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
英国陆军史 豆瓣
作者: [英]阿伦•马林森 译者: 胡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0
在大英帝国称雄世界的几个世纪中,英国陆军与英国皇家海军一道,充当了帝国的马前卒与武力征服的工具。可以说没有英国陆军,就不会有英国的君主立宪议会制度。在英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上,英国陆军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世界军事史和政治史上,它同样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英国陆军史》从1642年英国陆军的发轫之战开始,极具远见的克伦威尔创立职业化常备陆军,一直到精彩的马岛战争、当前的阿富汗战事,全面囊括这支军队最引人注目的近400年战史。马尔伯勒在布伦海姆的大胜,与威灵顿在滑铁卢的胜利,有什么关联?发生在1879年罗克渡口的决死之战,对1944年阿纳姆空降兵部队的英雄气概,又起了什么支撑作用?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的硕果,为什么仍能深远影响二战之后的英国陆军?
从未打过一场胜仗,再未打过一场败仗......这里,蜿蜒穿越欧、亚、非的交通干线,传奇来自军事行动血与火的考验,身处异域他乡,激战以寡敌众,胜利常常是在极微弱的优势下获得。英国陆军“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规模很小但却本事高强,秘诀就在它的历史和传统里:一部铅字和钢铁碎片书写成的历史。
今天,只有美国和英国(可能还有法国)具备在海外开展任何规模的独立作战的能力。海军和空军是配置了人的装备,而陆军则是配置了装备的人。它时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保护贸易和帝国成了英国陆军首选的行动。“如果你不准备为和平付出代价,你就准备为战争付出代价吧。”
太平洋战争 豆瓣
作者: 儿岛襄 译者: 彤彫 东方出版社 2016 - 8
一本书,读懂影响三百年世界格局的太平洋战争。日本长销40余年,再版近70次的战争史巨著!战败国对“致命伤”的挣扎与反省日、美战史资料深度解密日本战史权威儿岛襄详解日本“必败之战”
日本战史权威儿岛襄历时七年寻访日军决策亲历者并深入旧战场、全景式展示太平洋战争!日本长销40余年,再版近70次的历史巨著!
深度爬梳解密历史文献,看透每一个影响战局的转折点。一本书,读懂影响三百年世界格局的太平洋战争。
从空袭珍珠湾,到山本五十六之死,再到战舰“大和”和“武藏”的沉没—— 这是一本涵盖了太平洋战争所有战局转折点的书。
——《读卖新闻》
日本战史权威儿岛襄历时七年寻访日军决策亲历者并深入旧战场、全景式展示太平洋战争。本书翔实介绍了日本政府、军方、民众对战争的态度,更深层次地阐述了战争的时代背景,更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战争的历史细节。
China Marine 豆瓣
作者: E. B. Sled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3 - 9
Hailed as "one of the finest memoirs to emerge from any war" by acclaimed author Paul Fussell, With the Old Breed remains the most powerful and moving account of the U.S. Marines in World War II. Now, with his long-awaited sequel, China Marine, E. B. Sledge continues his story where With the Old Breed left off and recounts the compelling conclusion of his Marine career. After Japan's surrender in 1945, Sledge and his company were sent to China to maintain order and to calm the seething cauldron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unrest created by opposing factions. His regiment was the first Marine unit to return to the ancient city of Peiping (now Beijing) where they witnessed the last of old China and the rise of the Communist state. Sledge also recounts the difficulty of returning to his hometown of Mobile, Alabama, and resuming civilian life while haunted by shadows of close combat. Through the discipline of writing and the study of biology, Sledge shows how he came to terms with the terrifying memories that had plagued him for years. Poignant and compelling, China Marine provides a frank depiction of the real costs of war,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as well as physical, and reveals the enduring bond that develops between men who face the horrors of war.
