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小姨多鹤 Eggplant.place 豆瓣
8.4 (8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作家出版社 2008 - 4
二战进入尾声,日本战败投降,大批当年被移民来中国东北企图对中国实施长期殖民统治的普通日本国民被抛弃。十六岁的少女多鹤即为其一,在死难多艰的逃亡中,她依靠机智和对生的本能的渴望逃过了死亡,被装进麻袋论斤卖给了东北某小火车站站长的二儿子张俭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张俭的哥哥据传因为抗日而被日本人杀害,张俭的老婆朱小环因日本鬼子的惊吓导致流产,从此不能生育。国仇家恨的大背景下,日本少女多鹤的介入,使得整个家庭的关系变得暧昧和怪异。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女人多鹤的身份不仅在张家成为重大的情感和伦理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民间生活中也成了巨大的政治问题。因为多鹤是张俭欲拒还休、欲罢不能的另一个女人,是生活在朱小环身边的情敌,也是张家三个孩子的生身之母,她的身份和地位成了纠缠张家几十年的头疼事。同时,如何掩盖多鹤的日本人身份也成了张家挥之不去的梦魇。张俭的解决之道是,让多鹤成为朱小环的“妹妹”,孩子们的“小姨”;然后再通过不断的搬迁来遮掩多鹤的日本身份以及畸形的家庭关系。这个奇特的家庭组合在动荡的政治环境和困窘的经济生活中飘摇度日。
几十年下来,日本人多鹤默默而固执地以“整洁、较真”等品质影响着这个家庭,而朱小环等张家人则以 “随遇而安”、“凑合活着”等生活理念改变着多鹤。残酷无奈而又充满吸引力的生活因着他们善良的本性使他们活成了不能分开的一家人。
日本的佛教与神祇信仰 豆瓣
神仏習合
作者: [日] 义江彰夫 译者: 陆晚霞 商务印书馆 2010 - 4
《日本的佛教与神祗信仰》内容简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日本尚未进入世界大多数国家人们的眼界,中国史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就予以记载,不特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而且也是研究日本古代史唯一的文字资料。其时,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国文明光耀世界,领袖东亚。古代日本举国一致,倾力学习中国,引进中国的文字、宗教及典章制度等,曾几何时,便为一文明国家,故谓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流并非过言。中世纪时日本仍旧关注中国,继续吸取中国文明,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却很少学习、研究日本,及至江户幕府,日本行闭关锁国之策,中国和日本的交流几至中断。
千余年来,两国的交流与相互研究的这种不均衡,固然与中国为东亚文明中心,而日本处于边缘的位置有关,但也和两国朝代更迭,对外政策变化频繁不无关系,此可为前车之鉴。
19世纪以降,西力东渐,近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传到亚洲,日本得风气之先,仿效西方,断行明治维新,一举成为东亚最初的近代化国家。同时吸收西方近代文明,参以本土文化,成就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近代日本文化。
三国演义的世界 豆瓣
作者: [韩]金文京 译者: 邱岭 / 吴芳玲 商务印书馆 2010 - 9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历史如何成为演义,演义中暗藏多少玄机?围绕《三国演义》的故事成型、人物形象、作者身世、出版竞争,国际知名明清小说研究专家金文京先生集多年成果,以别出机杼的设问与妙答,为您解开三国的种种谜团。
御手洗洁的舞蹈 豆瓣
御手洗潔のダンス
7.0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岛田庄司 译者: 林新生 新星出版社 2012 - 1
他相信人天生具有飞翔的本领,然而自己却以飞翔的姿势死在画室的窗外。
她恳求上天替自己惩罚负心的人,结果就在她祈祷的时候,那个人在遥远的地方身中数枪,死于茫茫白雪中。
每天晚上跳起孤独舞蹈的,究竟是一个痴呆老人,还是被狐狸精附身的可怜人?
所有错综复杂谜题中最重要的也许是这一个:御手洗究竟为什么留在日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的近况如何?
