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国货币论(上下) 豆瓣
作者: [奥] 耿爱德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5
本书作者为奥地利学者耿爱德,分为上、下两册。全书重点论述了中国的金属硬币,分为银部、金部、铜部三编,对中国货币之流通、种类、市场分布、产地、外汇市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勾勒了中国货币发展脉络,对后人解读、研究中国货币,尤其是金属货币助益良多。
A History of the Vietnamese 豆瓣
作者: K. W. Taylo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 6
The history of Vietnam prior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s rarely examined in any detail. In this groundbreaking work, K. W. Taylor takes up this challenge, addressing a wide array of topic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 - including language, literature, religion, and warfare - and themes - including Sino-Vietnamese relations,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peoples of different regions within the country, and the various forms of government adopted by the Vietnamese throughout their history. A History of the Vietnamese is based on primary source materials, combining a comprehensive narrative with an analysis which endeavours to see the Vietnamese past through the eyes of those who lived it. Taylor questions long-standing stereotypes and cliches about Vietnam, drawing attention to sharp discontinuities in the Vietnamese past. Fluently written and accessible to all readers, this highly original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Southeast Asia is a landmark text for all students and scholars of Vietnam.
唐船风说 豆瓣
作者: 孙文 商务印书馆 2011 - 8
该书对清初中日关系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华夷变态》进行综合研究的初步尝试。从香港学术史出发,对《华夷变态》村路的2300多件“风说书”进行细致的文献学梳理,试图还原林春胜等参与的情报界系工作和辑录过程。
Estima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Tracking and Navigation 豆瓣
作者: Yaakov Bar-Shalom / X-Rong Li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1 - 6
Expert coverage of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ate estimation algorithms for tracking and navigation Estima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Tracking and Navigation treats the estimation of various quantities from inherently inaccurate remote observations. It explains state estimator design using a balanced combination of linear systems,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The authors provide a review of the necessary background mathematical techniques and offer an overview of the basic concepts in estimation. They then provide detailed treatments of all the major issues in estimation with a focus on applying these techniques to real systems. Other features include:* Problems that apply theoretical material to real-world applications* In-depth coverage of the 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 (IMM) estimator* Companion DynaEst(TM) software for MATLAB(TM) implementation of Kalman filters and IMM estimators* Design guidelines for tracking filters Suitable for graduate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engineers working in remote sensors and tracking, Estima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Tracking and Navigation provides expert coverage of this important area.
