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东西莫辨逛欧洲 豆瓣
Neither Here nor There: Travels in Europe
8.9 (9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译者:
林俦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3
比尔•布莱森曾于七十年代初期背着行囊横越欧洲, 二十年多之后,这位因《万物简史》和《“小不列颠”札记》而声名鹊起的畅销书作家,决定再一次经历他在青春岁月中所走过的旅途——于是他背起行囊,带上旧地图和旅行指南以及一份被二十多年的成人经验磨得像刀般锋利的尖刻机智,从奥斯陆出发到达欧陆最北端的城市哈默菲斯特,再一路经过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丹麦、瑞典、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最后抵达雄踞亚欧大陆的伊斯坦布尔。这段旅程成就了本书《东西莫辨逛欧洲》,也成为了比尔•布莱森的扛鼎之作。
书中,布莱森以他坦白得几近残酷、而且幽默绝顶的旅行者之眼,呈现出一个别样的欧陆世界。尽管他的文字风趣横生甚至有些粗俗,甚至丝毫不掩饰行程中的尴尬和低落——他眼里的欧洲一点儿也不完美,瑞典小镇的冬天冷清得要命;意大利极其吝啬出钱维护博物馆;奥地利人民完全忘了二战的血债;瑞士小城昂贵而没意思;南斯拉夫穷得揭不开锅;土耳其太脏太乱……可是他笔下的旅程却又如此令人神往,对布莱森而言,旅行的乐趣远远不止在每处名胜上打钩签到,而是在于陌生的城市、陌生人、陌生的语言所带来的一个崭新的世界。穿插文中记述的另外一段旅程,是他年轻时跟一个性格独特的朋友行历欧洲的纪录,时隔二十多年,虽然他字里行间偶尔也会缅怀旧事,但更多时候仍有孩子气的固执,让人发觉平凡事物和激动人心的东西之间,所差的只是好奇的眼光而已。
本书配有多幅精美照片。
书中,布莱森以他坦白得几近残酷、而且幽默绝顶的旅行者之眼,呈现出一个别样的欧陆世界。尽管他的文字风趣横生甚至有些粗俗,甚至丝毫不掩饰行程中的尴尬和低落——他眼里的欧洲一点儿也不完美,瑞典小镇的冬天冷清得要命;意大利极其吝啬出钱维护博物馆;奥地利人民完全忘了二战的血债;瑞士小城昂贵而没意思;南斯拉夫穷得揭不开锅;土耳其太脏太乱……可是他笔下的旅程却又如此令人神往,对布莱森而言,旅行的乐趣远远不止在每处名胜上打钩签到,而是在于陌生的城市、陌生人、陌生的语言所带来的一个崭新的世界。穿插文中记述的另外一段旅程,是他年轻时跟一个性格独特的朋友行历欧洲的纪录,时隔二十多年,虽然他字里行间偶尔也会缅怀旧事,但更多时候仍有孩子气的固执,让人发觉平凡事物和激动人心的东西之间,所差的只是好奇的眼光而已。
本书配有多幅精美照片。
曼斯菲尔德庄园 豆瓣
Mansfield Park
7.5 (1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简·奥斯汀
译者:
孙致礼
译林出版社
2004
- 11
译 序
孙致礼
我从1983年开始翻译简·奥斯丁的小说,先后出版了《理智与情感》(1984)、《劝导》(1986)、《诺桑觉寺》(1986)、《傲慢与偏见》(1990)、《爱玛》(2000);2003年12月中旬,我又交出了《曼斯菲尔德庄园》的译稿,终于实现了上学时萌生的一个梦想——译出被人誉为“无与伦比的奥斯丁”的全部六部小说杰作。
简·奥斯丁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开始于1811年2月,亦即《傲慢与偏见》出版两年之前,完成于“1813年6月之后不久”。1811年存留下来的几封简·奥斯丁信件中,没有一封再提及这本书;而1812年则没有一封简·奥斯丁的信件存留下来。可是到了1813年初,简·奥斯丁曾多次在信中提及《曼斯菲尔德庄园》,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姐姐卡桑德拉已经颇为熟悉小说的内容。作者在1814年3月2日的信中谈到,其四哥亨利已在阅读小说(手稿)。据研究者推断,大约在1813年11、12月间,或1814年1月,作者将该书的版权再次卖给了《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的出版人埃杰顿。1814年5 月23日及27日,埃杰顿连续在《记事晨报》上发布出书告示,称该书为“《理智与情感》与《傲慢与偏见》作者著”。照此推断,《曼斯菲尔德庄园》应在1814年5 月底面世。虽然该书比《傲慢与偏见》长四分之一,但每本售价却一样:十八先令。第一版的印数很少,据查普曼考查只有一千二百五十册,而且纸张、印刷质量都不及《傲慢与偏见》;但是,这一千二百五十册在六个月内即已销售一空,销售速度快于《傲慢与偏见》。尽管如此,埃杰顿一直不肯出第二版,直至1816年,才由《爱玛》(1815)的出版人约翰·默里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有学者考查,简·奥斯丁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上获得至少三百一十英镑的酬金,这是她生前收益最高的一本书。
