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法国华人三百年 豆瓣
Chinois de France : Trois siècles d’histoire
作者: 叶星球 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 2009
第一个到法国定居的中国人是谁?巴黎第一个华人聚居区是怎么形成的?近三百年来旅法华人史上有些什么大事、趣事?一部全景式记述旅法华侨华人历史的中文著作《法国华人三百年》近日在巴黎出版。
该书由旅法艺术家、法国欧华历史学会会长和欧洲龙吟诗社主编叶星球撰著,巴黎太平洋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四十多万字,配有二百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
《法国华人三百年》以“人物篇”、“纪事篇”、“艺术交流篇”和“附录”等四个部分,记述了从一七〇二年第一个中国人在巴黎定居、一战和二战战火中的法国华人、至当代法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现状,堪称是一部法国华侨华人历史的“百事通”。
“这部书是想告诉人们,在遥远的他乡,有无数游子,他们奋斗、探索、辛勤耕耘,无论失败成功,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它也是想告诉人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丢掉中华民族创业的精神。”原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侯湘华在书的代序中这样表示。
据了解,该书的作者叶星球原籍浙江乐清,一九八〇年旅居巴黎。他在从商的同时,写书、画画、作诗,笔耕不止,出版过《一叶诗集》、《法国华人寻踪》和《叶星球美术文集》等著作。
叶星球先生今天在巴黎谈起他撰写《法国华人三百年》的初衷时表示,出版该书,旨在保留、挖掘华人在法国的历史,记录法国华人各个时期的风貌,保留一份集体的记忆,为增进中法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贡献一己之力。
大自然的食谱 豆瓣
En cuisine avec Alain Passard
作者: [法] 克里斯托夫·布兰 译者: 唐蜜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9 - 6
“他是头狂热的烹饪巨兽。他让我们所有人吃惊。”
历时近3年,漫画家贴身采访米其林三星大厨
在活力厨房和有机菜园中品味创意与激情
荣获法国信息电台纪实漫画大奖,法国美食指南奖
收录15道米其林大厨私房菜谱
---------------------------------------------
★ 编辑推荐
萝卜土豆华丽变身餐桌主角
苹果挞也能做成美美的“玫瑰花束”
让女生欲罢不能的快手甜点
令人胃口大开的餐桌配色艺术
……
不可思议的烹调魔法,米其林大厨手把手教你做!
◎米其林素食先锋
阿兰•帕萨,被Netflix摄入纪录片的米其林三星大厨
二十多年前,他不顾众人反对和业界的嘲讽,毅然决定放弃红肉,将激情和才华全部贡献给蔬菜。最终,顾客和米其林追随了他。令大多数厨师望而生畏的素食要求更高的烹饪技巧,而阿兰充分证明了素食也可以包含丰富的口味和颜色,有其独特的魅力。
◎大自然的魔法师
夏天番茄沙拉解暑,冬天焗洋葱暖心。
阿兰的菜单随四季变化,上面出现的永远是当季的时鲜。他十分重视风土条件对蔬菜生长的影响,在法国三个不同地区购买了菜园种植有机蔬菜,供应他位于巴黎的“琶音”餐厅。他想让菜园种植成为一个明日的新兴行业,想让人们像说名酒的产区一样谈论胡萝卜的产区。这位遵从自然规律的魔法师引人深思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厨神附体的巨兽
“小心,爸爸来了。”
这是阿兰的雇员们相互提醒头儿到了的信号。阿兰从不大喊大叫,但他在的时候,气氛就会更紧张,员工们要集中三倍的注意力。他行动起来全神贯注、动作一气呵成。他头脑中的新主意层出不穷,比如革命性地颠覆苹果挞的做法。在“琶音”的高能厨房里,我们看到了一位不可取代的灵魂人物,一头为做菜而生的野兽。
