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
麦田里的守望者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3 (31 个评分)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施咸荣 译林出版社 1998
作者除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外,迄今只写过这一部长篇小说,与另一部黑人作家Ralph Ellison的The Invisable Man一起被认为是二战后当代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鸭舌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
甚至在60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不同的青年、家长和评论家,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书作出不同的评价。有过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颂扬此书,把它说得天花乱坠,认为成人通过本书可以增加对青少年的了解,青年人在阅读本书后则能增加对生活的认识,使自己对丑恶的现实提高警惕,并促使自己去选择一条自爱的道路;另一种意见严厉批评本书,把它看作洪水猛兽,说主人公满嘴粗话,张口“他妈的”,闭口“混账”,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从而认为本书内容“猥亵”、“渎神”。
2010年10月17日 已读
2010年10月21日 评论 【读书】麦田里的守望者 - 高中的时候,我向一个在书店里认识的朋友借了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单单是因为这名字我喜欢,就想看看里面到底讲了什么。可是翻了两三页我就放下了,由于种种原因就再也没碰过,至今那本书还放在我们家的书架上。 每次借来书不看,总会对书的主人产生一种内疚的感觉,尤其是这种拿的时间太长,甚至忘了还的书。我常常想如果这书现在不在我手里,也许会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它,至少有一部分人会喜欢上它。哪怕纯满足好奇心,我也觉得要胜过放在我的书架上落一层灰。 本来以为再也不会碰它了,可是今年年初它的作者塞林格突然去世,又激起了我重新开始读它的兴致。由此可见,经典的东西永远是不会错过的,即便你现在放弃,总会在以后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又有人因为种种原因向你提起它。 前些天,在上下班的路上,我读完了这部《麦田里的守望者》,我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这句话放在这里好像是废话,事实上它的作用其实是一个让步,就像所有的让步一样,除非是为了作品更严谨,否则基本上没什么作用(又不是做GRE填空题)。但还是要强调一句,我说的是真心话。我之所以觉得这部小说写的好的原因也是因为作者说的是真心话。 今夏的某天,和西毒何殇边吃烤串边聊文学作品,当时我正为自己看了过多的翻译作品,潜移默化,导致行文过于拖沓而难受。他反问我,你觉得《在路上》有什么文字技巧?我说不出来,事实上我觉得凯鲁亚克的作品基本上没有什么经过刻意雕琢的语言,即便有,也被翻译毁得差不多了。但纵使我看到翻译版本,也把我感动的热泪盈眶。我突然明白一部书写的好与不好与文字技巧关系不大,关键在于作者有没有向作品倾注真情。也许正是这种阅读的切入角度,让我没有像高中那样,看了两页就把书丢到一边。 毫无疑问,塞林格向作品倾注了真感情,但老实说,这部书对我的触动有限。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我是在看一个第三者的故事:我们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不同,但对于一些事情的体验又是相似的。 “我不愿随便动窝打断自己的烦恼。”事实上我烦起来跟霍尔顿(小说主人公)的状况一模一样,但我不会对他所烦恼的那么多件事情都烦恼。 “我没这么做的唯一原因是我当时情绪不对头。”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情绪不对而不去做一件事情,可是我们又不会像霍尔顿那样有那么多情绪不对头的时候。 像这样的句子充斥着整本小说。对于主人公许多感受,我都似曾相识,但每次我又都会忍不住对他由此产生的情绪反问:犯得着吗? 我明白,这是因为我和霍尔顿的价值观不同,而且我尊敬持有这种价值观的人,但霍尔顿是霍尔顿,我是我,我是在读一个第三者的故事,因此我只能在某些个别的地方产生共鸣。 好了,让步前的话到目前为止差不多说的差不多了(事实上已经说了不少这部作品的坏话了),甚至评价到这个地步已经差不多了。但我忍不住把《麦田》和凯鲁亚克的作品进行比较,毕竟是后者让我明白了看小说的切入点,才让我能饶有兴致地看完《麦田》。 