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一起品尝法国 豆瓣
On va déguster la France
作者: [法] 法兰索瓦芮吉·高帝 译者: 洪碧霞 / 柯志仪 2022 - 8
纸上的法国美食博物馆
美食历史、文学轶闻、食材产地和独家食谱
“色、香、味”俱全,让你读得津津有味、看得饥肠辘辘
🥖
◎ 编辑推荐
法国人对于吃,到底能有多执着?
他们为长棍面包制定了特别的法规,一份可颂面团要有 730层;逃亡中的国王为了一块布里奶酪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被 誉为“文坛火枪手”的著名作家大仲马,终其一生钻研烹饪艺术,《美食大词典》成为其临终之作。
350个主题、1250种美味、375道食谱、260张美食地图,425页垂涎欲滴的可口文字,数不尽的插绘、地址、小贴士和趣闻逸事一起仔细咀嚼法国的文化与美味。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法国美食文化的一次深度巡礼。为了一窥法国美食的精髓,作者秉持法国人对美食毫不妥协的精神,花费两年多的时间,拜访不同领域的专家,请教各种关于法国本土美食的话题,包括主持人、记者、料理职人、厨师、面包师、历史学者、侍酒师、画家、摄影师、漫画家,以及普通法国人家。书中不仅有独特的法式美味和料理技艺,还有令人大开眼界的食材历史和逸闻趣事。翻开这本书,让140余位与美食密不可分的法国人,为您详细盘点法国的美食资产。
🥐
◎ 名人推荐
一部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法国美食风情纪录片,在二维画面与三维想象之间碰撞出四维味道,一场跳脱于传统美食类书籍的感官旅行。
—— 王宽,美食节目导演、鲸鱼先生吃东西主理人
一点法国 豆瓣
Un peu de la France
作者: [法] 让·雅克·桑贝 译者: 黄小涂 2022 - 11
★ 法国国宝级漫画家桑贝代表作,一点法国,一点浪漫,一点悠然,一点逃离
★ 只有真正热爱法国的人,才会画出如此可爱的法国人。
假设你生活在《一点法国》,你会……
在某座宁静、闲适的法国小镇有个家,街坊邻居全都认识,没事儿凑在小镇广场上说个家长里短,咖啡馆、面包店、杂货铺的老板都是老交情了。老人在街心花园下棋打牌,围观的人笑而不语。下班后的男人趴在酒吧的柜台上为喜爱的球队加油鼓劲,一年一度的环法自行车赛自然是头等大事,即便下雨天也要挤在路边观看。在夏日音乐节的绚烂烟花中,日子过得平静如水,却有滋有味。
桑贝用温柔、幽默的画笔勾勒出法国人的百幅生活图景,于点点细节一窥法国全景。
一点巴黎 豆瓣
Un peu de Paris
作者: [法] 让-雅克·桑贝 译者: 黄小涂 2022 - 11
★ 法国国宝级漫画家桑贝代表作,一点巴黎,一点浪漫,一点悠然,一点逃离
★ 巴黎的魅力在咖啡馆,在塞纳河畔,在无名小巷,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假设你生活在《一点巴黎》,你会……
在街上驻足片刻,凑热闹看看交通事故,随人流在绿灯变之前跑步穿过马路,巧妙地避开遛狗的路人,拐进小巷,和晒太阳的老妇问好,抬头一看,两个邻居隔着栏杆在兴高采烈聊天,接着穿过塞纳河上的桥,瞥见从商场满载而归的贵妇,走进熙熙攘攘的咖啡馆,偶遇正模仿波伏娃写信的女孩。
桑贝用温柔、幽默的画笔勾勒出巴黎人的百幅生活图景,让人于点点细节中体味巴黎的无穷魅力。
童年 豆瓣
ENFANCES
10.0 (6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雅克·桑贝 译者: 黄荭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5
