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l - 标记
爱的艺术 豆瓣
8.5 (25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艾·弗洛姆 译者: 李健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此版特别收录弗洛姆学术助手纪念文章《弗洛姆生命中的爱》。
2010年6月25日 已读
谈谈方法 豆瓣 Goodreads
Discours de la Méthode
8.8 (64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笛卡尔 译者: 王太庆 商务印书馆 2000 - 11
本书是笛卡尔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他的处女作。全书分六部分:一、对各门学问的看法;二、作者寻求该方法的几条原则;三、从该方法中引导出的几项行为准则;四、作者用来证明神的存在,人的灵魂存在的理由;五、作者研究过的一系列物理问题;六、作者认为一定要做哪些事情才能使自然研究更进一步,以及促使其撰写此书的理由。本书被公认为近代哲学的宣言书,树起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大旗。
美妙的新世界 豆瓣
Brave New World
8.9 (3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道司·赫胥黎 译者: 孙法理 译林出版社 2008 - 1
《美妙的新世界》是A.赫胥黎著名的幻想小说,含义深刻,耐人咀嚼,因此十分畅销。它1932年出版,到1966年的34年间已经出了哈珀版、新哈珀版、矮脚鸡版、矮脚鸡经典版等57版,共275万册。作者A.赫胥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美妙的新世界》,这本科幻小说为他赢得了巨大的世界声誉。这本书的名字意味深长。它来自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本书主要刻画的是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他们拥有安定、无限的 “自由”,却丧失了科学、艺术、婚姻、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边远地区。
论自由 豆瓣
On Liberty
9.0 (32 个评分) 作者: [英] 约翰·密尔 译者: 许宝骙 商务印书馆 2005 - 1
《论自由》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书中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阐明“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并提出了自由的各项“原则”。
关于“论自由”这本书,密尔在引论中开宗明义地说,他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全书要义可以概括为两条基本原则: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对于这个人的行为不得干涉,至多可以进行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理。二、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当接受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社会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对个人的行为有裁判权,也才能对个人施加强制力量。
2010年6月4日 已读
咱能不用这个序言了吗?
图书馆
我爱摇滚乐 豆瓣 豆瓣
7.9 (20 个评分) 译者: 郑远涛
《我爱摇滚乐》基本上不是一本音乐杂志,其专业性相当令人发指!《我爱摇滚乐》是一本娱乐读物,它处于半地下状态纯粹只是因为很穷。欢迎万元以上美刀欧元英镑之捐款,人民币不带玩。
2010年5月29日 已读
伦理学的邀请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西] 费尔南多·萨瓦特尔 译者: 于施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
一位父亲对15岁儿子的长篇独白,提出如何能过上好生活的建议——看似老生常谈,却又别有深意,并会时不时打动人心。这是一本可以对孩子成长持续起作用的书,一本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共同分享的书,一本所有的孩子、父母、学生、老师都应一读的书。
本书首版于1991年,现已译成近30种语言,发行30多个国家,单在西班牙已重印60多次。本书曾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书一起被评为“20世纪20本最有影响的哲学著作”。
2010年5月29日 已读
没早点儿看到~
图书馆
元素无机化学 豆瓣
作者: 蔡少华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 - 4
《元素无机化学》是为大学化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编写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用书,在内容上与《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一书配套使用。《元素无机化学》共10章,全书以详实而丰富的化学事实为基础,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存在、制备、性质、反应性及其规律性变化。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学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应用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热力学原理及结构原理)去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规律性,从而既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的认识及理解,又学会运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去研究、讨论、说明、预测相应的化学事实,这将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取得“纲举目张”的教学效果。
