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纳粹将领的自述 豆瓣
The Fatal Decisions
作者:
维尔纳·克莱佩【德】
/
京特·布鲁门提特【德】
…
译者:
申庚
商务印书馆
1982
- 2
In the body of literature on WWII, THE FATAL DECISIONS stands alone. The work has its origins in interviews with German officers conducted in the years 1946-48; not easily accomplished, for at the time, interviewees were technically under arrest. Eventually, critiques of the gathered material were written by (among others) Generals Von Rundstedt and Speidel.
Continuing research eventually led to this book, first published in 1956. For accuracy's sake, the seven generals and as many of their staff members as could be located were interviewed. Little new was learned from them on the reasons for German battles lost (Britain, El Alamein, Stalingrad, Moscow, Normandy, Ardennes), as military defeat can usually be attributed to trying to accomplish too much with not enough resources and men.
Of greatest value here are insights glean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German high command, its functioning and the sometimes od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 within that Nazi inner circle. (摘自Amazon)
Continuing research eventually led to this book, first published in 1956. For accuracy's sake, the seven generals and as many of their staff members as could be located were interviewed. Little new was learned from them on the reasons for German battles lost (Britain, El Alamein, Stalingrad, Moscow, Normandy, Ardennes), as military defeat can usually be attributed to trying to accomplish too much with not enough resources and men.
Of greatest value here are insights glean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German high command, its functioning and the sometimes od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viduals within that Nazi inner circle. (摘自Amazon)
炮舰和海军陆战队 豆瓣
Gunboats and Marines: The United States Navy in China, 1925-1928
作者:
伯纳德·科尔
译者:
高志凯
重庆出版社
1986
- 7
本书将研究两大事件的一个方面,这两大事件就是中国革命和美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发展过程。在1925年至1928年期间的中国,这两个现象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中国国民党发动的统一中国的运动,同时也是使中国摆脱非同寻常的外国势力的运动,他们要使中国摆脱外国的租界、炮舰、治外法权以及外国对中国关税的控制等等。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是一个殖民国家,控制着菲律宾和其他一些岛屿属地,在中国也拥有庞大的教会和商业利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已经显示出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工业实力,虽然美国并没有把它们全都投入战争。
美国决心要保护在华的美国侨民以及美国在华的条约特权。而中国则认为这些条约特权是“不平等”的,因此这些特权根本站不住脚,他们认为外国侨民没有权利享受治外法权和武装干涉的保护。这样一来,中美两国的观点就发生了冲突。美国同其他外国一样,愿意通过谈判改变在华美国侨民的地位以及他们的利益。最后终于举行了这种谈判。另外,美国的对华政策是根据一种十分盛行的信念而制定的:美国许多海军军官、政府官员、传教士以及美国公众都认为中美关系不同于中国同其他外国的关系。他们认为,美国在道义上和在社会意义上都是中国建立民主的一个楷模,美国把庚子赔款归还给中国,并用这笔赔款兴办教育。另外,基督教传教士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美国这个楷模是具有善意的。但是这些认为中美两国之间拥有特殊关系的人,根本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是否想要模仿美国这个楷模,他们也没有注意到中国人是否认为在华的美国传教士以及其他美国侨民的价值观念必要、可取这个问题。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由于美国相信中美之间拥有一种特殊关系,这确实产生了两个有利结果:一是美国在中国单独采取行动,二是美国竭力试图避免对中国内政加以任何干涉。但是,由于美国决心要保护在华美国侨民,维护条约给予他们的特权,这就必然要调用海军部队。这一合乎法规的政策导致了海军在中国采取积极行动。与此同时,美国在道义上又执行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1925年至1928年期间,驻在中国以及华盛顿的美国海军军官和外交官员都遵守这两项政策。这些官员是如何遵守这些政策,以及这些政策是如何影响中国的局势等,都是本书将要讨论的问题。
