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克隆卡尔文 豆瓣
作者: 比尔·沃特森 2010 - 10
《克隆卡尔文》是美国80—90年代的经典漫画《卡尔文与霍布斯虎》系列之一。有人说,要透视美式幽默,90年以前要看史努匹,90年代以后要看卡尔文与霍布斯。自1985年开始在报纸连载,风靡无数大小朋友,书中主角6岁小卡尔文(Calvin)将自己心爱玩偶霍布斯(Hobbes)幻想成一只富有生命、博学多闻的老虎,作者比尔•沃特森透过两人的互动来呈现小孩的异想世界,主角之间天真、逗趣的对白,时有发人深省之语。
漫画人物:卡尔文是一个满头乱发,脑袋瓜儿里尽是些奇思妙想的6岁小男孩,霍布斯则是卡尔文的玩具布老虎。也许在别人看来,霍布斯就是一只呆乎乎、无精打采的布老虎,但是卡尔文可不这样认为:“霍布斯敏捷灵活,脚步轻盈,我对他的尊敬与日俱增”——虽然这常常是在霍布斯的要挟下发出的赞美。霍布斯是卡尔文的好朋友,每当他们单独相处时,这只呆头呆脑的小布老虎就变得生动起来:他们一起打棒球,滑雪橇,坐着时间机器去没有约束的乐土“育空”,他们也会争执、互相捉弄(卡尔文常常被欺负得很狼狈呢),有时霍布斯还为了漂亮的姑娘而背叛卡尔文,尤其是和女孩苏茜打水仗的时候。
和所有的调皮鬼一样,卡尔文喜欢睡懒觉和巧克力饼干,憎恨老师,千方百计让爸爸妈妈头疼,甚至在报纸上征求新爸爸……但是卡尔文总有些与众不同的古怪念头:他把爸爸妈妈幻想成外星恶魔,自己不是恐龙怪物就是没有立体的平面,早晨床单会突然把他攫住,洗澡水一下子凶神恶煞起来……
捧着《卡尔文的幻虎世界》这本画册,最初会被他们的滑稽古怪逗得哈哈大笑,可不知为什么,渐渐的心底却涌上一丝丝酸楚。卡尔文似乎对这个世界抱有小小的敌意:爸爸妈妈、老师、小保姆罗莎琳、同学苏茜,甚至对来做客的叔叔,小家伙也显得那么不友好,正如作者所言,“在他的身上有股让人厌恶的恶意和暗流,在他的性格中有小小的阴暗面”。布老虎霍布斯是他唯一亲密无间的好朋友——然而,与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彼得•潘、史努比这些虽然由作者虚构出来但在故事中真实存在的奇异伙伴不同,霍布斯确确实实是一只没有生命的布老虎,他只有在卡尔文的幻想中才是活生生的。也就是说,卡尔文实际上一直都是一个人在玩。在这个六岁小男孩儿的心灵中充满了孤独,他对每天重复起床、吃饭、洗澡、上学这些乏味的事情厌倦极了,他得把它们变得兴高采烈才行,于是卡尔文与霍布斯津津有味的沉浸在自己的乐园里,直到爸爸妈妈出现——“卡尔文又在和他的布老虎一个人玩两边……”
海报:
2022年2月16日 想读 via 坚定锡兵
绘本
索拉里斯星 豆瓣 谷歌图书
Solaris
8.5 (90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陈春文 商务印书馆 2005 - 10
小说以一个被神秘大洋覆盖的星球为背景,演绎了人类寻求知识和生死相爱的科学神话。莱姆笔下的神秘大洋似乎是有智慧的,能够物化人类头脑中的隐私和邪念。科学家们围绕这个不解之谜作出种种推测,却难以自圆其说。任何一种解释都不过是用“一个更费解的谜代替另一个谜而已”。
2022年2月16日 想读 180928 莱姆 前些天也见PC提到过这书
复活节游行 豆瓣
The Easter Parade
8.8 (46 个评分) 作者: (美)理查德·耶茨 / Richard Yates 译者: 孙仲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1
“格兰姆斯家的两姐妹都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回过头看,总是让人觉得问题始自她们父母的离婚。”
孩提时代的萨拉和爱米莉便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在爱米莉眼中,理智的姐姐总是高高在上,她嫉妒姐姐与爸爸(爸爸因为离婚而离开了她们)的关系,也嫉妒姐姐后来看似美满的婚姻。爱米莉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并不那么安全也异于传统的道路,所有的风流情事都无法真正满足她。虽然联系姐妹的纽带一直存在,但是她们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
* * *
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泰晤士报》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周日电讯》
自福楼拜以来,鲜少有人像此书作者一样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妇女表达出那么深切的同情。