我觉得凯鲁亚克的小说通篇都能对我有所触动,因为作者写的正是我所追求的,读小说的时候,就像在读自己,让我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真正坚持的东西。 而《麦田》只是把原本我已经注意的问题通过一种强化过的方式再次引起我的注意,同时,让我对这种感觉产生共鸣,但我始终不敢苟同小说主人公对待这一切的态度。换句话说,我总感觉霍尔顿在抱怨一些事情。这种抱怨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我们多少会有点欣赏的态度,但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你准会觉得他烦,烦到你不愿意随便动窝打断你自己烦恼。 我想人的天性都是喜欢抱怨的,不管这样的抱怨对不对;人的天性又是讨厌别人抱怨的,即使抱怨的对。 我们都是人,都忍不住要去抱怨,但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不仅仅去抱怨,还要去做事情。或者即使想不到该做什么,至少在抱怨完给听你唠叨的人致个谢,道个歉,毕竟听你抱怨不是他的义务,要不然我们就成了霍尔顿了。尽管有时候成为霍尔顿会显得很酷,但至少我不想成为他。 郝海龙 2010年10月21日
k3 塞林格 小说 文学 经典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地下丝绒与妮可) 豆瓣
9.4 (415 个评分)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67年4月1日 出版发行: Polydor / Pgd
这是“地下丝绒”的第一张专辑,也是摇滚乐历史上的一张划时代的经典之作。从专辑的名称上面可以清 楚地看到,这张专辑的诞生与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伟大人物安迪·沃霍尔是密切相关的。这张“地下丝绒”的处女专辑就是由安迪·沃霍尔担任制作人的,而且专辑的名称也署上了他的大名。
在这张专辑里面,主唱卢·里德以他那干涩、沙哑的犹如破碎的玻璃一样的嗓音将1960年代美国青年对于现实的迷茫、反叛的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出了深刻的揭露。如在《我正在等待那个男人》这首歌里面,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进行非法的海洛因交易的故事,把吸毒作为歌曲的主题,这在他们之前的乐队里面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可以看出他们在音乐表达题材上面的大胆。而《星期天的早晨》这首歌则讲述了一个偏执狂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挣扎的现实,他就像那个可怜的西西弗斯一样奔波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这可以说是当时青年内心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穿裘皮的维纳斯》这首歌里面,则表达了一个更为离经叛道的主题,那就是“性倒错”,他们以超越道德观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同性恋”这个当时还是一个禁忌的话题的看法。可见,他们在自己的音乐里面充分的体现了“自由”的精神,而这正是摇滚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
在专辑之中担任了两首歌曲的主唱的女歌手尼柯,曾经主演过安迪·沃霍尔制作的几部电影,由于他的介绍,才成为了“地下丝绒”的一员。尼柯那种冷漠、飘忽,充满着厌世的没落气息的声音深刻地影响了后来无数的女歌手。
邮差总按两次铃 (1946) 豆瓣 TMDB
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7.0 (29 个评分) 导演: 泰·加尼特 演员: 拉娜·特纳 / 约翰·加菲尔德
其它标题: 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流浪汉Frank Chambers(约翰·加菲尔德 John Garfield 饰)在路边的一间小餐馆里,被美丽的老板娘Cora Smith(拉娜·特纳 Lana Turner 饰)所吸引,正好那间餐馆正在招工,他便留了下来,成为一名服务生。餐馆老板Nick年纪比Cora大得多,Frank见有机可乘,便多次挑逗Cora,最后两人终于坠入爱河。两人准备私奔,走到半路却发现从此没了经济来源,便回到餐馆,决定谋害Nick,制造Nick出了意外的假象,他们就可以获得Nick的遗产。第一次行动阴差阳错地没有成功。第二次行动,他们成功把Nick杀害,却被一个检察官发现。Cora被告上法庭。在一个律师的诡计下,两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他们的好日子却还没到来......
