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er - 标记
枪炮、病菌与钢铁 豆瓣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7.1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王道还 / 廖月娟 中信出版社 2022 - 1
1997年,在亚力提出那个发人深省的问题25年后,贾雷德·戴蒙德终于有底气写就并出版了这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一经上市,旋即引起各界激烈争论。它的颠覆性不言而喻,现代西方社会引以为傲的文明先发优势,在这本书中竟被归因于环境和地理的深刻影响。一时间,“种族优越论”支持者 无从辩驳,因为这位生理学家将1.3万年的人类历史置于演化生物学、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证据中深入探讨,并且对比了各大洲、多民族的发展速度,有理有据。戴蒙德也凭此作品荣获了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奖。
为什么欧洲人凭借枪炮、病菌与钢铁征服了新大陆,而不是非洲或美洲土著漂洋过海去征服欧洲?为什么有些社会已拥有完善的社会组织、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而有些社会仍处在没有金属工具、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状态?是什么决定了今日世界的权力和财富分配面貌?这本书尝试回答了上述问题。在戴蒙德看来,食物生产的出现使得欧亚大陆抢占了文明发展的先机,文字、技术、政府等都是粮食盈余的“副产品”;而动植物种类的多寡和大陆轴线的走向又决定了各大洲食物生产的先发与落后,这就是影响了不同种族遵循不同历史发展轨迹的终极因。因此,环境和资源的优渥滋养了西方文明在沃土上牢固生根,迅速结果,而非种族自身在生物学上具有优势。
今天,戴蒙德在书中描绘的人类历史的车轮仍在前行,现代文明社会所面临的危机却早已远超枪炮、病菌与钢铁所代表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困境。但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大流行、核武器和资源枯竭的威胁时,仍然可以从《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宏大人类历史叙事中寻找答案。
2022年全新版本,全面增补、校订译文,新增作者亲笔撰写的“致我的中国读者”中文出版序。随书附赠《解读本》,力邀15位权威专家联袂推荐、倾情解读。
2021年12月29日 想读
文学批评入门 豆瓣
9.5 (13 个评分) 作者: 汤拥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0
《文学批评入门》教材相关课程为“文学批评”,供高等院校中文系学生使用,亦适合一般文学爱好者阅读。本教材的重点不在批评理论的全面介绍,而在于引导学生将批评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教材一方面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并借助课后练习逐步提高学生撰写评论的能力;另一方面亦结合案例,对文学批评基本原理本身展开探讨,可用作西方文论等课程的辅助读物。
2021年12月20日 想读
其主之声 豆瓣 Goodreads
Głos Pana
8.7 (81 个评分) 作者: [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由美 译林出版社 2021 - 8
📬️一封来自群星的信,折射出未知的自己。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匈牙利名导乔治•巴勒菲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诗意笔触和深邃哲思探讨人类与世界的本质。人类意外发现一段来自太空的中微子信号,这个信号也许代表了宇宙中存在智 慧生物。在解读这封来自太空的信件时,人类自身的多重面相反倒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8年被匈牙利导演乔治•巴勒菲搬上大荧幕。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被译成52种语言,畅销4000余万册。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机缘巧合之下,科学家发现了来自外太空的一封中微子信件,也许这正是智慧生物的象征。我们不知道发信人是谁,该如何解读这封信的内容呢?如果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发信人呢?《其主之声》围绕谜团展开的故事,比众多冒险小说都更扣人心弦,尤其与未知的较量,激发了对世界本质、人类本性和生命为何存在缺陷等基本问题的思考。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
——梁文道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2021年12月12日 想读
幽灵 豆瓣
Gjenferd
8.0 (50 个评分) 作者: [挪] 尤·奈斯博 译者: 林立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 - 6
也许生命只教过你一件事,那就是时光无法倒流。哈利自我放逐到香港之后,以为从此远离警探生涯给他造成的创伤。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曾与哈利情同父子的少年欧雷克,因涉嫌杀人而被警方逮捕。哈利无法相信欧雷克是杀人凶手,因此返回奥斯陆试图找出真凶,挑战一桩在警方看来已经罪证确凿的毒虫命案。
为了拯救他誓言守护的少年,在律师汉斯和昔日旧友贝雅特的帮助下,哈利只身展开调查。然而他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让人彻底迷失的处境。如幽灵般神秘飘忽的贩毒组织幕后首脑,渴望权力的政客,收受黑钱的警方……没人希望哈利回来,找出真相……
2021年12月12日 想读
成为波伏瓦 豆瓣 Goodreads
Becoming Beauvoir:A Life
8.7 (133 个评分) 作者: [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译者: 刘海平 中信出版社 2021 - 3
“迄今为止最好的波伏瓦传记!”
