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香迷迭鸟 - 标记
想乐 豆瓣
作者: 杨照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3 - 10
杨照介绍了自己喜爱的100首西方古典乐曲,包括晶莹清响的钢琴独奏曲、深沉隽永的大提琴曲、层次丰盈的小提琴协奏曲等等,他通过长年积累的音乐深度,书写乐曲创作故事、时代背景和乐段精华,让人得以感受音声下的丰富与感动。
作者自幼学习小提琴和乐理,又将各领域的知识带入音乐,结晶为一篇篇精简迷人的短文,通过独特的切入点,透过历史听音乐,字里行间闪耀着智慧光芒和独到的见解,足以燃起所有读者对每首乐曲无限的好奇和遐想。
2022年7月10日 在读
鸟的感官 豆瓣 谷歌图书
Bird Sense: What It's Like to Be a Bird
8.0 (7 个评分) 作者: [英] 蒂姆·伯克黑德 译者: 沈成 商务印书馆 2017 - 1 其它标题: 鸟的感官
2012年《卫报》“最佳自然图书”
2012年《独立报》“最佳自然图书”
2012年度英国鸟类基金会“最佳鸟类图书”
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在本书中,伯克黑德带领你探索鸟类的各种感官。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火烈鸟如何感受到千里之遥的暴雨?鸻鹬连续迁徙上万千米、雨燕在飞行时休息、几维鸟嗅到泥土中的蚯蚓——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带领我们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2022年7月8日 在读
怎样写故事 豆瓣
Story Genius
作者: [美] 莉萨·克龙 译者: 王君 读者出版社 2019 - 3
★ 麦基《故事》与坎贝尔《英雄之旅》后,美国亚马逊创作类又一五星畅销书,让年轻创作者不走弯路的创作新思维。
★ 好故事是什么:文笔?情节?结构?人物设定?好故事怎样写:自由书写?向大师学习?初稿写不好很正常?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故事总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创意写作课教授创作 秘籍;帮你1分钟打破惯性,扭转思维,从此一劳永逸、不走弯路!
★ 以“书中书”的方式,“手把手”直观展现将“灵感”变成”好故事”的过程。
★ 不仅指导写作,还能从源头处弄懂故事的创作、接受和传播门道,理解诸多文学、电影、流行文化现象,为什么成功的作家提的建议可能是很糟糕的;为什么有的作家处女作便引起轰动,之后却越写越差,等等。
————————
为什么许多作家的处女作令人惊叹,第二、第三和第四本却都反响平平?
为什么许多人兢兢业业写了数百页之后,得到的只有毫不紧迫、逻辑不佳的故事?
为什么一些看似文笔情节俱佳的作品就是无法吸引人一口气读下去?
……
因为,写作者并不知道真正打动读者的是什么。
《怎样讲故事》摒弃以往从文笔、情节、结构、人物设定等出发的外部解决方案,提出了故事创作的6W法则,结合丰富的案例,教导创作者怎样让故事从灵感闪现的时刻开始,便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一步步写出具有严密内在逻辑、强大说服力与紧迫感的好故事。
2022年7月8日 在读
语言与文化 豆瓣
作者: 罗常培 北京出版社 2011 - 6
《大家小书•语言与文化》前七章的初稿是1949年1月28日深夜,就是夏历戊子除夕,才完成的。当时北京虽已和平解放,但人民解放军还没开进城内。在我写完末一个字把笔撂下的当儿,真没想到在北京解放的周年纪念日,它会全稿印就,将要跟学术界见面了!