与作者的其他五部小说一样,《曼斯菲尔德庄园》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是,比较而言,本书情节更为复杂,突发性事件更加集中,社会讽刺意味也更加浓重。小说最后以范妮和埃德蒙的美满姻缘为结局,但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的讽刺笔锋主要指向了以几户富足人家为代表的英国上流社会,揭示了他们的矫揉造作和荒唐可笑。托马斯·伯特伦爵士是国会议员,一家人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他与伯特伦夫人在教养子女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光知道“严厉”,一个一味地“放纵”,致使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在教养上存在严重问题,为人处世全然没有责任感,缺乏道德准则。大女儿玛丽亚是个水性杨花的姑娘,一边动心于“粗大肥胖、智力平庸”,但“一年有一万二千英镑”收入的拉什沃思,一边又跟纨绔子弟克劳福德私下调情,当发现后者对她缺乏真情时,便轻率地嫁给了拉什沃思,与此同时,还继续与克劳福德发展暧昧关系,直至跟他私奔,最后遭到被遗弃的可悲下场。二小姐朱莉娅跟姐姐一样放荡不羁,差不多就在姐姐私奔的同时,也跟贵家子弟耶茨私奔。就在两起丑闻发生之前,伯特伦家的大儿子汤姆突然染病,差一点丧命。一时间,这兄妹三人几乎使伯特伦家陷入了绝境。
克劳福德兄妹是小说中的另外两个重要人物。这兄妹俩都是拥有大宗财产的年轻人。他们长年寄住在叔叔克劳福德将军家里,两人一个受叔叔宠爱,一个受婶婶溺爱,因而都给娇惯坏了。特别是将军是个“行为不端”的人,甚至想在家中豢养情妇,自然给两个年轻人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克劳福德起初想玩弄一下范妮的感情,后来居然真心爱上了她,便苦苦地追求了起来,遭到范妮拒绝后,又跟玛丽亚私奔。克劳福德小姐起先有意于埃德蒙,但是当她获悉埃德蒙要当牧师时,热情顿时冷了下来。后来,埃德蒙的哥哥处于病危之际,她马上意识到埃德蒙可能成为伯特伦爵士的继承人,旋即对他又热了起来,不想让埃德蒙看清了她的真面目,最后也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跟其他几部小说一样,《曼斯菲尔德庄园》也塑造了一对可爱的青年男女。范妮出身于贫困人家,十岁时被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来到姨父姨妈家后,虽然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众人的冷落,但她始终“有一颗温柔亲切的心,想要表现得体的强烈愿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大表哥汤姆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风化的情节剧,家里只有她一人加以反对和抵制。她早就看清了克劳福德兄妹的自私和轻浮,因而当克劳福德死死纠缠她时,她丝毫不为其所动,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当克劳福德小姐对埃德蒙“旧情复发”的时候,她告诫表哥不要上她的当。最后,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托马斯爵士的器重,也赢得了埃德蒙的爱,两位年轻人终于结成伉俪。
从出版时间来看,《曼斯菲尔德庄园》只比《傲慢与偏见》晚一年。但两部作品的笔调和氛围却大不相同。《傲慢与偏见》既轻快又明畅,《曼斯菲尔德庄园》则显得比较凝重,带有更明显的道德说教色彩。另外,奥斯丁研究者认为,《曼斯菲尔德庄园》在心理描写和叙事技巧上有重大突破,是英国小说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这些都表明,简·奥斯丁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已是个“更加成熟”的女作家。
关于奥斯丁的生平,人们迄今掌握的资料尚不充分,还有不少空白、疑点和不确定因素。笔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编写了一份“简·奥斯丁年表”,献给我国的简·奥斯丁读者和研究者。不过,我对简·奥斯丁的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紧接着就要投入已经订下合同的《奥斯丁(评传)》的撰写。
2003年12月29日于洛阳
孙致礼
我从1983年开始翻译简·奥斯丁的小说,先后出版了《理智与情感》(1984)、《劝导》(1986)、《诺桑觉寺》(1986)、《傲慢与偏见》(1990)、《爱玛》(2000);2003年12月中旬,我又交出了《曼斯菲尔德庄园》的译稿,终于实现了上学时萌生的一个梦想——译出被人誉为“无与伦比的奥斯丁”的全部六部小说杰作。
