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
旧制度与大革命 豆瓣
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
9.2 (7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托克维尔 译者: 冯棠 商务印书馆 1992 - 8
这部《旧制度与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发了什么前人所未发的新意?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例如,托克维尔企图说明:何以全欧洲几乎都有同样的政体,它们如何到处都陷于崩溃?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是旧制度的体制,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创造?何以18世纪的法国的人们比其他国家人民更彼此相似,同时又彼此分离,漠不相关?尽管文明不断进步,何以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甚至比13世纪的农民处境更恶劣?何以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
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等等。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写成专著。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王小波作品精选 豆瓣
作者: 王小波 2005 - 11
《王小波作品精选》王小波——是目前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英,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其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
异端的权利 豆瓣
Ein Gewissen Gegen die Gewalt(英譯名:The Right to Heresy)
作者: (奥)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任晓晋 / 方红 西苑出版社 2005 - 5
《异端的权利》讲述的是欧洲大陆在灿烂黎明之后重新沦为黑夜时的一个小故事。宗教改革英雄加尔文此时已经是日内瓦君临一切的最高统治者和暴君。而温和的充满人道主义气质的学者卡斯特利奥,以“苍蝇战大象”式的勇气,对加尔文的倒行逆施展开了英勇的对抗。如果不读茨威格的这本书,加尔文在人们心中完全是概念化的、光辉的形象:改革家、反封建斗士,他站在历史的一个阶梯上,与无数长袍长髯的伟人排在一起。如果不读茨威格,谁也不能那么明白地知道,就是这个因怀有理想而受迫害、遭追捕、不得不亡命他乡的新兴资产阶级,一旦登上权力的宝座,对那些曾是、甚至依旧是他的朋友和同志的人,会表现出那样的常人难以置信的专横、残忍与卑劣。这些人根本没有丝毫觊觎他的权势的念头,不过想就几个纯学术问题与他商榷——货真价实的商榷,因为文稿是在未发表之前,就寄给了“亲爱的兄弟”敬请指正的。
犹大之窗 豆瓣
The Judas Window
8.9 (3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约翰·狄克森·卡尔 译者: 景翔 吉林省吉出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2008 - 11
《犹大之窗》讲述了吉姆·安士伟第一次去见未来的岳父胡弥。忐忑不安的小伙子接过胡弥递来的威士忌,没想到喝了一口就昏倒在地。醒来后,他发现胡弥已经倒地身亡,胸口插着一支箭,正是原来挂在墙上的一支,箭上只有安士伟的指纹……屋子的房门从里面紧锁,窗户也从里面闩好——于是在这不省人事的十五分钟,安士伟成了案件唯一的疑犯。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 豆瓣
9.1 (39 个评分) 作者: 爱伦·坡 译者: 陈良廷 / 徐汝春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 2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是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集子,爱伦·坡著有小说《怪诞故事集》、《黑猫》、《莫格街谋杀案》等。论文有《写作的哲学》、《诗歌原理》。1841年发表的《莫格街谋杀案》是公认为最早的侦探小说。内容写密室凶杀,凶手居然是猩猩。1842年发表的《玛丽·罗杰神秘案件》,纯粹用推理形式破案。其他如《金甲虫》、《你就是杀人凶手》、《被盗窃的信》等五部小说成功创造了五种推理小说模式,(密室杀人、安乐椅上的纯推理侦探、破解密码诡计、侦探即是凶手及心理破案、人的盲点)塑造了业余侦探奥古斯特·杜平这一艺术典型。
夺宝奇兵3 (1989)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7.9 (269 个评分)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演员: 哈里森·福特 / 肖恩·康纳利
其它标题: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 印地安纳・琼斯和最后的十字军
传说用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用到的圣杯喝水,便能长生不老。在一次掘金活动中,记载圣杯的碑石被发现,圣杯存在的可能吸引着大批的疯狂的人展开寻找。印第安纳琼斯博士(Harrison Ford饰)也是他们中的一员,甚至连他的父亲老琼斯(Sean Connery饰)也陷入其中——但他给琼斯留下圣杯的笔记后便不知所踪。
踏上威尼斯的土地,琼斯和事先约好的史奈达博士(Alison Doody饰)会面,他们在图书馆里凭线索找到圣盾后,却开始遭到莫名的来自十字剑兄弟的追杀。
一番波折后,琼斯终于找到了老琼斯,同时,史奈达的纳粹身份暴露,笔记被抢走。圣杯随时都有可能落入纳粹的手中。
于是,琼斯父子俩开始联袂上演拯救圣杯的精彩大戏!
