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手风琴罪案 豆瓣
作者: [美] 安妮·普鲁 译者: 曾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4
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手风琴见证录”,或“移民血泪史”。它以一台绿色键钮手风琴为主要媒介,讲述了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末一百多年问,拥有这台手风琴的八个移民美国的家庭在不同历史时期遭遇的变故——手风琴的主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死于非命;这台手风琴将原籍不一、背景各异的人——意大利人、德国人、墨西哥人、法国人、波兰人、爱尔兰人以及挪威人——联系在一起.串成了一部以多个普通人为主角的美国多民族融合史,也记载了美国社会的百年变迁.颇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作者手法新颖,笔下的故事读来令人惊骇。
一位具有卓越叙述才华的作家……普鲁夫人的非凡新作《手风琴罪案》……会给所有的粉丝带来愉悦,并将产生很多新的粉丝……她以令人惊叹的生动和幽默描写下层社会的生活,以令人兴奋的才情调动起读者的各种感官。
——布鲁克·艾伦《华尔街日报》
《手风琴罪案》既叫人感到惊惧不安,又惊人地丰富、深刻,书里充满了出人意料之笔。
——罗伯特·富尔福德《环球邮报》
这是一本好书,不过如果你不害怕迈入一个令人心痛不已的世界,那就读吧。
——琳达·林谷维克
2012年5月18日 已读
2012.03.14 ~ 2012.05.18
一些粗鄙的、冷漠的、卑微的生命被这个世界玩弄,无论他们反抗与否,最终的结局都是失败。书中几乎没有可爱的人物,却能激起读者深深的同情,随之还有心底泛起的凉意。这就是安妮·普鲁的功力吧。
历史 外国文学 安妮·普鲁 小说 文化
老谋深算 豆瓣
作者: [美]安妮·普鲁 / Annie Proulx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老谋深算》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中2002年度美国文学入选作品。该书以环球猪肉皮公司的养猪选址员鲍勃・道乐主人公,以他出差选址过程中的经历为情节主线,串起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北部草原上独特的风土人情、牛仔传奇和印第安人的故事;展现了长条地美国而狂暴的自然风光;风车、牧场、沙尘和风暴光天气。为了守住这片家园,以老艾斯为首的长条地人与外来强势力量的侵蚀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抗争……
2012年3月14日 已读
2012.02.17 ~ 2012.03.13
喜欢普鲁,既有女性的细腻敏锐,形容词的使用出神入化,又兼具男性的粗犷洒脱,落笔干净利索,绝不拖泥带水黏黏糊糊。全书刻画了长条地的风土人情,美丽的牧场、老迈的城镇、固执的居民,所有这一切都在顽强地抵制着外界加诸其身的种种改变,然而又不得不随之渐渐改变。道乐作为不在此山中的旁观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毛桶镇那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现代经济体吞噬、同化的未来,但西部精神的感召又使他不愿相信自己的理性判断。毛桶镇的不合时宜有种出世的美,就像一个蛊,那些骨子里的浪漫主义者注定无力逃脱。祝福世界上每一个同时代对抗的小镇。这是他们的家乡,即使毁灭,也该由他们来决定用哪种方式。
外国文学 安妮·普鲁 小说 文化 文学
老妇还乡 豆瓣
9.8 (11 个评分) 作者: (瑞士)迪伦马特 译者: 韩瑞祥 / 叶挺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1
《老妇还乡(插图本)》是以情节的双线节的双线对比发展为其基本结构的:一条是居伦人在贫穷中经不起金钱势力的引诱而良心被收买的过程,一条是男主人公伊尔在恐怖气氛的包围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罪过而终于以生命来赎罪的过程;前一条线索展示的是道德的不断下降,后一条线索展示的是道德的逐渐上升;前者导致的是喜剧的结局,后者导致的是悲剧的收场。这是一出典型的悲喜剧。剧中真实的细节描写杂以漫画式的夸张,滑稽的场面透露着庄严的气氛,轻松的言笑包含着尖刻的讽刺。
2012年2月18日 已读
2012.01.24 ~ 2012.02.18
《罗慕路斯大帝》《天使来到巴比伦》《老妇还乡》《物理学家》《流星》共五个剧本,翻译得很棒,译序有营养(叶廷芳先生,译序中某些论点应该不是您的心里话吧?我懂的)。最爱《罗慕路斯大帝》。
剧本 历史 喜剧 外国文学 悬疑
朗读者 豆瓣
8.1 (109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本哈德·施林克 译者: 钱定平 译林出版社 2009 - 2
