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l - 标记
恶之花 豆瓣
作者: [法国] 夏尔·波德莱尔 译者: 杨松河 译林出版社 2003 - 8
法国伟大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部表现西方精神病态和社会病态的诗歌艺术作品。然而病态未必不是一种美。波德莱尔的天才,恰恰表现在他能在恶的世界中发现美,也能在美的体验中感受到恶的存在,并通过诗歌化腐朽为神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恶之花》是“恶”的艺术,而不是恶的颂歌。
《恶之花》公开发表之初,作者被指控“亵渎宗教”、“伤风败俗”,被判罚款;后来该诗集又成了文坛争论不休的话题;如今,人们对它却好评如潮,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断攀升,不仅被编进文学教科书,而且还被纷纷列入大学必修课程。同一个人,同一部诗,其命运何以有天壤之别?——波德莱尔和他的《恶之花》的历史命运就是社会病态的表现,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朵“恶之花”。
2009年12月27日 已读 就算是读过了吧
图书馆
可爱的洪水猛兽 豆瓣 Goodreads
8.2 (80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万卷出版公司 2009 - 8
继《杂的文》后再次推出韩寒2008-2009最新博客文的精选。本书集合了以韩寒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为基础的杂文,评时事、人文、电影、艺术、赛车等,把最率性的品格,最出彩的观点,最犀利的言语,最有趣的内容,一一奉献给读者。
2009年12月26日 已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豆瓣
作者: [美]欧·亨利 译者: 王楫 康明强 译林出版社 1998 - 5
本选集选择了四十二篇,其中有些篇目既属欧·亨利的名作,自不免与已有的译本相同。译者所追求的目标在于紧扣原文,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象,如鲁迅先生所教导的,“一当然力求其易懂”,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不一味追求“汉化”,而力求“汉化”与“洋化”的和谐。但欧·亨利出语幽默,常用俚语,有时还运用谐音和双关之类修辞手法,往往造成翻译上的困难,要充分保持原作的韵味,实令译者捉襟见肘。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居伊·德·莫泊桑 译者: 赵少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5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在短篇小说方面的成就无与伦比,通过他的短篇精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9世纪末法国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各层人物和生活现象。本书是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之一,是青少年提高文学修养的良师益友。
2009年12月21日 已读
喜欢死《巴蒂斯特太太》了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豆瓣 Goodreads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8.9 (519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译者: 马爱农 / 马爱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9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五部。
漫长的暑假,哈利·波特被困在女贞路4号,意外地遭到摄魂怪的袭击……逃过一劫的哈利被护送到伦敦一个秘密的地方,在那里他见了自己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莱克、前任黑魔法防御术课教师卢平、疯眼汉穆迪以及他的朋友赫敏和罗恩。他只是知道邓布利多与凤凰社成员正在加紧秘密活动,以对抗日益强大的伏地魔。但是,所有的人都不愿向他透露更多的情况……
哈利在茫然与愤怒中来到霍格沃茨,然而令他不解的是,邓布利多不愿见他,海格不知去向。更糟糕的是,哈利越来越频繁地在梦中看见一道长长的走廊,每当他快要走进长廊尽头的一扇门时,他都会头痛欲裂地从梦中惊醒,觉得自己身体里蠕动着一条大蛇……
魔法部派来了一位专横跋扈的高级调查官,对学校各项事务横加干涉,并最终赶走了邓布利多校长,打伤了麦格教授,整个学校笼罩在一片混乱和压抑之中……
大蛇的影子在哈利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伏地魔走近了哈利……这时,邓布利多告诉他一个天大的秘密……
2009年12月21日 已读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豆瓣 Goodreads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9.1 (557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译者: 马爱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5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四部。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经过三年的学习和磨炼,逐渐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巫师。新学年开始前,哈利和好朋友罗恩,赫敏一起去观看精彩的魁地奇世界杯赛,无意间发现了消失十三年的黑魔标记。哈利的心头笼上了一团浓重的阴云,但三个少年依然拥有他们自己的伊甸园。然而,少男少女的心思是那样难以捉摸,三人之间的美好友情竟是那样一波三折,忽晴忽雨……哈利渴望与美丽的秋·张共同走进一个美丽的故事,但这个朦朦胧胧的憧憬却遭受了小小的失意。他要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年级魔法学生,可不幸的是,哈利注定永远都不可能平平常常——即使拿魔法界的标准来衡量。黑魔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种种暗藏杀机的神秘事件将哈利一步步推向了伏地魔的魔爪。哈利渴望在百年不遇的三强争霸赛中战胜自我,完成三个惊险艰巨的魔法项目,谁知整个竞赛竟是一个天大的黑魔法阴谋。……
