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沙漠之城 豆瓣
作者: [德国] 卡尔·麦 译者: 安淮 2010 - 11
埃及,一个充满了妖艳而疯狂气息的沙漠之域。
旅行探险家本尼西本想在这里体验一番奇妙的异域风情,探寻传说中的法老秘宝,却意外地被骗入地底洞穴,命悬一线。正当他想方设法、挣扎求生之时,愕然发现在这无垠的沙海之下,竟掩埋着具具血骨寒尸!匪帮的掠夺、部族的仇恨、“复仇之子”的追杀……周旋于这种种邪恶阴谋之中的本尼西,究竟能否逃出生天,并拯救被困于牢笼之中的无辜灵魂?
神秘岛(全三册) 豆瓣
9.3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儒勒·凡尔纳 译者: 联星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
《神秘岛》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尔·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该书叙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名北军俘虏乘坐气球,从南军大本营里士满出逃。途中遭遇风暴,被抛到南太平滚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这些落难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过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还把小岛建设成一个繁荣富 庶的乐园。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对奇异多姿的自然界的描写,并且把各种知识融会到惊心动魄的故事之中,因此出版至今虽然已有一百多年,但仍探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推崇和喜爱。
《神秘岛》中的主要人物共有五个,作者对他们并没有很多的正面描写,但是随着故事的展开和情节的深入,这些人物的性各被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智慧冷静、坚毅果敢的工程师塞勒斯·史密斯,知识渊博、文武双全的记者吉丁·史佩莱,心直口快、勇敢善良的水手潘克洛夫,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少年赫伯特·布朗,忠心耿耿、心灵手巧的黑人纳布,此外还有改邪归正、忘我恭谦的罪犯艾尔通。
环绕月球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法] 儒勒·凡尔纳 译者: 李仓人 / 李庆星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 - 11
本书是《从地球到月球》的续集。巴比康、尼却尔和米歇尔·阿当于186×年12月1日乘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发射的炮弹,到月球去探险,由于途中遇见一颗在太空游荡的火流星,它的引力使炮弹逸出轨道,无法抵达月球。三位旅行家对自己的危险处境置之度外,却仔细观测月球的面貌,并作了笔记。他们乘坐的炮弹因本身的速度太大,最后飞往月球和地球引力相等的死寂点的另一边,向地球降落,坠入太平洋。三位旅行家被救,并受到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八十天周游世界 豆瓣
9.3 (14 个评分) 作者: [法] 儒勒·凡尔纳 译者: 杨晓舸等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 - 9
本书将现实和幻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以生动流畅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大胆丰富的想象,新奇神秘的场景,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创作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探险故事。
希特勒的民族帝国 豆瓣
Hitlers Volksstaat: Raub, Rassenkrieg und nationaler Sozialismus
作者: [德] 格茨·阿利 译者: 刘青文 译林出版社 2011 - 1
二战期间,希特勒政府将国家变成了史无前例的掠夺机器。大多数德国人因为享受到良好的社会福利、不间断的物质供给和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而保持沉默。这种贿赂的代价由千百万欧洲人所承担,他们的财产甚至生命为了德意志民族的利益而被剥夺。本书揭示了全欧洲范围内的犹太人财产是怎样被征收、被变卖并进入纳粹德国国库以及普通士兵的腰包的。
人类学的四大传统 豆瓣
8.7 (9 个评分) 作者: [挪威] 弗雷德里克·巴特 译者: 高丙中 商务印书馆 2008
“这是本引人人胜的书。它是第一本对欧美人类学的历史进行跨国研讨的著作。对于任何想知道人类学如何在不同的背景中兴起、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又将向何处去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个绝好的资源。”
——美国人类学家乔治·马库斯
“人类学史就是一个竞技场,各种理论争论在这里澄清和解决。本书探讨了人类学最丰厚的几个传统的发展,并将推动它向一门真正的世界性学科发展。”
——英国人类学家亚当·库珀
存在与虚无 豆瓣 谷歌图书
L'Etre et le Néant
7.3 (9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保罗·萨特 / 校注 杜小真 译者: 陈宣良 等译 / 杜小真 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1
