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六人晚餐 豆瓣
作者: 鲁敏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 6
化工厂会计苏琴和工人丁伯刚两个单亲家庭相遇了。苏琴每周六带着孩子们到丁家,两家人共进丰盛的晚餐。每周三苏琴都要去丁家过夜,丁家待业的儿子丁成功和苏琴漂亮、一心读书上进的女儿晓蓝产生了朦胧的恋情。苏琴发现两人的爱情苗头后,不能容忍女儿嫁给不成功的丁成功。丁伯刚越来越嗜酒,在工厂下岗、买断工龄的浪潮中死去。丁成功和晓蓝在爱情的相思和世俗成功学的夹缝中痛苦挣扎。最终,怀有身孕的晓蓝毅然放弃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家庭,去找丁成功…
2022年4月28日 已读
结构失了灵巧,视角互补需要更深厚的谜团、更多细节或情节推进。晓白塑造得不错,其余人等有些刻板。最后几节蓝和丁的选择,更像 plot 而非 part of the story。
当代长篇 鲁敏
社区规划手册 豆瓣
作者: (英国)尼克·沃特斯著、卢剑波等译 译者: 卢剑波等 2003 - 2
《社区规划手册》是由英国著名社区规划和设计专家尼克·沃特斯(Nick Wates)撰写的关于社区建设的实用手册。作者为世界各地的社区建设工作者阐述了社区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解决方案。本书以图片形式介绍了许多成功的社区建设实例,特别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述了如何将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本书包括:
社区规划基本原理和工作要点;
成功社区所使用的各种方案;
如何建设科学、美丽的家园;
国际优秀社区设计实例和图片;
社区规划专业术语;
优秀社区规划图书、影视出版物简目。
2022年4月24日 已读
150703 神书神书神书神书。
教育 社区
飘着幽灵的小房子 豆瓣
おばけのおうち
作者: (日)小原胜野 文/图 译者: 任溶溶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9 - 10
城郊有一座古老的小房子
里面住着一些小幽灵
小幽灵有什么可怕的?
瞧,这个小姑娘就不怕幽灵!
2022年4月24日 已读
奇了怪了没什么精彩孩子反反复复读
绘本
星辰时刻 豆瓣
A hora da Estrela
8.5 (65 个评分) 作者: [巴西]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译者: 闵雪飞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10
不要去证明至为真实之事的存在,要去相信。哭泣着相信。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 -
这是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探问“身份”的一部重要小说。作者刻画了一位从贫穷地区移居到里约热内卢的女孩玛卡贝娅的艰辛生活。她在镜中看到了叙述者的形象,而这个神奇的叙述者以第一人称出现,成为小说中的人物,言说他们的孤独。她与男友分手后揽镜自照,用口红涂满了嘴唇,仿佛找到了她所希望的身份:成为璀璨的超级巨星。在格洛丽亚的劝告下,她寄望于塔罗牌的神力。当她满怀希望地走出塔罗牌师的家门,讽刺而又悲戚的一幕出现了:她被一个金发男子驾驶的豪华奔驰撞倒。濒死的那一刻,幻觉中的“星辰时刻”终于出现,所有的卑微升华成了璀璨。
---------------------------------------------------------------------------------------------------
