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浩荡两千年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12 - 1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内容简介: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
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第三部,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海报: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 豆瓣
作者: 赵冈 / 陈钟毅 新星出版社 2006 - 8
近人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有辉煌的成就,但也有两点可议的倾向。第一,断代研究的方式比较盛行,往往无法看出长时期发展的前后脉络。第二,有些人过分强调马克思经济史观在中国历史上的适用性,选择史料来迁就理论构架。
作者以普通经济学的观点,重新检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性质,认它是一个古代的市场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分工以及相当自由的市场活动。以此理论基点出发,本书对这个市场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市场可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要素市场及成品市场。本书前6章,讨论生产要素的市场。后4章,则讨论成品市场。
围城 豆瓣
9.1 (87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5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围城》是钱钟书撰写的一部“新《儒林外史》”。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描写了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百态。
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方鸿渐留学回国了。他是个没有用的人,在欧洲四年,转了三个学校,改了几回专业,生活散漫,学无所成。因为父亲和老丈人都伸手向他要学位证书,没有办法、只好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这么个子虚乌有大学的假博士学位。他绝不愿意做这事,可是为了尽晚辈的孝心,搞份假文凭也是心安理得,只要今后自己决不以此招摇撞骗、他没有想到。老丈人已经将他的博士照片和游学履历大肆渲染地登在报刊上了,方鸿渐一下船,来到这个阔别4年又毫无变化的故土,便先见到这份报纸,不由得面红耳赤,十分难堪。
未婚妻和方鸿渐从未见过面,就撒手人寰。他蒙岳父大人资助得以负笈欧洲,所以回国后,先看望了岳父岳母,这才回到家乡见爹娘。他刚进家门,小报记者便闻风而至,摄下了方博士西服革履的仪态,使他成了县里大名鼎鼎的人物,提亲者更是踏破门槛。方鸿渐不喜欢这些土里土气又打扮时髦的女孩们,爱情在他心中仍一是一片空白的领域。春暖花开的时候,方鸿渐拜访了和自己一起留学归来的女博士苏文纨。在苏文纨家,他结识了苏的表妹唐晓芙。她是个天真、直爽的大学生。方鸿渐对唐晓芙一见倾心,堕入了情网,可是苏文纨喜欢方鸿渐。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的做作,但是他总不能狠下心来拒绝,怕伤害了苏小姐……
中西文化研究十论 豆瓣
作者: 张隆溪 2005 - 11
东西文化的交汇可以说是世界近代历史的特点,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也就值得我们重视.但当代西方学术,包括文学和文化理论以及汉学研究,都往往强调文化差异。将东西方文化相对立。西方一些学者讨论中国,往往把中国视为西方的反面。而非从中国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问题,本书十篇论文从不同方面讨论中西跨文化研究问题。对这种文化对立论提出批评。并以具体的比较来论证东西方跨文化研究的价值。在同中见异,亦在异中求同,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汇合。
中庸 豆瓣
作者: 子思 第1版 (2007年9月1日) 2007 - 9
《中庸》是不偏不倚的立身处世哲学,有折不扣的太平和合境界
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的儒家哲学经典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豆瓣
作者: 殷海光 / 林毓生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本书最初是由台北狮谷出版公司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的,后来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于一九八四年曾发行再版。这本小书今天得以与大陆读者见面,笔者内心甚觉快慰。书中主要收集了作者于一九六○年负笈来美以后与先师殷海光先生之间的通信。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数学之美 豆瓣
8.5 (8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吴军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 5
几年前,“数学之美”系列文章原刊载于谷歌黑板报,获得上百万次点击,得到读者高度评价。读者说,读了“数学之美”,才发现大学时学的数学知识,比如马尔可夫链、矩阵计算,甚至余弦函数原来都如此亲切,并且栩栩如生,才发现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这么有趣。
今年,作者吴军博士几乎把所有文章都重写了一遍,为的是把高深的数学原理讲得更加通俗易懂,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数学的魅力。读者通过具体的例子学到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 —— 如何化繁为简,如何用数学去解决工程问题,如何跳出固有思维不断去思考创新。
欧风欧雨 豆瓣
作者: 关愚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9
本书是作者关愚谦旅欧四十年的记录。这“不是一本单纯介绍欧洲风光的游记”,“不是风景名胜的介绍”,而是着眼于“欧洲的文化与历史”,“以素描速写勾勒多元欧洲”。这是一本旅行书,但更是一本在旅行中进行文化观察的书。作者写作时,采取了“上下纵横”的方法,既有不同国家诸如皇室、官僚等上层社会的情况,亦介绍平民百姓生活的特点,同时,还将不同民族、国家进行横向比较,视野是走东西,闯南北,从古至今,既有历史背景,更有传统下的现实,从中庶几看出不同国家的精神气质与国民性格。作者精通英、俄、德语,对中西方文化均有深入的理解,长期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历史文化。这次,他则用游记的方式,向中国人介绍欧洲文化。
荀子集解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王先谦 中华书局 1988 - 9
《新编诸子集成:荀子集解》讲述荀子,名况,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战国时赵国(在今安泽一带)人。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二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他对社会历史进行反思,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历史渊源、学术流派及现实政治问题都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剖析和价值评判。
新华成语词典 豆瓣
作者: 张雁 / 何宛屏 商务印书馆 2002 - 1
