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M·福斯特 译者: 马爱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9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是E.M.福斯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尽管篇幅不长,却奠定了他长篇小说的基本调子。在他的笔下,对人对事,客观的冗长的描写和交待,不再是长篇小说的特点。小说的故事和情节,都是在引人入胜的叙述、简练的描述和交待以及人物的对话中展现出来的。事件的突然性,尤其死亡事件的突然性,成了福斯特长篇小说的特点。 多种事件对主人公以及周围的人的影响,是福斯特最为关注的,也是他的小说具备现代性的重要元素。
霍华德庄园 豆瓣
Howard's End
作者: 福斯特 译者: 苏福忠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9
《霍华德庄园》是福斯特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通过姐妹俩——玛格丽特和海伦——的婚姻生活,描写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吸收和重组的现象,从而揭示了英国二十世纪初现代国家的形成以及国民性格重塑的痛苦过程。殖民地和工、业化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在书小均有准确的反映和折射,小说因此具备了令人信服的现代因素。
2010年1月28日 已读
2010.01.15~2010.01.28
编辑错误就不提了,和其他书相比,它还算是少的(唉,要求、标准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下滑,不知道是出版社的幸运,还是读书人的悲哀),关键是前言里还存在常识错误……呃,这就很不应该了。翻译上也有一些问题,如果说句意可以是原文如此的话,书中那么多中国北方俚语就实在让我很难接受了。
亲情 名著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心是孤独的猎手 豆瓣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8.7 (131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森·麦卡勒斯 译者: 陈笑黎 上海三联书店 2005 - 8
《心是孤独的猎手》作者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和最具震撼力的代表作,居“现代文库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第17位,曾被评为百部最佳同性恋小说之一。
故事的背景类似于《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炎热的南方小镇。小说中两个聋哑男子的同性之爱令人感动,而同性之恋又是若有若无的,时而激烈,时而沉默。主旨凸显的是麦卡勒斯式的主题: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伤心咖啡馆之歌 豆瓣
Ballad of sad cafe : the novels and stories of Carson McCullers
8.1 (90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森·麦卡勒斯 译者: 李文俊 上海三联书店 2007 - 7
《伤心咖啡馆之歌》收入了麦卡勒斯的七篇中短篇小说,其中包括最著名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以及麦卡勒斯十七岁时发表的处女作《神童》。
诸篇小说的背景多样,有都市生活的,有大学生活的,也有家庭生活的,但其反映的主旨似仍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那种没来由的孤独感。书中除《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家庭困境》曾被引介入国内,其余均为首次面世。
小猫杜威 豆瓣
7.6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薇奇·麦仑 / [美] 布赖特·维特 译者: 马爱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
那年最冷的一个晚上,小猫杜威出生只有几周,就被丢进斯潘塞图书馆的还书箱。图书馆馆长薇奇·麦仑是单身妈妈,以前的丈夫是个酒鬼,遭受着自家农场的破产和罹患乳腺癌的痛苦,但仍然坚强地生活着。第二天早晨,她发现了小猫杜威。
小猫杜威获救后勉强撑起一瘸一拐的腿脚,以充满感激和爱的姿势,磨蹭每一只抚摸它的手,赢得了薇奇的心,也赢得了图书馆所有人的心。
在随后的十九年里,小猫杜威用热情、温暖、谦虚和敏锐的第六感(小猫杜威总是知道谁最需要它),感动和吸引着小镇居民。
小猫杜威的名气,从一个小镇传到另一个小镇,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最终闻名世界。
小猫杜威不再只是一个朋友,它成为了人们的骄傲,成了逐渐从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中恢复过来的小镇的骄傲。
隐之书 豆瓣
Possession
7.7 (1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A·S·拜厄特 译者: 于冬梅 / 宋瑛堂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5