短篇盛宴再度降临,最华丽的谜团和最真挚的情感再度相遇,带给读者全新的刺激与恒久的感动。
最后的武士 豆瓣
作者: [美] 马克·莱维纳 译者: 廖奕 2010 - 7
《最后的武士》主要内容简介:1877年9月24日清晨,政府军对叛乱军的残部发动了最后的进攻。数小时后,西乡隆盛的军队被彻底击溃。西南战争——在它之前300多年间,日本国内最为血腥的冲突——就此结束。然而,政府军的胜利却似一场空谈——他们找到了西乡的身体,却不知其头颅的去 向。没有两乡的首级,政府军的胜利就不是完整的胜利。为何西乡隆盛的首级如此重要?
西乡隆盛,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他和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
《最后的武士》回顾西乡隆盛光荣而悲怆的一生。他自幼受武士训练,由下级官吏逐步成为开明派藩主岛津齐彬的亲信。他曾两次被流放,被召回藩后,积极投身倒幕运动。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新政府。因他在倒幕维新运动和戊辰战争中的功勋,在诸藩家臣中官位最高,被封为大将军。由于与大久保利通等政见有分歧遭到排挤,辞职回到鹿儿岛,兴办私学校,后被旧萨摩藩士族推为首领发动西南战争,兵败战死。
近代的超克 豆瓣
9.1 (15 个评分) 作者: [日] 竹内好 译者: 李冬木 / 赵京华 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本书遴选了作者写于上个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的数篇代表作品(包括名文《鲁迅》、《近代的超克》等),昭示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竹内好的思想方式与知识立场形成与发展,及其一贯的、与众不同的思想物质。
大人的友情 豆瓣
6.9 (9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河合隼雄 译者: 赖明珠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9
《大人的友情》内容简介:我们如何获得友情?我们如何找到支持,让友情可以继续往下走?男女间的友情真的成立吗?同性之爱又该如何理解?当不想配合朋友时,你该怎么办?当遭遇朋友的背叛时,你又该如何应
给未来的记忆 豆瓣
作者: [日本] 河合隼雄 译者: 李静 东方出版中心 2011 - 9
河合隼雄是日本心理学界里程碑式的人物,同时,也历任日本的文化厅长官,在日本的文化建设和传承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和不可忽视的角色。这是一本他自己所谓的“只是一种尝试”的自传性质的作品。这样一位大师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定下了 一个正确无比的方向,每一个阶段都有他的迷茫、不知所措,每一个阶段都有他的抉择,都有他的行动。身处同样的环境,为什么有人,会就此沉沦下去;而有人,如河合先生,就能平地崛起,成为一座令人仰止的山峰?根本的差别在哪里?个人、家庭、学校、社会,还有其他什么?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抉择能力、行动能力,究竟怎么成长起来的? 在《给未来的记忆》里,我们都可以得到启示。
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日) 河合隼雄 译者: 吕千舒 东方出版中心 2011 - 6
《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内容简介:对于村上春树所述说的美国的留学经历、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学生运动、奥姆真理教事件和阪神大地震对个人的;中击,河合隼雄给予了深层的理解,并谈论了他对箱庭疗法以及每个人独自坐拥的“故事”的重要性的看法。从“个体和日本历史的密切关联”到“有关婚姻生活的体悟”,《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以极具现场感的方式,呈现了两位学者之间的对谈,轻松率性的言语中透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索和独到观察。
1973年的弹子球 豆瓣
1973年のピンボール
7.1 (74 个评分) 作者: (日)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8
这还是一个入口与出口的故事。就象那只进入捕鼠器的小老鼠,因为出口已经关闭,第四天早上死掉了。小老鼠就是城市青年的例子,男主角也即是鼠,他在寻找出口。
详尽的细节描写,对弹子球机的迷恋,无不透出深深的寂寞和迷茫。曾在挪威森林出现的直子在这里只在第一节中提到,但感觉她的影子深深地笼罩住了全文。鼠忘不掉对直子的爱。他把自己封存在一个只容自己容身的洞里面,封存在弹子机游戏里面。持续不断的弹子机游戏把他与周围的世界隔绝了。
地下 豆瓣
アンダーグラウンド
7.9 (36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6
村上春树追踪地铁沙林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逼真。
时间是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日,星期一。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晴朗的初春早晨。昨天是星期日,明天春分休息,即连休的“山谷”。也许你心想今天也休息多好。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缘由你无法请假休息。
这样,你在平日那个时刻睁开眼睛,洗脸,吃早餐,穿上西服走去车站,像往常那样钻进拥挤的地铁上班。平平常常的一如平日的清晨,人生中无从区别的普普通通的一天。
在五个化装男子将用研磨机磨尖的伞杆尖头捅进装有奇妙液体的塑料袋之前……
读书人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许金龙 作家出版社 2011 - 1
只要发现自己的第一本书
便可以由此延续下去,从而创建成一个平台
读书人、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大江健三郎的读书讲义
一半是写作人,一半是读书人,生活与读书是如何连结起来的?
