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中华帝制的衰落 豆瓣
The Fall of Imperial China
7.2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魏斐德 译者: 邓军 黄山书社 2010 - 9
本书一直以来被美国多所大学作为中国历史课程的基本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宏大背景出发,对一个帝国如何建立秩序走向强盛、又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作了总体的解剖和透视。作者在强调中国社会内在发展动力的基础上,结合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解释中华帝制的衰落,超越了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冲击-反应”研究模式。
身份与暴力 豆瓣
Identity and Violence
7.8 (12 个评分) 作者: [印度] 阿马蒂亚·森 译者: 李风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世界也许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暴力,但是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这部包罗万象的哲学著作中认为,驱使着这些暴行的,不仅仅是那些不可解脱的仇恨,还有人们的思想混乱。
在11岁那年,阿马蒂亚•森生平第一次亲历了杀戮。20世纪40年代在印度突然爆发的印度教徒—穆斯林骚乱的双方都是受到了别人的有意挑唆。这场骚乱中的绝大多数受害者——包括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都是同属一个阶级的劳动人民。然而应当对这场血腥屠杀负……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http://www.cenet.org.cn) 详细内容清查看: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39161
2011年11月14日 已读
在全球化的,或者複雜社會的時代才有可能出現的一種思考;一個文化越輝煌的時期,它可能表現得越自信、越寬容,但是當一個文化處於低谷時,它是否也能表現出對其他所謂「優秀」文化的寬容呢?本書在關於「文化自由」與「多樣性文化」的論述符合我較長時間以來的想法。
2011 印度 政治學 歷史 社會學
美国种族简史 豆瓣
Ethnic America: A History
8.3 (5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托马斯·索维尔 译者: 沈宗美 中信出版社 2011 - 11
作者在《美国种族简史》一书中,用大量的史实、数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包括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各个种族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有其本国固有的特质。和其他种族比起来,这些固有的性质也使其在众多种族共存的环境中凸显出来。肯远离祖籍国来到美国的人们,和他们周围的人相比,更具有进取心,在面对困境时更主动,因此凸现出来的种族特点就更加明显。虽然个性或者思考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处的阶级,但是依然呈现出很多通用的成功必备的品质,比如重视教育、勤奋、积极、重视经验的传递,这适用于所有的行业。
在美国,种族成功的唯一出路是将自身传统优势发挥到极致,并坚持不懈地适应和改进。今天美国最富有的犹太人和日本人,无一不是这个经验的充分实践者。
本书1981年在美国出版,至今已30年。美国种族史具有超出种族本身的内涵,书中翔实的数据资料、对种族特点的分析和观点直到现在仍不过时,并且对于经济和文化越来越多元化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种族简史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托马斯·索维尔 译者: 沈宗美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美国种族简史》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索威尔的经典作品,本书回顾阐述了美国的各个种族群体的历史:爱尔兰人,德意志人,犹太人,意大利人,华人,非裔人 ,波多黎各人及墨西哥人。
2011年11月19日 已读
是一本好書,各個種族通過幾代人的打拼,在新世界闖出了一片天下。翻譯在一些地方有些偏差;南意大利人的家庭主義;意大利人還真有點像中國人;書有數據的錯誤(洛杉磯>比利時?X)
2011 托馬斯·索維爾 歷史 社會學 種族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豆瓣
La Vie quotidienne en Chine à la veille de I'invasion Mongole, 1250-1276
7.5 (29 个评分) 作者: [法] 谢和耐 译者: 刘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插图本)》是法国著名汉学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谢和耐的名作。细致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的下层社会民众生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插图本)这个书名,虽只以寥寥几个单词,却已把直至两宋才臻于化境的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的舞台摆到了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的黑暗布景之下,从而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悬念和反讽。
中国思想地图 豆瓣
作者: 熊逸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 - 5
《中国思想地图:老子》是青年学者熊逸“站”着读《老子》,力图“理解”而不是“颂扬”、“懂”得而不是“悟”透《老子》的一部力作,也是作者清理传统文化、梳理中国思想电的一次尝试,从“老子”开始,这一系列还将陆续推出“庄子”、“苟子”,等等。
全书以大无畏的勇气、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对《老子》一书的一切可疑之处,都作了穷追猛打式的拷问,从政治主张到生活哲学,从理论的内在矛盾到思维方式的漏洞。既不装糊涂,也不受任何名家名人的忽悠。
书中灼见叠出,妙语连珠。欲读《老予》,先读此书,一定可以让读者少走许多弯路、少受不明不白的忽悠。
春秋大义 豆瓣 Goodreads
春秋大义
