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
'The Commonwealth of Oceana' and 'A System of Politics' 豆瓣
作者: James Harringt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 8
James Harrington's brief career as a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theorist spans the last years of the Cromwellian Protectorate and the Restoration of 1660. This 1992 volume comprises the first and last of Harrington's writings. Harrington was the first theorist to interpret the English Civil Wars as a revolution, the result of a long-term process of social change which led to the decay of the old political order. The Commonwealth of Oceana (1656) is a fictionalised presentation of English history up to the victory of the New Model Army, explaining the fall of the monarchy and proposing a republic to replace it. A System of Politics, written after the Restoration, is a scheme of histor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erected on the foundations of his previous works. Professor Pocock's introduction emphasises Harrington's place as a pivotal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political thought. This edition also contains a chronology of events in Harrington's life and a guide to further reading.
Unequal Protection 豆瓣
作者: Thom Hartmann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2010 - 6
Did Supreme Court sell out America's citizen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ith consequences lasting to this day? Is there a way for American citizens to recover democracy of, by, and for the people? Thom Hartmann takes on these most difficult questions and tells a startling story that will forever change your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history. Amongst a deep historical context, Hartmann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 created at the end of the Civil War to grant basic rights to freed slaves and how it has been used by lawyers representing corporate interests to extend additional rights to businesses far more frequently than to freed slaves. Prior to 1886, corporations were referred to in U.S. law as 'artificial persons.' But in 1886, after a series of cases brought by lawyers representing the expanding railroad interests, the Supreme Court ruled that corporations were 'persons' and entitled to the same rights granted to people under the Bill of Rights. Since this ruling, America has lost the legal structures that allowed for people to control corporate behavior. In this revised and expanded second edition, Hartmann incorporates specific examples from today's headlines and proposes specific legal remedies that could truly save the world from politic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isaster.
当法律遇上经济 豆瓣
作者: 邱澎生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7 - 11
明清时,中国没有发生欧美“工业革命”那种以机器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变化,清末以前也并未出现“民主宪政”之类的法律与政治改革运动,但是仍然出现许多有意义的社会变迁。本书有系统地描述并论证明清中国经济与法律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点出探究明清经济史的重要意义,提出明清中国也有商业法律的主张。
本书为使读者能容易理解当时中国经济与法律互动的复杂性,先介绍十六至十九世纪之间的中国经济变动趋势,以下各章展开对明清中国商业法律的说明与分析。作者将研究视角做了较大范围的扩充,不仅讨论处理市场交易、商事纠纷与商业契约的法律规范本身,也分析当时中国用以运作商业法律的制度变迁,更进一步将“非西方”地区的历史完整地纳入,以说明一些重要的经济与法律变迁究竟是如何逐渐由明清中国部分地区往外扩散至全国,进而改写了既有的近代世界经济史。
英国法释义 豆瓣
作者: (英)布莱克斯通 译者: 游云庭,缪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9
作者论述了英国法的基本原理和英国民主政体的形成基础,运用法律和法理学的基本精神和各项原则,对英国宪法的起源、历史及其合理性作了涵盖甚广的阐述,并对现代法庭的各类判决陈述无不具有启迪作用。
目录:
总序
中译本前言
第一版序言
导论
第一章 论英国法的研究
第二章 论法律的普遍性质
第三章 论英国的国内法
第四章 论适用英国法之国家与地区
第一卷 个人的权利
第一章 个人的绝对权利
第二章 议会
第三章 国王及其资格
第四章 国王的王室
第五章 隶属于国王的咨询机构
第六章 国王的职责
第七章 国王的特权
第八章 国王的收入
第九章 低级司法行政官
第十章 包括外国人、外籍居民及国人在内的全体人民
第十一章 神职人员
第十二章 公民阶层
第十三章 陆军军人与海军军人
第十四章 雇主与受雇者
第十五章 丈夫与妻子
第十六章 父母与子女
第十七章 监护人与被监护人
第十八章 法人
附录
古代英国王系一览
人名对照表
译者后记
Rage for Order 豆瓣
作者: Lauren Benton / Lisa Fo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 10
International law burst on the scene as a new field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Where did it come from? Rage for Order finds the origins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empires—especially in the British Empire’s sprawling efforts to refashion the imperial constitution and use it to order the world in the early part of that century.
Lauren Benton and Lisa Ford uncover the lost history of Britain’s global empire of law in colonial conflicts and bureaucratic dispatches rather than legal treatises and case law. Tracing constitutional politics around the world, Rage for Order shows that attempts to refashion the British imperial constitution touched on all the controversial issues of the day, from slavery to revolution. Scandals in turbulent colonies targeted petty despots and augmented the power of the Crown to intervene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Campaigns to police piracy and slave trading linked British interests to the stability of politically fragmented regions. Dull bureaucrats dominated legal reform, but they did not act in isolation. Indigenous peoples, slaves, convicts, merchants, and sailors all scrambled to play a part in reordering the empire and the world beyond it. Yet, through it all, legal reform focused on promoting order, not advancing human rights or charting liberalism.