“任何一个对波伏瓦哲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可错过的传记”
“她启发了全世界的女性,并改变了很多人的思考方式”
《金融时报》《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重磅推荐
梁鸿、毛尖、黄昱宁、张莉 共同推荐
《成为波伏瓦》是根据近几年新曝光的波伏瓦信件、早期日记等材料撰写的波伏瓦全新权威传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波伏瓦如是说。这本开创性的传记引入波伏瓦此前从未被出版的日记和信件等全新材料,把她从萨特的阴影中拉出来,使她站在属于自己的聚光灯下。这本传记将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波伏瓦,也让我们重新看待波伏瓦和萨特的关系。
本书还将呈现很多此前不为人所知的波伏瓦的个人细节,这些新的细节会增强波伏瓦的神秘感,也会使我们对波伏瓦更加着迷。为什么这位“女性主义偶像”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形象?为什么关于她和萨特的关系她会频频“撒谎”,或是声称自己不是一个哲学家?也许带着这些新的细节,我们能更进一步地去认识真正的波伏瓦。
【编辑推荐】
★依据更独家的丰富材料撰写。包括2018年曝光的克洛德·朗兹曼与波伏瓦的情书、只有法语版本的波伏瓦学生时代日记,以及对波伏瓦养女的采访等。
★作者更权威,凯特是牛津大学的波伏瓦和萨特研究专家,资料的引用整理严谨细致、权威可信,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配13张珍贵照片。《金融时报》《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评论》重磅推荐。
★为什么波伏瓦要在回忆录中抹掉其他男人,给萨特一个最重要却与事实不符的位置?隐秘的爱人?同性的伴侣?波伏瓦在自传中隐瞒了多少?
★长时间以来,人们提到波伏瓦会认为她只是“萨特的伴侣”,而这本传记,让波伏瓦从萨特的阴影下走出来,探讨她的生活、她的作品、她的思想,以及她的爱情。
【媒体推荐】
一本值得慢慢品读的书。有太多细节引人入胜,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但它值得我们花时间慢下来,去欣赏这个启迪了全世界女性以及改变了许多人思考方式的伟大女性。
——《星期日泰晤士报》
在柯克帕特里克的传记中,波伏瓦被还原到她的完整作品中,她的复杂性和她的勇敢都得以展露—而不仅仅是一句断章取义的引用。
——《文学评论》
一部值得赞扬的传记。它超越了之前那些带有厌女症情结的波伏瓦传记,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不凡女性的激荡人生和复杂矛盾。
——《爱尔兰观察报》
柯克帕特里克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去思考波伏瓦与女性主义的复杂关系,同时作者也给出了很丰富的讨论……给朗兹曼的信件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帮助我们理解波伏瓦的新资源……最重要的是,柯克帕特里克写的波伏瓦传记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波伏瓦强大的道德信仰,以及在战后她是如何将其投入到她的政治参与中的。
——《卫报》
柯克帕特里克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比之前的波伏瓦传记都更加细节详实,分析到位的波伏瓦哲学分析……她的厉害之处在于把波伏瓦的逻辑和她的生活联系了起来……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波伏瓦传记。
——《立场》杂志
柯克帕特里克不厌其烦地爬梳了波伏瓦的评论、日记以及她晚年所接受的采访,从而让我们能够重新去认识这位鼓舞人心的女性主义者、哲学家和存在主义者的丰富人生。这本传记将让新的一波读者爱上波伏瓦——像她这样的具有政治意识的女性主义者现今已寥寥无几,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她们。
——萨梅拉·哈里斯, SA周刊
这本传记十分重要,因为它给读者们提供了一个对西蒙娜·德·波伏瓦的人生和作品的基于证据的新解读,这个解读激进有力,非常必要。这部学术性的优秀传记令人叹服,它将久久地停驻在读者的心里。
——苏珊娜·利普斯科姆, 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们还需要另一本波伏瓦传记吗?当然!这本传记终于把波伏瓦的哲学思想,而不是她的情感生活作为传记的焦点了。凯特·柯克帕特里克从新发现的材料入手,带着尊敬,心怀同情,卓有见地地重新审视了波伏瓦的一生,以及她的一生是如何被她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所引导,且受限于她的境况遭遇。这本精彩的传记来得太及时了!
