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灵魂的事 豆瓣
9.0 (17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4
《灵魂的事》是史铁生关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沉思的散文集。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灿烂千阳 Goodreads 豆瓣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8.6 (265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9
私生女玛丽雅姆在父亲的宅院门口苦苦守候,回到家却看到因绝望而上吊自杀的母亲。那天是她十五岁的生日,而童年嘎然而止。玛丽雅姆随后由父亲安排远嫁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几经流产,终因无法生子而长期生活在家暴阴影之下。
十八年后,少女莱拉的父母死于战火,青梅竹马的恋人也在战乱中失踪,举目无亲的莱拉别无选择,被迫嫁给拉希德。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
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亲爱的安德烈 豆瓣 Goodreads
親愛的安德烈
8.3 (340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 [德] 安德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2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2010年6月14日 已读
常识 豆瓣 Goodreads
8.1 (270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
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还催人省思,给人启示。本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目送 Goodreads 豆瓣
目送
8.0 (500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人生十论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5
本书篇章分别作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是先生讨论人生问题的随笔和讲演词。全书共分三辑,一为“人生十论”;一为“人生三步聚”;一为“中国人生哲学”。先生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今潮流风气,语句随和,娓娓道来,全然是中国学问切己体察、虚心涵泳的味道,所以本书不仅是为学者所作,更多的是为青年、为每一个对生活寄予期望的普通人所作。开卷之余,于今国人创业垂统,作为于社会将大有裨益。吾全体也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乌合之众 豆瓣 Goodreads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7.5 (410 个评分) 作者: [法] 古斯塔夫·勒庞 译者: 冯克利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 5
古斯塔夫・勒庞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也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在他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理想国 Goodreads 豆瓣
Πολιτεία
8.6 (185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柏拉图 译者: 郭斌和 / 张竹明 商务印书馆 1986 - 8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柏拉图的正义表现在爱情上就是节制。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是精神恋的代名词,用来指称那种超越时间、空间,不以占有对方肉体为目的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爱情。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爱情的真谛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豆瓣
作者: 孔斯坦 译者: 阎克文 / 刘满贵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11
在这本书里,这位法国老先生在比较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传统政治思维的时候,提出了以下论断:古代社会的自由是个人附属于集团(城邦、国家等)的集体自由,公共政治笼罩一切,没有独立地个人领域;现代社会是个人独立于集团的个人自由,公共政治下降为第二位,出现了独立的个人领域,并且上升为第一位。
在古代社会,如希腊,个人是附属于国家的,诚如亚氏所言,人是城邦(即政治)的动物,或者象柏拉图论断的,国家就是大写的人字。个人的一切注意力,都放在国家公共事务上,终日在广场上辩论,在公民大会中争吵,在战场上厮杀。个人,只有在团体中才有价值,在国家中才有意义。而他的私生活是不存在的,受着国家的严密监视和控制,一不留神,各种道德禁令,剥夺公民权,放逐等惩戒措施就会降临到个体头上。在斯巴达,连吃烦都是在公共食堂进行,子女的教育、成长也完全由国家包办。个体的意义已经完全被侵蚀了,他不过是群体这个大机器的一个零件,是整体这个大系统中的一小部分构成罢了。
现代社会的政治,已经分化为一个专门领域,由专门的人去负责,而不是象当初哲学笼盖所有知识一样笼罩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公权转让还是其它形式的契约交换,个体的意义已经彰现出来,在公共领域之外出现了不受控制由个体自由支配的个人领域。公权力也大为缩小,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对犯错误的个体进行惩罚,都必须讲求法制、确保人的尊严和生命、维护个人的私有财产,保证人的迁徙自由。公g权,只成为社会成员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否则,那是现代人的异化。现代政治必须考虑权力的制衡,在政府、议会、司法等领域形成稳定良好的互动,当然,他认为需要君权的超然性作为保障,那是时代的限制。