夺宝奇兵2 (1984) 豆瓣 TMDB Min reol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7.1 (227 个评分)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演员: 哈里森·福特 / 凯特·卡普肖
其它标题: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 印地安纳·琼斯和魔域奇兵
中国,印第安纳琼斯博士(Harrison Ford饰)与上海黑帮老大交易,对方在换得努尔哈赤的骨灰后便背信弃义,欲灭琼斯之口。关键时刻,机灵小鬼豆丁(Jonathan Ke Quan饰)救下琼斯博士和无故卷进的一位歌女威莉(Kate Capshaw饰)。
由于三人乘坐的飞机失事,跳机后,乘着橡皮艇,他们竟漂流到了印度的一个村子。这里河水干涸,庄稼尽毁,饥荒横行,民不聊生。当地人将之归咎为彭高皇宫的妖孽作怪,并将“从天而降”的琼斯一行视为神灵的化身,他们请求琼斯帮他们拿回被掳走的圣石和所有的小孩子。
魔宫果然充满古怪,统治者是个小屁孩,贵族们吃水蛭、巨蟒、甲虫、猴脑,皇宫内部更是机关重重,误打误撞间,他们目睹到血腥的邪教献祭仪式……这一仗注定艰苦异常!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 豆瓣 TMDB Min reol
The Birth of a Nation
6.8 (64 个评分) 导演: 大卫·格里菲斯 演员: 丽莲·吉许 / 梅·马什
其它标题: The Birth of a Nation / 重见光明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庄园主卡梅伦一家原本过着安逸的生活。卡梅隆和斯通曼家的孩子同在一所寄宿学校念书,接触中,年轻的本杰明·卡梅隆(亨利·B·沃斯奥 Henry B. Walthall饰)和埃尔西·斯通曼(丽莲·吉许 Lillian Gish饰)互生情愫。然而不久南北战争爆发。本杰明参加了南方军队,奔赴前线,与北方的昔日好友斯通曼(拉尔夫·李维斯 Ralph Lewis饰)成了敌手。战后,黑人烧杀抢掠。本杰明组织三K党,对黑人进行报复,粉碎了建立所谓的“黑人王国”的阴谋。本杰明与埃尔西这对患难情侣也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结合,预示着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和统一。
这部由美国电影巨匠D·W·格里菲斯编导的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鸿篇巨制《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电影,也是默片时代的经典之作。本片因为对白人优越主义的提倡,以及对三K党的美化而颇具争议性。
你好,忧愁 豆瓣
Bonjour Tristesse
7.2 (63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弗朗索瓦兹·萨冈 译者: 余中先 / 谭立德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
小说的主人公少女塞茜尔,生性浪漫不羁,跟同为浪荡子的父亲过着随心所欲的荒唐日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生活纳入到正规的轨道。为此,她竭力阻挠鳏居多年的父亲雷蒙和其女友安娜的婚事。因为,在塞茜尔的眼中,安娜是一个生活正派、循规蹈矩的温顺女性,一旦让她进入了家庭生活,不仅雷蒙老爸得受她的管制,而且塞茜尔的落拓不羁的生活方式也得改变,她得按照安娜的培养计划,去做一个乖乖女。于是,塞茜尔跟自己刚刚认识的男朋友,以及父亲早先认识的一个女人爱尔莎,共同精心设计了一个诡计。诡计居然还得逞了,生性浪荡的雷蒙一度又冷落了安娜,而与更为年轻、也更为放荡的爱尔莎重续旧情。不过,令塞茜尔料想不到的是,这一胡来最后导致了安娜精神恍惚,出了车祸,命丧悬崖……
少女主人公苦心经营的计谋,换来的却是她人生道路上初次品味到的忧愁中的迷惘。
时间的女儿 豆瓣
The Daughter of Time
7.9 (5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约瑟芬·铁伊 译者: 徐秋華 华夏出版社 2003 - 9
一部独一无二的历史推理小说,甚至很「不像」一本推理小说。小说中所谓的案件是英国历史上一宗家喻户晓的故事:理查三世为了纂取王位,谋杀了囚禁在伦敦塔中的两个小王子。嫌犯的「罪行」令人发指,更令人深思。但是病床上的格兰特探长却根据他缜密的推理,一举推翻了流传四百年之久的历史定论,并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未必就是你听来、看来的那样!
