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豆瓣
8.8 (16 个评分) 作者: Ernest Hemingway Arrow Books Ltd 1994 - 8
Set in the Gulf Stream off the coast of Havana, Hemingway's magnificent fable is the story of an old man, a young boy and a giant fish. It wa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hat won for Hemingway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Here, in a perfectly crafted story, is unique and timeless vision of the beauty and grief of man's challenge to the elements in which he lives.
Here, for a change, is a fish tale that actually does honour to the author. In fact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revived Ernest Hemingway's career, which was foundering under the weight of such post-war stinkers as 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It also led directly to his receipt of the Nobel Prize in 1954 (an award Hemingway gladly accepted, despite his earlier observation that "no son of a bitch that ever won the Nobel Prize ever wrote anything worth reading afterwards"). A half century later, it's still easy to see why. This tale of an aged Cuban fisherman going head-to-head (or hand-to-fin) with a magnificent marlin encapsulates Hemingway's favourite motifs of physical and moral challenge. Yet Santiago is too old and infirm to partake of the gun-toting machismo that disfigured much of the author's later work
"The brown blotches of the benevolent skin cancer the sun brings from its reflection on the tropic sea were on his cheeks. The blotches ran well down the sides of his face and his hands had the deep-creased scars from handling heavy fish on the cords."
Hemingway's style, too, reverts to those superb snapshots of perception that won him his initial fame
Just before it was dark, as they passed a great island of Sargasso weed that heaved and swung in the light sea as though the ocean were making love with something under a yellow blanket, his small line was taken by a dolphin. He saw it first when it jumped in the air, true gold in the last of the sun and bending and flapping wildly in the air.
If a younger Hemingway had written this novella, Santiago most likely would have towed the enormous fish back to port and posed for a triumphal photograph--just as the author delighted in doing, circa 1935. Instead his prize gets devoured by a school of sharks. Returning with little more than a skeleton, he takes to his bed and, in the very last line, cements his identification with his creator
"The old man was dreaming about the lions."
Perhaps there's some allegory of art and experience floating around in there somewhere--but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was, in any case, the last great catch of Hemingway's career.
--James Marcus
拍卖第四十九批 豆瓣
作者: [美] 托马斯·品钦 译者: 林疑今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 3
《拍卖第四十九批》是品钦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于1966年出版。主角是是一个名叫奥狄芭·马斯的年轻女人,她曾是加利福尼亚富翁皮尔斯·尹维拉雷蒂的情妇;尹维拉雷蒂死后留下一大笔遗产,奥狄芭被指定为遗产执行人之一。她在对尹维拉雷蒂的产业进行清查的过程中,觉察到有一个叫做“特里斯特罗”的地下组织存在着。特里斯特罗形成于16世纪的欧洲,其宗旨是破坏、颠覆官方的邮政系统。这个组织现在仍在加利福尼亚乃至整个美国的地下活动。奥狄芭所接收到的信息似乎都与这个组织有关,而这些信息散乱、神秘,似有若无。与之相对的是尹维拉雷蒂的产业:宏大,严密,甚嚣尘上。奥狄芭在尹维拉雷蒂(即使死后也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控制的加利福尼亚对特里斯特罗的追寻,如同她曾经在尹维拉雷蒂身上寻找爱情一样偏执、入迷。
尹维拉雷蒂既是艾略特笔下丧失人性、精神贫乏的“空心人”,也是博尔赫斯笔下足智多谋的阴谋家。他发现了特里斯特罗,用密码计入遗嘱,并且收卖了足够的人,保证奥狄芭似是而非地找到它。在《死亡与指南针》中,罪犯夏拉赫设置了一个罪案的迷宫来捕捉侦探伦兰特,伦兰特发现了迷宫的结构并知道那是个陷阱,却仍然走进了迷宫的中心。如同伦兰特和夏拉赫合作建造了一个象征的迷宫一样,奥狄芭和尹维拉雷蒂也是一对神秘的合作者——如同他们曾经共同演出了一场性爱一样,上演了一出以加利福尼亚为舞台的戏剧。