为了方便师生的教与学,与本教材配套使用的还有《无机化学习题解答》(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元素无机化学》适合于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化学系师生使用,也可用作其它各类高等院校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2010年5月26日 已读
老师的谎言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洛温 译者: 马万利 / 刘北成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
詹姆斯·洛温发现,美国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都充斥着错误的信息和短视的见解。本书针对这一现象写作而成,它改变了我们与美国历史的关系。在书中,洛温详细剖析了美国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并对教科书中的谎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展示了历史的生动性与复杂性。
他从前哥伦布时代着笔,涉猎重建、海伦·凯勒、第一个感恩节、梅莱大屠杀等多种人物与事件,对现有的教科书提出了令人大开眼界的批评,对美国历史进行了令人着迷的重述,指出了美国历史应该如何以及能够如何向美国学生讲授。他指出爱国主义是谎言的主要温床,为了宣扬爱国主义,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不惜“肢解”历史,英雄化历史人物,如哥伦布、杰斐逊、帕特里克·亨利、海伦·凯勒、威尔逊、林肯,等等。洛温痛心地指出,爱国主义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本修订版中,洛温进一步考察了初版《老师的谎言》问世之后出版的6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他以一种独特的手法,为每章添加了新的素材,指出了这些新版教科书哪些地方更为正确,哪些地方仍有严重的错误,哪些地方反而变得更遭了。修订版中,洛温还增加了一章,分析教科书如何对待2001年恐怖袭击以及伊拉克战争。
2010年5月26日 已读
人类幸福论 豆瓣
作者: 【英】约翰·格雷 译者: 张草纫 商务印书馆 1997 - 4
本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约翰·格雷(1798-1850)的代表作,写于1825年。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他对幸福的看法,认为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论是对物质的需求还是对精神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因而都是不幸的,而这种不幸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造成的。因此,他利用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尖锐地批判了地租和资本的剥削行径,要求把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全部归还给他们。格雷的这一宝贵思想,曾受到马克思的赞扬。
社会契约论 豆瓣
Du Contrat Social
8.9 (84 个评分) 作者: 卢梭 译者: 何兆武 商务印书馆 2003 - 2
《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它正确回答了历史进程提出的问题:法国命运的航船驶向何方。人类是幸运的,人民是伟大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总有人指引前进的道路,人民总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在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领域里,存在着三种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学说:孟德斯鸠主张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2010年5月5日 已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0 (78 个评分) 作者: (美) 塞林格 / J.D.Salinger 译者: 施咸荣 译林出版社 2010 - 4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在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而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彷徨,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2010年5月1日 已读
实际上,老子当年看的就是这个版本的,为嘛写的是2010年出版???
爷爷变成了幽灵 豆瓣
9.3 (65 个评分) 作者: [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文 / [瑞典]爱娃·艾瑞克松/图 译者: 彭懿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7
《爷爷变成了幽灵》以平淡的语气表达浓浓的祖孙之情。书中朴实、淡彩的图画,不但感受不到死亡的可怕,反而从中找到了渲泻感情的出口。在感动之余,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更多的对亲情的怀念与感悟。
2010年4月23日 已读
一九八四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Nineteen Eighty-Four
9.6 (185 个评分)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7
《一九八四》(1949)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
2010年4月8日 已读
白牙 豆瓣
White Teeth