8.6 (12 个评分) 作者: 熊逸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2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的构架,以上千年的纵深探究历史,不但从中国文化中寻根溯源,还兼涉了西方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与过去强调“中华文化”的优点与特色不同,作者的着力点在发掘人类文化本源的共同之处,演变的结果和过程或许不同,但蒙昧初期的人类,却拥有几乎共同的规范。视野宽了,结论自然出现,如同在太空中看地球,不必用数学推导地球是圆的,就算原始人都看得出来,没有别的原因,站的高度不同。
孟子他说1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熊逸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5
有多少错误早已让我们信以为真?有多少谎言早已让我们习以为常?  你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一部益智游戏手册,一边看,一边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静下心来想一想,看看我们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不是真的母庸质疑?  对于经典和历史,历代的统治者们大多都有着一套套高明的剪辑和宣传功夫,他们是很会用真话来说谎的,而不上当的人永远是少数中的少数。  还要记住:看这本书的时候不要轻易就下结论哦,你掌握的资讯越丰富,他就越能够体会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可绝对不仅仅是把历史和典籍做了些通俗化的说明而已呀。
孟子他说 豆瓣
作者: 熊逸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1
关于“熊逸说史”:希望你能够习惯这种诗经说名的方式--虽然貌似“大话”,其实却是“正说”,虽然貌似诙谐的游戏,其实却隐藏着思考的题目;虽然貌似讲古,其实却千丝万缕地关联着当下。
讲经说史,在经史之外,讲的还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在骗局和迷雾中磨练眼力的方法,还有其他种种。这套书会慢慢把国学经典一部部讲来,用最轻松的语言来解读最晦涩的思想和最费解的历中我。如果你读书的目的只是想从得到轻松一乐,那这套书无疑会满足你的需要,但如果你在笑过之后还多了几分思考,并且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那样的话……
中国文学史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川幸次郎 / [日] 黑川洋一 编 译者: 陈顺智 / 徐少舟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 9
热烈与冷静 豆瓣
作者: 林毓生 1998 - 6
目录
试图贯通于热烈与冷静之间――略述我的治学缘起 (代序)
一、什么是“创造性转化”
二、“创造性转化”的实际运作
三、“创造性转化”的再思
四、为什么应该推行“创造性转化”
五、中国家庭观念的“创造性转化”
六、“错置具体感的廖误”
七、传布家思想“创造性转化”的道路
八、始终忠于知性的神明
九、自由不是解放
十、自由的两项基本原则
一一、法治下的自由
一二、普通性与抽象社会演化的结果
一三、普遍性与抽象性是社会演化的结果
一四、临时性的历史主义者
一五、世事和真理不同
一六 、 “理念忆型分析”的必要
一七、50年代台湾的政治环境
一八、我少年时爱国意识与政治意识
一九、殷海光先生的逻辑课
二0、殷我先生影响了我一生
二一、给历史的开展一个可能的选项
二二、以真诚的生命投入思考的工作
二三、民主的历史意义
二四、民主理论发展的前景
二五、敬傅正先生
二六、现代的公民社会
……
一二四、中国没有法治的传统
一二五、民主只能落实在支持民主的基础上
一二六、正视困难
编后记
2012年2月28日 已读
因為是合集,所以有些重複的內容;梁漱溟的一元論;還不錯,有料,結合奧派主觀論,待思考;厘清近現代幾代中國智識分子局限性;中國式一元論VS主觀論;法治;civil society三個蘊涵;
2012 中國 博蘭尼 台灣 史華慈
品三国(上) 豆瓣
有2006年12月第13次印本。書附光盤
7.5 (57 个评分) 作者: 易中天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 7
《品三国》上册共计20余万字,包括易中天截至2006年8月在《百家讲坛》所讲的内容,基本囊括了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三国的24集内容。其中有2/3的内容是电视台中播过的,有大约1/3的内容未播出。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
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总是自相矛盾,众说纷纭?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他前期有着什么样的功过得失?作者易中天从平民角度为读者解读。虽然书的底稿是来源于讲稿,但编者表示,书的内容要比电视播出的丰富,“易中天对自己曾经在电视上讲过的内容进行了修补,把原来意犹未尽的话在书里全都补全。”
梦溪笔谈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沈括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 3
《梦溪笔谈》是中国笔记研究中被研究最多最深的本子之一,一直成为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重点。然本书内容涉及甚广,人事、官政、权智,下至闾巷之言,亦是研究北宋时期典制礼仪、财役制度、军事制度的重要史料。此次整理,《笔谈》部分以文物出版社影印的元刊本为底本,《补笔谈》、《续笔谈》部分以清光绪三十年陶氏爱庐本为底本。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目录的卷首条目标题按卷排比,文中出现的人物、典籍、年号编为索引,附于卷末。有价值的各种版本序跋和《沈括事略》收于附录,以见全貌。
国运1909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雪珥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2
由作者发表在《中国经营报》上的专栏文章修改而成,畅谈晚清改革,针砭时弊,反响热烈。
1909年,整整一百年前,在改良派、革命派、执政者等各方势力的推动下,垂死的清王朝进行了最后的自救努力。但那场看上去轰轰烈烈的改革最终在各方的极度失望下被暴力革命所吞噬。100年前的改革为何归于失败?旅澳清史学者雪珥在为我们再现那一段历史的同时,也试图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2012年3月6日 已读
作者這是在寫小說,還是在「認真」地寫學術著作?「美國學者都說.....」云云,哪位啊,比維基百科都不值得一讀
2012 中國 垃圾 小說 政治
浩荡两千年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2012 - 1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内容简介: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
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第三部,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