2022年6月26日 在读
中国文学史(全2册) 豆瓣
作者: 台静农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 8
中国文学史(套装共2册),ISBN:9787532564552,作者:台静农 著
2022年6月26日 在读
小言论 豆瓣
作者: 邹韬奋 2012 - 4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着、报刊编辑、出版家,也是我国现代报刊史上杰出的新闻评论家,他曾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等,从他主编《生活周刊》起,发表各种形式的新闻评论五六十万字,在读者中有着极大的影响,这其中尤以《生活周刊》中的“小言论”最具代表。“小言论”每期皆出自邹韬奋之手,以百字篇幅关注与民众息息相关之事,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他说这是“每周最费心血的一篇,每次必尽我的心理就一般读者所认为最该说几句话的事情发表我的意见。”概括起来“小言论”有以下几方面鲜明特点:一、依托由头,相关民生;二、短小精悍,深入浅出;三、口语化、大众化的话语;四、标题新颖,吸引力强。总之,邹韬奋的小言论,总是本着一切从读者出发而写就,都是读者第一的观念的体现。他总是以述见评,从不坐而论道,非常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及接受水准。
2022年6月26日 在读
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 豆瓣
Christopher and His Kind
作者: [美]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译者: 陶凌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10
英美文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杰作,
伍尔夫、毛姆、福斯特推崇的小说家伊舍伍德代表作,
妙趣横生的欧洲文艺轶事录,
BBC改编为同名电影,"神秘博士"马特•史密斯主演,
《单身男子》作者笔下的“少数派”群像,纳粹阴影笼罩下的末世狂欢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作为小说家、剧作家,受到到英美文学界和好莱坞评论家的广泛赞誉,被誉为“最好的英语散文作家”。伊舍伍德在英美文艺界交游广泛,毛姆与伍尔夫称其“掌握英国小说的未来”,奥登是其一生的挚友,麦卡勒斯视其为偶像,卡波特以其作品为灵感写出了《蒂凡尼早餐》。伊舍伍德的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歌剧,并获多项国际大奖。
《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是伊舍伍德的自传体代表作。小说记录了伊舍伍德在一九三〇年代游历欧洲的见闻,以“外乡人”“少数派”的冷静边缘视角,记录下二战自酝酿到爆发期间的种种乱象。包括纳粹阴影笼罩下沸腾着各种罪恶、混乱、暴力,一派末世景象的柏林城;与工人男孩海因茨的一段甜蜜而无望的感情;与奥登同行,在中国生死悬于一线的战地见闻;以及浪迹欧洲期间在文学圈、电影圈的趣闻轶事,与毛姆、福斯特、伍尔夫、托马斯•曼一家、布莱希特等名人的交游。
伊舍伍德极为擅长精确地捕捉人格特质,这一切构成了专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人物图谱。其作品带有浓郁的自传色彩,构成绝妙的社会讽刺寓言。伊舍伍德与著名诗人奥登为一生挚友,本书也记录了两人之间的独特牵绊。
伊舍伍德一生喜欢记日记、写自传,他的小说也往往带有浓烈的半自传色彩,《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是一份对自己十年岁月的记录。作者笔下的各色人等,每一位都无比鲜活地浮沉于乱世之中,选择各自的生活之道:除了文化圈的毛姆、福斯特、伍尔夫、托马斯•曼一家、布莱希特等名人,还有以海因茨为代表的纯洁而无望、不断逃离纳粹控制却最终失败的工人阶级男孩,游走在犯罪边缘、黑白两道通吃的灰色人物杰拉德,故事被改编为著名音乐剧《歌厅》的经典交际花形象莎莉,带有悲情主义英雄色彩的犹太富商……伊舍伍德极为擅长精确地捕捉人格特质,这一切构成了专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人物图谱。乱世之下,克里斯托弗和他的同类最终饮恨离散,各自飘零。
作者作为“少数派”“外乡人”,始终关注着少数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时代加诸他和他的“同类”的不公。他以实际行动和文字反抗这种不公,以清醒的讽刺和人道主义贯穿始终。而他那些真正的“同类”,在历史浪潮中的种种际遇,也在书中被真实地记录下来,并打上了伊舍伍德独特的烙印。
被BBC改编为同名电影,由“神秘博士”马特•史密斯主演
2022年6月22日 在读
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豆瓣
8.9 (17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赵德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 - 5
这是一部专门谈论小说创作才能和写作技巧的随笔集,由巴尔加斯·略萨写给一位对写作充满激情的青年小说家的十二封信组成。略萨在信中分享了自己一生的创作理念和阅读心得,广征博引八十多位作家近百部作品,包括塞万提斯、福楼拜、雨果、海明威、卡夫卡、福克纳、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罗伯-格里耶、弗吉尼亚•伍尔夫、胡安•鲁尔福……对小说创作中一系列关于技巧和形式方面的基本问题提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见解。