——托弗·彼得森,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教授、国际波伏瓦协会主席
细致的研究,优美的文笔。柯克帕特里克从最新的材料里发现了此前的波伏瓦传记里的矛盾之处,包括来自于波伏瓦自己的矛盾。《成为波伏瓦》是任何一个不仅对波伏瓦的人生感兴趣,也对她的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传记。
——菲奥娜·薇拉-格雷, 英国杜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
2021年12月8日 想读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Brain, Mind, and Body in the Healing of Trauma
9.8 (8 个评分) 作者: Bessel van der Kolk, MD Viking Adult 2014 - 9
A pioneering researcher and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experts on traumatic stress offers a bold new paradigm for healing
Trauma is a fact of life. Veterans and their families deal with the painful aftermath of combat; one in five Americans has been molested; one in four grew up with alcoholics; one in three couples have engaged in physical violence. Such experiences inevitably leave traces on minds, emotions, and even on biology. Sadly, trauma sufferers frequently pass on their stress to their partners and children.
Renowned trauma expert Bessel van der Kolk has spent over three decades working with survivors. In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he transforms our understanding of traumatic stress, revealing how it literally rearranges the brain's wiring-specifically areas dedicated to pleasure, engagement, control, and trust. He shows how these areas can be reactivated through innovative treatments including neurofeedback, mindfulness techniques, play, yoga, and other therapies. Based on Dr. van der Kolk's own research and that of other leading specialists,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 offers proven alternatives to drugs and talk therapy-and a way to reclaim lives.
2021年12月7日 想读
死梦者之歌与阴郁的抄写员 豆瓣
Songs of a Dead Dreamer and Grimscribe
作者: [美] 托马斯·里戈蒂 / Thomas Ligotti 译者: 程静 后浪丨花城出版社 2021
★恐怖小说大师托马斯·里戈蒂成名作
爱伦·坡、洛夫克拉夫特之后,惊人黑暗想象力之重现
★编辑推荐
◎ 托马斯·里戈蒂,布拉姆·斯托克终身成就奖、奇幻奖、国际恐怖文学协会奖得主,当今最为杰出的超自然恐怖小说家,是为数不多生前作品即已收入“企鹅经典”丛书的作者。
◎ 《 死梦者之歌与阴郁的抄写员》,汇集奠定里戈蒂在恐怖小说界一流作者地位的两部短篇集,全方位展现作者恐怖小说写作的精妙笔触。译自“企鹅经典”丛书新版,主要评论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华盛顿邮报》《纽约客》等盛赞。
◎ 小说曾被多次改编为影视、漫画等,对音乐及亚文化圈也有深刻影响。2014 年火爆网络的美剧《真探》,主角的部分台词被指源自里戈蒂的小说,编剧尼克·皮佐拉托后坦陈深受里戈蒂影响,无怪乎该剧和里戈蒂的小说基调极为相似。
★内容简介
《死梦者之歌与阴郁的抄写员》,汇集了处女作小说集《死梦者之歌》(1986)和之后的《阴郁的抄写员》(1991),是作者恐怖小说的成名作,因其独特风格超出了类型小说的范畴,有论者称之为“超自然恐怖”“哲学恐怖”。小说多描写隐藏在我们生活中隐秘的事,通过一些古怪的事件,试图重新审视现代社会,探究其中的薄弱之处,给我们探究生活内涵的别样目光。比如第一篇《欢闹》,场景设定在晚上戴维·芒克医生家的客厅,他刚到诺尔盖特小镇监狱任职,他和妻子莱斯莉闲聊一个病人某约翰,这个病人做小男孩模样的工艺品。