度过只是写作的人生,只是读书的人生,
世界的小说家大江健三郎,有着全部爱书人共同的「瘾头」。
好奇图书馆另一头的那个人正在读哪本书,趁隙跑去记下打开来页面上的那句诗;
害怕忘记今天读了什么,笔记一本写完一本,至今仍不间断;
他读过的书,红笔蓝笔、纸页上画满重点,读起字典更不输看小说的疯迷;
背诵所有喜欢的句子,希望跟自己喜欢上的书的作者成为朋友。
大江健三郎读书、写作一辈子的个中滋味,尽在这本──读书讲义。
因着发现这些书,与这些书邂逅相遇,我觉得写出自己所发现的这些书的那些人,都是自己真正的老师。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运。──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萨依德 一生的阅读,一世的朋友
特别收录《“晚期风格”之思想》──全面阅读萨依德
大江健三郎的读书笔记──
阅读某一本翻译作品。
◎用红蓝两色铅笔将书中自认为确实精采的部分以及不太理解的部分一一画上线条,如果是稍长一些的段落,则用线条圈起来,这就是我的作法。至于画线的铅笔,我之所以觉得至少须要两种,是因为要用其中一种颜色的铅笔,将感佩之处以及兴趣浓厚之处画上线条,这是一种肯定的行为。
我并不是「非常自然地开始写小说」那种类型。
◎我总是首先阅读外国的小说以及论文,在此过程中对其文体产生兴趣。尤其是每当阅读外国诗歌时,我总会萌发这样的念头,于是绞尽脑汁创造出自己的日语体,因而我的文章被人说为疙里疙瘩、难以阅读。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即便现在,我们这些纯文学小说家的日子过得也不算轻松啊。
◎尤其那些青年作家就更不容易了,似乎大家都甘愿忍受那种痛苦、忍受着那一切而生活而写作小说,以这种态势设法向社会推出自己。然后,便写出一本几乎没有畅销前景的作品。至于我,尤其在这种时候,首先就会阅读威廉.布莱克的作品。于是,我便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对应这一切。
所谓读书,并不是被提供信息这种层面的活动。
◎通过读书可以让我们知道,写出那书的人的精神是在如何活动,一个人的思考又将使其精神如何发挥作用。读者将借此发现这一切,感觉到现在的自己遇见了怎样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也将能够遇见真正的自己。
政治少年之死 豆瓣 Goodreads
8.4 (19 个评分)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郑民钦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0 - 7
作为1994年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殿堂级作家大江健三郎,十几年后的今天居然还有首次变成中文的早期小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意外和惊喜。而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两部小说——《十七岁》和《政治少年之死》——是如何优秀。正如它们的标题所暗示的,这些作品散发出一股炙热迷幻的青春气息,那种感觉,就仿佛在夏日午后,做了一个时空回旋,缤纷而惊栗的短梦,骤然梦醒,汗水淋漓心跳如鼓,不知身在何处。
致新人 豆瓣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中国] 竺家荣 译林出版社 2009
在这本书中,大江健三郎用柔和的笔调、真性情的文句向青少年剖析自己的人生想法,与成长中的新人分享历经世事的成人经验,像如何锻炼不说谎的能力、人生习惯的养成、阅读的方法和乐趣等等。十五篇散文蕴含深厚的文化与深刻的思想,是能读到作者诚挚心意且让读者动容的大师小品。书中十余幅彩图由大江夫人亲手绘制。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 豆瓣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陈保朱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 - 1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是一部自传性散文集。这16篇散文中包括作者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如“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人为什么活着”“想要变成怎样的人”等。除此之外,作者还谈到了自己少年时期的一些学习方法和生活趣事,比如“抄写”“我的读书方法”“树上的读书之家”“小孩子的战斗方式”“新加坡的橡皮球”等。作者凭借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将自己从日本战败后的生活与成长,以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大江夫人也应丈夫之邀,亲手为《为什么孩子要上学》绘制插图,使我们在阅读文字、欣赏图画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来自家庭的脉脉温情。