马耳他黑鹰 豆瓣
The Maltese Falcon
7.2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达希尔·哈米特 译者: 陈良廷 / 刘文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 8
古特曼一伙人为追寻一件中世纪的皇家贡物“马耳他黑鹰”,展开了错综复杂、离奇曲折的明抢曲折暗盗。为获取这一无价之宝,惟利是图的各式人物不惜采用各种卑劣手段,极尽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之能事。私家侦探山姆·斯佩德施展了全套“硬汉派”侦查本领,终于弄清事实真相,机智勇敢地利用盗匪之间矛盾,各个击破,最后使这伙罪犯全部落网。
这部小说是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山姆·斯佩德这一形象在欧美几乎家喻户晓。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朱学勤 上海三联书店 2003 - 10
卢梭首先继承了中世纪救赎传统,并努力把这一传统传递给近代社会。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与坚持世俗理性的启蒙运动发生根本性的分歧。卢梭是一个颠覆性的二传手。他传出的是一个爆炸性的烈球。他的颠覆对象并不是彼岸天国,那一天国已随上帝远去。他要颠覆的对象,是此岸文明结构——从世俗生活一直到政治王国。他的理论包装是历史复古主义的悲观色彩,其内里的填料却是一种可燃可爆的道德理想主义:重建道德共同体,重建世俗社会。政治结构、文明规范。在这个意义上说,卢梭理论是一种早产的解构主义,社会政治上的解构主义。因此,它一旦落地引爆,就不仅仅是一场英美式的政治革命。它要把政治革命延伸为社会革命,把社会革命延伸为道德革命,把一次革命引申为不断革命、继续革命、再生性革命。用罗伯斯庇尔的话来说,那一场革命不仅仅是一场国内战争,也是一场国际战争,更兼一场宗教战争。
联邦党人文集 豆瓣
The Federalist Papers
9.1 (17 个评分) 作者: 汉密尔顿 / 杰伊 译者: 程逢如 / 在汉 商务印书馆 1980
对目前联邦政府的无能有了无可置疑的经验以后,要请你们为美利坚合众国慎重考虑一部新的宪法。这个问题本身就能说明它的重要性;因为它的后果涉及联邦的生存、联邦各组成部分的安全与福利,以及一个在许多方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引人注意的帝国的命运。时常有人指出,似乎有下面的重要问题留待我国人民用他们的行为和范例来求得解决: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如果这句话不无道理,那末我们也许可以理所当然地把我们所面临的紧要关头当做是应该作出这项决定的时刻;由此看来,假使我们选错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那就应当认为是全人类的不幸。
这个想法会在爱国心的动机之外又增加关怀人类的动机,以提高所有思虑周到的善良人士对这事件的关切心情。 如果我们的选择取决于对我们真正利益的明智估计,而不受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事实的迷惑和影响,那就万分幸运了。但这件事情与其说是可以认真预期,还不如说是只能热切希望而已。提供给我们审议的那个计划,要影响太多的私人利益,要改革太多的地方机构,因此在讨论中必然会涉及与计划的是非曲直无关的各种事物,并且激起对寻求真理不利的观点、情感和偏见。
在新宪法必然会碰到的最大障碍中,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下列情况:每一州都有某一类的人,他们的明显利益在于反对一切变化,因为那些变化有可能减少他们在州政府中所任职位的权力、待遇和地位;另外还有一类人,他们出于不正常的野心,或者希望趁国家混乱的机会扩大自己的权力,或者认为,对他们来说在国家分为几个部分邦联政府的情况下,要比联合在一起有更多向上爬的机会。
然而,对于有这种性格的人,我并不打算详述我的意见。我清楚知道,不分青红皂白,随便将哪一路人的反对(仅仅因为他们所处地位会使他们可疑)都归结于利益或野心,不是实事求是的。天公地道,我们必须承认,即使那样的人也会为正当目的所驱使。无庸置疑,对于已经表示或今后可能表示的反对,大多数的出发点即使不值得敬佩,至少也无可厚非,这是先入为主的嫉妒和恐惧所造成的正常的思想错误。使判断产生错误偏向的原因的确很多,并且也很有力量,以致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聪明而善良的人们,在对待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上既有站在正确的一边,也有站在错误的一边。这一情况如果处理得当,可以给那些在任何争论中非常自以为是的人提供一个遇事实行节制的教训。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理由,是从以下考虑得来的:我们往往不能肯定,那些拥护真理的人在原理上受到的影响是否比他们的对立面更为纯洁。野心、贪婪、私仇、党派的对立,以及其他许多比这些更不值得称赞的动机,不仅容易对反对问题正确一面的人起作用,也容易对支持问题正确一面的人起作用。假使连这些实行节制的动机都不存在,那么再也没有比各种政党一向具有的不能容忍的精神更不明智了。因为在政治上,如同在宗教上一样,要想用火与剑迫使人们改宗,是同样荒谬的。两者的异端,很少能用迫害来消除。
