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
源平合战:日本武士的崛起 豆瓣
作者: 伊势早苗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20 - 9
本书为“饕书客”“战争特典书系”之017册。
日本平安时代末期,两大贵族集团清河源氏与桓武平氏之间爆发了源平合战。合战持续了六年,由于源氏与平氏两大家族同时也是武士集团的代表,因此,日本的武士集团借助于这场合战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日本的武家政治时代。是日本历史上典型的英雄时代,是当代日本NHK大河剧等影视作品和热门游戏关注的时代。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实的史料,生动刻画描写了源氏与平家的崛起和争霸,向读者呈现了源平合战的历史脉络和深层原因,也展现了日本武士集团的发展壮大。是一部兼具可读性和资料性的日本历史读物。
最后一役 豆瓣
作者: [美国] 科尼利厄斯·瑞恩 译者: 王义国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6 - 6
《最后一役》是对这次战役的扣人心弦的报道,包括了对战斗的叙述,但它却并不是军事报道。更恰当地说,它是普通人的故事,军人和平民的故事,他们陷入了随着失败和胜利而来的绝望、沮丧、恐惧和强暴之中。柏林之战,对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所发动的最后进攻,开始于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凌晨4点整——西方盟军称之为A日。在这个时刻,在德国首都东边不到38英里的地方,涨水的奥得河上方的夜空突然燃起了红色的火焰,使人目瞪口呆的炮兵掩护炮火立即发射出来,俄国人对城市的进攻也由此开始。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区的达到终结的斗争,是对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发起的最后攻势,它毁灭了欧洲一个有历史意义的首都,并导致了庞然大物般的纳粹的垮台。它也是二战中最血腥、最关键性的时刻之一,其后果将在未来几十年复杂的国际政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战争中的平安夜 豆瓣
作者: (德)米夏埃尔·于尔格斯 译者: 陈钰鹏 2006
有一个故事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说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次成功的短暂和平。1914年圣诞节,交战国的士兵们放下武器,在前线的无人区共同欢度圣诞节。几个星期来躺在无人区没有被埋藏的死者由敌对的双方在“永远安息”的祈祷声中共同掩埋。战场成了交换烟丝、烟斗、葡萄干布丁、雪茄、朗姆酒、啤酒、葡萄酒的场所。他们互相述说渴望,展示家人的照片,甚至比赛足球。战壕上面立起了圣诞树,铁丝网上燃起了蜡烛。互为敌人的救死扶伤唱起了圣诞歌,祝福圣诞快乐,希望和平持久。
他们是敢于自发追求和平的英雄,他们只是想活着返回家乡。因为不久他们又必须按上司的命令继续开枪,互相杀戮,战争还要持续几年,上百万人即将失去生命,所以这些和平缔造者的故事很快被掩盖。
但是当年的照片留存了下来……
1914年12月24日,因为圣诞节,交战正酣的英德军队相约罢战一天。满是硝烟的战场上出现了暂的和平。敌对的双方在歌声中走出战壕,互致祝福,甚至举办了一场足球赛。
比赛结束,战争重新开始……
根据这个故事,欧洲多个国家的电影公司共同投资制作了经典巨片《今夜无战事》。
不分国界、不分信仰、不分何种战争,世界和平是人们的愿望,战争是一个讲不完的失败的故事。
战争论 豆瓣
作者: (德)克劳塞维茨 译者: 钮先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0
这本《战争论》精华本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克劳塞维茨(1780-1830),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参加过欧洲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战争。历任骑兵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伯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获少将军衔。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书中论述了作者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包括对战争和政策关系的研究,“摩擦”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土气的重要性以及对手一般战略的看法等。这本《战争论》精华本使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战争论》的精髓和克劳塞维茨思想的重点,对于喜欢军事理论书籍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人·战争·梦想 豆瓣
作者: 瓦·瓦连尼科夫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 - 1
俄罗斯大将瓦连尼科夫在本书中描述了自己在苏联时代的青少年生活以及在此背景下投入伟大卫国战争的经历。从战争动员到参加军官训练直至奔赴沙场,作者亲历了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书中详尽讲述投入残酷的期大林格勒战役,参加大反攻强渡第聂伯河,席卷东欧德军进而攻克柏林、占领帝国大厦等一系列史诗性行动。作者以“战壕真实”展示历史画面,更加贴近事物本来面目。其本人是当年频出于苏联纪录片中的那们从莫斯科中央机场迎接来自德国战场的胜利旗帜、并手执其参加红场受阅的青年指挥官。由于战后身居高位得以接触大量内部材料,本书还披露了许多此前未曾公开的解密文献和史实。作者对二战重要国际人物有着自己的理解,特别是对盟军行动、“诺曼底登陆”和苏德战场的军事意义之阐释堪为富有俄甸斯军人个性的一家之言。
墨西哥之梦 豆瓣
作者: 金重远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
本书围绕十九世纪中叶法兰西第二帝国武装干涉墨西哥的历史事件,叙述了拿破仑三世、马克西米连安、夏洛特、胡亚雷斯等人物的活动及彼此的恩恩怨怨。
Tom Clancy's Hawx 豆瓣
作者: David Michaels Berkley 2009
The skies will never be the same... Never before published. Just as Troy Loensch comes into his own as a pilo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 private military contractor called Firehawk takes over. Troy isn't happy with the arrangement-and neither is the CIA. And when they ask Troy for help investigating Firehawk, he accepts-with explosive consequences...
