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914-1945年的海上战争 豆瓣
作者: 伯纳德·爱尔兰 2005
两次大战期间被认为是海战的革命年代。在1914年,无畏舰是衡量各个帝国海军力量的标准。然而强大的无畏舰逐渐无用武之地.潜艇和飞机统治了海洋。战争双方也不一定在对方的视线之内交战。在解放德国占领下的欧洲及在太平洋战争中攻克日占岛屿的行动,两栖作战变得尤其重要。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新的武器使旧的战术更加有效。在飞机与潜艇结合下对交通线进行封锁,护卫和攻击成为运用海上力量的基本原则。
这种变化的进程并不顺利。国际条约的约束和削减军备的做法使新武器和开发体系须优先考虑·战中可靠的方式。许多人反对军事革命,具有潜在价值的新事物的开发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热情,使得开发进程缓慢。这种状况直到战争爆发才有所改观。
博纳德爱尔兰的著作从1914年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时代开始,囊括了整个海上力量变革的时代。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从一战爆发到二战日本投降的海上战争和战斗,并对世界海上力量的变革进程予以分析。
博纳德·爱尔兰对英国皇家海军和历史的热情来自于阿比西尼亚战争时期在马耳他的日子。后来他进了朴茨茅斯船厂,并且自豪地成为英国皇家造船高级学校的四年期学员。大学毕业后,他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技术部门,几十年里参与战舰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他对造船技术和船舶历史有着相当的兴趣。他同时写了许多关于海洋主题的书籍。本书是他的第二十五本专著。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系列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出一系列独特而极有创新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文字作出了精彩的补充。
西方战略思想史 豆瓣
作者: 钮先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3
本书以时代为经,思想为纬,历述了自古希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战略思想在西方世界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书中对于各战略名家的中心理念,其思想与时代背景的互动关系,以及对世局和后人所造成的影响,都作了详尽而深入的介绍与剖析,是进入西方战略思想殿堂的重要参考书籍。
为什么不杀光? 豆瓣 Eggplant.place
Why not kill them all?
6.1 (8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尼尔·希罗 / 克拉克·麦考利 译者: 薛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9
希特勒为什么屠杀犹太人,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一夜之间使多数民族变成了少数民族……集体大屠杀,是因为利益、权力、还是恐惧?集体杀戮与灭族屠杀的起因一直是很多社会评论家和心理学家在思索的问题。
作者以全新的观点与复杂的角度来探讨,并从社会心理学层面深入研究暴力被合理化的根源,其呈现出历史与社会学的广度却是所有同类研究所不及的,也为集体暴力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在检视历史的向度之中,本书跳脱了概括性的谴责,从杀人者的角度来解剖他们的杀人动机,为的是让这个泯绝人性的行为不只是单一方向的检讨,更且探照杀人者的心境与历史背景,让事件的还原有更丰富的纵深。不仅如此,作者进一步举出多数社会中已经在应用的缓和暴力的机制,从而点出未来防止灭族屠杀的对策方向,全书结论所提出的见解,值得每一位研究者、决策者、有心的公民深思。
决死天空 豆瓣
作者: 韩磊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 9
1944年,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德国空军并没有放弃最后的垂死挣扎,他们与盟国空军的昼间殊死角力直到战争的最后阶段依然规模浩大而又异常惨烈,1945年初,当被称为“最后的王牌”的德军Me262喷气战斗机第一次成规模地出现在天空,以其惊人的速度向盟军飞行员发起攻击时,曾在盟军空军中引起不小的惊慌。但制空权已无可换回地丧失,在铺天盖地的盟军战机团团围剿之下,喷气战机也无力回天。
《决死天空:二战末期德国昼间空战》作者历经多年时间,广泛收集了有关这场空战最后阶段的各种文献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在占有丰富的德文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生动而具体地描述、刻画了德军普通昼间战斗机部队,以及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部队抵抗盟国空军实施昼间空中绞杀战这个生死大搏斗的最后过程。