“淘气尼古拉”之父的童年回忆,他的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小男孩
∽ ∽ ∽
风靡全球的《小淘气尼古拉》塑造了一个调皮捣蛋、人见人爱的小男孩形象。那么,作为“淘气尼古拉”之父的桑贝,是不是也拥有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呢?并非如此。在《童年》中,桑贝首次披露了自己的童年经历,拮据的生活,争吵的父母,不停地搬家。幸好,他可以画画,可以想象,他为自己营造出一个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他或许能过上开心的生活。
一个捣蛋鬼是如何用画笔征服全世界的呢?让我们走进桑贝,一个敏感忧郁的男孩的内心,听他讲述啼笑皆非,笑中带泪的童年生活。
本书收录了桑贝众多以“童年”为主题创作的插图,并附有一篇长达4万字的访谈稿。
在巴黎的每一天 豆瓣
作者: 孙艺萌 2022 - 6
“跟着大萌的画,看看巴黎生活”
三大部分,绘出“平常的生活,不平常的精彩”
好好生活的每一天:
咖啡馆 博物馆 书店 生活间隙 邂逅的人
享受一个人生活的精彩,点点滴滴都是缘
爱在集市:
巴黎集市 跳蚤市场 百年市场
将自己融入热气腾腾的集市,看点纷呈
一直在路上:
阿姆斯特丹 西班牙 诺曼底勒阿弗尔 法兰克福
葡萄牙 瑞士 佛罗伦萨冰岛 摩洛哥 维也纳到布拉格
边走边画,潇洒自由的旅行速记,触摸隐匿的生活乐趣
粉丝的给萌萌留言:你的流量密码是你的才华
萌萌给粉丝的心语:慢慢找到自己,接纳自己,接纳每幅画面,继续前行就可以了
特别提示:大萌萌为我们准备了一张装裱画,与大家一起分享喜悦。
巴黎地铁上的人类学家 豆瓣
7.0 (14 个评分) 作者: [法]马克·奥热 译者: 周伶芝 / 郭亮廷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
巴黎地铁规模庞大、路线复杂,网络从市区核心延伸到近郊,而路线与地铁站的增长恰恰标志着这个大都会的扩张历程。马克·奥热是个地道的巴黎人,他从儿时回忆说起,以自身的观察穿针引线,串起各方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相关论述,阐明概念、提点思考。地铁因他的记忆有着不同的意义,但路线和站名并不只是地理的指涉,更承载着集体的身世和整个城市的历史脉络。他以人类学家的眼光,在日常生活的地铁空间中进行着民族志的田野调查。
巴黎水彩笔记 豆瓣 谷歌图书
Paris Sketchbook
作者: [法]法布里斯·穆瓦罗 / [法]伊夫·西蒙 译者: 王珏 / 胡向春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21 - 4
本书图文结合地描绘了一个地道的,真实的,立体的巴黎,是向巴黎之美的致敬,是为巴黎谱写的一曲颂歌,一首充满爱意与柔情的赞美诗......是引领读者深入探访巴黎的完美指南,值得被每一位曾在这里居住,造访或向往这座城市的人们珍藏.
感谢这一刻 豆瓣
作者: [法]瓦莱丽·特里耶韦莱 译者: 方颂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10
“我在这本书里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身为记者,在爱丽舍宫我有时会有种做新闻报道的感觉。我尝尽了谎言带来的痛苦,所以不会自己也做这样的错事。”
——瓦莱丽·特里耶韦莱
一天,一份炽烈如火的爱点燃了我的生活。他有四个孩子。我有三个。我们决定生活在一起。但政治是一种能将人吞噬的 激情。经过漫长的征程,弗朗索瓦·奥朗德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而我则被完全带入了他的轨迹。