——库尔特·冯内古特
故事真实而感人,悲伤而优美。耶茨就像是温柔化了的厄普代克,用不那么咄咄逼人的语言诠释了美国郊区的现实。
——TIME OUT
美国最好的战后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为他身处的时代贡献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说,也给今天有幸一读的读者带来了乐趣。
——《独立报》
充满活力、引人入胜……每个字词都低调地营造出一种幻觉,仿佛故事完全是自己在发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
——《时代周刊》
《复活节游行》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的当代小说。
——朱利安·巴恩斯
这是理查德·耶茨最好的小说。从开篇直至结尾……我爱这本书。
——琼‧迪迪安
2022年2月16日 想读 via 坚定锡兵|140804 Richard Yates, via 慕容素衣。
出轨 豆瓣
A Bit on the Side
8.2 (29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威廉·特雷弗 译者: 杨凌峰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2
《出轨》是威廉•特雷弗2004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以收放自如、犀利敏锐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呈现了一个失落的世界。故事里大多是时代的落伍者、小人物、失意者与边缘人,游离于现代社会进程的主流之外,他们既有悲戚、痛苦、无助、孤独的一面,也有着荒诞、贪欲、狡黠、罪恶的一面。而对于这些人性或非人性的举止,特雷弗都抱以理解和宽容,充满了轸恤与悲悯。
国外媒体评价:
如同他的榜样契诃夫,威廉•特雷弗简洁、耐心而真诚地允许生活袒露内己,不加任何道义宣说;他是高妙的大师,将纷扰人类的想象力、我们的激情和那些良知的微妙波动尽展无遗。
——V.S.普里特切
《出轨》是一本精彩的书,威廉•特雷弗不愧为在世最好的短篇小说家……如果要选一个词来表述这本书,那就是绝望。
——《华盛顿邮报》
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家在简短的篇幅里能揭示多少内容,这本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典范。
——《新闻周刊》
威廉•特雷弗被广泛认为是目前的小说家中,对人的境况观察最敏锐的人。
——《观察家报》
2022年2月16日 想读 150930 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2004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via 锦。mobi已有。
波隆那插画年鉴.第一辑 豆瓣
作者: 展组委会 / 绘者 波隆那插 中国青年出版社
《波隆那插画年鉴》是国际上最为著名的波隆那国际儿童书展暨插画发展的文学类插画官方年鉴,每年随展会出版一集,作者均为造诣深厚的插画艺术家。每件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创意、技巧和艺术感染力,代表了国际插画艺术的发展趋势和艺术水平,对从事绘画创作、艺术设计、图书编辑的专业人士以及艺术爱好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波隆那插画年鉴》(中文简体版全集)将分3辑出版,每辑4册。第一辑收集了1991年至1994年的优秀作品;第二辑为1995年至1998年的优秀作品;第三辑为1999年至2002年的优秀作品。有些作品的创作时间虽历经数年,但其艺术价值愈来愈受到业界的重视,已成为艺术院校师生插画教学的经典参考教材和图书馆必藏的艺术年鉴。

我们将与波隆那插画展组委会和年编辑者合作,继续推出相关经典图书,并拟将中国的插画家及其优秀作品介绍到世界。

终生追求真、善、美的插图画家,世界在他们的心里是那样的纯净、自由和充满幻想。一幅幅风格迥异、至真至美的图画,是画家对于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希望——孩子们的无比挚爱与心智流露。我们在细细品味时,仿佛置身于冥冥的童话故事里,心境是那样透明,仅感受到真诚和爱。
-----------------------