贡斯当认为,商业贸易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如果是土地、财务、矿藏,这些东西都可以被专制政府轻易控制,因为它们不容易移动。而资本和商品经济由于它的流动性所在,使得专制政权无法将其制服,从而被迫向其妥协,推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这个观点看来是值得商榷,如美国政治学家李普塞特等指出的,民主具有文化色彩,它更多是偶然性的文化的产物,而不是经济的产物。不过无论如何,这个观点应该是值得重视的。
在讨论僭主制度的时候,贡斯当之处,僭主制比君主专制的影响更为恶劣。因为君主专制只是赤裸裸的运用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手段去压制人,而僭主制却用玩弄意识形态等手段去迷惑人,用自由的名义去摧毁自由,以人民的名义去镇压人民。君主专制只是管制人的行动,封住人的口,僭主制却是逼迫个人将明知道不合理的、不道德的行为、言论内化为自己的信条,强迫自己相信,要把自己的心交出来,重新洗脑,败坏了道德,混淆了是非,颠倒了黑白。
谈到古代自由和现代自由,我倒想起了弗格森在《文明社会史论》里的说法。他认为古代社会人追求公共道德,生命的意义也在于公共目标的实现,因此给了人进取的目标,追求的勇气和坚忍的意志。因此到底是古代人幸福还是现代人幸福的争论恐怕没个结果,毕竟幸福是个主观词汇,代表的是人的内心感受。在异化人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多的是逃避公共责任,只片面追求个人目的的达到,这种分裂性的人生带来的幸福感会更多吗,痛苦感会更少吗?我只记得有专家研究过,认为古代人并不比现代人痛苦,这需要历史的分析和设身处地的判断。
动物农场 谷歌图书 豆瓣
Animal Farm
9.4 (614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木三分的反乌托的政治讽喻寓言。
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
那些生命中温暖而美好的事情 豆瓣 Goodreads
8.1 (72 个评分) 作者: 落落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5 - 11
典藏青春的爱与梦
校园女王落落经典小说集精装上阵
《那些生命中温暖而美好的事情》精装版
尽受郭敬明“如同阳光一样难能可贵”赞誉的温暖系小说领军之作,超人气青春文学作家落落中、短篇经典作品完全收录。继热销旧版之后,全新收入《有氧亲吻》、《线香花火》、《天体观测》、《樱花前线》、《沿绿光逃跑》五篇唯美的高人气故事,不留遗憾、完全珍藏青春的心动与感动!
全新的装帧设计清新时尚,豪华精装16开本,紧贴当红畅销书包装潮流,带来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突现典藏版本的华美特质。
随书附送温暖信笺及精美签名板,让独一无二的记忆足印更加完美。
肖申克的救赎 Goodreads 豆瓣
Different Seasons
9.1 (258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施寄青 / 赵永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7
这本书收入斯蒂芬·金的四部中篇小说,是他作品中的杰出代表作。其英文版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美国狂销二十八万册。目前,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三十一种语言,同时创下了收录的四篇小说中有三篇被改编成轰动一时的电影的记录。
其中最为著名是曾获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被称为电影史上最完美影片的《肖申克救赎》(又译《刺激一九九五》)。这部小说展现了斯蒂芬·金于擅长的惊悚题材之外的过人功力。书中的另两篇小说《纳粹高徒》与《尸体》拍成电影后也赢得了极佳的口碑。其中《尸体》还被视为斯蒂芬·金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
大地之灯 豆瓣
7.9 (124 个评分) 作者: 七堇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 1
雪域高原深处长大的孤儿卡桑,父母在一次朝圣的途中双双遇难;出生在北大荒的孩子简生,父母是北大荒的插队知青,在他出生之后先后被急于返城的父母遗弃,一直到十岁,才被母亲接回大城市。十九岁时简生的母亲因为受贿案件而自杀。简生将卡桑带回城市,由于父母缺席的家庭抚养,两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欠缺。在成年之后的岁月依旧伴随着内心阴影,一直都艰苦地进行自我扶正与探索。最终他们用回报或者付出的方式,获得了各自的终极救赎和解脱。
基督山伯爵 豆瓣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9.1 (237 个评分) 作者: 大仲马 译者: 周克希 / 韩沪麟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小说以法国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两大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的临终嘱托,为拿破仑送了一封信,受到两个对他嫉妒的小人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还在临终前把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他设法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他化名为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他的恩人,惩罚了三个一心想置他于死地的仇人。
嫌疑人X的献身 Goodreads 豆瓣
容疑者Xの献身
8.7 (100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刘子倩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9
百年一遇的数学天才石神,每天唯一的乐趣,便是去固定的便当店买午餐,只为看一眼在便当店做事的邻居靖子。
靖子与女儿相依为命,失手杀了前来纠缠的前夫。石神提出由他料理善后。石神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令警方始终只能在外围敲敲打打,根本无法与案子沾边。石神究竟使用了什么手法?