城邦 豆瓣
作者: (英)杰弗里·帕克 译者: 石衡潭 2007 - 7
城邦肇始于三千多年前非利士人所居住的地中海东海岸。它们的继承者是推罗、迦太基和其它由腓尼基人建立的沿海贸易城市,随后它们又被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视为完美国家类型的希腊城邦和作为帝国首都的罗马城邦超越。杰弗里•帕克将城邦作为一种地缘政治的形式来考察,并确定了其在国家类型中的独特地位。本书详细地说明了城邦在不断变化角色中的价值,探寻了作为政治实体的城市从起初直到21世纪的演进轨迹。作者的视野还伸展到早期伊斯兰教世界城市的政治作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合于城邦这一术语。
随后是在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欧洲城邦的复兴,而在近代,城邦则成为地缘政治组织主要形式之一。它在沿波罗的海和北海海岸的城邦汉萨同盟中达到了顶峰。同盟与新兴的多种国家类型,特别是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得到了细致的梳理,而并非仅仅是因为民族国家的兴起而导致了欧洲城邦的衰落。蒙特卡罗、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以及一些更小的城市构成其珍贵的遗产。城邦甚至在后帝国时期的中东和远东地区也重新出现,如科威特和巴林、新加坡和程度稍逊的香港,作者还对这些城邦在21世纪乃至以后更长时间可能发挥的作用作出了预测。
这本书是英语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第一部研究城邦的专著,可以说开辟了一个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作者视角之独特、选材之全面、叙述之清晰、评论之精到,自不待多言,读者可以自行领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自由之钟情和对幸福之关注,这正是他选择城邦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
旧制度与大革命 豆瓣
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
8.8 (26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托克维尔 译者: 冯棠 / 桂裕芳 商务印书馆 2012 - 8
1789年法国人以从所未有的最大努力,将自己的命运断为两截,把过去与将来用一道鸿沟隔开。但他们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因此,若要充分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绩,必须去考察那逝去的、坟墓中的法国。
法国大革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似乎要摧毁过去的一切;第二阶段要恢复部分已被遗忘的东西。旧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几年后重又出现,恰如某些河流沉没地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
这部《旧制度与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发了什么前人所未发的新意?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例如,托克维尔企图说明:何以全欧洲几乎都有同样的政体,它们如何到处都陷于崩溃?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是旧制度的体制,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创造?何以18世纪的法国的人们比其他国家人民更彼此相似,同时又彼此分离,漠不相关?尽管文明不断进步,何以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甚至比13世纪的农民处境更恶劣?何以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等等。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写成专著。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豆瓣
The Harper Encyclopedia of Military History
作者: T.N.杜派 / R.E.杜派 译者: 传海/等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8 - 8
美国哈珀-柯林斯公司原版授权
T.N.杜派权威著作
自公元前3500年至今世界军事历史的全面纪录
附有战争索引、战斗索引、综合索引及交叉
参见索引
世界军事史的辉煌巨著
本书系迄今最为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世界军事历史的著作,T.N.