在这部小说中还可以看到博尔赫斯的另一个故事《叛徒和英雄的主题》的未擦净的痕迹:爱尔兰一起义组织的领袖成了告密者,被揭露后自己签署了对自己的判决书;他的好友将城市作为舞台的延伸,改编并排演了一出莎士比亚的戏剧,让一颗子弹体面地结束了叛徒和英雄的生命。在加利福尼亚的圣纳西索市上演的是一出17世纪的戏剧《信使悲剧》,其剧情和尹维拉雷蒂企业的经营具有某种对称性。奥狄芭观看演出后,发现剧情和理查·沃芬格的剧本有些许不同,访问了导演兼演员德里布莱特,德里布莱特对她说:“沃芬格提供了文字和故事,我给予他们生命。”“特里斯特罗”便出自德里布莱特导演的《信使悲剧》;如果说它是尹维拉雷蒂身前秘密设置的组织,那么奥狄芭便是德里布莱特,编导剧本,并在剧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秘密散落在历史的各个不起眼的角落,是从历史中拯救出来的。在品钦的小说中,历史是熵增(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能量和信息逐渐损耗,最终走向热寂)的过程。奥狄芭处理的尹维拉雷蒂的遗产便是一个趋近热寂的王国。她在其中寻找沉默的人性和爱,寻找、等待特里斯特罗,并幻想以开放的特里斯特罗系统来为圣纳西索市带来可能性的生机。
小说的结尾是拍卖伊维拉雷蒂收藏的特里斯特罗组织的“伪造邮票”。这些伪造的邮票是特里斯特罗存在的证明,就像《荒原》是艾略特的证明一样;当然,也是这部小说的隐喻——以传说和科学的智慧戏仿历史,以期颠覆喧嚣的历史。
2017年2月18日 已读
…………品钦智商有800吧(。不敢读他别的书了(。
kindle 美国文学
苦水音乐 豆瓣
Hot water music
7.5 (33 个评分) 作者: [美] 查尔斯·布考斯基 译者: 巫土 / 杨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8
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1920~1994),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小说家之一。阿尔贝•加缪称他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作家,《时代周刊》评论他是美国底层社会的桂冠诗人。他的创作继往开来,独树一帜,被誉为“地狱的海明威”。
布考斯基年轻时做过洗碗工、卡车司机、邮差、门卫、仓库管理员、电梯操作员等多种底层工作,其写作的主题大多源自他的生活经历。
布考斯基善于洞察生活本身,《苦水音乐》是其短篇小说代表作,侧重描写社会边缘人的生活。落魄作家、无业游民、酒鬼、妓女,是布考斯基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的生活卑微、肮脏、甚至疯狂,但现实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
因此书的出版,美国成立了一支同名的朋克摇滚乐队,名噪一时。
2017年2月12日 已读
读了部分没全部读完…他竟然是卡佛的偶像……well, not surprised :)
kindle 美国文学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 豆瓣
8.4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汤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9
卡佛一生作品以短篇小说和诗为主。这本自选集几乎包括了卡佛所有最重要的短篇小说,被誉为是“最卡佛”的卡佛小说集。本书总结了卡佛的写作生涯,见证了他堪比海明威、韦尔蒂、塞林格、契佛等当代美国名家的文学成就……这部自选集是来自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2017年2月4日 已读
对生活荒谬与无意义的认识随时随地将人击溃。看到三分之二有点审美疲劳结果最后一篇写契科夫突如其来的迷人……!!
kindle 美国文学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豆瓣 谷歌图书
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7.9 (343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卡佛 译者: 小二 译林出版社 2010 - 1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出版于1981年,是雷蒙德•卡佛的成名之作,同时也是其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本书由十七篇短篇小说组成,讲述了如餐馆女招待、锯木厂工人、修车工、推销员和汽车旅馆管理员等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的生活。这些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愿望,做着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他们发现自己在为生存而挣扎,无法获得在常人看来并不远大的人生目标。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窘困和不如意,婚姻破裂,失业,酗酒,破产。卡佛用“极简”的遣词、冷静疏离的叙事,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边缘性以及现代人脆弱的自我意识。
爱伦·坡暗黑故事全集(上册) 豆瓣 Goodreads
8.5 (3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德加·爱伦·坡 译者: 曹明伦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 1
《爱伦·坡暗黑故事全集》分上下两册,共收录爱伦·坡小说五十余篇,完整地呈现了爱伦·坡笔下的神秘世界。上册收入了《黑猫》《厄舍府之倒塌》《丽姬娅》《莫格街凶杀案》等名篇,特别收录了爱伦·坡唯一的长篇小说《阿·戈·皮姆的故事》。
2016年11月22日 已读
暗黑短篇非常伯顿想让伯顿都拍出来。推理的几篇也比较喜欢。唯一的长篇小说这故事情节不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吗虽然后面的展开往另一个方向去了诶诶诶我有点混乱……
美国文学
你一生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
8.9 (1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特德·蒋 译者: 王荣生 等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2
这本短篇集收录了特德·蒋迄今为止发表的全部小说。
《你一生的故事》讲述了人类与外星人的交流,着力于最基本的地方:语言。科幻小说界,从来没有人把语言表现得如此细致而富有魅力。在作家笔下,外星人的语言仿佛是有生命的活物。出乎意料、却又早已注定的结局给读者以极大的冲击。
《七十二个字母》创造了一个用“名字”驱动一切世事的世界,这里的科学完全以“名字”为基础,与我们的科学大异其趣。这个另类科学世界要解决的却是最重大的问题:避免人类灭绝。
《领悟》描写了人类智力发展到极致时的所思所想,以及这种超级智慧的终极目的。
《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则描写天使下凡对人世的影响:火灾、意外、伤亡,用最客观,同时又是最出乎意料的角度描写天堂和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