1986年9月某日,上午10时,文学研究助理罗兰,静静地坐在伦敦图书馆里他最钟爱的小桌旁,桌上躺着一本“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诗人”艾许的藏书,一本满是尘埃的大书。厚实的封面早已弯曲开裂,一圈圈肮脏的白色布带缠在书上,尽头处打了一个匀称的蝴蝶结。罗兰打开图书,打开这本自纳入图书馆之后就再也不曾有人翻阅过的图书。11时15分,第300页,一沓对折起来的完整稿纸赫然露出。罗兰小心翼翼展开稿纸,是两封信,他一眼就认出,文字出自大诗人流畅的手笔。信开头写道:“亲爱的女士……”
现实中的罗兰,猛然间打开了一个埋藏了百年的秘密,他自己的人生际遇也随之完全改变了……
2009年12月18日 已读
2009.11.26 ~ 2009.12.17
书(拜雅特的书)是好书,但“书”(南海出版社的这部译作)算不上是好书。
再次验证了“诗歌是不能翻译的”这句话,不知道别的读者观点如何,反正我是没从译作的诗歌中感受到任何美感;兰蒙特的信中充斥着破折号,不知是原文若此,还是译者的口味,总之看得我心惊胆战——从没见过这么疯狂的破折号的用法;不但译者不在状态,本书的文字编辑似乎也经常开小差,多次出现译名不一致的情况,甚至在紧挨着的两个自然段内,同一个人名有两种译法。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文学 爱情
绿蒂在魏玛 豆瓣
Lotte in Weimar
作者: [德]托马斯·曼 译者: 侯浚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7
歌德年轻时狂热地爱上了美丽的少女绿蒂,两人情投意合,可是姑娘已名花有主,不能接受这份爱;他只得怅然离去。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促使歌德以绿蒂为原型写下了震撼几代青年人的不朽的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在同歌德阔别44年后,绿蒂携女儿来到魏玛,这座曾给她带来欢乐和痛苦的小城顿时沸腾起来,人们蜂拥而至,想一睹歌德昔日心上人的风采。可是上了年纪的歌德对绿蒂十分冷淡,不愿过多追忆往事,这使绿蒂非常不快,一连几周闭门不出。一天歌德邀她看戏,回家途中两人同坐一辆马车,此情此景似曾相识,不禁勾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都向对方倾诉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情况,对往日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小说再现了男女主人公当年缠绵悱恻的爱情和当时绚烂多姿的社会风貌;被认为是《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补充和接续。
本书是德国大文豪、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的一部名著。作者摘取歌德与青年时代的恋人在魏玛重逢这一段史实,既塑造了歌德的伟大形象,也描写了这位伟人的渺小一面。
船讯 豆瓣
The Shipping News
8.1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妮·普鲁 译者: 马爱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6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失败的中年男人重获新生的故事。
纽约三流记者奎尔·卑微地苟活到36岁还从未得到过这个世界一次的肯定,在生活和婚姻全线崩溃后,带着两个幼小的女儿,和年迈的姑妈一道,回到祖居的加拿大纽芬兰岛、四十余年无人居住海边老屋,在内心同样伤痕累累的当地众多小人物的帮助下,终于摆脱了因丑陋相貌和失败人生所造成的心理阴影,找到了自己微小的人生位置,以及相应的事业和不再迟疑的爱情;而在这生存环境严酷到了极点的不毛之地,面对吞噬生命的大海、巨浪、冰雪、疾风,这一群边缘小人物互相援手,各自获得了生命的救赎和重生的欢悦。
粗砺平淡的风格,压抑的深情如同潜流暗涌,全书仿佛是对那些被这世界唾弃却不自弃的边缘人、失意者内心褶皱和创伤的一次抚平与修复。
风之影 豆瓣
La Sombra del Viento
8.1 (47 个评分) 作者: [西班牙]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 译者: 范湲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0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巴塞罗那,达涅尔十一岁生日那天,父亲带他前往“遗忘之书墓园”,这是一座专门收罗为世人所遗忘的各种书籍的图书馆。在父亲的怂恿之下,达涅尔挑了一本胡利安·卡拉斯的小说《风之影》,并且深深为之着迷。于是他开始寻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却惊讶地发现一名自称“谷柏”的畸形男人,正四处寻找卡拉斯的所有著作,并欲将之焚毁殆尽。而达涅尔手中的这本《风之影》很可能是最后一本。原本一场单纯的文学寻根之旅,却意外开启了通往巴塞罗那阴暗过去的恐怖冒险之门。当神秘作者胡利安的轮廓一点一滴浮现时,达涅尔的人生却也逐渐和他产生重叠,若不及早找出真相,他身边的至亲至爱,都会沦为谋杀、魔法与疯狂的牺牲品……
这是一段因追索书中潜藏的灵魂而展开的传奇旅程。在巴塞罗那的光与影中,人性、爱欲、仇恨重重交叠,飘荡如风中的幻影。
2009年10月28日 已读
2009.10.28
我爱米盖尔·莫林纳!