《波隆那插画年鉴》中文简体版的出版,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何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教授 著名设计艺术家

意大利的波隆那简直像一只硕大的魔瓶,每年奇思妙想的故事、梦幻猗彩的画面、美妙鲜活的人物一个个从这瓶中呼之欲出,迷倒全世界数亿儿童,也让成年人回溯青春,让老年人“返老还童”。
我喜爱画儿童题材的插图,因为可以用最纯真的心理面对我们的读者,而不受一切环境条件的制约。
每次翻阅《波隆那插画年鉴》都会带来一种兴奋和满足。世界各国优秀的儿童插图画家们用蘸满真挚情感的笔触,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画家抛弃了说教的方式,以平和的心态,用富有想象力的视觉语言来打动读者,传达一种声音:善良、勇敢、博爱、坚强,对生活充满信心。
《波隆那插画年鉴》中文简体版全集的出版,定会受到知音们的青睐,其魅力来自书中作品不可思议的创想力,这正是当今中国插画艺术教育最为少的“魔杖”。
我愿更多的读者喜欢她,并对世界上那些潜心为儿童创造精神产品的画家、作家们充满敬意,因为他们让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儿童像哈里·波特那样拥有的幻想;也让在这个每时刻发生着奇奇怪怪事件的地球上生活的大人们能保留一份童心的天真。
——吕敬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著名书籍艺术家 插图画家

画最美的图画给孩子,是儿童插图画家的天职。波隆那每年都汇集近千年画家的五千多幅儿童插图作品,这是多么盛大的一次聚会!那一幅幅充盈着童真与梦幻,一切技巧与色彩也都已化作对儿童浓浓的爱,并借“波隆那”撒播至全世界。衷心祝贺《波隆那插画年鉴》中文简体版问世。
——吴冠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插画艺术家

儿童图书中的优秀艺术作品和插图应该符合所有年龄段孩子的胃口。波隆那插画年鉴向您介绍了每一年儿童图书艺术和插图的潮流趋势。对我个人来说,这本年鉴能在中国出版发行真是件值得庆祝的幸事。这种感觉简直的太奇妙了!
毕竟,艺术交流不应该存在政治界限,而应该由全世界人民分享。如同体育和音乐,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应该是全球共享的事,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应该欣赏到它。衷心希望能喜欢我们精选的这些风格各异的插画作品,并希望这本书能够对您的创作有所鼓舞和启发。
我心存一个愿望;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和插图画家能够加入到未来的波隆那艺术展览中。我深知这方土地孕育出的优秀艺术家和插图画家有着惊人的潜力,这种潜力能够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艺术展会和作品年鉴。在此,我积极鼓励中国的艺术家们提交自己的作品。(www.bookfair.bolognafiere.it)
波隆那年鉴是面向世界出版业开启的一扇窗户,许多享誉世界的艺术家都是以参加波隆那展览作为他们艺术事业的起点,有此之前,有些艺术家甚至连一本书都没有出版过。波隆那年鉴的问世界使得全球各处的出版商、作者、书商和艺术爱好者们有机会欣赏到这些出色的艺术作品。
最难的事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袁筱一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 7
本书是法语文学翻译家袁筱一的散文随笔,收入文章13篇,既有作者在翻译法国文学过程中的随性感想,又对杜拉斯《情人》、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内米洛夫斯基《法兰西组曲》等的评论,更有对翻译理论的探讨。语言随性“轻盈”,引人入胜。
2022年2月16日 想读 袁筱一谈翻译。13篇。
流年一寸 豆瓣
作者: 萧萍 2009
《流年一寸》主要内容:“红帆船”是我们从1998年起一直延续至今的系列图书,算算,如今已逾十一年了,十一年,对儿童文学发展来讲自然不算长,但对于一套系列丛书来讲恐怕也不算太短了、其实,十一年来,我们只做了三套书,一套是“红帆船诗丛”,一套是“红帆船校园美文”,再就是眼下这套“红帆船抒情童话”。三套书三种不同的体裁,诗歌、散文和童话,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耐着性子坚持推这一体裁各异、不少人看来是游离市场主潮的系列图书呢?