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一个15岁的少年在电车上病倒了,他独自下车,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个逼仄的过道里吐得一塌糊涂,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
3个月后,少年伯格从突如其来的猩红热侵袭中恢复过来,他只是为了去感谢那个曾经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情欲,或者是爱情,在15岁的少年伯格心中渐渐燃烧起来。
电车售票员汉娜总是让伯格为她朗读,《荷马史诗》、《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在伯格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最快乐并最终影响了后来岁月的时光……
2012年1月24日 已读
2012.01.19 ~ 2012.01.24
译林以前出书比较粗,现在越来越细致了,反倒是我过去很欣赏的译文社,近些年出了很多没有前言后记的赤膊书。同意曹文轩先生在序中所言,这是本庄重端正的书,它令人回归阅读本身。翻译很流畅,但稍稍有一点点过度本土化了。
人性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德国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豆瓣
Veronica Decide Morrer
7.7 (67 个评分) 作者: [巴西] 保罗·柯艾略 译者: 闵雪飞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8
二十四岁的维罗妮卡厌倦了死水般的日子,决定服药自杀。 醒来时,她却发现自己躺在一家精神病院,四肢捆绑、一丝不挂,并且患上严重的心脏病,只剩下最后一周时光。 在与疯人们的相处中,她出乎意料地体验到人生的欢愉和真实的自我,深深爱上梦想成为画家的英俊男子爱德华。生活的热望前所未有地燃烧起来…… 可是,已到尽头的生命如何挽回?
万物既聪慧又奇妙 豆瓣
All Things Wise and Wonderful
8.9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戴国光 / 种衍伦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7
柏邦妮、郭耕、洁尘、史航、田原联合推荐
内容简介:
新婚燕尔的乡村兽医吉米•哈利被迫穿上军装,身患恐高症的他竟然当了飞行员!拔牙历险记、空中飞鞋……这个菜鸟新兵依然是窘事不断。
即使身在军中,哈利魂牵梦萦的却还是那些小动物。喝得醉醺醺的母猪、以吓唬人为平生乐趣的大狗、爱凑热闹的交际花小猫……动物们的趣事依然在轮番上演,当然也少不了两大男配角——“爆笑二人组”西格兄弟。
远离尘嚣的山谷、有趣的人和动物、旧日的好时光,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的画卷,而最动人心的却是那温柔的底色。
2012年1月19日 已读
2011.11.12 ~ 2011.12.24
太美好的境界。向往这样宁静充实的乡村生活,也希望成为哈利医生这样宽容善良幽默乐观的人。
动物 外国文学 散文 文学 生活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 豆瓣
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8.4 (48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林滢 / 林慰君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5
年轻的兽医吉米·哈利踌躇满志地来到乡间工作,谁知道等待他的却是层出不穷的“惨事”。半夜穿睡衣出诊,被人一捧一逗地揶揄不说,饿得要崩溃,却忘了带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三明治被端走;挨马踢狗咬也就罢了,还被一只小京巴认作干叔叔,除了礼物竟然还送签名照;好不容易约上了心仪的女孩,结果窘事连连,一波三折……
除了那些让人捧腹的趣事之外,吉米·哈利还用充满柔情的笔触描写了英国乡间怡人的风景,以及在那里生活着的纯朴而热情的人们。他总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并将其优雅地表现于笔端,带给读者同样的感动与欢乐。
万物有灵且美 豆瓣
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
8.8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种衍伦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1
“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把追车当做一门艺术的狗,策划群猫暴动的精灵古怪的老猫……动物们的温馨感人喜剧在轮番上演着。大自然怀抱中的乡野风情,多姿多彩的人和动物,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的绚烂画卷。