★媒体推荐
◎里戈蒂,三次布拉姆·斯托克奖得主,最好的短篇恐怖小说家……理解作者不停歇的恐惧风暴的世界,本书是最佳入门。 ——《纽约时报书评》
◎《死梦者之歌》充满了不可言喻的、令人震惊的乐趣……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洛夫克拉夫特和爱伦·坡之间吧,它属于那里。 ——《华盛顿邮报》
◎实验性和荒诞性,他编织出腐朽的人性、不可企及的疯狂以及不同于任何恐怖电影的噩梦世界……读完这些,你可能再也睡不着了,但这是值得的。 ——《名利场》
◎作为当代恐怖小说的被崇拜者或“秘密”,里戈蒂将随着这本集子的发行而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本集子汇集了他的前两本“哲学恐怖”作品。 ——Flavorwire
◎(一位)隐秘的恐怖大师……里戈蒂写的是哲学性的恐怖作品,摒弃了喷涌而出的血腥,而聚焦于存在性恐惧的洪流。几十年来,里戈蒂一直是恐怖作家的恐怖作家,但他可能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Men's Journal
◎里戈蒂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的沉浸式哥特式小说使大多数恐怖故事看起来像发条玩具一样无害。——《西雅图时报》
◎这两本(集子)都是开创性的作品,是宇宙恐怖小说迷的必读之作……此外,不仅仅是恐怖小说读者(包括我自己)可以欣赏托马斯·里戈蒂,因为他也表现出了华丽的文学感觉,他的散文是那种经常需要多次重读才能充分品味其结构之优雅和余味的,甚至是感官的愉悦。他完全当得起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威廉·盖伊,甚至非流派作家乔纳森·勒瑟姆和村上春树等人得到的赞扬。 ——Lit Reactor
◎在恐怖小说史上,托马斯·里戈蒂拥有一个最为安静、最为精彩的写作生涯。他是一位精练、睿智又极富创造力的作家。 ——《费城询问报》
★名人推荐
◎托马斯·里戈蒂是一位不同等级的大师,实际上是一个不同的物种。要是他试过,他可能无法伪装,然而他从未尝试过。他的写作就像恐怖的化身。 ——特伦斯·拉弗蒂,《纽约时报书评》
◎被誉为唯一能与爱伦·坡和洛夫克拉夫特齐名的当代美国作家......无论所描述的事件多么可怕,里戈蒂的行文总是精练又恰到好处。 ——迈克尔·德里达(普利策奖得主,专栏作家)
2021年12月5日 想读
森林、冰河与鲸 豆瓣 Goodreads
8.7 (81 个评分) 作者: [日]星野道夫(Michio Hoshino) 译者: 曹逸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12
编辑推荐:
1、“摄影界的芥川奖”得主佳作重现:“一张照片,一盒卷。”甄选120幅标志性的极地摄影作品,记录星野道夫旅居北极二十年光影。
2、作者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首次披露:收录《西伯利亚日志》(1996年6月30日~7月27日),记录星野道夫最后时光的点滴瞬间。横跨白令陆桥,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英雄的最后一抹色彩。
3、六十四开文库本,向日文初版致敬:星野道夫自然文库系列三书,开本小巧,顺纹易翻;通勤旅行,熨帖称手;专色封面,醒目耐磨。熊伴野趣,雪映清凉,身未动,心已远。
内容简介:
《森林、冰河与鲸》是生态摄影师、旅行作家星野道夫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曾连载于《家庭画报》,后因作者在堪察加半岛遭遇棕熊袭击,不幸离世,戛然而止。这部夹杂着人类学田野笔记的趣味的图文旅行手记,被星野道夫研究者誉为高峰和经典。书中,他从阿拉斯加东南部开始,一路向北,跨过白令海峡,再向西,完成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从美洲到亚洲的文化寻根之旅。途中,作者记录下与部族长老的会面,以及找寻神话起源的经过,以及森林、冰河与鲸,三个关键词串联起一个永恒的主题——时间。回到洪荒,从自然中获得直觉与领悟,坚持不懈地用照片与文字去表现真理,以体验和温度,得到幸福。
2021年12月5日 想读
废墟的故事 豆瓣
A Story of Ruins: Presence and Absence in Chinese Art and Visual Culture
9.1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巫鸿 译者: 肖铁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7
寒烟衰草,古木遥岑,丰碑特立,四无行迹,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废墟”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该何去何从?
