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
德军轻型巡洋舰1939-1945 豆瓣
作者: [英] 格登·威廉生 译者: 张超 重庆出版社 2009 - 4
《德军轻型巡洋舰1939-1945》主要内容是:德军轻型巡洋舰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海军的战舰数量较少,然而它们当中却有当时世界上技术最为先进的主力舰。这也意味着虽然德帝国海军认为德军舰队在与英军舰队作战时会处于不利的境地,但从单艘战舰的作战能力来看,其战舰都要比英国皇家海军过时的战舰先进,这种对比在德国轻型巡洋舰舰队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德国海军仅有六艘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莱比锡”号、“科隆”号、“柯尼斯堡”号、“卡尔斯鲁厄”号和:‘纽伦堡”号。《德军轻型巡洋舰1939-1945》对这些战舰在二战期间的设计、改进以及多次的作战历史都详尽地进行了描述。
2012年8月13日 已读
京东买书参加活动的时候凑单的。翻译蛋疼那。鱼鹰的书还是得看英文的,本来就不是特专业那种,被翻译了意思损耗更多。还可以扩大单词量
二战 军事 德国 战争 武器
雪白血红 豆瓣
Blood Red Snow: The Memoirs of a German Soldier on the Eastern Front
作者: [德]京特·K·科朔雷克 译者: 小小冰人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12 - 6
这本回忆录是二战期间服役于东线的一名德军士兵的第一人称记述。作者并未着眼于对战争原因或战术使用的审视。相反,他通过记录日期,着手呈现出德军士兵日复一日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他们通常横死战场的命运。科朔雷克的许多战友被苏军坦克碾死,或被炮弹炸成碎片。作为一本毫无保留地捕捉到战争的无常和恐怖的著作,强烈推荐给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
战时日记 谷歌图书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孙宜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3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这部战时时名著包括两部分:“战时日记”和“战时通信”,前者是奥威尔在任英国BBC电台东方部记者期间所写的一本独特的日记,后者是奥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书信摘选。他以高超的叙述技巧,在日记和书信中既抒发了对战争的反思,又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战争内幕,对战争的残酷性、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与选择等都有独特的思考。作者文笔优美,识见独特而深刻,所以这些日记和书信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2019年1月30日 已读
书信和日记似乎不是一个人翻译的,日记部分翻译不行。书信部分读着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翻译的,还比较用心
乔治·奥威尔 二战 历史 奥威尔 文学
战争是这样开始的 豆瓣
作者: 巴格拉米杨 译者: 赖铭传 / 王树森 解放军出版社 1984 - 8
本书介绍了乌克兰苏联军队战前备战措施及战斗初期在德军突然袭击下主力遭到重大失利和重建后的反攻的情况
胜利之路 豆瓣
Дороги Победы
作者: 巴巴贾尼扬 译者: 刘名子 解放军出版社 1986 - 2
苏联坦克兵主帅巴巴贾尼扬的回忆录
2012年10月5日 已读
高中学校图书馆看的,和巴格拉米杨的那本回忆录一起看的……我们高中有些书还是很珍版的。
二战 军事 历史 回忆录 坦克
巴黎烧了吗?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拉莱·科林斯 / [法] 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译者: 董乐山 译林出版社 2002 - 7
1944年8月25日。地堡“狼穴”。
希特勒气急败坏地问总参谋长约德尔士将:“巴黎烧了吗?”