年轻的乡村兽医哈利,每天开着一辆冒黑烟的老爷车“南征北战”。和恶犬贴身肉搏,随时准备应对母马的“无影脚”……,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惨痛”遭遇层出不穷。在这里他遇上有生以来最困窘的时刻,也享受到最温暖动人的真情。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满溢着兽医生活的笑与泪,朴实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劳伦兹说过“为了能够确切描写动物的故事,一个人必须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发自内心的真感情,也许这正是这本书能够打动亿万读者的真正原因吧。哈利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赞颂着生命的奇迹。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发掘美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他的热爱以近乎完美的方式,传递给读者。让我们能够同样感受到生命、爱与欢笑。
香水 豆瓣
Das Parfum.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
8.7 (178 个评分) 作者: [德] 帕·聚斯金德 译者: 李清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5
小说叙述一个奇才怪杰谋杀了26个少女的故事。其中每一次谋杀都是一个目的:只是因为迷上她们特有的味道。对格雷诺耶来说,每次都是一场恋爱,但是他爱的不是人,而是她们身上的香味;谋杀她们只是为了永远占有,并且拥有他所钟爱的那种没有感觉,没有生命的“香味”……
这本书不是一部通俗的惊险小说,而是一部构思奇特,充满幻想,离意深刻的严肃作品;自1985年出版以来,始终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已被译成30余种文字。
2011年10月6日 已读
2011.09.07 ~ 2011.10.06
书是好书,值得一读,但版式我不喜欢,而且人名中应该用半字线的地方都用了一字线,不习惯。《译者序》深深地把我雷到了。
外国文学 小说 德国 心理 文学
复活节游行 豆瓣
The Easter Parade
8.8 (44 个评分) 作者: (美)理查德·耶茨 / Richard Yates 译者: 孙仲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1
“格兰姆斯家的两姐妹都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回过头看,总是让人觉得问题始自她们父母的离婚。”
孩提时代的萨拉和爱米莉便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在爱米莉眼中,理智的姐姐总是高高在上,她嫉妒姐姐与爸爸(爸爸因为离婚而离开了她们)的关系,也嫉妒姐姐后来看似美满的婚姻。爱米莉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并不那么安全也异于传统的道路,所有的风流情事都无法真正满足她。虽然联系姐妹的纽带一直存在,但是她们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
* * *
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泰晤士报》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周日电讯》
自福楼拜以来,鲜少有人像此书作者一样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妇女表达出那么深切的同情。
——库尔特·冯内古特
故事真实而感人,悲伤而优美。耶茨就像是温柔化了的厄普代克,用不那么咄咄逼人的语言诠释了美国郊区的现实。
——TIME OUT
美国最好的战后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为他身处的时代贡献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说,也给今天有幸一读的读者带来了乐趣。
——《独立报》
充满活力、引人入胜……每个字词都低调地营造出一种幻觉,仿佛故事完全是自己在发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
——《时代周刊》
《复活节游行》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的当代小说。
——朱利安·巴恩斯
这是理查德·耶茨最好的小说。从开篇直至结尾……我爱这本书。
——琼‧迪迪安
2011年9月7日 已读
2011.09.07
几年前的我一定不能完全理解爱米莉,但是今时今日的我却能够读懂她。耶茨很好,翻译得比较生硬。
亲情 人性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特别的猫 豆瓣
Particularly Cats
