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
日德兰1916 豆瓣
Jutland 1916: Twelve Hours that Decided the Great War
作者: [英] 安格斯·康斯塔姆 译者: 武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 - 9
还原巨舰对决,解读瀚海激战
.....................
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海战之一。1916年5月31日,约翰·杰利科指挥的英国大舰队和莱因哈特·舍尔指挥的德国公海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以西相遇。此后的十二个小时里,双方大小两百余艘舰船在北海海面上展开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战事。战列舰 与战列巡洋舰如钢铁巨兽般远远地相互喷吐着火焰,而成群的驱逐舰英勇地穿梭枪林弹雨,近身向敌方发出致命的鱼雷。当北海上空的硝烟终于散去,近万名水兵永远地葬身海底。
同样,日德兰海战也是个长久未解的谜团。这是一场参战双方都宣称自己获胜的战争,也是一场着实难以区分胜利者和溃败方的战争。舰队规模落于下风的德国公海舰队给对手造成了极大打击,而英国大舰队却仍保持了对德的海上封锁。精心谋划的德国海军并未达成预期中的“实力均衡”,而英国海军作为老牌劲旅,也未能取得一场万众瞩目的“特拉法尔加式”胜利。
一个多世纪后,北海的浓雾已然消散,而人们对这场战役的好奇却丝毫不减。具体而言,战斗过程究竟是怎样的?T字横头、战术大转向、驱逐舰进攻……这些技战术在当时何以实施?水兵们见证这场毕生难遇的激战时是何等心情?宏观而言,在那个推崇海权论的时代,英德两国舰队在交锋之前经历了怎样的大规模海军军备竞赛?这场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的战役,又何以具有决定性的历史意义?
安格斯·康斯塔姆的这本书或许能带来一些解答。康斯塔姆凭借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一些甚至此前并不为人所知),将极为真实的故事编织到快节奏的战斗叙述当中,重构了日德兰海战的完整故事,在叙事之余还融入了见解独到的研究。这是目前罕有的采用叙事史写法从英德双方立场讲述该战役的著作,为我们审视这场决定性战役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美国海军“海狼突击队”战史 豆瓣
作者: 理查德·诺特 / Richard Knott 译者: 金存惠 海军出版社 2016 - 6
越南战争期间,为应对越南南方星罗棋布的河道和繁密的树林,美国海军组建了一支内河海军部队,主要作战(交通)工具是巡逻艇和直升机。这支内河海军部队不同于美国的传统远洋海军部队,需要与对手短兵相接,对士兵的勇气和现身精神要求更高。自组建之日起,到美军最终撤出越南,这支部队一直在战斗在一线,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牺牲,也取得了巨大的战绩。
2019年7月27日 已读
了不起的海狼,了不起的休伊。让我在“战地出租车”这个固有印象之外对休伊有了新的认识
2016 军事 军事史 海军 特种作战
The Battleship USS Iowa(Anatomy of The Ship) 豆瓣
作者: Stefan Draminski Osprey Publishing 2020 - 1
USS Iowa (BB-61) was the lead ship in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lasses of battleships ever commissioned into the US Navy. Transferred to the Pacific Fleet in 1944, the Iowa first fired her guns in anger in the Marshall Islands campaign, and sunk her first enemy ship, the Katori. The Iowa went on to serve across a number of pivotal Pacific War campaigns, including at the battles of the Philippine Sea and Leyte Gulf. It ended the war spending several months bombarding the Japanese Home Islands before the surrender in August 1945.After taking part in the Korea War, the Iowa was decommissioned in 1958, before being briefly reactivated in the 1980s as part of President Reagan's 600-Ship Navy Plan. After being decommissioned a second and final time in 1990, the Iowa is now a museum ship in Los Angeles. This new addition to the Anatomy of the Ship series is illustrated with contemporary photographs, scaled plans of the ship and superb 3D illustrations which bring this historic battleship to life.
Rabaul 1943-44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作者: MARK LARDAS / Mark Postlethwaite Osprey Publishing 2018 - 1
In 1942, the massive Japanese naval base and airfield at Rabaul was a fortress standing in the Allies' path to Tokyo. It was impossible to seize Rabaul, or starve the 100,000-strong garrison out. Instead the US began an innovative, hard-fought two-year air campaign to draw its teeth, and allow them to bypass the island completely.
