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
法律哲学研究 豆瓣
作者: 吴经熊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 3
本书庋集吴氏法学著述二十五篇,概分为三大部分。吴氏与霍姆斯大法官的部分通信和著名的《吴氏宪草》,作为附录,一并收刊,裨供研究吴公身世与心迹。通观全书,既有关于法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精神的抽象阐释,亦有对于具体法制的比较观察,而平章人物、梳理思想谱系,更是作者的功力所在;或探研民事立法与宪政进路,或钩沉法意、叙说心曲,无不将人生与人心一并道来,使法意与法制交相释证,尽付于诗意文笔。由此,作者提供的不仅是一桩思想个案样本,同时,并记载了二十世纪汉语法学的曲折心史。
本书适合法学研究者和法科学生阅读,同时对于关心法学的其他学科人士亦有参考价值。
吴经熊与近代中国法制 豆瓣
作者: 孙伟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 5
《吴经熊与近代中国法制》内容简介:东吴大学创办于1901年,作为中国最早的西制大学,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半个世纪中,东吴大学英才辈出。吴经熊便是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他在近代中国的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制建设、法律实践以及对外法学交流等方面都起过引领性的作用。孙伟博士的《吴经熊与近代中国法制》正是旨在深度解读吴经熊法学人生的佳作。
杨兆龙法学文集 豆瓣
作者: 杨兆龙 法律出版社 2005 - 4
东吴法学是中国现代法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时有“南东吴,北朝阳”之美称。自1915年开设始,东吴大学法科以英美法和比较法为特色,云集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法律人才,如王宠惠、吴经熊、盛振为、倪征燠、李浩培、杨兆龙、孙晓楼、丘汉平、潘汉典等等,他们的著述为中国现代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本套丛书就是对这一宝贵资源的保存、整理和传播。
著名法学家杨兆龙教授是东吴法学的杰出代表之一。杨兆龙先生精研两大法系,学贯中西、博通众科而又经世致用,于学术和实践两途均有杰出成就。本书收入杨兆龙先生的专著、论文、译作、草拟之法律法规以及撰写的判决书,共计100余万字,对今日之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杨兆龙法学文选 豆瓣
作者: 杨兆龙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 2
《杨兆龙法学文选》选印的书籍或选编的论文,纵贯二十世纪始终。凡能代表本世纪不同时期法律学术水平、法律特色,有较大影响且为当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所需要者,均在选印之列。《杨兆龙法学文选》之选印,旨在集二十世纪中华法学之大成。为体现历史真实,我们将恪守“尊重原作”的原则,不作内容上的任何更动。二十世纪是中华文化经受空前巨大、深刻、剧烈变革的伟大世纪。在百年巨变的烈火,包括法制文明在内的新的中华文明,如“火凤凰”一般获得新生。大体上讲,二十世纪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世纪。这一个世纪的历程,不仅仅是移植新法、开启民智、会通中西的法制变革的历程,更是整个中华文明走出传统的困局、与世界接轨并获得新生的历程。百年曲折坎坷,百年是非成败、得失得弊,值此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亟待认真而深该的反省。这一反省,不仅有助地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深入,亦有助于推进新世纪中国民不与法治社会的形成。这一反省,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作为为一工程的起始或基础,我们应全面系统地检视、总结二十世纪中华法学全部学术成就,并试图作初步点评。为此,我们特郑重推出“二十世纪中华法学文丛”。
大陆法与英美法的区别 豆瓣
作者: 杨兆龙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大陆法与英美法的区别》内容简介:杨兆龙先生是中国著名法学家,“东吴法学”的代表性人物,在民国时期便已确立起广泛的国际声誉,曾被海牙国际法学院评为全世界50位杰出法学家之一。杨兆龙一生著述甚多,但后半生因政治原因,命途多舛,学术成果也多数散落失轶,不行于世。后经杨兆龙先生之女儿杨黎明、女婿陆锦碧多方收集整理,得回百万余言。考虑文稿内容较为庞杂,编者从中精心采选那些能够超越时空,于今仍有很大学术阅读与参考价值的作品,汇为此集,以飨有心之读者诸君,亦表对那一代学人的敬意与怀念。
国会现场 豆瓣
作者: 叶曙明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 5
◎作品看点
▲100年来最好看最完整的北洋国会历史