如果卡夫卡是个女人。如果里尔克是出生在乌克兰的犹太巴西女人。如果兰波当了母亲,如果他活过了五十岁。如果海德格尔不再是德国人,如果他曾书写过尘世的小说。为什么我会提及这诸多的名字?为了定位她。这是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写作之域。在那里,在最受苛求的作品呼吸之地,她前行。再向前,在哲学家无法呼吸之所,她继续前行,走向更远,比所有知识更远。她越过了理解,一步一步颤抖着隙进这个世界浓重的不理解之中,她的耳力极尽锐利,甚至可以接听到星辰的声息,甚至原子最细微的摩擦,甚至心跳之间的静寂。她是世界的明灯。她什么都不知道。她从不阅读哲学家。然而她却留给人一种印象:她在听着他们在自我的森林中低语。她发现了一切。
——埃莱娜•西克苏(Hélène Cixous)
2022年4月20日 已读
You too, Brutus? |回去要买!|160810 via 蔌弦。“剜肉剔骨,俯冲虚空,无处遁形,节奏感爆炸”
Lispector 巴西中篇
心的千问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庆山 2021 - 7
🐚
庆山与读者的一千个问答,心与心彼此照亮的时刻。
🐚
直到道理变成真正的经验,沟通本身即是一种疗愈。
🐚
《心的千问》是庆山首部问答集,收录了庆山持续四年的与读者的一千个问答。关于读书、写作、爱情、婚姻观、生活、教育,关于如何活出自我、人生追寻的意义、对年轻人的建议……真实展示了当下人们可能遇到的各种困惑和境遇,也呈现了庆山真诚的回答,是一本人生解惑之书。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特的,许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正如庆山所言:“人的困惑、疑问、伤痛、艰难,不可能通过他人及他力实现解决。凡是来自他人的,或许有短暂的、阶段性的、片面的帮助,但不会彻底解决其根底。”但沟通本身就代表着倾听与被倾听,了解与被了解,容纳与被容纳,信任与被信任,沟通本身即是一种疗愈。
「每一个问题都有共鸣,每一个回答都有受益。」
「山间明月的光,有时竟不如人内心的一点明亮。」
🐚
庆山:“看到这些问与答的读者,如果能对照当下,有所共情,有所相近,得到心中的答案,或生发出新的想法与行动,对我来说,这也很好。”
爱好哭泣的窗户 豆瓣
作者: 叶兆言 2020 - 7
盛戎性格温吞天真,孔欣煜莽撞直接、带点儿神经质,两人的感情来得莫名其妙又迅急热烈,在孔欣煜无意的一个恶作剧后,盛戎开始对自己有了不一样的性别认知。而孔去而复返的“渣男”前男友的出现,以及这个前男友和盛戎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愫,都让三人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无解,也让盛戎对自身的认知、对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充满了怅惘的迷茫……
2022年4月4日 已读
补标。避雷。一个性别观停留在“他虽是男的,但心眼比女人还小”(这句话当然出自女性角色之口)的叙述者,把自己可能没接触过、不能想象也完全不了解的lgbt群体都黑了个遍。【下笔之前但凡去b站看一两个女性学者的vlog,完成之后但凡找个年轻点的互联网用户通读一下,也不至于离谱成这样。仗着无人问津期刊文学就可以胡写?】主角之一还是个做性别研究的社会学家,女性主义者和社会学者也被黑得很惨,提及福柯等人或稍涉理论之处,若不注水硬写,或许还不会贻笑大方。文中充斥着不合时宜且不遮掩的恐同恐跨情绪,作者可能是想通过虚构共情边缘群体,可做得太差,一个研究性别的社会学家对女同群体的用词和想象与我父母辈相似,离谱。在收获2020短中篇榜上看到的,看了推介语说“拆解所有女性主义的套路“想看看怎么个高端黑法,打扰了。
鳄鱼手记 豆瓣 Goodreads
8.1 (138 个评分) 作者: 邱妙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8
邱妙津长篇小说处女作
震动整个台湾的同性爱情物语
开启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生命地带的边缘,同性情欲的纠结,在冷冷而又无助的人生旷野,倾听邱妙津——一只寂寞鳄鱼的真挚告白,一曲狂暴热烈的绝望恋歌……
对于这仿佛与生俱来、无法选择更无以更改的同性恋身份,是勇敢面对,还是纠结抗争?直面内心深处的爱和无处放置、无人理解的悲哀到底有多艰难,而再绝望创痛的故事,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刻,都会绽放出令人讶异的温情与美……