该片根据美国作家James M. Cain的同名作品改编。
艺术创世记 (2005) 豆瓣
How Art Made the World
9.5 (13 个评分) 导演: Robin Dashwood / Mark Hedgecoe 演员: Nigel Spivey
BBC记录片
艺术是人类对世界的感知;艺术是人类对自身的体验;艺术塑造并阐释着人类过去和未来的生活穿越十万年的历史长河,一起去寻觅视觉艺术的起源,绘画、人体、影像、死亡艺术创世纪——引领你我走进艺术的世界,探索人类艺术的起源
《艺术创世纪之——艺术中的人体》
在大街的墙壁上、杂志上、还有电视屏幕上,到处都是有关人体的图片——没有任何一种图像能像人体图像一样如此彻底地主宰我们的生活。然而你是否注意到,这些人体图像中,竟没有一个是和真人一摸一样的。是什么原因让艺术家创造了这些超越真实的图像?现在,就让我们回溯过去,到维伦道尔夫、古埃及,古希腊以及意大利,去解开这个疑团。
《艺术创世纪之——图画的诞生》
三万五千年前,人们突然决定描述他们身边的生活——史前人开始了绘画的创作。这是个令人震惊的改变。令科学家疑惑的是,我们的祖先最初是怎样产生了画画的想法?他们又是怎样意识到,一些线,点和颜色的集合是可以描述事物的呢?研究者为此提出了种种假说,却一个接一个地被否定。结果,答案隐藏在非洲的一幅诡异的壁画里……
《艺术创世纪之——说服的艺术》
艺术具有独特的说服力量,从古罗马的奥古斯塔斯到美国总统布什,艺术在政治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你为什么会支持他的统治?为什么会在竞选时投他一票?你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艺术所愚弄。那些看上去普通平常的图画、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发挥着神秘的作用……
《艺术创世纪之——电影的古老基因》
现在,你或许已经习惯了到影院去看几场大片。可是 ,当你在大笑,尖叫或者痛哭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 ,是什么给了你那些迷恋,振奋,欢喜或者悲伤?在本片中,我们将带你走入电影艺术的古老源头,去解开几厘米胶片所带来的神奇魔法……
《艺术创世纪之——死亡的图像》
在所有的图像中,有一种图像具备独一无二的吸引力。它让我们感到恐惧,同时又以某种方式安慰我们,它操纵我们,但也让我们心无疑虑。这就是死亡的图像。它无所不在:为逝者建造墓地和纪念碑,古埃及的木乃伊,石棺上的人像……是什么驱使人们将自己置身于死亡的图像之中?答案并不在现代社会,而是在几千年前的约旦峡谷……
闻香识女人 (1992) 豆瓣 TMDB IMDb
Scent of a Woman
8.8 (1427 个评分) 导演: 马丁·布莱斯特 演员: 阿尔·帕西诺 / 克里斯·奥唐纳
其它标题: 여인의 향기 / セント・オブ・ウーマン/夢の香り
查理(克里斯•奥唐纳 Chris O'Donnell 饰)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他因为见证着一件恶作剧但又不想出卖朋友,于是面临着一道艰难的选择题——要么坦白,要么被学校勒退。而史法兰(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是一个退伍军官,因为意外失明,人生从顶点的辉煌滑落谷底。自从两人的人生有了交集,命运的转折慢慢清晰。史法兰打算结束失去了意义的生活,于是在查理的陪伴下,尽情享受着人生最后一趟出行。他吃最美味的佳肴,买光鲜的汽车,在狭窄的街道上飚车,住在豪华的套房里,跟随陌生女子的袅袅香水味,跳一段优雅性感的探戈……极乐的疯狂后,他拿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颅。然而,查理声嘶力竭的劝阻改变了一切,曙光亦渐渐在这个老人心中重新升起,二人情深如父子。史法兰在学校礼堂激昂演说,挽救了查理的前途,讽刺了学校的伪善。二人在互相鼓舞中得到重生。
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归来记) (1986) 豆瓣 TMDB
The Return of Sherlock Holmes Season 2 所属 : 福尔摩斯探案集
9.6 (46 个评分) 导演: 大卫·卡森 演员: 杰瑞米·布雷特 / 爱德华·哈德威克
在这个地球上,有三个人因歇洛克·福尔摩斯而遐尔闻名;华生、柯南·道尔和杰锐莱·布莱特。
三个人,贡献出三个福尔摩斯‘华生嘴里的福尔摩斯、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和杰锐莱·布莱特扮演的福尔摩斯。
通过华生的嘴与柯南·道尔的笔,我们想象福尔摩斯,而杰锐莱·布莱特 堪称完美的 精彩演绎,让我们丰富的想象变成丰富的真实。
作为全球影迷公认的、独一无二的权威影视版本,作为罕有的两度荣获美国神秘作家作品奖的影视剧,作为一部深入人心、精彩绝伦的福尔摩斯探案剧集,欣赏它,无须太多理由。四个字,就刚刚好:不睹不快。
剧集包括:
Season 3, Episode 1: The Empty House《空屋》9 July 1986
Season 3, Episode 2: The Abbey Grange《格兰其庄园》16 July 1986
Season 3, Episode 3: The Musgrave Ritual《马斯格鲁夫典礼》23 July 1986
Season 3, Episode 4: The Second Stain《第二块血迹》30 July 1986
Season 3, Episode 5: The Man with the Twisted Lip《歪唇男人》6 August 1986
Season 3, Episode 6: The Priory School《修道院公学》13 August 1986