本书在全球语境中思考中国的美术和视觉文化,分析了一系列丰富的传统和当代视觉材料,包括绘画、碑拓、建筑、摄影、电影、印刷品,以及装置与行为艺术,讲述属于中国的 “废墟的故事”。
2021年12月1日 想读
小团圆 豆瓣 谷歌图书
8.8 (27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3
◑张爱玲长篇小说代表作,据张爱玲手稿整理出版。原稿共619页,1976年完成后,张爱玲寄给香港的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后因各方原因未能发表;2009年2月,经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授权,皇冠出版社首次出版单行本。
◑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张爱玲
◑全新精装,臻美典藏,月亮构筑起的永恒传奇。
2021年11月24日 想读
The Power of the Dog Goodreads 豆瓣
The Power of the Dog
作者: Thomas Savage Back Bay Books 2001 - 6
First published in 1967, Thomas Savage's western novel about two brothers now includes an afterword by Annie Proulx.
Phil and George are brothers, more than partners, joint owners of the biggest ranch in their Montana valley. Phil is the bright one, George the plodder. Phil is tall and angular; George is stocky and silent. Phil is a brilliant chess player, a voracious reader, an eloquent storyteller; George learns slowly, and devotes himself to the business.
Phil is a vicious sadist, with a seething contempt for weakness to match his thirst for dominance; George has a gentle, loving soul. They sleep in the room they shared as boys, and so it has been for forty years. When George unexpectedly marries a young widow and brings her to live at the ranch, Phil begins a relentless campaign to destroy his brother's new wife. But he reckons without an unlikely protector.
From its visceral first paragraph to its devastating twist of an ending,
will hold you in its grip.
WITH AN AFTERWORD BY ANNIE PROULX
2021年11月21日 想读
第一人称单数 Goodreads 豆瓣 谷歌图书 谷歌图书 Goodreads
一人称単数
7.1 (114 个评分) 作者: [日]村上春树 译者: 烨伊 文治图书·花城出版社 2021 - 11
睽违六年!村上春树2021全新短篇小说集《第一人称单数》。11.18全网现货发售!
当世界不断变迁,唯有故事留住刹那光景。
8篇第一人称叙事小说,重现村上式奇幻青春物语。
再不相见的男女···名为村上春树的角色···偷人姓名的品川猴···夏日气息与摇滚乐……
★村上回归第一人称叙述,代入感强。尽显故事的魔力!
村上作品中《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寻羊冒险记》都以第一人称写成,作家更善用“第一人称”叙事写作。8篇第一人称叙事小说,重现村上式奇幻青春物语。村上回归初心之作!作家本人直言“再一次站在最初的位置上,迎接全新挑战”——村上春树
★暌违六年!村上春树2021全新短篇小说集,村上春树回归之作!
继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6年之后!继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3年之后村上春树正式小说作品。一经上市引发读者热评:“在疫情时代,还得是村上的书。读村上的小说能让人获得治愈。”马家辉微博点评:这书是短篇小说集,干净利落的故事,似回到了《挪威的森林》的笔调风格。
短篇小说,是一个世界的无数切口。
“第一人称单数”是截取世界某个片段的“单眼”。这样的截面越来越多,“单眼”就成了无穷交错的“复眼”。到那时,我便不再是我,你也不再是你。到那时,会发生什么?不会发生什么?欢迎来到“第一人称单数”的世界。
八篇小说中《石枕上》忆起大学时与打工相遇的文学少女偶然间的情感交流。
《奶油》写出无法在生活中获得解释、不合逻辑却又扰乱心灵,脱离现实的质疑,耐人寻味。热爱爵士乐的村上也写下这篇似真似幻的音乐小说《查理·帕克演奏波萨诺瓦》,故事中音乐报导的写手虚构了一张梦幻专辑,却因此衍生出如梦境与真实世界的奇异接轨。《和披头士一起(With the Beatles)》和披头士的专辑同名,是充满往日夏日气息与摇滚乐的初恋青春纪事……
值得注目的还有《养乐多燕子队诗集》,除了洋溢着对棒球的热爱,更结合了诗作、散文体裁,也是继《弃猫》后再次难得揭露少时与双亲的生活回忆。令人印象深刻的《狂欢节Carnaval》谈论丑陋,也等于谈论美丽,更兼论善恶,引人反复思索在生活这个面具底下的素颜,究竟是恶灵或是天使?《东京奇谭集》中非常受到读者喜爱的《品川猴》,此猴再次登场于续篇《品川猴的告白》,揭露品川猴启人疑窦的身世之谜与极致的恋情,极致的孤独。同名篇章《第一人称单数》,在春夜满月里的酒吧中发生了一段质疑自我的邂逅,故事结束了却余韵未了,彷佛跌入晦暗的酒吧空间,以小说开启一个不眠的微醺之夜。
八个题材视角各异的精彩短篇,可以说是迈入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的村上春树,回望人生爱与死主题的珠玉之作连发。结合了短歌、散文、音乐与小说,展开村上风格的全新复眼小说。阅读村上小说,徜徉文学世界,活着不就是一首对于青春、爱与死亡的追想曲!