“尽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我还是要述说爱是不灭的。”
《鳄鱼手记》是邱妙津完成的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也是台湾20世纪末大学生迷惘与困顿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全书分为八个章节,其中大部分章节以大学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七个男女主人公的同性、双性恋的情感生活和心路历程,通过解放的性及性别观点,描绘了当时大学生全新的精神世界和得不到认同的感情经历给彼此的成长过程带来的痛苦和收获。其他章节则以一只拟人化鳄鱼的独白,另组合成独立于主要情节之外的寓言,讽刺、影射“鳄鱼╱性异常者”在人类社会孤独、受压迫的命运。这些彼此穿插的叙事线索以复调双声的结构牵动出同一主题的心理及政治层面。
如今我已四十五岁,距我和邱妙津相识,或我们那么年轻(而两眼发光、头顶长角),几次争辩但又同侪友好,脚朝上踮想象可以、“应该”写出怎样怎样的小说,已经二十年了。我仍在不同时期,遇见那些小我五岁、十岁、十五岁、二十岁的拉子,仍和我虔诚地谈论邱妙津……我感觉她已成为台湾女同志“拉子共和国”、某张隐秘时光货币上的一幅肖像。 ——骆以军
她的作品被大家传颂、引用、讨论、研究,她的生平、事迹甚至她阅读欣赏的小说、作家、电影导演,所有一切都成为女同志世界里一座无论在何处都可以眺望的高山,成为那一代文艺青年效仿参照的对象,甚至有人直接就说,“邱妙津是我的神。”
——陈雪
蒙马特遗书 豆瓣
7.6 (131 个评分) 作者: 邱妙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8
颠覆性的LES情欲私密之书
台湾几个世代拉子圈的“圣经”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告别人世的心路剖析 女性情欲的深度书写
以死亡的决绝和纯粹 见证爱的不朽不灭
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对灵魂绝望的拷问,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
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
“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我们可以用“死亡”去答辩这个荒谬的世界吗?于是,我读到了《蒙马特遗书》。台湾战后少数让我掩面哭泣的一本书。——蒋勋
《蒙马特遗书》在台湾,几乎已是女同志人人必读的经典,甚至可能几个世代(至今二十年了)拉子圈的“圣经”……《蒙马特遗书》已不止是邱妙津自己的创作资产,它像《红楼梦》、莎翁的戏剧,成为台湾拉子世界那极域之梦,浓缩隐喻。——骆以军
人们崇拜一个死者,并由此得到生的力量,无论对于作者或读者而言,这是意义非凡的作品,“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但愿这会是大家读完《蒙马特遗书》的赞叹。 ——陈雪
2022年3月27日 已读
在和“房思琪”一书类似的意义上,值得一看,道尽某类真实令人毛骨悚然。我尝遭遇爱中苦辛不及邱之十一,但并不妨碍我理解她说的每一个字。欲以善良(或主要是善良)来主宰我与具体人之关系,只因脱离此轴,哪怕再亲密都远下于陌生人间相处。珍爱生命,远离爱情(或任何一种和占有、控制类似的东西)。
书信 传记 散文
六祖坛经笺注 豆瓣
作者: 丁福保 笺注 2014 - 3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2022年3月26日 已读 初读
佛教
女巫在星期二出现 豆瓣
作者: 女巫花椒树 藏马怪物园 2020
保罗的口袋创办人之一、音乐人、设计师、诗人、藏马怪物园造物怪——女巫花椒树的自制诗集。
2022年3月24日 已读
🥳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What Would de Beauvoir Do?