2022年6月22日 在读
黑魔法手帖 豆瓣 Goodreads
黒魔術の手帖
7.5 (15 个评分) 作者: [日] 涩泽龙彦 译者: 蕾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7
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涩泽龙彦在1960年代时曾十分迷恋恶魔学和神秘学,本书是其初涉神秘学领域时的结果。本书收录了十余篇随笔,主题围绕中世纪欧洲民俗及神秘学展开,譬如卡巴拉、玫瑰十字会、塔罗牌、炼金术、星座、巫魔会、黑弥撒等,不一而足。随笔篇幅精悍,内容却极其丰赡,不仅征引了许多不甚为人了解的历史、故典、传说等文献,更在看似松散的架构下,概而不滥地介绍了有关中世纪巫术魔法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知识。作者表明,黑魔法之“黑”,其历史及被人们信以为然的面貌,皆在与中世纪欧洲教会和民众的互动中形成。
2022年6月22日 在读
《羞涩的潜在优势》 豆瓣
作者: [英]乔·莫兰 译者: 张勇 重庆出版集团 重庆出版社 2017
本书是研究“害羞”这一生活常见问题的文化专著,深入探讨了几十位害羞名人的真实的生活,在作者的笔下,戴高乐是个具有天赋的怪才,平时往往长时间沉默,但作为公众人物演讲时却滔滔不绝,表现出惊人的口才,极有魅力;达尔文能够成为提出“物种起源论”的第一人,与其竞争对手华莱士的害羞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阿加莎•克里斯蒂因为过度羞怯而不得不放弃自己成为钢琴家的梦想,却在侦探小说领域得以泼洒惊人的才华;英国一代巨星德克•博加德认为自己选择演员这个职业完全是个错误,每当他走进人声嘈杂的场合,都会心生畏惧……书中展示了西方众多害羞的文化名人真实的另一面,令人吃惊的是害羞者的群体居然如此庞大,而害羞并没有阻止他们走向成功,只是改变了他们寻求成功的道路。本书属于严肃的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专著,几乎所有的重要事实都有出处,言之有据而非道听途说,使之有很强的说服力,但这并不意味本书晦涩难懂,相反,作者莫兰教授是一位说故事的大师,被誉为“一位具有惊人天赋的社会历史学家”,本书是“是一个迷人、辛酸和充满激情的故事”,使人“从头到尾都被它迷住”。希望你会在这部“思想深刻、文笔优美、充满生动细节的文化史著作中,发现一些启迪、新知和惊喜”。
2022年6月22日 在读
西方美学史 Goodreads 豆瓣
8.6 (24 个评分) 作者: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5
一部美学史并不单一的只是纯粹美学理论的历史,而且还是人类心灵自我展现的历史,或者说,在那些看似抽象的理论背后,我们所感受到的乃是各个时代人类精神脉博的跳动,这是一种精神的还乡历程——请跟随吴琼来一次西方美学的精神漫游吧。
本书是关于西方美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史,在学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自1963年出版以来,一直作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1978年作者曾作过修订。
2022年6月22日 在读
开始写吧! 豆瓣
作者: 雪莉·艾利斯劳丽·拉姆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 7
《开始写吧!——推理小说创作》是广受好评的“开始写吧!”系列写作指南之一。本书联合当今世界最畅销、获奖最多的推理小说家——包括埃德加奖、雨果奖和夏姆斯奖得主和提名者——共同打造而成,是推理小说、惊悚小说和悬疑小说写作的精彩指南。《开始写吧!——推理小说创作》提供了来自专业人士的实用性练习,很多内容均为首次公开发表。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可以:
向《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杀戮欲望》、《午夜凶杀》和《连环案》的作者约翰•卢兹学习如何将动作场景无缝嵌入到你的故事中。
向《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阿曼德•加马奇推理系列的作者路易斯•佩尼学习如何微调、改善对地点和背景的感知。
向《沉睡者》的作者、《法律与秩序》的作者/制片人洛伦佐•卡尔卡泰拉学习如何创造符合人物背景故事的场景。
让汉娜•艾维斯推理系列的作者,阿加莎奖及安东尼奖得主玛西娅•塔利向你展示如何塑造一个令人难忘的迷人侦探。(提示:并不是让他完美无缺。)
本书集众多获奖作家和畅销书作家的实战智慧于一堂。关于如何创作让人难以释卷的推理小说你所想知道的一切,都会在这里找到答案。
2022年6月22日 在读
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 豆瓣
How to Write Science Fiction & Fantasy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奥森·斯科特·卡德 译者: 东陆生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5 - 4
