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
哈耶克评传 豆瓣
Hayek's Challenge: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of F.A. Hayek
作者: (美)布鲁斯·考德威尔 译者: 冯克利 商务印书馆 2007 - 6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奥地利学派的背景,包括奥地利学派及其对手:历史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第二部分讲述哈耶克的人生旅程;第三部分讲述哈耶克的挑战,分两章,首先评价了哈耶克的旅程,同时试图对他的遗产做出评估,然后以一个经济思想史学者的身份看待哈耶克对经济学家采用的研究方法所持的批判态度,并严肃的看待这些批判,并且透过他们去反思思想经济学在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的发展。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Friedr:ichAugust yon Hayek,1899~1992)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毕生发表了130篇文章和25本专著,学术范围涵盖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人类学、法学、心理学、知识论和伦理学诸方面,而且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哈耶克于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他的学术贡献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本书旨在勾勒哈耶克平实却又绚烂的生涯,阐释其博大深邃的经济、政治、法律思想,让读者在掩卷之后能对这位被称为“20世纪的先知”的伟大哲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iWoz 豆瓣
作者: Steve Wozniak / Gina Smith W. W. Norton 2006 - 9
Before slim laptops that fit into briefcases, computers looked like strange vending machines, with cryptic switches and pages of encoded output. But in 1977 Steve Wozniak revolutionized the computer industry with his invention of the first personal computer. As the sole inventor of the Apple I and II computers, Wozniak has enjoyed wealth, fame, and the most coveted awards an engineer can receive, and he tells his story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创新的先知 豆瓣
作者: [美] 托马斯·麦克劳 译者: 陈叶盛 / 周端明 中信出版社 2010 - 11
《创新的先知:约瑟夫·熊彼得传》的目的在于重温熊彼特的生活和工作,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评价熊彼特这个人及其影响。尽管熊彼特本人对数字十分感兴趣,但《创新的先知:约瑟夫·熊彼得传》不会是一部涉及极多统计数据的作品。不过,在我们认识熊彼特之前,先让我们用一种他很喜欢的快速统计预览法来简单考察一下他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当今普通美国人的现金收入是1800年时的二十多倍。如果你是美国人,试着想象一下你只花你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来生活,由此所造成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可能让你不得不去种植自己生活所需的粮食,就像你的大多数先祖在1800年所做的那样。
吴敬琏传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10 - 2
2010年的1月,经济学家吴敬琏迎来八十岁的寿诞。对于这位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来说,这八十年是一个与自己的国家图强求富、蹒跚前行的八十年。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吴敬琏对这个转型国家的贡献,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创新外,还在于他那份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书中,吴敬琏娓娓道来,吴晓波奋笔记述,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姗姗走近,又姗姗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回忆者与记录者之间穿梭,如画卷展开。
福柯的生死爱欲 豆瓣
The Passion of Michel Foucault
10.0 (1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詹姆斯·米勒 译者: 高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米勒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诚然,它或许带有些许自我解构的意味,而且都太人性,但它永远不会被诟病为陈腐、平庸、无名和幼稚。