8.4 (101 个评分) 作者: [英]塔比·杰克逊·吉 / [英]弗雷亚·罗斯 译者: 吴庆宏 译林出版社 2021 - 9 其它标题: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这是一本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的女性主义入门读物。
40个问题直击女性生活痛点,从情感到工作,从个人到政治,全面涵盖性别议题的方方面面。
120位挑战父权制的女性主义先驱,给你理解的温暖,也给你理论的武装。
本书能令你觉醒,令你真正明白何为女性。
—————————————————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日常人文课”想告诉你:人生无处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疑惑,也能从古往今来的人文大师那里得到靠谱的解答和接地气的建议。哲学会帮助你升华灵魂。政治学会教你解读世界和社会格局。女性主义能让你看穿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经济学会赋予你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分析会使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翻开这套书,你将学会过一种经过反思的生活。
—————————————————
我很喜欢这本《女性主义有什么用?》……我邀请大家阅读这本书,思考我们今天的女性应该做些什么,对能对得起历史上那些为争取女性个人和集体的自由前赴后继的前辈们。
——作家、资深媒体人 侯虹斌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段话:“我自己对女性主义者的定义是指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他或她会说,是的,今天仍然存在性别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性与性别研究专家 方 刚
2022年3月21日 已读
不知是翻译差还是这种没有深度的索引式梳理本身只能充当目录或地图,罗列了女性主义常涉及的一些问题,写得还行的总共就三节左右,非常浅,而且写得很不好看。
非虚构
体内火焰 豆瓣
7.6 (10 个评分) 作者: 陈思安 一頁folio |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1 - 7
【编辑推荐】
❉ 多元写作者、实验戏剧编导陈思安,把想象力作为一种景观,以故事爆破世界的58种方式;
徐冰、西川、喻荣军、周嘉宁、朱岳、陈楸帆——推荐阅读;
❉ “我的心先于我到达沸点”——唤醒身体里沉睡的细小火山,将自我内部的暴乱,凝结成微缩风景:
所谓“体内火焰”,就是一个人的内里秘而不宣的一场灼烧,它关乎人与自我的搏斗、排斥、接纳、共生:自己反抗自己,自己打倒自己,自己再搀扶起自己。
❉ 脑内烟花,微型闪电,58个迷你故事剧场——
精巧、诗性而难以归类,比短篇小说更短,比梦境碎片略长。
❉ “想象终止,我便终止。”
日常生活中的轻盈一跃,想象力的一次贴地滑翔:生活便因此获得的少有的稠密度,充满了内在的复杂性、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耐人寻味的转折和动荡不安的戏剧性。
❉ 碎片与细节的叙事美学:以微尘的眼睛重新观看世界,将生活的微小碎片聚拢成塔,赋予它们崭新的存在感。
——这些看似离奇的碎片,正是我们的经验,我们经历过的生活,我们的记忆。
❉ 特别收录:独立艺术家邱丹丹插画作品;
独特方形小精装,护封黑底印专银+烫白工艺,新锐设计师山川操刀整体装帧设计。
————————————————
【内容简介】
受家族遗传影响的男孩,终日沉溺于梦境中无法自拔;
女人无意中拉扯自己身上的线头,最后竟如抽丝拔茧般将自我拉扯殆尽,
生活在大陆深处那片荒原地带中的居民,他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死去三次;
透过一片凹透镜和一片凸透镜组成的孔洞向外张望,是门镜观察家想去观察世界的唯一方式……
多元写作者陈思安,突破诗/小说/童话/戏剧的体裁之墙,用微尘的眼睛和碎片的叙事重新观看世界,从梦境与日常的交汇处,培育出58个迷你故事盆景。
这些故事或荒诞、或诙谐、或于平静中蕴含可怖,短则二三百字,最长也不多千余字左右,它们所能提供的阅读快感如同在日常生活中轻盈地一跃,在这种轻盈之中,获得一次略高于现实的出窍体验。在世界碎片化的当下,写作者尝试以这种对生活细部的跳跃与定格,去捕捉漂流个体的身体化知识——爱或者恐惧,欲望或者其熄灭过程。
——————————————
【相关评论/推荐】