8.6 (5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多丽丝·莱辛 译者: 彭倩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3
故事从莱辛在非洲的童年开始。爱猫成痴的文学大师用优雅的笔调讲述了人与猫之间的动人故事。
猫的世界精彩纷呈。娇美的公主灰咪咪和内省的黑猫咪因为争宠上演了一出出情景剧;同为母亲,育儿之道却大相径庭,令观者莞尔;流浪猫鲁夫斯九死一生、大帅猫巴奇奇不幸致残……莱辛的情感体验因丰腴而灿烂。
无尽世界(下) 豆瓣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1989年《圣殿春秋》问世,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断有读者催促福莱特撰写续篇。18年之后,终于诞生了这本《无尽世界》。
故事依然发生王桥。1327年万圣节的前一天,四个小镇的孩子悄悄溜进森林,并在那里亲眼目睹了灭绝人寰的杀人场景。长大成人之后,他们的生活中交织着野心、爱情、贪婪和复仇。他们将见证繁荣和饥荒,瘟疫和战争。其中一个男孩将会环游世界,并最终回到王桥,另一个则成为了一个位高权重却腐败堕落的贵族。一个女孩将挑战中世纪教会的权威,而另一个则执著地追求一段毫无希望的爱情。无论怎样,他们的生活始终笼罩在童年目睹的谋杀的阴影下。
与此同时,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闹剧也仍然频繁地在小镇上演。人们处在爱与恨、贪婪与骄傲、欲念与仇恨编织的网中。于是有人开始质疑无所不能的天主是否真正存在……小说延续前篇,继续讲述中世纪英格兰宗教、政治等利益勾结的黑暗阴谋。
中世纪传奇史诗《圣殿春秋》续集
欧洲美国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冠军
黑死病引发新旧价值观念对立冲突
百年战争时期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无尽世界(上) 豆瓣
World Without End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1989年《圣殿春秋》问世,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断有读者催促福莱特撰写续篇。18年之后,终于诞生了这本《无尽世界》。
故事依然发生王桥。1327年万圣节的前一天,四个小镇的孩子悄悄溜进森林,并在那里亲眼目睹了灭绝人寰的杀人场景。长大成人之后,他们的生活中交织着野心、爱情、贪婪和复仇。他们将见证繁荣和饥荒,瘟疫和战争。其中一个男孩将会环游世界,并最终回到王桥,另一个则成为了一个位高权重却腐败堕落的贵族。一个女孩将挑战中世纪教会的权威,而另一个则执著地追求一段毫无希望的爱情。无论怎样,他们的生活始终笼罩在童年目睹的谋杀的阴影下。
与此同时,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闹剧也仍然频繁地在小镇上演。人们处在爱与恨、贪婪与骄傲、欲念与仇恨编织的网中。于是有人开始质疑无所不能的天主是否真正存在……小说延续前篇,继续讲述中世纪英格兰宗教、政治等利益勾结的黑暗阴谋。
中世纪传奇史诗《圣殿春秋》续集
欧洲美国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冠军
黑死病引发新旧价值观念对立冲突
百年战争时期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2011年6月19日 已读
2011.06.08 ~ 2011.06.19
尽管读过福莱特的《圣殿春秋》,但还是对这本《无尽世界》感到不可思议:它是一部文字朴素、情节取向的通俗传奇小说,其中的人物竟然会如此鲜活生动,还有那真是深刻到令人感到恐惧的人性。
人性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化
质数的孤独 Eggplant.place 豆瓣
La solitudine dei numeri primi
7.7 (124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保罗·乔尔达诺 译者: 文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3
《质数的孤独》是意大利八〇后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处女作,2008年出版后,即获得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并迅速成为欧美超级畅销书,迄今在欧洲销量已超过500万册。同名电影于今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
马蒂亚是一个年轻的数学天才,他相信自己是质数中的一个,而中学同学爱丽丝正是他的孪生质数。他们都有痛苦的过往,同样孤独,同样无法拉近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从少年到成年,他们的生命不断交叉,努力消除存在于彼此间障碍,相互影响又彼此分离,就像孪生质数,彼此相近却永远无法靠近。
2011年6月8日 已读
2011.06.06~2011.06.08
理科男的细腻、敏锐和犀利永远出人意料。作者太残忍了,也许这就是对待孤独应有的态度?