2022年2月16日 想读 via 坚定锡兵
烟囱下的孩子 豆瓣
作者: 常新港 2010 - 11
一群生命力旺盛、又百无聊赖的孩子,在北国漫长的冬日里。尽情地挥洒自己的快乐、忧伤、友爱和寂寞;那个烧锅炉的浑身脏兮兮的“老油条”,卑微而又善良,为了一个朴素的理想。他努力地爬到一个好高好高的地方,最后……;一匹巨大的顿河马失去了它的奔跑与荒原。每天拉着大炮,去一个聚集了很多人的地方开会,终于,它无法再忍受这样的日子。愤然冲出会场,永远消失在了雪原的尽头……
这一切。都在那座挂满喇叭的大烟囱默然注视下发生着。成了孩子们成长中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2022年2月16日 想读 via 坚定锡兵。常新港可以信赖的儿童文学。开会的顿河马。
公民社会的诞生 豆瓣
作者: 肖雪慧 2004 - 5
全书共分为五辑,按我的理解,顺序依次是教育、法制、评论、宪政、学界规则。它给予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肖老师的内心始终心系具体的个人,而这“个人”是民主社会或在民主化进程中的公民,因此其学理立足于权利,围绕人的权利展开。
我想肖老师把“教育”放在第一辑,和她作为一个教育者对教育现状有切肤之痛有着很大关系。因为此辑文字的思想和她在《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肖雪慧教育随笔》及《独钓寒江雪》中的,乃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都是针对教育的困境和误区开出的一剂剂良药。她的眼光常投在弱势群体(尤其是贫穷的孩子)身上,其意旨在呼唤与民主化潮流同步的教育到来,培养公民社会、缓解目前社会冲突、避免大规模社会动荡。所以她的笔触有锋芒,但内里是拳拳的赤子之心。我从老师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超越的眼光,而这种力量和眼光,在我看来乃是振兴民族教育的希望。
第二个感受是在文学评论领域,肖老师所展示深厚的学养和深刻见地。毕竟肖老师的大学专业是川大哲学系,多年来研究的领域主要是伦理学,所以与文学还是有距离的。但第三辑中《作为学问家的何满子——读〈何满子学术论文集〉有感》,肖老师表现了极高的文学理论水平,绝对是中文系教授级别,而且其行文思路、文学见解,不拘一格,别有新见。她的这种新见立足于整个中国大文学史,所以对何满子先生的评价也显得客观中肯。何满子先生为人熟知的是作为杂文家的一面,而作为博中西、通古今的学问家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所以肖文的出现,也提醒国人看一个作家要有全局观。何先生是一个持批判眼光的杂文家,也许在这点上和肖老师达成某种共识:对现实的批评,有利于针砭时弊,“引起疗救的注意”。
当然,肖老师近年来一直心系自由、民主和宪政,所以第四辑中文字较为集中表达了她对中国现状的看法。从《宪政体制的道德救治手段》到《为了和平》,文心是希望国人能借鉴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具有普世价值观,并最终促成公民社会的诞生。她两次引用中世纪阿拉贡臣民向国王的宣誓语和1581年“出亡法”所撤销的对菲利普二世的效忠语,都在说明统治的正义性或合法性取决于它是否尊重人的权利。肖老师相信臣民和统治者之间有一种原始契约关系,证明以自由为核心的权利观念是西方人的普遍观念,而基于权利观念反抗国家权力突破原始契约所划定的界限是西方有力延续着的传统。从这个角度上说,西方公民所拥有的出版、言论、结社等自由,以及保持中立的独立司法系统为公民提供反对国家犯罪的合法渠道,在我国是怎样的稀缺!