Season 3, Episode 7: The Six Napoleons《六个拿破仑半身像》20 August 1986
Season 4, Episode 1-2: The Sign of Four《四签名》29 November 1987
Season 4, Episode 3: The Devil's Foot《魔鬼之足》6 April 1988
Season 4, Episode 4: Silver Blaze《银额马》13 April 1988
Season 4, Episode 5: Wisteria Lodge《维斯特里亚寓所》20 April 1988
Season 4, Episode 6: The Bruce-Partington Plans《布鲁斯帕廷顿计划》27 April 1988
Season 4, Episode 7: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巴什克维尔的猎犬》31 August 1988
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历险记) (1984) 豆瓣 TMDB TMDB Bangumi
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 Season 1 所属 : 福尔摩斯探案集
9.6 (114 个评分) 导演: 大卫·卡森 演员: 杰瑞米·布雷特 / 大卫·布克
天文学知识空白、文学知识空白、哲学知识空白、政治学不及格--这就是歇洛克·福尔摩斯。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对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私家侦探来说,能否完成缜密绝伦的推理、能否厘清最扑朔迷离的案情、能否破解最匪夷所思的案件、能否挑战最惊险刺激的冒险……这些,才是真正值得他关注并能给他带来无限快感的东西。讹诈、勒索、谋杀、离奇命案……这一次,声名显赫的歇洛克·福尔摩斯仍将叼着他的老烟斗,一脸精明悍练的表情,带领我们步入又一个惊心动魄、神秘诡异的历险之旅……
郁秀和花季・雨季 豆瓣
作者: 郁秀 1998 - 10
郁秀的《花季・雨季》出版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郁秀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孩子,她是怎么样创作出来的《花季・雨季》,她在日常生活中又是怎么个女孩子呢?本书对读者的疑问都对郁秀作了采访,同时,也记录了郁秀的几篇日记,让每一位关心她的读者更加的了解她,认识她。
十七岁不哭 (1997) 豆瓣
8.5 (41 个评分) 导演: 王静 演员: 郝蕾 / 牛萌萌
这是一群十七岁男生女生的故事。班长简宁(李晨 饰)成绩优秀,勤奋自勉;杨宇凌(郝蕾 饰)伶俐能干,敢怒敢言;雷蒙(张超 饰)问题多多,桀骜不驯;晓丹(牛萌萌 饰)文静内向;乐心(王卓 饰)林林(陈嫣嫣 饰)一个活泼一个娇气……这群性格各异的同学在新学校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如同所有的高中生一样,他们经历军训、突击的模拟考、初次的集体生活,有学习上的困扰,对未来既憧憬又迷茫;他们朝气蓬勃,追求新鲜事物,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他们走在花季雨季,经历陌生的感情,触碰青涩的梦。十七岁的他们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翩翩少年开花要结果,他们日渐成长。
本剧根据当年十七岁的女中学生李芳芳的同名小说改编。
傲慢与偏见 (2005) 豆瓣 TMDB Min reol IMDb
Pride & Prejudice
8.1 (1233 个评分) 导演: 乔·赖特 演员: 凯拉·奈特莉 / 马修·麦克费登
其它标题: Pride & Prejudice / 傲慢与偏见2005
根据简·奥斯汀同名小说改编。伊丽莎白·班纳特(凯拉·奈特丽 饰)出身于小地主家庭,有四个姐妹,母亲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新来的邻居宾格来先生和他的朋友达西(马修·麦克菲迪恩 饰)打破了她们一家人单调的乡村生活。宾格来和伊丽莎白的姐姐简·班纳特互生情愫;达西对善良聪明的伊丽莎白产生了好感,而伊丽莎白却对达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见,不接受他的感情。然而,世事难料,宾格来和简·班纳特因为误会,关系危在旦夕;达西的种种作为,展示了性格中和伊丽莎白相同的善良一面,逐渐赢得了伊丽莎白的好感。两对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班纳特姐妹们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简·奥斯汀笔下十九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和社会风貌,重新展现在大银幕上。
纯真年代 (1993) 豆瓣 TMDB IMDb
The Age of Innocence
8.1 (268 个评分)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演员: 丹尼尔·戴-刘易斯 / 米歇尔·菲佛
其它标题: The Age of Innocence / 心外幽情(港)