杜派作为一位职业军人和全球知名的世界军事史学权威,以其敏锐
的目光审视了世界5000多年的军事活动历程:从公元前3500年人
类最早的军事行为,一直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乃至最英武的现
代战争――海湾战争。本书经过30多年大大小小几十次的修订,终
于成为了世界军事史上首屈一指的权威著作,中文版正是根据其最
新版本――英文版第四版译出。
可阅读的百科全书
本书将世界军事史的进程分为22个时段,每段为一章。每章
先有一篇概论,重点评述该时期的军事概况,其次是按年代顺序对
这一暑期所发生的重大战事进行全面论述,最后则是划分地理区
域,对每个国家、地区、民族的重大战争或军事事件按时间顺序进
行叙述。这一独具匠心的编写特点,不但可让读者一气呵成地阅
读全书,也能让读者随意浏览或查找资料。
由于书中有着大量的专述文章,所以本书不像传统的百科全书
那样按条目解释的方式编排,但本书有着一套庞大完整的索引系统
(包括战争索引、战斗索引、综合索引及交叉参见索引),从广义
上说,本书同时具备了一本、百科全书的全部功能。
本书的另一重要特色,是采用了大量的“参见”指引,读者透
过这些指引,可很快地在书中箍到相关的内容,从而更深入更广泛
地了解与当前内容相关的资讯,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本书的目的。
史学家入军方人士的必备工具书
本书作为世界军事史的权威菱,对于任何军事爱好者和历史
研究者而言,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同时本书用了近1/3
的篇幅来叙述现代军事,而且除了记述军事事件,也重点评介战
略、战术、军队组织、作战指挥等先进的军事艺术,对于我国的军
队建设有及广大指战员而言,也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天马蹄痕 豆瓣
作者: 徐華江 高手專業出版社 2010 - 8
徐華江將軍在抗戰期間,座機多次被擊中,甚至墜毀迫降,都能全身而退,加上個人十分喜歡攝影,只要情況許可,一定會攜帶照相機隨時攝取鏡頭,甚至出任務時我也會將珍貴畫面做成紀錄,加上有每日撰寫戰鬥日記的習慣,如今將他個人一些之經歷記於此書中,使讀者們能藉此書更加了解從前那一段戰亂的年代。 本書特色 第一手訪談考證和傳記本人第一手當時的戰鬥日記,外加上百張珍貴第一手照片。
世界战役史 豆瓣
The Great Battles
作者: [英国] 吉尔斯·麦克多诺 译者: 巩丽娟 金城出版社 2012
世界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战争史;而一部战争史,又是由一场场具体的战役组成的。本书撷取了人类战争史中的50个著名大战场,细节性地展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世界战役史——从公元前15世纪始至20世纪50年代止,跨越了3500多年。它力图还原这些战役的本来面目,并分析其对当时的政治格局,甚至对人类命运产生的重大影响。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每场战役发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将领、战斗过程及其结果,还可以看到武器装备的更新和沿革,排兵布阵的变化和发展,战略战术的研究和创新,作战技能的进步和升级等。全书通过精练生动的文字,167幅珍贵的战时地形图、双方阵列图、场景还原图、行军路线图、战场遗迹图,以及随处可见的战术思维、排兵布阵等智慧火花,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思想和视觉盛宴。
第三帝国内幕 豆瓣
INSIDE THE THIRD REICH
作者: 阿尔贝特.施佩尔 译者: 邓蜀生 / 于干 三联书店 1982
施佩尔(Albert Speer)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个建筑师,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时期,先是开始负责纳粹党的建筑设计,做了希特勒的建筑师,成为希特勒的“宫廷近侍集团”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后来他做到了“第三帝国”的军备部长和生产部长,是“二战”后期纳粹德国大量增产军备的生产负责人。战后他在纽伦堡被判处二十年监禁。施佩尔认罪,在狱中反省了自己追随希特勒的生涯,对自己的罪行有了深刻的忏悔,并且写了《第三帝国内幕》(Erinnerungen)一书。这部著作对认识纳粹德国和希特勒来说是具有第一手价值的回忆录。