权力是对权力行使者的一种考验,同时经受考验的还有他的亲人。在爱丽舍宫,我常常会觉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从昂热廉租房住宅区里走出来的小姑娘成了第一夫人:总会有些格格不入的地方。
和所有人一样,总统出轨的事我是通过媒体知晓的。
在我住院并服用镇静药物的时候,那些照片正在环球旅行。通过一份由他本人向法新社口述的十八个词的公告,我爱的那个男人与我断绝了关系,事情被弄得犹如一桩国事。
我在这本书里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身为记者,在爱丽舍宫我有时会有种做新闻报道的感觉。我尝尽了谎言带来的痛苦,所以不会自己也做这样的错事。
感谢这一刻,感谢这场疯狂的爱情,感谢这段爱丽舍宫之旅。
也感谢你把我推下了这个深渊。我没有被迎娶,也没有受到保护。
我曾付出过深沉的爱,只愿我也曾被同样深沉地爱过。
巴黎情人 le galant de paris 豆瓣
作者: Frederic Clement 译者: 林深靖 远流 2003
《巴黎情人》的副標是「一位情痴的美學歷程」,其實已點出作者創作的奧秘。柯雷孟對於他的「書」,不僅用心,而且用情。從文字書寫、繪圖、版面構造到選紙、分色、印刷、裝訂,他全程參與,直到作品呈現出藝品的風貌。每一本書都銘刻著漫長的、美學意義上的追索過程。每一本書,都是愛戀的對象。
他曾經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的小說《睡美人》改編成繪本,利用陳舊磨損的物件、布料和相片的特殊效果,讓東、西方的美感經驗因而交融相映。在《蝶翼上的博物館》(Museum,暫譯)一書中,他可以化身為昆蟲學家,探尋亞馬遜河流域的稀有蝴蝶,透過攝影與繪圖,他辨讀蝶翼的顏彩紋路,「發現」這些蝴蝶的翅膀上其實有靈魂攀附,是某些人物記憶的化身,於是,每一隻蝴蝶都可以發展出一則感人肺腑的故事。在其他作品中,他也可以從月亮、夕陽的構圖發展出各種變形的想像。就像著名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所說的:一隻鳥、一隻甲蟲、一隻蝴蝶都可讓我們像面對名畫一樣用心觀賞,可惜大部分人的眼睛,都已喪失新鮮純真的視覺。柯雷孟想像與幻象交錯的作品,可以開啟被成見常規所矇蔽的視覺,讓我們重新尋回新鮮純真的喜悅。
《巴黎情人》同樣提供了一個令人驚眩的視覺經驗。這本書不是任何傳統的文類所能夠定義。它可以是詩,也可以是小說、歷史、旅遊地圖、情色讀物…,總之,這個美麗的繪本在交錯的時空中呈顯出巴黎花都最細緻、溫柔、多情的一面,在作者筆下,每一條街,每一面牆,每一棵樹,彷彿都紀錄了古都千年愛戀的軌跡。
一位神秘的A小姐,透過葉片、花瓣、紙牌、石頭、筆桿、標籤…到處「留情」,愛的訊息乍隱忽現,引領敘事者追索一則又一則發生在巴黎的愛情故事。同時也帶領讀者,走過一條條街道,跨過一座座橋梁,探尋塞納河悠悠流水淘洗過的千古風流人物。哲學家孔德、革命家卡密爾、文學家沙特、名演員阿德莉恩、同性戀女詩人荷內‧維維安、神學家阿貝拉神父……,每一則愛情,都是一個跨越時空的事件,或含蓄敦厚,或激亢熾熱,或纏綿浪漫,或瘋狂淒厲,經過作者抽絲剝繭,成為巴黎古都不可分割的要素。
作者以詩意的筆法勾勒出巴黎的愛情地圖,從盧森堡公園、拉丁區、聖母院到西堤島,一個個當今的觀光景點都留下了歷史的遺跡,同時,也留下了愛侶的體溫。書中奇詭巧妙的布局,也透露出柯雷孟本人的細膩與頑皮,他的創作如同兒童玩耍一般,極其認真,十分執著。事實上,柯雷孟的作品在國際繪本比賽中屢屢獲獎,包括幻想大獎、青少年讀物大獎、女巫大獎……,因此,成熟的兒童和童心未泯的成人,都可以在他的著作中找到閱讀和遊戲的樂趣。
光明之城,惡毒之城 豆瓣
City of Light, City of Poison: Murder, Magic, and the First Police Chief of Paris
作者: 荷莉.塔克 译者: 陳榮彬 / 江威毅 網路與書 2019 - 8
路易十四就怕你讀這本書!