简·奥斯丁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开始于1811年2月,亦即《傲慢与偏见》出版两年之前,完成于“1813年6月之后不久”。1811年存留下来的几封简·奥斯丁信件中,没有一封再提及这本书;而1812年则没有一封简·奥斯丁的信件存留下来。可是到了1813年初,简·奥斯丁曾多次在信中提及《曼斯菲尔德庄园》,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姐姐卡桑德拉已经颇为熟悉小说的内容。作者在1814年3月2日的信中谈到,其四哥亨利已在阅读小说(手稿)。据研究者推断,大约在1813年11、12月间,或1814年1月,作者将该书的版权再次卖给了《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的出版人埃杰顿。1814年5 月23日及27日,埃杰顿连续在《记事晨报》上发布出书告示,称该书为“《理智与情感》与《傲慢与偏见》作者著”。照此推断,《曼斯菲尔德庄园》应在1814年5 月底面世。虽然该书比《傲慢与偏见》长四分之一,但每本售价却一样:十八先令。第一版的印数很少,据查普曼考查只有一千二百五十册,而且纸张、印刷质量都不及《傲慢与偏见》;但是,这一千二百五十册在六个月内即已销售一空,销售速度快于《傲慢与偏见》。尽管如此,埃杰顿一直不肯出第二版,直至1816年,才由《爱玛》(1815)的出版人约翰·默里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有学者考查,简·奥斯丁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上获得至少三百一十英镑的酬金,这是她生前收益最高的一本书。
与作者的其他五部小说一样,《曼斯菲尔德庄园》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是,比较而言,本书情节更为复杂,突发性事件更加集中,社会讽刺意味也更加浓重。小说最后以范妮和埃德蒙的美满姻缘为结局,但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的讽刺笔锋主要指向了以几户富足人家为代表的英国上流社会,揭示了他们的矫揉造作和荒唐可笑。托马斯·伯特伦爵士是国会议员,一家人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是,他与伯特伦夫人在教养子女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光知道“严厉”,一个一味地“放纵”,致使四个孩子中有三个在教养上存在严重问题,为人处世全然没有责任感,缺乏道德准则。大女儿玛丽亚是个水性杨花的姑娘,一边动心于“粗大肥胖、智力平庸”,但“一年有一万二千英镑”收入的拉什沃思,一边又跟纨绔子弟克劳福德私下调情,当发现后者对她缺乏真情时,便轻率地嫁给了拉什沃思,与此同时,还继续与克劳福德发展暧昧关系,直至跟他私奔,最后遭到被遗弃的可悲下场。二小姐朱莉娅跟姐姐一样放荡不羁,差不多就在姐姐私奔的同时,也跟贵家子弟耶茨私奔。就在两起丑闻发生之前,伯特伦家的大儿子汤姆突然染病,差一点丧命。一时间,这兄妹三人几乎使伯特伦家陷入了绝境。
克劳福德兄妹是小说中的另外两个重要人物。这兄妹俩都是拥有大宗财产的年轻人。他们长年寄住在叔叔克劳福德将军家里,两人一个受叔叔宠爱,一个受婶婶溺爱,因而都给娇惯坏了。特别是将军是个“行为不端”的人,甚至想在家中豢养情妇,自然给两个年轻人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克劳福德起初想玩弄一下范妮的感情,后来居然真心爱上了她,便苦苦地追求了起来,遭到范妮拒绝后,又跟玛丽亚私奔。克劳福德小姐起先有意于埃德蒙,但是当她获悉埃德蒙要当牧师时,热情顿时冷了下来。后来,埃德蒙的哥哥处于病危之际,她马上意识到埃德蒙可能成为伯特伦爵士的继承人,旋即对他又热了起来,不想让埃德蒙看清了她的真面目,最后也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跟其他几部小说一样,《曼斯菲尔德庄园》也塑造了一对可爱的青年男女。范妮出身于贫困人家,十岁时被伯特伦爵士夫妇收养。来到姨父姨妈家后,虽然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众人的冷落,但她始终“有一颗温柔亲切的心,想要表现得体的强烈愿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大表哥汤姆等人要在家里排演有伤风化的情节剧,家里只有她一人加以反对和抵制。她早就看清了克劳福德兄妹的自私和轻浮,因而当克劳福德死死纠缠她时,她丝毫不为其所动,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当克劳福德小姐对埃德蒙“旧情复发”的时候,她告诫表哥不要上她的当。最后,她的高尚人品赢得了托马斯爵士的器重,也赢得了埃德蒙的爱,两位年轻人终于结成伉俪。
从出版时间来看,《曼斯菲尔德庄园》只比《傲慢与偏见》晚一年。但两部作品的笔调和氛围却大不相同。《傲慢与偏见》既轻快又明畅,《曼斯菲尔德庄园》则显得比较凝重,带有更明显的道德说教色彩。另外,奥斯丁研究者认为,《曼斯菲尔德庄园》在心理描写和叙事技巧上有重大突破,是英国小说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这些都表明,简·奥斯丁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已是个“更加成熟”的女作家。