❉ 体内有火焰,诗句和寓言,还有礁石,荒野,浪,骨骼,以及星体。思安制造了一片片微缩风景,在那里每个奇怪和消沉的人都有一颗温柔和热烈的心。想和那里的朋友握手,也想在迷你风暴里更多停留。
——周嘉宁(作家)
❉ 《体内火焰》这本书像是一本画集,其中有人物肖像、静物画、风景画,也有一些很抽象——记录了某一瞬间,某种隐秘的感觉或关系,虽然篇幅短小,但留白深远,似乎都通向一个广大的世界。
——朱岳(作家)
❉ 随手打开一种轻盈的想象,却折射出焦灼的当代困境。
——陈楸帆(作家)
❉ 全部来自日常的生活,却充满奇思妙想,读来惊心动魄。
——喻荣军(编剧,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 她的小说是些狂想的寓言,邪门的富有冲击力的行笔与我们身边平庸的写作拉开了距离”。
——西川(诗人)
❉ 思安的文字像自问自答,字句间有一种特别的节奏,这节奏,不知不觉就把读者带进去了,也跟着舒服地碎碎叨叨、自问自答起来。
——徐冰(当代艺术家)
❉ 陈思安兼具编剧、导演、诗人和小说家的多重身份,这使得她的小说也兼具这几种身份带来的可喜的张力。她的小说构筑着剧场的空间感、形式、美感、想像力,诗一样的章句之力;以及在现实和虚拟场景中,在奇幻甚至科幻的幕间转台中,切换不同的声带。
——翟永明(诗人)
❉ 毫无疑问,陈思安这个脑袋里充满了奇思怪想的家伙,已经将她可怕的想象力之手伸进了很多人无法想象的诸多关系之中。我为她像扑食的猎豹般对人进行观察的专注犀利感到惊奇,同时又为她蛮不在乎地对待世俗眼光的态度而赞叹不已。
——蓝蓝(诗人)
❉ 沛然的想象力,在当代难得一见的实验精神。艺术家的文学。
——2020宝珀文学奖初名单入围评语
2022年3月13日 已读
就想做坏事儿的人,基因的光辉,有儿有女,性本善。
超短篇 陈思安
弯 维特鲁威小人 豆瓣
作者: 夏慕蓉 / 侯之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0 - 8
“建筑师新手妈妈夏慕蓉三年的日常记录,
每一幅小画都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治愈你每一个焦虑的日常。”
三年前,夏慕蓉成为妈妈,开始亲力亲为带着弯弯。她写道:“在恢复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一起经历了孤独地看广场舞大妈跳舞的清晨,一起在超市闲晃无所事事的每个下午;等待她讲话的激动的瞬间;摆弄她小胳膊小腿的无聊时刻;被她的小眼神小语言逗乐治愈的瞬间;陪伴我工作安定或不安定的时日……”
其中有一天,夏慕蓉推着弯弯在昌平路的街道上看到远处的大树,她觉得树真像一幅画,也像房子,就随手画下了第一幅小插画。
而摆动的小手小脚被记录下来,即是一幅维特鲁威小人啊。
艰辛又有趣的带娃之路上,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她用线条记下弯弯从一个软软糯糯的小粽子,到学会爬坐行走,学会各种小技能,用好奇心和想象力探索身边的小世界,与家人相处的瞬间场景。
她说:“有再多的崩溃和压力瞬间,转译到笔尖也就只留下美好了。这是线条的过滤作用。”
生活简单平淡,偶尔沉重繁复,而在充满童真的画笔下,一切都会变得可可爱爱。
一切境 豆瓣
6.9 (10 个评分) 作者: 庆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11
庆山(安妮宝贝)2021年全新散文集。《一切境》留下了庆山近几年生命活动的痕迹与标记。伴随作者数年的日常观察、旅行、阅读和思考,作三言两语的灵光一现的直觉式表达。仿佛与知己之人谈话,诚恳、单纯而率性;也是在跟自己对话,倾听并调驭内在的自我。在这本书中,所有隐秘而深刻的记忆和情感袒露无余,而思省的成分在日益增加。作者一直向内,退回到灵魂的深处,寻找让生命自在、宁静的丰沛源泉。
“那光亮与能量还是如此真挚而强烈”,经历二十余年写作,从安妮宝贝到庆山,文字的力量一直都在,影响无数读者并抵达他们的精神生活内核。前方路途迢遥,相信所有相通的心灵终将相遇。
2022年3月6日 已读
挺好的,很多处批注是“这么解释也有点趣吧,”“有趣”,要么就是“唉”、“唉”,或“好”,“好”。有一处批注太搞笑了,当她写到唇膏留在嘴上的感觉时,批注言,“十五年前素年锦时清醒纪二三事既视感。”
随笔
What Happened to You?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Oprah Winfrey / Bruce D. Perry Flatiron Books 2021 - 4
Our earliest experiences shape our lives far down the road, and What Happened to You? provides powerful scientific and emotional insights into the behavioral patterns so many of us struggle to understand.
