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douban&Twitter - 标记
长恨歌 豆瓣
7.9 (32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作家出版社 2000 - 11
屋顶上放飞的鸽子,
其实放的都是闺阁的心,
飞得高高的,
看那花窗帘的窗,
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样子,
还是高处不胜寒的样子。
哭泣的骆驼 Goodreads 豆瓣
哭泣的駱駝
8.7 (121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哈尔滨出版社 2003 - 6
在《哭泣的骆驼》中,三毛依然恋恋着墨沙漠生活周遭的人与事,《收魂记》、《搭车客》、《逍遥七岛游》、《一个陌生人的死》、《大胡子与我》等篇,情趣盎然;《沙巴军曹》与《哑奴》所刻画的主角,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压轴的《哭泣的骆驼》,以游击战事为背景,细细铺写一对沙漠情鸳的生死盟,竟犹如史诗般的磅礴。
倾城 豆瓣
8.2 (16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哈尔滨出版社 2003 - 8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发生在香港,三毛的倾城之恋在东柏林---
“那时的我,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我知道,我笑,便如春花,必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穿越时空,我们分享三毛生命种一段既美丽凄楚又仿若迁世记忆的情愁...
时间简史 豆瓣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 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
7.9 (49 个评分) 作者: 史蒂芬・霍金 译者: 吴忠超 / 许明贤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 1
本书是“第一推动丛书”第一辑的一种。 时间有初始吗?它又将在何地终结呢?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霍金教授遨游到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大统一理论、“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出乎意外的含义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揭示了当日益膨胀的宇宙崩溃时,时间倒溯引起人们不安的可能性,那时宇宙分裂成11维空间,一种“没有边界”的宇宙理论可能取代大爆炸理论和上帝,上帝--也许曾是造万物时主要推动者,也会因这些新发现而日渐范围变窄。
《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式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出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杰出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棋王 豆瓣
9.1 (156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作家出版社 1999 - 10
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 阿城笔下著名的"棋王"王一生是近世以来罕见的一个深刻体现了道家文化特征的人物形象。王一生深得老子的阴柔之气。他的性格是坚忍而沉着的。《棋王》表面上写棋,实质上则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表现着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评价和对中国文化进步的展望。
我的视觉日记 豆瓣
7.8 (17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慧 学林出版社 2001 - 9
旅德摄影艺术家王小慧以文字伴随摄影的形式——视觉日记,完整地记录了自己旅居德国十五年来的亲身经历。书中的17个章节,既有缠绵的爱的誓言和浓烈的亲情,也有超前的艺术实践,更有无私的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关怀……凡此种种,王小慧都用她犀利的目光——照相机镜头永恒固定。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
8.7 (514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米兰·昆德拉 译者: 许钧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 7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张看(上下) 豆瓣
9.1 (9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 9