本书分为五个长短不一的部分。第一章是关于幻想小说的界定。介绍什么是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以待读者对其范围设定有所了解,并能按图索骥,去参考已有的著作。第二章篇幅长。手把手地教你解决建构一个未知世界所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建构世界也许是创作一部优秀的幻想小说中重要的一环。第三章是关于科幻小说或奇幻小说的结构的。它告诉你如何把你建构好的世界幻化成你的小说,或者是如何让你的故事完美地融合在这个世界里。在第四章中,注重写作实践,处理只有幻想小说家们才会遇到的,关于情节展开和语言风格之问题。第五章讨论销售你的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时的实际问题。
2022年6月20日 在读
故事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Story
9.0 (139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基 译者: 周铁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 9 其它标题: 故事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新增58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注释,补充了未被原书整理进附录部分的剧作资料,同步更新458条所涉及影片、作品的中文信息,采用特殊开本和全新的封面材质。
2022年6月19日 在读
文学这回事 豆瓣
Sulla letteratura
作者: [意] 翁贝托·埃科 译者: 翁德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7
★从这里走进博尔赫斯的巴别图书馆,聆听乔伊斯与但丁对谈,徘徊于奈瓦尔的瓦卢瓦氤氲,重历三个世代的美国神话……蜚声文坛的百科全书式作家埃科,召唤古今大师、历数文学公案、自白文字生涯。
★从学者埃科的文学课堂到小说家埃科的创作后花园
★带你了解埃科的文学全景图,他的欢欣与焦虑、创作与迷信
《文学这回事》是翁贝托•埃科作品中为数不多的文学评论专著,收录了作家为各种场合而做的文学专题演讲和论文。
作为享誉世界的符号学家,埃科的博古通今在本书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所收入的十八篇专题文章,从乔伊斯、博尔赫斯,一路谈到中世纪的但丁、拉伯雷,乃至更加久远的亚里士多德,以不同于一般文学评论家的跨领域视角,精确地分析了诸多古今呼应的重要文学概念、文学名作反映的恒久人性追求以及文学内蕴的历史进程。全书文采飞扬、思路通达,展卷之间,有如亲临大师文学课。
2022年6月19日 在读
泪与笑 豆瓣
作者: 梁遇春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 11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收录了梁遇春的传世散文集《泪与笑》与《春髎集》的全部内容,以及他的代表性的杂文。梁遇春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2022年6月13日 在读
正午之魔 豆瓣
The Noonday Demon
9.0 (26 个评分) 作者: [美/英] 安德鲁·所罗门 译者: 屠彬 / 张哲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10
写作本书使我成了一名“专业抑郁者”……我感到,抑郁研究领域里,缺少的是综合。很多学科都分别探讨过抑郁的成因,太多有趣的事发生在太多有趣的人身上,太多有趣的事在被讲述——而这个“国度”里仍是一片混乱。本书的第一个目标是共情,真正地理解抑郁的人;第二个目标,也是对我来说更难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秩序,尽可能基于经验主义得出秩序,而不是随意用些逸事拼凑出以偏概全的结论。
我以自己的抑郁开始本书,然后写别人相似的抑郁,再然后是别人不同的抑郁,最后是处于完全不同背景下的抑郁。我让男男女女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所面对的战争是本书关注的首要主题……就抑郁进行写作,很是痛苦、悲伤、孤独,令人压力倍增。但每当想到我做的事可能对其他人有所助益,我就会精神为之一振;我也不断获得新知,这也帮到了我自己。
现在苛责制药业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但我的经验是,这行人既是资本主义者,也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热衷于利润,但也乐观地相信自己的工作会有益于世界。如果没有制药公司资助相关研究,我们现在也不会有SSRI,这类抗抑郁药挽救了无数生命。我尽可能清晰地描述了我所了解的制药业,这也是本书故事的一部分。
这是一本极度个人化的书。虽然我为一些比较复杂的观点提供了解说和阐释,但本书并不试图取代适当的治疗。
2022年6月12日 在读
我们为何无聊 豆瓣
Out of My Skull : The Psychology of Boredom
作者: [加]詹姆斯·丹克特 / [加]约翰·D.伊斯特伍德 译者: 袁铭钰 2022 - 2
我们可能误会无聊太久了——
“人类的优势就在于无聊。”
《卫报》年度新知图书
-
无聊几乎无处不在,但在某些时刻变得尤其危险;没有人能免受其害,只是一些人遭受更多。“无聊的人被一种欲望所折磨,却不知道满足这种欲望的条件是什么。”《我们为何无聊》从心理学出发,解剖无聊,而后解决无聊。
-
无聊是什么?怠惰、茫然,还是焦躁、不安?