“Through this lens we can build a renewed sense of personal self-worth and ultimately recalibrate our responses to circumstances, situations, and relationships. It is, in other words, the key to reshaping our very lives.”―Oprah Winfrey
This book is going to change the way you see your life.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y did I do that?" or "Why can't I just control my behavior?" Others may judge our reactions and think, "What's wrong with that person?" When questioning our emotions, it's easy to place the blame on ourselves; holding ourselves and those around us to an impossible standard. It's time we started asking a different question.
Through deeply personal conversations, Oprah Winfrey and renowned brain and trauma expert Dr. Bruce Perry offer a groundbreaking and profound shift from asking “What’s wrong with you?” to “What happened to you?”
Here, Winfrey shares stories from her own past, understanding through experience the vulnerability that comes from facing trauma and adversity at a young age. In conversation throughout the book, she and Dr. Perry focus on understanding people, behavior, and ourselves. It’s a subtle but profound shift in our approach to trauma, and it’s one that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our pasts in order to clear a path to our future―opening the door to resilience and healing in a proven, powerful way.
2022年3月4日 已读 关于创伤应对机制的图解、说明和后续(如何)通过人际联系(陪伴、交往、咨询 etc)重建反应模式比较有意义,案例也好。将困境乃至行为特点、性格缺陷归咎于创伤(thesis)本身并不新鲜。
神经科学 非虚构
生活蒙太奇 豆瓣
8.6 (128 个评分) 作者: 天然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7
《生活蒙太奇》是一部充满奇妙质感的绘本作品,每天都有无数年轻人转发或评论它的精彩画面或动图。#生活蒙太奇#在全球社交媒体上有超过1345万以上的话题阅读(包括但不限于新浪微博、Instagram等),关于静下来,看见平凡生活的美好,治愈自己,以及重新出发。
《生活蒙太奇》的作者天然是一位从三岁开始专心画画的年轻女孩。那些在普通人看来平淡无奇的日子:晒在午后三点的阳光下,雨天一个人读书,抬头遇见初雪……作者把这些单独静止的画面,通过独特想象力和洞察力的艺术加工,画成可以阅读的,充满故事感的连续绘画作品,仿佛一部生活电影的蒙太奇(通过对生活片段的拼接,产生独特意义)。读者静下心来读一读,会从画面故事里得到一种前所未见的生活平静之美和细节之美。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豆瓣 Goodreads
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
8.0 (542 个评分) 作者: 【英】罗伯特·戴博德 译者: 陈赢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 - 8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它基于TA沟通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讲述了一个抑郁症病人通过十次心理咨询,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在书中,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沟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2022年2月20日 已读 第十三、十四章是精华。我最常玩却意识不到的游戏应该是IGYYSOB,25岁左右抑郁的主轴是PLOM,永远不玩的是guess the word in my head,被玩过的有 LMNMWID。|210226 想读
同人 心理咨询
A Quick & Easy Guide to They/Them Pronouns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Archie Bongiovanni / Tristan Jimerson Limerence Press 2018 - 6 其它标题: They/Them Pronouns
Archie, a snarky genderqueer artist, is tired of people not understanding gender neutral pronouns. Tristan, a cisgender dude, is looking for an easy way to introduce gender neutral pronouns to his increasingly diverse workplace. The longtime best friends team up in this short and fun comic guide that explains what pronouns are, why they matter, and how to use them. They also include what to do if you make a mistake, and some tips-and-tricks for those who identify outside of the binary to keep themselves safe in this binary-centric world. A quick and easy resource for people who use they/them pronouns, and people who want to learn more!