全书共分为“日常生活”、“亲友素描”、“未名小草”、“艺文天地”和“著译自述”五辑。每辑作品均按最初发表或首次结集的时间先后编排,以便让读者对张爱玲散文创作的进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把握。
《张看》本是张爱玲第二部散文集的书名,是张爱玲自己选定的,她对此有过一个解释:“‘张看’就是张的见解或管窥——往里面张望——最浅薄的双关语”。
2005年3月30日 已读
2005年3月30日 评论 市井声。。。 - 出家门,开二十分钟高速公路,有一个很大的中国杂货公司,叫瓷艺,像个仓库似的。据说所有的货品都是从大陆海运过来,所以价钱极公道。占地最多的是家具,瓷器。其次是书和DVD,VCD。要算准了他们的海轮入港时间,才能抢到好东西。这套美丽的书就是这么掏来的。* 两本淡淡粉色底的小书,有着微微凹凸的棱面纸的封面,装在酒红色的书套里,书套上印着银色的篆体张看二字,做成一个印章模样。斜斜的左上角有一朵若有若无的玫瑰。也是银的。书脊正中处的书套被淘空成两个半圆,露出书的名字,错落有致着,一本上写着“张”,一本写着“看”。 在书架上放了一个多月了,每次目光瞄过都忍不住赞它的装潢别致,却一直到今天才抽出第一册看起来。一看就是一天。恰逢阴雨,倒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周日来。 听过不少人赞张爱玲的散文,说是比她的小说好。一篇篇看来,细细品了个中味道,才知道怎么个好法。将散文和小说比是不是有点像用香蕉来比苹果?但是个人感觉她的散文比小说更耐读些。读《张看》好像在读一份博,一个叫张爱玲的女子写下日常琐事,她周围的人情世故,楼下的小贩,菜市场里的女佣,拉黄包车的车夫,甚至橱窗里的模特儿,街角的面包房,咖啡店,她的朋友,爱人,她的写作。。。五粮陈杂,各具风味。 有极喜欢的几段,抄给大家: <blockquote> 关于"市声“ 附近有个军营,朝朝暮暮努力地学吹喇叭,迄今很少进步。照说那是一种苦恼的,磨人的声音,可是我倒不嫌它讨厌。伟大的音乐是遗世独立的,一切完美的事物皆属于超人的境界,惟有在完美的技艺里,那终日纷呶的,疲乏的“人的成分”能够获得片刻的休息。在不纯熟的手艺里,有挣扎,有焦愁,有慌乱,有冒险,所以 “人的成分”特别的浓厚。我喜欢它,便是因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初学拉胡琴的音调,也是如此。听好手拉胡琴,我也喜欢听他调弦子的时候,试探的,断续的咿哑。初学拉凡哑林①,却是例外。那尖利的,锯齿形的声浪,实在太像杀鸡了。   ①凡哑林,小提琴。英语Violin一词的音译。 有一天晚上在落荒的马路上走,听见炒白果的歌:“香又香来糯又糯!”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唱来还有点生疏,未能朗朗上口。我忘不了那条黑沉沉的长街,那孩子守着锅,蹲踞在地上,满怀的火光。 --道路以目 </blotckquote> 关于花布料: <blockquote> 现代的中国人往往说从前的人不懂得配颜色。古人的对照不是绝对的,而是参差的对照,譬如说:宝蓝配苹果绿,松花色配大红,葱绿配桃红。我们已经忘记了从前所知道的。 过去的那种婉妙复杂的调和,惟有在日本衣料里可以找到。所以我喜欢到虹口去买东西,就可借他们的衣料都像古画似的卷成圆柱形,不能随便参观,非得让店伙一卷一卷慢慢的打开来。把整个的店铺搅得稀乱而结果什么都不买,是很难为情的事。 和服的裁制极其繁复,衣料上宽绰些的图案往往被埋没了,倒是做了线条简单的中国旗袍,予人的印象较为明晰。 日本花布,一件就是一幅图画。买回家来,没交给裁缝之前我常常几次三番拿出来赏鉴:棕搁树的叶子半掩着缅甸的小庙,雨纷纷的,在红棕色的热带;初夏的池塘,水上结了一层绿膜。配着浮萍和断梗的紫的白的丁香,仿佛应当填入《哀江南》的小令里;还有一件,题材是“雨中花”,白底子上,阴戚的紫色的大花,水滴滴的。 看到了而没买成的我也记得。有一种檄揽绿的暗色绸,上面掠过大的黑影,满蓄着风雷。还有一种丝质的日本料子,淡湖色,闪着木纹、水纹;每隔一段路,水上飘着两朵茶碗大的梅花,铁划银钩,像中世纪礼拜堂里的五彩玻璃窗画,红玻璃上嵌着沉重的铁质沿边。 --童言无忌 </blockquote> 三五字就描出一幅人物肖像,宛如她自绘的铅笔素描插图: <blockquote> 又有个抱在手里的小孩,穿着桃红假哗叽的棉袍,那珍贵的颜色在一冬日积月累的黑腻污秽里真是双手捧出来的,看了叫人心痛,穿脏了也还是污泥里的莲花。至于蓝布的蓝,那是中国的“国色”。不过街上一般人穿的蓝布衫大都经过补缀,深深浅浅,都像雨洗出来的,青翠醒目。我们中国本来是补钉的国家,连天都是女娲补过的。 。。。 从菜场回来的一个女佣,菜篮里一团银白的粉丝,像个蓬头老妇人的髻。又有个女人很满意地端端正正捧着个朱漆盘子,里面矗立着一堆寿面,巧妙地有层次地招叠悬挂;顶上的一撮子面用个桃红小纸条一束,如同小女孩头上扎的红线把根。淡米色的头发披垂下来,一茎一茎粗得像小蛇。 又有个小女孩拎着个有盖的锅走过,那锅两边两只绊子里穿进一根蓝布条,便于提携。很宽的一条二蓝布带子,看着有点脏相,可是更觉得这个锅是同她有切身关系的,“心连手,手连心”。 。。。 肉店老板娘坐在八仙桌旁边,向一个乡下上来的亲戚宣讲小姑的劣迹。她两手抄在口袋里,太紧的棉袍与蓝布罩袍把她像五花大绑似地绑了起来;她挣扎着,头往前伸,瞪着一双麻黄眼睛,但是在本埠新闻里她还可以是个“略具姿首”的少妇。“噢!阿哥格就是伊个!阿哥屋里就是伊屋里——从前格能讲末哉,现在算啥?”她那口气不是控诉也不是指斥,她眼睛里也并没有那亲戚,只是仇深似海;如同面前展开了一个大海似的,她眼睛里是那样的茫茫的无望。一次一次她提高了喉咙,发声喊,都仿佛是向海里吐口痰,明知无济于事。 --中国的日夜 </blockquote> 刚才发现在网上可以找到全本的《张看》。但是还是更喜欢捧一本细细薄薄的铅字来看,更何况书中还有张爱玲自绘的插图,和上海的老照片呢!