The struggle decided more than the fate of Rabaul. If successful, the Allies would demonstrate a new form of warfare, where air power, with a judicious use of naval and land forces, would eliminate the need to occupy a ground objective in order to control it. As it turned out, the Siege of Rabaul proved to be more just than a successful demonstration of air power--it provided the roadmap for the rest of World War II in the Pacific.
2019年8月20日 已读
笑死,自从海军飞机跑路之后皇军完全是在被盟军玩弄//还是英语书籍的老问题,作者对日方资料几乎一窍不通
二战 军事 历史 太平洋战争 战争
日本航空母舰全史 豆瓣
作者: 潘越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6 - 1
七十年前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在东至珍珠港、西至印度、南至瓜岛、北至阿留申群岛的广阔海上、空中范围内逞凶的旧日本海军航母机动舰队,是如何产生、发展乃至壮大起来的?本书将为读者详细解析日军航母从建造到服役直至覆灭之过程和日军在航空母舰的设计、改造及武器装备等方面所做出的各种研究与尝试,并记录有诸多令人感同身受的亲历回忆、许多不曾披露的点滴技术细节,还收录有大量珍贵照片、精美线图。
Battleships Yamato and Musashi(ANATOMY OF THE SHIP) 豆瓣
作者: Janusz Skulski / Stefan Draminski Osprey Publish 2017
Equipped with the largest guns and heaviest armour and with the greatest displacement of any ship ever built, the Yamato proved to be a formidable opponent to the US Pacific Fleet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book contains a full description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battleship including wartime modifications, and a career history followed by a substantial pictorial section with rare onboard views of Yamato and her sister ship Musashi, a comprehensive portfolio of more than 1,020 perspective line artworks, 350 colour 3D views, and 30 photographs. The wreck of Musashi has been recently discovered to great excitement in Japan, renewing interest in these iconic warships.
Janusz Skulski's anatomies of three renowned ships of the 20th century Japanese navy are among the most comprehensive of the Anatomy series with hundreds of meticulously researched drawings of the ships. Since their first publication he has continued to research the ships and has now produce a more definitive anatomy than was possible then. He has teamed up with 3D artist Stefan Draminksi who produces superb realistic renditions of the ships that bring a whole new level of detail to the portraits of the ships. This new editions is a genuine ‘Super Anatomy' containing the most detailed renditions of these ships ever seen.
2019年12月19日 已读
5月3日到12月19日,半年时间,合计240小时,终于完成了人生第一份译稿。然而新版比旧版少了很多细节,排版更是怎么看怎么别扭,大量短段落,十分零碎,似乎默认读者英文水平不行。联想起Ian Allan店长要说英国人的英语越来越不行……
二战 军事 军舰 历史 日本
灰猎犬号 豆瓣
作者: [英] C.S.佛瑞斯特 译者: 苏伊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部精妙的作品具有《老人与海》和《敦刻尔克》的气质,呈现了真实的海上战争的场景。故事发生在1942年美国宣布加入二战之后,讲述了美国海军指挥官克劳斯受盟军政府委托,带领四艘舰艇护送一支运输船队横渡大西洋时,与德国纳粹政府派出的U型潜艇群斗智斗勇、浴血奋战三天三夜的故事。尽管克劳斯是一位履职多年的海军高级军官,但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实战,经验还不如其他舰船上那些年轻的军官多。面对德国潜艇的围剿,他将如何应对,带领船队突出重围?