▲总统之争、派系厮杀、贿选丑闻、外交之辱,再现中国首次民主转型的阵痛
▲余世存、马勇、解玺璋等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内容简介
1911年,辛亥风云突变,告别帝制中国,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当此时,开国会、立宪法、建立共和政体,成为举国上下的最大诉求。仿佛国会一开,即可中华崛起。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中华民国,政制的枢纽在于国会。以梁启超、宋教仁为首的议员,在国会上选总统、制宪法、监督政府、弹劾官员,距离一个宪政民主的中国,仿佛只有一步之遥。
历史的吊诡,恰在瞬息之间。宋教仁被刺、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兴起、曹锟贿选,一波紧随一波,国会三度解散,议员四处流散,十年制不出一部宪法。
本书生动、真实地再现1911-1928这段国会历史,探寻现代中国的首次民主转型,如何从万众期待之中,跌入万劫不复之境。
西法东渐 豆瓣
作者: 王健 编 译林出版社 2020 - 3
近代中国法律史必读经典
暌违十余年全新增订归来
辑录时代激变中近代法制的大转型
呈现东西方法律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
【内容简介】
《西法东渐》选录了六十余篇中国近代法学作品,囊括了来华传教第一人卫三畏、执掌晚清中国海关四十八年的罗伯特·赫德、京师同文馆首任总教习丁韪良、近代来华的最后一位外国法律顾问罗斯科·庞德等著名人物对中国法律问题的独到见解,是法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史料汇编,力求深入清末民初的大变局时代,呈现东西方法律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流。
--
【编辑推荐】
◆了解近代中国法律变迁的必读之书。《西法东渐》以宏大的视野、锐利的慧眼,倾力汇集晚近来华外国人观察和研究中国法的作品,力求完整再现中国法与外国法、中国政府与外国法学家之间冲突而又调适的法律史。
◆珍贵历史资料一网打尽,各类法律文献巨细靡遗。《西法东渐》汇编晚晴至民国时期来华外国人的重要文献,体裁囊括个人著述、咨政报告、法律草案、法律备忘录,内容涉及法律的中外比较、中国传统法的价值、治外法权、司法改革、法律职业、法律教育及法律学术等诸多领域,为观察中国近现代法律演变提供独特且全面的视角。
◆经典文献再次增订,广角视野、多元议题,以法律之眼洞见近代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此次全新增订版增补作品计22篇,除“治外法权”,其他章节均有扩充。
--
【学者推荐】
中国近代法律的建立始于移植,在此过程中,受聘来华的外国法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八年前,王健博士搜集整理此一群体中较著者参与中国法律变革的各类文字,集为《西法东渐》一书,于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有拾遗补阙之功。如今,该书又出增订本,增补人物,添加篇章,令其内容愈加丰富完备,值得研究者阅读参考。
——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王健教授的《西法东渐》一书初版十七年来,已成为学界研究近代中国法律变迁、法学交流的必读文献,其影响力实际上已超越中国法律史研究领域。此次再版,新增十六篇重要文献,体现了作者一如既往强调“义理自实故出”、重视基础史料整理的研究特色,以及史料挖掘选取背后独具慧眼的理论洞察力和研究旨趣,必将惠泽学林,功德无量。
——付子堂(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
此书所录作品皆为“西学东渐”以降外国法学家解答近代中国转型法制问题之佳作,实属“西方法学之中国设计/汉语表达”阶段不得不深读的典藏文献。
——舒国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
王健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法律教育史和中国近代法律史的研究。清末以降,中国处于重大社会转型期,传统中华法系转向,移植西方法制而形成中国近代法,适为转型期的一大特色。
——张谷(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
·
十八年过去了,这本书及其书名本身都已成为经典。
——聂鑫(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
《西法东渐》是映照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一面镜子,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在选择与移植外国法、传承本国固有法的进程中的成败得失。它既是研究那个时代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当今继续推进法律现代化事业应当参照的历史坐标。
——张生(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