施佩尔描述的希特勒并不是一个恶魔或者疯子,他在施佩尔的笔下有时充满着人情味,对自己的“宫廷侍从”的小圈子很有感情,能够在某些决策会议上服从正确的意见,在失败袭来时会感到悲伤,对于自己的命运也有着悲观的预期。他被各种在他身边争宠的政治集团包围,诸如戈林、希姆莱、纳粹党的大区区长等各种政治力量在他身边勾心斗角。他在国防军的军官团中有时感到自己没有“专业”地位。正如施佩尔用一个词形容的那样,他在许多方面只是个“业余专家”,比如军事指挥或艺术鉴赏方面。但是,他的至高无上的“元首”地位又要求他保持他无所不知的“专家”形象。这就造成了施佩尔所说的一种戏剧性场面,即希特勒常常是不顾他的参谋部的军事专家的意见而在地图上把各个师调来调去,直接指挥前线的军事行动。他在这方面有自负,但是一个由“业余行家”指挥而专家意见不被重视的军事统帅部,是不可能打赢德国那样的两线作战的现代战争的。
《第三帝国内幕》一书的英译者把施佩尔称为可能是希特勒政权中最有才华的成员,希特勒也曾经对秘书说过,“施佩尔仍然是他们(指他的幕僚们)中最优秀的一个”。从这部回忆录所达到的思想水准来看,他们的评价不虚。施佩尔在1945年上半年德国战败的最后几个月中为维护德国的工业、交通和通讯不被希特勒的焦土政策破坏、为保护德国的“民族生存的基础”而作出的努力,体现了对于德国人民的责任感。他对于纳粹统治集团的“集体罪责”的承担、对于纽伦堡审判的意义的阐发、对于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统治及文明前景的反思,既体现出一定的勇气,也显示出一定的思想才华。就这部书达到的思想水平而言,它的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施佩尔谈到了纽伦堡审判对于重建西方文明的主要原则和国际法准则的重要意义,也谈到了在现代科技条件和传播手段下,因为统治大规模人群的思想变得轻而易举,因此保持个人的独立自由才显得尤其重要。他深知清算纳粹政权对于德国人民的自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决定把希特勒政权的真实面目告诉世人,不仅在纽伦堡的法庭上认罪,而且在回忆录中忏悔。为了粉碎德国人民对于希特勒政权的迷信,他在书中严厉谴责了希特勒意图毁灭德国“民族生存基础”的“焦土抗战”政策。不仅如此,他曾经当面顶撞希特勒,告诉他战争“已经失败”,继续毫无意义的破坏只是会增加德国人民的苦难,毁灭他们战后重建的物质基础。他以自己的最近距离的观察清楚地告诉德国人民,希特勒这个自称代表德国民族的统治者在最后的时刻考虑到的不是德国人民的利益,而是不顾一切的把这场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战争进行下去,哪怕他的“焦土”抗战会把德国变得“回到中世纪”。他在书中清楚地总结说,只有认清希特勒政权的本质,德国人民才能真正走上民族自新和民族复兴的道路。
施佩尔对于希特勒的感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作为希特勒发现和栽培的建筑师、帝国军备和生产部长,作为希特勒政权的核心要员,作为希特勒的宫廷侍从的小圈子里的常客,他对于希特勒有感恩、效忠和迷恋的心理。他自称如果希特勒算是有朋友的话,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从他与希特勒的交往过程来看,这是准确的。作为一个朋友,施佩尔在有些时候对希特勒的描写是充满感情的,比如他在最后见到希特勒时的情景,他离开希特勒时的满腹凄凉,以及在得知希特勒死讯后面对着希特勒照片的痛哭。这些富于人性的描写部分,不仅使我们看到一个矛盾的施佩尔,也使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希特勒。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现实的工业生产的组织者和意欲保全“民族生存基础”的“爱国者”(如果施佩尔愿意使用这一词的话),他又清楚地看到了希特勒在面临失败时的垂死挣扎会给德国民族带来的灾难,因此起意要刺杀他。仅仅因为偶然的原因,阻止了他去实施计划中的刺杀行动。显然,如果说在极权政治中不可能存在统治者间的友谊是条通则的话,施佩尔与希特勒的关系多少还是表明,也许在政治规则中总是可能存在一些例外。
与海德格尔、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从理论上对现代社会中技术统治的意识形态的批判相比,施佩尔的这种反思和告诫,因为他亲身参与了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罪行,而显得更为更为沉痛、更为发人深省。
