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
二战美军战列舰、巡洋舰(附3光盘) 豆瓣
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5
- 3
巡洋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的人们就产生了建造一种具有防御能力的船来对抗海盗的念头。那个年代,能被称为护卫舰的实际上只是装有火炮的大型帆船。19世纪初,这些护卫舰在世界各大洋上游弋,搜寻海盗船或其它国家的同类护卫舰。
这本《二战美军巡洋舰》将为您介绍美国从17世纪到现代的许多巡洋舰资料!
这本《二战美军巡洋舰》将为您介绍美国从17世纪到现代的许多巡洋舰资料!
革命战争和法国战争 豆瓣
作者:
唐纳德.索默维尔
译者:
范洁
青岛出版社
2003
- 1
本卷记述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期间的战争史。这一时期的战争在技术上的进步很少。滑膛枪仍是步枪的标准装备,尽管来复枪因射程远、精度高而渐受推崇。在陆地,拿破仑·波拿巴控制着战争的进程。他最卓越的能力是他的战略眼光。他进攻的首选方式是通过军队的快速移动令敌人仓促应战。拿破仑经常面对数量上占优势的对手,但总能在他们集结之前将其各个击破。运动速度在他的战斗计划中是极为重要的。
在18世纪90年代,法国人修改了步兵师的编制,除了步兵,还将骑兵和炮兵包括进来,这些师可以凭借各种武器凌力兵种独立作战,拿破仑将3到4个师合并为约3万人的军团。这些军团实际上就是小型的部队。在战役中,这些军团独立行动,但是在需要时又能快速集结。在拿破仑众多的对手中,在军队的机动速度和独立军团的快速集结上,很少有人能够与他匹敌。拿破仑最惯用的战争策略之一是让他的军团在两支敌军之间集中,并在敌军会合之前对其中一支快速展开攻击。虽然敌军总的兵力要多过拿破仑军队,但在战场上,拿破仑的军队在数量上常常占有优势。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革命战争
皇帝的首次战役
拿破仑的海上战争
拿破仑的“西班牙溃疡”
1812年俄国战争
拿破仑节节败退
百日战争
1812年战争
美国扩张主义战争
南美解放战争
美国——墨西哥战争
在18世纪90年代,法国人修改了步兵师的编制,除了步兵,还将骑兵和炮兵包括进来,这些师可以凭借各种武器凌力兵种独立作战,拿破仑将3到4个师合并为约3万人的军团。这些军团实际上就是小型的部队。在战役中,这些军团独立行动,但是在需要时又能快速集结。在拿破仑众多的对手中,在军队的机动速度和独立军团的快速集结上,很少有人能够与他匹敌。拿破仑最惯用的战争策略之一是让他的军团在两支敌军之间集中,并在敌军会合之前对其中一支快速展开攻击。虽然敌军总的兵力要多过拿破仑军队,但在战场上,拿破仑的军队在数量上常常占有优势。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革命战争
皇帝的首次战役
拿破仑的海上战争
拿破仑的“西班牙溃疡”
1812年俄国战争
拿破仑节节败退
百日战争
1812年战争
美国扩张主义战争
南美解放战争
美国——墨西哥战争
太平洋战场的较量(上中下) 豆瓣
作者:
[美]基思·惠勒,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 5
该书共分三册。全书以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场为叙述平台,分别对当时的武器、将领、中国-缅甸-印度战场、美日激战进行了图文并茂,有史有据地介绍。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太平洋战场的激烈战斗情形。
列克星敦号与珊瑚海海战 豆瓣
Queen of the flat-tops: The U.S.S. Lexington and the Coral Sea Battle
作者:
(美)斯坦利.约翰斯顿
译者:
相伟建
新时代出版社
1983
- 6
山的那一边 豆瓣
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
作者:
[英] 李德·哈特
译者:
张和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是一部独特的二战史,大部分来自李德•哈特在纽伦堡对德国高级将领的审讯记录,李德•哈特全面、公正地将与布卢门特里特、伦德施泰特、托马、克莱斯特,海因里希、曼陀菲尔、施图登特等德国将领的谈话汇集起来,删繁就简,并在记述中穿插自己的分析和结论。他让德国将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叙述者,这就是所谓的“山的那一边”——指代德军在二战中的心理和各项军事方针,由此《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记录的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的证据,读者也能从德国将领的描述中感受当时的真实氛围、领略战争的成败细节。《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具有相当的可读性,精彩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 豆瓣
作者:
安德鲁·兰伯特
2005
本书生动地描写了风帆时代高峰时期,即1650—1850年发生的那些不论在当时还是整个海战史上看,都极富戏剧性的海战。本书使用了大量当时的绘画作品和电脑绘制的地图、示意图,是一本精彩的海战史读物。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文作出了精彩的补充。
今天,我们对风帆时代那些跌宕起伏的海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本书生动地描写了风帆时代高峰时期,即1650—1850年发生的那些不论在当时还是整个海战史上看,都极富戏剧性的海战。
本书从风帆时代海战的背景谈起,介绍了海上力量的起源、海军的组织结构、舰船设计、海军基地、舰载武器、海军战术以及战舰上令人神往的生活。书中不仅介绍了风帆时代的海战史、海军建设,还将海军同海军大国的国家政策、商业扩张和帝国的野心联系起来。
风帆时代的海战史始于1650—1674年的英荷战争,这场战争是现代海军力量产生的起点。作者随后讲述丁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海军的兴衰。此后,法国和英国随着各自力量的不断扩张,在全球范围内的冲突也小断激化。拿破仑的上台将风帆时代的海战推向了巅峰。大批杰出的海军将领在拿破仑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将领包括罗德尼、圣文森特,而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当是纳尔逊——尼罗河之战和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英国海军的胜利保全了自身,还为最终打败拿破仑、将其流放奠定了基础。