1943年《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出版则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对世界的理解:人即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远处在变化中,而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的。正是由于它具有时间性,“自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样是一种“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种总是显示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 面貌的存在,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并未存在,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是一个虚无。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做出一系列选择,正是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
本书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这也是“现象学本体论”的落脚点。
恶心 豆瓣 谷歌图书
La nausée
8.9 (67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保罗·萨特 译者: 杜长有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9 - 3
萨特在书中设定主人公得了一种病症,并指出这种病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因此罗根了有时处在不适状态中而犯“恶心”,我们也可能犯“恶心”。罗根丁在搏斗,他企图摆脱他的真实存在,与过去的一个或某些艺术品、甚至一段爵士音乐(some of these days 这段时光的一瞬)来认同,去达到某种自由。这就是萨特在此书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存在与自由”。
波斯少年 豆瓣
The Persian Boy
8.6 (5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玛丽·瑞瑙特 译者: 郑远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玛丽·瑞瑙特在《天堂之火》中讲述了亚历山大20岁继位以前的人生,而《波斯少年》则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动人之笔,续写大帝最后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实的波斯人——亚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侣巴勾鄂斯。
这少年幼时被卖为奴隶,辗转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男宠,他起初只从宫闱传闻里听说亚历山大震动朝野的胜利。后来在高伽米拉战场上,亚历山大再次击败大流士,将他赶上逃亡之路。大流士故后,巴勾鄂斯被作为求和礼物献入亚历山大的内廷。
亚历山大对声色享受体验尚浅,但对感情向来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悦人,却一直无处实现少年的恋梦。他们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爱情给了亚历山大无限安慰,历经刺杀阴谋、异族联姻与军心浮动,他对巴勾鄂斯始终未减眷恋。
瑞瑙特不但以大师手笔再现了一代军事天才的光荣与梦想,而且一反亚历山大故事从希腊人出发的传统视角,借波斯人眼光写出胜利者与臣服民族难以弥合的鸿沟。作为历史小说,《波斯少年》不仅大气磅礴,细节精确,考据严谨,而且全书洋溢着一种罕见的深情与人性之光,与现代读者无有阻隔。
【书评一览】
有一阵子,(肯尼迪)总统偶尔会大看特看写实风格的历史小说,他尤其喜欢玛丽·瑞瑙特关于古希腊的作品。——<总统的阅读>,美国《生活》杂志1961-3-17
她[张爱玲]看过Mary Renault的《The King Must Die》,看得津津有味。——水晶《蝉:夜访张爱玲》,1971年
玛丽•瑞瑙特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理想——使读者获得对过去的新洞见。……她在作品中真实自然地展示希腊世界的生活与道德,而且把双性爱、同性爱和异性爱都视为常态,予以从容的表现。——《纽约时报》
玛丽•瑞瑙特属于极少数长年创作而精品迭出的作家,她写到的每一个题材都予人新鲜的惊奇感。——《华尔街日报》
玛丽•瑞瑙特的亚历山大三部曲是20世纪原创性最令人意外的艺术品之一。——戈尔•维达尔,著名美国作家
刻画深爱着战士(亚历山大)的半是男子的这位宫廷宠臣,需要娴熟的技法,瑞瑙特女士成就斐然。——《大西洋月刊》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 豆瓣
Grundlage der gesammten Wissenschaftslehre
作者: [德国] 约翰·歌特利布·费希特 译者: 王玖兴 商务印书馆 1986 - 7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重要代表之一,费希特的主要哲学著作。在费希特的哲学体系里,《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的地位和作用,约略相当于《逻辑学》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里的地位和作用。它的构思成熟于1793年,当时费希特正在苏黎世撰写为法国革命辩护和争取思想自由的政治论文。费希特自称《全部知识学的基础》是上述政论文章的额外收获。所以说,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表明德国古典哲学乃是法国革命在德国的反映。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费希特只是作为德国的民族英雄为我国各界人士所熟知,他的哲学思想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用说对费希特哲学思想的深入研究了。
超级快速阅读 豆瓣
Garantiert erfolgreich lernen: Wie Sie Ihre Lese- und Lernfähigkeit steigern
