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日本经济史(6)--双重结构 豆瓣
作者: 中村隆英 译者: 许向东 三联书店 1997 - 9
第6卷主题是展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1937年中日战争前夜期间的经济状况。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这一段时期被称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20世纪前叶,整个世界被战争搞得精疲力竭,此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然而这也不过是县花一现,从两次大战之间时期这一说法中就可以略窥一斑。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困难重重。先是20世纪20年代的通货紧缩,随之而来的是30年代初期的世界经济危机。日本就是在这种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下.顽强地发展着本国经济。
第6卷题为《双重结构》。这是在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下,日本经济内部产生的结构性问题之一(且该问题于“二战”后重演)。正是在此期间日本经济内部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日本经济独特性之所在。然而以现代眼光来看,我们应当着眼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劳动力市场为代表的经济结构来寻其成因。本卷“3 双重结构”力图通过实例考证从工农业产业差别、劳动力流向城市到家务佣工和城市中小工商业的发展,即所谓的“双重结构”产生,发展的过程。
日本经济史5(下) 豆瓣
作者: 西川俊作 译者: 裴有洪/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 2
本卷继第4卷之后,主要探讨明台,大正时期财政,金融政策的实施,贸易发展与通讯网的形成,以及产业化进程的一个侧面,即城市化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共收入5章8篇。宠观经济与战后经营,该章的主题是日清,日俄的“战后经营”。作者的结论是,这个时期的财政出现了从“小政府”向“大政府”的转变。同时,作者对于既是这个转变的前提,又是这个转变的归结的战前、战时以及战后的景气与危机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从而补了以“历史的”常规性成长为重点的“概述”。
日本经济史3 豆瓣
作者: 梅村又次 山本有造 译者: 李星,杨耀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 6
第3卷以1859(安政6)年三港开港到1985(明治18)年松方通货紧宿结束的25年时间为研究目标。在这四分之一世纪中,日本从近世社会迈入近代社会,在打破旧制度的同时,也继承了前代的许多遗产。和其他各卷的“概述”相比略有不同。本卷“概述”采用的论述手法是,通过若干非常具体的事件集中描述开港与维新给日本社会,经济结构所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而突现出这一时代的面貌。后面各章节的“引言”只起一个拾遗补缺的作用。关于“军备重整”“社会资本的形成”和“金融流通”3节作为“概述”能否成立,还望读者诸君去评说。
经济社会的成立:17-18世纪 豆瓣
経済社会の成立:17‐18世紀
作者: [日] 速水融 / 宫本又郎 编 译者: 厉以平 / 连湘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 11
本卷以17-18世纪为中心,考察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后的各方面的状况。根据16世纪日本国内旧的统治机理既已瓦解崩溃,取而代之的新机理又尚未发现,而在国际上东亚地域已变成前所未有的各种势力的活动舞台这一事实,把这个世纪看作是一个“危机”的时代,并试图阐明新体制寻求摆脱危机直至确立的过程,还记述了在这种新的机理下,兵农分离,城下町建设,参观交替等制度如何刺激经济,使以往仅限于国家一部分的“经济社会化”一举在全国推广。关于江户时期的经济发展则利用获得的数量,数据勾画出大致的轮廊,以人口,耕地面积,产量,村落数,物价等为变量,揭示出变量间的关系所内含的变化趋势。
为何资本不从富国流向穷国 豆瓣
作者: [美] 小罗伯特·E. 卢卡斯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 1
《经济发展讲座》收录了作者关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著作,包括1985年马歇尔讲座至1997年库兹涅茨讲座的讲义。书中修改原先仅用来描述工业国家经济行为的现代增长理论,使之能对存在巨大收入及增长率差异的富裕经济和贫穷经济作出一致的解释。
资本主义的失败 豆瓣
作者: 理查德·A·波斯纳 译者: 沈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8
始于2008年的金融与经济危机因其惊人的蔓延速度而成为这代美国人一生中最为危急的事件。危机是怎么发生的,尤其在已经吸取了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教训之后?为什么人们事先没有预测出来,以采取挽救措施避免其发生或减轻其危害?可以用什么对策来阻止经济陷入深度萧条?为什么政府和经济学界到目前为止的应对举措如此乏善可陈?所有金融灾难事件及迄今所做的捉襟见肘的挽救努力的根源何在?理查德·波斯纳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简明的、非技术化的解释。本书并不要求读者预先具备宏观经济学或者金融理论知识。这是一本写给涉猎广博的智识读者的书,它同时也会令专业人士感兴趣。
波斯纳在本书中阐明的事实与缘由包括:从亚洲流入美国的过剩资本以及美联储粗率执行的低利息率政策;企业经理人薪酬、短期收益目标和高风险借贷之间的关系;由低利息率、积极的抵押贷款营销和松懈的监管共同推波助澜吹起的房地产泡沫;美国人的低储蓄率;还有大型金融机构很高的负债资产比率。本书分析了两种基本的危机拯救方案,分别对应于解释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成因的两种理论:货币主义理论,认为美联储放任了货币供给的收缩,因而未能阻止灾难性的通货紧缩;以及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经济萧条是1920年代信贷盛宴、股市暴跌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活力螺旋下降的产物。波斯纳结论认为,经济之摆摇动得太远了,应该较为严密地监管美国金融市场。这场灾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由市场的系统风险,因此,它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失败。
自由选择 豆瓣
Free to Choose: A Personal Statement
作者: [美] 米尔顿·弗里德曼 / 罗斯·弗里德曼 译者: 胡骑 / 席学媛 商务印书馆 1982 - 5
1980年的时候,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连续十个星期播放了一套电视节目,名字叫做“自由选择”。本书的内容同这个节目所涉及到的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电视节目限于时间不得不删除或只一笔代过,本书的论述却比较系统和透彻。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豆瓣 Goodreads
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作者: [美] 安娜·J·施瓦茨 / [美国] 米尔顿·弗里德曼 译者: 巴曙松 / 王劲松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1
《美国货币史(1867-1960)》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美国货币史(1867-1960)》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资本主义与自由 豆瓣
作者: [美国] 米尔顿·弗里德曼 商务印书馆 1986 - 3
新自由主义是目前西方经济思想的流派之一。这一流派大致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其代表人物为西德的欧根、奥国学派的哈耶克以及本书的作者弗里德曼等人。新自由主义者颂扬自由竞争下的资本主义市场和人格制度,认为它几乎是解决任何经济问题的最好机制。虽然如此,他们并不赞成完全不受束缚的“自由放任”。他们主张,国家应该创造条件使市场和人格制度发挥最大的功能。对于他们所承认的市场和人格制度的不足之处,他们也赞同国家进行干预。但是,他们又认为,一方面应把干预限制在最少的程度;另一方面,最好还要通过市场和人格制度来进行干预,以便取得最好的效果。
在本书中,弗里德曼论述了大致相似的观点。他宣称,他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而对于自由主义者而言,把人们组织起来从事生产活动的最好的,是在没有强制手段下的人们之间的自愿合作并且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缔结相互有利的契约。他写道:“通过自愿交换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自由的私有企业交换经济—即我们一向称之为竞争的资本主义。”据说这种制度在促进人类的自由上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经济自由本身是一个目的。其次,经济自由也是达到政治自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