两百年的孩子 豆瓣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许金龙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 9
据介绍,《两百年的孩子》是大江为了孩子们和年轻人而写的作品,里面引用了一段二十世纪法国大诗人、评论家保尔·瓦莱里的话,这段话曾让19岁时在大学教室里的大江为之感动、并将这种感动贯穿自己的一生——大江写这部书,就是为了“未来不会再度出现我们为之悔恨不尽的那些愚蠢的、恐怖的和非人性的事情”。
许金龙说,译介大江的作品,很痛苦。更重要的是,大江的作品,绝对不是那种给你带来阅读快感的书。“它的内容,让我面对时觉得痛苦——一个痛苦的世界。当然也有快感,快感就是当我把这个谜解开之后,我会觉得很痛快。诺贝尔演讲时说过,有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发表诺奖获奖演说时,说‘我在美丽的日本’,但在大江看来,日本是暧昧的。他展示给读者的,不是川端康成似的美文,他说自己是把人类最肮脏的东西展现给世人。”但每每痛苦过后,许金龙会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他不给人快感,但让人思考。他在对人类负责,很厚重。他的东西,你可以读一个月,也可能读一年,读十年。”
在去演讲的途中,他不停搓手,显得非常焦虑、紧张。有人说:“先生您不必紧张,您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中学生。”他说:“我不只是面对他们,而是全中国的孩子;不仅面对中国的孩子,也是面对日本的孩子,面对全亚洲的孩子;这是在对未来发表演讲。我希望能够和解,能够和平,而这一切是要理解做基础的,而我是肩负着沟通使命的。”每逢重大活动,大江都很少喝水,免得需要上厕所而不方便。但那天,站在礼堂外的大江主动提出上卫生间,只为“镇定一下”,他在卫生间大约镇定了十来分钟。
《两百年的孩子》这部小说,是大江健三郎迄今为止为孩子们创作的惟一一部幻想小说。在这部作品里,智力障碍的哥哥与健康的妹妹和弟弟这三人组借助时间旅行器,目睹了日本这个国家一百五十年以来的社会变化以及历史进程的各种场面,故事也随之而铺展开来。作者以时空交叉的叙事结构表现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二百年来的历史,以及人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灵魂与肉体、物质和精神的状态,既而提出“新人”的思想,指出人类生存的本质是以“和解”取得和平。
我在暖昧的日本 豆瓣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王中枕 / 庄焰 2005 - 11
本书收录了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十七篇随笔,主要包括与中国著名作家莫言的对话、演讲、时事评论、文学创作谈、人生感悟等内容,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介绍、总结了作家的生活、思想及创作实践。其中有和大量动情的笔墨介绍了他和智障的儿了光(后来受到鸟到声启蒙而成为一名音乐家)的“共生”生活及这种生存状态对其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贯穿全书的最鲜明的主题是对“暧昧”这一日本国民性的锋利解剖和无情批判。身为日本国民,大江健三郎深谙此种国民特性在其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及负面后果。他的剖析鞭辟入里,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向上、团结”的民族在期 “集体主义”外衣下的猥琐。
作为一位悟性极强的著名作家,在大江的笔下,无论是对普通人的描写还是对整个民族、国家的刻画,都透露出一种蕴含在勃勃生机中的人道主义情怀。而从 作家的结束以后日本社会经历了动荡、转型之后的脚步。
康复的家庭 豆瓣
作者: [日] 大江健三郎 译者: 郑民钦 南海出版公司 2004 - 4
出生于一九三五年,在日本的四国岛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的大江健三郎。长大后曾推出的系列随笔集“温暖人文”(全四卷,《在自己的树下》、《康复的家庭》、《宽松的纽带》、《致新人》)。
大江健三郎“温暖人文”散文系列还有一特特点,那就是文中所有的插图均为大江夫人由佳里所作。这些彩色画作与大江的文字共同构成了一个绚丽的世界,吸引我们进入其中的美丽世界。透过这些充满挚爱之情的文字和画面,我们将为共生共存的这一家人而感动,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