6.8 (5 个评分) 作者: [德] 克里斯蒂安·格吕宁 译者: 郝湉 中信出版社 2011 - 4
本书是《快速阅读》作者克里斯蒂安•格吕宁的成名之作。他在临近大学毕业准备德国司法考试期间,因为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于是在参考众多学习方法类书籍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创造出一套风靡全球的学习方法。
在书中,这套方法具体表现为“学习流程的四个阶段”:拓宽视野,快速阅读;视觉阅读进阶训练;五感并用,超级记忆;把方法应用到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你也许会问,是否非得天资过人,才能学得快、学得好?我这个年纪才开始改用新的学习方法,还来得及吗?作者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学习或工作的成效绝不仅仅取决于与生俱来的禀赋或智商,年龄长幼和起点高低也完全不是问题,更不需要超人的意志力。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从小学中学的考试测验,到大学的论文答辩,再到高效的工作习惯的养成、在职培训,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做好准备,不断地充电,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本书告诉我们,只要订立好目标,制定出高效的学习和工作计划,掌握科学的读书法、记忆法、笔记法、复习法和时间管理法,学习、考试、阅读、工作、生活都将有条不紊,自然远离压力和焦虑。
庞贝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罗伯特·哈里斯 译者: 路旦俊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4
《庞贝》
凌晨04:21
人们已经发现,火山爆发的强度与火山爆发前休眠期的长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历史上几乎所有特大型的火山爆发都出自那些已经休眠了数世纪的火山。
——雅克-玛丽·巴尔丁杰夫,亚历山大·R.麦克伯尼,
《火山学》(第二版)
他们在破晓前两个时辰离开了水道,借着月光攀登那些俯视着港口的山丘。六个人成单列一前一后地走着,领头的是工程师。他亲自将他们从床上赶了起来——当时他们一个个手脚手脚僵硬,沉着脸,睡眼惺忪。而现在他可以听到身后传来的抱怨声,在这温暖静谧的夜空中声音很响,超出他们的想象。
“白跑一趟,”有人嘀咕道。
“年轻人应该多看看书,”另一人说。
他把步子迈得更大。
随他们嘀咕去吧,他想。
他早就感觉到热浪在开始聚集,这又将是一个无雨的日子。他比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年轻,个子比他们都矮:他矮小壮实,浑身肌肉发达,一头棕色短发。他携带了一把沉重的铜斧和一把木锹,这两样工具的柄横在他的肩膀上,蹭着他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脖子。但是,他仍然强迫自己大步迈动着短裤下的那双腿,一步一步地快速向山上走去。他一直走到米塞努姆城上方的分岔路口时,才放下肩上的工具,等待其他人赶上来。
西班牙旅行笔记 豆瓣 Goodreads
8.1 (70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
《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一一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岁月的泡沫 豆瓣
L'Écume des Jours
8.1 (15 个评分) 作者: [法] 鲍里斯·维昂 译者: 陈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9
法国第一才子书。
被一代年轻人奉为经典的作品。
这是一部纯粹至极的爱情小说,是对青春与纯真的一次缅怀与肯定。
玫瑰色的云团会裹着恋人散步,小灰鼠会追逐着阳光碎末嬉戏,钢琴会根据不同的音乐调制出不同的鸡尾酒,而爱人的胸口却会长出一朵不能根除的睡莲。在维昂的笔下,万物皆有灵,而各种爱情都不完美,各种爱情甚至都很危险。
————————
这是我最爱的小说之一。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也许比沉浸在丧妻之痛的科兰还要难过。我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让我留在维昂的童话世界里,不走出来。
——张悦然
当代最凄美动人的爱情小说。
——雷蒙•格诺(法国作家)
维昂已被整整一代激进的年轻人经典化了。这部纯洁得令人难以忍受的幻想作品,是对青春和纯真的一次肯定。
——美国《新闻周刊》
我不认为还会有哪一个作家,能像维昂那样隐秘地感动我。
——胡利奥•科塔萨尔(阿根廷作家)
在20世纪50年代的巴黎,鲍里斯•维昂意味着一切:诗人、小说家、歌手、破坏分子、演员、音乐家和爵士乐评论家。他是我的朋友,我很佩服他如此激情地醉心于折衷主义、毁灭性的反讽,以及对挑衅的偏爱。
——路易•马勒(法国导演)
刺猬的优雅 豆瓣 Goodreads
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8.0 (8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妙莉叶·芭贝里 译者: 史妍 / 刘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2
一个是不安分的女孩, 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国会议员,聪明得可以说是天才. 即便拥有看似完美的一切,却着实厌倦生活中的所有,小小眼睛已看透成人世的虚伪与空虚,被老爱大惊小怪的妈妈误认为精神异常。面对荒谬的外在世界,她为自己订了个人生目标──在十三岁生日当天自杀,并放火烧了父母的豪宅……
一个是人见人不爱的门房, 在住满达官显贵、菁英分子的高级公寓,过着隐形人般的生活。耍笨、装丑、耍粗俗,这是她每天必须谨守的本份。在掩人耳目的背后,她的心灵密室塞满胡塞尔现象学、弗洛伊德、中世纪哲学……
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