关于奥斯丁的生平,人们迄今掌握的资料尚不充分,还有不少空白、疑点和不确定因素。笔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编写了一份“简·奥斯丁年表”,献给我国的简·奥斯丁读者和研究者。不过,我对简·奥斯丁的研究还远远没有结束,紧接着就要投入已经订下合同的《奥斯丁(评传)》的撰写。
2003年12月29日于洛阳
灿烂千阳 Goodreads 豆瓣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8.6 (262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9
私生女玛丽雅姆在父亲的宅院门口苦苦守候,回到家却看到因绝望而上吊自杀的母亲。那天是她十五岁的生日,而童年嘎然而止。玛丽雅姆随后由父亲安排远嫁喀布尔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几经流产,终因无法生子而长期生活在家暴阴影之下。
十八年后,少女莱拉的父母死于战火,青梅竹马的恋人也在战乱中失踪,举目无亲的莱拉别无选择,被迫嫁给拉希德。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
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十八年后,少女莱拉的父母死于战火,青梅竹马的恋人也在战乱中失踪,举目无亲的莱拉别无选择,被迫嫁给拉希德。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
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手风琴罪案 豆瓣
作者:
[美] 安妮·普鲁
译者:
曾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4
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手风琴见证录”,或“移民血泪史”。它以一台绿色键钮手风琴为主要媒介,讲述了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末一百多年问,拥有这台手风琴的八个移民美国的家庭在不同历史时期遭遇的变故——手风琴的主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死于非命;这台手风琴将原籍不一、背景各异的人——意大利人、德国人、墨西哥人、法国人、波兰人、爱尔兰人以及挪威人——联系在一起.串成了一部以多个普通人为主角的美国多民族融合史,也记载了美国社会的百年变迁.颇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作者手法新颖,笔下的故事读来令人惊骇。
一位具有卓越叙述才华的作家……普鲁夫人的非凡新作《手风琴罪案》……会给所有的粉丝带来愉悦,并将产生很多新的粉丝……她以令人惊叹的生动和幽默描写下层社会的生活,以令人兴奋的才情调动起读者的各种感官。
——布鲁克·艾伦《华尔街日报》
《手风琴罪案》既叫人感到惊惧不安,又惊人地丰富、深刻,书里充满了出人意料之笔。
——罗伯特·富尔福德《环球邮报》
这是一本好书,不过如果你不害怕迈入一个令人心痛不已的世界,那就读吧。
——琳达·林谷维克
一位具有卓越叙述才华的作家……普鲁夫人的非凡新作《手风琴罪案》……会给所有的粉丝带来愉悦,并将产生很多新的粉丝……她以令人惊叹的生动和幽默描写下层社会的生活,以令人兴奋的才情调动起读者的各种感官。
——布鲁克·艾伦《华尔街日报》
《手风琴罪案》既叫人感到惊惧不安,又惊人地丰富、深刻,书里充满了出人意料之笔。
——罗伯特·富尔福德《环球邮报》
这是一本好书,不过如果你不害怕迈入一个令人心痛不已的世界,那就读吧。
——琳达·林谷维克
朗读者 豆瓣
8.1 (109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本哈德·施林克
译者:
钱定平
译林出版社
2009
- 2
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一个15岁的少年在电车上病倒了,他独自下车,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个逼仄的过道里吐得一塌糊涂,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
3个月后,少年伯格从突如其来的猩红热侵袭中恢复过来,他只是为了去感谢那个曾经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情欲,或者是爱情,在15岁的少年伯格心中渐渐燃烧起来。
电车售票员汉娜总是让伯格为她朗读,《荷马史诗》、《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在伯格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最快乐并最终影响了后来岁月的时光……
3个月后,少年伯格从突如其来的猩红热侵袭中恢复过来,他只是为了去感谢那个曾经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情欲,或者是爱情,在15岁的少年伯格心中渐渐燃烧起来。
电车售票员汉娜总是让伯格为她朗读,《荷马史诗》、《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在伯格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最快乐并最终影响了后来岁月的时光……