19世纪的纽约,上流阶层的人士有着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和生活规则,要求体面、得体。年轻律师纽伦(Daniel Day-Lewis 饰)也不例外,他将与门当户对的千金小姐梅(Winona Ryder 饰)订婚。然而在订婚前夕,他与梅的表姐、刚刚离婚自欧洲回到纽约的艾伦(米歇 尔·菲佛 Michelle Pfeiffer 饰)重逢,二人 一见如故,情愫顿生。然而艾伦的大胆行为和追求自我的作风是不被那个上流社会所接纳和允许的,在大家的眼中她是一个讨人厌的怪物。纽伦却意识到这种性格的可贵,并且被这种性格所折服,如果不能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如果一生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礼数为体面而活,人生将是多么的空虚和苍白。纽伦想和艾伦私奔,然而梅却怀孕了。虽然想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是却同样不想伤害他人的这对爱人,最终选择了放手。纽伦和梅结婚了,脾气和顺的梅一直处于无辜的中心。然而直到梅的死去,他们才看见了事物的另一面……
毒巧克力命案 豆瓣
The Poisoned Chocolates Case
8.0 (2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安东尼·伯克莱 译者: 赖文珍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
班迪克斯先生把别人寄给尤斯特爵士的巧克力拿回了家,他的太太吃了之后中毒身亡。如此巧合,是谁下的手?为了什么?警方侦办这个奇特的案件,立刻陷入困境。这时,一个由各种爱好推理艺术人士组成的业余社团“犯罪圈研究学会”来帮忙查案,不料其中六位推理迷竟分别找出了六个完美的推理结论。六个不同的结论都能有效解释案情,都能合乎逻辑地“破案”,但真相只有一个……
忏悔录 豆瓣
8.3 (24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雅克·卢梭 译者: 黎星 / 范希衡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 9
编辑推荐:本书是《外国古典文学名著选粹》系列之一,作者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思想家和文学家。这部名为“忏悔”实为“控诉”的《忏悔录》记载了他从出生到被迫离开对皮埃尔岛之间五十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生。作品思想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真实,是卢梭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

在历史上多得难以数计的自传作品中,真正有文学价值的显然并不多,而成为文学名著的则更少。至于以其思想、艺术和风格上的重要意义而奠定了撰写者的文学地位——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席位,而是长久地爱人景仰的崇高地位的,也许只有《忏悔录》了。卢梭这个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过这部自传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使它——用当时很有权威的一位批评家的话来说——“获得最大的进步”、“自巴斯喀以来最大的革命”,这位批语家谦虚地承认:“我们十九世纪的人就是从这次革命里出来的”。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全二卷) 豆瓣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9.0 (1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卡尔·波普尔 译者: 陆衡 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 8
正如哲学家德特马・马林所说话的那样,几乎不曾有过任何一部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更为宏大的,反对那些二十世纪暴行之基础的思想作品。《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初版为1945年,其后马上成为哲学类图书中的畅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深远。在这部巨著中,波卡尔把笔墨集中于对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三个思想家的社会政治哲学的批判上,认为正是他们的思想构成现代极权主义的来源,但对于“开放社会”究竟是什么,却很少正面提及更没有加以系统说明。
三千里寻母记 (1976) Bangumi 豆瓣
母をたずねて三千里
9.2 (13 个评分) 导演: 高畑勋 演员: 松尾佳子 / 二階堂有希子
家在意大利热那亚的马克罗西(松尾佳子 配音)是个活泼有爱心的小学生,他和爸爸皮叶特、妈妈安娜、哥哥东尼奥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爸爸被骗而欠下巨额债务,妈妈为了还债要去遥远的阿根廷打工。妈妈走后,马克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帮为穷人看病开诊所的爸爸做饭干家务,他最大的期盼,就是米克兰杰洛号商船定期捎来的妈妈的信。为了减轻爸妈的负担,让妈妈能够早日回家,小小年纪的马克利用课余时间,就在做些送信洗瓶子的工作贴补家用。因认识了演木偶剧的白宝诺和他女儿菲莉娜,听说他们要去阿根廷表演,马克决定要跟他们一起去阿根廷寻找日夜思念的妈妈。但碰巧的是,木偶剧团的人却病倒走不了。他带着小白猴梅蒂欧终于费尽周折搭上了霍格列号海轮。前面还要经历多少艰险的旅程,马克才能找到妈妈呢?