当天,正是巴黎解放日。
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二战末期盟军解放巴黎的全过程,此中译本是老翻译家董乐山的最后译作。
《巴黎烧了吗?》生动而又详细地描绘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战斗全过程。两位作家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高级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800多人,采用了其中536人的亲身经历,因此能使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数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另一方面他们又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觉得仿佛在读一本扣人心弦的惊险小说,放不下手来。作为报告文学,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
2013年10月1日 已读
董乐山翻译文笔确实不错。那时候的译者都很认真,只是限于信息渠道少,很多军事专业术语翻译不来(别说文人了,就是军人都没几个懂的)。但是在他们自己的知识储备之内他们已经做到了最好。
二战 历史 战争 法国 科林斯
联合舰队内幕 豆瓣
作者: 章骞 / 谭飞程 2007 - 6
从明治维新后到二战结束,日本表现出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极强的扩张欲望。日本的强大海上力量成为其实现野心的重要工具。回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海上力量发展史,就是一段扩军备战、强取豪夺、时刻准备获取全球海上霸权的历史。本书选择了二战之前和二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研制和装备的有代表性的海上舰只,以详实的资料,生动的笔触,纪实的风格,真实地再现了它们从设计、建造、服役、参战到毁灭的历程。通过对这些军舰的介绍,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争霸世界的野心,展现了一个帝国迷梦沙洲怕经过,昭示出强权自亡的道理。
德国名将曼陀菲尔传 豆瓣
作者: 汪冰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2 - 11
哈索 冯 曼陀菲尔出身普鲁士贵族世家,幼龄从军,二战中成为著名装甲兵领袖之一,也是获得镶钻骑士最高战功勋章的27位军人之一。他曾任第7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师长,北非、东线和西线战场都有他的踪影,洛林和阿登战役中曾与巴顿和布莱德雷等美军名将较量,纳粹帝国崩溃的前夜又与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对决于奥得河畔。战后的曼陀菲尔曾任西德国会议员,是冷战时期重要的军事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本书是华文世界的首部曼陀菲尔传记,对传主亲历的重大战役有着繁简得当的精彩描绘,更是首次独到地总结了其战后经历。全书资料客观翔实,文笔生动流畅,图片精彩纷呈,既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阅读欣赏价值,又具备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失焦 豆瓣
Slightly Out of Focus
9.5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卡帕 译者: 徐振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3
《失焦》是卡帕亲历二战的摄影手记,作品忠实记录了他在战争中经历和感受到的一切。展卷阅读,有时会哑然失笑,而更多的时候,则会让人心情沉重。卡帕深深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他厌恶战争,痛恨自己的职业——眼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生死只在一瞬间,任谁也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反差——尤其是当这种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甚至随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然而卡帕却以近乎“冷酷无情”的冷静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他的文字,他的照片,无一不充分体现出这种冷静,而隐藏在冷静背后的,是用生命才能换取的勇气。
作为战地摄影的鼻祖,卡帕有着典型的冒险家的性格,他曾说“战地记者的赌注——他的生命——就在他自己手里……我是个赌徒。”而他更著名的一句话则是:“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他的摄影作品,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焦点不够准确,裁切不够精当,色调不够丰富……但所有这些“缺点”都无法掩盖其作品的伟大性。
2013年6月11日 已读
一遇到军事方面的专有名词一般的翻译者都会成翔,看在Capa的份上保留四星
二战 传记 卡帕 战争 摄影
帝国骑士(第1卷) 豆瓣
作者: 汪冰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3 - 4