Rage for Order maps a formative phase in world history when imperial, not international, law anchored visions of global order. This sweeping story changes the way we think about the legacy of the British Empire and the meaning of international law today.
西法东渐 豆瓣
作者: 王健 编 译林出版社 2020 - 3
近代中国法律史必读经典
暌违十余年全新增订归来
辑录时代激变中近代法制的大转型
呈现东西方法律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
【内容简介】
《西法东渐》选录了六十余篇中国近代法学作品,囊括了来华传教第一人卫三畏、执掌晚清中国海关四十八年的罗伯特·赫德、京师同文馆首任总教习丁韪良、近代来华的最后一位外国法律顾问罗斯科·庞德等著名人物对中国法律问题的独到见解,是法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史料汇编,力求深入清末民初的大变局时代,呈现东西方法律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流。
--
【编辑推荐】
◆了解近代中国法律变迁的必读之书。《西法东渐》以宏大的视野、锐利的慧眼,倾力汇集晚近来华外国人观察和研究中国法的作品,力求完整再现中国法与外国法、中国政府与外国法学家之间冲突而又调适的法律史。
◆珍贵历史资料一网打尽,各类法律文献巨细靡遗。《西法东渐》汇编晚晴至民国时期来华外国人的重要文献,体裁囊括个人著述、咨政报告、法律草案、法律备忘录,内容涉及法律的中外比较、中国传统法的价值、治外法权、司法改革、法律职业、法律教育及法律学术等诸多领域,为观察中国近现代法律演变提供独特且全面的视角。
◆经典文献再次增订,广角视野、多元议题,以法律之眼洞见近代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此次全新增订版增补作品计22篇,除“治外法权”,其他章节均有扩充。
--
【学者推荐】
中国近代法律的建立始于移植,在此过程中,受聘来华的外国法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八年前,王健博士搜集整理此一群体中较著者参与中国法律变革的各类文字,集为《西法东渐》一书,于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有拾遗补阙之功。如今,该书又出增订本,增补人物,添加篇章,令其内容愈加丰富完备,值得研究者阅读参考。
——梁治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
王健教授的《西法东渐》一书初版十七年来,已成为学界研究近代中国法律变迁、法学交流的必读文献,其影响力实际上已超越中国法律史研究领域。此次再版,新增十六篇重要文献,体现了作者一如既往强调“义理自实故出”、重视基础史料整理的研究特色,以及史料挖掘选取背后独具慧眼的理论洞察力和研究旨趣,必将惠泽学林,功德无量。
——付子堂(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
此书所录作品皆为“西学东渐”以降外国法学家解答近代中国转型法制问题之佳作,实属“西方法学之中国设计/汉语表达”阶段不得不深读的典藏文献。
——舒国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
王健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法律教育史和中国近代法律史的研究。清末以降,中国处于重大社会转型期,传统中华法系转向,移植西方法制而形成中国近代法,适为转型期的一大特色。
——张谷(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
·
十八年过去了,这本书及其书名本身都已成为经典。
——聂鑫(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
《西法东渐》是映照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一面镜子,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在选择与移植外国法、传承本国固有法的进程中的成败得失。它既是研究那个时代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当今继续推进法律现代化事业应当参照的历史坐标。
——张生(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从万国公法到公法外交 豆瓣
作者: 林学忠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国际法在晚清传入中国,是历史大事,可以视作西潮东渐引发文化变迁的典型范例,影响深远,反映了西方文明渗透入中国思维的过程,更展示了中国传统“天下观”崩解的具体情况。全书以全球化的视野,探讨了晚清国际法传入中国,引起有识之士思考国际对策,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用夷变夏”的具体过程与思维变化,反映了东西方文明踫撞之时,遭受侵略压迫的中国,在被迫纳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之时,是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文化秩序,在左冲右突、几乎可说是“困兽犹斗”的艰苦情况下,接受了西方国际法的挑战。同时也展示了所谓“国际公法”多面与多层次的复杂性,对于我们思考世界历史中不同文化进程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全书资料资料翔实、论证细密,是近年该领域研究中的一部力作。
万国公法 豆瓣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作者: 惠顿 译者: 丁韪良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 5
《万国公法》于一八六四年刻印之后,虽曾有过几次重版,但总的来说印数不多。经过一百三十八年的岁月磨难,该书至目前已经很难看到,不仅是广大的讯者,即使是法学甚至是国际法学专业的研究人员,也是难于查阅到此书。