这个杀手不太冷 (1994) Eggplant.place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Léon
9.1 (2635 个评分) 导演: 吕克·贝松 演员: 让·雷诺 / 娜塔莉·波特曼
其它标题: Léon / 杀手莱昂
里昂(让·雷诺饰)是名孤独的职业杀手,受人雇佣。一天,邻居家小姑娘马蒂尔达(纳塔丽·波特曼饰)敲开他的房门,要求在他那里暂避杀身之祸。原来邻居家的主人是警方缉毒组的眼线,只因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恶警(加里·奥德曼饰)杀害全家的惩罚。马蒂尔达得到里昂的留救,幸免于难,并留在里昂那里。里昂教小女孩使枪,她教里昂法文,两人关系日趋亲密,相处融洽。
女孩想着去报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时赶到,将女孩救回。混杂着哀怨情仇的正邪之战渐次升级,更大的冲突在所难免……
海上钢琴师 (1998) 豆瓣 IMDb TMDB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9.0 (2445 个评分)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演员: 蒂姆·罗斯 / 普路特·泰勒·文斯
其它标题: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 声光伴我飞(港)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蒂姆•罗斯 饰)。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
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他将怎样谱写自己非凡的人生。
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 豆瓣
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
作者: [美] 迈克尔·J. 桑德尔 译者: 万俊人 / 唐文明 译林出版社 2001 - 4
《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是一部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名著。它从道德主体、分配原则、社会契约等角度展开论述,指证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政治自由主义”学说的偏颇,并据此提出了“正义内在于善”的思想。本书结构严谨,论述精妙,为西方学界视为少数几部有影响的挑战罗氏理论的著作之一,与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麦金太尔的《追寻美德》等并称于世。
时间与自由意志 豆瓣
9.0 (14 个评分) 作者: 柏格森 译者: 吴士栋 商务印书馆 1958 - 8
《时间与自由意志》内容简介:亨利·路易·柏格森于1859年10月18日生于巴黎。1878年他进师范学校,1881年得哲学学士学位,1889年得文学博士学位。他在法国各省立中学和巴黎各公立中学主持各种讲座之后,于1897年担任高等师范学院的主任讲师;自1900年起一直在法兰西大学当教授。1901年他当选为伦理政治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因而荣任法国科学院的院士。
失踪的女人--加德纳探案集 豆瓣
作者: (美)加德纳 译者: 周辛南 2000 - 5
当代美国侦探小说大师加德纳,虽以“梅森探案”系列轰动了世界文坛,但事实上,“梅森探案”并不是他最引以为傲的作品;因为作者曾一再强调:“加德纳探案集”才是他以神来之笔创作的侦探小说巅峰之作。 “加德纳探案集”中的男女主角赖唐诺与柯白莎,委实是妙不可言的人物,极具趣味感、现代感与人性色彩;而每一本故事又都高潮叠起,丝丝人扣,令人读来爱不忍释,堪称是别开生面的侦探杰作。 任何人只要读了“加德纳探案集”中的一本,无不急于想要 找到其他各本,以求得窥全豹。这不仅因为作者在每一本中都有出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