2009年12月21日 已读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豆瓣 Goodreads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9.2 (695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译者: 苏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9
一岁的哈利・波特失去父母后,神秘地出现在姨父姨妈家的门前。哈利在姨父家饱受欺凌,度过十年极其痛苦的日子。姨父和姨妈好似凶神恶煞,他们那混世魔王儿子达力――一个肥胖、娇惯、欺负人的大块头,更是经常对哈利拳脚相加。哈利的“房间”是位于楼梯口的一个又暗又小的碗橱。十年来,从来没有人为他过过生日。
但是在他十一岁生日那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信使猫头鹰带来了一封神秘的信:邀请哈利去一个他――以及所有读到哈利故事的人――会觉得永远难忘的、不可思议的地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在魔法学校,哈利不仅找着了朋友、学会了空中飞行,骑着一把型号为光轮2000的飞天扫帚打魁地球,还得到了一件隐形衣。他发现那里的一切――从上课到吃饭到睡觉都充满了魔力,但是一块魔石出现了,它与哈利的命运息息相关……
2009年12月21日 已读
哈利·波特与密室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9.0 (576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译者: 马爱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9 其它标题: 哈利・波特与密室
《哈利·波特与密室》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二部。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一年之后,暑假开始了。他在姨父姨妈家熬过痛苦的假期。正当他准备打点行装去学校时,小精灵多比前来发出警告:如果哈利返回霍格沃茨,灾难将会临头。
但哈利义无返顾地回到了霍格沃茨,新来的吉罗德·洛哈特教授装腔作势,让他作呕;游荡在女生舆洗室里的幽灵“哭泣的桃金娘”搅得他不得安宁;低年级的小女生金妮对他投来关切目光常令他尴尬不已;小男生科林·克里维“追星”式的跟踪又经常使他落荒而逃。
但是,这一切仅仅是灾难的序曲。正如多比所预言的,哈利遭受了重重磨难,经历了种种危险,难解之谜又使他煞费苦心:霍格沃茨的学生接二连三地变成了石头。这一切是品德败坏的学生德拉科·马尔福精心策划的杰作?还是忠厚善良的海格无心铸成的大错?或者另有人将在霍格沃茨制造更大的阴谋?这一切又是否与传说中的密室有关?哈利决心揭开谜底……
2009年12月21日 已读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豆瓣 Goodreads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9.1 (574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译者: 郑须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9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三部。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已经度过了不平凡的两年,而且早已听说魔法世界中有一座守备森严的阿兹卡班监狱,里面关押着一个臭名昭著的囚徒,名字叫小天狼星布莱克。传言布莱克是“黑魔法”高手伏地魔——杀害哈利父母的凶手——的忠实信徒,曾经用一句魔咒接连结束了十三条性命。不幸的是,布莱克逃出了阿兹卡班,一心追寻哈利。布莱克在睡梦中仍然呓语不休:“他在霍格沃茨……他在霍格沃茨。”
哈利·波特虽然身在魔法学校的城堡内,既有朋友的赤诚帮助,也有老师的悉心呵护,但校园内危机四伏,哈利的生命时时受到威胁。一天,布莱克终于站到了哈利的面前……
2009年12月21日 已读
水浒传 豆瓣
8.3 (15 个评分) 作者: 施耐庵 / 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5 - 10
100回本
2009年12月19日 已读
杂的文 豆瓣 Goodreads
7.5 (108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万卷出版公司 2008 - 3
这是一本观点独特、言语犀利的杂文集。
什么样的事让韩寒有直指人心的气魄;
什么样的人会引起韩寒的注意;
什么样的电影值得韩寒一说——
韩寒说:没有分量的文字是没有力量的。
这本书集合了以韩寒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为基础的杂文,评论时事、人文、电影、艺术、赛车等等。
2009年12月19日 已读
和空姐同居的日子 豆瓣
6.6 (25 个评分) 作者: 三十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5
野蛮而温柔的空姐冉静,失恋买醉,被白领陆飞 “捡”回了家。因为陆飞的傻气与幽默,冉静开始主动与他接触。之后又意外拿到了陆飞家的钥匙,不久就开始了匪夷所思的“同居生活”。
美女冉静是家里的“公主”兼“女主人”。陆飞喜欢冉静,却从不给她任何压力,只是淡淡地出现在她身边。
淡淡的温馨与甜蜜,构成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神话。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清新、健康气息,搅动了每个人心底尘封已久的爱情向往……