《万国公法》点校所依据的底本,为华东政法学院图书馆所藏北京崇实馆一八六四年的刻印本。
晚清商事立法研究 豆瓣
作者: 任满军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 11
中国私法意义上的商法及其商法典起始于晚清时期。晚清商事立法成果集中地体现在曾颁行有效的《钦定大清商律》商法典和“志田案”、《商法调查案》、《改订大清商律草案》3部法典草案上。而且这些商法成果均是在初步成熟的商法以及独立法典思想指导下和诸多社会条件的合力推动下,政府实力主导、商民积极参与方才取得的。
除绪言外,任满军编著的《晚清商事立法研究》的主体部分共有10章。
《晚清商事立法研究》第一章晚清时期催生中国近代商法的多元性因素。“中国中心观”、“冲击一反应说”等对于晚清时期催生中国近代商法的动力解说都有着一定的创见性。从国内条件看,主要有“商战”、商本主义思潮、外来的和本土的规则资源和法典传统以及商法利益群体的直接推动;另外,体现西方列强殖民利益的一系列商事条约也对中国晚清商法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强制性影响。
第二章晚清商法思想的成熟和商法典的立法规划。晚清时期商法思想已经初步形成,政府为解决商法空白的法律危机而在晚清修律变法运动中首重商法,确定了独立商法典路线,并作了编纂商法典的组织预备。
第三章 《钦定大清商律》的制度构成。该律主要移植了大陆法系的商法规则,采纳了折衷主义法典体例;该律典由《商人通例》和《公司律》组成,从内容上看,既吸收了西方商法制度的成果,又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本土商法资源的利用,体现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商事立法原则。
第四章 《破产律》和《钦定大清商律》配套法规。《破产律》虽不属于《钦定大清商律》法典的构成部分,但与之密不可分且有着共同的整合性特点。另外公司注册章程、奖励工商章程、商会章程以及铁路银行章程等相关配套法规的颁行,有力地配合了《钦定大清商律》的实施,从而成为了晚清商法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 晚清商法的施行及其社会适应性考证。《钦定大清商律》和《破产律》制度多来自对外国先进商法的移植,立法过于超前而不能适应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晚清商法的执行、司法和守法等实施情况反映出了晚清商法移植中不理智的一面。
第六章志田钾太郎《大清商律草案》。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的法律输出与晚清“近法日本”商法建设方针发生了印合。日本商法专家受聘来华帮助草成了“志田案”,虽然该案是一部已达到国际水平的、最为系统的商法典草案,但由于缺乏理论的同步移植,也忽视了对中国商业习惯的吸收,导致其影响力不足。
第七章商人阶层的商法构想和《商法调查案》。新兴的商人阶层由于不满于政府既有的商事立法,而自行召开两次商法大会,决定自行调查商业习惯,自编商法典草案,既大量借鉴外国商法成果,又更充分地吸收本国商业习惯,进一步推动外来法律本土化和中国近代商法建设的进程。
第八章农工商部《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农工商部对《钦定大清商律》进行修订,充分吸收了《商法调查案》的成果,进一步借鉴吸收外国商法成就,引进了公司法人制度,并使商法总则和公司律的结构体例得以定型,而使《改订大清商律草案》成为了晚清商法建设成就的集大成者。
第九章晚清官方商事习惯调查及其商法价值。宪政编查馆和修订法律馆为完成商法典的编纂计划,决定举行全国性商事习惯调查,设立专门机构,编写调查提纲,并取得了丰硕的调查成果。由于晚清政府的垮台,这些调查成果并没有及时地被吸收到晚清商法建设中,但为民国时期的商事立法提供了重要材料。
第十章历史经验,中国当代商法及其法典建设。晚清商法制度建设以及法典体例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时也有诸多缺陷,从而可以为我们当今商法建设提供历史经验。中国应当坚定独立商法典的立法思路,尽快制定出《商法总则》,俟条件成熟时再谋求一部现代商法典。
民国商事立法研究 豆瓣
作者: 季立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 3
《民国商事立法研究》在宏观分析方面全面而准确。书中分析了民国商事立法的时代背景、立法动因,评价了民国商事立法的历史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将民国商事立法置人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进行考察,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民国商事立法的历史脉络,阐述了民国商事立法是一个移植与继承、借鉴与扬弃的历史发展过程,揭示了民国商事立法的发展规律。《民国商事立法研究》对民国商事立法的具体成果——商事法律制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介,使民国商事立法的研究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宏观走向微观,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民国商事立法研究的领域与内容。《民国商事立法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挖掘和使用了许多新的文献资料,它是一部资料翔实、言之有物的佳作。
公司法学 豆瓣
作者: 朱锦清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 5
与国际接轨的公司法学教材,必须跳出学术界,向两个方面寻求素材:第1是实践部门,主要是我国法院的判例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实务;第二是国外的判例、规则和学术讨论。除此之外别无他路。本书正是在这两个方向上努力的。本书是作者30年的教学的经验总结和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资料详实,可供法律、经济、管理领域的人士阅读,受众面较广,具有长期的研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