中文 散文
博尔赫斯文集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2 (5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等]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6 - 11
目录 · · · · · ·
目录
博尔赫斯与幻想美学一一编者序
I
世界性丑事
心狠手辣的解放者莫雷尔
汤姆・卡斯特罗: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骗局
女海盗秦寡妇
皇家典议师小介之助
戴假面具的洗染工哈金・德・梅尔夫
凶神蒙克伊斯门
残暴的杀手比尔・哈利根
玫瑰色街角的汉子
双梦记及其他
曲径分岔的花园
特隆乌克巴尔,奥尔比斯特蒂乌斯
吉诃德的作者彼埃尔・梅纳德
圆形废墟
巴比伦彩票
赫尔伯特・奎因作品分析
巴别图书馆
曲径分岔的花园
杜撰集
奇才富内斯
剑疤
叛徒和英雄的故事
死亡与罗盘
秘密奇迹
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
结局
凤凰教派
南方
阿莱夫
永生
釜底游鱼
神学家
武士和女俘的故事
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1829-1874)小传
埃玛・宗兹
阿斯特里昂的家
另一次死亡
德意志安魂曲
阿凡罗斯的探求
萨伊尔
神的文字
死于自己迷宫的阿本哈坎-艾尔-波哈里
两位国王和两座迷宫
等待
门槛旁边的人
阿莱夫
布洛迪的报告
第三者
宵小
罗森多 胡亚雷斯的故事
遭遇
胡安摩拉涅
老夫人
决斗
瓜拉基尔
马可福音
布洛迪的报告
沙之书
另一个
乌尔里卡
代表大会
那里发生了更多的事情
“三十”教派
天赋之夜
镜子与面具
乌恩德尔
一个厌世者的乌托邦
贿赂
阿韦利诺・阿雷东多
小圆盘
沙之书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骑手的故事
探讨集
地狱时间
论永恒
接近阿尔莫塔辛
探讨别集
长城和书
柯尔律治之梦
传说的形形式式
历史的虚荣
博尔赫斯和我
创造者
梦虎
关于对话的对话
被蒙的镜子
俘虏
骗局
德利亚埃莱娜・圣马科
死者的对话
情节
一个问题
皇宫的寓言
影子的颂歌
种族志学者
佩德罗・萨尔瓦多雷斯
传说
老虎的金黄
诺言
奇袭
彼德罗・恩里盖斯乌雷尼亚之梦
敌人的故事
其他
一个无可奈何的奇迹
两个博尔赫斯的故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 豆瓣
The Great Gatsby
8.4 (271 个评分) 作者: [美] 菲茨杰拉德 译者: 姚乃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6
盖茨比为了久久地抱着的一个梦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死后,尼克发觉是汤姆暗中挑拨威尔逊去杀死盖茨比。他感到东部鬼影幢幢,世态炎凉,便决定回中西部老家去。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有着极悲凉的人生况味。
伊甸之东 豆瓣
East of Eden
8.3 (6 个评分) 作者: 约翰·斯坦贝克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1
《伊甸之东》描写了两个移民家族从美国南北战争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长达半个世纪三代人的命运,运用象征和写实交融的手法,描绘了善与恶之间的斗争。特拉斯克家族的第一代赛勒斯伪造参加南北战争的经历,骗取了名誉和财产,并专横地送儿子亚当从军,生性善良的亚当收留了一个重伤的女子卡西,却不料她为人邪恶,抛下亚当和一对孪生子改名换姓开了妓院,后来孪生子又因发现她的秘密而走上不同的生活道路;而另一个家族的家长汉密尔顿却正直、勇敢、智慧,他教育成人的子女都秉承了他的善良性格并各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