人工智能简史 豆瓣
作者: 尼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7
本书全面讲述人工智能的发展史,几乎覆盖人工智能学科的所有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的起源。、自动定理证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遗传算法、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超级智能、哲学问题和未来趋势等,以宏阔的视野和生动的语言,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度点评。
本书作者和书中诸多人物或为师友或相熟相知,除了详实的考证还有有趣的轶事。本书既适合专业人士了解人工智能鲜为人知的历史,也适合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大众读者作为入门的向导。
林则徐看见的世界 豆瓣
作者: 苏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内容简介
《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是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历史性译作。1839—1840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运动期间,主持了一项翻译英文图书报纸的活动,以期“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这项翻译活动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根据当时的英文报纸内容译成的《澳门新闻纸》。林则徐不仅利用《澳门新闻纸》制定禁烟抗英策略,而且抄送广东同僚及他省督抚官员参阅,还将部分内容附奏折呈道光皇帝御览。本书以南京图书馆藏《澳门新闻纸》底本为凭据,经过细密考证,还原了这部译著完整的英文原本,将原文与译文对照排印,内容涵盖当时的军情夷务与时事百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媒体推荐
一切能推动历史学发展的著述无不以历史真正面貌的追索为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历史真面貌的呈现又无不以丰富真实的原始史料为基础,离开史实,历史无由存在。
——周振鹤,复旦大学教授
林则徐系统了解西方国际法规则,既获益于他主持编译的《澳门新闻纸》和《洋事杂录》,也与他阅读摘译《广州记事报》等报刊、询问荣林、史济泰等华侨及外国人分不开。译文中不仅涉及西方人如何以国际法规则评判中国事务,还述及关于“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外国商船的国籍”、“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自由贸易原则”、“领事裁判权”、“诉诸战争权”等近代国际法的知识。
——陈支平,厦门大学教授
林则徐虽然“看世界”的深度、广度与后辈相比不够完备,但却敢于率先突破固有文化思维,探索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图强之路。其间所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是后来者无法比拟和想象的。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转折时期,林则徐作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筚路蓝缕”之功是应该被永久载入史册为后世敬仰和发扬的。
——澎湃新闻2015年12月7日
林则徐组织编译《澳门新闻纸》开启了当时中国了解世界的第一扇窗口,这在整个迂腐不化、闭目塞听的大清帝国显得尤为可贵。……一百七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古老的译报仍然在向我们述说着那日渐久远的往事,时刻提醒我们记住:要想强大自己,就要“开眼看世界”,以居安思危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融入世界,多多吸取各方、各国的长处。这在过去、在现今、在未来都是智慧之法、强国之道。
——窦虹《开眼看世界——林则徐与〈澳门新闻纸〉》
ヴェトナム亡国史 他 豆瓣
作者: 潘佩珠 译者: 長岡新次郎 / 川本邦衛 平凡社 1966 - 8
全アジア人よ,この惨を救え__20世紀初頭,フランス虐政下のヴェトナムをのがれ,祖国の復興をはかって横浜に来訪した老志士潘佩珠が,流浪,投獄の苦難のなかで書きつづった血涙の書。
On A Chinese Screen 豆瓣
作者: W. Somerset Maugham Vintage Classics 2000 - 7