◎厨艺界的艺术家
阿兰既是一头令人生畏的烹饪巨兽,也是一位眼光挑剔的艺术家。
他爱好雕刻和拼贴画。他的配菜原则有一条是颜色相近,并且这个方法还很有效!他会在烹饪前把食材精心地摆放在盘中,就像在创作一幅画。很多女性顾客被他的美味菜肴和艺术气质深深吸引,成为其狂热的粉丝。这位厨房里的艺术家教会我们的,除了精湛厨艺,还有艺术品味和生活哲学。
◎纪实漫画 + 食谱书
漫画家克里斯托夫•布兰以纪实采访的形式,记录下近三年来,他在阿兰的后厨、餐厅和菜园中见证的一幕幕真实场景,以及他与阿兰的独家对话。他用极简的线条、幽默的风格,传递出充沛的情感和满满的能量,以好奇和细腻的眼睛成功捕获动人的瞬间。全书更包含阿兰•帕萨提供的15道私房法食菜谱,以及用漫画形式讲解的制作过程,实用性与趣味性俱佳。
★ 内容简介
漫画家克里斯托夫•布兰花费近三年时间,跟随记录米其林三星大厨阿兰•帕萨的后厨人生。从餐厅到菜园,他以画笔记述和描摹这位大厨的生活哲学和品鉴艺术,以风趣幽默的视角带领我们认识一位尊重自然、以天然为美的厨艺大师。本书介绍了15道主厨私房菜的做法,并附有详细的食谱,供读者体验烹饪法餐的乐趣。
★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真正的烹饪书,还很幽默。一部真正的漫画。一颗敢于自嘲的珍珠。这是一本既感性又美味的书。一幅描绘阿兰•帕萨的肖像画,画得既有心机又很到位。这是一份独一无二的菜谱集。一言以蔽之,一个收藏品。——《Elle》
一部充满创意的作品,充满诱惑,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观点报》
故事讲述了一段令人愉快的相遇。一个了不起的报道。如果您喜爱烹饪,一定不要错过它。——ZOO
我们品味漫画、幽默和生动的线条。——Page des libraires
什么都逃不过克里斯托夫•布兰好奇和幽默的眼睛,他凭借绘画的力量成功调动了人们对于味道、气味和环境的感受。——Canal BD Magazine
以图像向阿兰•帕萨的美食和生活艺术致敬,这个故事配上不拘形式的图画,令人垂涎欲滴。——Amour des Livres
舌尖上的法国:冬藏春耕 豆瓣
Frères de terroirs, Carnet de croqueurs, hiver et printemps
作者: [法] 伊夫·康德伯德 编 / 雅克·费朗代 绘 译者: 林陈秋文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 - 10
从土地到餐桌,一份食材如何成为美味?
一份法国乡土兄弟分享的饕餮手册
一部用水彩描绘的美食原产地纪录片
独家收录米其林大厨九份私家法餐食谱
◎ 编辑推荐
☆ 酒馆美食,平民的米其林。
伊夫•康德伯德被称为“酒馆美食学”大师,曾就职于米其林二星餐厅。他一直提倡减少食物供应的中间环节,让生产者的价值获得应有的尊重,让更多消费者以亲民的价格享受到米其林餐厅水准的美食。本书收录九份伊夫私家食谱。
☆ 乡间法国美食宝藏的发现之旅。
找松露为什么要用狗而不用猪?法国最难耕作的葡萄园在哪里?……作者们花两年时间拜访与伊夫合作二十年以上的伙伴们,踏遍最偏僻的法国乡土,为您揭开法餐的神秘面纱,一窥幕后辛勤耕耘的匠人世界和珍贵的美食宝藏。
☆ 素雅水彩描绘的美食纪录片。
费朗代的水彩线条看似随意,却能准确捕捉人物的动作和神韵。充满诗意的淡雅色调,正如书中描绘的人物生活一般,平凡而又宁静,在静谧中流淌着一种力量和优雅。流畅的画面宛如一部纸上纪录片。
◎ 内容简介
他们中有牧羊人、菜农、葡萄酒农、屠夫……他们都是伊夫•康德伯德常年的供货人,他们分享给伊夫如何吃好和做好的判断力。画师雅克•费朗代在伊夫•康德伯德的陪伴下,花一年时间拜访伊夫最喜爱的生产者们,并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这些相遇:去发现寻找松露的猎人、钓白斑狗鱼的渔夫和法国各地的葡萄酒农。这是一幅以手艺与好客精神织就的美丽画卷。
◎ 媒体及名人推荐
一场味觉和视觉的欢宴。
——BD fugue漫画评论网
一部结合报道文学与美食书的作品,一部拍摄乡村法国及其美食宝藏的纪录片,那里的人们只关心他们的产品如何获得杰出的品质。
——亚马逊读者评论
在这里,我们身处现实之中,周围都是真实、单纯和慷慨的人;在这里,我们唱歌,有节制地喝酒,聊逸闻趣事,我们笑,我们哭:我们在生活!
