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制度经济学 豆瓣
作者: (德)柯武刚 / 史漫飞 译者: 韩朝华 商务印书馆 2000 - 11
近年来,制度经济学这门学科声誉目隆。因为标准的经济学解释往往不能把握当代许多重大的政策问题,如在发展国家中进行的经济改革、在社会主义指令经济中发生的转变、新兴工业经济中的控管问题。制度经济学家指出,规则体系在解释这些问题上至关重要,而要想在这些问题上找到能经得起考验的解决办法,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制度必须为日趋复杂的人际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人们的交往和合作有赖于纤细脆弱的信任链条。
这本重要的著作为尚在发展的制度经济学方法和有关私人产权及其竞争性应用的核心问题提供了一份易于理解的引论。本书将根据有关人类认识和动机的基本前提展开论题。它包括下列具有政策取向讨论:
●制度的逻辑基础以及制度的重要性:
●为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奠定基础的各种制度安排;
●奠定商务组织基础的各种制度安排;
●政府的职能、私人选择和公共选择相对优点,以及对机会主义地运用政治权力的行为施加控制的办法
●在深爱政府管制却必须应储新竞争者挑战的成熟经济中所能实施的改革;
●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问题的原因;
●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全球化对制度发展的影响。
市场的本质 豆瓣
作者: 朱海就 格致社,上海三联,上海人民社 2009
序言
0 导言
第一篇 人类行为与经济学方法论
1 传统新古典经济学与奥地利经济学中的人类行为
2 均衡、过程与经济学方法
3 人类行为、复杂现象与经济理论
第二篇 知识、价格与秩序
4 知识与价格:打开“看不见的手”的黑箱
5 价格如何协调市场:干预主义的谬误
6 哈耶克自发秩序论的三大误读
第三篇 资本、产权与企业家
7 资本的时间与结构:从庞巴维克到拉赫曼
8 产权、不确定性与动态效率
9 对“企业家”的理解为什么有分歧
10 企业的性质:“企业家定价”还是“定价企业家”
11 中国的经济增长能持续吗:企业家视角的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础 豆瓣
作者: [美] 埃德温•多兰 编 / [美]伊斯雷尔•科兹纳 穆雷•罗斯巴德等 著 译者: 王文玉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形成过许多影响深远的经济学思想。本书是对1974年首届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讨会上的重要论文的系统汇编。与会学者普遍关注两个一般性问题,即奥地利学派对经济理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奥地利学派的重点问题和新方向是什么?通过回答上述问题,本书已不再是单纯的会议记录,而具有了宣言的性质。
全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导言”,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作为非常规科学的地位进行了论述。第二篇“理论与方法”收入五篇文章,深入阐释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方法论,并对奥地利学派的历史背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哲学和伦理学内涵等做了独到的介绍和分析。第三篇“应用”收入七篇文章,展现了奥地利学派对经济领域中一些关键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解决方案。第四篇“结语”,具有较强的论辩色彩,文中指出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现实处境,并申明了该学派经济学家们的主要任务。
本书有助于读者从多角度了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及其独特之处。书中所收论文在今天看来仍颇具理论与现实意义,并可令普通读者对奥地利学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此外,本书对于研究经济思想史也具有参考价值。
不确定的时代 豆瓣
作者: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5
《不确定的时代》追溯这些观念,举其代表人物,撮其理论,述其后果,观其相关时代事件,纵横经纬。 上起古典资本主义先知亚当·史密斯,中经马列社会主义,下及凯恩斯、冷战年代、第三世界、武器竞赛,层次广被。作者素负盛名,说理清通,文字晓畅,是经济学者中的异数。在过去两百年间,世界从充满确定性到游移难定,近代经济学家与社会哲学家的观念在其中扮演了主导及决定的角色。
此书的写作角度,显然独特——它的目标读者并非学界中人,而是电视机前的芸芸大众。于是作者极尽其举重若轻之才,将本应包含了曲线、图解、谜样的数学方程式的经济思想史,以自传、游记、讽刺、冷嘲、史话等等为一体的手法轻松道来,写得肆意,读之愉快,莞尔之余引人思虑……特别是其对于1929年美国大萧条事件的追溯,竟和当下这场始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有些许神似——人类的某些历史一直在重复,只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看到这一点。显然两年前已经去世的约翰?加尔布雷思洞察到了。
美好社会 豆瓣
作者: (美)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 译者: 王中宏 / 陈志宏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加尔布雷思在《美好社会》中开宗明义将美好社会定义为“可行的社会,而非完美无缺的社会”,美好社会的轮廓应该是:人人有工作并有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有可靠的经济增长以维持就业水平,青年人在走向社会之前能够享受教育和得到家庭的温暖,为弱者建立一个安全网,人人都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抱负取得成功的机会,损人利己的致富手段受到禁止,消除通货膨胀对人们的威胁,在外交上体现合作和同情精神。美好社会的本质是“每一个成员不论性别、种族或族裔来源,都能过一种有价值的生活”。为此,美好社会必须致力于公共利益的建设,实现全体社会的自由民主,《美好社会》偏重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展开分析。加尔布雷思重点剖析了美国社会,指出垄断无法保证美好社会的经济稳步运转,“私有化和全面的社会主义一样一无建树”。
Driving Force of the Market 豆瓣
作者: Israel Kirzner Routledge 2000 - 7
This book offers a unique insight into the character of Austrian economics. This work also collects the recent work of the leading authorities in this area, and will be an indispensible tool for all those interested in the implications of Austrian approach on economics. The author also examines: the market economy; theories of 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Mises-Hayek legacy.
Market Theory and the Price System 豆瓣
作者: Israel Kirzner Liberty Fund Inc. 2011 - 5