——《纽约时报》书评
米勒这本颇有争议的书是严谨而繁复研究的产物……他讨论了疯癫、死亡和同性恋,尤其是用大量形象生动甚至近乎感官层面的细节描述了施虐-受虐文化。
——《新共和》
这本书是对福柯的一生充满想像力的大胆诠释,人类三个世纪的现代性遗赠下来的道德和美学传统被这本书拓广甚至颠覆了。
——《波士顿环球》
詹姆斯·米勒谈论性与哲学、尼采与艾滋等话题的方式可能会让一些读者震惊……但正是通过这些看似悬殊的元素,他建构出一种爱欲的人生。
——埃德蒙·怀特(Edmund White)
这本惊人之作,因其思想的灵光极具启发力;反响之大,也与其讨论的对象极为相称,可以说是进入20世纪晚期西方文化的一本关键性读本。
——萨义德
五常学经济(神州增订版)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张五常 中信出版社 2010 - 1
本书细说了张五常在海外的经济学道路上坎坷的求学过程。无论在加州大学还是芝加哥大学,张五常屡遇名师,包括“产权理论之父” 阿尔钦,第一位启蒙老师赫舒拉发以及诺贝尔奖得主科斯等知名经济学家,从他们身上,张五常学到了很多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和奇思妙想,并在自己独立的求真意识及原创精神的指引下,超越了这些前贤,在求学道路上大有所成,最终改写了经济学的基本范式。本书还细致解说了张五常轰动一时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诞生的前因后果,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恩师们对他的谆谆教诲。
蒋介石的人际网络 豆瓣
作者: 汪朝光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6
蒋介石在其政治、军事、生活中有着复杂多面的人际关系,由此构建起纵横上下左右的立体人际网络,在其执政过程中起着或隐或显的重要作用。
两岸民国史学者,首次将各自的蒋介石研究成果融聚一炉,共同探讨蒋氏在政治、党派、军事、亲缘、爱情、地缘等方面的人际关系,深度解析蒋的为人处世和精神世界,努力形塑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蒋介石。
许倬云问学记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许倬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3
正版授权 卖家 : Boolee 加微信[soweinc]每天分享好书,邀你加入国际微信群学习交流.微信好友低至5优惠 . 书名:许倬云问学记简介:88岁历史学家的“上学记”“成长记” 温情、智慧、见识交相辉映作者:许倬云 著,理想国 出品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3月装订方式:平装-胶订分类:历史|历史随笔
賈伯斯傳 豆瓣
Steve Jobs
作者: Walter Isaacson 译者: 謝凱蒂 / 廖月娟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1 - 10
這是賈伯斯生前唯一授權的傳記,完整記載他的一生。
本書紀錄賈伯斯從出生到死亡的歷程,完整呈現賈伯斯最後的身影,並收錄了許多賈伯斯個人從未曝光過的珍貴照片,勢必在全球書市引發熱潮。人人都知道賈伯斯不遺餘力地捍衛隱私,這位傳奇性的企業家從未寫過回憶錄,但他在兩年間,接受本書作者艾薩克森多達四十次的深入訪談,並允許他遍訪他的朋友、親戚、競爭對手、仇人和同事,總數超過一百人。
艾薩克森寫出「最真實的賈伯斯」,書中描述這位創造力旺盛的企業家雲霄飛車般驚險刺激的一生。賈伯斯執著的個性、追求完美的熱情和狂猛的驅力推動六大產業革命,包括個人電腦、動畫、音樂、電話、平板電腦和數位出版。
這不只是賈伯斯的故事,也是一本談創新的書。在這個數位時代,很多企業都努力走在創新的最前頭,許多國家也汲汲於建立創新經濟,但就獨創、想像和創新,賈伯斯無疑是標竿人物。他深知要在二十一世紀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必然要讓創造力和科技結合,因此他打造的公司,不但要有跳躍的想像力,更要呈現鬼斧神功般的科技工藝。
賈伯斯和蘋果的同事就是能力行不同「凡想」的一群人:他們不只精益求精,推出改良的產品,也設計、生產出全新的產品或服務,讓不知道自己需要這種產品的消費者大為驚豔。
儘管賈伯斯對本書撰寫充分配合,卻不要求控管內容,也不要求出版前先看過。甚至鼓勵認識他的敵人或前女友跟作者談談,他也不曾設限。
賈伯斯旺盛的企圖心就像一把火,不但鞭策自我,也讓周遭的人受不了。但他的個性和熱情已和他的產品密不可分,就像蘋果的硬體和軟體已結合成一個整體。我們可從他的人生故事得到啟發、學到教訓,但就創新、個性、領導力和價值而言,他絕對是最好的學習教材。
堅持.無悔 豆瓣
作者: 陳若曦 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8 - 10
知名小說家、人權推動者、台灣文學前輩陳若曦女士70年歲月唯一自傳!
本書為陳若曦自傳,她歷經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二二八事變、白色恐怖等政大政治事件。就讀臺大外文系期間與白先勇、王文興等人創辦了《現代文學》鼓勵了當時許多年輕人投身文學創作。臺大畢業後赴美留學。
文革期間因嚮往社會主義與毛澤東思想,與夫婿回歸大陸,卻正值文化大革命,居住七年,懷抱著失望離開大陸,赴加拿大定居。離開大陸後,便寫了反映「文化大革命」的小說《尹縣長》,文壇震撼,回到台灣又捍衛人權。
她早年曾在《現代文學》發表小說作品,自七○年代她一向堅持寫實主義風格,不論從早期的鄉土題材,或是中期以大陸生活經驗為背景,以及八○年代以後描寫美國華人社會的作品,她始終保持一貫的「絕不無病呻吟」的寫作理念,她的創作如同她的生命,充滿現實政治色彩和感時憂民的情懷。
大富时代 豆瓣
作者: 布赖恩·伯勒 译者: 王勇 / 陈青 2011