西方的公民有一种个人和国家之间存在的宪法性关系,而我们的“公民”则更多的是顺民和奴才。其中原因在于前者有希腊精神文明传统的传承,后者乃是两千多年专制王权的大一统,给予了国人一种“服膺于权力、效忠于一家一姓、无条件服从王权并把卑微和奴性植入于人内心的臣民训练”。所以肖老师急切呼唤必须通过对国家权力的约束来保障公民权利,当然这在一党执政、发扬党监督党的政治形势下,希望几近渺茫。所以肖老师特意引进西方的思想资源——博兰尼的《自由的逻辑》和斯科特戈登的《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希冀国人能“从另一文明中中自由的历险、自由的信仰和道德的关系,尤其是其间深刻的自我反省精神获得重要启示”,晓示国人“通行于古今立宪国家的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忠诚和相互保护基础上”。
我国的文化传统,其“核心是专制”(引用李慎之先生的话),所以肖老师特意写《多样文化和普世价值》和《为了和平》,提醒世人当代国际关系中很多冲突乃是文化冲突,要我们警惕狭隘民族主义倾向,认同与人权相适应的民主、法治、和平、正义、思想宽容等原则在内的普遍价值,因为这是保持文化多样性资源优势的价值前提。由于战争仍然还存在,甚至有核威慑影响在,所以肖老师厘清了“绝对的和平主义”和“有条件的和平主义”两个概念,这里的论述和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说“在任何条件下都拒绝参与所有的战争是一种天真的必然有偏狭色彩的观点”是一致的。或许这样的观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去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
最后一辑文字,都是反对剽窃别人学术成果的文字,但因为其中附有两则伦理学论文《作为伦理文化价值核心的人道主义》、《探询道德原则,建立整合模式——中国当代伦理文化建设系列研究》,通过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到早在1997和1998年肖老师所达到的伦理学研究高度。当然这里也有建设公民社会的原则,例如公正、平等、互利和伙伴关系原则。至于反对剽窃文字,保护作者著作权问题,国家教育部在8月26日颁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引自8月28日《钱江晚报》A3版),这在表达独立见解和创新思想要承担风险的时下,也算是政府的一个弥补吧。古人云:“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也希望今后的学术界多一些清洁和纯粹,多一些像肖雪慧老师这样治学严谨的学者。
当然,《公民社会的诞生》并不是完美无缺之作。作品中还有一股情绪的潜流,有时表现为一种愤懑不平之气。这对于一个伦理学家是一种遗憾。但是我们想到肖老师的坎坷命运——经历上个世纪末的那次事件,专制政权一直以来给予她心灵的伤害。我想读者自然会谅解她这一点。毕竟从那时至今,肖老师一直含辛茹苦,默默耕耘,不懈播撒文明的种子。所以我祝愿她作品中的文明之种像《圣经》中所说,能多一些撒在泥土中,立于信心的磐石,这样能引发一大批民众的觉醒。借傅国涌先生的话,肖老师确实是当代“文明的使者”,“作为一个有成就的伦理学家,她的全部文化、社会批判都建立在坚实的学术研究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基础之上,所以才显得那么清楚、有力。”借她自己对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评价,肖雪慧老师作品有着“深邃的历史感、广阔的伦理思考、对人性及其需要有完整而透彻的理解”。
2022年2月16日 想读 伦理学家肖雪慧。via 坚定锡兵
流水账 豆瓣
作者: 陈淑瑶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1 - 5
《流水账》内容简介:关于乡愁:小说描绘的是1980年代澎湖的风土人情。书中百位物出场都是过客,真正的主角是土地,农事与海事交织出人与土地的深情。关于爱情:《流水账》中充满了对青春的深深眷恋。两位少女情感在充满民俗庙会、农务琐事及海味美食漫长记录中穿梭,美丽情怀与岛屿风情交织融会。书写爱情,作者始终维持着细腻淡美的笔调,写法从头到尾疏淡平实,铺陈“压抑在心中隐隐作痛的遗憾”。
2022年2月16日 想读 via 坚定锡兵的短书评
爱人同志 豆瓣
作者: 艾伟 2022 - 1
▶当代中坚实力派作家艾伟 长篇小说代表作
▶超越时代的文学经典 | 首版二十周年全新修订版
▶深入人性难以捉摸的黑暗深处,探讨两性之间隐秘的情感与“战争”
▶“单凭这一部小说,艾伟就应该被写进文学史,他达到了当代作家未曾达到过的精神与心理深度 。”——张清华
