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
帝国骑士(第4卷) 豆瓣
作者: 汪冰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4 - 3
《帝国骑士:二战时期德国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全传》第四卷为全书收尾之卷,讲述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七位钻石骑士勋章获得者的传奇经历:二战期间创下121架夜战击坠世界纪录、被敌友双方尊为“里希特霍芬式的传奇人物”的夜战飞行员施瑙费尔少校;既被称为“二战期间击沉击伤敌方战舰最多的军人”,又被后人视作“U艇艇长高估战果的最典型代表”的布兰迪海军中校;两次大战期间均获最高战功勋章,既有“死忠纳粹的魔鬼将军”之称,同时又是作风彪悍的防御名将的舍尔纳元帅;二战期间凭借出色的战功,三年内从中校营长跃升为装甲兵将军和装甲集团军指挥官,被李德·哈特称为“卓越的装甲兵领袖”、“机动与突袭艺术的大师”的曼陀菲尔;不到36岁就成为德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中将,二战期间先后负伤14次,因其惊人的勇敢而被称作“疯子托尔斯多夫”的托尔斯多夫中将;二战期间先后随第20摩托化步兵师,第10、第4和第7装甲师东征西伐,因屡立战功获颁钻石骑士勋章,左腿被截肢后仍然坚持指挥作战的牙医博士毛斯中将;先后担任第4装甲师师长、第39装甲军和“大德意志”装甲军军长、第2集团军和“东普鲁士”集团军指挥官,二战欧洲战场停火的当日被邓尼茨授予最后一枚钻石骑士勋章,拒绝搭乘飞机撤离,坚持与官兵们一起步入苏军战俘营的装甲战术家绍肯。
Rabaul 1943-44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作者: MARK LARDAS / Mark Postlethwaite Osprey Publishing 2018 - 1
In 1942, the massive Japanese naval base and airfield at Rabaul was a fortress standing in the Allies' path to Tokyo. It was impossible to seize Rabaul, or starve the 100,000-strong garrison out. Instead the US began an innovative, hard-fought two-year air campaign to draw its teeth, and allow them to bypass the island completely.
The struggle decided more than the fate of Rabaul. If successful, the Allies would demonstrate a new form of warfare, where air power, with a judicious use of naval and land forces, would eliminate the need to occupy a ground objective in order to control it. As it turned out, the Siege of Rabaul proved to be more just than a successful demonstration of air power--it provided the roadmap for the rest of World War II in the Pacific.
2019年8月20日 已读
笑死,自从海军飞机跑路之后皇军完全是在被盟军玩弄//还是英语书籍的老问题,作者对日方资料几乎一窍不通
二战 军事 历史 太平洋战争 战争
Battle of Britain 1940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Douglas C. Dildy / Graham Turner Osprey Publishing 2018 - 1
The Battle of Britain was one of the most iconic campaigns of World War II, where the "Few" of the Royal Air Force took on the might of the German Luftwaffe. At stake was not just air superiority over the British Isles--a German victory would enable Hitler's plan to invade and conquer the last Allied country left fighting.
While most narratives of the battle focus on the brave pilots of Fighter Command, this book tells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rman strategists as they attempted to clear the skies over Britain. Explaining Hermann Göring's plans, the Luftwaffe's capabilities in 1940, the RAF's defenses, and how the fierce aerial battles over south-east England were fought, this fully illustrated fresh study is based on original documents and new analysis by an expert on the campaign.