"Market Theory and the Price System" was published in 1963 as Kirzner's first (and only) textbook. This volume presents an integrated view of Austrian price theory. The basic aim of this book is to utilise the tools of economic reasoning to explain the market process. The unique framework Kirzner develops for microeconomic analysis, following Mises and Hayek, examines error in decision-making, entrepreneurial profit, and competition as a process of discovery and learning.
The Economic Point of View 豆瓣
作者: Israel Kirzner Liberty Fund Inc. 2009
The inaugural volume in Liberty Fund's new Collected Works of Israel M Kirzner series, "The Economic Point of View" contains Kirzner's 1960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der Ludwig von Mises, a work that established Kirzner as a careful and meticulous scholar of economics.
The Chinese Economy 豆瓣
作者: Barry J. Naughton The MIT Press 2006 - 10
This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modern Chinese economy by a noted expert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ers a quality and breadth of coverage not found in any other English-language text. In The Chinese Economy, Barry Naughton provides both an engaging, broadly focused introduction to China's economy since 1949 and original insights based on his own extensive research. The book will be an essential resource for students, teachers, scholars, business people, and policymakers. It is suitable for classroom use for 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 courses.After presenting background material on the pre-1949 economy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reform, and market transition that have taken place since, the book examines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modern Chinese economy. It analyzes pattern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cluding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one-child family policy; the rural economy, including agriculture and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urban area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macroeconomic trends and cycles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largely unaddressed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growth.The text is notable also for placing China's economy in interesting comparative contexts, discussing it in relation to other transitional or developing economies and to such advanced industrial countries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t provides both a broad historical and macro perspective as well as a focused examination of the actual workings of China's complex and dynamic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est in the Chinese economy will only grow as China become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layer on the world's stage. This book will be the standard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and teaching about the next economic superpower.
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与企业家才能 豆瓣
作者: [西] 赫苏斯·韦尔塔·德索托 译者: 朱海就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1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一方,以兰格等社会主义计划手段的支持者为另一方,就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之可能性展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大辩论。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家们卓越的理论洞识,推动了新的分析工具的形成,在学科内外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如今应该没有多少人还会怀疑这一结 论:中央计划经济不能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然而在经济问题频现的时代,或对于在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宏观干预政策仍屡屡回潮,对这场论辩做出全面的评估仍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是当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重要著作,是对米塞斯企业家才能理论和哈耶克知识理论的拓展和应用。德索托完整地回顾了论辩始末,并对兰格的思想历程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批判性研究。他揭示了各种形式的国家干预主义的危害,并深刻地指出“自由”、“道德”与“效率”的内在一致性,认为“对企业家才能的抑制,将阻碍经济计算所需的信息的产生,从而将导致社会的失调”。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豆瓣
作者: 黄亚生 中信出版社 2011 - 5
在30年举世瞩目的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舞台不可或缺的角色。究竟有没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模式”?通过“大政府+宏观调控”是否能够走出一条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新路”?