万物既聪慧又奇妙 豆瓣
All Things Wise and Wonderful
8.9 (26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戴国光
/
种衍伦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7
柏邦妮、郭耕、洁尘、史航、田原联合推荐
内容简介:
新婚燕尔的乡村兽医吉米•哈利被迫穿上军装,身患恐高症的他竟然当了飞行员!拔牙历险记、空中飞鞋……这个菜鸟新兵依然是窘事不断。
即使身在军中,哈利魂牵梦萦的却还是那些小动物。喝得醉醺醺的母猪、以吓唬人为平生乐趣的大狗、爱凑热闹的交际花小猫……动物们的趣事依然在轮番上演,当然也少不了两大男配角——“爆笑二人组”西格兄弟。
远离尘嚣的山谷、有趣的人和动物、旧日的好时光,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的画卷,而最动人心的却是那温柔的底色。
内容简介:
新婚燕尔的乡村兽医吉米•哈利被迫穿上军装,身患恐高症的他竟然当了飞行员!拔牙历险记、空中飞鞋……这个菜鸟新兵依然是窘事不断。
即使身在军中,哈利魂牵梦萦的却还是那些小动物。喝得醉醺醺的母猪、以吓唬人为平生乐趣的大狗、爱凑热闹的交际花小猫……动物们的趣事依然在轮番上演,当然也少不了两大男配角——“爆笑二人组”西格兄弟。
远离尘嚣的山谷、有趣的人和动物、旧日的好时光,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的画卷,而最动人心的却是那温柔的底色。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 豆瓣
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8.4 (48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林滢
/
林慰君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5
年轻的兽医吉米·哈利踌躇满志地来到乡间工作,谁知道等待他的却是层出不穷的“惨事”。半夜穿睡衣出诊,被人一捧一逗地揶揄不说,饿得要崩溃,却忘了带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三明治被端走;挨马踢狗咬也就罢了,还被一只小京巴认作干叔叔,除了礼物竟然还送签名照;好不容易约上了心仪的女孩,结果窘事连连,一波三折……
除了那些让人捧腹的趣事之外,吉米·哈利还用充满柔情的笔触描写了英国乡间怡人的风景,以及在那里生活着的纯朴而热情的人们。他总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并将其优雅地表现于笔端,带给读者同样的感动与欢乐。
除了那些让人捧腹的趣事之外,吉米·哈利还用充满柔情的笔触描写了英国乡间怡人的风景,以及在那里生活着的纯朴而热情的人们。他总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并将其优雅地表现于笔端,带给读者同样的感动与欢乐。
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 豆瓣
作者:
Mitch Albom
Hyperion Books
2003
- 9
万物有灵且美 豆瓣
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
8.8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种衍伦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1
“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把追车当做一门艺术的狗,策划群猫暴动的精灵古怪的老猫……动物们的温馨感人喜剧在轮番上演着。大自然怀抱中的乡野风情,多姿多彩的人和动物,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的绚烂画卷。
年轻的乡村兽医哈利,每天开着一辆冒黑烟的老爷车“南征北战”。和恶犬贴身肉搏,随时准备应对母马的“无影脚”……,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惨痛”遭遇层出不穷。在这里他遇上有生以来最困窘的时刻,也享受到最温暖动人的真情。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满溢着兽医生活的笑与泪,朴实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劳伦兹说过“为了能够确切描写动物的故事,一个人必须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发自内心的真感情,也许这正是这本书能够打动亿万读者的真正原因吧。哈利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赞颂着生命的奇迹。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发掘美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他的热爱以近乎完美的方式,传递给读者。让我们能够同样感受到生命、爱与欢笑。