然而,无论这些意见被认为是多么确凿有理,我们已有充分征兆可以预测,在这次讨论中,将会发生和以前讨论一切重大国家问题时相同的情况。忿怒和恶意的激情会象洪流似的奔放。从对立党派的行为判断,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会共同希望表明自己意见的正确性,而且用慷慨激昂的高声演说和尖酸苛薄的谩骂来增加皈依者的人数。明智而热情地支持政府的权能和效率,会被诬蔑为出于爱好专制权力,反对自由原则。对人民权利的威胁过于谨慎的防范——这通常是理智上的过错,而不是感情上的过错——却被说成只是托词和诡计,是牺牲公益沽名钓誉的陈腐钓饵。一方面,人们会忘记,妒忌通常伴随着爱情,自由的崇高热情容易受到狭隘的怀疑精神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同样会忘记,政府的力量是保障自由不可缺少的东西;要想正确而精明地判断,它们的利益是不可分的;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历史会教导我们,前者比后者更加必然地导致专制道路;在推翻共和国特许权的那些人当中,大多数是以讨好人民开始发迹的,他们以蛊惑家开始,以专制者告终。
同胞们,在以上的论述中,我已注意到使你们对来自任何方面的用没有事实根据的印象来影响你们在极为迫切的福利问题上作出决定的一切企图,加以提防。毫无疑问,你们同时可以从我在以上论述的总的看法中发现,它们对新宪法并无敌意。是的,同胞们,我承认我对新宪法慎重考虑以后,明确认为你们接受它是有好处的。我相信,这是你们争取自由、尊严和幸福的最可靠的方法。我不必故作有所保留。当我已经决定以后,我不会用审慎的姿态来讨好你们。我向你们坦率承认我的信仰,而且直率地向你们申述这些信仰所根据的理由。我的意图是善良的,我不屑于含糊其辞,可是对这个题目我不想多作表白。我的动机必须保留在我自己的内心里。我的论点将对所有的人公开,并由所有的人来判断。至少这些论点是按照无损于真理本意的精神提出的。
我打算在一系列的论文中讨论下列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联邦对你们政治繁荣的裨益,目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为了维持一个至少需要同所建议的政府同样坚强有力的政府;新宪法与共和政体真正原则的一致,新宪法与你们的州宪是相类似的,以及,通过新宪法对维持那种政府、对自由和财产的进一步保证。
在这次讨论过程中,我将要尽力给可能出现、并且可能引起你们注意的所有反对意见提出满意的答复。
也许有人认为,论证联邦的裨益是多余的,这个论点无疑地已为各州大部分人民铭记在心,可以设想,不致有人反对。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听到在反对新宪法的私人圈子里的私下议论说:对任何一般性制度来说,十三个州的范围过于广阔,我们必须依靠把整体分为不同部分的独立邦联:这种说法很可能会逐渐传开,直到有足够的赞成者,同意公开承认为止。对于能够高瞻远瞩的人来说,再也没有比这一点更为明显了:要末接受新宪法,要末分裂联邦。因此首先分析联邦的裨益以及由于联邦分裂各州会暴露出来的必然弊病和可能的危险,是有用的。因此这点将成为我下一篇论文的题目。
自由主义 豆瓣 Goodreads
7.7 (7 个评分) 作者: [英] 霍布豪斯 译者: 朱曾汶 商务印书馆 1996 - 6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一种。伦纳德.特里劳尼.霍布豪斯是英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本书是对19世纪自由主义在英国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论述的专著,重点在于论述弗杰里米.边沁、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格莱斯顿和理查德.科布登等这些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彼此的内在关系以及在英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表述了作者本人关于自由主义的见解。
代议制政府 豆瓣
Considerations o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作者: 【英】约翰·密尔 译者: 汪瑄 商务印书馆 1997
本书为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密尔(1806—1873)创作的政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61年。作者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代议制是最理想的政府形式。围绕这一主题,主要阐述了代议制政府的形式与职能、民主制、选举权、议会以及地方代表机关和民族等内容。但书中也指出了代议制政府可能产生的弊端及其危险性。此外,作者还从当时英国的政治实践出发,主张改革英国议会,扩大选举权,提高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这些主张在当时都产生过积极作用。
