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seer - 标记
传习录注疏 豆瓣
作者: [明] 王阳明 撰 / 邓艾民 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上世纪八十年代关于《传习录》研究有两部重要著作,因各种原因,今天仍未有超过他们的著作问世,一部是陈荣捷的《传习录详注集评》,另一部就是邓艾民的《传习录注疏》。
陈著长于考证,详于介绍历代各主要《传习录》的评注,但对《阳明全书》所收的阳明其他文字与《传习录》中的思想观点有何关联,却未免有所疏略,即陈著的着力点在评注而不在于义理阐发。
邓著在《传习录》版本的把握以及在文字出典的注释方面虽然稍逊于陈著,但最大特色在于将《传习录》与《阳明全书》作了严密的对照比勘,同时将《传习录》上中下三卷打通,对其中互有思想关联的条目作了统一之观察和考辨,这就为从整体上把握阳明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邓著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其视野从阳明学扩展到了阳明后学,也就是说,他通过对王门各主要弟子的著作及其思想的了解,进而观察王门弟子对《传习录》有何评论或新的阐发,由此向人们“立体”地展示出阳明学的思想展开之进程。
编辑推荐:
邓艾民先生的王阳明研究是80年代大陆王阳明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传习录注疏》即是放在今天,仍然是阳明学研究的一流著作。
邓艾民是著名学者陈来先生的硕士导师,是其朱子、阳明研究的领路人。
2014年7月14日 想读 阳明《传习录》。via 杜维明《一个真实的人》。
歇浦潮 豆瓣
作者: 海上说梦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 5
小说写的是民初上海十里洋场众生相,写了妓女、新剧艺术家,还有革命党人等各色人物。不仅场景逼真,在挖掘人性的卑劣方面,也很透彻。
2014年7月14日 想读 "小说写的是民初上海十里洋场众生相,写了妓女、新剧艺术家,还有革命党人等各色人物。不仅场景逼真,在挖掘人性的卑劣方面,也很透彻。" via 世相 说张爱玲那篇。
梦十夜 豆瓣
8.3 (14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夏目漱石 译者: 李振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永日小品
梦十夜
浮想录
伦敦留学日记
附录(代后记)
之一:《野草》与《梦十夜晚》
之二:《梦十夜》译跋
2014年7月13日 想读 夏目漱石十个夜的梦的小说。
观照电影 豆瓣
Minding movies
作者: [美]大卫·波德维尔 / [美]克里斯汀·汤姆森 译者: 何超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4 - 7
大卫•波德维尔夫妇的电影博客——“电影艺术观察”(Observations on Film Art),3年创下100万次的点击量,罗杰•伊伯特称其为最好的、最有特色的电影博客。本书从300多篇博文中精选了31篇主题各异的评论文章。犀利独特的视角,关注电影最热、最具争议的话题,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夫妇用清晰风趣的语言,严谨的思考态度,从电影产业、电影写作、电影艺术、电影叙事与风格、电影评鉴和展望未来六个部分展开激烈地讨论。
好莱坞大片不行了?电影续集太多了?超级英雄电影为何受欢迎?票房 数据怎么看才客观?网络宣传如何才能成功?大片就意味着高票房吗?影评人这样才能说得有分量!格里菲斯不是电影之父!电影是一门怎样的艺术?电影悬念为何次次都吊你胃口?动作片的叙事有哪些规则?转折点有哪几种类型?有前传,那是因为有“钱赚”!死亡档期也出好电影!动画片中的技术亮点需要仔细看!DVD会改变我们的观影习惯吗?
2014年7月13日 想读 电影理论家的博客,“31篇主题各异的评论文章”。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 豆瓣
Why I Am Not a Christian and Other Essays on Religion and Related Subjects
作者: 伯特兰·罗素 译者: 徐奕春 商务 2010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主要内容简介:托马斯·潘恩的命运、正派人、新的一代、我们的性道德、自由与学院、上帝的存在——伯特兰·罗素与耶稣会F.C.科普尔斯顿神甫的辩论、宗教能医治我们的毛病吗?、宗教与道德等。
2014年7月13日 想读 via 新月。
人間社會學 豆瓣
作者: 陳宗延等 群學 2014 - 4
社會學在衝啥?社會學只會亂?
這本書告訴你:社會學不但不是庸人自擾,而且還大有用!