希特勒于1945年4月30日自杀。施佩尔当时在弗伦斯堡邓尼茨的海军基地等待战败和被俘。作为希特勒钦定的继承人,邓尼茨政府主持了与盟军的投降事宜,而后前纳粹统治集团的主要官员在纽伦堡受到审判。施佩尔被控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他认罪,并在施潘道监狱服刑二十年。他在狱中写下了回忆录中的一部分,1966年出狱后,他借助档案资料及其他书籍、资料完成了这部回忆录。
Five Days That Shocked the World 豆瓣
作者: Nicholas Best Thomas Dunne Books 2012 - 1
英媒:二战背景下引人关注的人物故事
2012年03月26日 12:24:22 来源: 新华网
上周出版的《震惊世界的五天》为英国—爱尔兰混血作家尼古拉斯·贝斯特所著,它从1945年4月28日上午开始讲起:意大利游击队员叫醒贝尼托·墨索里尼,然后用车把他及其情妇克拉拉·佩塔奇带到科莫湖边枪决。全书以1945年5月2日结束,随着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杀的消息传遍全世界,柏林最后的守卫者缴械投降。英媒称,一本新书透过二战高潮时期的数十个人物的故事,从一个吸引人的角度让人们对这场冲突有了全新的了解。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震惊世界的五天》以重大事件为背景,像拍快照一样介绍了一些重要人物当时身在何处,在做些什么。
在那不勒斯,10岁的索菲娅·罗兰与母亲和妹妹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她的一边脸颊在空袭中为弹片所伤。一个年轻的美国大兵与这家人成了朋友。他在日记中写道,她们步行7英里到他的营地找他,但马上被当作抢劫者抓了起来。这位大兵放了她们,并把索菲娅带到军医那里疗伤。他写道:“她是个可爱的孩子……寡言少语,表情严肃,眼睛是深黑色的。遗憾的是,她决不会拥有她妈妈那样的美貌。”
再往北去,未来的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在阿西西郊外的月光下散步,思考着墨索里尼死亡这件事。而在俯瞰热那亚湾的山顶上,因为支持法西斯主义而遭到盟军通缉的埃兹拉·庞德通过翻译《孟子》中的中国哲学来压抑恐惧。
在克拉科,目不识丁的11岁的罗曼·波兰斯基在街头流浪,试用了早期的放映机,这段生活后来渗透到为他赢得奥斯卡奖的影片《钢琴家》之中。在得克萨斯,前轰炸兵约瑟夫·赫勒中尉完成了战斗任务,在空军担任公共联络官,对可怕空袭的回忆激发了他撰写《第22条军规》这部著作的灵感。
在阿纳姆,15岁的奥黛丽·赫本由于免于被征召为德国军妓而如释重负。一群英国军人为她而干杯,为“解放了一名英国姑娘”而欢呼。
贝斯特挖掘出4月30日这天希特勒最后午餐的细节,消除了读者对这段历史的疑惑。午餐过后,希特勒与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双双自杀。据希特勒的年轻女秘书特劳德·琼格讲述,希特勒和爱娃谈论了喂狗和法国口红的问题。当首批关于希特勒在“与布尔什维克”作战时阵亡的(欺骗性)报道两天后传到唐宁街10号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耳朵里时,他对与其共进晚餐的宾客说:“我得说,我认为他这么死太对了。”
贝斯特追踪的其他著名人物包括未来的古巴导弹危机对手尼基塔·赫鲁晓夫和约翰·F·肯尼迪。在基辅当部长的赫鲁晓夫曾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发挥过关键作用,而今他正在筹谋自己的政治仕途。而肯尼迪当时在父亲的安排下,以《芝加哥先驱—美国人报》记者的身份报道在旧金山皇宫饭店起草联合国宪章的会议。“在那里,他白天报道会议情况,晚上追求姑娘。”
贝斯特还向读者介绍了玛琳·黛德丽上尉。这位女演员一边娱乐美国大兵和德国战俘,一边焦急地去打探自己在贝尔森工作的姐姐到底在做什么;士兵亨利·基辛格管理着莱因地区一个20万人口的城镇;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小说家君特·格拉斯当时还是名17岁的党卫军坦克炮手,正在治疗大腿和肩膀的伤;乐队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躲在米兰,担心自己与纳粹的联系会让自己登上黑名单。还有两位未来的教皇。已故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当时历尽千辛万苦逃离奥斯威辛集中营后,在克拉科担任神学讲师。现在的罗马教皇、当时的士兵约瑟夫·拉青格从德国国防军开了小差,偷偷潜回家族农场。(参考消息网)