——————————————
【内容简介】
小说的主人公刘亚军是一名屡建战功的侦察兵,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受伤残疾,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战后,一位叫张小影的女学生与他相爱并结婚,因为这样带有传奇色彩的婚姻,他们得到了媒体广泛报道,受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随着时 代的变迁,这段备受瞩目的婚姻渐渐淡去了往日的荣光。生活的拮据、身份的失衡,使得“战争”转移到两性之间,并愈演愈烈……
小说极具可读性、适合影视改编,带有传奇色彩;通过一个另类英雄、一个当代圣母,以及变化无常的社会,探寻两性之间隐秘而复杂的情感、婚姻内部没有硝烟的战争;关注被时代遗忘的边缘群体和普通小人物
——————————————
【名人推荐】
◆我理想中的小说是人性内在的深度性和广泛的隐喻性相结合小说,它诚实、内省,他从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出发,但又具有飞离现实的能力,他自给自足,拥有意想不到的智慧。他最终又会回来,像一把刀子一样刺入现实或世界的心脏中。——艾伟
◆当一个富于思考和激情的作家在面对当今几十年壮阔的时代画面时,常常会有一种无从捉摸、难以下手之感,因而当艾伟试图抛弃传统的现实主义技巧而在一种寓言式的神话世界里表达他的爱憎与喜好时,便自然会有一种无拘无束、自由驰骋的愉悦之感。——栾梅健
◆现在回过头再来谈这部作品,感到它的复杂,它对那个特定时代以及文化传统批判的深刻性,对个体欲望、尊严以及自卑、软弱、无助与颓丧堕落的表达仍然值得认真解读。——汪政
2022年2月16日 想读 坚定锡兵的评论写得好啊,一下让人想读了,像个盛大 trailer
华族 豆瓣
華族:近代日本貴族の虚像と実像
作者: [日] 小田部雄次 译者: 霍东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 - 1
日本明治维新后,由旧朝廷公卿、武家大名和维新功臣组成了一个新贵族阶层“华族”。这一阶层确立于 1884年,结束于 1947年,历经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本书是一部关于华族的通史著作。作者从授爵原因入手,分析了华族的结构,并由此引出该阶层的实际社会地位、政治参与情况、经济状况和职业选择等内容,全面介绍了华族六十余年的历史。华族被定位为“皇室之藩屏”,围绕着统治者构成明治维新后的新贵族阶层,主要由华族组成的“贵族院”成为此后日本政治体系中的重要角色。由于华族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除参与政治外,他们对日本近代的社会生活、思想潮流、文化等方面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本书依年代顺序,梳理了“华族”从诞生到消亡的详细过程。
2022年2月16日 想读
邻人之妻 豆瓣
Thy Neighbor's Wife
8.3 (117 个评分) 作者: [美] 盖伊·特立斯 译者: 木风 / 许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7
☆不可贪图邻人的房产。不可贪爱邻人的妻子、奴婢、牛驴或他的任何东西。(《旧约·出埃及记》)
☆新新闻主义之父 盖伊·特立斯 惊世骇俗之作 九年性爱之旅,终朝袒裎相见
☆以性爱视角窥见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变迁
--------------------
1925年,纽约的落魄地下书商塞缪尔·罗思在自己创办的杂志上最早连 载了《尤利西斯》,此后他还出版售卖了《欢场女子回忆录》《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爱经》等书籍,频繁被定罪判刑。1956年,“罗思诉美利坚合众国案”罗思败诉,入狱五年,但该案判决书中对淫秽作品的定义解放了大批步罗思后尘的出版商、制作人。
1953年,退伍军人休·海夫纳在芝加哥自己的厨房桌上组稿、编辑,推出了《花花公子》创刊号,后来迅速成为美国销量增长最快的杂志;1957年,威廉·马斯特斯和弗吉尼亚·约翰逊开始用自制的“性交机器”来研究性满足的秘密;1968年,约翰·威廉森和他的妻子芭芭拉·克拉默创办了自由性爱的砂岩俱乐部;1973年,一位计划描绘美国性开放和中产阶级色情消费主义盛行的作家盖伊·特立斯走入了纽约住所附近的一家按摩院,花15美元“享受”了一次服务,并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性爱奥德赛……