在《大富时代:得克萨斯四大石油豪族的兴与衰》中,布赖恩·伯勒叙述了20世纪伟大的经济政治源泉——得州石油权势集团的兴衰过程。融得州四大豪族几代人的故事为一体,伯勒讲述了20世纪这个美国主导的世纪中一个有关金钱,家庭和权力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时人称为四巨头的罗伊·卡伦、H·L·亨特、克林特·默奇森和希德·理查森,个个出身卑微,最后却都成为得州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石油家族的创建者。和同行一起,他们把美国的财富和权力扩张到南部和西部,为现代保守主义的崛起提供了大部分资金,还把三个土生土长的得州人送入白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他们后来被称为大富豪,还一起创造了美国的新传说:耀武扬威的得州石油巨头拥有私人岛屿、广阔的牧场,或许还有一两支橄榄球队,和总统以及好莱坞明星相交甚厚。
真实情况比神话更神奇。H·L·亨特从得州最大油田的发现者那里把油田攫取过来,一步步发展成为美国首富:他一生拥有多个妻子。克林特·默奇森在自己的墨西哥庄园招待英国王室成员,还跟胡佛一起参与赌马,甚至进行肮脏交易。小学就辍学的卡伦用自己的数百万美元来重振倒霉的得州共和党,他还是参议员麦卡锡早期的也是重要的支持者。四大家族中最具传奇色彩、最爱玩乐的单身汉理查森和很多位总统都是好朋友,其中包括最具决定性的林登·约翰逊。凭借他在约翰逊崛起过程中投入的数量空前的献金,理查森永久性地改变了金钱影响政治的方式。
四巨头的后代出现在头条新闻中的频率要远远超过他们自己,而且有几个后代的收入也远远超过了他们。除了个别例外情况,这些家族的财富都先后因为痛苦的家族仇恨、丑闻、破产等原因被终结,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富豪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但是,正如得州本土作家布赖恩·伯勒在这本非常引人人胜的著作中揭示的,即使在当今时代,得州石油集团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力。
野蛮生长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冯仑 中信出版社 2007
“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纵横生意江湖20年来,第一次系统梳理出书。
三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前公司时代发展到公司时代,21世纪后又进入创富时代,冯仑是一个亲历者,他所创办的万通公司也伴随着其他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因此,冯仑对民营企业的所谓“原罪”、合伙人制度、管理逻辑以及生死存亡等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民营企业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王石为什么成功?牟其中为什么失败?冯仑通过近距离观察给出了颇具特色的企业家素描。此外,关于幸福、关于金钱、关于伟大、关于女人……冯仑均用他鲜活麻辣的语言进行了解读,书中精辟的语言展现了典型的冯式风格:不麻辣、不深刻、不性情,就不是冯仑。
理想丰满 豆瓣
作者: 冯仑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 11
《理想丰满》是企业家冯仑自《野蛮生长》后亲笔撰写的又一力作。究竟怎样的房地产,才是对的生意?究竟怎样的社会,才会给力民营企业?究竟怎样的人生,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 当今中国,迷惑颇多——中国人价值观严重丢失,该如何重塑?收入差距日趋严峻,怎样才能确保社会的公平?公司遭遇政策挑战,发展限于瓶颈,该如何突破?社会财富将会如何传承?同根同种,台湾人幸福指数为何比大陆高?当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怎样怎样规划才能让自己更幸福?《理想丰满》中,冯仑集半百人生沉淀,畅议当下热点;挟二十载拼搏经历,纵论未来大势。以其独有的睿智思辨、幽默段子,深入浅出,亦庄亦谐,对价值公平、财富传承、人生追求、企业治理等话题进行有力批判和建设,更全面展示、分享为人、经商的大智慧。充分彰显一代企业家的责任、情怀与远见,讲述令人内心安宁,人生幸福的鲜活故事。
曾国藩(共三册) 豆瓣
作者: 唐浩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7
《曾国藩(血祭、野焚、黑雨)》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杨度(上中下) 豆瓣
作者: 唐浩明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 2
《杨度》(上中下)以杨度为引线,串起袁世凯、袁克定、曹锟、汪精卫、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把整个波澜起伏的世纪初中国人救国之路,描绘得淋漓尽致。杨度参与公车上书,后来又支持袁世凯称帝,洪宪王朝崩溃后,转而帮助孙中山,到他晚年,又与共产党有密切联系,在他身上几乎集中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种种错综尖锐的矛盾。有救国之心而所托非人、空怀博学宏识而把握不到时代脉搏,杨度的悲剧,也是中国近代艰难崛起之路的一个缩影。
懸崖邊的貴族 豆瓣
作者: 蔣友柏 / 蔣友常 口述 天下文化 2006
蔣友柏.蔣友常:「我們唯一無法選擇的是「貴族」血統。」
認同兩兄弟的「貴族」二字很難,畢竟這已是過去式。
但他們年少時期卻真實經歷過,直到父親蔣孝勇過世(一九九六)。
那年友柏二十歲,友常十八歲。
同樣的家庭背景
同樣的蔣姓光環
同樣的現實傷口
十年後的他們,拋棄歷史包袱
重拾作主人生的權利
經歷過最華麗喧囂的排場,背後卻充滿虛偽和詭計,你會選擇別過頭去?