戦藻録 豆瓣
作者: [日]宇垣纒 原書房 1996 - 7
本書の名称は「戦の屑籠、否戦藻録と命名」とはしがきにあり宇垣本人によるもの。1941年10月16日から1945年8月15日の死まで宇垣により続けられた陣中録。海軍甲事件で負傷した時期も宇垣の口述筆記で部下によって書き続けられた。
宇垣は軍の要職を歴任した人物であるため、第一級史的資料として見られる。彼の人生哲学、処世感、思考なども読める。「鉄仮面(黄金仮面)」とあだ名され喜怒哀楽を表さない冷血漢と見られた宇垣が亡妻を思いやるなど意外なほど家庭的な一面持っていたことなども読みとれるという。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志愿者 豆瓣
The Auschwitz Volunteer: Beyond Bravery
作者: [波兰]维托尔德·皮莱茨基 译者: 黄煜文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
世界上可以被称为地狱的地方屈指可数,奥斯维辛即为其一。1940年9月 ,波兰军官维托尔德•皮莱茨基自愿前往集中营。三年间,依靠过人的体能、智慧与意志力,依靠坚定的信仰,皮莱茨基在里面成立了秘密组织,援助同胞,并不断向外界传递信息。1943年4月,皮莱茨基死里逃生,开始将自己的经历整理成报告上交,本书是其最完整的一份报告。书内详细记录了他在集中营里经历的世人难以想象的日子。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豆瓣
作者: 温斯顿.丘吉尔 译林出版社 2013 -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1939年至1945年所爆发的全球性军事冲突,整场战争涉及到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最终分成了两个彼此对立的军事同盟——同盟国和轴心国。这次战争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作者丘吉尔重塑了战时氛围,让读者有亲临其境之感。他的撼动人心的讲演、统领全局的才略、把握时机的果断,在全书中都一一体现。全书语言紧凑,内容详实,是读者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优选读本。
US Infantryman vs German Infantryman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作者: Steven J. Zaloga / Steve Noon Osprey Publishing 2016 - 1
The Allied airborne and amphibious landings in Normandy on D-Day on June 6, 1944, opened up the long-awaited Second Front against Nazi Germany, but after overcoming the German coastal defenses at Utah and "Bloody Omaha," the US Army found itself having to contest every hedgerow and street in a nightmarish battle of attrition. Even once Normandy had been secured for the Western Allies, the grueling battles on the Siegfried Line, the Ardennes, and elsewhere would test both sides to the limit before the Germans'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of May 1945.

Featuring full-color artwork, specially drawn maps, and archive photographs, this study offers key insights into the tactics, leadership, combat performance, and subsequent reputations of six representative US and German infantry battalions pitched into three pivotal actions that determined the course of the campaign for mastery in Western Europe at the height of World War II.

It was the humble infantrymen of both sides who would play a vital role in taking and holding key objectives, from the hedgerow warfare around the key French port of Cherbourg in June 1944 to the struggle for Übach-Palenberg during the Allies' initial thrust into Germany in October and the savage cold-weather fighting of the Germans' Ardennes counter-offensive that December. Bitter lessons were learned and relearned by a succession of US divisions committed to the fighting, while the Germans found themselves forced to keep battered and under-strength formations in the front line until they were effectively destroyed by the relentless pressure of the Allied advance.
罪孽的报应 豆瓣
The Wages of Guilt: Memories of War in Germany and Japan
8.2 (22 个评分)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9
德国有心结,一提到犹太人,德国人的肾上腺素水平就会猛增。
君特·格拉斯说,“有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惨痛回忆,德国就应该永远分裂。”
倘若说人类史上最黑暗的篇章是可以“应对”的话,那么德国人总体而言可谓应对自如。战后德国人曾经“无力哀悼”,然而如今,对国家罪行的内疚转化成一种美德,对比某些国家的死不悔改,甚至成为一种优越感的标志。
日本缺心眼,正如麦克阿瑟所说,日本人在政治上就是个十二岁小孩。
原文部省大臣藤尾正行曾这么说:“日本近代史上没有令人羞愧的篇章。”
有了广岛和长崎原爆造成的冲击,日本人在谈论战争罪时,感到有资格反戈一击,指责“你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保守派首相依然年复一年地参拜供奉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而形形色色的委员会把教科书里有碍爱国自豪的史实一概阉割干净。
二战结束七十年来,当正义的一方欢呼胜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危险的民族”,又是如何面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表面看来,德国人对大屠杀的彻底反省,日本对侵略责任的抵死不认,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历史的阴影下,关于奥斯维辛、广岛、南京这几个炼狱之所,关于历史的胜者审判和历史的纪念泛滥,以及为了实现“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两个看似迥异的国度,实则都充满了难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带。走访历史的暧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话语之下的潜台词,同时作者也不忘一再追问:究竟该由来偿还,这罪孽的报应?