1981年首次出版,《邻人之妻》就以其对美国性行为和性癖好写实的描写而震慑了美国社会。特立斯以奇迹般的新闻勇气和技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建基在新的道德基础上的新世界,带领我们领略了花花公子宅邸、最高法院、按摩院的后院与温床,展现了色情产业、群交文化的兴起,相应的对抗淫秽色情的法律努力,以及普通人的性心理和性观念。虽然话题涉及下半身,但特立斯的写法并不轻佻,这本书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看待自身的方式。
--------------------
一部有关性的“天路历程”……几乎不会有人比特立斯在性革命的最前线走得更远。——《大西洋月刊》
一流的作品,内容相当精彩,其中的社会信息不断累积:美国人的性已经彻头彻尾改变了。——《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写的是当代生活最有爆炸性的话题,性和道德,同时还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斯蒂芬·巴赫,美国作家
2022年2月12日 想读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 豆瓣
作者: (俄罗斯)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译者: 苏杭 2021 - 9
本书是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选集,由俄语译者苏杭先生选译,译文忠实可靠。本书包含了茨维塔耶娃100来首抒情短诗以及一首叙事诗《山之歌》,收录《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诗歌世界》《两个诗人——两位女性——两种悲剧》《诗人的命运:玛丽娜·茨维塔耶娃》三篇长文,文章均出自俄国颇有声誉茨维塔耶娃研究者之手,深入解读诗人的精神世界和诗歌艺术。书名来自传唱广泛的同名诗歌,茨维塔耶娃对诗歌形式的革新亦在这本诗选中体现出来。诗人见证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战争和变革,她的诗同时也展现出悲剧性的社会变革中,个体意识和精神生活的转向,成为一种时代的现象。
2022年2月11日 想读 via 上海书评 李公明
未来的序曲 豆瓣
8.4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刘宇昆,保罗·巴奇加卢皮等 著;(美)戴维·哈特威尔,帕特里克·海登 编 译者: 汪梅子,李懿等 译 新星出版社 2015 - 8
《未来的序曲》是最新最权威的外国科幻选集。雨果奖最佳编辑严选34篇明星代表作,新世纪短篇科幻的饕餮盛宴!2位雨果奖最佳编辑,权威悉心严选。34位幻界新锐之星,代表作品大比拼。汇集目前最热的外国科幻作家,刘宇昆、保罗·巴奇加卢皮、约翰·斯卡尔齐、彼得·瓦茨、科利•多克托罗等等,星光灿烂一网打尽。
如今,科幻已经不再处于边缘地位,它已经是社会文化风貌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这本选集中的所有故事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完成这本书花了很长时间,本要在2010 年完成,在2011 或2012 年出版。但是,等待或许让这本书变得更棒了,因为更让编者有足够的时间好好思考。有理由相信,读者们也一定会在本书中发现许多值得欣赏、沉迷和争论的内容。
2022年2月10日 想读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豆瓣 谷歌图书
7.5 (18 个评分) 作者: 程猛著 Beijing Book Co. Inc. 2018 - 12 其它标题: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
“读书的料”在此指改革开放之后出生并进入精英大学的中国农家子弟。借助自传社会学和深度访谈,本书对他们通过教育向上流动过程中的文化生产进行了深描,揭示了先赋性动力、道德化思维、学校化的心性品质在这一过程中的特殊意义。通过展现这些中国农家子弟的文化自主性,剖析循规本身的创造性及其与文化生产的内在关联,本书突破了“底层缺乏文化资本”这一为学界默认的观念,提出了底层文化资本理论。本书也特别关注了这样一种文化生产的暗面,直面了“子不承父业”的阶层跨越之旅对个体道德、情感和文化世界的冲击。
2022年2月9日 想读
成为母亲的选择 豆瓣
8.3 (50 个评分) 作者: [以]奥娜·多纳特 译者: 林佑柔 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 - 1
“如果能带着现在所拥有的认知和经验重返过去,你还会让自己成为母亲吗?”