2013年7月28日 想读 ……在阿纳姆,15岁的奥黛丽·赫本由于免于被征召为德国军妓而如释重负。一群英国军人为她而干杯,为“解放了一名英国姑娘”而欢呼。贝斯特还向读者介绍了玛琳·黛德丽上尉。这位女演员一边娱乐美国大兵和德国战俘,一边焦急地去打探自己在贝尔森工作的姐姐到底在做什么;士兵亨利·基辛格管理着莱因地区一个20万人口的城镇;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小说家君特·格拉斯当时还是名17岁的党卫军坦克炮手,正在治疗大腿和肩膀的伤;乐队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躲在米兰,担心自己与纳粹的联系会让自己登上黑名单。还有两位未来的教皇。已故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当时历尽千辛万苦逃离奥斯威辛集中营后,在克拉科担任神学讲师。现在的罗马教皇、当时的士兵约瑟夫·拉青格从德国国防军开了小差,偷偷潜回家族农场。
二战 军事 历史 战争
弯曲的脊梁 豆瓣
Bending Spines: The Propagandas of Nazi Germany and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8.4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兰德尔·彼特沃克 译者: 张洪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6
为什么极权主义的宣传,比如在纳粹德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开始时卓有成效,却最终失败?外界观察家在解释这段时期的宣传时常常犯两个致命的错误。首先,他们假设因为有警察国家的支持,宣传机器得以广泛有效地工作,人们对希特勒和昂纳克欢呼雀跃,因为他们担心不这样做的后果。其次,他们认为,宣传确实成功说服了大多数的公民,纽伦堡集会反映了大多数德国人的想法,大多数东德人相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战盟国于是担心,铲除纳粹主义将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西方知名的学者们或政治家们,没有预计到东德会崩溃得如此迅速。
有效的宣传取决于一系列有说服力的方法,从最温和的建议到公开的暴力,二十世纪的独裁者对此都深有体会。从许多方面来看,现代极权主义运动在本质上是宗教性质的世界观。纳粹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对文化,道德,科学,历史和娱乐的方方面面的解释;他们也提供人们接受现状的原因。
本书考察了纳粹德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使用的所有说服技巧,并试图指出这两个系统最终失败的原因。
野上隼夫军舰画作选 豆瓣
作者: (日)野上隼夫 绘 译者: 章骞 青岛出版社 2011 - 7
野上隼夫是和柚木武士齐名的军舰绘画大家,影响之大尤胜前者。他生于1931年,40岁以前在日立造船厂船舶设计部门工作,后来开始在杂志和书籍上发表舰船画,其作品曾被入选日本光风会美术展(日本国内较有名的美术展)。这本画集收录了其63幅作品,其中客轮30幅,战舰29幅,帆船4幅,主要表现二战时期世界各国的著名舰船画家对舰船形体的把握非常准确,在绘画风格上采用艳丽的色彩,画作生动细腻,明艳照人。他的作品在中国军迷中的“热度”很高,一直受到追捧。
觀察(全六卷) 豆瓣
作者: 儲安平 主編 岳麓書社 1999 - 9
《观察》是储安平创办于1946年9月1日的杂志,撰稿人多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因敢于抨击国民党政权,提倡“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大受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欢迎和喜爱,后被国民党查封。1949年11月1日复刊,1950年5月奉命改为《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