外国文学 小说 意大利 文学 爱情
告白 豆瓣 Eggplant.place
8.3 (94 个评分) 作者: [日]凑佳苗 译者: 丁世佳 哈尔滨出版社 2010 - 7
森口是日本一所中学的教师,她经常将4岁的女儿爱美带到学校照看。一天,爱美被发现死在校游泳池内,全校哗然。痛失爱女的森口辞职。她没有向警方报案,申请重新调查,而是在学生结业当天向全班同学告白,并宣告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原来,爱美并不是死于意外。面对老师冷酷疯狂的复仇,同学们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
十一种孤独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
8.3 (175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耶茨 译者: 陈新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我根本不敢肯定这间房子有没有窗户……上帝知道,伯尼,上帝知道这儿当然在哪儿会有窗户的,一扇我们大家的窗户。”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却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 * *
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
——《泰晤士报》
耶茨是位大师。
——赛巴斯蒂安·福克斯
仅仅提到这本书的标题就能在整整一代读者中很快地获得赞同与共鸣,耶茨创作出了《都柏林人》的纽约版本。
——《纽约时报》
有史以来十部最好的美国短篇小说集之一。
——库尔特·冯内古特
耶茨是一位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自然地继承了海明威朴实无华的风格以及卡佛的极简约主义。然而,耶茨给我们的不只是这些,他的作品有一种透明感。这种透明源于菲茨杰拉德,这位他心目中伟大的文学英雄。
——《卫报》
美国最好的战后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为他身处的时代贡献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说,也给今天有幸一读的读者带来了乐趣。
——《独立报》
2011年5月1日 已读
2011.04.16 ~ 2011.05.01
翻译得很朴素,但细细品味却很有嚼劲。司空见惯的生活在耶茨近乎白描的笔触下显得如此伤感……我不想说这是绝望,但这种无望的挣扎所带来的无奈也许比干干脆脆的绝望更令人难以承受。一个不快乐的人写的一些在同样不快乐的人身上发生的不快乐的故事。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理查德·耶茨 生活
狼厅 豆瓣
Wolf Hall
8.2 (2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希拉里·曼特尔 译者: 刘国枝 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0
史上最畅销的历史小说、荣获两大欧美文学奖——2009年布克奖与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广阔瑰丽的都铎王朝,暗潮汹涌的宫廷斗争,风雨欲来的宗教改革……在这个黑暗的历史舞台上,人人自危,一步之差便有杀身之祸。不过,托马斯·克伦威尔是个例外——他冷酷理性、心思缜密,在君主、教会、贵族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他善解人意、舐犊情深,对待爱人、亲人、朋友,细心周到,无微不至。
《狼厅》以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王后的离婚案为切入点,伴随着红衣大主教的失势,凯瑟琳王后遭废黜,亨利八世迎娶安妮·博林等一系列事件……宫廷内外,风起云涌,终以托马斯·莫尔之死收场;克伦威尔处心积虑、步步为营,终于位极人臣。小说以克伦威尔的生平与亨利八世的宫廷为主线,两线交织,编织了一张反映16世纪初英格兰政治、宗教及经济图景的巨网。
“这部了不起的小说,给当今沉闷的小说界带来清爽气息。我从来没想过,继乔治·艾略特那创纪元的《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之后,还会有这样出彩的作品。”
——著名编辑、作家戴安娜·阿西尔
“我们选择布克奖得主的依据在于参评作品的整体内容,包括该书的篇幅、叙述时潇洒驰骋的语言以及场景的设置等,而曼特尔在这些方面简直优秀得不可思议。”
——布克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2011年4月10日 已读
2011.02.06 ~ 2011.04.10
这是本让人看得很累的书,作者刻意地制造阅读障碍,我不喜欢这种风格。但必须承认,克伦威尔这个人物的确塑造得非常丰满,那尖锐的心理活动细腻到有时甚至叫我读之不忍。由于知道克伦威尔最后的命运,本书读来尤为沉重。
历史 外国文学 小说 政治 文学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8.8 (536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2011年2月6日 已读
2011.02.01 ~ 2011.02.06
不愧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是其风格的充分体现。傅惟慈先生的翻译是大家风范,流畅优美,不过有极少数方言的使用似乎有些过于本土化了。编辑同学有些不认真哦,明显的错别字和标点错用都没看出来哦,最离谱的是,译序里用的是《月亮与六便士》,都没有和封面、版权页的书名《月亮和六便士》相统一……要扣工资哦~~
传记 名著 外国文学 小说 文学
圣殿春秋(下) 豆瓣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9.0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本书是英国畅销小说作家肯·福莱特最受欢迎的作品,自1989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曾登上英、法、德、西、美等各国畅销书排行榜首位,总销售量超过1400万本。12世纪的英格兰,高耸的哥特式教堂的出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小说就以此为背景,以修建世界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为经,以王位、爵位争夺战为纬,描绘了善恶交战引发的政教冲突、兄弟阋墙,讲述了一段有关勇气、奉献、梦想、爱情、贪婪和复仇的故事。本书被评论家誉为“史诗般的巨著”,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混沌的中世纪,与主人公们一起经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