把这一说法作为根据,弗里德曼对西方国家近数十年来对经济生活的日益扩大的干预,特别虽美国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这种日益扩大的干预不但构成对自由的威胁,而且也缺乏效率,从而不会取得干预所期望得到的成果。因此,他主张,某些被他认为是不必要的干预项目(如发给营业执照)应该取消,而某些被一般人认为是必要的干预项目(如邮政)应改由私人经营。换言之,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不但要被限制在最低的水平,而且还应尽可能地通过市场和人格制度来加以执行。据说这样,不但可以取得最有成效的结果,而且还可以保卫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从而也就可以保卫他所信奉的自由的原则。
国富论 豆瓣 Goodreads
The Wealth of Nations
9.1 (1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亚当·斯密 译者: 唐日松 等 华夏出版社 2005 - 1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自由,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
黑天鹅 豆瓣
Black swan :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
7.3 (4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译者: 万丹 中信出版社 2008 - 5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欧洲人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
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然而,无论是在对股市的预期,还是政府的决策中,黑天鹅都是无法预测的。“9•11”事件、美国的次级贷危机、中国的雪灾,都是如此。
生活中,随机性随处可见,在资本市场也是一样。人们总是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和不堪一击的信念来解释不可预测的事件;即便是精于算计的专业人士,也难保不被随机性愚弄,其实我们应该做的是顺应这种不可知的未来。这本书会教你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把握黑天鹅带来的机会,采取应对策略,从中受益。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豆瓣
作者: 韦伯 译者: 甘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辑录韦伯学术早期的四篇主要论作,是为以往韦伯
研究所忽视,现今则受到学界特别重视的文本。展示出
韦伯在最初转向经济学研究时的问题意识和独特方法。
韦伯在此阶段思考的中心问题,乃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
所引发,即德国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所
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困境。
编者整理的韦伯生平著述年表,是一份了解韦伯的
重要文献资料。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德国政治经
济学家,著述有系列专著《宗教社会学论集》(其中《新
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由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经
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三联书店即出)。
经济与社会(第一卷) 豆瓣
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作者: [德国] 马克斯·韦伯 译者: 阎克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这使韦伯的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经济与社会》第一部分探讨的是“社会学范畴理论”,即所谓的抽象的社会学部分;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全面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首先,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统称为社会学的基础。然后,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思想。
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和宗教形式纳入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出类型化比较研究和系统化因果分析。韦伯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点,通过对东西古今各种文明的比较,突出以理论化为方向的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
经济与社会(第二卷 上下) 豆瓣
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作者: [德国] 马克斯·韦伯 译者: 阎克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7
·纪念马克斯·韦伯逝世九十周年
·《经济与社会》: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著作
·著名翻译家阎克文磨砺五载推出的全新中译本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本书被众多学者推为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著作。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全面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他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进行了详细地阐释,统称为社会学的基础;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思想。
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和宗教形式纳入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出类型化比较研究和系统化因果分析。韦伯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点,通过对东西古今各种文明的比较,突出以理论化为方向的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
韦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德国人。
——雅斯贝斯
韦伯是世界上人们能看到的在整个文化科学领域里的最后一位通才。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我想所有走上社会学道路的人都应该从《经济与社会》开始,迈出第一步。
——阿瑟•斯廷奇库姆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豆瓣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作者: (美)约瑟夫·熊彼特 译者: 吴良健 商务印书馆 1999 - 2
熊彼特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经济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其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综合反映了其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方面的思想观点。
本书是论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的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它以创新理论为基础,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结合起来,研究社会制度形态问题,得出了资本主义存在不下去,社会主义行得通,资本主义可以自动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结论。
本书可供我国学术界研究、评论之用。
他乡之税 豆瓣
作者: 田毅 / 赵旭 中信出版社 2008 - 10
其实,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的程度。
——温家宝总理(2008年3月1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
管不住政府的钱,怎能管好政府手中的权?