太陽王親手焚毀的真實宮鬥醜聞
四年偵查, 210 次開庭,442 人受審,218 人入獄,28 人終身監禁,34 人死刑,逾 800 頁辦案筆記, 超過 2,500 具嬰兒屍體,上千份司法紀錄⋯⋯
謹告讀者:
無論本書描繪的事件有多黑暗、詭異、殘酷, 所有情節都是眞實的,絕非無中生有。
十七世紀末,法國巴黎,兩名官員接連死於非命。法王路易十四設立警察總監一職,決心洗刷巴黎惡名。臨危受命的警察總監尼可拉• 德• 拉雷尼,大刀闊斧整頓治安與衛生,以街燈驅逐暗夜的罪惡,為巴黎贏得「光明之城」的美稱。
追查著巫術與毒殺案件,警察總監鐵腕寸寸深入虎穴,揪出產婆、女巫、毒師、神父交織成的網羅。拉雷尼循線向前,從堆滿嬰屍與毒藥的破屋,穿過貴族門第,探進朝廷大堂,最後竟一路直逼太陽王寢宮。
哪位貴族女眷想掩蓋日益龐大的腹肚?侯爵夫人到底有沒有毒殺父親與手足?國王的弟媳兼舊愛是病死還是被毒死?路易的首席情婦是否涉嫌以春藥蠱惑君王、用毒藥排除異己?哪位廷臣才能奪得法王的支持和信任?男歡女愛、爭權爭位、利益糾葛——拉雷尼是否能從人欲橫流的漩渦中打撈出惡毒的眞相?
雖然相關資料早已被路易十四親手焚毀,但作者荷莉• 塔克仍憑藉殘存的法庭紀錄與拉雷尼的詳盡筆記,耗時多年研究,將歷史謎團裡的大小人物、場景栩栩重現。她以生動的筆觸引領讀者隨警察總監的腳步,走進疑案迷宮,踏入暗影重重的巴黎、王室廳堂、祕密法庭與拷問審訊室……縱使案情糾葛、人心歹毒令人難以置信,本書所載一言一行絕無虛構!
名人推薦
(依首字筆畫排序)
蕭宇辰|「臺灣吧」、「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創辦人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謝金魚|歷史作家
謝珮琪|旅法譯者、「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臉書版主
各界好評
本書是優雅富格調的研究計畫,深入調查有權有勢之人在太陽王七十二年統治間犯下的罪行⋯⋯塔克以澎湃熱血書寫⋯⋯為讀者打造一場精彩大戲。——瑪麗蓮.史塔西歐(Marilyn Stasio),《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塔克藝高人膽大,她在學術研究與故事傳誦間走鋼索。《光明之城,惡毒之城》讀來猶如阿嘉莎・克里斯蒂的懸疑小說。——潘蜜拉・托勒(Pamela Toler),「頁緣歷史」(History in the Margins)部落格站長
塔克把故事說得像經典偵探小說,為一連串複雜難解事件賦予生命。——薩德・卡哈(Thad Cahart),《新聞日報》(Newsday)
字句屬實,讀來卻如驚悚小說。——約翰・葛林(John Green),《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作者
像在看影集,劇名叫作《法網遊龍:十七世紀毒殺特案組》。——凱莉・法克羅斯(Kelly Faircloth),Jezebel.com
荷莉・塔克在她這本迷人著作中,融合歷史與懸疑,製造了小說般的戲劇效果,同時仍忠於現實事件情節與法國十七世紀投毒案件的真相⋯⋯本書研究深具啟發性,為我們記下人類史上這善惡模糊、引人注目的片刻。——黛博拉・布魯姆(Deborah Blum),《落毒事件簿》(The Poisoner’s Handbook)作者
作者以趣味橫生的敘事手法,巧妙重構十七世紀巴黎,呈現恐怖殘暴與警探法眼的交鋒,很能引起現代讀者共鳴。——《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
Ce n'est pas toi que j'attendais 豆瓣
作者: Fabien Toulmé Delcourt 2014 - 10
Dans la vie d'un couple, la naissance d'un enfant handicapé est un ouragan, une tempête. Quand sa petite fille naît porteuse d'une trisomie non dépistée, la vie de Fabien s'écroule. De la colère au rejet, de l'acceptation à l'amour, l'auteur raconte cette découverte de la différence. Un témoignage poignant qui mêle, avec délicatesse, émotion, douceur et humour.