日本航空母舰全史 豆瓣
作者: 潘越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6 - 1
七十年前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在东至珍珠港、西至印度、南至瓜岛、北至阿留申群岛的广阔海上、空中范围内逞凶的旧日本海军航母机动舰队,是如何产生、发展乃至壮大起来的?本书将为读者详细解析日军航母从建造到服役直至覆灭之过程和日军在航空母舰的设计、改造及武器装备等方面所做出的各种研究与尝试,并记录有诸多令人感同身受的亲历回忆、许多不曾披露的点滴技术细节,还收录有大量珍贵照片、精美线图。
血战太平洋之瓜岛浴血记 豆瓣
作者: 罗伯特·莱基 译者: 王瑞泽 2010 - 6
《血战太平洋之瓜岛浴血记》内容简介:当我躺在医院的病房里的时候,蘑菇云在世界的某个地方腾空而起。自从加入海军陆战队以来,这是我第十次躺在医院里。而自从纳粹的万字旗和日本的太阳旗交织在一起以来,我的战友以及我本人,和这个世界一起经历了一场劫难——整个世界如同一个巨大的生物体一样经历了六年的磨难,而现在蘑菇云正在地球上升起。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21岁的体育记者莱基应征入伍,加入海军陆战队。自南卡罗来纳州帕里斯岛上的新兵训练开始,莱基经历了太平洋战争中最为惨烈的瓜岛之战、新不颠之战、贝里琉之战,历尽艰险、九死一生。
战争之惨烈与残酷深刻地影响了莱基。受伤退役后,莱基决定从一个亲历者的视角,真实还原太平洋战争。遂著《血战太平洋之瓜岛浴血记》。
Battleships Yamato and Musashi(ANATOMY OF THE SHIP) 豆瓣
作者: Janusz Skulski / Stefan Draminski Osprey Publish 2017
Equipped with the largest guns and heaviest armour and with the greatest displacement of any ship ever built, the Yamato proved to be a formidable opponent to the US Pacific Fleet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book contains a full description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battleship including wartime modifications, and a career history followed by a substantial pictorial section with rare onboard views of Yamato and her sister ship Musashi, a comprehensive portfolio of more than 1,020 perspective line artworks, 350 colour 3D views, and 30 photographs. The wreck of Musashi has been recently discovered to great excitement in Japan, renewing interest in these iconic warships.
Janusz Skulski's anatomies of three renowned ships of the 20th century Japanese navy are among the most comprehensive of the Anatomy series with hundreds of meticulously researched drawings of the ships. Since their first publication he has continued to research the ships and has now produce a more definitive anatomy than was possible then. He has teamed up with 3D artist Stefan Draminksi who produces superb realistic renditions of the ships that bring a whole new level of detail to the portraits of the ships. This new editions is a genuine ‘Super Anatomy' containing the most detailed renditions of these ships ever seen.
2019年12月19日 已读
5月3日到12月19日,半年时间,合计240小时,终于完成了人生第一份译稿。然而新版比旧版少了很多细节,排版更是怎么看怎么别扭,大量短段落,十分零碎,似乎默认读者英文水平不行。联想起Ian Allan店长要说英国人的英语越来越不行……
二战 军事 军舰 历史 日本
诺曼底的六支军队 豆瓣
作者: [美]约翰·基根 译者: 小小冰人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5 - 1
盟军对诺曼底海滩的进攻是一场几近完美的胜利,但还是经历了三个月的苦战才将德军在诺曼底的防御彻底打垮,并解放了巴黎。本书对这场战役进行了出色的、极为独特的描述,面对这些战斗,读者们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每个人都会邂逅一个不同民族的观点。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的东西,就像亲身参与美军伞兵的空降,跟随加拿大士兵冒着弹雨向前推进,陪伴苏格兰步兵步行穿过田野,搭乘一辆英军坦克对敌发起进攻,投身于德国人在莫尔坦发动的反击,在波兰人的指挥下封闭法莱斯包围圈,作为一名“自由法国”的战士解放巴黎。本书在超越传统军事史的同时,也为二战中这场最重要的战役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乃至人类历史上规模zui为宏大的登陆作战,它的成功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参与登陆作战的有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波兰、法国等多国部队,他们与严阵以待的德军展开了长达两个月的殊死搏斗。《诺曼底的六支军队:从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5日)》从英美两国艰难确立作战计划讲起,独辟蹊径地剖析了上述六国所面临的不同处境和桌面下的博弈,除了紧张的战斗场面,本书还将诺曼底登陆的幕后全面、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德国式英雄 豆瓣
The Eagle Has Landed
9.2 (5 个评分) 作者: [英] 杰克·希金斯 译者: 依廉 同心出版社 2013 - 11
无比理性,无比忠诚,可以为毫无意义的荒谬理由献身,却不能抛弃与生俱来的高贵人性。
德意志军人的悲歌。
全球累计销量5000万册,关于二战的最著名畅销小说。
现代惊险小说之父杰克·希金斯代表作。
(以下摘自作者手记)
一九七四年深秋的一个雨天,我在英国诺福克乡村寻访教堂时,意外发现一块神秘的墓碑,碑上有一个“铁十字”,碑文是用德语写成的:“库特•施泰因纳中校,以及十三位同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六日陨殁的德意志空降猎兵,长眠于此。”这是怎么回事?教堂里的人、村民们都对此讳莫如深。我揪住这条线索,不想揪出了一段惊天秘密。
这一年里,我跟数百份文件打交道,进行了十数次采访,足迹差不多绕了地球半圈。旧金山、新加坡、阿根廷、汉堡、柏林、华沙,甚至深入贝尔法斯特的爱尔兰共和军地盘。似乎到处都有蛛丝马迹,到处都有库特•施泰因纳的一些秘闻——库特•施泰因纳,整个事情的核心。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六日星期六,凌晨一点整的时候,党卫军全国领袖、全国警察总长海因里希·希姆莱收到了一条简单的电文:“鹰已降落。”这意味着,一小股德国空降兵此刻已经在英国安全着陆,意欲绑架正准备到诺福克乡下的海边小屋度周末的大英帝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本书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内容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至于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究竟是推测,还是虚构,就敬请读者评判了……
无路可退的战士 豆瓣
Night of the Fox
作者: 杰克.希金斯 译者: 依廉 2014 - 4
◆“为什么死的是他们,不是我?”