上從青年醫師下到組頭,遠從台幹近到家教老師⋯⋯我們精選了24則好讀又富有社會學關懷的精彩故事,與你分享台灣社會的人間百態。
閱讀這些故事,你會瞭解到勝利者不是總如外表般光鮮亮麗,失敗者也並非缺乏競爭力咎由自取。
個人的境遇,總由一股巨大而隱形的力量左右著,社會學的意義就在於揭露出這些力量,讓我們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2014年7月13日 想读 好像很好玩的样子。24个不同人的故事。
决策是如何产生的(珍藏版) 豆瓣
A Primer on Decision Making: How Decisions Happen
作者: (美)詹姆斯 G. 马奇 译者: 王元歌 / 章爱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9
作为大师中的大师,詹姆斯•马奇在斯坦福大学讲授的决策论广受欢迎。决策是人类的核心活动,它对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生活至关重要。本书并非对决策的初级介绍,而是对决策的产生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运用社会学和行为学的理论研究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决策,从而使现实世界中作决策的人既能从参与者的角度又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理解这一过程。
本书读来富有新意。马奇为书中深刻的理论佐以大量饶有趣味、生动形象的例子,既便于读者理解和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又为勤于思考的读者带来仔细品读的兴致。
2014年7月9日 想读 A Primer on Decision Making. Stanford Decision making class. 可看原文。
大地上的事情 豆瓣
8.1 (8 个评分) 作者: 苇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6
苇岸把麦地、树林、冬日的小灰雀,连同自己质朴的生命一起带入太阳的光流。苇岸不仅安息在丰盛的麦地之中,也将永远活在金子一样闪耀的他的语言里,他的语言目击了创造。
——王家新
在苇岸的生命里,钟表还没有发明,他只是从对天象的推算和对地理的察看中感受四时的变化,从血液的运行中 体味生命的流动。他延用的是一套古老的思维逻辑,并且如同恐龙和猛犸,因其在现代社会的绝迹而显得异常可爱。
——祝勇
读一读苇岸宅心仁厚的散文,会让我焦躁的情绪迷途知返,重怀感恩。他让我只要看到缓缓移动的羊群露出草丛的背脊,就相信即便最荒凉的地方也有善美生生不息。
——周晓枫
来到他那旷阔的、安静的,经由他细细抚摩过的世界。这时,我沉痛地感受到了一种丧失:中国失去了一位懂得劳动和爱情的善良的公民,中国散文界失去了一位富于独创性的有力的作家。
——林贤治
在苇岸先生阅读、写作面对的墙上,一直挂着两幅肖像,他们是列夫•托尔斯泰和享利•戴维•梭罗。他对朋友们说,他是生活在托尔斯泰和梭罗的“阴影”中的人。实际上,他是一个“人类的增光者”,仁厚的博爱和至善的赤诚以神奇的力量使他在同代人中出类拔萃。
——袁毅
他是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季节是他的向导。
他处在自然的核心,每天,他与光明一起开始工作,与大地一同沐浴阳光或风雨。他懂得自然的神秘语言,他用心同他周围的芸芸生命交谈。他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与自然最古老的一种关系。只是如他恐惧的那样,这种关系,在今天的人类手里,正渐渐逝去。
他像学者熟悉思想和书册那样,熟悉自然,熟悉它的植物和大地。他能看出大地的脉络,能品土壤的性质;他识别各种鸟鸣和兽迹,了解每样植物的花事与吐蜜的秘密。
他滞于现代进程之外,以往昔的陌生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他的孤单存在,告诫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
他是苇岸,大地上的苇岸,汉语世界里最后一位孤独的放蜂人。
2014年7月6日 想读 二十四节气与大地上的故事 。苇岸散文。
豆瓣
The Road
作者: [美国] 科马克·麦卡锡 译者: 杨博 重庆出版社 2012 - 5
★灾难大片《末日危途》小说原著
★美国“ 笔会终身成就奖 ”获得者科马克·麦卡锡完美力作
★第91届普利策小说奖、“鹅毛笔奖”、美国独立书商协会年度图书奖获奖作品
人类文明在末日的劫难中毁灭殆尽,
世界恍如巨大的废墟,希望之路究竟通往何处?
由本书改编的灾难大片《末日危途》影迷众多,影响深远。
一场灾变突然来临,死亡之灰遮天蔽日。物质的极度缺乏使文明人沦为食人牲畜。此时此刻,人的名字成了荒唐的累赘。
长路无尽,一对父子秉持良知,上下求索。他们出路何在?