把追车当做一门艺术的狗,策划群猫暴动的精灵古怪的老猫……动物们的温馨感人喜剧在轮番上演着。大自然怀抱中的乡野风情,多姿多彩的人和动物,构成了一幅芸芸众生的绚烂画卷。
年轻的乡村兽医哈利,每天开着一辆冒黑烟的老爷车“南征北战”。和恶犬贴身肉搏,随时准备应对母马的“无影脚”……,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惨痛”遭遇层出不穷。在这里他遇上有生以来最困窘的时刻,也享受到最温暖动人的真情。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记录乡间行医的点点滴滴,满溢着兽医生活的笑与泪,朴实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劳伦兹说过“为了能够确切描写动物的故事,一个人必须对所有的生命,都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发自内心的真感情,也许这正是这本书能够打动亿万读者的真正原因吧。哈利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并赞颂着生命的奇迹。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发掘美好,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把他的热爱以近乎完美的方式,传递给读者。让我们能够同样感受到生命、爱与欢笑。
香水 豆瓣
Das Parfum.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
8.7 (178 个评分)
作者:
[德] 帕·聚斯金德
译者:
李清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5
小说叙述一个奇才怪杰谋杀了26个少女的故事。其中每一次谋杀都是一个目的:只是因为迷上她们特有的味道。对格雷诺耶来说,每次都是一场恋爱,但是他爱的不是人,而是她们身上的香味;谋杀她们只是为了永远占有,并且拥有他所钟爱的那种没有感觉,没有生命的“香味”……
这本书不是一部通俗的惊险小说,而是一部构思奇特,充满幻想,离意深刻的严肃作品;自1985年出版以来,始终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已被译成30余种文字。
这本书不是一部通俗的惊险小说,而是一部构思奇特,充满幻想,离意深刻的严肃作品;自1985年出版以来,始终高居德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已被译成30余种文字。
复活节游行 豆瓣
The Easter Parade
8.8 (44 个评分)
作者:
(美)理查德·耶茨
/
Richard Yates
译者:
孙仲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1
“格兰姆斯家的两姐妹都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回过头看,总是让人觉得问题始自她们父母的离婚。”
孩提时代的萨拉和爱米莉便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在爱米莉眼中,理智的姐姐总是高高在上,她嫉妒姐姐与爸爸(爸爸因为离婚而离开了她们)的关系,也嫉妒姐姐后来看似美满的婚姻。爱米莉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并不那么安全也异于传统的道路,所有的风流情事都无法真正满足她。虽然联系姐妹的纽带一直存在,但是她们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
* * *
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泰晤士报》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周日电讯》
自福楼拜以来,鲜少有人像此书作者一样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妇女表达出那么深切的同情。
——库尔特·冯内古特
故事真实而感人,悲伤而优美。耶茨就像是温柔化了的厄普代克,用不那么咄咄逼人的语言诠释了美国郊区的现实。
——TIME OUT
美国最好的战后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为他身处的时代贡献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说,也给今天有幸一读的读者带来了乐趣。
——《独立报》
充满活力、引人入胜……每个字词都低调地营造出一种幻觉,仿佛故事完全是自己在发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
——《时代周刊》
《复活节游行》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的当代小说。