重温2018.04.15 ~ 2018.04.27
重温时发现,翻译真的不怎么样,不仅文学性欠奉,而且很多专有名词译得很古怪,卡塔卢尼亚云云。
侦探 外国文学 小说 悬疑 惊悚
长日留痕 豆瓣
The Remains of the Day
8.2 (1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石黑一雄 译者: 冒国安 译林出版社 2008 - 5
本书是著名英籍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之一,曾获1989年“布克奖”。史蒂文斯作为一名追求完美的男管家,服务于达林顿府三十余年。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尽力使自己成为男管家中的杰出人物,追求这一阶层所特有的“尊严”,同时,他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作者以最能代表英格兰社会和文化特征的男管家为主角,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英格兰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与人的思想意识。
推销员之死 豆瓣 Goodreads
8.5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米勒 译者: 英若诚 / 梅绍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7
《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戏剧创作的巅峰之作,荣获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推销员威利·洛曼因年老体衰,要求在办公室里工作,却被老板辞退。威利懊丧之下,责怪两个儿子不务正业,一事无成。儿予反唇相讥,嘲笑他不过是个蹩脚的跑街罢了。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的美梦,现在全都幻灭了,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他梦呓似的与他那已故的、在非洲发财致富的大哥争论个人爱好的事业,最后他为使家庭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在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该剧体现了米勒的悲剧现实化、生活化的特点,揭示了美国梦的真谛,告诫我们单纯地追求物质的富足并不能带来精神的自由和充实;否则,梦成虚妄,必然导致毁灭。本书为《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和《都是我的儿子》合集,是阿瑟·米勒代表剧作集。
2009年9月20日 已读
2009.09.20
《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非常精彩,尤其是前两部,《都是我的儿子》这部陈良廷的翻译不及前两位好。
名著 外国文学 戏剧 文学 美国
追风筝的人 Goodreads 豆瓣
The Kite Runner
8.4 (1062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009年8月15日 已读
2009.08.15
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怎的,前半部分的遣词造句好像有些做作,到了后半部分,不知道是书变了,还是我变了,感觉真诚动人起来了。
外国文学 小说 种族
铁皮鼓 豆瓣
Die Blechtrommel
8.4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格拉斯 / [德] 君特·格拉斯 译者: 胡其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铁皮鼓》是格拉斯的代表作。
三岁的奥斯卡无意中发母亲和表舅布朗斯偷情,又目睹纳粹力的猖獗,便决定不再长个儿宁愿成为侏儒。从此在他的视角里,社会和周围的人都是怪异和疯狂的。他整天敲打一只铁皮鼓,以发泄对畸形的社会和人世间的愤慨。尽管他子不高,但智力超常,聪明过人。邻居女孩玛丽亚来照顾他,两个发生了性爱,怀孕后她却嫁给了父亲,生下了库尔特。奥斯卡随侏儒杂志团赴前慰问德军,三年后回到家中,苏军攻占了柏林,父亲吞下纳粹党徽身亡。埋葬父亲时奥斯卡丢掉了铁皮鼓,同时亲生儿子库尔特用石子击中了他的后脑勺,使他倒在坟坑中,流血不止;不过他就此开始长个儿,尖叫使玻璃破碎的特异功能也随之消失……