美国决心要保护在华的美国侨民以及美国在华的条约特权。而中国则认为这些条约特权是“不平等”的,因此这些特权根本站不住脚,他们认为外国侨民没有权利享受治外法权和武装干涉的保护。这样一来,中美两国的观点就发生了冲突。美国同其他外国一样,愿意通过谈判改变在华美国侨民的地位以及他们的利益。最后终于举行了这种谈判。另外,美国的对华政策是根据一种十分盛行的信念而制定的:美国许多海军军官、政府官员、传教士以及美国公众都认为中美关系不同于中国同其他外国的关系。他们认为,美国在道义上和在社会意义上都是中国建立民主的一个楷模,美国把庚子赔款归还给中国,并用这笔赔款兴办教育。另外,基督教传教士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美国这个楷模是具有善意的。但是这些认为中美两国之间拥有特殊关系的人,根本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是否想要模仿美国这个楷模,他们也没有注意到中国人是否认为在华的美国传教士以及其他美国侨民的价值观念必要、可取这个问题。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由于美国相信中美之间拥有一种特殊关系,这确实产生了两个有利结果:一是美国在中国单独采取行动,二是美国竭力试图避免对中国内政加以任何干涉。但是,由于美国决心要保护在华美国侨民,维护条约给予他们的特权,这就必然要调用海军部队。这一合乎法规的政策导致了海军在中国采取积极行动。与此同时,美国在道义上又执行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1925年至1928年期间,驻在中国以及华盛顿的美国海军军官和外交官员都遵守这两项政策。这些官员是如何遵守这些政策,以及这些政策是如何影响中国的局势等,都是本书将要讨论的问题。
碧空铁血 豆瓣
Познать себя в бою
作者:
[苏]A·N·波克雷什金
译者:
朱启平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89
作者以严肃的写作态度、巧妙的艺术构思、洒脱洗练的文笔,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几次重大战役的惊天动地的场面、当年的战地飞行生活、鲜为人知的部队内部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宏伟壮观的空战画面、乡土气息浓郁的风俗人情。作者笔下的众多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一言一行,无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变化万千的战地景象,无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每一篇文字,都能使你跟着它踏上瞬息万变、险象环生的战场,跟着它一起升空作战,跟着它苦思冥想克敌制胜的计策,跟着它担忧,跟着它欢笑。篇篇扣人心弦,处处引人入胜。没有亲身体验、文学造诣浅薄的人,是写不出如此赏心悦目、感人至深的巨著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 豆瓣
作者:
[英] 李德·哈特
译者:
钮先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 8
李德·哈特是英国著名军事思想家,一生著述宏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既是他的遗著,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战史。全书对历时六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作者同时也对此段历史作了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近代早期 豆瓣
作者:
(英国)克里斯托尔·约根森
/
(美国)迈克尔·帕夫科维奇
…
译者:
周桂根
/
黄伟 等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8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近代早期(1500年-1763年)》巧描细绘地展示了战争艺术在残酷战争中的大裂变。探究在冷兵器时代打赢战争所需的独特装备、作战技能和战术。再现世界战争历史,为研究中世纪战争提供了一个详尽而生动的指南。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拿破仑时代 豆瓣
作者:
(美)罗伯特·布鲁斯//(英)伊恩·迪基//(美)凯文·基利//迈克尔·帕夫科维奇//弗雷德里克·施奈德|译者
译者:
崔建树
/
魏丽
2010
- 6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拿破仑时代(1792~1815年)》是引进英国斯派尔蒙特出版公司出版的Fighting Techniques of the Napoleonic Age 1792~1815,经一年的精心翻译而成。本卷运用彩色和黑白图片描述了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在滑铁卢的最终失败,分析争夺欧洲各国军队的战略战术和作战技巧、武器与装备。