在《路》中,麦卡锡用自己一贯客观、犀利、冷峻、深刻、练达的笔触,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末日来临之前的荒凉世界,这对那些侵蚀文明、消解道德、毁坏环境、发动战争的人,是一种警示和鞭挞。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中执著求生,怀抱希望,克服重重困难,面对种种险恶,一路向前,这种坚毅、执著、果敢的精神对人们是一种激励。
2014年7月6日 想读 一个末日来临之前的荒凉世界,……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中执著求生的故事。《老无所依》作者。
杀鹌鹑的少女 豆瓣
6.0 (8 个评分) 作者: 陶杰 凤凰出版社 2012 - 8
《杀鹌鹑的少女》系陶杰香港版散文评论集 《泰晤士河 畔》《芳菲花田》《有光的地方》等书籍与香港报刊专栏文字选取佳文辑录而成,分为“童年与刺猬”、“杀鹌鹑的少女”、“隔世身影”三部分。所述内容涉及文学、电影、欧洲风情的评述,藉由文化事件点评人生百态、民族性格、政治文化生态 ,文思敏捷、文辞犀利,对东西方文化诸多妙批。
2014年7月6日 想读 香港版散文评论集 ,报刊专栏文字精选。看题目还蛮有趣的。香港人。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 豆瓣
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8.4 (48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林滢 / 林慰君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5
年轻的兽医吉米·哈利踌躇满志地来到乡间工作,谁知道等待他的却是层出不穷的“惨事”。半夜穿睡衣出诊,被人一捧一逗地揶揄不说,饿得要崩溃,却忘了带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三明治被端走;挨马踢狗咬也就罢了,还被一只小京巴认作干叔叔,除了礼物竟然还送签名照;好不容易约上了心仪的女孩,结果窘事连连,一波三折……
除了那些让人捧腹的趣事之外,吉米·哈利还用充满柔情的笔触描写了英国乡间怡人的风景,以及在那里生活着的纯朴而热情的人们。他总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并将其优雅地表现于笔端,带给读者同样的感动与欢乐。
2014年7月6日 想读 兽医下乡的小百姓故事。都是小故事。想读英文版。
月光花 豆瓣
月光花
作者: 默音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2 - 10
《月光花》内容简介:有这样两个女孩,她们曾一起在云南的群山中冒险,邂逅神奇的植物——月光花。成人后的她们分别走出大山,重逢在都市。程妙耿直机敏,当记者、办杂志、把揭示真相当做自己的天命;何琴则有着激烈的内心,绘画的才能不足以让她步上坦途,在命运的转角,她喝下召唤记忆、似有魔力的“月光”。
这是一则悬疑故事,开始于多年以后,埋根在从前。程妙在尽失所有之后开始寻找昔日的好友何琴,等着她的不仅是何琴的曲折经历,更是那些旧年月的共同记忆。她能否找到何琴?能否解开新型毒品“喜梦”的谜团?
这又是一篇科幻小说,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伸展在想象的云间。什么是瘾?记忆如何影响人?我们所熟悉的日常在故事的行进间变得似是而非,颠覆成另一个世界。
2014年7月6日 想读 科幻小说。80年生作家。“程妙在尽失所有之后开始寻找昔日的好友何琴,等着她的不仅是何琴的曲折经历,更是那些旧年月的共同记忆。她能否找到何琴?能否解开新型毒品“喜梦”的谜团?”
想见看见听见 豆瓣
作者: 阮义忠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1
有“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之誉的著名摄影家阮义忠,三十年来第一本个人随笔集。以真挚隽永之笔,回顾他摄影艺术生命中所有的“想见,看见,听见”。
第一章“想见”,怀念故乡风土、童年往事、异族民情,历数自己从一个宜兰乡村木匠家的孩子走上摄影之路的来龙去脉,浓缩了台湾社会的历史变迁与不同人群的生存景象;
第二章“看见”,介绍方大曾、庄灵、吕楠等华人摄影师及其作品,以他始终行于时代之先的艺术眼光和文化敏感,捕捉这些暂时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摄影天才之灵光;
第三章“听见”,是“非主流”的书评与乐评,藉由书籍与音乐,追溯自己与创作者的缘分,从“诗人摇滚歌手”科恩,到瑞士摄影大师罗伯•弗兰克,书写独一无二的“私人艺术史”。
本书同时收录近50幅阮义忠摄影作品及方大曾、吕楠等著名摄影家的代表作品,读者可从中一窥“摄影教父”镜头背后的故事,与其拍摄的黑白影像相互映衬,图文共赏,构成一部完整的生命之旅。
2014年7月6日 想读 著名摄影家阮义忠,三十年来第一本个人随笔集。
葉珊散文集 豆瓣
作者: 楊牧 洪範書店 1994
此書文星版首刊於一九六六年,流傳甚廣;一九七七年起始有洪範版行世,實一經作者詳細校正,並有所增刪之定本。
2014年7月5日 想读 via 《恐怖分子》第一幕通宵读书。
颠覆医疗 豆瓣
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Medicine
作者: [美] 埃里克·托普 译者: 张南 / 魏薇 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 1
“创造性破坏”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最著名的理论,当一个产业在革新之时,都需要大规模地淘汰旧的技术与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电器之于火器、汽车之于马车、个人计算机之于照排系统,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性破坏”,旧的体系完全不复存在,新的体系随之取代。
“创造性破坏”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被“数字化”了。只有一处,也许是由于其本身的根深蒂固,也许是由于它天然的排斥新鲜事物,医学,却从未被数字化浪潮所影响。