《帝国骑士:二战时期德国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全传(第1卷)》内容简介:1941年7月创设的“钻石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曾被纳粹德国视为表彰非比寻常的战场勇敢行为和成功指挥的“终极勋饰”。尽管此后的战火愈演愈烈,但这一最富盛名的德国军事荣誉直到二战结束前也只颁授给过27名军人。《帝国骑士:二战时期德国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全传》这套四卷本著作以这27名军人为主题,试图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和丰沛的历史图片,较为全面、相对客观地勾勒出他们的传奇人生和战场经历。他们中既有竞相突破空战里程碑的超级飞行员,也有隐伏于印度洋和地中海的王牌潜艇艇长;既有以战役胜利苦撑帝国危局的统兵将帅,又有凭借战术成功跃上军旅之巅的装甲指挥官;尽管成长经历各不相同、战后命运大相径庭,但他们的战时经历无一例外地丰富多样,他们的传奇、故事和传说,时至今日仍回荡于众多的军人、战史研究者与爱好者之间。他们效力的固然是一个邪恶的政府、参与的也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但从纯军事角度来看,这些军人无疑构成了战争史上独具魅力的一个人物群体。
海报:
二战风云4:地狱之门 豆瓣
Hell's Gate
作者: (美)道格拉斯·E·纳什 译者: 小小冰人 电脑报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1 - 1
《二战风云4:地狱之门(切尔卡瑟战役·1944.1-1944.2)》内容简介:在西方国家里几乎没有人知道,切尔卡瑟战役(也被称为科尔孙包围圈)在前苏联与德国依然是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尽管与庞大的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及库尔斯克战役相比,切尔卡瑟战役的规模较小,但这场战役在苏德战场上却占有重要的位置。切尔卡瑟战役使德军在乌克兰最后的进攻力量被消耗殆尽,从而为苏军在1944年夏秋季胜利挺进波兰、罗马尼亚以及巴尔干创造了有利条件。
切尔卡瑟战役与那些动辄投入上百万兵力的庞大战役相比,有些相形见绌,沿着格尼洛伊季基奇河两岸所发生的事情已经渐渐被人遗忘。可是,对于1944年1月底被包围在那里的60000名德军士兵而言,这可能是他们所经历过的最血腥最残酷、最令人疲惫、最具道义要求的一场战斗。他们当中,34%的人最终未能逃脱。
作为数年辛勤搜寻以及对幸存者采访的成果,《地狱之门》对这场绝望的战斗做出了逐日逐时的出色记述,并通过地图和相关军事文件,在战术层面上对此进行了分析。另外,《二战风云4:地狱之门(切尔卡瑟战役·1944.1-1944.2)》还在个人层面上,通过那些冒险跳入格尼洛伊季基奇河以便从苏军手里逃生的军官和士兵的话语,对这一战役进行了描述。
太平洋战争:蒙达之战 豆瓣
作者: 胡烨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4 - 10
虽然美军取得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胜利,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所罗门群岛却是难以逾越的瓶颈。为了突破这道“关卡”,美军于1943年6月30日发起了旨在夺取蒙达机场的进攻战役。日军也深知蒙达机场之战关乎所罗门群岛的命运,先后向蒙达投入了精锐的第13步兵联队、第229步兵联队,第23步兵联队2个大队和第230步兵联队2大队,并组建了日本陆军东南支队本部。在佐佐木登少将的率领下,日本陆军打出了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最精彩的机动防御战斗,日军不仅获得了优势伤亡交换比,而且在整个战役中始终锐意反击,没有彻底丧失战场主动权,最终在被美军团团围困在科隆班加拉岛的情况下,冒险采取舟艇突围方式,万人乘坐大发强行从美国海军驱逐舰和巡洋舰封锁圈中安全突围归来,为日后的拉包尔保卫战留下了宝贵的火种。
2017年12月7日 已读
大概正如一位朋友说的,指文是军刊中的号手。给四星主要是考虑到在题材上填补了国内关于新乔治亚群岛战役的空白,聊胜于无吧
二战 军事 太平洋战争 战史
太平洋战争:布干维尔战役 豆瓣
作者: 胡烨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5 - 2
随着蒙达战役的结束,横亘在美军面前的最后一个屏障就是布干维尔和拉包尔。为了突破这对拦路虎,美军先后调上陆战3师、陆军第37步兵师和“亚美利加”师,拿下了布干维尔的托罗基纳角,建立了进攻拉包尔的良好跳板。为了反扑,日军集中第6师团进行两次坚决总攻击,结果均告失败。战役的结果确立了美军在南太平洋的霸主地位,也宣告了离俾斯麦屏障的攻破不远矣。
南太平洋海战记 豆瓣
作者: 何国治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 10
对比珊瑚海、中途岛、东所罗门和马里亚纳这四次海战,南太平洋海战同样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南太平洋海战记(美日圣克鲁斯群岛航母对决)》依据丰富而详实的史料。对海战爆发前的形势、双方的作战目标和计划、兵力部署调配,及其激烈对决的全过程进行了具体而生动的讲述和刻画。
笔者何国治通过各种渠道,找到美军的战斗报告、战时日志,日军的战斗详报、战时日志和飞行机队战斗行动调书,此外还购买和阅读大量外文战史以及幸存者的回忆录。
帝国苍穹 豆瓣
作者: 陶力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5 - 7
前所未见的历史,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空军秘密战史在国内的首次全景披露!