The Secret to Superhuman Strength 豆瓣
作者: Alison Bechdel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21
Comics and cultural superstar Alison Bechdel delivers a deeply layered story of her fascination,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 with every fitness craze to come down the pike: from Jack LaLanne in the 60s ("Outlandish jumpsuit! Cantaloupe-sized guns!") to the existential oddness of present-day spin class. Readers will see their athletic or semi-active pasts flash before their eyes through an ever-evolving panoply of running shoes, bicycles, skis, and sundry other gear. But the more Bechdel tries to improve herself, the more her self appears to be the thing in her way. She turns for enlightenment to Eastern philosophers and literary figures, including Beat writer Jack Kerouac, whose search for self-transcendence in the great outdoors appears in moving conversation with the author’s own. This gifted artist and not-getting-any-younger exerciser comes to a soulful conclusion. The secret to superhuman strength lies not in six-pack abs, but in something much less clearly defined: facing her own non-transcendent but all-important interdependence with others.
A heartrendingly comic chronicle for our times.
2022年2月14日 已读 爸爸妈妈后,写写自己。60岁依旧迷人,毕竟是用了60年拥有了6块腹肌的铝人。
Graphic_Novels
回归家庭? 豆瓣
Heading Home: Motherhood, Work, and the Failed Promise of Equality
8.3 (18 个评分) 作者: [英]沙尼·奥加德 译者: 刘昱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9
她们曾经是律师、会计师、教师、设计师、记者、医生、出版商、学者……有着高额的薪水和远大的职业前景,最终却有了一个共同的归宿:全职家庭主妇。
作者沙尼·奥加德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伦敦女性及其伴侣进行了深入采访,这些女性为了照顾孩子回归家庭,而丈夫则继续从事高薪工作。媒体和政策鼓励职业女性维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构建伙伴式的平等夫妻关系。而女性们面对的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不友好的职场文化、对家庭妇女的污名化和对育儿事务的贬低……她们牺牲了事业,结果发现家庭也不是真正的避风港。
沙尼向我们揭示了性别平等口号和女性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间的巨大落差:自主选择的背后是结构性的不平等,幸福的表象之下则是深深的愤怒和失望。《回归家庭》希望能够倾听这些女性的心声,并以此为起点,帮助她们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获得迟来的、真正的平等。
【编辑推荐】
★她们是高学历、高收入的职业女性,本该在职场上大展身手,但是——
性别歧视与职场天花板阻断了 女性的上升空间,高强度和高要求的职场文化吞噬了个人生活。主妇生活进一步削弱她们的职业竞争力,重返职场变得困难重重。她们最终回归家庭,看似出于自愿,实则没有选择。
★ 她们是高喊Girl Power的一代,不做贤妻良母,追求事业家庭双丰收,但是——
一面是《欲望都市》《傲骨贤妻》,以及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等注重自我选择和奋斗、达成事业家庭平衡的女性形象,一面是毫无育儿支持、对家务劳动无限贬低的社会文化。她们抱持着双赢的幻想,陷入两难的窘境,抛弃了事业,却发现家庭也不是避风港。
★她们是新时代全职妈妈,本应在家庭内部和伴侣平等以待,但是——
她们支持着伴侣的高强度工作,独力承担育儿和家庭事务,却成为外人眼中游手好闲的阔太太,家人眼中的寄生虫和仆役。她们努力展现自信与平衡,但压抑和愤怒从未消失。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曹晋作序盛情推荐,直面妇女在家庭、职场的不平等处境和真实心声。
2022年2月13日 已读
满本警世寓言。在家打零工,无论是做手工、写小说、当博主、开店,都没有前途,不要被新自由主义按需经济的说辞骗了,不要以为可以回到原来的职业和专业领域上,不要以为可以发展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从而灵活就业、自我实现、免于异化,总之哪一项“在家零工”只要没有被男性同等程度地拥抱就一定是坑。两个非常有力的结论:不要个人化自己的痛苦,发泄你因为“回归”遭致的辛酸愤怒,寻求联合、寻求结构性改变才是出路,lean-in 不是自助不是therapy不是,永远记得不是你一个人在遭这份苦,所有女性面对的难题不是自我责备自我调适可以解决的;当个人与家庭越来越不能两全,想想谁是应该牺牲的那个,还是更大的东西出了问题。问题:原创性不强像综述,群像突出而个体不立体,在女性主义著作中这样的人物刻画没有给人更多希望。
女性主义 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