2021年1月7日 已读
译者在海军相关知识上看来是查了些资料,但是一遇到枪炮和军衔相关还是露馅了
打算二刷看看能不能还原灰猎犬的航迹
二战 军事 军事小说 文学 海军
“大和”与“武藏”号战列舰全书 豆瓣
Battleships Yamato and Musashi(ANATOMY OF THE SHIP)
作者: [波]雅努什·斯库尔斯基(Janusz Skulski) / [波]斯特凡·德拉明斯基(Stefan Draminski) 译者: 吴希楠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2年5月27日 已读
感谢所有在本书翻译过程中给予帮助的友人!特别是瑞鹤、大蛇、摩耶桑,以及最辛苦的编辑
军事 历史 图册 机工社 海军
海战论 豆瓣
作者: 约翰·基根 译者: 刘萌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 - 10
【当代头号军事史权威代表作】
作者约翰·基根(John Keegan,1934—2012),是享誉全球的战争史学者,当今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权威,大英帝国勋章(OBE)获得者,被评为“这个时代蕞杰出又博学的战争历史学家!”。1998年任BBC瑞思讲演人(Reith Lecturer),长期在英国桑霍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执教军事史课程,并任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研究员和瓦萨尔学院客座教授,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和皇家文学学会成员。凭借其在“军事史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Samuel Eliot Prize)。1994年诺曼底登陆50周年纪念日,他受比尔·克林顿邀请参观白宫。世纪之交,英国女王授予他千禧年百名荣誉人物勋章。基根专注于战争史研究,一生著有二十多部作品。
【海上战争的“进化论”】
海盗活动是“海上作战”的起源,但海盗与商人之间的战争也仅仅是起源而已。随着战斗规模越来越大,海上战争从发端时的单纯利益掠夺,逐渐演变成了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船只也随着战事的发展而迭代出各种不同的新形态,从初时的“人员载体”发展成了“武器载体”,甚至成为武器本身。各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器”也相应得到了发展——诸如新诞生的鱼雷与潜艇、飞机有了“舰载机”这一新身份等。
【四次关键性的海上冲突】
特拉法加海战——法国海军精锐丧尽,英国获得海上霸主地位的一战。英国海军史上的一次辉煌的胜利,英法此战中的指挥者是一对名垂青史的死敌——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国海军中将纳尔逊,和法国联合舰队主帅维尔纳夫。战争中,纳尔逊战死,维尔纳夫被俘。
日德兰海战——有史以来参战兵力蕞多、一战中规模蕞大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惟一一次全员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从而结束了以战列舰为主力舰的海战史。
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的“滑铁卢之战”,美国海军以少胜多,以一艘航母的代价摧毁了击沉日本“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
大西洋海战——战争史上耗时蕞长、蕞复杂的持久海战。二战期间,德国同英、美为争夺大西洋制海权而进行的世纪之战,也是海底梦魇——潜艇——其时代的终结之战。
从风帆战列舰直到潜艇的时代,人们究竟是怎么在海上作战的?在发现敌人舰队时,如何立即与之战斗?为什么在木制帆船时代,几乎所有伟大的海上战役都没有结果?铁甲蒸汽战舰是如何化身毁灭使者的?潜艇又是怎样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为水下幽灵的?
从木质战舰到潜艇,从初期的海盗劫掠到二战时大西洋上的大规模海战,在《海战论:影响战争方式的战略经典》中,约翰·基根除了将“海上战争”的由来道出之外,还集中描写了四次关键性的海战:特拉法加海战、日德兰海战、中途岛海战和大西洋海战。他带我们直面这些战斗的核心,并提供了一个世纪以来海上战争的非凡全景,以及海战的演变过程。 不过,他没有谈及太过具体的战争细节,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讲述指挥官的抉择、战时的判断、战争思维,以及战术、部署和新武器带来的改变等问题上,具体分析了它们给海战演变带来的影响。
2022年7月19日 已读
虽然点评区一堆水军,但是整体看下来翻译质量不苛责的话确实还可以。基根贯穿全书的几个中心思想确实很有意思。
军事 军事史 基根 指文 海军
The Navy 豆瓣
作者: W. J. Holland / Naval Historical Foundation Barnes & Noble Books 2004
This inspiring Collector's Edition was compiled by the Naval Historical Foundation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the full range of naval history and tradition. Beginning with the sea battles of the Revolution—backdrop to the famous battle cry "I have not yet begun to fight,"—and moving on to expanding maritime commerce of the mid 1860s, the pre WWII cruisers, the two Ocean war that followed, up through the nuclear-powered carriers of the Cold War, and submarines of the "New World order", this tribute to the navy celebrates over two centuries of tremendous service and innovation.