这本书所谈的,就是一个即将被“创造性破坏”的产业,一个即将被颠覆的产业。iPhone、云计算、3D打印、基因测序、无线传感器、超级计算机,这些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事物,将再一次地融合在一起,对医学进行一次“创造性破坏”。在这超级融合之下,权力第一次交回到我们自己手中,而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真正将这场医学革命进行下去,颠覆医疗。
2014年7月5日 想读 新时代对医学的“创造性破坏”。
逃避之路 豆瓣
Ways of Escape
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黄勇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1
对于很多作家来说, 写作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对另一些作家来说,探险般的生活·却是对枯燥写作的逃避。英国著名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显然属于后者。这也正是这本自传的来由。生于二十世纪初,死于九十年代,格雷属于一个逝去的年代:作为一个经历了二战伦敦空袭、战后原殖民地独立浪潮、中东战争、地区冲突的人,生活中最不缺少的应该就是危险了。但与常人的思维相反,格林的逃避恰恰是逃向最危险、最动荡、最战火纷飞的地方,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亲临火线。他曾经在奠边府战役前夕在危如累卵的法国军营里呆了一整天(此后不久奠边府即被炮火吞没,法军全军覆没),曾经在中东战争时期的苏伊士运河沿岸意外遭受炮击,整整四小时听着密集的炮弹从头顶划过,在身后爆炸。二战期间,他担任英国情报机构的特工人员,在西非塞拉利昂从事反间谍工作整整两年。这些传奇般的经历当然为他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小说素材,但这并不是他为写作而淘金的功利之举。他个性的魔咒使他无法停下寻找危险的脚步——显然,无趣、单调、安宁的生活比死亡的阴影要更可怕。在这一次次可能有去无回的旅程中,他究竟在逃避什么?格雷没有明说,但从他的个性来看,他最害怕重复生活、重复写作、重复自我。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又有多少人能自信地说自己不是既定命运的囚徒呢?
毫无疑问,格雷是个勇敢的人,而且有自己的正义准则;他一次次的逃避之路不单单是猎奇的冒险,而且是在以他的方式进行战斗。格雷宣称自己没有政治倾向——这当然不完全是事实——但他确实在很多时候不以政治上的左与右来划分心中的坏蛋与英雄,而这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美苏争霸、非敌即友的政治划分下尤为珍贵。总得来说,他能在并不熟悉的异国他乡看到那里一个普通人遭受的政治苦难,不论他所属的阵营与党派,而且能感同身受并愿意冒个人危险为他们提供帮助。最重要的是,他能看穿当时在第三世界国家相继掌权的那一个个政治强人令人眼花缭乱的华美说辞与主义理想,看清他们给现实国度中的个体、个人带来的真实痛苦,并且不畏恐吓,以笔为剑,抨击强者,声援弱者。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逃避自我的作家还有点云游骑士的侠肝义胆。
2014年7月4日 想读 Graham Green 回忆录。via 云也退日记。
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 豆瓣
A Burnt-Out Case
8.0 (13 个评分) 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8
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大师级小说家。他悲观厌世到极点,却又最关注灵魂的挣扎和救赎;他作品中“恶”无处不在,暴力、犯罪、背叛、坠落比比皆是,可最惊心动魄的却是个人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他作品中的人物卑琐、绝望至顶点,可是污泥中却能绽放人性的光彩;他称得上20世纪最严肃最悲观最具宗教意识的作家,又是讲故事的圣手,是20世纪整个西方世界最具明星效应的作家之一,读者最多的小说家之一。格林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严肃小说”和“消遣小说”两类,《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是最著名的“严肃小说”之一,以刚果殖民地和麻风病院为背景,展现一个精神极度空虚和绝望的欧洲隐居者渐渐走向新生的心路历程,着力于探索精神救赎的可能。
2014年7月4日 想读 via 云也退纪念傅惟慈的日记。
追忆似水年华 豆瓣
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9.6 (47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 李恒基 / 徐继曾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回顾,有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初恋与失恋、历史事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等等。时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完美。它就像一首由多种主题构成的交响乐,爱情、嫉妒、死亡、回忆、时光,时而交叉重叠在一起,时而又游离开来,然而在宏观上,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追忆似水年华》被公认为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
2014年7月4日 想读 要看译林七卷本,据说是唯一全的版本,群译本。徐继增的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
Suicide 豆瓣
Le suicide
作者: Emile Durkheim 译者: John A. Spaulding / George Simpson Free Press 1997 - 2
One of Durkheim's most important works, serving as a model in social theory.
2014年7月3日 想读 涂尔干论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