——planète BD漫画评论网
一堂关于友情的课,一堂关于幸福与严苛、正直与渴望的课,一堂让美食家和热爱纯粹和真实美食的人都欣喜若狂的课。
——ligne claire漫画评论网
侯麦传 豆瓣
Éric Rohmer biographie
8.1 (7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托万·德·巴克 / [法] 诺尔·艾柏 译者: 范加慧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6
一位神秘、低调的电影导演,
同时从事写作、绘画、作曲,偶尔还客串演员的全方位艺术家。
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
纪念侯麦诞辰100周年,简体中文传记首次出版。
30幅珍贵照片,全面展现电影人的一生。
我们不过活,人生就是大银幕,就是电影。——侯麦
你是否知道他生前拍摄的二十 五部长片,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共吸引超过百万人次观影 ?他的电影充满浓厚的文学和哲学味道,充满对人生的敏锐观察和细微捕捉。
你是否知道在埃里克·侯麦这个化名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名叫莫里斯.谢赫的男子?他低调、神秘,过着一种平行生活,总是喜欢藏匿在其电影 作品背后。 他母亲临去世前都还以为儿子是一名中学老师。
你是否知道对于绝大多数电影作品,他都亲自参与编剧、导演和剪辑?侯麦可以说是新浪潮导演中最贯彻“作者论”的一位,被法国电影界称为“最自由的导演”。
这是迄今为止内容最详实的一本侯麦传记,描述一位生活严谨的唯美主义者、虔诚的天主教徒、《电影手册》主编与电视片制作人、对政治运动冷眼旁观的公民、法国大革命前旧制度的缅怀者……
2010年去世之后,侯麦留下的一百四十箱、多达两万份的资料成为撰写本书的主要素材。读者可以透过这本厚达六百多页的巨著,深入了解这位充满矛盾、拥有复杂人格的全方位艺术家。
埃里克·侯麦(Éric Rohmer, 1920—2010),本名莫里斯·谢赫,小说家、影评人、国际电影大师、法国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学生时代主修古典文学,1942年起担任文学教授,1957—1963年在影响力深远的《电影手册》杂志担任主编。
侯麦的电影充满浓厚的文学和哲学味道,以及对人生的细微捕捉,主要有“道德故事”系列、“喜剧与谚语”系列、“四季故事”系列等。
侯麦曾形容自己的电影在于“思想而非动作”,关切的“不是人们做些什么,而是他们在做这些事情时心中的想法”。1983年,侯麦凭借《沙滩上的宝莲》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1986年,以《绿光》一片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最佳影片金狮奖”及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2001年,获颁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旅行 豆瓣
Le voyage
作者: [法]保罗·莫朗 译者: 唐淑文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8
★ 保罗•莫朗的星球一直在闪耀。 (法兰西学院院士 让•端木松)
★ 法兰西学院院士保罗•莫朗关于旅行的22篇随笔,反思日益成为集体性狂欢的旅行,重新找回生命的原始冲动。
-----------------------------------------
【编辑推荐】
★ 这是一本赏心悦目、富有情趣的随笔集,法兰西学院院士保罗•莫朗以一贯的横溢才华、生花妙笔给我们带来了22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不仅是一位现代世界的观察者对旅行的深入思考,更是一位狂热的旅行爱好者的独特体验,以及令人受益匪浅的人生哲学,每个篇章读来酣畅淋漓、回味无穷。
如果你的身体不在路上,那么你的灵魂可以随莫朗远走高飞,于清风明月间找到生命/生活的意义;如果你的身体已经出发,那么你更应该和莫朗一起观察旅行、思考旅行,做一名通透机智的异乡人。
★ 配有21幅精美插图,小开本精装,四色彩印。
★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精心打造。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保罗•莫朗关于旅行的随笔集。作者从旅行的起源、旅行的目的、交通工具、社交旅行、没有钱的旅行、作家的旅行、冒险家的旅行等多个角度剖析旅行这一主题。外交官出身的保罗•莫朗是一位敏税而机智的现代世界的观察家,也是一位狂热的旅行爱好者,在青年时期就曾多次游历伦敦、威尼斯、罗马、马德里等地,他对旅行的思考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既有时代的印记,又不乏哲学的高度。
《旅行》共收录22篇文章,有别于一般的旅行随笔,莫朗的写作有其博学支撑,加上优美凝练的文笔,自然流畅的旁征博引,读来口齿生香、回味无穷。