千年来,财税影响甚至左右着每个国家、每个个体的命运。政府财税关乎国计民生,更与每一个公民的权益休戚相关。国家财政的“阳光化”和“公共化”,是政府体制改革和公民权利保障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中国的财政留下了怎样的轨迹?一个北方小镇,这些年发生的波澜诡谲的变革,又如何折射着一个国家的“隐秘”财政史?
这个普通的北方小镇,三十年间,围绕着政府的钱和老百姓的钱,上演了若干故事,揭示了中国财政的“隐秘”之处。
本书将带你走进这座小镇,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生活轨迹和命运,揭开鲜为外界所知的隐秘的税收流动真相。作者历时8年,访问上百人,取得众多第一手账本、档案、私人日记等未公开材料,通过乡镇这个小小的窗口,描绘出一幅国家三十年财政史的宏大画卷。
乡土之税,将是我们重新踏上这三十年当代中国道路的一份独特通行证┉┉
博弈论基础 豆瓣
A Primer in Game Theory
7.3 (6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伯特.吉本斯 译者: 高峰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本书是高级经济学教科书,也是博弈论入门书。其长处在于避免了为研究博弈论而研究博弈论,把重点放在了博弈论在经济学的应用上,因此非常适合于经济学专业人士阅读。
钱的历史 豆瓣
Money: A History
作者: [英] 凯瑟琳·伊格尔顿 / 乔纳森·威廉姆斯 译者: 徐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 6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论是否如此,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像金钱一样受到经久不衰的关注,激发众多道德与宗教的谴责,乃至成为个人、机构与国家之间冲突的源头。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9241673/
本书仔细考查了世界范围内的货币历史,远及人类所知最早的支付记录,近到当今的无现钞货币,并且将视野置于广阔的经济与社会背景下,例如,涉及了金钱在不同文化中引起的各种道德、政治与宗教态度等。
大英博物馆的专家们首先追溯了始于美索不达米亚与埃及的货币系统,继而探讨了希腊与罗马世界币制的建立。其他章节地域视角广阔,涵盖了欧洲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印度与中国。本书最后部分聚焦于货币成为全球现象的过程,探索了现代早期欧洲与美洲货币功能的扩展、欧洲与非洲及大洋洲地方支付系统的联系,以及过去两个世纪的经济思想对货币事务与日俱增的影响。
本书作者是大英博物馆的各专业馆长,书中配有500多幅硬币、钞票图样及地图等。延续图文馆丛书的初版体例,全书铜版纸彩色印刷,精装,尤其适合收藏与馈赠。
反常识经济学 豆瓣
Uncommon Sense: Economic Insights, from Marriage to Terrorism
作者: [美] 加里·S. 贝克尔 / [美] 理查德·A. 波斯纳 译者: 李凤 中信出版社 2011 - 4
贝克尔,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波斯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法官之一。2004年,两位泰斗级人物在互联网上合开了“贝克尔—波斯纳”博客。这个充满新鲜睿智观点的博客每周更新一次,内容针砭时弊富含学术价值,让许多人每周引颈关注,粉丝遍及全球。本书汇聚了两位大师最具创新性的文章,他们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引入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和家庭生活领域:一夫一妻制,落伍了吗?大学排名,有几分可信度?政府的征地权限,谁来界定?财富分配不均,一定是坏事吗?交通拥堵,谁来买单?人体器官的买卖,是否应该合法化?海啸、地震、恐怖袭击等天灾人祸,预防的成本有多高?解答这些问题的原则只有一条:把所有理所当然的定见抛诸脑后!如果你想知道社会、政府与个人之间真正的经济关联,如果你想读一本有挑战性而非一般趣谈式的经济学书籍,如果你想一窥大师级人物如何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行为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