2021年4月24日 已读
可能真的是 Julia 的到来,带给了爸爸漫画事业上的好运气。一直觉得这个爸爸把一家人的鼻子画成这样有点不厚道。看到书的最后一页最后一句,那个妈妈果然为此很不满,哈哈哈
法国 法语 漫画
书中有座美术馆(全三册) 豆瓣
作者: [法] 玛丽·塞利耶 译者: 魏舒 新星出版社 2016 - 7
邀您进入这座美术馆,置身古老画框散发出的木头气息中,观察油画颜料龟裂的细纹。作品旁一处小小铭牌,标注着画家名、作品名、尺寸大小与创作年代。这时,人群簇拥一位讲解员到来,她的导览就像按下一个按钮,画作背后的时空,画家本人的命运,如同一场艺术盛宴,在您眼前缓缓展开。
法国作家玛丽·塞利耶就是这位讲解员,她是法国艺术类童书作者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在绘画展厅,四十五幅绘画作品和创作它们的艺术家,构成艺术史的小坐标。在印象派展厅,跟随印象派画家们离开沉闷的画室,来到大自然中作画。在原始艺术展厅,面具、雕塑、布偶将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套书几乎找不到艰深晦涩的术语,语言风格呈现出作者的艺术观点——艺术应像故事一样平易近人、触手可及,因为作者带领我们进入艺术世界的入口,正是最普世的人间情感。
这座美术馆共有三个展厅,分别是《绘画展厅》、《印象派展厅》和《原始艺术展厅》。
盘中巴黎 豆瓣
Paris dans votre assiette
作者: [法]安娜· 玛提奈蒂 / [法]菲利普•阿塞 译者: 全志钢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1
烤羊排比红粉佳人更让雨果难以自持
草莓甜点中隐藏着普鲁斯特人生初体验的难忘滋味
法式烩龙虾化解了菲茨杰拉德的美式乡愁
巴黎馅饼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千里之外仍然吮指回味
……
跟随老饕文豪寻回经典的巴黎味道
看“吃货”作家吃遍巴黎,见证文学与美食的舌尖结缘
精美照片还原85道佳肴,再现文学名著的中的“经典”美味
台湾美食作家韩良忆诚挚推荐,一次从笔尖到舌尖的非凡巴黎游记
法国美食文学大奖与美食书大奖得主作者最新力作
在巴黎一场场奢华饮宴的做媒下,美食与文字纷纷结缘。
打开《盘中巴黎》,跟随文豪老饕吃遍巴黎:在雨果考究的厨房中大啖他最钟爱的羊排,和菲茨杰拉德品味他最爱的巴黎烩龙虾;咬一口香浓爆浆的奶油泡芙,其中饱含“漂亮朋友”乔治•杜华的勃勃野心;尝一块斯万家的草莓糕点,与普鲁斯特一同追忆似水年华……在一道道经典的菜品中,寻回本已消逝的时代、记忆、以及生活的香气。
催眠术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终结 豆瓣
Mesmerism and the End of the Enlightenment in France
作者: 罗伯特·达恩顿 译者: 周小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 - 4
法国大革命之前的1780年代,知识分子发现催眠术可以作为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的一种方式,并能够治病,于是发展为一项社会运动。本书是达恩顿教授第一部法国史论著,以历来为史家所忽略的催眠术这一科学时尚为切入点,通过大量书信、手稿、手册、报刊等史料,追寻催眠术运动在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变迁轨迹,探讨催眠术与激进思想、政治运动、民众心态、启蒙运动的终结之间的关联,为揭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起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再见,西贡 豆瓣
Adieu Saigon
8.0 (8 个评分) 作者: [法] 雷蒙·德帕尔东 / Raymond Depardon 译者: 吕俊君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 - 3
玛格南资深摄影师回忆到访西贡的三次经历
从战火纷飞中的异国风情到标准的全球化大都市
历史的碎片折射出越南1964—2014翻天覆地的变化
编辑推荐
◎ 战场内外的现实