◆历经战争的酷狱,又陷入灵魂的拷问。
◆活下的每一个人,都背负着良心的十字架。
◆人间地狱浮生录•现代惊险小说之父、《德国式英雄》作者杰克•希金斯又一力作!
◆风靡全球二十年,已被翻译成三十五种语言。
一九八八年三月,我赶到英吉利海峡的泽西岛参加玛尔提诺的落葬仪式。三年来,我一直在研究他的生平。他曾是三十年代最为睿智而有前途的哲学教授,可是二战爆发之后,他就彻底消失了。
他离开了牛津,先后为国防部和经济作战部工作,还在一九四四年一月被授予了杰出服务勋章。不过,他的荣誉当中,只有这一个勋章没有列出任何颁发原因。
据我所知,玛尔提诺从未来过泽西岛。一九四五年五月九日泽西岛解放时,玛尔提诺已经去世五个多月。
为何在四十年后的今天,玛尔提诺的遗体才刚刚下葬?又为何在他从未踏足的此地落葬?
直到今天,在泽西岛上,我才第一次接近真相——
她抽出一张递给我,照片已经有些褪色了,不过仍旧很清楚。这是一群德国军官,最前排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穿着党卫军制服的玛尔提诺,至于另一个人,简直让我倒吸一口凉气——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最为闻名遐迩的人物之一,埃尔温•隆美尔元帅阁下,“沙漠之狐”本尊……
灰猎犬号 豆瓣
作者: [英] C.S.佛瑞斯特 译者: 苏伊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部精妙的作品具有《老人与海》和《敦刻尔克》的气质,呈现了真实的海上战争的场景。故事发生在1942年美国宣布加入二战之后,讲述了美国海军指挥官克劳斯受盟军政府委托,带领四艘舰艇护送一支运输船队横渡大西洋时,与德国纳粹政府派出的U型潜艇群斗智斗勇、浴血奋战三天三夜的故事。尽管克劳斯是一位履职多年的海军高级军官,但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实战,经验还不如其他舰船上那些年轻的军官多。面对德国潜艇的围剿,他将如何应对,带领船队突出重围?
2021年1月7日 已读
译者在海军相关知识上看来是查了些资料,但是一遇到枪炮和军衔相关还是露馅了
打算二刷看看能不能还原灰猎犬的航迹
二战 军事 军事小说 文学 海军
血战钢锯岭 豆瓣
Redemption At Hacksaw Ridge: The Gripping True Story That Inspired The Movie
作者: [美] 布特恩·赫顿 著 译者: 巫和雄 / 李娟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5
《血战钢锯岭》是根据二战期间美国太平洋战场上的传奇英雄,国会荣誉勋章获得者德斯蒙德·道斯的真人真事创作的军事文学经典,并获得德斯蒙德·道斯遗产基金会授权出版。《血战钢锯岭》出版至今11位美国总统推荐。历经半个世纪,德斯蒙德·道斯坚守信念、勇敢、博爱的形象成为世人心中不灭的传奇。2016年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血战钢锯岭》狂揽89界奥斯卡金像奖6项提名,一举杀入美国百部伟大电影之列。
日军密集如蜘蛛网一样的丛林攻势,轻重型机枪从各种刁钻的角度射来,“地狱恶魔”毫不停顿地收割着美军士兵的生命。在如此惨烈的情况下,美军第77步兵师医务兵德斯蒙德·道斯却坚持不持武器辗转于美军在关岛、菲律宾莱特岛、冲绳岛的整个太平洋战场。并参与了美军二战太平洋战场上史无前例的残酷战役——钢锯岭战役。日军的高射炮、迫击炮、步兵炮、掷弹筒劈头盖脸,两军的拉锯战瞬间让钢锯岭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经过数日惨绝人寰的战斗,精疲力竭多处受伤的德斯蒙德·道斯在没有后援没有武器之时,仍坚持不撤退,坚守整夜,机智地躲过日军的扫荡,秉持着“让我再救一个”的信念,无畏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徒手救助了75名伤员,并将他们一个个安全转移到山脊下。直到美军最后的大反攻,夺下钢锯岭高地时,被炸伤的德斯蒙德·道斯才走下了战场。
杜鲁门总统在亲自给德斯蒙德·道斯的授奖辞中说道:“杰出的英勇远超出了使命的召唤。”
《血战钢锯岭》是一次对信念和坚守信念的人的伟大致敬,是一部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诗。
最后一役 豆瓣
作者: [美国] 科尼利厄斯·瑞恩 译者: 王义国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6 - 6