磨铁·文治图书荣誉出品。
2021年11月19日 想读
浪潮之巅 豆瓣 Goodreads
8.6 (138 个评分) 作者: 吴军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 8
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几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从一百年前算起,AT&T 公司、IBM 公司、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思科公司、雅虎公司和Google公司都先后被幸运地推到了浪尖。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它们都极度辉煌过。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这些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及科技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
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因此,本书也系统地介绍了影响到科技浪潮的风险投资公司,诸如 KPCB 和红杉资本,以及百年来为科技捧场的投资银行,例如高盛公司,等等。
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然的规律。本书不仅讲述科技工业的历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规律性。
2021年11月15日 想读
未来简史 豆瓣
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7.9 (196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2
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zui大的一次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
2021年11月15日 想读
在威士忌和墨水的洋流 豆瓣 Goodreads
The Recovering: Intoxication and its Aftermath
作者: [美]莱斯莉·贾米森 译者: 高语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6
似乎有两种作家,一种在酗酒,另一种酗过酒。
作家与酒精的爱恨纠缠是贯穿文学史的地下甬道。作为一名备受瞩目的作家,莱斯莉·贾米森也不例外:13岁第一次醉酒,二十出头在人生的窄门滑入酗酒的螺旋,戒酒六年,两度复发......这最终促使她将探究的目光转向了酒精与创造力的关系。
《在威士忌和墨水的洋流》是一本回忆录、一种 文学批评,也是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一系列新闻调查。它聚焦于那些在酒精中浮沉的文学艺术天才。威士忌是他们汲取的液体,墨水是他们挥洒的液体,但他们的生命中还有很多其他液体——血、汗和呕吐物,他们的身后是复杂的生理、心理、社会现实,同样不容忽略的是,他们因戒酒而成就的事。贾米森以诚恳的剖析和动情的自白,洞穿了每一个人心灵的饥渴,并由此改写了狄奥尼索斯的神话,大声宣告:戒除与复原的故事可以比上瘾和脱轨更迷人。
一本有关上瘾的文学传记,一场与史上熠熠闪光的文学艺术群星及其作品的跨越时空生死的精神对话:雷蒙德·卡佛、斯蒂芬·金、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玛格丽特·杜拉斯、比莉·荷利戴、艾米·怀恩豪斯......重审被威士忌浸透的神话。
媒体推荐:
一本真诚的重磅之作……必须一读。 ——斯蒂芬·金
在精神痛苦及其慰藉这一主题上,恐怕没有比莱斯莉·贾米森更好的作家了。
——《纽约客》
贾米森是一位令人心旷神怡的聪明作家,她的语句峰回路转,令人时而喘不过气来,时而紧张不安。她没有揭示自己为何喝酒的秘密,而是做了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挖掘每个瘾君子内心巨大的空虚,以找到一些深刻的东西。
——《时代》
一本庞大、引人注目、雄心勃勃的书……它的出版标志着近十年的名著阵容又增添了一名重要的新成员……贾米森以优雅而精确的方式思考、越过那些浸透威士忌的神话……她感兴趣的是另一件事:戒酒可能会令人形成自己的传奇,并不会减一分激情,且终究会更富于创造性。
——《大西洋周刊》
贾米森编排了一首多音部的普适之歌,歌唱缺失、羞耻、投降、不确定性和无情的救赎……智慧无处不在,天才永不逃避。就其本身而言,《在威士忌和墨水的洋流》是一个优美的例子,在这里,深思熟虑和自我意识成了艺术。
——《波士顿环球报》
一场犀利而深入的新闻调查:20世纪30年代的上瘾者改造体系、对“快克母亲”的法庭围剿、遍布全美的匿名戒酒组织......透视美国社会下沉的另一面。
诚恳动情的自白式写作:作者上瘾的亲身经历作为贯穿全书的线索,几近残酷的自我剖白与人性拷问,一次探索、质疑、释放与治愈心灵的潜入式旅程。