全书共分五章,涵盖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主要部分,包括步兵战、骑兵战、指挥、炮战与围攻战、海战,每章都用重大战役为例说明战争方式的优点、缺陷和特征。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拿破仑时代(1792~1815年)》第一章通过考察里沃利战役(1797年)、马伊达战役(1806年)、奥斯塔特战役(1806年)和滑铁卢战役(1815年),指出了步兵的重大作用。探讨了轻步兵的运用和优点以及精锐步兵的阵形(如皇家卫队)、纵队与横队、防御性方队的使用等第二章考察了骑兵作为侦察部队和突击部队的重要地位,描述了精锐骑兵在索莫谢拉战役(1808年)和博罗迪诺战役(1812年)中扭转战场形势的著名行动 第三章通过奥斯特利茨战役(1805年)和瓦格拉姆战役(1809年)等战例,展示了指挥结构和该时代的战术,探究了将帅们在哉场上是怎样有效地综合运用骑兵、步兵和炮兵的,第四章分析了作为战场关键部分的密集炮兵的使用情况,如弗里德兰战役中骡马炮兵的革命性运用,以及诸如巴达霍斯战役(1812年)和汉堡战役(1813年)等重要围攻战中的围攻战术的运用,第五章分析了海战的影响,考察了尼罗河战役(1798年)、特拉法加战役(1805年)和伊利湖战役(1813年)等战役。
全书共分五章,涵盖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主要部分,包括步兵战、骑兵战、指挥、炮战与围攻战、海战,每章都用重大战役为例说明战争方式的优点、缺陷和特征。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拿破仑时代(1792~1815年)》第一章通过考察里沃利战役(1797年)、马伊达战役(1806年)、奥斯塔特战役(1806年)和滑铁卢战役(1815年),指出了步兵的重大作用。探讨了轻步兵的运用和优点以及精锐步兵的阵形(如皇家卫队)、纵队与横队、防御性方队的使用等第二章考察了骑兵作为侦察部队和突击部队的重要地位,描述了精锐骑兵在索莫谢拉战役(1808年)和博罗迪诺战役(1812年)中扭转战场形势的著名行动 第三章通过奥斯特利茨战役(1805年)和瓦格拉姆战役(1809年)等战例,展示了指挥结构和该时代的战术,探究了将帅们在哉场上是怎样有效地综合运用骑兵、步兵和炮兵的,第四章分析了作为战场关键部分的密集炮兵的使用情况,如弗里德兰战役中骡马炮兵的革命性运用,以及诸如巴达霍斯战役(1812年)和汉堡战役(1813年)等重要围攻战中的围攻战术的运用,第五章分析了海战的影响,考察了尼罗河战役(1798年)、特拉法加战役(1805年)和伊利湖战役(1813年)等战役。
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理查德·希尔
译者:
谢江萍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本书描绘了从法国“浮动炮台”到著名的无畏舰诞生这段历史时期铁甲舰的发展状况。这本有着大量插图的精美书籍生动描述了英国造船业在铁甲舭发展力面激烈的内部竞争,这种竞争确立了英国的海上优势并保护了它所建立的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出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义作了精彩的补充。
蒸汽动力战舰是军事工业革命的象征。19世纪中叶,世界主要海军强国开始革新其海军,放弃了木材、风帆和球形炮弹,转而使用钢材、蒸汽机和卵形炮弹。铁甲舰是维多利亚时代辉煌的顶点,它的出现使得殖民势力夺取并控制海外成为可能。本书描绘了从法国“浮动炮台”到著名的无畏舰诞生这段历史时期铁甲舰的发展状况。
这是世界海战史上非同寻常的历史时期。世界土要海军强国很少卷入大规模作战行动。虽然重型战舰的价值早在美围内战期间的第一次铁甲舰海战巾就已得到证明,但直到1905年,俄国舰队在对马海战中惨败,铁甲舰才成为赢得战略胜利的重要手段。
在本书中,理查德·希尔生动地描述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这些最重要的海权工具的建造。他考察了快速的社会变革在世界各国海军中的表现——强化教育、新的海上使命和海军官兵训练的增强。作者还以马汉和科贝特的学说为例证研究了海战理论的发展。随后,他转而研究所有形念的海上实战,从强制部署到小规模遭遇战再到大规模海上决战。伞书以对终结了铁甲舰时代的技术进步的考察作结。
这本有着大量插图的精美书籍生动描述了英国造船业在铁甲舭发展力面激烈的内部竞争,这种竞争确立了英国的海上优势并保护了它所建立的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
理查德希尔海军少将生于1929年,毕业于达特茅斯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946年正式服役。他的军旅生涯主要在驱逐舰和护卫舭上度过,导航是他的专长。1983年,辉查德希尔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他最著名的著作包括,研究当代问题的《中等围家的海洋战略》(1986年出版);历史研究领域的《战利品》(1998年出版);丰编《插图本牛津皇家海军史》(1995年出版);理查德希尔还是《海军评论》季刊的编辑。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系列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丰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出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义作了精彩的补充。
蒸汽动力战舰是军事工业革命的象征。19世纪中叶,世界主要海军强国开始革新其海军,放弃了木材、风帆和球形炮弹,转而使用钢材、蒸汽机和卵形炮弹。铁甲舰是维多利亚时代辉煌的顶点,它的出现使得殖民势力夺取并控制海外成为可能。本书描绘了从法国“浮动炮台”到著名的无畏舰诞生这段历史时期铁甲舰的发展状况。