米字旗的奋战 豆瓣
作者: 朱墨青等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6
英国海上力量在19世纪达到了巅峰,米字旗飘扬在全球海洋,无人可以撼动其霸主地位。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的崛起,英国皇家海军的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舰队仍然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时至今日,英国海军依旧位居世界海军前列。本书精心挑选了英国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装备使用的部分经典战舰和二战期间在北大西洋地区进行的极具特色的海上护航作战战例,表现了英国数百年来的海军传统和不屈的战斗精神,揭示了一个海上帝国从强盛到衰落的历史过程。
地中海海战 豆瓣
La Marina Italiana Nella Seconda Guerra Mondiale
作者: (意)布拉加丁 译者: 蔡鸿幹 海洋出版社 1982
本书主要介绍了意大利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战历史。意大利海军舰艇部队训练有方,技术比较熟练,在地中海作战中经常能战胜英国的舰艇部队,但由于缺乏海军航空兵的侦察和支援,又没有先进的雷达技术设备,而且燃料严重不足,战略指导受德意法西斯头目的错误影响,终于为英美联军所败。作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海军总部的军官,熟悉当时战况,战后又参照了各方资料编写成书。
地中海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意大利海军
La Marina Italiana Nella Seconda Guerra Mondiale
意大利海军中校(退休)
Marc'A·布拉加丁 Marc'antonio Bragadin 著
蔡鸿干 译
海洋出版社出版
1982年5月第1版 1982年5月第1次印刷
统一书号: 5193·0126
特遣部队档案 豆瓣
作者: 王骅/谭飞程/方懿 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6
1940年代,美国强大的海军力量成为盟国的支柱。这支飘扬着星条旗的庞大舰队不仅独立完成了在太平洋地区歼灭日本联合舰队主力的任务,收复了许多沦陷岛屿;还在大西洋承担了相当规模的护航任务,避免了英伦三岛被纳粹德国潜艇发动的“饥饿战”绞杀的命运。本书选择了美国海军二战中装备使用的军舰和一些并不广为人知的经典战役作详细介绍和解析,展现了美国海军在战争中经历的艰难困苦和承受的重大损失,反映了美国海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理查德·希尔 译者: 谢江萍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本书描绘了从法国“浮动炮台”到著名的无畏舰诞生这段历史时期铁甲舰的发展状况。这本有着大量插图的精美书籍生动描述了英国造船业在铁甲舭发展力面激烈的内部竞争,这种竞争确立了英国的海上优势并保护了它所建立的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出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义作了精彩的补充。
蒸汽动力战舰是军事工业革命的象征。19世纪中叶,世界主要海军强国开始革新其海军,放弃了木材、风帆和球形炮弹,转而使用钢材、蒸汽机和卵形炮弹。铁甲舰是维多利亚时代辉煌的顶点,它的出现使得殖民势力夺取并控制海外成为可能。本书描绘了从法国“浮动炮台”到著名的无畏舰诞生这段历史时期铁甲舰的发展状况。
这是世界海战史上非同寻常的历史时期。世界土要海军强国很少卷入大规模作战行动。虽然重型战舰的价值早在美围内战期间的第一次铁甲舰海战巾就已得到证明,但直到1905年,俄国舰队在对马海战中惨败,铁甲舰才成为赢得战略胜利的重要手段。
在本书中,理查德·希尔生动地描述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这些最重要的海权工具的建造。他考察了快速的社会变革在世界各国海军中的表现——强化教育、新的海上使命和海军官兵训练的增强。作者还以马汉和科贝特的学说为例证研究了海战理论的发展。随后,他转而研究所有形念的海上实战,从强制部署到小规模遭遇战再到大规模海上决战。伞书以对终结了铁甲舰时代的技术进步的考察作结。
这本有着大量插图的精美书籍生动描述了英国造船业在铁甲舭发展力面激烈的内部竞争,这种竞争确立了英国的海上优势并保护了它所建立的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
理查德希尔海军少将生于1929年,毕业于达特茅斯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946年正式服役。他的军旅生涯主要在驱逐舰和护卫舭上度过,导航是他的专长。1983年,辉查德希尔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他最著名的著作包括,研究当代问题的《中等围家的海洋战略》(1986年出版);历史研究领域的《战利品》(1998年出版);丰编《插图本牛津皇家海军史》(1995年出版);理查德希尔还是《海军评论》季刊的编辑。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系列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丰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出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义作了精彩的补充。
1914-1945年的海上战争 豆瓣
作者: 伯纳德·爱尔兰 2005
两次大战期间被认为是海战的革命年代。在1914年,无畏舰是衡量各个帝国海军力量的标准。然而强大的无畏舰逐渐无用武之地.潜艇和飞机统治了海洋。战争双方也不一定在对方的视线之内交战。在解放德国占领下的欧洲及在太平洋战争中攻克日占岛屿的行动,两栖作战变得尤其重要。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新的武器使旧的战术更加有效。在飞机与潜艇结合下对交通线进行封锁,护卫和攻击成为运用海上力量的基本原则。
这种变化的进程并不顺利。国际条约的约束和削减军备的做法使新武器和开发体系须优先考虑·战中可靠的方式。许多人反对军事革命,具有潜在价值的新事物的开发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热情,使得开发进程缓慢。这种状况直到战争爆发才有所改观。