情书 豆瓣 Goodreads
ラヴレター
8.5 (248 个评分) 作者: [日] 岩井俊二 译者: 穆晓芳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 7
日本神户,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陷入到悲痛和思念之中。博子在藤井树的中学同学录里找到了他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由于抑制不住对爱人的怀念,博子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

不可思议的是,不久博子竟然收到了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个藤井树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而且她还曾经是男性藤井树的同班同学,原来是博子从同学录中误抄了她的地址。为了多了解一些男友在中学时代的情况,博子继续与女性藤井树保持书信来往。而藤井树在不断的回忆中,竟逐渐发现中学时代那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少男曾经对自己产生过一段真挚的感情……

《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女主角博子对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都没有由于藤井树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而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深深地印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永远不变。

在精心描绘爱情的同时,岩井俊二还着意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情书》正象普鲁斯特那本小说的名字,追忆着似水的年华。过往的爱情和青春也正是在主人公的回忆中才逐渐清晰、复活。与现实相比,影片中的过去更为明快优美。在那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中,漫天飞舞的片片樱花,暗生情愫的少男少女,都唤起我们的无限遐想。而《情书》中所构筑的那个美好的中学时代,可能也正是岩井俊二和很多人最为温馨纯洁的回忆。

《情书》中对过去的追忆和有关生死的描绘都极具东方气质,含蓄优美、感而不伤地表达了故事的主题——珍惜有限的生命和宝贵的爱情。
狼图腾 豆瓣 Goodreads
狼图腾
7.7 (298 个评分) 作者: 姜戎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 4
《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县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于是,我们不能不追思遥想,不能不面对我们曾经辉煌也曾经破碎的山河和历史发出叩问:我们口口声声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厦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将从此揭秘?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百年孤独 豆瓣
Cien años de soledad
9.3 (121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黄锦炎 / 沈国正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 10
《百年孤独》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手法新颖。马尔克斯在书中溶汇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缤纷的文化。他通过描写小镇马孔多的产生、兴盛到衰落、消亡,表现了拉丁美洲令人惊异的疯狂历史。小说以“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豆瓣
Gone with the Wind
9.2 (28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玛格丽特·米切尔 译者: 李美华 译林出版社 2000 - 9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郝思嘉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变了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成为时代时势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作品在描绘人物生活与爱情的同时,勾勒出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次的异同,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堪称美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
红楼梦 Goodreads 豆瓣
紅樓夢 [Hónglóu Mèng]
9.7 (647 个评分) 作者: [清] 曹雪芹 著 / 高鹗 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 10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 典。
由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以庚辰(1760)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底本,以甲戌(1754)本、已卯(1759)本、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舒元炜序本、郑振铎藏本、红楼梦稿本、列宁格勒藏本(俄藏本)、程甲本、程乙本等众多版本为参校本,是一个博采众长、非常适合大众阅读的本子;同时,对底本的重要修改,皆出校记,读者可因以了解《红楼梦》的不同版本状况。
红学所的校注本已印行二十五年,其间1994年曾做过一次修订,又十几年过去,2008年推出修订第三版,体现了新的校注成果和科研成果。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原本就有多种说法及推想,“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高鹗续”的说法只是其中之一,这次修订中校注者改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应当是一种更科学的表述,体现了校注者对这一问题的新的认识。
现在这个修订后的《红楼梦》是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