本书使用了大量当时的绘画作品和电脑绘制的地图、示意图,是一本精彩的海战史读物。
安德鲁兰伯特博十,伦敦国王人学战争研究邰海军史教授。他专门从事海军和战略史的研究。兰伯特是海军档案协会的荣誉秘书长及皇家历史协会的会员。他的主要著作有:《克里米亚战争英国对抗俄国的大战略1853—18569(1990年出版)、《最后的风帆舰队:1815—1850年海权的维持》(1991年出版)。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文作出了精彩的补充。
今天,我们对风帆时代那些跌宕起伏的海战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本书生动地描写了风帆时代高峰时期,即1650—1850年发生的那些不论在当时还是整个海战史上看,都极富戏剧性的海战。
本书从风帆时代海战的背景谈起,介绍了海上力量的起源、海军的组织结构、舰船设计、海军基地、舰载武器、海军战术以及战舰上令人神往的生活。书中不仅介绍了风帆时代的海战史、海军建设,还将海军同海军大国的国家政策、商业扩张和帝国的野心联系起来。
风帆时代的海战史始于1650—1674年的英荷战争,这场战争是现代海军力量产生的起点。作者随后讲述丁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海军的兴衰。此后,法国和英国随着各自力量的不断扩张,在全球范围内的冲突也小断激化。拿破仑的上台将风帆时代的海战推向了巅峰。大批杰出的海军将领在拿破仑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将领包括罗德尼、圣文森特,而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当是纳尔逊——尼罗河之战和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英国海军的胜利保全了自身,还为最终打败拿破仑、将其流放奠定了基础。
本书使用了大量当时的绘画作品和电脑绘制的地图、示意图,是一本精彩的海战史读物。
安德鲁兰伯特博十,伦敦国王人学战争研究邰海军史教授。他专门从事海军和战略史的研究。兰伯特是海军档案协会的荣誉秘书长及皇家历史协会的会员。他的主要著作有:《克里米亚战争英国对抗俄国的大战略1853—18569(1990年出版)、《最后的风帆舰队:1815—1850年海权的维持》(1991年出版)。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文作出了精彩的补充。
德军轻型巡洋舰1939-1945 豆瓣
作者:
[英] 格登·威廉生
译者:
张超
重庆出版社
2009
- 4
《德军轻型巡洋舰1939-1945》主要内容是:德军轻型巡洋舰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海军的战舰数量较少,然而它们当中却有当时世界上技术最为先进的主力舰。这也意味着虽然德帝国海军认为德军舰队在与英军舰队作战时会处于不利的境地,但从单艘战舰的作战能力来看,其战舰都要比英国皇家海军过时的战舰先进,这种对比在德国轻型巡洋舰舰队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德国海军仅有六艘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莱比锡”号、“科隆”号、“柯尼斯堡”号、“卡尔斯鲁厄”号和:‘纽伦堡”号。《德军轻型巡洋舰1939-1945》对这些战舰在二战期间的设计、改进以及多次的作战历史都详尽地进行了描述。
巴黎烧了吗?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拉莱·科林斯
/
[法] 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译者:
董乐山
译林出版社
2002
- 7
1944年8月25日。地堡“狼穴”。
希特勒气急败坏地问总参谋长约德尔士将:“巴黎烧了吗?”
当天,正是巴黎解放日。
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二战末期盟军解放巴黎的全过程,此中译本是老翻译家董乐山的最后译作。
《巴黎烧了吗?》生动而又详细地描绘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战斗全过程。两位作家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高级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800多人,采用了其中536人的亲身经历,因此能使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数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另一方面他们又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觉得仿佛在读一本扣人心弦的惊险小说,放不下手来。作为报告文学,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
希特勒气急败坏地问总参谋长约德尔士将:“巴黎烧了吗?”
当天,正是巴黎解放日。
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二战末期盟军解放巴黎的全过程,此中译本是老翻译家董乐山的最后译作。
《巴黎烧了吗?》生动而又详细地描绘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战斗全过程。两位作家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高级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800多人,采用了其中536人的亲身经历,因此能使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数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另一方面他们又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觉得仿佛在读一本扣人心弦的惊险小说,放不下手来。作为报告文学,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