回归 豆瓣
8.0 (13 个评分) 作者: [英]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译者: 毛燕鸿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10
格拉纳达街头,负气出走的英国女子索妮娅,被安静的埃尔巴瑞尔咖啡馆深深吸引。墙上一帧旧日照片中,美丽的弗拉门戈舞者激情四射,一股夺人心魄的悸动与似曾相识的感觉扑面而来。
一个隐藏了半个世纪的哀伤故事,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怆命运,一曲令人几度哽咽的生死悲欢徐徐展开……
布列斯特的要塞 豆瓣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作者: [苏]谢·斯米尔诺夫 译者: 徐昌汉 / 赵立枝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 3
2014年9月10日 想读 就像中国在出版“敌方”的书的时候都会删删改改外加“请读者注意鉴别”一样,这样的书也得去掉社会主义歌颂体文字提取信息
二战 俄国文学 军事 卫国战争 历史
红鹰中队 豆瓣
作者: 史蒂夫•戴维斯 译者: 熊杰 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2011 - 10
全书共计三十万字,近百张珍贵照片。是根据“红鹰”中队69名飞行员中的31人的回忆整理而成,作者史蒂夫戴维斯收集整理了65个小时的采访录音,并查阅了与之相关的所有现存官方解密资料。
主要内容
“红鹰中队”是美国空军一支用于模拟苏联空军的对抗训练中队,其属于美军的Constant Peg项目,该项目曾是美国军方的高度机密,而红鹰中队更是其机密核心。1988年,红鹰中队解散,实际上是融入到了美军每年一度的红旗军演。2006年,美国空军公开承认曾在拉斯维加斯西北部的托诺帕试验靶场使用苏制战机进行训练和研究工作。随后,4名曾参与该项目的飞行员也结束了数十年的沉默,向公众媒体透露相关信息。自此,传闻中的Constant Peg项目和美国空军4477红鹰测试评估中队终于得到证实。
该书详细介绍了从1968-1988年,红鹰中队的创立、发展过程、机构设置、重大事件……。全面揭示了美国空军这一曾经的最高机密的神秘面纱。对于全面了解当代美空军训练模式和战术规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前美国空军参谋长约翰上将为本书作序
美军最高机密首次在国内批露.
美军最神秘的部队!
一支完全由苏制米格战机组成的美国空军部队!
一群30多年完全被美国政府否认存在的人!
卡廷惨案真相 豆瓣
作者: 乌卡什·贝尔特拉姆 译者: 乌兰 新星出版社 2012 - 5
卡廷事件(Katyn Massacre),又称卡廷惨案、卡廷森林大屠杀,指二战期间,1940年春,大约22000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卡廷森林、加里宁等地遭到苏联军队杀害的事件;共有约22000名波兰人被害,其中在卡廷森林被害的有4000余人;1943年,发现波兰军人尸体的纳粹德国称杀害事件为苏联所为,遭到苏联否认;直至1990年,波兰总统的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苏方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2010年4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这是首次向公众公开卡廷事件的相关材料;另外有同名电影。
这本书是在波兰总统飞机失事后专门为中国编辑的书,这不是一本成书,是文本资料,编辑这本书的目的是让中国读者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真相,是第一本直接用波兰文翻译成中文的历史资料书。
郭松龄反奉见闻 豆瓣
作者: 姚东藩等撰 中华书局 2008
《郭松龄反奉见闻》 是关于郭松龄反奉的回忆资料,内容包括郭松龄反奉的原因\战争的经过\失败的原因等,也包括张作霖和张学良的一些活动情况。资料真实,细节生动,读罢,如见其人,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