——朱利安·巴恩斯
这是理查德·耶茨最好的小说。从开篇直至结尾……我爱这本书。
——琼‧迪迪安
孩提时代的萨拉和爱米莉便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在爱米莉眼中,理智的姐姐总是高高在上,她嫉妒姐姐与爸爸(爸爸因为离婚而离开了她们)的关系,也嫉妒姐姐后来看似美满的婚姻。爱米莉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并不那么安全也异于传统的道路,所有的风流情事都无法真正满足她。虽然联系姐妹的纽带一直存在,但是她们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
* * *
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泰晤士报》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
——《周日电讯》
自福楼拜以来,鲜少有人像此书作者一样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妇女表达出那么深切的同情。
——库尔特·冯内古特
故事真实而感人,悲伤而优美。耶茨就像是温柔化了的厄普代克,用不那么咄咄逼人的语言诠释了美国郊区的现实。
——TIME OUT
美国最好的战后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为他身处的时代贡献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说,也给今天有幸一读的读者带来了乐趣。
——《独立报》
充满活力、引人入胜……每个字词都低调地营造出一种幻觉,仿佛故事完全是自己在发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
——《时代周刊》
《复活节游行》是我今年读过的最好的当代小说。
——朱利安·巴恩斯
这是理查德·耶茨最好的小说。从开篇直至结尾……我爱这本书。
——琼‧迪迪安
三体 豆瓣 Goodreads Bangumi
三体
8.6 (1442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重庆出版社
2008
- 01
其它标题:
地球往事:三体
/
The Three-Body Problem
…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
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无尽世界(下) 豆瓣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1989年《圣殿春秋》问世,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断有读者催促福莱特撰写续篇。18年之后,终于诞生了这本《无尽世界》。
故事依然发生王桥。1327年万圣节的前一天,四个小镇的孩子悄悄溜进森林,并在那里亲眼目睹了灭绝人寰的杀人场景。长大成人之后,他们的生活中交织着野心、爱情、贪婪和复仇。他们将见证繁荣和饥荒,瘟疫和战争。其中一个男孩将会环游世界,并最终回到王桥,另一个则成为了一个位高权重却腐败堕落的贵族。一个女孩将挑战中世纪教会的权威,而另一个则执著地追求一段毫无希望的爱情。无论怎样,他们的生活始终笼罩在童年目睹的谋杀的阴影下。
与此同时,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闹剧也仍然频繁地在小镇上演。人们处在爱与恨、贪婪与骄傲、欲念与仇恨编织的网中。于是有人开始质疑无所不能的天主是否真正存在……小说延续前篇,继续讲述中世纪英格兰宗教、政治等利益勾结的黑暗阴谋。
中世纪传奇史诗《圣殿春秋》续集
欧洲美国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冠军
黑死病引发新旧价值观念对立冲突
百年战争时期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故事依然发生王桥。1327年万圣节的前一天,四个小镇的孩子悄悄溜进森林,并在那里亲眼目睹了灭绝人寰的杀人场景。长大成人之后,他们的生活中交织着野心、爱情、贪婪和复仇。他们将见证繁荣和饥荒,瘟疫和战争。其中一个男孩将会环游世界,并最终回到王桥,另一个则成为了一个位高权重却腐败堕落的贵族。一个女孩将挑战中世纪教会的权威,而另一个则执著地追求一段毫无希望的爱情。无论怎样,他们的生活始终笼罩在童年目睹的谋杀的阴影下。
与此同时,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的闹剧也仍然频繁地在小镇上演。人们处在爱与恨、贪婪与骄傲、欲念与仇恨编织的网中。于是有人开始质疑无所不能的天主是否真正存在……小说延续前篇,继续讲述中世纪英格兰宗教、政治等利益勾结的黑暗阴谋。
中世纪传奇史诗《圣殿春秋》续集
欧洲美国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冠军
黑死病引发新旧价值观念对立冲突
百年战争时期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