看過最崇高的領導熱情,時代卻冷漠的回應,你會選擇視而不見?
遇見最天真無邪的愛情,卻被誤解和流言包圍,你會選擇不再連絡?
懸崖邊的貴族.1996—2006,
天生註定要遠離政治權力光環的兄弟,
如何從人生邊緣尋找自我價值的體悟,
從回憶中發現父親遺留下勇者無懼、開疆拓土的權柄。
橙果設計執行長蔣友柏、創意總監蔣友常
首度回顧成長歷程,公開「懸崖學」創業心法
台北、多倫多、舊金山、紐約、香港
中國近代史第一家庭第四代的流離和追尋
《虎與狐》作者張殿文2006年最新力作,
紀錄台灣次世代最具顛覆性格及爆發力的創業家
如何突破台灣創意枯竭的困局。
請讀者注意:《懸崖邊的貴族(蔣友柏版) 》與 《懸崖邊的貴族(蔣友常版)》僅止於書封不同,但兩本書的內容是相同的。
不時奮起-諤諤之士的快意人生 豆瓣
作者: 沈富雄 城邦(麥田)
是孤鷹?是大老?還是台灣Happy man?以良心縱橫政壇12年的沈富雄,面對「大老事件」精采記者會與「愛台灣」爭議之後,如何看待真相的第一次真情告白!!身為民進黨內大老,沈富雄到底是抱持怎樣的原則,才能在紛擾的政壇站穩腳步,而他在黨內又扮演怎樣的角色,使他在民進黨一次次的人事風波中,能夠從容面對?
本書分為兩部份,前半部沈富雄暢談人生之樂,就算在漫天的攻訐與謾罵中,他依然能微笑以對,進而享受生活。後半部敘述沈富雄從政以來發生的重要事件,在詭譎的政局中,他運用智慧與堅定的信念化險為夷,平安度過一場又一場的政治風暴。至於大家最關心的「大老」、「愛台灣」事件,沈富雄秉持「給歷史一個交代」的原則,用第三者的角度娓娓道出事件的完整始末。而他和阿扁總統的種種情結,更是首次毫不保留地誠懇表白。
胡适杂忆 豆瓣
9.0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唐德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8
本书原是作者在撰写《胡适口述自传》时,打算自写的一篇短序,不料下笔即几十万言,结果“头”大不掉,只好印成专书,独立出版。
唐德刚先生凭自己的回忆和日记上的记录,对胡适一生牵惹到的无数问题与纠葛,几乎无所不谈,谈无不快。但又不止于回忆,他畅谈历史、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其他一切胡适关注的学问,可见作者才气纵横,博学多智,加上他古文根底深厚,天性诙谐,故落笔气势纵横,妙趣横生。
唐德刚将胡适写得生龙活虎,但又不是公式般装饰什么英雄超人。他笔下的胡适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才也有错误和缺点的真实人物。
读了唐德刚笔下的胡适,你可以和他握手寒暄,笑语谈辨,不知夜之将尽,人之将老。
上学记 豆瓣 Goodreads
9.0 (47 个评分) 作者: 何兆武(口述) / 文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9
历史的吊诡往往让人哭笑不得。在一个时代巨变,政局动荡,外族入侵,战火频仍,物质生活极其匮乏,连生命安全都不能保证的环境里,从小学至中学,至大学,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何兆武所感受到的,非但不是恐慌、忧虑、不安,恰恰相反,是幸福。而在今天的学校里,在一个安定、富足、物质条件极大提高的环境中,莘莘学子们恐怕很难体会到幸福的感觉。当代学校教育的失败,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学校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政治和教育之间,教育和社会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何兆武通过他的回忆,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追问,促使我们再度面对国民教育这个无比重大的话题。当然,这本书的价值远远不止是对教育的追问,它所触发的感受和思考,必将发生长期的影响和讨论。
口述历史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薄薄的一册《上学记》更是2006年读书界的一个亮点。超然与淡定让年逾八十的何先生获得了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这份自由让几乎见证了整个中国二十世纪历史的他在追忆过去的时候,充分地保持了一个历史学家的本真与哲学家的睿智。可以说,《上学记》是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的一页剪影,可其中又缠绕着口述者对后半叶历史的深切反思。其中个别的记忆或有偏差,但是并不影响何先生对于过去那个时代整体精神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追求自由却拒绝虚无,捍卫真实却并不偏执,追忆过去并不造神和美化,反思现实又烙印着历史的启示,何先生的为人、为学都令人钦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