2021年11月13日 想读
我是谁,或什么 豆瓣 博客來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Mind's I: Fantasies And Reflections On Self & Soul
9.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侯世达 / [美] 丹尼尔·丹尼特 译者: 舒文 / 马健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7
“心灵/心智(mind)是什么?我是谁?纯粹的物质能思考或感受吗?灵魂(soul)在哪里?面对这些问题时,人人都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编纂此书,为的是尝试展示这些困惑,让它们变得生动鲜明。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直接回答这些大问题,而是要动摇世人的思维:既包括那些有着严肃坚定的科学世界观的人,也包括那些对人类灵魂怀有宗教或者灵性主义想象的人。我们认为,目前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根本反思,然后才能期望人们在‘我’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上达成共识。因此,本书旨在刺激、扰乱和迷惑读者,让显而易见的东西变得奇异起来,也许还会让奇异的东西变得显而易见。”
出于上述动机,二位主编为本书选文27篇,包含了从科幻小说、戏剧对话到哲学论文多种文体,除两位编者的作品外,更有图灵、博尔赫斯、道金斯、内格尔等重要人物的代表作。各篇文章围绕自我感、精神是否存在及有否特性、身心关系、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自我”特性等经典问题分类编排,每篇结尾均附主编者的评论反思。选文、反思及二者间的隔空对话,各有精彩与妙趣,对理解相关哲学认知问题、生物问题、人工智能问题等应大有助益。
2021年11月5日 想读
寄生獸10 豆瓣
9.3 (11 个评分) 作者: 岩明均 译者: 傅國忠 東立 1999
(完結篇)與後藤的戰鬥中,新一雖然獲救了,但卻失去了右手。數天後,後藤被殺死的區域陸續傳出有人被殺的消息,雖然沒有了米奇的幫助,但新一仍然決定前去確認後藤的生死,果然發現了後藤,但沒有右手的新一,並不是後藤的對手……
2021年10月21日 想读
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 豆瓣 Goodreads
Why Does He Do That?: Inside the Minds of Angry and Controlling Men
作者: [美]伦迪·班克罗夫特 译者: 余莉 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11 其它标题: 他为什么打我
我需要挑选一个简单的词,用在那些一再不尊重、控制、侮辱和贬低伴侣的人身上,任何一种这样的行为都可能对女性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她困惑、抑郁、焦虑和害怕。因此,即便你的伴侣不是家暴者,这些内容也有助于你认清你们之间的问题,有助于你提前采取措施,走向更令人满意、更能获得支持和更不可侵犯的方向。” 全球家暴咨询先驱者班克罗夫特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与研究经验,结合实际案例,对家暴者和家暴行为进行全面剖析,力图帮助读者全方位、科学性地认识家暴,祛除大众普遍的错误认识,给予家暴受害者切实可行的建议指导,为困境中的人提供基本指南。 重要的是,不要让你的伴侣扭曲你生活的镜头,强行进入画面的中心。 你的生活应该是属于你的,你值得拥有自己的生活。
2021年10月18日 想读 有翻译了!好棒!这本书多了解家暴困境很有帮助。
我的文档 豆瓣
Mis documentos
作者: [智] 亚历杭德罗·桑布拉 译者: 童亚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10
这本书中11个题材各异的故事,安静地存于电脑的文件夹中。它们带着童年的回忆和对异域的狂野幻想,模糊了自传和小说的边界;它们自成一体,又彼此联系。国立中学那个预测所有人都考试合格却唯独自己考试未过关的学生,被武装强盗打劫却又对强盗千恩万谢的年轻恋人,在灼人的烈日下冻死的世界上最怕冷的智利人……故事的主角们,带着历史的真实和诗意的荒诞,共同构成了一幅风格独特的小人物画卷。
《我的文档》是智利著名作家亚历杭德罗·桑布拉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出版于2015年,被《波士顿环球报》评为该年度最佳图书之一,并进入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决选名单。
2021年10月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