历时五年、横跨三代母亲的权威调查 重新言说一份被视为“禁忌”的情感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话题之作 在德国、以色列等多国引起热烈讨论
“我们女性需要把世界掌握在我们手中,而不是随波逐流。我们女性需要主宰自己的身体和人生;也需要主宰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想象力。”
——————
编辑推荐
1.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话题之作,被翻译为近十种语言,在以色列、德国等地引发热议。
2.“我爱孩子,但后悔当妈妈。”首度聚焦“后悔生育”的话题,采访二十三位后悔生育的母亲,倾听她们的真实心声,展现女性生育前后的情感历程。
3.后悔并非不存在,只是不被允许言说。探究“禁忌”情感背后的社会成因,为更多的女性创造出选择的余地。
4.将“母亲”身份拉入到公共领域的探讨之中,剖析“母亲”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正视“母亲”面对的社会压力。
_________
“你绝对会后悔没有生孩子!”2008年,当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开始进行一项名为“后悔当妈妈”的社会调查时,这句警告始终回荡在她的脑海里。
母性是天生的吗?成为母亲是女性的天职吗?在其后的五年,这些问题始终伴随着多纳特和她的调查,并最终发展为《成为母亲的选择》一书。
在本书中,多纳特采访了二十三位以色列女性,无论其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已为人母。通过长期的跟踪采访,多纳特追溯了这些女性成为母亲的历程,分析她们在孩子诞生前后的情感世界,调查她们如何认知和化解生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母亲的选择》用女性自己的声音,展现了立体、复杂的母亲形象。
2022年2月5日 想读 goodreads 评分4.12
船热 豆瓣
Ship Fever
作者: (美)安德烈娅·巴雷特 译者: 金晓宇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6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
“《独角鲸号的远航》之外的又一力作,《船热》将十九世纪的科学发展状况与爱和激情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巴雷特尤其关注那个时代的女性,她们受到传统的束缚,因为尝试进入男性统治的医学和政治领域而遭到奚落,然而仍奋力地去改善穷苦人的生活状况。充满智慧,文笔优美,富于历史的洞察力。”
《嘉人》杂志
“书中所有的故事都值得阅读,但是,如本书同名小说所展示的那样,巴雷特的天才得益于她的天马行空。故事的背景,是因‘马铃薯饥荒’而背井离乡的爱尔兰移民的那段可怕历史,他们去大西洋彼岸寻求新的生活,却有成千上万的人丢了性命。小说描写了一名年轻医生在加拿大格罗斯岛的隔离检疫站上的工作经历。这是一个残酷的故事,但讲述的时候没有丝毫的退缩。巴雷特将真实与虚构混合在一起的手法令人信服,通过她的散文传达了独特的世界观,文笔简朴,精细,能唤起人的情感记忆。”
《星期日独立报》
“文笔优雅,令人兴奋,视角敏锐,难于忘怀。巴雷特具有炼金术士般的天才,将科学事实转化为鲜活的小说。”
《星期日泰晤士报》
2022年2月4日 想读 金晓宇译巴雷特
蚁群 豆瓣 豆瓣
7.6 (51 个评分) 作者: 汤问棘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1 - 11
2137年,501城。在女性主导的高度智能化社会,人类被无数设备监控和服务着,“社会管理系统”通过打分来评判人的价值。一个宣称要解放男性的组织SFH却反对这种制度,她们在系统的监控下东躲西藏,进行反抗活动……
编辑推荐:
“未见闪电降临,已闻阵阵雷声”
501城的风波将导向何方?人类需要一个怎样的未来?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们,也是你和我。
★细腻的文笔、宏大的视角
★观念的争辩、思想的交锋
这本不足20万字的科幻小说将带给你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2022年2月3日 想读
醉汉的脚步 豆瓣
The Drunkard's Walk: How Randomness Rules Our Lives
作者: [英] Leonard Mlodinow 译者: 郭斯羽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 6
《醉汉的脚步:随机性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内容简介:你知道吗。在去买彩票的路上因车祸身亡的可能性。是彩票中奖的可能性的两倍!打破了贝比·鲁斯本垒打纪录的奇人罗杰·马立斯,也非常可能仅仅是幸运而非伟大!一种葡萄酒被某本刊物给予了五颗星的最高评分,却被另一本刊物评为一个年代中最差的葡萄酒,这是怎么回事?
在这本颠覆常识又具有启蒙性的书中,列纳德·蒙洛迪诺通过解开偶然性的真实本性。以及导致我们误判周遭世界的那些心理错觉。生动地展示了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而我们又如何才能在一个更深层次真理的基础上。来进行我们的决策。
《醉汉的脚步:随机性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带给你的。不仅是在随机性、偶然性和概率中的一次漫游,还是一个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它同时提醒着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大致就如同刚在酒吧待了一夜的家伙那蹒跚的步履一般难以预测。
2022年2月3日 想读 220202 | 160331 Leonard Mlodinow。与霍金合著《大设计》的科学家剧作家。via 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