2020年6月1日 想读 我相信一定比 Paul Theroux写的有趣
法国
六个道德故事 豆瓣
Six contes moraux
8.4 (16 个评分) 作者: [法] 埃里克·侯麦 译者: 胡小跃 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5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得主、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经典作品
☆六篇小说透视法式浪漫的后街,诉说现代爱情的智性伤痕
【编辑推荐】
1.《六个道德故事》是法国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的代表作品,收入其最经典的六部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极高的声誉。
2.作为侯麦最经典的作品系列之一,《六个道德故事》以类似变奏曲的形式精准描摹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处境。
【内容简介】
《六个道德故事》是法国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的成名作,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地位。作品通过戏剧化的情节设计和文学性的对白,揶揄了知识分子 在夸夸其谈和理性外表之下隐秘的情欲煎熬。
本书收录的六个故事的主题可以归结为,当叙事者在追寻某位女人时,他又遇到了另一位吸引了其注意力的女人,然而一旦叙事者寻到了最初那位女人,后一位女人则失去了对他的吸引力。《六个道德故事》一书就类似这同一主题的六种变奏,在这一不断变形、反转的中心主题之上,各种消隐或重现着的动机据此相互组合,交织为平淡而深刻的叙述与反思。
【名人推荐】
侯麦是目前最好的法国导演。相比我们之中的其他人,他成名很晚,但其实在十五年的时间里,他一直站在我们的背后。很久以来,他一直默默地影响着我们。
——弗朗索瓦•特吕弗
侯麦是一名伟大的导演,他的作品经典而浪漫,睿智而不传统,光明而又严肃,富有情感和道德,他创造了‘侯麦’风格,这将永远被铭记。
——尼古拉·萨科齐
东方游记 豆瓣
作者: [法国] 勒·柯布西耶 译者: 管筱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1
本书是20世纪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逝世前要求再版的最后一本书。1911年5月,柯布西耶开始了他为期五个月的东方旅行,历经东欧、巴尔干、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此书便是这次旅行的记录。在体验异域文化的同时,寻找内心才能的落脚点。他带着一个准作家、画家和未来建筑师的三重准备踏上了这次旅程。因而,体现在本书中的是,优美独特的语言、体现出大师气质的素描画等的有机结合。在此次旅行之后,柯布西耶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从他对帕特农神庙精细的素描就可以看出他后来从事建筑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本书是柯布西耶早期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后来一系列成就的一个出发点。
Dans la peau d'un Chinois 豆瓣
作者: Marc Boulet Bernard Barrault 1992 - 1
2019年12月7日 已读
貌似是在讽刺中国,但其实读过之后我只会觉得我好想念中国我也好爱中国,那是我的国家,我永远都是孙悟空的后代。
法国 法语
火烧火燎的秘密 里昂的婚礼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张玉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 9
《里昂的婚礼》是茨威格的一部短篇小说,它演奏了法国大革命血雨腥风的日子里一部凄美动人的恋曲。在作者简洁的笔触下法国大革命红色恐怖的触目惊心的画面跃然纸上。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茨威格借一个爱情故事反映了一段历史史实,赋予了这部篇幅短小的小说历史价值。
桑贝在纽约 豆瓣
SEMPÉ À NEW YORK
9.6 (14 个评分) 作者: [法]让-雅克·桑贝 / [法]马克·勒卡尔庞蒂 译者: 任凌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 - 5
★ 他是台湾画家几米的偶像,几米评论其作品“呈现出一种世故圆融的法式幽默,我非常喜欢。”
★ 他是《纽约客》的御用画师,迄今为杂志画了100多个封面插图,这在《纽约客》也是史无前例的
★ 他是法国国宝级插画大师,作品曾制作成法国官方发行的纪念币,被法国文化部长用来作新年贺卡
-
作为一个英语只会两三个单词的法国人,桑贝喜欢纽约的一切。喜欢那些无忧无虑的猫,喜欢多才多艺的爵士乐手,喜欢被人遗忘的花园……这座特别的城市中生活着一群特别的人,有喜有悲,多姿多彩,生机盎然!