从奥匈帝国时期到凡尔赛体系再到欧洲新秩序,变迁下的斯洛伐克、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空战史,及其政治与版图演化史。
斯洛伐克空军,在1939年9月1日唯一追随德国空军攻入波兰领空的仆从国空军;罗马尼亚空军,空前绝后地先后与苏联空军、英国皇家空军、美国陆军航空队乃至德国空军全部进行过面对面较量的奇异空中力量。
发生在仆从国领空最惨烈的空中战役,美国空军(陆航)历史上至为血色的一章,普洛耶什蒂油田大空袭的现场直击式全程记录。
2018年1月13日 已读
一开始说到仆从国空军第一反应是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结果看到最后居然没有保加利亚?芬兰空军也没有,不过以芬兰丰富的抗爹史来说单独出一本书也不为过。普罗耶什蒂油田大轰炸写的很精彩,如果不是外文直接翻译的话,那就是作者本身的写作功力优秀了。
二战 二战史 仆从国 克罗地亚 军事
决战柯尼斯堡 豆瓣
作者: 周思成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4 - 8
“掳掠人的,必被掳掠;用刀杀人的,必被刀杀。”从古至今,战争带给人民的,只有灾难、贫瘠和苦痛,无论最终战胜或战败。
《决战柯尼斯堡:二战德军东普鲁士最后的要塞陷落纪实》参考了大量立场各异的战史著作和德苏双方高级将领的回忆录,试图从公平的角度,忠实还原酷寒与战争风暴中心的人间炼狱,并从德国历史和精神深处,揭示出柯尼斯堡不应被遗忘的人性伤痕,警示后人和平的珍贵。
2018年2月22日 已读
你可知加里宁格勒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与布雷斯劳、但泽、梅梅尔、斯德丁一样是永远的德意志之殇
东普鲁士 二战 军事 历史 德军
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名舰全史:从幕末至现代八百余艘舰艇名称由来及舰历纵览(全3册) 豆瓣
作者: 唐茜 2016 - 6
《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名舰全史:从幕末至现代八百余艘舰艇名称由来及舰历纵览》一书以舰艇命名的方式分成十个章节,共三册。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了从明治初期至战后八百余艘战舰的建造经历、命名故事、技术特征、参战历史等。
上册包括以日本古国、山岳、河川、动物及汉语词汇命名的军舰,这当中不乏耳熟能详的名字,如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重巡洋舰“高雄”号和“金刚”号等;中册继续为读者讲述以日语抽象词汇、日本各地神社、日本各名胜地、天文地理方面命名的部分舰船;下册则为读者介绍了以植物、禽鸟、岛屿、半岛、海角、海峡等名称命名的舰船,如“樱”“小鹰”“千岛”“津轻”等。
与其他国家海军的传统一样,一艘日本的军舰除役后,该舰原名经常为新舰再度使用。战后海上自卫队的护卫舰也多为继承二战时的舰艇名称,因此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回顾历史,重读档案,本书从舰艇名称入笔,考察日本造舰技术的变化与进步之路。
莫斯科战役1941 豆瓣
作者: 【瑞典】尼克拉斯·泽特林 译者: 王行健 台海出版社 2018 - 3
1941年9月底,百万训练有素的德军士兵阵列于莫斯科以西180英里的前线,意图一举拿下东线战场。面对规模同样庞大的苏军,德军士气旺盛,以装甲师为先锋打破了苏军防御,楔入纵深,并围困住了援往莫斯科的大部苏军。
然而,这并未击败苏维埃政府。朱可夫将军回到莫斯科,作出了绝地反击的部署,重建莫斯科以西的防线。雨季的泥泞拖住了德国的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为朱可夫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德军在11月再次开始攻击,苏德双方进行了殊死较量。苏军凭借极其坚强的抵抗和熟悉的自然条件,顶住了德军进攻,转入反攻。
本书基于众多档案记录、个人日记、信件和其他来源进行编撰,并从士兵和将领的角度重现了战斗。这场战斗对整个德国的东线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结果揭示了为什么德国对莫斯科的袭击未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转折点。
2018年11月21日 已读
现在能让人看着顺畅的译著还真不太好找。烂泥地说不算新说但也算更深入挖掘了一下
东线 二战 二战史 军事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