而,在生命行将步入尾声时,
“我”却遭遇了一系列打击:父亲病逝,妻子婚外恋,与其情人坠机身亡,女儿精神失常,母亲逝世……本以为至关重要的生命存在,最后只是某种完全虚无的东西
生活在别处 豆瓣 Goodreads
Život je jinde
8.5 (128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袁筱一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5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就其题材而言,表现一个艺术家(或知识分子)是本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展示我们这个复杂的时代也只有复杂的人物才能承担。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部小说是“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意图下,这部书最初曾被题名为《抒情时代》。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书中每一章 节的名称都展示了诗人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他怎样读书,怎样恋爱,以及怎样做梦等等。关于时代的全貌和他人的活动都迟到了远处,一切观察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并且与他的内心活动有关。有如激情的涧水,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换句话说,作者在这里所关心的是诗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发育。为了潜入到人物意识中最隐秘的角落,作者采用了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客观意识流的叙述方式:时间与空间交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常常出现在同一段叙述中),现实与梦幻交织(第二章《泽维尔》完全是一个梦套一个梦),情节的跳宏,思考的猝然与不连贯,故意模糊主语的陈述,这些都使此书更接近于诗歌而不是小说。假如我们把书中这些抒情性的因素去掉,这部作品的内容就剩不下什么了。这种形式使我们更能切近诗人的内心活动,感触到诗人的激情是怎样产生和燃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