这是世界海战史上非同寻常的历史时期。世界土要海军强国很少卷入大规模作战行动。虽然重型战舰的价值早在美围内战期间的第一次铁甲舰海战巾就已得到证明,但直到1905年,俄国舰队在对马海战中惨败,铁甲舰才成为赢得战略胜利的重要手段。
在本书中,理查德·希尔生动地描述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这些最重要的海权工具的建造。他考察了快速的社会变革在世界各国海军中的表现——强化教育、新的海上使命和海军官兵训练的增强。作者还以马汉和科贝特的学说为例证研究了海战理论的发展。随后,他转而研究所有形念的海上实战,从强制部署到小规模遭遇战再到大规模海上决战。伞书以对终结了铁甲舰时代的技术进步的考察作结。
这本有着大量插图的精美书籍生动描述了英国造船业在铁甲舭发展力面激烈的内部竞争,这种竞争确立了英国的海上优势并保护了它所建立的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
理查德希尔海军少将生于1929年,毕业于达特茅斯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946年正式服役。他的军旅生涯主要在驱逐舰和护卫舭上度过,导航是他的专长。1983年,辉查德希尔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他最著名的著作包括,研究当代问题的《中等围家的海洋战略》(1986年出版);历史研究领域的《战利品》(1998年出版);丰编《插图本牛津皇家海军史》(1995年出版);理查德希尔还是《海军评论》季刊的编辑。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系列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丰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出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义作了精彩的补充。
1914-1945年的海上战争 豆瓣
作者:
伯纳德·爱尔兰
2005
两次大战期间被认为是海战的革命年代。在1914年,无畏舰是衡量各个帝国海军力量的标准。然而强大的无畏舰逐渐无用武之地.潜艇和飞机统治了海洋。战争双方也不一定在对方的视线之内交战。在解放德国占领下的欧洲及在太平洋战争中攻克日占岛屿的行动,两栖作战变得尤其重要。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新的武器使旧的战术更加有效。在飞机与潜艇结合下对交通线进行封锁,护卫和攻击成为运用海上力量的基本原则。
这种变化的进程并不顺利。国际条约的约束和削减军备的做法使新武器和开发体系须优先考虑·战中可靠的方式。许多人反对军事革命,具有潜在价值的新事物的开发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热情,使得开发进程缓慢。这种状况直到战争爆发才有所改观。
博纳德爱尔兰的著作从1914年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时代开始,囊括了整个海上力量变革的时代。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从一战爆发到二战日本投降的海上战争和战斗,并对世界海上力量的变革进程予以分析。
博纳德·爱尔兰对英国皇家海军和历史的热情来自于阿比西尼亚战争时期在马耳他的日子。后来他进了朴茨茅斯船厂,并且自豪地成为英国皇家造船高级学校的四年期学员。大学毕业后,他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技术部门,几十年里参与战舰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他对造船技术和船舶历史有着相当的兴趣。他同时写了许多关于海洋主题的书籍。本书是他的第二十五本专著。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系列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出一系列独特而极有创新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文字作出了精彩的补充。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新的武器使旧的战术更加有效。在飞机与潜艇结合下对交通线进行封锁,护卫和攻击成为运用海上力量的基本原则。
这种变化的进程并不顺利。国际条约的约束和削减军备的做法使新武器和开发体系须优先考虑·战中可靠的方式。许多人反对军事革命,具有潜在价值的新事物的开发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热情,使得开发进程缓慢。这种状况直到战争爆发才有所改观。
博纳德爱尔兰的著作从1914年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时代开始,囊括了整个海上力量变革的时代。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从一战爆发到二战日本投降的海上战争和战斗,并对世界海上力量的变革进程予以分析。
博纳德·爱尔兰对英国皇家海军和历史的热情来自于阿比西尼亚战争时期在马耳他的日子。后来他进了朴茨茅斯船厂,并且自豪地成为英国皇家造船高级学校的四年期学员。大学毕业后,他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技术部门,几十年里参与战舰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他对造船技术和船舶历史有着相当的兴趣。他同时写了许多关于海洋主题的书籍。本书是他的第二十五本专著。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系列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出一系列独特而极有创新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文字作出了精彩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