德帕尔东用尊重且带有同情的镜头,力图贴近在越南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又不让他们变形失真。战场上神情紧绷的越南士兵,村庄里镇定自若的老太太,安静撤离基地的美军士兵,练习过马路的失明的战争受害者……他冷静地展示多年的战争给越南平民和日常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
◎ 越南城市面貌的变迁
与其说本书是一本战地摄影集,不如说是越南战时生活图景集。德帕尔东的图像印证了西方游客对许多热带殖民地的想象,西贡街头身穿传统白色长袄的年轻女性、东西方风格混杂的建筑、聚在一起闲聊的三轮车车夫等,被摄影师一一收入镜中。这些异域风情后来被摩天大楼、航空公司广告牌、连锁餐饮店稀释,西贡成为一座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别无二致的城市。
◎ 摄影师的难忘回忆
德帕尔东第一次到访西贡时年仅22岁,已经历过三场战事,呼啸的子弹声依然让他紧张,目睹士兵伤亡令他惘然。他在西贡与心仪的女孩去电影院约会,与同行的摄影师彻夜畅谈,享受战争边缘的悠闲。50年后当他旧地重游时,每一个熟悉的街口都有了新的面目。他用这本书纪念在战场上牺牲的同行、朋友,也纪念自己曾经的岁月。
内容简介
雷蒙·德帕尔东在他的摄影师生涯中曾多次前往越南。他目睹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西贡经历了法国殖民时期、南越政府治理时期,再到被解放与更名,直到成为一座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别无二致的城市。本书按时间顺序呈现了在法越战争结束后的1964年、1972—1973年越战末期、2014年西贡解放40周年之际德帕尔东在越南拍摄的照片。这些历史的碎片折射出过去几十年里越南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等你 豆瓣
MIDIPILE
9.6 (5 个评分) 作者: [法] 海贝卡·朵特梅 译者: 陈潇 后浪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21 - 2
当书不再靠文字写就,而是以纸为声
绘本天后海贝卡巅峰之作,将纸雕艺术演绎到极致
风靡海外的立体绘本,加赠印花PVC礼盒,升级品质敬献国内读者
一部暖心的纸上话剧即将上演
一句“我等你”,抚慰都市心灵
👩 编辑推荐
🐰 暖心童话,抚慰都市心 灵的温柔恋情
主人公约好:“正午12点,码头见。”
一条路,一颗按捺不住的心,疯狂的思念之情,一句呼之欲出的表白,到底……会成功吗?
“我等你”让人联想起《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的那段经典台词:“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
等待,是一个经典的文学主题。成年人更懂得,等待是爱。在等待的焦急和期待中,我们看清自己所求。
🐰 世界顶级纸雕工艺,法国原版同厂制作
212页全激光雕刻的杰出纸品,带来新颖、惊艳的阅读体验,细如发丝的平面细节与视觉穿越的立体透视,时空交织般的镜头感,读者仿佛置身故事之中,跟随兔子雅各和他的小甜心穿梭于马卡龙色的小镇。
引发绘本纸书爱好者收藏热,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韩国的读者纷纷分享开箱视频。
🐰绘本天后海贝卡细腻创作,2019年法国绘本届传奇
海贝卡,1971年生,艺术家,被誉为法国绘本天后,全年龄向创作,曾受邀参加台北书展、布宜诺斯艾利斯书展、上海国际童书展,全球销量超过300万册。
2019年,海贝卡凭借本书获得法国童书展的绘本大奖、法国livers herdo创意书大奖等,获奖评语是“从未体验过的、令人晕眩的美”,首印三个月全球售罄。
🐰随书附赠透明磨砂PVC包装盒,起到保护、美观、收藏作用
简体中文版在法语原版基础上,增加15页双面印刷,并附赠透明磨砂PVC包装盒(封面齿轮纹样印花,起到保护、美观作用,适于收藏或送礼)。
开箱即惊喜,让TA会心一笑,珍藏一生。
💏 内容简介
在雅各密努斯·甘斯布的生活中,这是活出珍贵的一刻,仿佛你就在那里!
他和她约好,中午准时在码头见面。他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她,可是他即将出航……
她会来吗?会及时赶到吗?