是哪些外部和内部因素让我们感到无聊?
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
无聊倾向和体重超重、抑郁、犯罪之间有没有关系?
-
无聊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坏事吗?
如果说无聊是一个信号,那么它在提醒我们什么?
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反应,才能不掉进恶性循环?
-
从无聊的历史和含义,到无聊在不同年龄层、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再到无聊的成因与机制、无聊的反义词和流行化,本书为我们提供关于无聊的科学认知,然后给出无聊的解法。
在渐趋短平快的时代,社交媒体的信息流与短视频并非驱散无聊的解药,相反,它们更容易让我们困在一个永不停歇的仓鼠轮中。无聊是对意义、投入感和能动性的召唤,如何回应这一召唤,才是良方所在。
从正确认识外部环境与内部动机,到如何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里,创造意义、建立心流,本书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温和而不说教,带我们科学应对无聊。
——————
读完这本书,你会对什么是无聊,以及我们可以如何应对无聊有更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本书告诉我们,与其和无聊做斗争,不如倾听无聊背后的声音。——《华盛顿月刊》
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无聊,引人入胜,而且极具启发性。——《卫报》
一部简洁又充满趣味的无聊小史。——《泰晤士报》
(本书)完成了一个让科学发现和人文思想自由对话的叙述。——《三联生活周刊》
2022年6月12日 在读
菰蒲深处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3
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能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像我的一位老师一样,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
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
——汪曾祺
汪先生的好,是如今大多数中国作家身上没有的好。他那种夫子气,文士气,率性而真切,冲淡而平和,有大学而平易,阅人阅世深厚而待人待物随意。
——何立伟
2022年6月12日 在读
格雷厄姆·格林短篇小说全集 豆瓣
COMPLETE SHORT STORIES
作者: [英]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何非 / 肖薇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 - 4
编辑推荐
1.格雷厄姆·格林短篇作品全部收录,反应大师级作家一生的创作轨迹与心路历程
2.20世纪中叶欧美社会氛围的忠实反映与反思,20世纪人类意识与忧虑的合集
3.笑中带泪的黑色幽默,突然切入的人性弱点,普通人生的烦恼百科,命运恶毒的安排与嘲弄——格林用大师级的故事技巧,触及了人类体验的每一个角落。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格雷厄姆·格林一生所有的短篇作品,包括其在不同时期集结成册出版过的短篇小说集和未集结成册的零散作品,分为五个小集子,并按出版时间排序,共五十三篇短篇小说。其经典短篇小说集如《21个短故事》《现实感》等都收录其中。这些作品或讽刺乖张,或冷漠怪异,风格多样,却无一例外地贯穿着格林特有的人性思考与道德拷问,跳动着格林作品特有的节奏感。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名创作生涯横贯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大师级作家,对所处时代的思考和质问,以及扎根于人们心底的焦虑——冷战的梦魇、中产阶级的困窘、社会运动思潮下的迷茫、人性本恶的恐惧等等,重要性毫不逊色于格林其他经典作品。
2022年6月10日 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