作者: [英] 扎迪·史密斯 译者: 周丹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6
北伦敦。世纪末。一个完全中立的地方。
三个家庭。两代人。一出荒诞大戏。
这里有世界上所有的肤色,以及白色的牙齿。
匪夷所思的荒诞故事,在相同的白牙那炫目的闪光间悄然上演……
《白牙》是査蒂的处女作,出版于2000年,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刻画出一幅复杂辽阔的后殖民图景,一幅世纪末的“英国写真”。写作此书时,査蒂还在剑桥大学读书。她凭此书一举奠定在文坛的地位,被视为“种族、年轻、女性”的代言人。
《白牙》出版后,媒体啧啧称奇,读者纷纷叫好,文学评论家们恨不得捧着一本同义词词典遍寻溢美之词,有人说它“充满智慧和讽刺”、“给人们带来了阅读的喜悦”,有人赞它有着“大师级的文笔,令人想起查尔斯·狄更斯”,有人评价它“有史诗般的规模,是一部野心勃勃的处女作”。
《白牙》出版后好评如潮,入选2000年度《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时代》杂志十大好书,荣获英联邦作家最佳处女作奖、布莱克小说纪念奖、《卫报》最佳处女作奖、惠布瑞特最佳处女作奖、贝蒂·特拉斯克奖、法兰克福电子书最佳小说奖。
2010年4月1日 已读 是一本好书……
图书馆
搏击俱乐部 豆瓣
Fight Club
8.6 (79 个评分) 作者: [美] 恰克·帕拉尼克 译者: 冯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7
《搏击俱乐部》:一个美国年轻白领为了克服自己的失眠症,参加了许多心理治疗小组,却没有丝毫改善,直到他遇见泰勒•德顿,一个充满野性的肥皂制造商。为了应对生活的空虚,他俩建立了一个地下组织——搏击俱乐部,宣泄朝九晚五工作的压抑与无奈,谁知这个组织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欢迎,以异乎寻常的势头发展开来。年轻白领发现这个自己一手创建的组织已经非常难以控制,泰勒•德顿的身份也很令人怀疑,他必须要采取行动……
2010年2月9日 已读
五年文集(上下)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万卷出版公司 2008 - 10
文集汇集了韩寒出道五年中的重量级作品,包括《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毒》。
2010年1月30日 已读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豆瓣
作者: [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姜明河 等 群众出版社 2000 - 1
本书系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卷,共收录了《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的房子》《克切列托夫卡车站事件》《为了事业的利益》《右手》等9部作品。《伊万・杰克索维奇的一天》是索氏的成名作,发表于1962年,曾经在得到赫鲁晓夫首肯后得以发表。小说叙述了“伊万・杰尼索维奇・舒霍夫”这个小人物在前苏联劳改营中的生活,成为“大墙文学”的开山之作,1965年曾受到过大规模的批判。索氏的中篇小说文笔精当,描写细致,构思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010年1月14日 已读
有些失望,比较喜欢同名的那部中篇,其他的都很平庸
图书馆
和空姐同居的日子 豆瓣
6.6 (7 个评分) 作者: 三十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
《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第一季提要:
空姐冉静失恋后买醉,被同住一个小区的白领陆飞“捡”回了家。之后,冉静因故搬进陆飞家中,开始了和陆飞的“同居”生活。两个人在同一屋檐下,从陌生到熟识,从相知到相恋,平凡的点点滴滴汇成了他们纯美的爱情故事……
《和空姐同居的日子2》:
冉静在加拿大留学,陆飞在国内创业,两人的恋情经受着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三年的约定,三年的轮回,冉静会如约归来吗?她和陆飞之间的爱情能有完美的结果吗?
五年前,《和空姐同居的日子》(以下简称《空1》)开始网络连载,点击量破亿。其作者三十被誉为“一代纯爱大师”,《空1》成为了网络纯爱作品的中兴之作,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精神继承者。
三年前,《空1》出版,销量超过12万册,是网络文学的巅峰之作。
今天,在三年的等待后,冉静和《空2》回到了我们身边……
2010年1月10日 已读
以后不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没有营养的yy书上了!操!
长安乱 豆瓣 Goodreads
长安乱
7.0 (241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 8
武林纷乱,朝廷为了掩盖真相,坐视不理,一时间豪强并起,争夺武林盟主的宝座,首当其冲的就是武林两大门派少林和武当。
少林派中有一个五岁进入少林的少年,这个少年身怀异禀,天赋不同,玩世不恭。在纷纷扰扰的江湖恩怨中,他从小到大目睹了太多的门派仇杀。
他十八岁下山闯荡江湖,一个神秘的老头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得到了老头赠送的当世奇兵,并用它夺取了武林盟主的称号。可是他却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到底是什么在左右一个少年的命运呢?到底是什么是这个少年——释然——最为珍视的东西呢?
2010年1月2日 已读
三重门 豆瓣
7.2 (253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译者: NONE / NONE 作家出版社 2000 - 5
《三重门》是一部由一个少年写就,但却不能简单划入儿童文学的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它恰恰是以成熟、老练,甚至以老到见长的。17岁的韩寒注定要扮演不安分且引人注目的角色。他以一篇《杯中窥人》问鼎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然而,他却因期末考试的成绩单高挂七盏红灯而留级。在2000年还是用七门功课红灯照亮前程。眼下的韩寒已经成为一个“话题”——“一个‘高材’留级生引出的话题”。这个韩寒,何许人也?
2009年12月30日 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