在本书中,黄亚生教授通过中印对比,通过中国与拉美经济的腾飞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比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观点: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脱离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成功经验和欠缺都可以在其它国家的经历中找到印证。而未来的持续经济发展,还是要依靠“市场”“法治”等要素。
谁说人是理性的 豆瓣
作者: 丹‧艾瑞利(Dan Ariely) 译者: 周宜芳 / 林麗冠 天下遠見 2008
為什麼免費贈品總讓我們買了不該買的東西?
為什麼越貴的藥,吃起來感覺越有效?
為什麼我們一再做出愚蠢的決定?
精明的商人又是如何利用我們的弱點,大發利市?
了解人性,才能做出聰明決定!
傳統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一般人的觀念也認定如此。但是行為經濟學家艾瑞利以創意十足的實驗證明,人的理性會當機,並告訴你如何趨吉避兇,克制自我不理性的傾向,極大化個人的幸福指數。你自認對人性了解多少呢?
不管答案如何,本書都能為你揭開人性的幽微處,讓你有「原來如此!」的頓悟。經濟學的所有假設,都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動物」這句話。而我們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相信自己可掌控一切,能做出理性的決策。本書作者經過一連串趣味十足的實驗,告訴讀者,我們的理性是有缺陷的,而且我們的不理性不是偶一為之,而是不斷重複發生。聰明的生意人懂得利用人的不理性(如恐懼、貪婪、過度自信等)來賺錢,不明究理的銷費者只能乖乖上當!
本書共分13章,分別談:供需的謬誤(我們就像小鴨子一樣,會認定一開始看到的價格,以為東西就該這麼貴)、零成本的成本(為什麼免費的東西,會讓我們付出更高的代價)、社會規範的效應(為什麼有些是我們明明很樂意去做,但只要有人付我們錢去做同一件事,我們就不那麼快樂)、未雨綢繆的問題(為什麼我們不能斷絕誘惑,控制不了體重,也刷爆了信用卡)……。
「對於人性,我們總有許多不解之處。這本書可以解答很多我們心中的『為什麼』,幫助我們修習「人性」這堂社會通識課。讀過之後,你對自己與對別人的了解將更為透澈。」
--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白崇亮
「從人類有銷售和消費的交易行為開始,因為消費者和行銷者買賣立場的不同,攸關經濟行為的理性和感性的相對論,始終就是沒完沒了,然而,經由這本書的披露,卻可以讓我們透視令人啞然失笑及拍案叫絕的兩造拉鋸戰。至於誰才是最後贏家?不妨看看這本暢銷書吧!」
--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
「這本書讀來令人發笑,還可讓你變得更有智慧。你將從書中看見你是如何做決定的,並因此大吃一驚,甚至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
--2002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 豆瓣
作者: 丹·艾瑞里 Harper 2010 - 6
The provocative follow-up to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Predictably Irrational
Why can large bonuses make CEOs less productive?
How can confusing directions actually help us?
Why is revenge so important to us?
Why is there such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we think will make us happy and what really makes us happy?
In his groundbreaking book Predictably Irrational, social scientist Dan Ariely revealed the multiple biases that lead us into making unwise decisions. Now, in 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 he exposes the surprising negative and positive effects irrationality can have on our lives. Focusing on our behaviors at work and in relationships, he offers new insights and eye-opening truths about what really motivates us on the job, how one unwise action can become a long-term habit, how we learn to love the ones we're with, and more.
Drawing on the same experimental methods that made Predictably Irrational one of the most talked-about bestsellers of the past few years, Ariely uses data from his own original and entertaining experiments to draw arresting conclusions about how—and why—we behave the way we do. From our office attitudes, to ou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o our search for purpose in life, Ariely explains how to break through our negative patterns of thought and behavior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 will change the way we see ourselves at work and at home—and cast our irrational behaviors in a more nuanced light.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豆瓣
作者: [美] 安·兰德 译者: 吕建高 华夏出版社 2007 - 1
作者曾经请格林斯潘大胆地估算,在他看来,在我们的商业世界里,真正的财富创造者——也就是完全自治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之人——占多大比例。他思考了片刻,有点伤心地回答:“在华尔街——大约5%;在工业界——大约15%。”
如果人类的最高美德是牺牲所有的欲望,人们不得不问:人类如何生存和获得幸福?