2009年12月15日 已读
半天读完,意淫的不能再意淫了
摇滚圣经 豆瓣
7.5 (15 个评分) 作者: 李宏杰 新世界出版社 2002 - 11
内容包括32条摇滚关键词,全球500乐人、乐队,5000余幅专辑封套图片,专家级CD专辑评级。
2009年11月12日 已读
那时候可是真有热情啊,就差背下来了
工具书
失恋排行榜 豆瓣
High Fidelity
8.2 (25 个评分) 作者: [英] 尼克·霍恩比 译者: 卢慈颖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9 - 6
一本即将步入中年的男子的爱情告白书,一个撞毁沉埋于深海之中的情爱黑匣子,一部男人完成从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历程的心智写真。
在北伦敦的一条小巷里,36岁的洛·弗莱明拥有一家小小的二手唱片行。在三年同居之后,他的女友萝拉弃他而去,搬离他塞满唱片、录音带、CD收藏的家。洛开始依照年代排序,列出他自己有生以来最伤心难过的被甩者“失恋排行榜”,在慧黠而充满反讽的自我嘲谑当中,如同以一张张唱片专辑名称、歌名和曲目排列顺序撰写生命传记一样,洛的生命就在其中流动……
小王子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Le Petit Prince
9.1 (1194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译者: 马振聘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8
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个人。在地理学家的指点下,孤单的小王子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
小王子发现人类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鹦鹉那样重复别人讲过的话。小王子这时越来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枝小玫瑰。后来,小王子遇到一只小狐狸,小王子用耐心征服了小狐狸,与它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秘密——肉眼看不见事务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作为礼物,送给小王子。用这个秘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与遇险的飞行员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后,小王子在蛇的帮助下离开地球,重新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
童话描写小王子没有被成人那骗人的世界所征服,而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这理想就是连结宇宙万物的爱,而这种爱又是世间所缺少的。因此,小王子常常流露出一种伤感的情绪。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在献辞中说: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
《小王子》不仅赢得了儿童读者,也为成年人所喜爱,作品凝练的语言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现出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部童话小说。
2009年10月25日 已读
灿烂涅槃 豆瓣
8.3 (29 个评分) 作者: 郝舫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6 - 7
柯特·科本,一个来自穷街陋巷的邋遢大王,自小便蒙受敌意的眼光;一个精神上的朋克小子,从来只汲取叛逆的乳汁。他贯彻着加缪大叔的主张:人的根本面目之一,便是反抗。
柯特·科本从不自封英雄。他向来在内心的无助和道德的虚妄之间抑郁,他反感的并不是自孩提时代便只身承受的痛苦,他畏惧的是此一痛苦的毫无意义甚至毫无出路,一直到他找到吉他、找到音乐、找到摇滚。他从此跻身在命运与恶行、病痛与名利的夹缝之间,寻找那可以寻找的、挽救那可以挽救的、期盼那可以期盼的。
柯特·科本是另类英雄。在已经骄横凯旋的物质主义和消费文化面前,他举起了朋克摇滚的螳臂。他是溯流的漏船,他是带伤的逆子。他装着不知道,这已是一个用现金换算一切的世界,人们已经习惯乃至已无法想象还会有另一种生活和思想方式的存在。至少,我们的面目都已以谋生的媚笑出现,即使是曾经最为不羁的艺术家,也不再敢把挑战的手套扔到生计的严峻面孔面前。
在满目的唯唯诺诺之中,终于有像柯特·科本这样一种非主流和反主流的孤独的反抗之声响起,它映现出的是一个最痛苦之人的影像。他也背负内疚的隐疾,可他毕竟重现了从现代主义到朋克摇滚的颠覆性微笑和救赎性灵光。
世纪末音乐的黄昏,他依然在孤寂中伫立,头在散乱的金发中低垂。他拒绝了一本正经的命运的怜悯,拒绝了他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情人——朋克摇滚的垂青。他举目凝望,依然有海湾的斜阳晚照;他低头顾盼,竟然有幻梦般奇妙的快乐升腾。他紧握枪,如同紧握温暖而美丽的情人,他要游完他的溯流航程。枪口抬起了,枪机在静默中滑动,从最响亮的轰鸣中,飞出了那颗子弹;只有它自己知道,它是颗多么悲哀的子弹,因为它击毁的,是20世纪最后一场英雄梦。
2009年10月19日 已读
摇滚 2005.02(含CD) 豆瓣
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2005 - 2
2009年10月19日 已读
让我听到了好多当时很喜欢的乐队,从06年开始通俗歌曲基本就不能看了
自由的言说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徐友渔 长春出版社 1999
本书是作者的第三部自选文集,收录的全是1997年以来的文字,其中大部分发表于1999年。这是一个关心中国历史走向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末的言说,也可以说是世纪之交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