年少的桑贝曾梦想为顶级杂志《纽约客》供稿,这个愿望终于在1978年实现了。他成了《纽约客》大家庭一员,迄今未杂志画了100多个封面插图,这在《纽约客》也是史无前例的。
本书收录了桑贝为《纽约客》创作的所有插图以及他在纽约的生活照,并附有一篇长达3万字的访谈稿。画家首次开诚布公地谈到了自己的绘画事业,还有为《纽约客》工作的八卦趣事。
巴黎的忧郁 豆瓣
8.4 (1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夏尔·波德莱尔 译者: 亚丁 三联书店 2004 - 4
《恶之花》曾在中国红极一时。但是几乎与《恶之花》出版的同时,波德莱尔开始在各种杂志上陆续发表一些散文。波德莱尔写道:"总之,这还是《恶之花》,但更自由、细腻、辛辣。"按照诗人的本意,想写的是"一种诗意的散文,没有节奏和音符的音乐"。本书早已被奉为20世纪文学的经典之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前身之一生活书店曾于1935年出版了本书的中译本,并配有50幅精美插图。此次以亚丁先生1981年中文译本为文字本,以生活书店旧版插图配之,重新出版。
Mon paris 豆瓣
作者: Inès de La Fressange FLAMMARION 2015 - 10
Quelles sont les boutiques de mode confidentielles de la capitale ? Où aller pour boire un café dans une ambiance vraiment parisienne ? Quelles sont les échoppes de déco qu’il faut connaître ? Ines de la Fressange, avec la complicité de Sophie Gachet, vous dévoile ses adresses préférées à Paris. Mode, beauté, déco, restos, rien que des lieux qui ne sont pas forcément encore très connus mais qui ont tout pour devenir cultes. Les adresses sont classées par quartier et sont accompagnées de plans pour bien se repérer. Des pages de notes et une pochette intérieure permettent d’ajouter ses découvertes. Laissez-vous guider dans le Paris d’Ines !
关于普罗旺斯的一切 豆瓣
PROVENCE A-Z
作者: [英国] 彼得·梅尔 译者: 韩良忆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2
★这里,时间很慢,生活简单,人们没什么钱,但从不缺钱。
★彼得•梅尔“普罗旺斯”系列最新力作
★一本悠闲风趣的普罗旺斯慢生活词典
★关于阳光、清风、薰衣草,关于奶酪、橄榄、炖牛肚,还有酒庄、石屋和恶魔岛
★180件趣事,爱上普罗旺斯的180个理由
常有人提醒我注意普罗旺斯人热爱趣闻逸事,说话喜欢添油加醋,常爱说些根本不可信的故事。很多听来的事,无论多么荒诞不经,我都有闻必录。而且我经常听到完全矛盾的答案,而每个答案都是那么振振有词、头头是道。而我总是选择相信最荒唐无稽的那个。
我索性写了一本带有自传性质、拼图一样的书,里面尽是我的个人兴趣、个人发现和个人怪癖。任何人事物只要能激起我的好奇心,就符合资格。书里的话题互不相干,既有橄榄酱的制作方法,也叙述了与一位刽子手共度的一个上午。
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 豆瓣
French Lessons
作者: [英国] 彼得·梅尔 译者: 吴正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9
第一口咬在法国面包和法国黄油上,我那还在沉睡中的味蕾突然苏醒了,一阵痉挛……我失去了我的童贞,那种对美食一无所知的童贞。
·
世界上只有两件事能激起我们最强烈的反应,一是爱情,另一个是美食,在法兰西,二者皆有
与《普罗旺斯的一年》作者、英国图书奖得主彼得·梅尔一起吃透法兰西
这是一场假借写书名义进行的环法饕餮之旅,就算是最虔诚的素食者,也会因为这本书饥肠辘辘
眼前是细腻文字,鼻尖萦绕着美食香气,就像在米其林餐厅吃一顿大餐
·
在这本随笔集里,青蛙、鹅肝、蜗牛、干酪、松露、烧烤、红酒,一道道美食纷至沓来,法式大餐应有尽有,小心别流口水!
作者幽默有趣的文笔和个人风格,将法国人对吃的热爱表达到极致——
把法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区分开来的,不只是他们吃的东西,还有他们吃的方式。
去教堂礼拜,募捐善款,最终的目的是一盘撒着松露的煎蛋;千里迢迢驱车赶往法国北部,只为了几根在酒里腌过的小细青蛙腿;去疗养院修身养性,不过为了换种饮食口味。
更别说介绍蜗牛的科普读物中必有一章是菜谱;轮胎制造商也最终成为了全球闻名的美食评审机构。
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