你生存的惟一希望就是通过信奉一种理性的、世俗的、自私的选择来挑战这种哲学。
哲学不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象牙塔,而是涉及到真实世界各个方面(从日常的商业交易到最广泛的政治学和经济学问题)的现实必需品。没有正确的哲学作为基础和辩护,商品和理念的自由市场将会消失。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的出版是为了颂扬世界各地的那些商人,他们深知自豪地捍卫其职业的道德地位之必要性。
本书目录: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
创造财富的品质
一个商人的答案
211条款:律师们违背正义
警告: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可能摧毁你的生命
移民
“尊重自然”的罪恶
医疗保健不是一种权利
商人为什么应该诚信
个人主义:种族主义的惟一对策
受到围攻的华尔街
“购买美国货”有悖于美国利益
美元和枪支
反托拉斯的哲学起源
反托拉斯彻底“回归”
更多的阅读材料
编后记:安.兰德协会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豆瓣
作者: 陆学艺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 1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继《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2002)、《当代中国社会流动》(2004)之后的第三个研究报告。2004年至今,课题组成员先后在四川、广东、北京、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作了长期深入的调研。调研发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和问题正在凸现。因此,《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在对社会阶层关系研究作出初步总结后,重点调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总体描述和分析。
杨小凯谈经济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杨小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 9
本书是开创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学派的一代宗师――杨小凯先生的绝笔之作。虽然他自称为非主流经济学派者,但正如诺贝尔将获得者布坎南等人所宣称的:在中国,杨小凯是真正最好的经济学家,他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本书融汇了杨教授诸多开拓性理论的分析精华,再现了他处于学术之巅的风采。如今,杨先生已撒手西去,留下了亟待发展的学派,就让我们以本书作为对先生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的追思与悼念,去继续先生未竞的事业。
非理性亢奋 豆瓣
作者: [美国] 陈志武 中信出版社 2008 - 10
对于一个封闭多年、人口众多的计划经济国家,当它重新走市场化道路、加入全球化秩序时,积压多年的后发潜力在初始时期必然会快速发挥,经济会迅猛增长。这种太快、相对轻松的增长,往往带来非理性亢奋,让人得出错误结论。
~~~~~~~~~~~~~~~~~~~~~~~~~~~~~~~~~~~~~~~~
中国的故事是:在不进行实质性政治改革的情况下,凭借其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重点发展其制造业、建筑业等“重型”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对新闻媒体和法治环境的依赖度低,所以到目前为止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还可以成功。然而,这一“重型”发展模式是不能持久的,今天的中国经济现实实际上已在挑战这一模式。
仅靠工薪的增长来增加个人收入,虽然能多少使大家共同富裕,但在经济快速增长时,那些不持有任何经营性产权的人无法靠产权的增值而提高收入。结果,收入差距可能难免越来越大。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弥补众多家庭因规模化生产与规模化销售而失去的一般性创业机会(中等收入机会)呢?股份的证券化交易是缓和贫富悬殊的一种方式,给中产阶级在收入上有“与时俱进”的机会。这样一来,尽管工薪阶层不直接经营企业,但他们也能以股东身份分享创业与企业增长的好处。
对于任何社会,多数人有从事“小本生意”的致富机会而且这种致富机会人人平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培育并维持一个足够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或“中产阶级”的必要条件。一旦中产阶级占多数,社会稳定就会是自然的事情。
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豆瓣
China's grea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作者: [美] 劳伦·勃兰特 / [美] 托马斯·罗斯基 编 译者: 方颖 / 赵扬 等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0
中国的改革如同巨龙腾飞,并开始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讨论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劳伦•勃兰特和托马斯•罗斯基历时8年,组织几十位北美著名的中国经济专家和学者,编撰了一部“工具书”式的手册,内容涉及政治体制、劳动力流动、人口政策、环境和资源保护、教育和科技发展、产业政策,财政分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全球化、法制建设、收入差距、地区差异等等,几无遗漏。既有从历史学、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角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阐述;也有从各个经济专题角度详释的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更有从部门结构、收入差距和地区差异角度论述的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结构性问题;还有对未来(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展望,可谓是一本关于中国经济大转型的“百科全书”。