同时,他想象着,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读者几乎可以亲身“穿越”到这个约会。在精致剪裁的书页中,一幅幅画作接踵而至,甘斯布等得越来越心急:让我们沿着心爱的人踏上旅途的道路,“穿越”果园、郊区、市场、广场……仿佛与她同行。
直到距离港口的几米处,我们终于在一艘船即将离开的甲板上,看到了雅各密努斯·甘斯布的小身影……
🎥 媒体推荐
“这个秋天最美的约会。”——ELLE
“比完美更甚,它重塑了时间、语言和艺术。”——《费加罗文学》
“我们的评分系统已经不够用来评价这部作品。”——《电视全景》
“无与伦比的美丽。”——法国二台
“细节甄品。”——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纸上的诗歌。”——《读书》
“从6到106岁都可以一看再看的纸品杰作。”——CNEWS
“一本真正适合全家人的艺术书。”——欧洲一台
🏆 获奖记录
2019年法国童书展的绘本大奖
2019年法国livers herdo(《图书周刊》)创意书大奖
A Year in Provence 豆瓣 Goodreads
A Year in Provence
作者: Peter Mayle Vintage 1991 - 6
A funny--and often hilarious--month-by-month account of the charms and frustrations of moving into an old French farmhouse in Provence and adapting to a very different way of life.
2021年2月12日 已读
这是一本80年代写的游记,里面没有一张照片,却画面感十足。再结合最近法国通过的那个公鸡打鸣法案,读起来就真的能声色俱全了。没有照片的游记才是真游记!
旅行 法国
阿兰的初恋 豆瓣
Martha & Alan
8.1 (23 个评分) 作者: [法] 埃曼努埃尔·吉贝尔 译者: 崔书凝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1 - 1
新晋安古兰大奖得主中文版新作
西式水彩与中国文人画的融合
“阿兰”系列锦上之花
全书全彩跨页构图
30年代漫画版《怦然心动》
一首献给回忆和童年的散文诗
💌 编辑推荐
◎ 大师的得意之作:一本“番外”小书
吉贝尔是拿奖拿到手软的著名漫画家,2020年更荣获安古兰漫画节终身成就奖,正式跻身大师之列,他准备十余年、亲赴美国考察后,以千钧之力完成的这部《阿兰的初恋》却是一部“番外”小作品——以很小的篇幅描绘了两个小孩儿之间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是作者的宠儿,因为其中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功力和得意的创新。
◎ 东方韵味+西式水彩=当代文人画
作者二十年前就完成了初稿(阿兰在世时就看到过部分画稿),但始终不满意,后来在台北看唐伯虎画展的时候受到触动和启发,终于创作出一部独特的西方文人漫画。左右两页合起来是一幅构图完整的跨页图,旁白力求洗练、清淡,作为构图的一部分精心布置,犹如在山水画上题诗。
◎ 充满错位的漫画
《阿兰的初恋》有别于一般的漫画,其中有多重有趣的错位。例如对历史事件、人生大事一笔带过,而对一些小故事、细节大书特书。时而失衡的文字与画面,使二者形成有趣的互补结构。简约的文字可能搭配浓墨重彩的画面,越是文字信息密集的地方,记忆中留下的画面反而越少。对话框内巨大的留白,仿佛是对人物欲言又止时的沉寂所做的完美诠释。
◎ 补足“阿兰”系列,串起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这部番外篇衔接《阿兰的战争》和《阿兰的童年》,以独特的题材切入,将阿兰的口述回忆连成一个闭环。前作中的有些人物再次出现,有些事情在对照之下才能道清前因后果。《初恋》是一部独立的小书,是描绘人物一生的“三段论”,也是一块拼图,从另一个角度楔进前作中,使阿兰的故事变得完整、丰富。
👦 内容简介
吉贝尔根据美国退伍老兵阿兰·科普的口述回忆创作了著名的纪实漫画《阿兰的战争》和《阿兰的童年》之后,酝酿、筹备了十余年,在中国文人画的启发下创作了这部浓墨重彩的“番外篇”,展现了“大萧条”时期美国加州的生活场景,细腻地描述了阿兰与小女孩玛尔塔的交往过程。
纯真、有趣、动人的友谊和若有若无的情愫终于在世俗的影响下渐渐淡漠,成为一段遥远的回忆,令耄耋之年的阿兰怅然若失,又若有所得。
👧 媒体推荐
《阿兰的初恋》用精美绝伦的跨页彩色图画描述了一段受阻的友谊,感人至深。
——法国BFM电视网推荐语
《阿兰的初恋》是一部关于怀旧的传记,它提醒我们,人渐渐长大、变老的过程中,生命中的一些事注定会变化,总有一些人在某个时期不能再会。然而记忆长存,作为回到过去的跳板,时不时地带我们找到自己。
——MangaForever网站
吉贝尔用精湛的配色,用温柔,用简约,再现了一段友谊。还有年老的讲述者阿兰和天才漫画家之间的友谊,两段友谊缺一不可,共同促成了这部杰作。
——ActuaBD
🏆 获奖情况
2017年勒内·戈西尼大奖
2020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终身成就奖
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 豆瓣
Pourquoi je n'ai écrit aucun de mes livres
7.6 (14 个评分) 作者: [法]马塞尔·贝纳布 译者: 黄雅琴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1
一本挑战悖论的不可能之书。
乌力波文学经典。法国黑色幽默文学大奖获奖作品。
幽默解剖写作欲、探究写作之难。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作家比拉-马塔斯在《巴托比症候群》中致敬之作。
“我之所以从没写过一本自己的书,决不是意图和文学一刀两断;我从未把颗粒不收当作实现目标,或把生产乏力当作生产模式。我无意破坏,恰恰相反,我打定主意要遵守图书界的规则。”
……
主人公充满写作欲望,却又难以成篇。是什么阻碍了他的写作?与文字的关系?与语言的关系?与自身经历的关系?与自我理想的关系?