零年:1945 豆瓣
Year Zero: A History of 1945
8.8 (37 个评分)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零年》是对作为二战尾声的1945年所发生的事的回顾。一个世界走到了尽头,另一个焕然一新且前途未卜的世界正徐徐拉开大幕。世界各地都在上演政权更迭,无论是亚洲,还是欧陆大地,均随处可见。之后的权力斗争往往相当残酷,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我们所熟知的现代世界。
这一变革的规模几乎难以想象。纵观全球,大城市沦为一片废墟,饿殍遍野,人口大幅衰减,生活颠沛流离。人们开展了大范围的无情报复。与此同时,难以估量的损失已成过去,光复掀起了无以伦比的喜庆狂潮,人们前所未有地纵情欢乐。1945年的一系列事件孕育了欧洲福利国家、联合国、去殖民化运动、日本和平主义以及欧盟。战胜者将社会、文化和政治“再教育”强加给战败者,力度之大,几乎史无前例。这种做法多半未经过深思熟虑,但正如伊恩•布鲁玛向我们呈现的那样,以事后之明来看,这些举措实际上还是较为开明、人道和有效的。
这部作品布局宏大,人物故事跌宕起伏。书中,作者信手拈来地谈及亚欧两地的影视艺术作品。也许没有人比伊恩•布鲁玛更适合撰写《零年》这本书了,这是他的力作。
浴血长空 豆瓣
作者: 陈应明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6 - 1
中国的抗日战争应追溯到1931年“9·18”事变,整个抗战共经历14年。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枪响,使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民族危难之际,摒弃前嫌,共同抗战,揭开了全民族惨烈激昂的全面抗战的序幕。本书以时间和战斗区域为序,全面、翔实地记录了中国空军视死如归、 全力以赴在空中抗击日本侵略者,最后取得抗战全面胜利的事迹。抗战中,中国空军将士不畏强敌,战事惨烈,足以为后人铭记。
本书由我国著名航空史专家陈应明等人历时3年编写,应是国内较为全面、权威的记录抗日战争中空战历史的专著。本书适合广大航空史研究人员、解放军指战员、航空爱好者和军事爱好者阅读。
海因里希·希姆莱与妻书信集 豆瓣
作者: 米卡尔·维尔特 / 卡特琳·希姆莱 译者: 陈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4
《海因里希·希姆莱与妻书信集》第一次将希姆莱人生中最重要的19年间与妻子玛佳的来往书信公诸于世,同时根据来往书信的顺序,穿插着史料,严谨叙述了同时期德国所处的政治社会环境和整个二战期间德军的发展演变历程。本书由两部分构成,海因里希与玛佳莉特书信往来,及帝国盛衰覆灭记史料叙叙事。
Guadalcanal 豆瓣
作者: Richard B. Frank Penguin 1992 - 1
A history of the battle at Guadalcanal draws on first-time translations of official Japanese defense accounts and declassified U.S. radio intelligence to recreate this critical campaign. Reprint. 25,000 first printing. NYT.
战争风云:美国士兵战争亲历记 豆瓣
The Deserters: A Hidden History of World War II
作者: [美] 查尔斯·格拉斯 译者: 向程 新世界出版社 2015
本书讲述了前线普通士兵鲜为人知的故事,为审视二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被军方忽视、被历史遗忘的逃兵群体究竟有怎样曲折悲伤的经历?知名记者查尔斯·格拉斯深入挖掘军队档案、法庭记录、日记和回忆录,揭开了这段尘封的往事。
本书的写作手法和叙事节奏更像小说,作者原前线战士的真实经历。他记录的人物有列兵艾尔弗雷德·怀特黑德——一名美国田纳西州的农场小伙,曾在诺曼底英勇作战,荣获银星和铜星勋章——后来却在解放后的巴黎沦为匪徒,劫掠盟军补给站和普通市民。还有英军列兵约翰·贝恩,他曾战斗在北非和法国北部,双腿被德军机枪射伤;他从未逃避战斗,却又三次离开部队。核心人物是来自布鲁克林的列兵史蒂夫·韦斯,他入伍时还未满18岁。他随第36步兵师征战安齐奥滩头和阿登森林,还曾阴差阳错地加入了法国抵抗军。军旅生活打破了他对战争的崇高幻想,让他认清了美军军官的失误。
战斗的日子 豆瓣
THE DAY OF BATTLE
作者: 〔美〕里克·阿特金森(Rick Atkinson) 译者: 小小冰人 2015 - 6
横渡地中海 剑指亚平宁
瓦解轴心国欧洲防线的第一枪
本书梳理了盟军从登陆西西里,到最终攻下罗马城的时间线,描绘了恢弘壮烈的意大利战役,诉说了无数“为自由而死”的英勇故事。
虽然进攻意大利的决定极具争议,但行动一旦开始,盟军解放意大利的决心便未曾动摇:集结的号声伴着奔涌的海浪将冲锋艇送上西西里的金色海岸,轰鸣的钢铁战车履带碾过萨莱诺平原坚固的防线,呼啸的战机在塔兰托港投下铺天盖地、如雨般密集的炸弹……阿特金森笔下,一幅雄浑与悲壮共同挥洒而就的画卷徐徐展开。
不堪重负的艾森豪威尔,无畏却自负的马克·克拉克,天纵奇才的巴顿,偏执、激情的丘吉尔,运筹帷幄的坎宁安,四面楚歌的墨索里尼……从将军到士兵,从政客到平民,无数生命的轨迹在这段历史中会聚、燃烧。
这是第三帝国与其反抗者之间,为争夺欧洲大陆而展开的史诗战役,打响了瓦解轴心国欧洲防线的第一枪。当马克·克拉克最终“征服”罗马时,诺曼底登陆前的最后一处障碍被彻底排除了——第三帝国末日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