《最后一役》是对这次战役的扣人心弦的报道,包括了对战斗的叙述,但它却并不是军事报道。更恰当地说,它是普通人的故事,军人和平民的故事,他们陷入了随着失败和胜利而来的绝望、沮丧、恐惧和强暴之中。柏林之战,对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所发动的最后进攻,开始于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凌晨4点整——西方盟军称之为A日。在这个时刻,在德国首都东边不到38英里的地方,涨水的奥得河上方的夜空突然燃起了红色的火焰,使人目瞪口呆的炮兵掩护炮火立即发射出来,俄国人对城市的进攻也由此开始。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区的达到终结的斗争,是对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发起的最后攻势,它毁灭了欧洲一个有历史意义的首都,并导致了庞然大物般的纳粹的垮台。它也是二战中最血腥、最关键性的时刻之一,其后果将在未来几十年复杂的国际政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M4 Sherman at War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Green, Michael Motorbooks Intl 2007 - 2
Not the most heavily armored tank, tall, ungainly, with firepower that could not match the German tanks - but by sheer numbers and reliability, the M4 Sherman became the winning workhorse of World War II. An inside view of Sherman tanks is given by military personnel who experienced the Sherman first-hand in and out of combat. With diagrams and cut-away illustrations, descriptions of components, and close-up first-hand accounts of the Sherman's mechanical make-up, this book gives readers an unprecedented insight into the tank that embodies sheer reliability, pluck, and dogged power.
图说历史-党卫军“警卫旗队”师战史图集 豆瓣
作者: 雷霆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 8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前身诞生
第二章 检阅
第三章 训练
第四章 初战波兰
第五章 西线号角
第六章 巴尔干战役
第七章 入侵苏联
第八章 哈尔科夫
第九章 库尔斯克
第十章 从意大利再到东线
第十一章 血战诺曼底
第十二章 阿登反击战
第十三章 走向末日
附 录
第十四章 党卫军迷彩制服
人·战争·梦想 豆瓣
作者: 瓦·瓦连尼科夫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 - 1
俄罗斯大将瓦连尼科夫在本书中描述了自己在苏联时代的青少年生活以及在此背景下投入伟大卫国战争的经历。从战争动员到参加军官训练直至奔赴沙场,作者亲历了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书中详尽讲述投入残酷的期大林格勒战役,参加大反攻强渡第聂伯河,席卷东欧德军进而攻克柏林、占领帝国大厦等一系列史诗性行动。作者以“战壕真实”展示历史画面,更加贴近事物本来面目。其本人是当年频出于苏联纪录片中的那们从莫斯科中央机场迎接来自德国战场的胜利旗帜、并手执其参加红场受阅的青年指挥官。由于战后身居高位得以接触大量内部材料,本书还披露了许多此前未曾公开的解密文献和史实。作者对二战重要国际人物有着自己的理解,特别是对盟军行动、“诺曼底登陆”和苏德战场的军事意义之阐释堪为富有俄甸斯军人个性的一家之言。
Panzer Colors I 豆瓣
作者: Bruce Culver / Bill Murphy Squadron/Signal Publications 1976 - 6
An illustrated reference that covers individual vehicle markings and unit insignia. It covers the history and variety of national, divisional and unit insignia, vehicle numbers and licence plates, personal insignia, victory markings and more. It has been researched with the help of veter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