短小精悍,博学幽默,这本自称不是书的书以自嘲的笔法,或明或隐地引用、摹仿了近两百位哲人、文豪,在脱口秀般的节奏中设下一个个脑力挑战,抽丝剥茧地解剖写作欲望,令人思考写作与文学的真谛究竟为何。
本书引用作者(不完全统计):
《传道书》、荷马、伊索、毕达哥拉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狄摩西尼、伊壁鸠鲁、西塞罗、维吉尔、李维、塞内加、马提雅尔、塔西佗、德尔图良、阿普列尤斯、普洛提诺、圣奥古斯丁、迈蒙尼德、但丁、阿布拉菲亚、比特沃的阿尼乌斯、拉伯雷、佩里耶的博纳旺蒂尔、塞夫、龙沙、蒙田、培根、莎士比亚、梅纳尔、霍布斯、笛卡儿、高乃依、拉罗什富科、拉封丹、帕斯卡、斯宾诺莎、布瓦洛、拉辛、拉布吕耶尔、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莱辛、尚福尔、利希滕贝格、萨德、梅西耶、歌德、茹贝尔、约翰•保罗、夏多布里昂、荷尔德林、斯科特、诺瓦利斯、谢林、叔本华、司汤达、维尼、海涅、德拉克洛瓦、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果戈理、坡、盖兰、缪塞、萨克雷、梅尔维尔、阿米尔、波德莱尔、福楼拜、龚古尔兄弟、凡尔纳、阿布、左拉、哈代、雷东、马拉美、詹姆斯、尼采、魏尔伦、洛特雷阿蒙、于斯曼、洛蒂、佩雷茨、兰波、康拉德、阿莱赫姆、拉弗格、勒纳尔、乌纳穆诺、赞格威尔、吉普林、塔罗兄弟、威尔斯、班达、纪德、普鲁斯特、瓦莱里、雅里、托马斯•曼、里尔克、鲁塞尔、阿波利奈尔、阿沙尔、雅拉贝尔、弗齐、弗莱、乔伊斯、卡夫卡、波扬、卢卡奇、萨克斯、伯努瓦、茹弗、勒韦尔迪、韦费尔、科克多、本雅明、阿尔托、巴塔耶、博尔赫斯、米舒、莱里斯、拉迪盖、格诺、萨特、尼赞、布朗肖、夏尔、波伏瓦、热内、劳瑞、齐奥朗、达雷尔、雅贝斯、范德梅尔施、加缪、巴特、阿尔都塞、比森斯、卡尔维诺、布尔迪厄、德里达、佩雷克……
媒体推荐:
此书一出,叫人以后还如何写作?
——法国《世界报》
这是一本美丽的书,讲述了对书籍、对语言的热爱,以及所有造就这一热爱的元素,纸也好,词也好。
——美国《出版人周刊》
包裹在令人捧腹的自嘲之下,是对写书之难的严肃思考。
——美国《时代周刊•文学副刊》
自白文学、觉醒作者及努力创作之间趣味横生的悖论。
——美国《柯克斯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