《新华成语词典》的立目,力求规范。采用两种做法:一是以规范的书写形式立条目,对个别不规范的字词写法予以指出。二是条目分正条、副条,正条立目解释,副条则用“也作”方式带出。这样做,照顾了汉语成语存在众多同义、近义、异形的客观情况,增强了本词典选词立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帮助读者对汉语成语的复杂情况及总体面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新华成语词典》释义力求简明、准确,做到明白易懂,针对性强。解说方式灵活,不拘于一种形式。本词典内容丰富,材料翔实。编写之前,做了大量的资料准备工作,收集资料卡片10万余张。我们利用古代的资料探索成语的本源,利用近代、现代和当代的书证探索成语的流变。除个别条目没有用例外,大都做到条条有书证,体现成语的意义、用法和时代气息。
中庸的思想 豆瓣
作者: 陈赟 三联书店 2007
在爬梳大量古典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者对《中庸》做出了具有创造力与理论深度的独特解读,将中庸理解为上下(古今、天地)通达的智慧,从而实现了对已有《中庸》研究框架与模式的突破同时,作品展示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当下关怀,在古典哲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大学·中庸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王国轩 中华书局 2006 - 10
大学·中庸,ISBN:9787101052763,作者:王国轩
人生与学问 豆瓣
作者: 金克木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
《人生与学问》感悟人生真谛,探究世间学问,学贯中西,知兼古今,槛外只言片语,道尽世事沧桑,来固欣然,去亦无憾。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翻译家金克木先生的经典论述,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学者的渊博和理性,思想家的敏锐和机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
增广贤文 豆瓣
6.3 (6 个评分) 作者: 郭俊峰 / 张菲洲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9 - 3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以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精神财富;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的科学知识;还有一些内容出自文章典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健康积极的内容,特别是一些含有深刻哲理的格言和警句,作为中国古代启蒙读物,对普及文化知识,创造精神文明,治世育人都曾起过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增广贤文》也不例外。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印记。不少内容反映了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甚至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宿命论的色彩;有的内容以个人为中心,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有的反映了在当时社会制度下小市民阶层得过且过、畏缩苟安的确心理和避祸厌世的消极人生哲学;有的在当时社会不失为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反映,今天已失去了借鉴的意义;还有一些内容含义比较模糊,或者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确的理解,就会变成错误的东西。这些都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我们要在阅读时采取批判的态度,明察扬弃,批判继承,吸取其有营养的成分,古为今用。
病夫、黃禍與睡獅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楊瑞松 政大出版社 2010 - 9
本書以「病夫」、「黃禍」和「睡獅」三項當代所熟知的西方視野之中國形象,研究其在近代中國思想論述的豐富意涵,系統性地了解這些符號對於近代中國思想論述中有關國族建構的影響。本書藉由釐清分梳百年來東西跨文化和跨語境互動過程的錯綜複雜關係,深入理解與分析中西文化百年來交會過程中,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在面對強勢的西方文化價值,其愛憎交雜的糾纏心情;並剖析在公共集體記憶中,國族符號背後的複雜形成歷史,因而得以重新反思百年來「病夫」、「黃禍」和「睡獅」,持續作為近代國國族認同符號的深遠意涵。
梁实秋精选集 豆瓣
作者: 梁实秋 / 李玲 编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 1
梁实秋文章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本书是其代表作的精选集,让你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也会让你在淡淡的沉思中品位人生的意义。
“世纪文学60家”书系入选作家,均以“精选集”的方式收入其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之外,我们还约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研究性序言,编制了作家的创作要目,其意都在于为读者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创作上的特点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必要的导读和更多的资讯。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凝聚了数十位专家的心血,寄括着数以万计的热爱中国现当代文学读者的殷切希望。我们期望她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历罗的淘洗,像那些支持这项事业的朋友们所祝愿的那样:“世纪文学60家”将作为各大图书馆的馆藏经典,高等学校文科考生和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书目为世人所瞩目。
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文学回忆录 Goodreads 豆瓣
8.8 (273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口述 / 陈丹青 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开讲时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2014年1月2日 已读
木心說,他更喜歡工業時代,有陽剛之氣;我則更喜歡商業時代,陰柔之質,何哉?工業時代的陽剛促成了二次世界大戰,商業時代,人人超越了國界,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此之為未來稍微可有樂觀之心態之本也。私以為,少年看木心,猶如菜鳥水手初面大海,抵擋不住萬頃波濤。其說未必盡準盡實盡對,且看既知即可,原來還曾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至於其說本身,留以未來,或有自得。
2014 中國 木心 陳丹青
中国的礼乐风景 豆瓣
5.6 (5 个评分) 作者: 胡兰成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3 - 2
新朝将定,乐兴而礼修;旧朝将亡,礼崩而乐坏。
胡先生视野浩瀚,思想幽微。本书以“礼”、“乐”为纲,枝蔓到诸如东方(主要是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文明制度、易经、宗教、革命、文学、音乐、书法、绘画、舞蹈……;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制度、科学、文学、雕塑、绘画、歌剧、古典音乐、摇滚乐……。它们各自的式样、行成和演变,互相间的影响和交融。
这是晨钟之作,大义精微;这是常识之书,文艺普及。
胡兰成文章的精神骨子虽承自《易传》、《庄子》、《史记》一路之传统,但他又不似一些旧学邃密的国故论者,对传统只是亦步亦趋,却完全无法对当代有所回应。恰好相反,胡尽管根植于晚周诸子的论说传统,却处处皆成新意。
——薛仁明
胡兰成论中国民间之文可喜……非我所及也。天下固有先知,兄亦固可为先知。
——唐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