Maugham spent the winter months of 1919-20 travelling 1500 miles up the Yangtze River. Always more interested in people than places, he gave full rein to a sensitive and philosophical nature. On a Chinese Screen is the refined accumulation of the countless scraps of paper on which he had taken notes. Within the narrow confines of their colonial milieu, missionaries, consuls, army officers and company managers are all gently ridiculed as they persist obliviously with the life they know.
譯者與学者 豆瓣
作者: 關詩珮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7 - 1
本書的要旨,是要帶出十九世紀英國建立漢學與大英帝國培訓對華外交譯員的緊密關係,以及在這前題下,香港在英國漢學成立過程中的角色、位置及功能。過去討論到中國現代化的著作,都關注到中國如何通過各種翻譯活動而達到現代革新。事實上,不闇中國事務的英國,能夠在中國現代轉化過程中攫取準確的中國情報,讓英國國會及外交部釐訂適時及時的中國政策,大量的在華的英藉譯員功不可沒。這些英籍譯員均長時間在香港及中國生活,掌握中國第一手政情及民情,他們的另一特色,是他們結束遠東外交及政治生涯後,被英國最高學府羅致成為首任中文教授,他們遂利用自己的外交經驗、在地中國知識、管理殖民地願景得出來的一套實用中文知識,建構出有別於歐洲的漢學理念,奠下十九世紀創立的英國漢學基石。
歷史中國的內與外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2 (8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7 - 2
葛兆光教授十年前開始推動「從周邊看中國」研究計劃,把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保存的有關中國史資料作為「新材料」,試圖提供重新認識東亞和中國的多重視角與立場。為此,葛教授陸續出版了《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著作,在國際學界受到廣泛關注。本書是葛兆光教授有關東亞與中國研究系列論著之一。為了對「周邊」及其相對應的「中國」概念做一個清晰的界定,作者在這本書中梳理歷史上中國疆域、族群和文化的移動與交錯,說明「內」與「外」之變化,並嘗試溝通原本分屬中外關係史、中國民族史(包括「邊疆民族」)、歷史地理學(包括「邊疆史地」)、全球史(和區域史)等各學術領域的資料和方法。
语言与世界 豆瓣
作者: 王路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9
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是20世纪后哲学研究中的主流,在西方学界受到高度的重视。但该研究在国内则比较薄弱。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现代逻辑把握不够,很多人对于语言哲学中的许多论证过程理解不透,从而对语言哲学的理论和成果理解不够,甚至导致畏难或回避。 在本书中,作者迎难而上,构建了一种新的解释模式,即一种直观、易操作、易理解的句子图式,并以语言与语言所表达的东西之区别为线索,对语言哲学所涵盖的主要问题和语言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弗雷格的涵义和意谓理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克里普克的因果命名理论、奎因对分析与综合判断区别的质疑、盖提尔论题、维特根斯坦的事实构成世界论等等,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和说明。基于这种句子图式,作者对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做出统一的新的解释。这种新的解释框架,有助于那些缺乏逻辑训练的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语言哲学的实质、其主要方法以及主要问题。 全书逻辑严整、论证清晰明了,作者又是研究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专家,已出版多种相关的专著。本书是他多年来思考、研究的结晶,成稿后又反复打磨近两年,可以说代表了汉语学界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的研究新水准。
大义觉迷录 豆瓣
作者: 雍正编篡 译者: 张万钧、薛予生编译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9 - 2
《大义觉迷录》是一部奇书!它是怎样的一部奇书?有离奇的故事吗?没有。有精彩飞扬的文学吗?没有。有曲折的故事吗?没有。有高深的哲理吗?也没有。严格说,这并不是一部真正的有棱有角的书,它只是一个档案卷宗,一桩谋反案的卷宗。
一个档案卷宗,何奇之有?它奇就奇在这个档案卷宗,是清朝盛世雍正皇帝自编纂的为自己鸣冤的自白书。请听雍正自己怎么说的?雍正说:
朕之心可以对上天,可以对皇考,可以共白于天下之亿万臣民。