小说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根据《铁皮鼓》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获得了1980年奥期卡最佳外语片奖。
莫瑞斯 豆瓣
Maurice
作者: [英] 爱·摩·福斯特 译者: 文洁若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 10
这是一部描写同性恋情的小说,莫瑞斯和克莱夫是剑桥大学的同学,他们背负社会歧视的压力相爱三年,克莱夫突然提出中止这段感情,遂与安妮结婚。这一变故使莫瑞斯几乎精神崩溃,走上自杀的道路。他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谴责自己有罪,直到遇见深爱他的猎场看守者阿列克为止……
原文初稿完成于1914年,萧乾与作者福斯特交谊甚深,是有幸读到此稿的唯一的中国人。萧乾去世后,其妻文洁若以全新的译本来纪念两位作家之间弥足珍贵的友谊。
古墓之谜 豆瓣
作者: 阿加莎·克里斯蒂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 - 10
艾米·莱瑟兰明显地感觉到一种罪恶正在哈沙尼的古墓挖掘场酝酿,这种罪恶与著名的考古学家雷德纳博士的妻子,“美丽的路易丝”的到来有关。预计几天后赫尔克里·波洛就会顺便拜访这个挖掘场。但是,随着路易丝遭受恐怖幻觉的折磨愈加强烈,整个考研队的气氛变得愈加紧张,几乎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波洛的到来也许太迟了……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豆瓣
A Room with a View
7.1 (1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M·福斯特 译者: 巫漪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E·M·福斯特(1879-1970),英国二十世纪小说大师,著名散文家、评论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福斯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亦是他最为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篇章。
一位出身英国书香之家的中产阶级淑女露西在弗洛伦萨旅行时,遇到英国青年乔治,乔治对她的倾慕令她禁不住心动,当露西与乔治在英国重逢后,露西的真情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她冲破传统,解除既定婚约,选择了跟她相爱的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也成为影史经典。
最后的圣殿骑士 豆瓣
5.6 (5 个评分) 作者: 雷蒙德·库利 译者: 秦维杜 上海译文 2006 - 7
《最后的圣殿骑士》主要内容包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梵蒂冈史前古物展”的开幕之夜,四名圣殿骑士装扮的蒙面人突袭而入,人肆掠夺财宝,几乎杀死了所有在场之人。为了找回这批无价之宝,美国联邦调查局协同梵蒂冈派来的使节展开了对这四名骑士的大范围追捕,然而疑犯却接二连三地死十非命。这场看似单纯的劫案似乎暗藏重重玄机。
年轻美貌的考古学家特斯•蔡金是此次抢劫的幸存者,她目睹了整个掳掠过程,并偷窥到四名掠夺者中的首领仔细挑选了一件看似平凡、实则奇特的珍品——古老的密码机。
随后,特斯•蔡金与美国联邦调查局年轻有为的负责人肖恩•赖利通力合作,展开了一场生死追踪,一路把案子侦破到了1291年的十字军东征时代,他们发现,密码机所拥有的神奇而又重大的力量其实通向了一个让人噤若寒蝉的秘密。于是他们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从纽约前往梵蒂冈,途经土耳其,最终抵达希腊一个杳无人迹的荒岛……
众所周知,只要拥有圣殿骑士的巨大财富和那个秘密,就具备了能够全盘摧毁基督教的无上能力。特斯•蔡金和肖恩•赖利最终发现了那个秘密,但是在这个秘密跟前,他们作出了惊人的决定。
卡斯特桥市长 豆瓣
作者: [英] 托马斯·哈代 译者: 曾胡 译林 2002 - 10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性格鲁莽倔强的亨查德年轻时曾经在酒后犯了大错,将妻女卖给了一个水手。若干年后他当了卡斯特桥市长,他的妻女突然出现,一家人团圆,此后他还找到了一个能干的苏格兰人做助手。然而他性格上的弱点再一次击垮了他。他一步步落魄,直至众叛亲离,凄凉死去。作者借故事的各种阴差阳错和戏剧性冲突,抒发了“性格即命运”和“幸福不过是一段偶然的插曲”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