利维坦 豆瓣 Goodreads
Leviathan
8.8 (3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霍布斯 译者: 黎思复 / 黎廷弼 商务印书馆 1985 - 9
《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于运动状态中。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腐朽 ,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地志,服从他的判断。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其主要矛头是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领婪的种种丑行劣迹,从而神的圣洁尊崇,教会的威严神秘,已经在霍布斯的笔下黯然失色。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豆瓣
作者: [法] 让-雅克·卢梭 / 校注 东林 译者: 李常山 译 / 东林 校 商务印书馆 1997 - 2
本书是1755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光辉思想。恩格斯对此书评价很高,认为它是十八世纪中辩证法的杰作。


让·雅克·卢梭(1712—1778年) 勒赛克尔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引言 勒赛克尔
“论文”的发表
“论文”的渊源
“论文”的意义
有关研究卢梭的参考书

献给日内瓦共和国 卢梭

本论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作者附注

附 录(一)介绍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彼得·哥尔达美尔
附 录(二)让·雅克·卢梭和他的人类不平等起源的学说 普列汉诺夫
西方哲学史(下卷) 豆瓣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8.2 (20 个评分) 作者: [英]罗素 / 马元德 译者: 马元德 商务印书馆 1997 - 3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之。因而,他在本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例如,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的哲学,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希腊化时代的社会历史情况;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本书介绍了从5—15世纪基督教发展的知识。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本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本身的优越性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他们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罗素是个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哲学和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对哲学发展史有独到的理解,本书由他一个独自写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史发展的线索,及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的认识。
政府论(上篇) 豆瓣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8.0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洛克 译者: 瞿菊农 / 叶启芳 商务印书馆 1982 - 11
第一章 论奴隶制与自然的自由
第二章 论父权和王权
第三章 论亚当由于为神所创造而享有主权
第四章 论亚当由于神的赐予而享有主权(《创世纪》第一章第二十八节)
第五章 论亚当由于夏娃对他的从属而享有主权
第六章 论亚当由于父亲的身份而享有主权
第七章 论父权与财产权作为统治权的共同根源
第八章 论亚当的最高君主统治权的转移
第九章 论从亚当承袭下来的君主制
第十章 论亚当的君权的继承者
第十一章 谁是这个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