博纳德爱尔兰的著作从1914年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时代开始,囊括了整个海上力量变革的时代。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从一战爆发到二战日本投降的海上战争和战斗,并对世界海上力量的变革进程予以分析。
博纳德·爱尔兰对英国皇家海军和历史的热情来自于阿比西尼亚战争时期在马耳他的日子。后来他进了朴茨茅斯船厂,并且自豪地成为英国皇家造船高级学校的四年期学员。大学毕业后,他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技术部门,几十年里参与战舰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他对造船技术和船舶历史有着相当的兴趣。他同时写了许多关于海洋主题的书籍。本书是他的第二十五本专著。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系列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出一系列独特而极有创新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文字作出了精彩的补充。
野上隼夫军舰画作选 豆瓣
作者: (日)野上隼夫 绘 译者: 章骞 青岛出版社 2011 - 7
野上隼夫是和柚木武士齐名的军舰绘画大家,影响之大尤胜前者。他生于1931年,40岁以前在日立造船厂船舶设计部门工作,后来开始在杂志和书籍上发表舰船画,其作品曾被入选日本光风会美术展(日本国内较有名的美术展)。这本画集收录了其63幅作品,其中客轮30幅,战舰29幅,帆船4幅,主要表现二战时期世界各国的著名舰船画家对舰船形体的把握非常准确,在绘画风格上采用艳丽的色彩,画作生动细腻,明艳照人。他的作品在中国军迷中的“热度”很高,一直受到追捧。
柚木武士军舰画作选 豆瓣
作者: (日)柚木武士 译者: 章骞 青岛出版社 2011 - 7
柚木武士是世界军舰绘画领域的巨擘,他的军舰画作深刻影响了其后的很多军舰画作者。至今,他的画依然是作为各国军舰史专家研究军舰战史的重要资料。很多在历史上湮灭的名舰,在他的笔下得以“复活”。其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对于舰艇的构造和外形把握非常精确,艺术手法纯熟。他的作品在中国军迷中的“热度”很高,一直受到追捧。
最后的警戒 豆瓣 Goodreads
The Last Sentry
作者: Young, Gregory D. / Braden, Nate Naval Inst Pr 2013 - 10
For those who don’t recall, Tom Clancy’s novel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told the story of a vessel of the Soviet navy, under the old communist regime, that tried to defect to the West. The Last Sentry provides readers the true story behind Clancy’s premise by recording events that occurred aboard the Storozhevoy, a Krivak Frigate that tried to change the old Brezhnev-era Soviet Union, as it sailed from Riga in Latvia, then a Soviet satellite state in the Baltic. Some individuals in the Soviet KGB,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West believed that the ship and its crew attempted to defect to Sweden, but the truth, as always, is a bit more complex.
In 1975 the ship’s political officer, Valery Sablin, the third-ranking officer in the Soviet naval hierarchy at the time, had become so disillusioned with the party and Premier Leonid Brezhnev in particular that he decided to launch a revolution from within by sailing the Storozhevoy into the Baltic and broadcasting a manifesto to persuade the Soviet populace to overthrow or change the regime. As authors Gregory Young and Nate Braden describe quite clearly, he was influenced by the revolutionary behavior of Russian naval officers who mutinied in 1905 after the disasters of the Russo-Japanese War. The most remarkable part of the story is that a political officer—not one of the other ship officers—decided to mutiny. During the takeover, a select group of enlisted and warrant officers locked up the captain and tried to sail out of Riga harbor, into the Baltic, and then on to Leningrad. Most Western readers will be disappointed to learn that Sablin had to no intention of going to Sweden but that he wished to instigate radical change in the Soviet Union by overthrowing Brezhnev. The KGB executed him for his role in the mutiny.