皇帝鸣冤,剖示心迹,告谕臣民,此第一奇也。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皇子,名允禛,他不该得皇位。康熙晚年两度废皇太子允礽,形成皇储斗争。雍正机权干略,高人一筹,他收拾掉了允祀、允(礻题)、允(礻唐)等几个争皇位的兄弟,才登上了宝座,乾纲独断,刚毅戾深,蜂目豺声,是标准版的秦始皇第二。史称秦始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被骂为“贪于权势至如此”。(《史记·秦始皇本纪》)。雍正皇帝朝乾夕惕,批鉴奏章,事无巨细,大权独揽,比起秦始皇有过之而不及。雍正帝留下的满汉文朱批谕旨有几千万字,平均每天下笔七八千言,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实实在在是累死的。当然这也是“贪于权势至如此”,不免落下骂名。雍正是一个改革的皇帝,即位伊始,雷厉风行,清查钱粮,改革积弊,耗羡归公,惩贪追赃,实行养廉银制度,摊丁入亩,打击不法绅衿,得罪了不少的人。雍正当世就落下骂名,被舆论说成是篡逆的伪君,不讲人伦的畜类,是一个凶残不仁的暴君。湖南落榜秀才曾静归纳条理成十大罪:害父、逼母、弑史、屠弟、贪财、好杀、酗洒、淫色、诛忠、任佞。又说,满人夷狄,入主中原,得统不正,导致天怒人怨,天崩地塌,灾害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之曾静上书岳钟琪,策动造反,推翻清朝。曾静还说五星聚,黄河清,合该轮到他做皇帝。这是该当凌迟处斩、灭宗灭族的大逆之罪。雍正乾断结案,说什么曾静不是主犯,乃是上当受骗,可以赦免,揪出死了近半个世纪的浙江吕留良做垫背,说吕留良著书立说害死人,才是真正的罪魁。吕留良被开棺戮尸,满门抄斩。这桩由曾静造反案引出吕留良文字狱案,合称曾吕案,经过四年专案调查审讯,处理结果重吕轻曾,震骇王公大臣和天下臣民,雍正自称为“出奇料理”。真是帝王断案,与众不同,赦了主犯,灭门死人,此第二奇也。
秦始皇统一思想,焚书坑儒。雍正统一思想,搞全国运动,称为“观风整俗”。曾静谋反,著书立说,骂得雍正狗血淋头,雍正不怒不恼,说什么要对曾静实行思想改造,脱胎换骨,重做新人。死刑重犯,可以看中枢机密文件。审案不用刑逼,坚持说理,要求罪犯写检讨。皇恩沐浴,曾静在灵魂深处开刀,果然奇效,“昔日为禽兽,今日转人胎”,一个灭族重犯,居然脱胎换骨,成为吃皇粮的观风整俗的宣传人员。批判洗脑,必造灵魂,雍正特创,此第三奇也。
雍正自信,认为大义觉迷,真理化人,“无物不可化诲”。谋反谰言,不实之词,不必隐讳,布告天下,全国批判,可以化毒草为肥料。雍正特谕说:
着将吕留良、严鸿逵、曾静等悖逆之言及联谕旨,一一刊刻,通行颁布天下各府州县远乡僻壤,俾读书士子及乡曲小民共知之。并令各贮一册于学官之中,使将来后学新进之士,人人观览知悉。倘有未见此书、未闻朕旨者,经朕随时察出,定将该省学政及该县教官从重治罪。特谕。
内容包括,雍正皇帝的十道上谕,曾静以罪犯被审讯的口供形式写出的检讨和读书体会,反映了这个造反重犯思想改造的全过程和改过方法,附录曾静的忏悔书《归仁说》。全书四卷,约十二万言。题名之义,上谕称:“特以天经地义、纲常伦理之大道,使愚昧无知、平日为邪说陷溺之人,豁然醒悟,不致遭天谴而罹法。”即用纲常伦理之大义,君臣之伦的天理,去排除无礼义无廉耻之锢蔽,觉无父无君之愚蒙。通过刊布《大义觉迷录》,在全国范围宣讲,开展观风整俗的思想教育运动,以使大清之民,拥护清朝统治。这也是亘古以来未有,雍正皇帝的独家发明。此第四奇也。
雍正驾崩,儿子乾隆即位,还没有改年号,不到两个月,一切又翻了过来。乾隆圣谕,着将曾静、张熙凌迟处死,下令毁《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此第五奇也。
综上所述,《大义觉迷录》有五奇:皇帝受谤,自白辩诬,一奇;赦免造反重犯,拉个死人灭门,二奇;改造极刑重犯,脱胎换骨做新人,三奇;刊布谋反档案,开展批判运动,四奇;老子编的宝书,全国士子必读,儿子谕令禁毁,五奇。有些五奇,亘古罕闻,还不是一部奇书么?
雍正是一个临近近代门坎的封建皇帝,又是一个大有为之君。中国历史上有三大治世和盛世,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之治”。三大盛世以清代“康乾之治”最为持久。“康乾之治”实际上经历了三代皇帝,即康熙、雍正、乾隆。因此正确地完整地说,应称“康雍乾之治”。
康熙帝六十一年,雍正帝十三年,乾隆帝六十年,合计一百三十四年,恰好占有大清朝一代立国二百六十八年(1644—1911)之半,持续了一个世纪又三分之一世纪,如此长久承平,可谓盛况空前。清代盛世,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版图最大,奠定了中国今日之疆域和民族大家庭,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雍正改革,承先启后,在康雍乾三帝中,执政最短而成绩最大。雍正处理政务,独出心裁,“出奇料理”曾吕案就是一个显例。康熙末国库储银才八百万两,雍正五年国库储银达五千万两。即此一端,可见政绩非凡,真是奇绝妙绝。
在政治斗争中,没有仁义可言。雍正夺嫡,是皇家自己家门事,当然事关国体,论其中曲直是非,要切在国计民生上。民间传说,野史小说,大都贬斥雍正,最集中的是说他“改诏夺位”、“骨肉相残”、“不得善终”三大恶名。雍正不是样样都好,对待政敌残暴不仁,这正是他的成功秘诀,在朕即国家的时代,何可苛责,天下乌鸦均是一般黑。阿其那、塞思黑上台,未必对雍正就有仁慈之举。政治斗争如同战场厮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哪有温良恭俭让可言。帝王的历史定评,最终要落实在兴国仁民这四字上。历史不诬古人。本书解读雍正皇帝的自白,领略他的治国手段、战斗奇招与帝王之术,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思维,促进成熟,冷眼看世事,是很有意义的。雍正好与人斗,其乐无穷,总是手握胜券,其战斗艺术,令人拍案惊奇。雍正称思想改造为“大义觉迷”,本书提供了鲜活的榜样,将使你无尽叹惋!本书半文半白,不难读懂。人们看一看雍正是如何批判一个走火入魔的古代知识分子,读一读这个脱了胎换了骨的书呆子的检讨、体会,即审讯口供挺有意思。我们深信这本记录一件全国大案、要案的实录,是能引人入胜的,颇能启迪思维的。本书最积极的部分,是雍正皇帝辩白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合法,宣扬民族大家庭的第一道特谕。这道特谕做了全文串释,意义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