Young, a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student, managed to unearth the facts of these events with the help of recently released Soviet-period KGB documents. Up to that time, most of the details of the mutiny had remained unknown, and reports of the incident in the open press were wrong. So-called experts could only guess at what had happened. Even the Swedish intelligence service, which possessed excellent intercept facilities, could not pierce the fog surrounding the events.
Unfortunately, The Last Sentry does not 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bout Soviet life during the Brezhnev years, which would allow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Sablin reached his difficult and heroic decision. Nevertheless, historians and analysts should find this Cold War text useful to their reevaluations as more facts about that era emerge. And, of course, it is a must-read for aficionados of Tom Clancy.
Capt Gilles Van Nederveen, USAF, Retired
Fairfax, Virginia
The British Carrier Strike Fleet:After 1945 豆瓣
作者: MR David Hobbs U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5 - 10
David Hobbs looks at the post-World War II fortunes of the most powerful fleet in the Royal Navy--its decline in the face of diminishing resources, its final fall at the hands of ignorant politicians, and its recent resurrection in the form of the Queen Elizabeth class carriers, the largest ships ever built for the Royal Navy. Despite prophecies that nuclear weapons would make conventional forces obsolete, British carrier-borne aircraft were almost continuously employed. This book combines narratives of poorly understood operations with clear analysis of their strategic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With beautiful illustrations and original research, British Carrier Strike Fleet tells an important but largely untold story of renewed significance as Britain once again embraces carrier operation.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上对抗·战略、战术和技术 豆瓣
作者: 诺曼·弗里德曼 (Norman Friedman) 译者: 石健 海洋出版社 2017 - 7
★享誉世界的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分析家诺曼·弗里德曼的著作
★全书共分两册,分别是“海上战争和舰队”、“主力战舰和未来的教训”,讲述了一战波澜壮阔的海上对抗,以及海战背后的战术技术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上对抗跨越了整个地球,在海上拥有比陆地广阔得多的前线,探索一战中的海上战争更能够使我们看清一战的真正面目!
★从海上战争的“战略”和“技术”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一战的著作。
★爵级司令巴斯勋章获得者、优异服务十字勋章获得者、副官、副郡尉、海军军务大臣、海军参谋长乔治·赞贝拉斯爵士亲自作序!
★英德海军在茫茫大海上的逐鹿争霸,英美海军在海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密切关系,本书深入分析了一战中各大国在战略战术及技术方面的海上博弈!
★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海上历史,海军“锻造”了现代世界。本书除了为一战的海上战争提供一个综合的、引人注目的、有说服力的历史分析之外,对当下时代也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包括英国在内的整个世界还像一百年前那样依赖于海洋。
★行文流畅、通俗易懂而又不失专业的翻译水准使读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军事阅读体验!
★美国国家档案馆、海军部、海军历史和遗产中心、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海上力量中心、法国国防部档案馆等多家单位为本书提供珍贵的历史档案和照片!
★专业严谨而又不失易读性的语言风格!
★了解海上战场如何运转,探索海军的战略战术及技术的发展变化,才能真正看懂一战!
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印象就是西线战场上血腥的僵局,虽然大部分行动确实发生在陆地上,但战争的整体形态——甚至是英国人参战的必然性——都是围绕着海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让人们知道,海上战斗空间可以成为三维的,飞机和潜艇开始引起战略、战斗、战术以及技术的革新,而这一切都是在海上发生的。本书聚焦于交战双方如何利用海洋以及阻止对方利用海洋,因此书中不仅描述了战争期间快速发生变化的舰船和武器,还描绘了海战是如何构想和展开的。战斗带来了很多惊喜:有的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如水雷和鱼雷带来的影响,但本书带来了很多以前没有探讨过的主题,如创造性的新战术,指挥和控制的改进等。期望与现实的差别不仅对战争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还左右了战后海军发展的方式。本书以一个崭新的视角,独创性地从战略、技术和战术方面重新审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也证明了一战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